(完整版)现代汉语语法(电子版)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语法手册(电子版)

现代汉语语法手册(电子版)

现代汉语语法手册(电子版)
简介
本文档是一份现代汉语语法手册的电子版,旨在为读者提供关于现代汉语语法的全面指导和信息。

本手册以简洁的语言和明确的结构呈现,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和掌握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用法。

内容概述
本手册包括以下主题:
1. 词汇和句法结构:介绍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词汇类别和句子结构,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用法和语法规则。

2. 时态和语气:介绍现代汉语中的时态和语气表达方式,包括过去、现在、将来时态的用法,以及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等不同语气的构造和表达方法。

3. 语法连词和语气助词:介绍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语法连词和语气助词,包括但不限于的、和、或、就、才、了、过等的用法和搭配。

4. 语法修饰和语序:介绍现代汉语中的语法修饰方式和语序规则,包括定语、状语、补语等的位置和修饰方式,以及表达方式对语义和语法的影响。

5. 句型和句式:介绍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句型和句式结构,包括主谓结构、主谓宾结构、倒装句、比较句、条件句等的用法和应用场景。

6. 语法误用和常见错误:指出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语法误用和常见错误,以及相应的纠正方式和注意事项。

使用方法
本手册可作为现代汉语研究者的参考工具和研究资料,适用于学生、教师、研究人员以及对汉语语法感兴趣的读者。

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目标和需求,选择性地阅读不同章节和主题,也可以使用索引查找特定的语法规则或用法。

注意事项
请注意本手册中的内容仅供参考和研究使用,读者在实际应用中仍需根据上下文和具体情境进行判断和运用。

对于特定领域或专业的语法要求,请参考相应领域的专业文献和资料。

希望本手册能对读者的汉语学习和语法掌握有所帮助,祝愿大家学习顺利!。

(完整版)现代汉语语法

(完整版)现代汉语语法

现代汉语语法简表一、词类二、短语三、句子成分划分句子成分练习1.我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

2.藤野先生总是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3.干事在黑板上写广告。

4.这位客人直勾勾地打量着主人的脸。

5.托尔斯泰透出一股才气.6.一个陌生人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 7.我默默地站在走廊上.8.科学技术是人类本性精神的最高成就。

9.这是一种别开生面的场面。

10.在场的老年人格外兴奋、活跃。

11.白色的丝线拧成细细的绳子。

12.这些节日包含着丰富的民俗习惯。

13.我们喜欢倾听大雁在沼泽中集会时的鸟叫。

14.派出所的警察们寸步不离地守卫在洞口周围。

15.一位手里拿着照相机的记者一声不响地解掉了系在自己腰里的那条结实的粗绳子。

16.许多原子能发电厂源源不断地运来许多铅做的大箱子。

17.他非常诚恳地征求大家的意见。

18.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

19.张思德同志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0.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

21.在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

22.直到今天,锯子仍然是木匠们干活的主要工具.23.后来,鲁班又陆续发明了木刨、钻、墨斗和曲尺等许多木匠工具。

24.除去发明了许多木匠工具外,鲁班在其他方面还有不少创新。

25.当时,还有人把字写在丝织的帛上。

26.蔡伦出生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

27.经过反复的试验,蔡伦终于发明了造纸术。

28.窗外,细雨烟似的飘散着。

29.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30.母亲那种勤劳简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31.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东奔西走地忙碌。

四、单句五、复句。

(完整版)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完整版)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一、语法知识概括(一)词类汉语的词能够分为 12 类。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

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

如:"黄瓜、白菜、拖沓机、计算机"。

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 "专用名词 ",如 " 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 "抽象名词 " ,如 " 范围、思想、质量、道德、友情、方法 " 。

表示方向的叫做 " 方向名词 " ,如 "上""下 "" 左"" 右"" 前"" 后"" 中"" 东"" 西"" 南""北"" 前方 ""后边 ""东边 "" 南面 "" 中间"等。

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腾飞、审察、认识"等。

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 "想、重视、着重、敬爱、认识、相信、钦佩、挂念 " 等,这样的动词前方常常能够加上 "很、十分 "。

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 "能愿动词 ",它们是 "能、要、应、肯、敢、得( dei)、能够、应当、应当、愿意、能够、可能、一定 ",这些能愿动词经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方,如 " 得去、能够做、能够考虑、愿意学习、应当说明、可能发展 "。

(完整版)语法大全

(完整版)语法大全

(完整版)语法大全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完整的语法指南,涵盖了中文的各个方面和细节。

阅读本文档,你将了解中文语法的基本规则以及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

词法1. 词类:中文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和助词。

2. 词性标记:每个词在句子中的功能都可以用相应的词性标记表示,如名词(N)、动词(V)、形容词(Adj)等。

语法结构1. 句子结构:中文句子通常由主语、谓语和宾语组成。

主谓宾结构是中文句子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2. 成分顺序:中文一般采用主谓宾的语序,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调整成分的顺序以强调或改变句子的语气和语意。

名词1. 数量:中文名词可以表示单数和复数形式。

复数名词一般在词尾加上“们”。

2. 形容词修饰:形容词可以修饰名词,一般放在名词前面。

3. 可数与不可数:有些名词只有单数形式,有些只有复数形式,还有些可以同时有单数和复数形式。

4. 所有格:名词的所有格可以通过在名词后面加上“的”来表达所有关系。

动词1. 时态:中文动词有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种时态。

时态可以通过助词或动词词尾的变化表示。

2. 语气:中文动词的语气包括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

语气可以通过调整语序、使用疑问词或标点符号来表示。

3. 动态与状态:动词可以表示动态或状态。

动态动词表示有时间限制的动作,状态动词表示持续的状态。

形容词与副词1. 形容词:形容词用于修饰名词,可以表示事物的性质、特点或状态。

2. 副词:副词用于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可以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

代词1. 人称代词:用于代替人名或人物,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人称。

2. 指示代词:用于指示特定的人或物,包括这、那、此、彼等。

3. 不定代词:用于泛指或代替不确定的人或物,包括一些、任何、有些等。

介词1. 位置:介词用于表示事物的位置关系,如在、上、下、前、后等。

2. 方式:介词用于表示做事的方式或手段,如用、以、凭等。

3. 时间:介词用于表示时间的关系,如在、从、到等。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完整版)精选全文完整版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完整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词类和词性(一)知识概述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也就是把汉语里的所有词,根据它们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特点进行分类,这样得出的结果就是词类。

现代汉语教学系统把词分为十二类:实词可以分为: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1)表示人: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2)具体事物:天、地、花、草、天空、海洋(3)抽象概念:方法、科学、法律、事业(4)处所:北京、青岛、黄河、长江、三味书屋(5)方位: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旁、以前、以南、之下、之后、东边、西面、里头。

(6)时间: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叫动词。

(1) 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诵。

(2) 存在变化: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

(3) 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心。

(4) 可能意愿: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

(5) 趋向: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

(6) 判断:是、就是、正是(7) 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动、鼓励。

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

(1)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

(2)性质: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3)状态: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

(1)基数(确数)一、二、千、万、亿(2)序数:第一、三叔、三年级、六楼、初五、老三。

(3)分数:三分之一、九成(4)倍数:三倍、十倍、翻一番(5)概数:十几概数、十余人、三十多岁、两三个、成千上万、很多人5、量词:表示事物单位或行为、动作单位的词叫量词。

无量(表示人或事物单位的词)(1)个体:个、位、尺、只、台、条(2)集体:批、帮、群、套、双、副、对、类(3)不定量:些、点(4)度量衡:丈、尺、里、亩动量(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焉动量词也可以借用跟动作有关的事物的名词。

(完整版)现代汉语语法

(完整版)现代汉语语法

现代汉语语法简表一、词类二、短语三、句子成分划分句子成分练习1.我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

2.藤野先生总是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3.干事在黑板上写广告。

4.这位客人直勾勾地打量着主人的脸。

5.托尔斯泰透出一股才气。

6.一个陌生人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

7.我默默地站在走廊上。

8.科学技术是人类本性精神的最高成就。

9.这是一种别开生面的场面。

10.在场的老年人格外兴奋、活跃。

11.白色的丝线拧成细细的绳子。

12.这些节日包含着丰富的民俗习惯。

13.我们喜欢倾听大雁在沼泽中集会时的鸟叫。

14.派出所的警察们寸步不离地守卫在洞口周围。

15.一位手里拿着照相机的记者一声不响地解掉了系在自己腰里的那条结实的粗绳子。

16.许多原子能发电厂源源不断地运来许多铅做的大箱子。

17.他非常诚恳地征求大家的意见。

18.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

19.张思德同志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0.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

21.在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

22.直到今天,锯子仍然是木匠们干活的主要工具。

23.后来,鲁班又陆续发明了木刨、钻、墨斗和曲尺等许多木匠工具。

24.除去发明了许多木匠工具外,鲁班在其他方面还有不少创新。

25.当时,还有人把字写在丝织的帛上。

26.蔡伦出生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

27.经过反复的试验,蔡伦终于发明了造纸术。

28.窗外,细雨烟似的飘散着。

29.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30.母亲那种勤劳简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31.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东奔西走地忙碌。

四、单句五、复句。

现代汉语第五章语法(部分)

现代汉语第五章语法(部分)

第五章语法第一节语法概说1.语法和语法体系(这俩术语均有两种解释)语法:语素、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1)语法——语法规律,客观的语法事实 + 语法学的理论,学者对语法事实的主观说明语法体系——语法系统,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 + 语法学体系,语法学者根据自己的学说解释语法事实时所用的分析方法一个民族的语法系统只有一个,但是一个民族的语法体系可以不止一个。

2)语法研究由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的研究组成。

句法:造句的规则(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包括传统的词法和句法语义:句法结构的变化对语义的影响及反作用语用:句法结构的变化对语境,句子的语调、口气等的影响及反作用2.语法的性质:1)抽象性:语法不研究个别的,而是从众多的语法单位的组合里抽象出其中共同的组合方式或类型及如何表达语义。

如:汉语中“看看”“学习学习”词的重叠现象。

说明有些动词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来表示动作的少量或短时。

2)稳固性:语法的变化比语音、词汇慢得多。

如:词序和虚词是汉语的重要语法手段。

3)民族性:每个民族都有明显的民族特点,不仅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也表现在语法上。

如:俄语用词形变化(形态)表示词的句法功能,语序比较自由;而汉语里的词没有表示句法功能的形态变化,词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主要靠语序来表示。

3.语法单位:1)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构词的备用单位2)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构成短语、句子3)短语: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的,没有句调的一组词。

造句的备用单位4)句子: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关系:语素可以 = 词词组>语素词可以 = 句子词组可以 = 句子4.句法成分:句子结构的组成成分1)句法成分到底是什么,是凭句法关系定名的。

如:主语是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陈述主语的,两者之间是陈述关系。

2)句子成分间的语法关系:主谓、动宾、定中、状中、中补口诀:动前有主状,动后有补宾。

(完整word版)《现代汉语语法学》

(完整word版)《现代汉语语法学》

现代汉语语法学一、名词解释1.向心结构: 一个句法结构s由a和b构成, 如果a或b的功能同s的整体功能相同, 那么a或b就叫做s的核心, 有核心的句法结构就叫做向心结构。

2.直接成分: 一个句法结构s, 如果由a和b两个成分直接构成, 那么a和b就叫做句法结构s的直接成分, a和b则互为直接成分。

或: 对一个句法结构s进行切分, 得到两个构成成分a和b, 那么a和b就叫做句法结构s的直接成分, a和b则互为直接成分。

3、狭义同构: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法结构, 如果满足如下两个条件①同模。

②相对应的成分的功能都相同。

那么它们狭义同构。

4.语义特征:一组词或一类词共有的, 同特定的句法结构的语义具有语义兼容关系的语义成分叫做这组词或这类词的语义特征。

5.语义指向: 句法结构中具有一定方向性和一定目标的语义联系。

6、区别词: 属于实词中的饰词部分的词类, 只能充当定语修饰名词, 同结构助词“的”构成“的”字结构的词类。

7、变换:句法结构之间的依存关系, 即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关系也指把具有依存关系的句法结构联系起来的过程。

8、异类同构: 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法结构满足如下条件: ①核心的功能相同;②它们的推导式有部分对应关系。

那么这些句法结构异类同构。

9、语义属性: 定中结构中的定语所表示的语义, 这是以名词为主体而确定的语义性质, 包括形态属性、质料属性、数量属性、来源属性等等。

10、语义格:以谓语动词为中心, 根据句子中的其他成分同谓语动词的语义联系而确定的成分性质及其类别。

如施事格、受事格、工具格。

二、简答题1.如何理解词组是划分词类的操作平台。

答:①由于汉语的词多功能, 词同句子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所以汉语不能根据词同句子成分之间的对应关系, 也就是说不能把句子层面作为划分词类的操作平台。

②词组是静态的结构单位, 词在词组平面的组合要受到比句子平面较为严格的制约, 从而显示出比较明显的类的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本课内容第一讲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基本原则第二讲汉语句型与句类第三讲汉语中各种补语的教学第四讲汉语中特殊句式的教学第五讲汉语中反问、活用、引申与比较句的教学第一讲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基本原则精讲多练二表达浅化、简化三形式化、少用术语四形式、语义、语用并重五注重学生偏误第一讲汉语句型与句类第一节单句第二节句型第三节句类第一节单句一词组主谓词组、动宾词组、偏正词组(状中偏正/定中偏正)、动补词组、联合词组二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动语(述语)、中心语主语和谓语;动语(述语)和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三单句分析方法1. 句子成分分析法(中心词分析法)(主、谓、宾、定、状、补)2. 层次分析法(二分法)第二节句型一句型:根据结构关系划分的句子的类。

二主谓句与非主谓句主谓句:同时含有主语和谓语的句子。

非主谓句:分不出主语和谓语的句子。

三主谓句按照谓语性质的分类动词谓语句(普通动词谓语句、把字句、被字句、连谓句、兼语句、双宾句、存现句)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名谓句)主谓谓语句四非主谓句的分类名词性非主谓句:谁?动词性非主谓句:下雨了。

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好!叹词句:哎呀!第三节句类句类:根据句子的语气分出的句子类型。

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陈述句1 肯定形式的陈述句2 否定形式的陈述句3 特殊形式的肯定句1)双重否定句2)包含疑问代词或疑问结构的陈述句三疑问句1 一般疑问句1)是非问句(吗)2)特指问句(疑问代词)3)选择问句(还是)4)正反问句(不/没)2 反诘疑问句(反问句)3 测度疑问句(带“吧”表示猜测)第二讲汉语中各种补语的教学本节介绍汉语中的七种补语。

需要注意的是:特殊的结果补语的意义;趋向补语(“来、去”)与宾语的位置,尤其要弄清楚说话人所处的位置;可能补语与程度补语在重音上的区别:可能补语重音在前,程度补语重音在后;时量补语中要弄清楚补语与宾语的位置。

一、结果补语二、趋向补语三、可能补语四、程度补语五、时量补语六、动量补语七、数量补语补语是谓语的补充说明成分。

课堂教学中,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补语应该直接跟在谓语成分之后,只有在特殊条件下,补语才可以用在宾语之后。

一、结果补语结果补语是由动词或形容词在主要动词后构成的一种语法形式,表示动作产生的某种结果。

结果补语的内容很广泛,但应该强调:动词做结果补语一般是单音节词语,形容词则既可以是单音节也可以是双音节词语。

1、动词+完/见/到:2、动词+上/成/着:3、动词+走/开/动/住:4、动词+好/对/错:5、动词+清楚/干净:二、趋向补语趋向补语是在动词后说明动作趋向的补语,包括简单趋向补语和复合趋向补语两种:简单趋向补语是在动词后加上“来”或“去”表示动作的趋向,“来”强调动作的趋向面向说话的人,“去”则相反;复合趋向补语是在动词后加上“上、下、进、出、回、过、起、到” 与“来、去”的组合成分。

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无论简单趋向补语还是复合趋向补语,如果动词的宾语是处所,那么,这个宾语必须放在“来、去”之前,其他宾语则不受限制。

1、动词+来2、动词+去3、动词+上/下/进/出/回/过/起/到+来/去4、动词+进/出/回/过/到/上+宾语三、可能补语可能补语是在动词与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之间加上“得” 或“不”构成的一种语法形式,表示动作可能或不可能达到的某种结果。

在可能补语中,如果动词有宾语,宾语则应该放在补语之后。

1、动词+得/不+动词+(宾语)2、动词+得/不+形容词+(宾语)3、动词+得/不+趋向补语4、动词+得/不+起/动+(宾语)5、动词+得/不+了+(宾语)6、动词+得/不+下+(宾语)7、形容词+得/不+了8、可能补语的正反疑问形式四、程度补语程度补语是由在动词或形容词与补语之间加上“得” 构成的一种语法形式,表示动作达到的某种程度或情态。

课堂教学中应该强调:如果动词带宾语,则可以在宾语后重复动词再加“得”和补语,也可以把宾语放在动词前边,补语不能直接跟在宾语之后;在程度补语之前可以用“很、非常、十分、不太”等表示程度或用否定的副词加以修饰。

1、动词+得+补语:2、形容词+得+补语:3、宾语+动词+得+ 补语:4、动词+补语+(宾语)+了:5、程度补语的正反疑问形式:五、时量补语时量补语就是用一个表示时段的词语在动词后面补充说明动作持续的时间。

在时量补语教学中,首先应该把汉语表示时间的词语给学生归纳一下儿,让学生明确表示时点的词语与表示时段的词语在意义和语法作用上存在的不同,特别是它们在句子中的位置上的区别,应该明示给学生。

1、动词+时量补语+宾语(名词)2、动词+宾语(代词、称谓)+时量补语3、动词(来/去)+宾语+ 时量补语4、动词(离合词)+ 时量补语六、动量补语动量补语是在动词后补充说明动作发生的次数。

动词有宾语时,补语可以在宾语后边,也可以在宾语前边。

宾语是代词或称谓时,补语一般在宾语后。

1、动词+动量补语+名词2、动词+名词+动量补语3、动词+代词/称谓+动量补语七、数量补语数量补语一般用在比较句或含有比较意思的句子中,说明比较的具体差别。

数量补语中的数量可以是很具体的,也可以是比较模糊的,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决定。

1、 A 比B+形容词+数量补语2、主语+形容词+数量补语第三讲汉语中特殊句式的教学第一节“是”字句与“有”字句的教学一、“是”字句及其教学二、“是⋯⋯的”格式及其教学三、“是⋯⋯的”句与“是”字句的对比教学四、“有”字句及其教学第二节“把”字句与“被”字句的教学一、“把”字句及其教学二、被动句及其教学三、“把”字句与“被”字句的对比教学第三节兼语句、连动句与存现句的教学一、兼语句及其教学二、连动句及其教学三、存现句及其教学第一节“是”字句与“有”字句的教学本节介绍“是”字句和“有”字句的教学。

汉语中最常用最普通的“是、有”比较容易被学生接受,这里要介绍的是它们的一些比较特殊的意义和用法。

特别应该注意的是:“是” 做副词的意义和用法,尤其是“是⋯⋯的”格式的用法应该了解清楚。

此外,“有”与“具有、拥有、占有、含有、享有、怀有”等需加以分辨,这是中高级阶段语法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是”字句及其教学二、“是⋯⋯的”格式及其教学三、“是⋯⋯的”句与“是”字句的对比教学四、“有”字句及其教学一、“是”字句及其教学“是”字句是汉语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句子形式,一般的“是”字句很容易掌握,这里介绍几个比较特殊的“是”字句式。

1、强调区别的:A 是A ,B 是B ,⋯⋯。

2、表示“虽然”的:A 是A ,但是⋯⋯。

3、表示全无例外的:是A 就/都⋯⋯。

4、表示疑问的:是不是⋯⋯?5、表示存在的:S —是—O。

6、表示强调的:S + 是+ adj / V —O。

二、“是⋯⋯的”格式及其教学“是⋯⋯的”格式是现代汉语中一个非常典型的强调句式。

在汉语实际应用中,“是” 有时可以省略,但助词“的”必须出现。

1、强调时间、地点、方式2、强调目的、用途、归类3、强调句子的主语4、强调看法、见解、态度三、“是⋯⋯的”句与“是”字句的对比教学有不少外国学生分不清楚“是⋯⋯的” 格式与普通“是”字句的区别,有些学生看见“是” 就会在句子最后加上“的” 。

其实,简单地说,“是⋯⋯的”格式与动词“是”字句的最大的区别是:“是⋯⋯的”格式中如果不用“是” 、“的”仍然是一个完整句子,而动词“是”字句没有了“是”则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句子。

四、“有”字句及其教学特殊动词“有” ,同样是汉语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个词语,它除了表示领属以外,还主要有下面几种用法。

1、表示存在的:2、表示比较、估计3、表示列举、包含4、用在兼语句中5、表示评价:“有+名词”受程度副词修饰可以表示对人或事物的评价。

第二节“把”字句与“被”字句的教学本节介绍“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教学。

应该说,这是两个特殊的表示主动与被动的句子形式。

这当中,应该注意“把”字句中的动词和宾语的性质,特别是能愿动词和否定副词在句子中的位置;“被”字句中要能够弄清楚“被”与“让、叫”在使用上的区别。

同时还应该注意“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对比教学。

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句型对比与线条关联的形式进行辅助讲解,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把”字句的正确运用。

一、“把”字句及其教学二、被动句及其教学、“把”字句及其教学“把”字句是汉语中非常特殊的一种句子形式。

在“把”字句中,主语通过动作对动作的对象即“把”的宾语产生某种影响,这个影响,可能是使对象移动位置,也可能是使对象在性质、数量、形式等多方面发生某种变化等。

应该注意的是,“把”的宾语是确定的,即说话人与听话人都明确的事物。

“把”字句的动词一般应该是动作动词,因此,那些非动作动词如“是、有、像、属于、存在;赞成、知道、同意、觉得、相信、希望、主张、要求、看见、听见;上、下、进、出、回、过、起、到”和能愿动词等都不能用在“把”字句中。

这一点必须让学生有所了解。

“把”字句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板书,把“把” 字句的要求表现清楚。

具体操作时可以“把” 字句(1)的句型为基础,在句型上合适的位置添加必要的内容,要运用好线段、箭头等形式进行辅助说明。

(1)“把”字句中的动词(2)否定副词在“把”前:(3)能愿动词在“把”前:二、被动句及其教学形式上与普通的句子没有什么区别,但主语是被动的。

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被动句需要用“被、让、叫”等做句子的标志。

在被动句中,主语一般是确定的。

被动句中的动词同样应该是动作动词,有些动词不能用在被动句中,如“是、有、在、当、像、属于、得、起、接近、离开、依靠汉语口语中多数被动句是无标志被动句,也叫意义上的被动句。

这种被动句在、产生”等。

同样,一般被动句的动词后也应该有其他成分,而不能只是单个的动词。

1、无标志被动句及其教学这种被动句与一般的动词谓语句形式上没有什么区别,只是主语是被动的。

2、有标志被动句及其教学“被”、“让”、“叫”是被动句的标志,但是应该注意的是,“被”字可以直接使用在动词前,而“让” 、“叫”等不可以,必须有宾语跟在后边。

3、否定副词等在“被”前4、“为/被⋯⋯所⋯⋯”5、“受、受到”表示被动第三节兼语句、连动句与存现句的教学本节重点介绍汉语中的兼语句、连动句和存现句。

在这一节的课堂教学中,除了应该帮助学生弄清楚各种句子的特殊意义和语用功能外,兼语句中“令、使、让、叫”用法上的关系,连动句中“了、过”的位置,存现句中主语和宾语的关系等都是十分重要的内容。

其中兼语句与连动句在形式与意义上的对比则是课堂教学的重点。

一、兼语句及其教学二、连动句及其教学三、兼语句与连动句的对比教学四、存现句及其教学、兼语句及其教学兼语句是由一个动宾结构与一个主谓结构套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句子形式,动宾的“宾” 同时兼做主谓的“主”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