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必考题型(图)
质量守恒定律——微观示意图(含答案)

质量守恒定律——微观示意图一、单选题(共8道,每道10分)1.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A.1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C.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也可以结合成分子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答案:B解题思路:根据题意,图中表示的是H2O通电分解为O2和H2,且给出了反应前后微粒的数目,可直接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H2↑+ O2↑。
A.由图可知,1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A正确。
B.由图可知,在通电条件下,每2个水分子分解生成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发生了改变,B错误。
C.由图可知,氢原子和氧原子可以结合成水分子,氢原子和氢原子可以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和氧原子可以结合成氧分子,故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也可以结合成分子,C正确。
D.由图可知,在该反应中水分子能分解生成氢、氧两种原子,而氢、氧两种原子没有再分,从而可知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D正确。
故选B。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微观示意图2.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丙、丁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丁物质是由氢原子构成的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发生改变C.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3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CH4CO+H2。
答案:C解题思路:根据题意,甲、乙、丙、丁的化学式分别为H2O、CH4、CO、H2,图中还给出了反应前后微粒数目,可直接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O+CH4CO+3H2。
A.由分析可知,丁物质表示的氢气,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A错误。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守恒,不会改变,B错误。
C.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3,C正确。
D.由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CH4CO+3H2,选项中H2的化学计量数出错,D错误。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 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答图表题(含解析)

考点10 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答图表题1.(2017·金昌)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X Y Z W反应前质量/g 22 34 0 2反应后质量/g 40 待测16 2根据上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该反应中生成X的质量是40gC. W在反应中可能是催化剂D.该反应中Y和Z的质量比为17:8【解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X的质量增加了40g﹣22g=18g,故X是生成物,生成的X的质量为18g;同理可以确定Z是生成物,生成的Z的质量为16g﹣0g=16g;W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Y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18g+16g=34g,故待测的数值为34g﹣34g=0g。
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Y,生成物是X和Z,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该反应中生成X的质量是40g﹣22g=18g,故选项说法错误。
C、W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中Y和Z的质量比为34g:16g=17:8,故选项说法正确。
【答案】B2.(2017·广元)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B.表中m的值为44C.容器中发生的反应为丁分解生成甲和丙D.该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4:11【解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16g﹣0g=16g,故甲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16g;同理可以确定丁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为30g﹣2g=28g;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丙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丙的质量为16g+28g=44g,故m的数值为6g+44g=50g。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质量守恒定律考点讲解含解析

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注意:(1)注意“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2)此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等其它方面的守恒;(3)正确理解“参加"的含义,没有参加反应或者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不要计算在内。
2、适用范围: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能用来解释物理变化.3、实验验证: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实验必须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如:有气体生成的实验没密闭,天平会不平衡(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如:有气体参加的实验没密闭,天平会不平衡(没有称量参加反应的气体)4、理解:六不变: 宏观:物质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元素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量不变;原子质量不变;两个一定变:物质的种类;分子种类;两个可能变:分子数目;元素化合价;5、质量守恒的根本原因(即本质):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6、微观示意图:做题思路,将图转化成成化学式,能写化学方程式的写出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最后分析做题.题型一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应用【经典例题】【2019黑龙江龙东】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的元凶之一,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可以有效减少尾气污染,其反应原理之一是2NO+2CO N2+2X.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的化学式为CO2B.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C.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变D.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主要来源于汽油的不充分燃烧【答案】C【解析】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反应物中有2个碳原子、2个氮原子、4个氧原子,生成物质中有2个氮原子,所以X是CO2,故A正确;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B正确;C、一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2,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0,所以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改变,故C错误;D、含碳化合物中的碳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故D正确.故选:C。
随课专题--5--质量守恒定律表格题

质量守恒定律------表格题化学反应中,随着时间的延续,反应物的质量会减少,生成物的质量会增加。
这就给判断谁是反应物,谁是生成物提供了依据。
即: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
如果有“待测”项,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就可以算出。
选项中往往考察:1、物质是反应物、生成物、还是催化剂、杂质?2、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或质量比3、反应物真正参加反应的那一部分质量的质量比4、某物质的组成元素及其质量比等5、化学反应及其反应类型;化学计量数之比1、在一密闭容器中有A、B、C、D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使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 A B C D反应前质量/g 90 10 8 2反应后质量/g 11 59.25 29.75 10则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为反应(填“化合”或“分解”)。
2、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请根据此推断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为()物质 A B C D反应前质量/g 24.5 2.0 1.0 8.0反应后质量/g 0 16.9 待测 8.0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3、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
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0 80 10 25反应后质量/g 111 0 1 3则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A. A+B→C+DB. B+C+D→AC. A→B+C+DD. B+D→A+C4、把A、B、C、D四种纯净物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2 24.5 2 1反应后质量/g 16.9 0 2 未知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后D的质量是g;(2)C物质可能是(填写反应物、生成物或催化剂);(3)容器中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是(填写基本反应类型)。
化学中考必考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中考专题:质量守恒定律一、表格型1.(2019.云南)在一定条件下,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b可能是催化剂B. X的值等于15C.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D. 参加反应的c与d的质量比为15 : 132.(2019.益阳)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M四种物质,使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
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关于此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A. 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 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C. 参加反应的Y、M的质量比为5 : 4D. 待测值为133.(2019.辽阳)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上表中X的值是0B.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C. 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 丙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14 : 114.(2019.无锡)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两、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参加反应的甲与丁的质量比为4 : 1B. x + y = 75C. y≤20时,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D. x的取值范围:0≤x≤305.(2019.梧州)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内发生了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d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 c的质量范围一定是:0≤x≤30C. 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之比一定为2 : 1D. 若16≤y≤36,则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6.(2019.龙东)在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一种未知物质W,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值应为2B.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 该反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质量比为44 : 27D. 该反应中物质W含碳元素的质量为10g7.(2019.青海)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下列四种物质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专题十 质量守恒定律

专题十质量守恒定律1.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点燃__2H2O。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分子的种类改变、原子的种类不变B.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C.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D.2g氢气和lg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2g水2.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x的值是7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丁一定是化合物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7:133.已知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下图表示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受热分解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B.生成氧气的质量C.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4.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乙、丁两种物质反应的质量比为7:5C.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D.甲、乙两种物质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45.小芳做探究性实验:用称量法测定铁在O2燃烧的产物.发现5.6g铁在足量的O2中燃烧得到7.82g固体.小芳排除了其他因素可能产生的误差,则她得到的固体产物可能是()A.Fe3O4和Fe的混合物B.Fe3O4和FeO的混合物C.Fe3O4和Fe2O3的混合物D.Fe3O4、FeO和Fe的混合物6.有4.6g某化合物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
下列对该化合物组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泰,可能含有氧元素B.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C.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D.由碳、氢、氧三种元组成7.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B.水的电解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氧气D.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8.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完全燃烧,消耗9.6g氧气,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
质量守恒定律中考常见题型

有关质量守恒定律中考常见题型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中的一条重要规律,对它理解和掌握的程度直接关系到对一些化学现象的解释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它是初中化学中核心知识,也是各地中考常考的内容,尽管各地考查的要求、角度和所占比分各不相同。
因此,不管是从中考还是从知识本身的重要性来说.初中同学都必须真正理解并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中考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方式或角度很多,如从微观的角度考查对定律的理解,运用定律解释.些化学现象、推断物质的组成、进行化学反应中量的计算等。
现将近两年各地中考中对质量守恒定律考查的方式作一总结.供同学们中考复习时参考。
一、考查对定律的理解例题:(来宾市中考题):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l00g水冷冻后得到l00g冰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g氢气和9g氧气充分反应能生成10g水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质量、数目均不变,故任何化学反应质量守恒D.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并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减小,所以该变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答案:C。
分析:质量守恒定律反映的是化学反应中反应物韵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之间的关系,即参加反应的反应物(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剩余质量)的总质量等于反应生成的生成物的总质量。
水变成冰是物理变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在点燃时。
1g氢气只能与8g氧气反应生成9g 水;从微观角度看,任何化学反应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质量、数目都是不变的,这就是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根本原因;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这是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并反应后溶液总质量减小的原因,减小的质量就是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所以该变化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变式训练:北海中考题:如图l所示,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2个乙分子和1个丙分子。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1个乙分子中含有4个Y原子 B.乙是单质C.该反应只涉及两种原子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二、运用定律揭露骗术或错误观点例题2:(四川省内江市中考题):有人认为,选用合适的催化剂。
《质量守恒定律》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质量守恒定律》练习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1.科学家探索用CO除去SO2,该研究涉及的一个反应SO2+2CO=2X+S,则X为()A. CO2B. CC. CS2D. COS2.在化学反应前后:①物质的化学性质②原子的种类③元素的种类④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其中一定不发生变化的是()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②③3.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的元凶之一,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可有效减少尾气污染。
下图是一种处理汽车尾气的反应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前后均为纯净物B. 反应前后分子数不发生改变C. 该反应可以减少NO2的排放D. 该图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4.关于下列观点中错误的有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比铁丝的质量大,这个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②因为“质量守恒”,所以氢气燃烧生成的水中一定含有氢元素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二氧化碳变成“干冰”后质量保持不变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双氧水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前后,二氧化锰质量不变。
A. 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5.偏二甲肼(C2H8N2)与N2O4反应放出的能量能把火箭送入太空。
该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2X↑+3N2↑+4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的化学式为COB. 偏二甲肼中碳的质量分数为40%C.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D. 生成N2和H2O的质量比为14:96.下图中的四位同学对H2+Cl22HCl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 B. C. D.7. 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C +O 2点燃̲̲̲̲̲̲CO 2的读法,错误的是( )A. 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B. 1个碳原子与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C. 每12份质量的碳跟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D. 碳加上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8.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反应前质量/g4 6 111 4 反应后质量/g 待测15 0 84 A. 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 丙一定属于化合物C. 反应后密闭容器中甲的质量为22 gD. 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6:1119. 小明同学从中获得以下信息:①该反应反应物是硫和氧气;②反应发生条件是点燃;③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④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⑤参加反应的硫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其中正确的信息是( )A. ①②④⑤B. ①②③C. ④⑤D. ①②③⑤10. 化学方程式不能提供的信息是( )A. 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B. 化学反应的快慢C. 在什么条件下发生反应D. 哪些物质参加反应11. 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关于这种物质的组成描述正确的是( )A. 该物质只含有碳、氢元素B. 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C. 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D. 无法确定12.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守恒定律必考题型(图)
物质 M N Q P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x 26 2 12
(接13日)
三、读图分析题型
(2009年肇庆)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
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
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D。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解析:图形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地表示出来,同时也考查了同学们思维的转换能力。
通过阅读题目发现,生成物中有同种微粒排列成的图例,因此在反应中有单质生成,故A项正确,同时C项错误。
根据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可以知道原子作为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因此B项正确。
D项考查同学们对质量守恒定律“参加”的理解,只有反应中被消耗的物质才是真正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
观察图例,发现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粒子个数比为1:1,因此D正确。
四、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计算
(2009年徐州)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A。
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
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l3g
C。
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5:4
D。
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解析:我们知道在化学反应进行的过程中,反应物的质量将不断减少,而生成物则不断增多,因此如果我们发现一种物质的质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在不断增加,我们就可以判断该物质是此反应的生成物,若某物质随反应的进行在不断减少,则该物质是此反应的反应物。
通过观察和简单的计算我们得知,物质N质量增加了25g,物质P质量减少了20g。
故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5:4,C项正确。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消耗的物质质量应等于反应生成物的质量,因此判断出M也是反应物,在反应中消耗5g,因此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l3g,此反应可用如下式子表示该反应M+P→N,而物质Q 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有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或者与该反应无关,因此D项正确。
故选A。
质量守恒定律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考查形式,就是应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此类型的考题形式繁多,涉及的知识面也
很广,我们将在今后的内容中学习。
质量守恒定律除了知识的考查外,同学们还要注意计算格式的规范。
通过反复练习,积累解题的经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