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之词语专题.
20版语文高考总复习专题--词语

义
看表达侧重点
“精巧”强调巧妙,侧重做 工,“精美”强调好看,侧重外观
宝岛优宝品岛优品
辨析角度
举例
“爱戴”用于下对上 看适用对象 “爱护”用于同志之间或上对下,有时还用
于物
“充足”多与自然界或物质方面的比较具体
用 法
看搭配对象
的东西搭配 “充分”多与比较抽象的事物搭配
“充沛”多与表示精神方面的抽象概念搭配
求 同
存异
美好的事 物多 多
数量多
宝岛优宝品岛优品
2.分析语境需求
析语境 第一空修饰对象为“工匠精神” 第二空搭配“令人”,修饰对象为 “作品” 第三空与“争奇斗艳”并列,形容 “它们”(刺绣画)
定成语 精益求精 耳目一新
美不胜收
宝岛优宝品岛优品
答案:A
宝岛优宝品岛优品
【高分秘诀】 一、认识成语——成语的四个特点
用于国家
耳目一新/刮目相看
成语
耳目 一新
刮目 相看
含义
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 子,感到很新鲜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 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求同
新的 眼光
存异 事物变化给 人的感受
对人的看法
宝岛优宝品岛优品
美不胜收/数不胜数
成语
美不 胜收 数不 胜数
含义
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 看不过来 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数 量极多,很难计算
特点
源远 流长
举例
打草惊蛇:汝虽打草,吾 已惊蛇 有恃无恐:室如悬磬,野 无青草,何恃而不恐
提示
注意其文言色彩, 追根溯源深入了解 相关典故
宝岛优宝品岛优品
特点
意义 整体
言简 意赅
举例
提示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课件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课件29张

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支野菊花,跟那些树枝在 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颤动”急促而频繁地振动,生动地写出了野菊花的可爱,也 从侧面写出小通讯员走得快,做事利索。
词义的辨析和词语 的使用
一
方便面方便方方面面
对
甘蔗甜甘蔗甘甘甜甜
对
月亮圆月亮月月圆圆
联
灌汤包灌汤灌灌包包 拆字联拆字拆拆联联
洁厕净洁厕洁洁净净
看哪个好?
思 维 导 图
示例分析
示 例 分 析
用词要 准确
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 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 住它的脊梁(原稿:背脊),便会拍的一声,从后 窍(原稿:后身)喷出一阵(原稿:一股)烟雾。
二
成 果 展 示
准确理解词义,把握词语的用法
用词准确生动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 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泻”字,表现出月光照在荷叶上的一种安静的景象。而一个 “浮”字,对青雾的动作刻画得很传神,雾气从下往上,渐渐浮 起来,细细体会,给人一种很轻柔的感觉,也十分符合青雾的形 态。
综合探究
二
综 合 探 究
同样是演讲词,《敬业与乐业》和《反对党八股》所用词语在 语体色彩上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不同?
《反对党八股》 是一个会议报 告,是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所以首先作者自己的语言要生动 活泼,新鲜有力,把道理讲得深 入浅出,通俗易懂,带头成为反 对党八股的先行者。文章恰当地 运用了一些俗语、成语、方言词 和比喻句,使文章妙趣横生,富 有吸引力。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正确使用词语++课件118张

习惯搭配:经营理念、传统观念。
正确使用实词
辨析词语属性
看词义范围
有的词语适用范围大,有的词语适用范围小;有 的词语概括事物总的方面,有的词语概括事物中 的一面。
随着人脸识别技术日渐成熟,“刷脸”的( 时期 时代 )
正在到来。
。某些树木
当植当伐;某些花卉当疏当密;何处须巧借地形,顺势筑坡;何处又宜
少见轩敞,
:所有这一切都煞费心血,但又不露惨淡经营
的痕迹,正像一帧名作脱稿前画师那奇绝而
的点睛之笔。
A 用心 别树一帜 浑成 B 匠心 别树一帜 饱满 C 匠心 别有洞天 浑成 D 用心 别有洞天 饱满
提交
方法便笺
联想推断法
遇到不熟悉的词语,尝试与自己的知识储备建立联想, 有助于推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词的意思。
提交
(3)文段中划线的词,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有人曾将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称为“智
慧争夺战”。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欧洲开启了“人脑项目”, 集神经科学、医学和计算机等多领域为一体,企图从科学高地 上把握技术。这种“智慧竞争”不止是人类脑科学研究的自我 赶超,更包括心理与情绪在内的自我认知。
测 检测 环境检测
不同语素 词义侧重
运用
控 控制 物价监控
辨析词语属性
正确使用实词 抓语素、辨语义
以语境为解题前提
比对语境 得出答案
注意:“辨析词语属性”和“抓语素、辨语义”应配合使用。
单选题 3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最使我艳羡的还是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神奇的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成语专题复习 课件(共37张PPT)

卿卿我我:形容夫妇之间的亲昵情态。不 能用于一般朋友之间。
耳鬓厮磨:指两人的耳朵和鬓发相接触,形 容亲密相处。
课堂精讲精练
五看成语所在的语境。具体的语境往往有区别 语义的功能,我们不能忽视语境,否则就会用词不 当。
例如: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抗洪抢险第一线 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子弟兵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 所感动。
坐享其成—不劳而获 “坐享其成”指自己不出力而享受别人的劳 动成果,“坐享其成”的人其思想行为是可以通 过劝导加以改正的,语义轻;“不劳而获”指自 己不劳动而获取别人的劳动成果;“不劳而获” 多用于剥削阶级思想严重的人,语义重。
课堂精讲精练
七看表达重复与否。在使用时,成语语义可 能与句子中有些词语的意义重复。
课堂精讲精练
例如:①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话剧界一些 前辈粉墨登场,重新排演了《雷雨》等经典剧目。
“粉墨登场”在此句中用的就是本义,使用正 确。
②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 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 的想象力。
“非非”,佛家语,指一般人认识所达不到的境 界。现比喻脱离实际,幻想不能实现的事情,含贬 义。在此句中,使用的是本义,因此是正确的。
鹬蚌相争
负荆请罪
揠苗助长 守株待兔
1.异曲同工 4.一五一十 7.无与伦比 10三教九流 13一塌糊涂
2自圆其说 3.可圈可点 5.口是心非 6.心直口快 8.啼笑皆非 9.里应外合 11.五音不全 12.非同小可 14多此一举 15.左右开弓
根据诗词句猜成语
1、黄河之水天上来( 源远流长) 2、此曲只应天上有( 不同凡响) 3、说尽心中无限事 ( 畅所欲言) 4、白云深处有人家( 空中楼阁) 5、相逢何必曾相识 ( 一见如故) 6、卷我屋上三层茅 ( 风吹草动) 7、问君能有几多愁 ( 对答如流)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词语的运用专项练习(共四类8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词语的运用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近义词语的辨析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名垂青史的文人①,被后人格外喜欢的诗人亦不计其数。
但往往诗文作得好的,人并不可爱;人品相当不错的,诗文却不过尔尔。
而像苏东坡这样诗文书画和人品道德都趋于完美都富于魅力者实在是②。
所以,我总觉得自从有了苏东坡后,除去李白之外的其他中国文人都在他的光照对比下显得③。
喜欢苏东坡当然最先是由他的诗文开始。
……但凡他有所作,其作品都几乎可列入同类作品“之最”。
当年宋神宗每逢“举著不食”时,人们就知道他必是在读苏东坡的文章;学者章元弼家有美妻,可因太爱苏子诗文,每日读之④,其妻难以忍受,章便为苏而休了妻。
一个人的才华到了这种地步,实在是让人除却佩服仰慕,再无话可说。
当然,我们也无不为他的内人感到悲哀。
A.多如牛毛屈指可数相形见绌爱不释手B.俯拾皆是屈指可数黯然失色手不释卷C.俯拾皆是凤毛麟角相形见绌手不释卷D.多如牛毛凤毛麟角黯然失色爱不释手上面第二自然段中有一个词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2.(2023新高考Ⅰ卷)22.语言文字运用I和II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像……似的”,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⑴不过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
⑵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
二、成语辨析或填空3.(2023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8题。
那次云南之行,有一个意外收获,就是看到了腾冲皮影戏。
那天晚上,到一家古色古香具有民族特色的饭店用餐,饭吃到一半,服务员来通知,皮影戏开始了。
我放下饭碗,下了楼。
《龟与鹤》正在上演,水塘边,一只仙鹤优雅地舞着,踱着,鸣着,顾盼着,寻觅着;另有一只乌龟,爬上了水塘的土墩,舒四肢,伸头颈,享受着宁静,享受着美景。
仙鹤发现了乌龟,飞过去停在乌龟背上,用长长的喙去啄乌龟的头,乌龟飞快地把头缩进壳里,四肢也缩了进去,任仙鹤如何啄,如何气恼,如何焦急,乌龟就是岿然不动,让仙鹤①,以至于本应是胜利者的仙鹤,反而着急地叫了又叫……见我对皮影戏有兴趣,服务员就介绍说,皮影戏是当地居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有悠久的历史。
副词助词连词介词

3、分清是用于前一分句还是后一分句
关联词语有固定的位置,有的只能用于 前一分句,比如,“由于”;有的只能用于 后一分句,比如,“却、然而、至于、以 致”。在例句中的位置不对了,就是误用。 (7)他没能参加这次考试,由于他工龄少了 半年。 (“由于”应改为“因为”) (8)至于我报考师范类院校,是既定方针, 哪所学校放用的词,连
词往往标示词、短语、句子、句群、语段 之间的逻辑关系。 如:虽然、但是、因此、无论等。连词 常常成对搭配使用或与副词搭配使用,如: “因为……所以……”、“即使…… 也……”、“只有……才……”等。 (四)介词:表示动作对象、时间等的引 介关系的词。介词在汉语中比较复杂。如: 在、从、对于、关于等。 (五)叹词:表示感叹或惊奇、惊喜、疑 虑等语气的词。如:啊、唉、呀等。 (六)拟声词:模拟人或事物声音的词。 如:哗啦啦、咚咚、哈哈、等。
高考总复习之词语专题
一、虚词
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一般不能单独 充当句子成分(副词例外),不能单独回 答问题(少数副词除外)。其存在的价值 在于帮助构成句子的语法结构,表示某种 语法关系。 汉语的虚词主要有六种:副词、助词、连 词、介词、叹词、拟声词。无论在现代汉 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虚词的数量都相 对较少,但作用却很大。
(一)副词:在句中表示动作、行为、 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趋向等 的词。如:很、非常、一律、也、将来等。 在虚词中,副词是唯一能独立作句子成分 的词,并且有少数副词(比如“不、没有、 也许、大概”等)也可以单独回答问题, 具有一定的实词特点。 (二)助词:在句中起辅助作用的词。现 代汉语中的助词主要有:“的”、“地”、 “得”、“着”、“了”、“过”。文言 文中助词比较复杂,常见的有“之”、 “者”等。
高考复习专题正确使用词语(成语)

查漏补缺 收集整理
41、好为人师42、河东狮吼43、呼之 欲出44、毁家纾难45、见异思迁46、 九牛一毛47、久假不归48、具体而微 49、侃侃而谈50、慷慨解囊51、空谷 足音52、屡试不爽53、马革裹尸54、 面目全非55、明日黄花56、目无全牛 57、七月流火58、期期艾艾59、气冲 霄汉60、翘足而待
查漏补缺 收集整理
81、文不加点:82、无地自容 83、五 风十雨 84、细大不捐 85、下车伊始 86、下里巴人 87、形影相吊88、胸无 城府 89、阳春白雪90、叶公好龙 91、 一五一十 92、一言九鼎 93、义无反顾 94、与人为善 95、振聋发聩 96、炙手 可热 97、卓尔不群 98、罪不容诛 99 、坐地分赃 100、坐收渔利
作业评讲
5、四名共同作案的犯罪分子正在 坐地分赃时,被及时赶到的警察 擒获。
查漏补缺 收集整理
141、翻云覆雨 142、繁文缛节143、 反戈一击144、沸沸扬扬 145、风流倜 傥 146、风声鹤唳147、风雨飘摇 148 、风雨如晦 149、逢人说项 150、富丽 堂皇151、改头换面 152、甘之如饴 153、高山景行154、高山流水155、高 山仰止156、高屋建瓴157、格格不入 158、更仆难数159、耿耿于怀160、功 败垂成
题 型
2016~2017年,题型改为组合性成语使用选择题, 即设计6个含有成语的句子,其中有三句成语使用
正确,三句使用不当,让考生把正确的组合项选出
来。
2018~2019年,题型改为给一个文段,根据文段上 下文的大意,选择恰当的成语或词语填入横线上, 选择四个选项中正确的一项。
实词、虚词 实词、虚词是《考试大纲》规定的 考点,在全国卷中已空考多年,2019 年 重出“江湖”,全国卷Ⅰ、卷Ⅲ都在语 段中以“近义词语辨析”的形式考查了 实词。对此,考生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 务必高度重视。
20191104高三语文(总复习之三词语成语)

总复习专题之三:正确使用词语【考纲表述】《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正确使用词语”,能力等级为D(表达应用)。
它包括正确使用实词、虚词和熟语三方面。
概说词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信息载体。
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词语,是我们阅读和理解的基础。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①正确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②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正确使用实词、虚词和熟语三方面。
实词的考查重点是近义词的使用和词义辨析。
高考考查的近义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同音近义词,一是异音近义词。
虚词的考查主要是涉及关联词、介词、副词等。
虚词的考查主要有两类:一是辨析虚词使用正确与否,一是辨析选择用法相近或易混淆的关联词。
熟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定型的词组或句子,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和格言等。
熟语的考查,实际上主要考查成语。
熟语的使用,重点是正确理解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熟语等。
熟语在命题中,语料多选自报刊中的热点报道。
这样既可考查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又可考查根据语境正确使用熟语。
解答熟语题的前提是准确识记一些重要的熟语,弄清它们的意义、使用范围或对象,辨析常见的易混的同义或近义熟语。
在解题中应牢牢把握“词不离句”的原则,注意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切忌先入为主,望文生义。
第一节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考纲解读考纲聚焦2019年《考试大纲·语文》能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熟语)。
表达应用 D级考点阐释正确使用词语,包括:1正确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2 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
其中不仅有词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好的问题。
高考对“词语”的考查,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题型上,主要采用四种形式:1 从近义词中选择最恰当的一组填空;2选择词语使用正确或错误的一项;3 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4指出词语使用的毛病并加以修改。
前三项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第四项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介词混用
(8)陈小珊省吃俭用,把平时节省下来的零 用钱,给希望工程学校的师生买了一批工具 书和学习文具。 (该用“用”,却用了“把”。) (9)这次考古新发现,为了人类的起源和发 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 (该用“为”,却用了“为了”。) (10)因此他们对某些妇女的正当合理的离 婚要求看成是“不规矩”。 (该用“把”,却用了“对”。)
(正确)
常用成套关联词语有
表并列的“不是…而是…、是…不是…、既 (又)…又…”; 表选择的“不是…就是…、是…还是…、与 其…不如…、宁可…也不…”; 表递进的“不但…而且…、尚且…何况…”; 表转折的“虽然…但是…、尽管…可是…”; 表条件的“只要…就…、只有…才…、除 非…才…、无论…都…、不管…总是…”; 表假设的“如果…那么…、即使…也…”; 表因果的“因为…所以…、既然…就…”。
3、分清是用于前一分句还是后一分句
关联词语有固定的位置,有的只能用于 前一分句,比如,“由于”;有的只能用于 后一分句,比如,“却、然而、至于、以 致”。在例句中的位置不对了,就是误用。 (7)他没能参加这次考试,由于他工龄少了 半年。 (“由于”应改为“因为”) (8)至于我报考师范类院校,是既定方针, 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还没做最后决定。
8、注意口语和书面语色彩
有些虚词使用随意,属日常口语,不能用于书 面语色彩浓重的句子中。而一些文言虚词就要用于 书面语中。 (17)咱们去散散步吧,或者就去看电影,别总这 么闲坐着。 (“或者”应改为用于口语的“要么”) 同类的虚词还有:要是、别说、就是、哪怕等 (18)21世纪要求人们都要有比较强的自立能力和 判断能力,惟其如此,所以要使人们学会生存。 (“惟其”是文言虚词,表因果,与“正因为”相 近)
(三)搭配不当
复句中关联词常常需要搭配使用,在使用过 程中会出现关联词搭配不当的毛病。 (19)现在,无论城市和农村,都经历着由 改革开放所引起的深刻变化。 (“无论”只能与“还是”搭配,而不能与 “和”搭配。) (20)昨天夜里下了一夜的雨,天亮后不但 没有停,而且越下越大。 (“不但”虽常和“而且”搭配,但在该句中, 它只能与“反而”搭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副词、连词混用
(14)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不断发
展,文化建设不断前进,但是,与此同 时,在某些城市,甚至在一些农村,封 建迷信也在复苏。 (该用副词“特别”,却用了连词 “甚至”。)
5、滥用介词
滥用介词有如下现象,一种是滥用造成无主语的毛 病;一种是“对”“对于”错用造成主客颠倒的毛 病。 例1、从上述有目共睹的事实中,证明他们的所作 所为是无可指责的。 (“从……中”这个介词短语使句子没有了主语,可 以删去,让“上述有目共睹的事实”做句子的主 语。) 例2、焦裕禄这个名字对于青年人可能有些陌生, 但对于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 (由于“对于”介引的对象不恰当,而导致句子出现 了主客颠倒的毛病,“对于”介引的对象应该是
有些虚词还常被当作实词,主要是副词 误用做动词或形容词。也有虚词混用的。 (21)他犯这样大的错误,今天看来,决不 是偶尔的。 (“偶尔”是副词,应改为形容词“偶然”) 其它如:忽然(副词)——突然(形容 词)、剧烈(副词)——激烈(形容词)、 必须(副词)——必需(形容词)、未免 (副词)——难免(动词)、特别(副 词)——甚至(连词)
9、注意引出主客体的虚词的位置 如果不能正确辨别介词(主要是 “对、对于”)引出的对象是主体还是 客体,就容易导致主客体颠倒,误用虚 词。 (19)他的深情厚意,对我来说,一直 是牢记在心的。 (应改为“对他的深情厚意,我一直是 牢记在心的”。)
10、注意虚词的词性 有些虚词兼有两种词性,象“和、 与、跟、同”,既是连词又是介词,这 就要结合语境认真辨析。 (20)在中国和与中国签署协议的37个 成员国都将双边协议文本提交WTO 秘 书处后,WTO中国工作组才会组织135 个成员国投票。 (“和”是连词,“与”是介词)
(一)副词:在句中表示动作、行为、 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趋向等 的词。如:很、非常、一律、也、将来等。 在虚词中,副词是唯一能独立作句子成分 的词,并且有少数副词(比如“不、没有、 也许、大概”等)也可以单独回答问题, 具有一定的实词特点。 (二)助词:在句中起辅助作用的词。现 代汉语中的助词主要有:“的”、“地”、 “得”、“着”、“了”、“过”。文言 文中助词比较复杂,常见的有“之”、 “者”等。
高考总复习之词语专题
一、虚词
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一般不能单独 充当句子成分(副词例外),不能单独回 答问题(少数副词除外)。其存在的价值 在于帮助构成句子的语法结构,表示某种 语法关系。 汉语的虚词主要有六种:副词、助词、连 词、介词、叹词、拟声词。无论在现代汉 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虚词的数量都相 对较少,但作用却很大。
(21)他们之所以在关键时刻严格遵守
2、分清是假设口气还是既成事实
关联词语中有些表示的是假设语气,比 如,“即使、不管”;有些表示的是既成事 实,比如,“虽然、尽管”。如果辨别不清, 就可能出错。 (5)尽管路途遥远,他还是坚持要去 (“路途遥远”是事实) (6)不管路途有多远,我都要去。 (“路途有多远”是假设)
(1)昨天夜里下了一夜的雨,天亮后不但没 (“而且”应改为“反而”) 有停,而且越下越大。 (2)现在,无论城市和农村,都经历着由改 革开放所引起的深刻变化。 (“和”应改为“还是” 有些虚词一般单独使用,不和其它词语构成 搭配关系。比如,“进而”、“从而”、 “因而”等。 (3)乡党委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策,从而推 动了生产的迅速发展。 (正确) (4)下游河床狭窄,因而河水容易泛滥。
6、借助标点符号辨析
有些关联词语在使用时可以用标点符号 与分句隔开,比如,“因此、其实、确实、 相反”。借助这一点,对辨析虚词也有帮助。 (13)知识的海洋是无穷无尽的,因而,学 习是无止境的。
(14)所以呀,要不然我怎么这样说呢? (15)他不但没被困难吓到,相反地,战斗 意志越来越坚强了。
辨析虚词方法
一、分清是成套使用还是单独使用 关联词语在使用中有着固定的搭配关系, 一般不能换用。在辨析虚词时,结合例句中 出现的词语,看清是不是成套出现,是否构 成了固定搭配关系。一些虚词有几种搭配关 系,就要结合语境来选择。 比如,“不但”和“而且”、“反而”都能 搭配,如果前后分句意思相反,“不但”只 能与“反而”搭配。“无论”只能和表选择 的词语“或、还是”等搭配,不能和表并列 的词语搭配。
(三)连词:在句中起连接作用的词,连
词往往标示词、短语、句子、句群、语段 之间的逻辑关系。 如:虽然、但是、因此、无论等。连词 常常成对搭配使用或与副词搭配使用,如: “因为……所以……”、“即使…… 也……”、“只有……才……”等。 (四)介词:表示动作对象、时间等的引 介关系的词。介词在汉语中比较复杂。如: 在、从、对于、关于等。 (五)叹词:表示感叹或惊奇、惊喜、疑 虑等语气的词。如:啊、唉、呀等。 (六)拟声词:模拟人或事物声音的词。 如:哗啦啦、咚咚、哈哈、等。
5、借助句子表达的语气辨析 有些虚词必须用在表疑问的句子中, 如“还是、何况”,用在陈述句中就不 合语法。有些虚词用来表达委婉语气, 如“与其、不过”,有些用来表达强调 语气,如“宁可”。分辨不清就会误用。 (12)去电影院,或者去滑冰场?他一 时拿不定主意。 (“或者”只能用于陈述语气,应改为 “还是”。)
(二)位置不对
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使用不恰当,也造成虚 词误用。一是否定副词在把字句、被字句中 放在“把”“被”字之前;一是复句中关联 词的位置:分句间的主语一致时,关联词语 放在主语的后面,反之,放在主语的前面; 一是单个连词“至于”“否则”“以 至”“以致”“反而”“进而”“从而”等 一般放在后一个分句的前面。 (15)张大夫把病人的病情没搞清楚就开处方, 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否定副词“没”应该放在“把”字的前面, 该句却放在了“搞清楚”之前,导致位置错 位的毛病。)
(11)凡事不能够只看别人怎么做,要从我 们自己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来考虑问题。 (该用“把”,却用了“从”。) (12)关于这部影片的批评已经很多,这在 社会上已引起了一定的反响。 (该用“对”或“对于”,却用了“关 于”。) (13)目前对于这方面的文章也不少,不说 单行本或报章杂志,就是本刊也发表过一些。 (该用“关于”,却用了“对于”。)
虚词错用例说
(一)词类误用 1、连词、介词混用 (1)到目前为止,人还不能控制自然灾害,农业 收成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好 坏决定的。 (应该用介词“由”,却用了连词“由于”。) (2)我们才来这村的时候,因为更容易了解情况, 便决定轮流到各家吃饭。 (应该用介词“为了”,却用了连词“因为”。) (3)他为了怕让人笑话自己胆小,便硬着头皮钻 进了伸手不见五指的山洞。 (应该用连词“因为”,却用了介词“为了”。)
(“因而、所以”不能用标点与分句隔开,应改为 “因此”,“所以”加语气词后可用标点与分句隔 开。)
7、注意主语前后虚词的位置
一般情况下,前后分句主语相同, 虚词用在主语后;前后分句主语不同, 虚词用在主语前。 (16)我不仅不认识他,我奶奶也不认 识他。 (主语不同,“不仅”应放在“我”之 前) 同类的虚词还有:因为、除了、不但等
(16)我不仅不认识他,我奶奶也不认识他。 (“不仅”应放在句首,因为该句两个分句的主语 不同,若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不仅”应放在第 一个分句的主语之后,比如,他不仅学习好,而且 工作好。) (17)顾老师除了懂日语外,教地理的周老师也懂 得日语。 (“除了”应放在首句,因为该句陈述的对象是周 老师,而不是顾老师.若该句陈述对象为顾老师,则 “除了”应放在”顾老师”之后,如,顾老师除了 懂日语外,还懂英语。) (18)“九· 一八事变”就是日本军国主义者继发 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以武力实施其大陆政策,从 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严重步 骤。 (“从而”应调整到最后一个分句之首,因为最后 一个分句才表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