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六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优质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优质PPT课件


4.评价

5.实践


和 发 展
三民主义的发展 (新三民主义的 提出)
背景 标志(1924年) 内容 意义
活动一:了解三民主义创立的背景。
①观察课本78页的《时局图》并阅读图右侧的文字说
明,思考19世纪末中国政治形势具有什么特点、当时
国人的政治诉求又是什么?
救亡图存
②阅读本课引言、历史纵横及78页至79页这一自然 段的课文,思考孙中山的救国主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他之所以能创立三民主义理论,与他的哪一人生经历 有关?
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么关系? 材料一: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
各种救国方案屡屡碰壁。 “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因果关系
【材料一】……同治初年由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
产阶级政治理论,考察西方社
会政治,大大丰富了民主革命
思想。
⑶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⑷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维新: 君主立宪
地主阶级抵抗派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内容:
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前提(民族革命) 核心(政治革命) 补充(社会革命)
国民党“一大” 国共合作建立
平均地权 ④,节制歌曲视频,列举在
孙中山三民主义指导下的革命实践有哪些?
探究活动: 结合以上所学,我们该如何评价三民主义
进步性:
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的利益和要求,反 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件(2)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件(2)

同盟会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2)理论提出:
2、三民主义的提出
《民报·发刊词》进一步阐发
民族、民权、民生 ——革命的指导思想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3)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三民主义 16字纲领
内容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 暴力推翻清朝封建 恢复中华 统治(反封建)
民权主义
推翻封建帝制;建
创立民国 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临时约法》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问题: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哪些实 践活动呢?
1.实践成果: 辛亥革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时间:1912年 内容:主权在民,国民平等 实质:法律形式否定封建君主专制 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意义: 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
共产国际、中共的帮助
三、三民主义的发展: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2)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1、标志: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 接受中共主张 ——反帝反封建 确立三大政策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重解三民主义 ——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
(3)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比较 “新”在何处?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 生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节制资本 实行“耕者有其田” 关注工农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核定地价”,涨 价后的由“国民共
地位 前提 核心 补充发展
材料:所有国民军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 一、所有中国此前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 二、……
——《中国同盟会对外宣言》
材料中的主张有何局限性?
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的既得利益, 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
平均地权不等于平分土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件(共28张PPT)_2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件(共28张PPT)_2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第16课《三 民主义 的形成 和发展 》课件(共28张P PT)_2
活动一:分角色评价三民主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件(共28张PPT)_2
在辞去大总统职务之初,孙中山曾致 力于兴办实业,潜心著成《实业计 划》,提出在中国兴办现代交通、水 利、农业、和工业的主张。此图就是 孙中山在1912年9月6日视察京张铁路 时在张家口火车站的留影。
主义
革命
理论
实践
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 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满清政府 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政治革命 社会革命
用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建立中华民国,颁布
《临时约法》,“二次
革命”,护国运动,两
次护法运动
平均地权,核定地价,涨价 归公
? 没有实践吗?
1、在三民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成功了吗?拯 救了中国吗?
2、提出:
(1)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组建同盟会,提出了 “驱__逐__鞑__虏__,__恢_复__中__华__,__创_立__民__国__,__平_均__地__权___”的纲领。 (2)在《__民__报_·_发__刊__词_》_上,孙中山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民族、民 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三位伟人
孙中山
醒过来
毛泽东
站起来
邓小平
富起来
三次历史巨变
辛亥革命和 中华民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和社 会主义制度建立
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第16课《三 民主义 的形成 和发展 》课件(共28张P PT)_2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课件共24张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课件共24张
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 界”被发现的时代。思考,这里的“人”被发 现和“世界”被发现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
“人”被发现指的是14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 动; “世界”被发现是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 开辟;
神学阴影笼罩下黑暗的中世纪 神学的各种传统观念占据统治地位
文化全靠跪着背圣经 艺术只画上帝一家亲 科技全赖寸头铁匠铺 外交就是突突穆斯林
禁欲苦行
压制人性
愚昧迷信
神为中心
(16世纪)
米开朗基罗 拉斐尔
(14世纪)
一、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运动为什么首先发生在意大利?
1.经济基础: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文艺复兴根本原因)
2.阶级基础: 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 3.文化基础: 具有古代希腊、古代罗马
丰富的文化遗存
恩格斯曾经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 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岀来。
他提出最有力的论点是 “基督教的最终权威是《圣 经》而非教皇”。他是第一 位将圣经翻译成德语的人。 加上活版印刷的推波助澜, 各地开始将《圣经》翻译成 当地语言,将《圣经》平民 化和普及化。
欧洲宗教改革
德意志
1517年
1. 背景: ①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和经济掠夺阻碍了资本 主义的发展; ②思想:文艺复兴的影响; ③政治:教皇对德意志的压榨,矛盾激化;
④导火线:1517年,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券。
◆情境体验◆
教皇派红衣主教台彻尔 来到德国售卖赎罪券
路德宗教改革时的教皇是利欧十世(1513-1521), 生活豪侈淫佚,喜爱艺术。因兴建圣彼得大教堂,而以 售卖赎罪券为筹款的财路。
他的推销员,夸张赎罪券的功能说:“当你购买赎 罪券的银钱叮当落在箱子里,你的亲人就从炼狱的火焰 中出来了。”

历史必修三人教版 第6课 文艺复习和宗教改革(共40张ppt)(共40张PPT)

历史必修三人教版 第6课 文艺复习和宗教改革(共40张ppt)(共40张PPT)

D
D
3、十六世纪宗教改革的最大历史作用是 A.宗教自由在西欧逐渐盛行 B.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精神枷锁 C.使资产阶级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建立自己的政权 D.促进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B
4、下列关于宗教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双选) A.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下发动的反对罗马神权 统治的社会运动 B.宗教改革的实质是西欧早期资产阶级发动的反封建 斗争运动 C.宗教改革是反对上帝,反对宗教信仰 D.宗教改革是天主教会内部不同教派之间争权夺利的 斗争
马丁· 路德
4、标志 《九十五条论纲》
1483-1546
宗教改革
1、首发地 2、背景 3、首倡者 4、标志
5、主张 人文主义
马丁路德的主张:(笔记)
(1)“信仰即可得救”(因信得救); (2)人人都有权解读和理解《圣经》,
推翻对权威的 信仰,
建立了信仰的 权威。
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与对话;
(3)简化宗教仪式,提倡世俗生活; (4)教会从属于国家。
天主教宣扬《圣经》的解释权归于教会,教会有 权通过教会神职人员赦免世人的罪。教会由教皇、大 主教、主教、教父等组成,教徒要按照教会要求举行 祷告、聚会等仪式,其最高负责人是教皇。罗马天主 教会权力高于各国权力。
宗教改革
1、首发地 3、首倡者 2、背景 4、标志
5、主张
6、性质(笔记)
宗教改革外衣掩饰下的 反封建反神权统治的 政治和思想解放运动。
5、影响:P28第3、4段
梵蒂冈· 圣彼得大教堂
基督教 (诞生于公元一世纪的罗马帝国)
第一次分裂 1054年
东正教
公教(天主教)
(东派)
(西派)
第二次分裂
16世纪

高中历史人民版教材必修三专题六第2课课件

高中历史人民版教材必修三专题六第2课课件

剖析秦朝如何实现对中国的统一,以及统一后的影响。
2
汉朝的科技发展
讲述汉朝在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和贡献。
3
唐宋时期的商业繁荣
分析唐宋时期商业繁荣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活动与作业
1. 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通过对话形式讨论重要事件。
2. 构建时间轴
要求学生制作一个时间轴,展示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事件。
2. 经济发展
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3. 社会结构
探讨中国古代社会的阶级和家族制度。
相关概念
1 封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度
解释封建制度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其在古代中国的运作。
2 科举制度
介绍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3 农耕文明
探讨农耕文明对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
案例分析
1
秦朝统一中国
3. 书面作业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短文,总结本课内容。
总结与复习
时间轴回顾
通过时间轴回顾课程中的重要事 件,帮助学生复习。
文物展示
名人名言
展示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中国 古代文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介绍一些中国古代名人的名言, 引导学生思考历史智慧。
高中历史人民版教材必修 三专题六第2课课件
课程介绍:本课件将带您深入探索中国古代历史,重点介绍必修三专题六中 的第2课内容。
背景与目标
1 背景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趋势。
2 目标
掌握第2课的核心内容,包括相关概念和案例分析。
主要内容
1. 政治体制
介绍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演进和重要成就。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六单元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件PPT模板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六单元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件PPT模板

1894年成立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 革命团体;
1895年组织广州起义失败被清廷通缉。图中 是被時人成为「四大寇」的革命份子。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深受美国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的启迪
实地考察了欧美社会的利弊
1899年的孙中山
——毛泽东
3、内容:
民族主义: 民族自求解放,反帝和国内民族平等
民权主义: 普遍平等的民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民生主义: 扶助农工,耕者有其田,制定劳工法。
4、地位和作用:
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有力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大革命)的发展
★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的比较
名 称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创建共和
1、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武昌起义成功
2、1912年,建立民国,颁布《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
内容: 性质:
主权在民、国民平等、三权分立
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时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意义:
建立民主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实质:否定封建君主专制)
三、三民主义的实践:
维护共和
文率同志为民国而奋斗垂三十年,中间出死入生,失败之数不 可偻指……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
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政治
改良救国方案失败
北上联军八国众, 把我江山又赠送。 白鬼西来做警钟, 汉人惊破奴才梦。 诗中描绘的中国是 一个怎样的中国?
(1)“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没有产生多大反响; (2)“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 运动,也宣告失败.
பைடு நூலகம்
3、内容: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第6课 文艺复兴(共61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第6课 文艺复兴(共61张PPT)

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经济原因: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义萌芽。
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形成并发展,需要冲破宗教束缚, 关注人性和人的价值,复苏人性。
材料三:在基督教时代,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传统更
多地保留在意大利。一些意大利学者开始研究本土上的
古代罗马的建筑遗址和文化手稿,他们甚至掀起了搜寻、

是他一生中的最后一幅作

品,也是最令世人感动的
一幅。
拉 斐 尔 《 大 公 爵 的 圣 母 》
1504~1505年,现藏佛罗伦萨庇蒂美术馆
拉斐尔《雅典学院》(壁画)
(School of Athens)
苏格拉底
柏拉图
毕达哥拉斯
赫拉克利特
亚里士多德 拉斐尔
欧几里德
一、文艺复兴——人性的复苏
四、文艺复兴的成就
• B.反映人文主义,是研究文艺复兴的资料 B
• C.是新教教义,有助于理解欧洲宗教改革 • D.阐述理性学说,出自启蒙思想家的著作
肯定人的中心地位和人的意志、个性愿望要求---人文主义
2. 14-15世纪,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掀起一场借复古为 名实际上宣扬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的文艺复兴运动, 以下最切合人文主义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
文艺复兴前大背景—神学阴影笼罩下黑暗的中世纪(封建社会)
(指公元5世纪到15世纪,即自公元476年(中国魏晋南北朝)西罗马帝国的崩溃 到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的灭亡。中世纪是西欧封建社会时期,中世纪晚期 是西方近代资本主义产生、以及文艺复兴运动和大航海时代之间的时期。
恩格斯曾指出,西欧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这 种“意识形态”是指基督教神学思想 政治上---教皇凌驾于各国国王之上,甚至连国王的废立都由教皇说 了算。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 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 经济上—教会控制大量土地不交税,而且还征收大量什一税,加强 经济掠夺。 思想上—天主教控制人们的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求善求美( 如果说科学的目的是求真,那么,人文文化实践的目的就是求 善求美。科学也求善求美,但那不是它的直接目的;人文也求真,但那是另外一 种意义上的真,即真诚和真感,是真善美的统一超越性,人文精神本质上是一种 超越的精神,它根源于人类对于真善美生活的价值追求,又超越于实用理性和当 下功利之上,反映了人类本性中形而上追求的一面。(2)以人为本(人文文化实践 的尺度既不是外在的客观世界,也不是异化了的神学教条而是人自身人的需要, 人的理想。 角度之三:从哲学和人的发展角度来阐述,有学者指出人文精神是价值世界本质 的观念反映,因而人文精神也就反映了人之为人的本质规定(人文精神的本质就 在于对自由的追求,人文精神正体现了对人的目的和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关怀, 还有学者指出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人文精神既使人懂得人的尊严, 从而努力做到自立、自主、自强,更使人懂得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平等以及对于人 的权利的尊重,使对于物质利益的追求放在一定的限度之内,人文精神直接关注
第二个重点是结合时代背景,通过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众 多先哲们的思想和作品的理解,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 文主义的含义。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不是简单的 对古希腊罗马人文精神的复兴,而是一种创新。这是新兴的资产 阶级的人文主义,其内容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即 将以往的以“神”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第三个重点是 通过对启蒙思想家及其观点或作品的把握,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启 蒙运动先驱们是如何将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阶段的。在这一时期, 启蒙思想家们已不再满足于对个人物质与精神的追求,而是将其 目标扩展到改造整个社会,他们要求的事开创一个属于资产阶级 的新时代。
就人文精神的本质内涵来说,目前人们主要是从人生意义和价 值的层面上进行理解和论述的,这已基本达成了共识,只是在具体 的论述中角度有所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 角度之一:从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关系角度来揭示人文精神的内 涵和本质,人文精神是指蕴含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对人类生存的意 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主要包括 人的信念、理想、人格和道德等。人文精神是指蕴含在人文学科中 的共同的东西,对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一种以人为对象, 以人为主体的思想,它尤其体现在哲学宗教和艺术中,人文精神是 指人们对自身价值理性、理想、人格和道德情操的关怀或追求。主 要强调的是对善或美的价值判断,相对于科学精神而言人文精神较 注重非理性的因素,它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人为尺度追求善和美,
原因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
希腊城邦奴 隶制民主政
治繁荣
起源:智者学派和苏 格拉底(前5世纪)
中世纪欧洲天主教神学 垄断
衰落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资本主义的进一步 发展
复苏:文艺复兴和 宗教改革(14—17
世纪)
发展:理性与自由 的启蒙和主权在民 的政治启蒙(17—
18世纪)
主要表现
人:强调人的尊严和 价值,美德即知识; 否定神的意志,重视
人的作用
人性:资产阶级性质的人文 主义及基督教人文主义;把 人从封建神学的束缚中解放 出来,摆脱天主教会的精神
独裁和经济掠夺 人权:强调理性,倡 导自由、平等、民主、 科学、法制;为资产 阶级夺取和建立政权
作了思想准备
专题六讲述了“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的内容。这 一专题共包括“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文艺复兴和宗 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兴起”三个子目,实际上也就是西方 的人文主义哲学的产生、发展及其实践的历程。人文精神是世 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在东西方的思想文化领域都是一笔不 可计量的精神财富。这些进步的思想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思想的 进步和人类知识水平的提高。在学习中,一定要把握好“人” 这条主线:把握好“人”在各个时期的地位变化;各个时期对 “人”的道德素养的追求;各个时期为达到对“人”的目标的 追求而采取的措施及活动。在此基础上,关注三个重点内容。 第一个重点是通过对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 价值的阐述,明确人文精神的起源。
人的发展的目的、价值及意义,它对人的发展起着定位和定向的作用。人文精神 是指人类对人世的探求和对人世活动的理想、价值追求。它包含着丰富的内涵: 对道德信念、道德人格的看重和追寻,对自由、平等、正义等重大价值的渴望和 呼唤,对人的尊重和对人的主体性的祈盼和高扬,对生死信仰幸福生存意义等问 题的反思和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其核心是主张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重 视对人类的无限关怀。 角度之四:从人文精神的历史发展和横向比较来区分不同类型的人文精神。有的 学者指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文精神有其时代的主题和历史痕迹, 迄今为止它被分为西方人文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和马克思主义的人文 精神三大类型。也有的学者认为,对于人文精神,必须注意以下三个区别: 一是把西方近代的人文精神与中国古典的人文精神区别开来;二是把中国古典的 人文精神与现当代中国的人文精神区别开来;三是把现当代中国的人文精神与现 当代西方的人文精神区别开来。不同类型的人文精神,其特征和内涵都有一定的 差别。总之,尽管对人文精神的具体看法不尽相同,但大多数研究者都是从人文 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关系,从哲学和人的发展角度来认识和阐述人文精神的人生意 义和价值本质,即人文精神是指以人为本、体现人的本质属性的精神,是揭示人
在肯定理性作用的前提下重视人的精神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作 用。 总体上讲,人文精神尊重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精神生活,追 求人生的真谛,强调社会的精神支柱和文化繁荣的重要性,重视生 产的人文效益产品的文化含量等这类观点很有代表性。大多数研究 者是从这个角度来研究人文精神的,这方面的研究综述也较多。 角度之二: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和阐述人文精神的内涵和本质。人 文精神是在人文文化实践中,即它的创造、传播、解释、应用过程 中所形成的精神特质, 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一个重要区别是, 科学文化寻求客观性和因果性解释;人文文化指向人自身的世界寻 求意义和价值的表达,它是通过创造一个符号世界表达人的情感与 价值,在人文文化的实践中形成的人文精神具有这样的特点:
内容标准 知识结构图
专题索线索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2、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 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3、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 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