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内科学教学
内科学教学大纲版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一)课程目标及地位内科学是研究内科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诊疗技术的学科,属临床专业课。
是临床医学中的核心学科,临床医学的共性诊断与治疗思维,集中表达在内科学中;且在临床实践中,内科疾病也最为常见。
学习内科学应以基础医学和诊断学为基础,在复习、巩固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和诊断学等课程的同时,学习这门新课程。
高等中医院校的西医内科学包括传染病、内科、肿瘤及神经系统疾病,是现代医学各临床学科的基础,也是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骨伤等专业的主要课程,与中医各临床学科有密切关系。
(二)教学基本要求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学科。
由于其涉及面广、整体性强,与基础各学科及临床各科关系密切,所阐述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普遍意义,因而是临床各科的基础。
在内科学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讲授、见习、毕业实习等不同阶段和环节,要求达到以下目标: (一)掌握和熟悉或了解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解剖、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后和预防,使能得到全面、系统的内科学基础知识,并在深入研讨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以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基础理论知识水平,使与临床相结合运用于医疗实践。
(二)在已学习诊断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病史采取、体格检查等知识、方法和技能,做到病历书写合乎要求,同时学会有目的采用现代实验室检查和诊断技术,结合内科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运用分析综合与逻辑推理的临床思想方法,作出全面诊断。
(三)在实习期间,通过临床实践提高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防治能力。
要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运用基础学科与内科学知识来分析,解决诊断及防治上的实际问题,又从临床实践来检验认识的正确性,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从而充实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掌握内科常用的诊疗技术,结合本专业知识在临床实践中应用。
医大口腔内科学教学蟾医大口腔内科学教学大纲aspan class=.doc

《口腔内科学》教学大纲(供口腔专业用)一、课程简介口腔内科学是研究牙体、牙髄、根间周纽织、牙周组织及口腔粘摸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的科学。
属口腔医学专业主要临床课程。
总任务是使学生具有从事口腔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防治的工作能力。
本课程内容包括牙体病学(轄病和非鵠性牙体硬纽织疾病),牙髓病学(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牙周病学(牙龈病和牙周病),口腔粘膜病学,儿童牙病学,老年病学,口腔检杳。
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实验实习、自学讨论、电教形式进行,并安排临床实习和毕业实习,在实践中加强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
采用提问、测验、病例分析讨论、操作考核进行评价。
本课程在第4学期开课,总学时145学时,学分为7个学分。
二、课程冃标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概述口腔内科常见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指导病人进行口腔保健。
2.综合分析病人的临床表现,止确应用口腔检查的方法,对帘见病作出止确诊断,并根据治疗原则制定治疗计划,阐述治疗依据。
3.正确进行充填术、安抚术、干髄术、根管治疗术、牙髄劇化治疗术、龈上洁治术和龈下刮治术的操作。
4.正确应用口腔内科常见药物。
5.具有尊重、关心和体贴患者的医徳,认真、严谨、热情、细致的工作作风。
三、学时分配单元理论学时实践合计1.绪论和口腔检查4262.齬病1628443.牙体硬纽织非鵠性疾病444.牙髓病及根尖周病2314375.儿童牙病概述886.牙周纽•织病1614307. 口腔粘膜病122148.老年牙病概述119. 口腔内科的主要症状11合11"8560145四、单元冃标尖丿苟病的临床衣现,诊断及鉴别诊断3.简述急性牙髓炎、急性根尖周炎的应急处理方法4.正确进行牙髓安抚术干髓术、根管治疗术牙髓期化治疗术病因3.牙髓病、根尖周病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40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5.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治疗实验21:离体前牙前懈牙开髓法实验22:离体磨牙开髓法试验23:盖舲术与活髄切断术实验24:仿头模离体牙失活干髓术实验25:离体前牙根管治疗术实验26:离体牙塑化治疗术记录考核病例分析5.儿童牙病概述1.学会接诊儿童患者2.正确进行乳牙、年轻恒牙龌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的治疗3.识别乳牙和恒牙4.概述决定乳牙和第一恒磨牙拔除与保留的有关因素1.儿童牙颌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2.儿童編病及治疗3.儿童陋病、根尖周病及治疗4.乳牙外伤5.儿童的拔牙问题8讲授讨论实习提问测验6.牙周组织病1.说出牙周组织病的病因2.正确诊断各类牙龈病和牙周病3.正确进行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松动牙固定术、牙周脓肿切开术,学会合理应用药物治疗牙周病4.说出调合的燃改原则及牙龈切除术、翻瓣术的适应症1.牙周组织病的病因2.牙周组织病的临床病理3.牙周组织病的检查4.牙周纟1[织病各论:牙龈病牙周病咬合创伤青少年牙周炎牙周菱缩根分叉病变牙周牙髓综合症5.牙周纽织病的治疗试验2&龈上洁治术试验29:龈下刮治术根面平整术实验30:牙龈切除术翻1614讲授自学讨论实验见习提问测验实习记录考核。
《内科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内科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课程概述内科学是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是医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次思政教学中,我们将结合内科学的实际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人文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以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
二、思政教学内容1. 医学伦理学:让学生了解医学伦理的基本原则,如尊重、不伤害、公正和平等,教育学生要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和隐私权,不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遵循医学伦理规范,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2. 生命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宝贵和脆弱,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尊重患者的生命权利和自主决策权,培养患者意识。
3. 团队协作精神:强调团队合作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尊重团队成员,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责任担当意识:教育学生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面对患者的健康问题,要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三、教学实施方法1. 课堂讲解:教师结合实际病例和案例,向学生介绍医学伦理、生命价值观、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担当意识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医学伦理、生命价值观、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担当意识等话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能力。
3. 角色扮演:通过模拟临床情境,让学生扮演医生、患者、家属等角色,体验不同角色的心理和需求,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沟通能力。
4.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真实的临床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的医学伦理、生命价值观、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担当意识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内科学相关技能的实践操作,如心电图检查、动脉采血、胸腔穿刺等,教育学生尊重患者隐私,注重保护患者安全,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五年制内科学教学大纲

《内科学》课程简介(Internal Medicine)(Innere Medizin)一、总学时数、理论学时数、见习学时数、学分数1.总学时数5年制:140学时,7.5学分7年制:248学时,12学分2.理论学时数5年制:100学时7年制: 96学时3.见习学时数:5年制: 40学时7年制:152学时二、承担课程教学教研室内科学教研室。
三、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主要课程,是临床医学的基础课,对临床医学实践具有指导性意义。
内科学涉及面广、整体性强,不仅与临床各科有密切的联系,而且与基础医学的发展息息相关,对整个医学均有重大的影响。
内科学教学强调实践性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临床逻辑思维能力、临床实践技能、临床独立处理问题能力,以及临床科研思路。
通过内科学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使学生掌握内科学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掌握临床医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从而为从事内科临床工作奠定基础,为学习其它临床各学科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四、课程的基本内容(一)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1.掌握下列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肺结核、胸腔积液、心力衰竭、原发性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消化性溃疡、炎症性肠病、肝硬化、急性胰腺炎、肾小球肾炎、尿路感染、贫血、白血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甲状腺疾病、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中毒。
2.掌握下列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熟悉病因、发病机制:支气管哮喘、肺炎、肺脓肿、心包疾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病、心律失常、胃炎、原发性肝癌、上消化道出血、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慢性肾衰竭、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垂体性疾病、肾上腺皮质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机磷农药中毒。
3.掌握下列疾病的诊断要点,熟悉临床表现、了解病因和发病机制:气胸、梅毒性心血管病、血友病、过敏性紫癜、恶性组织细胞病、系统性红斑狼疮、CO中毒。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开课教研室:内科学开课院(部):临床医学院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开课学期:第七学期、第八学期学分: 10.5 总学时: 192 理论学时: 104 实验(见习)学时: 88 课外学时: 0开课对象:临床医学教材:内科学,葛均波、徐永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第8版参考资料:【1】内科学,陆再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2】内科学,叶任高、陆再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6版【3】实用内科学,陈灏珠、林果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14版【4】内科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刘文励、叙永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2版一、课程目标及基本要求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与外科学一起并称为临床医学的两大支柱学科,是临床医学各专业的基础学科,其内容在临床医学理论和实践中有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
内科学涉及呼吸、循环、消化、泌尿、血液系统、内分泌及代谢、风湿等常见疾病以及理化因素所致的疾病。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高等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各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必须精读的课程。
《内科学》的任务和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防治的理论知识及技能。
临床医学的共性诊断与治疗思维,集中表达在内科学中;且在临床实践中,内科疾病也最为常见,因此学好内科学不仅为从事临床内科工作奠定基础,并为学习其他临床各科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和规范的工作程序。
《内科学》课程分为理论学习和毕业实习两个阶段。
理论学习包括课堂讲课和与其相结合的临床见习。
毕业实习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临床诊疗实践,将理论用于临床实践,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并从临床实践中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除了掌握理论基础知识,还应努力提高医生的职业素质,培养高尚的医德,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
中国医科大学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

中国医科大学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整合课程班)教学计划一、总体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一)总体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面向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能从事医学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级医学专门人才。
(二)总体培养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为医疗卫生系统培养具有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医学专门人才。
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初步达到临床医生的基本要求,为进入毕业后实践与专科教育奠定基础。
(二)专业培养要求.基础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人类疾病病因、病理分类鉴别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
.预防医学和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临床医学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掌握一门外语,英语达到国家大学英语四级水平,可阅读本专业的英文书刊,并具有一定的听、说、写能力。
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三、修业年限五年。
四、课程设置(一)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二)主要专业课程(整合课程)人体形态科学(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局部解剖学、影像诊断学)、临床医学导论、细胞的化学与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整合人体生理学、遗传学和生殖发育生物学(遗传、胚胎、生殖)微生物、免疫与感染性疾病(微生物、寄生虫、免疫感染)、神经科学(神经解剖、组织、生化、生理、神经生物)、药理学基本原理、基础病理学、系统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内科)、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
内科学教学设计案例

教师互评与自评
教师互评
组织内科学教师相互观摩课堂教学,并就教学内容、教学方 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交流和评价,以促进教学经验分享 和教学质量提高。
教师自评
鼓励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分析自身在教 学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以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和 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自评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自我认 知和专业素养。
诊断与鉴别诊断
介绍疾病的诊断标准、鉴别诊 断要点,提高学生的诊断思维 和判断能力。
治疗与预防
阐述疾病的治疗原则、常用药 物及非药物治疗方法,以及疾 病的预防措施和健康教育内容
。
教学方法
讲授法
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使学生掌握内 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案例教学法
引入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 讨论,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在考试中增加实践技能操作的考核内容,如临床技能操作、病例分 析等,以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水平。
探索多元化考试形式
尝试开展口试、面试、论文等多种形式的考试,以全面评价学生的 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和综合素质。
THANKS
感谢观看
高课堂互动性和学生参与度。
03
利用在线教育资源
充分利用在线课程、虚拟仿真实验等数字化教育资源,打破时间和空间
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考试方法改革
实施形成性评价
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价 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及时反馈并调整教学策略。
增加实践技能考核
内科学教学设计 案例
汇报人:XX 2024-01-29
目录
• 引言 • 内科学教学内容与方法 • 内科学教学实践与安排 • 内科学教学资源与保障 • 内科学教学评价与反馈 • 内科学教学改革与创新
《内科学》课程简介

《内科学》课程简介(Internal Medicine)(Innere Medizin)一、总学时数、理论学时数、见习学时数、学分数1.总学时数5年制:140学时,7.5学分7年制:248学时,12学分2.理论学时数5年制:100学时7年制: 96学时3.见习学时数:5年制: 40学时7年制:152学时二、承担课程教学教研室内科学教研室。
三、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主要课程,是临床医学的基础课,对临床医学实践具有指导性意义。
内科学涉及面广、整体性强,不仅与临床各科有密切的联系,而且与基础医学的发展息息相关,对整个医学均有重大的影响。
内科学教学强调实践性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临床逻辑思维能力、临床实践技能、临床独立处理问题能力,以及临床科研思路。
通过内科学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使学生掌握内科学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掌握临床医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从而为从事内科临床工作奠定基础,为学习其它临床各学科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四、课程的基本内容(一)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1.掌握下列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肺结核、胸腔积液、心力衰竭、原发性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消化性溃疡、炎症性肠病、肝硬化、急性胰腺炎、肾小球肾炎、尿路感染、贫血、白血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甲状腺疾病、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中毒。
2.掌握下列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熟悉病因、发病机制:支气管哮喘、肺炎、肺脓肿、心包疾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病、心律失常、胃炎、原发性肝癌、上消化道出血、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慢性肾衰竭、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垂体性疾病、肾上腺皮质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机磷农药中毒。
3.掌握下列疾病的诊断要点,熟悉临床表现、了解病因和发病机制:气胸、梅毒性心血管病、血友病、过敏性紫癜、恶性组织细胞病、系统性红斑狼疮、CO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