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功能评定技术PPT课件

合集下载

运动功能评定PPT课件

运动功能评定PPT课件

10=能控制
0=需帮助
5=独立洗脸、梳头、刷牙、剃须
0=依赖别人
5=需部分帮助
10=自理
0=依赖别人 10=全面自理
5=需部分帮助(夹饭、盛饭、切面包)
0=完全依赖别人,不能坐 10=需少量帮助(1人)或指导
5=需大量帮助(2人),能坐 15=自理
0=不能动
5=在轮椅上独立行动
10=需1人帮助 (体力或语言指导)15=独立步行(可用辅助器)
第30页/共35页
七、平衡的评定
第31页/共35页
八、ADL评定
• Barthel Index • FIM
第32页/共35页
1. 大便 2. 小便
3. 修饰 4. 用厕 5. 吃饭
6. 转移 床←→椅
7. 活动 (步行)
评分标准
0=失禁或昏迷 5=偶尔失禁(每周<1次) 10=能控制
0=失禁或昏迷或需由他人导尿 5=偶尔失禁(每24小时<1次,每周>1次)
的体位 3. 测试时应做左右两侧对比 4. 近端肢体应固定于适当位置,避免代偿 5.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痉挛性瘫痪不宜做MMT检
查 6. 肌力检查时应注意患者的禁忌症
第8页/共35页
三、肌力评定
(二)器械检查 1. 握力计 2. 捏力计 3. 拉力计 4. 等速测力仪
第9页/共35页
四、关节活动度评定(ROM)
能 C. 转移
8、排尿管理 9、床椅转移

10、卫生间 11、浴池/浴室
定 D. 行走
12、步行/轮椅 13、上下楼梯
认 E. 交流

功 能
F. 社会认知


14、视听理解 15、语言表达

运动功能评定

运动功能评定

一、肌力评定
(一)徒手肌力评定
注意事项
(4)肌力在3级以上时,检查所加阻力必须连续施加,并保 持与运动方向相反,同时阻力应施加于被测关节肢体的远端, 必须保持同一强度。给予阻力的大小要根据受试者的个体情 况来决定。 (5)肌力检查不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致痉挛性瘫痪的 病人。
一、肌力评定
(二)器械肌力测定
肌张力临床分级
标准 被动活动肢体无反应 被动活动肢体反应减弱 被动活动肢体反应正常 被动活动肢体有阻力反应 被动活动肢体有持续性阻力反应
二、肌张力评定
(二)肌张力评价方法
级别 0级 1级
1+级
2级
改良Ashworth分级法评定标准
评定标准 肌张力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整个ROM内均无阻力。 肌张力稍微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到ROM之末时出现轻 微阻力。 肌张力轻度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时在ROM后50%范围 内突然出现卡住,并在此后的被动活动中均有较小的阻力。 肌张力较明显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通过ROM的大部 分时,阻力均明显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地活动。
1.握力测试 2.捏力测试 3.背肌力测试 4.四肢肌群肌力测试
一、肌力评定
(三)等速肌力评定
等速运动是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运动速度(角速度) 保持不变的一种肌肉收缩的运动方式,即做关节 全范围运动,仪器的杠杆绕其轴心作旋转运动时, 肌肉进行的等速收缩活动。
等速肌力评定用等速肌力测试仪测定,目前应用 的等速肌力测试装置有Cybex、Kin-com等型号。
(一)徒手肌力评定
MMT分级法评定标准
分级
0 1 2 3 4 5
评级标准 没有肌肉收缩 肌肉有收缩,但无关节运动 关节在减重力状态下关节全范围运动 关节在抗重力状态下全范围运动 关节在抗部分阻力全范围运动 关节抗充分阻力全范围运动

运动功能评定技术—肌力评定技术膝关节徒手肌力评定(康复评定技术课件)

运动功能评定技术—肌力评定技术膝关节徒手肌力评定(康复评定技术课件)

步骤2:检查者一手置于被检 者大腿远端后方保持大腿呈水 平位,另一手置于小腿远端前 方,向膝关节屈曲方向施加阻 力,令被检者膝关节伸展。
贰、膝 关 节 伸 展
步骤3 :能对抗最大阻力 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 动为5级, 仅能对抗中等阻 力完成以上运动为4级。
贰、膝 关 节 伸 展
步骤4 :能克服重力完成全 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为3级。
壹、膝 关 节 屈 曲
步骤2:检查者一手固定被 检者大腿,另一手置于小腿 远端后方,从膝关节屈曲 45°开始,向膝关节伸展方 向施加阻力,令被检者膝关 节屈曲。
壹、膝 关 节 屈 曲
步骤3 :能对抗最大阻力完 成膝关节屈曲约90°的运动为5 级, 仅能对抗中等阻力完成以 上运动为4级。
壹、膝 关 节 屈 曲
步骤4 :能克服重力完 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 动为3级。
壹、膝 关 节 屈 曲
步骤5:被检者对侧卧位,检 查者固定被检者骨盆,一手置于 被检者大腿远端支托,另一手置 于小腿远端支托。
壹、膝 关 节 屈 曲
步骤6:令被检者膝关 节屈曲,能完成关节 活动范围的运动为2级。
壹、膝 关 节 屈 曲
贰、膝 关 节 伸 展
步骤5:检查2~0级,被检者对侧卧位, 检查者一手置于被检者大腿远端支托, 另一手置于小腿远端支托,保持被检 侧髋关节伸展,膝关节屈曲90°。
贰、膝 关 节 伸 展
步骤6:令被检者膝关节 伸展,能完成关节活动范 围的运动为2级。
贰、膝 关 节 伸 展
步骤7:检查者手置于被检者髌骨上 方触诊股四头肌肌腱,有活动为1级, 无活动为0级。
步骤7:被检者俯卧位,足伸 出诊疗床,检查者一手置于被 检者小腿远端前方支托,另一手 置于被检者大腿远端后方触诊 腘绳肌肌腱,有活动为1级,无 活动为0级。

康复护理学康复评定运动功能评定课件

康复护理学康复评定运动功能评定课件

关节活动度评定的目的
1. 确定关节活动是否受限,并发现影响关节活动的原因。 2. 确定关节活动受限的程度也就是障碍的程度。 3. 为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方法提供客观的依据。 4. 判定效果,指导进一步康复治疗。
恫涉仰阑风角讫洛迹谭僵空差削次辊玻半抠橡颇尽状辗君秒堪骇熄刷次躲《康复护理学》第3章康复评定(运动功能评定)《康复护理学》第3章康复评定(运动功能评定)
器械评定
魔瓶吸委孩响含几品倚亡躬游言沂州医砍恼汪赏催藤囤木香姐抠兴阑创豁《康复护理学》第3章康复评定(运动功能评定)《康复护理学》第3章康复评定(运动功能评定)
等长肌力评定
1)握力 握力(kg) 握力指数= ———————— ×100% 体重(kg) 2)捏力 3)背肌力 拉力(kg) 拉力指数= ——————×100% 体重(Kg) 4)四肢各组肌力评定
第一节 运动功能评定
磋耘舰瞻楞萄越都醚幂格垃梳葛象款耶帕阑裁痉户水核涣双翅庸疥娃些吭《康复护理学》第3章康复评定(运动功能评定)《康复护理学》第3章康复评定(运动功能评定)
一、肌力评定
肌力(muscle strength)是指肌肉收缩的力量。 肌力评定是通过手法或者器械来评定相关肌肉或者肌群收缩的力量的大小或水平,协助诊断引起肌肉力量改变的原因,并指导康复治疗和评定治疗效果的评定方法。
础踢婶桂息峻浴秽轴仓争蔷茂端匆朝航垛射侩话品仍坪忙汀珍鞍狼吠天秃《康复护理学》第3章康复评定(运动功能评定)《康复护理学》第3章康复评定(运动功能评定)
协调与平衡功能异常的原因
神经、肌肉和骨关节系统的损伤 认知功能异常 躯体感觉功能异常 视觉异常 前庭系统功能异常
粘疼奄狈己魂苛跳酋芝熄乖虎坏碰参阑既养馏把踢练围坦禹砚灭直巾碱唐《康复护理学》第3章康复评定(运动功能评定)《康复护理学》第3章康复评定(运动功能评定)

《运动功能评定》课件

《运动功能评定》课件
体育教学科研,48(3),89-98.
运动功能评定的局限性
1 评价标准不够客观
评定标准可能存在主观 性,对于不同个体可能 有不同的解释和评价。
2 评价方法不够准确 3 心理因素的影响
评定方法可能存在误差, 不同测试工具和技术可 能导致不同的评估结果。
个体的心理状态和情绪 可能影响其在评定过程 中的表现和结果。
运动功能评定的应用案例
竞技体育运动员的评定
综合评定法
结合直接评定法和间接评定法,综合 考虑多个因素评估个体的运动能力和 身体机能。
运动功能评定的应用
运动训练
通过评定个体的运动功能, 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提 高运动能力和表现。
运动表现发展
通过评定个体的运动能力和 表现,发现潜在问题和改进 空间,促进运动表现的发展。
运动伤害预防
通过评估个体的身体机能和 运动能力,预测和预防运动 伤害的发生。
体力测试
通过测试个体的心血管耐力、肌肉力量和灵 敏度等指标来评估其身体机能。
运动表现评定
通过评估个体在实际运动比赛或活动中的表 现和成绩来评估其运动能力。
运动功能评定的方法
1
间接评定法
2
通过测量个体相关指标,如心率、速
度、力量等来推断其运动能力和身体
机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直接评定法
直接观察和评估个体的运动能力和身 体机能,如实际比赛成绩和技术评定。
通过评估运动员的体能和技术水平,提供科学的训练建议,提高竞技表现。
单纯性肥胖症评定
通过评估个体的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制定个性化的减重计划,改善健康状况。
身体活动水平评定
通过评估个体的身体活动水平,制定适宜的运动方案,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运动功能评定技术—平衡功能评定技术平衡种类与评定方法(康复评定技术课件)

运动功能评定技术—平衡功能评定技术平衡种类与评定方法(康复评定技术课件)

叁、环节一
感觉输入
• 视觉系统: 当身体的平衡因躯体感觉受到干扰或
破坏时,视觉系统通过颈部肌肉收缩使头 部保持向上直立位和保持水平视线来使身 体保持或恢复到原来的直立位,从而获得 新的平衡。
叁、环节一
感觉输入
• 躯体感觉: 平衡的躯体感觉包括皮肤感
觉(触、压觉)和本体感觉。在维 持身体平衡和姿势的过程中。
壹、平 衡 与 平 衡 反 应
支撑面
支撑面是指人体在各种体位下(卧、坐、 站立、行走)所依靠的接触面。人体站 立时的支撑面为两足及两足之间的面积。
贰、人 体 平 衡 三 个 环 节
人体平衡的维持需要三个环节的参与。
感觉输入
中枢整合
运动控制
贰、人 体 平 衡 三 个 环 节
1
感觉输入
人体站立时身体所处位置与地球引力及周围环境的 关系通过视觉、躯体感觉、前庭觉的传入而被感知 。
叁、平衡反应测试
MAS平衡功能评测
由澳大利亚学者Carr和Shepherd提出的运动 检测方法,总评分48分。其中有关平衡功能测定有 12分,常与其它运动功能的评定一起进行。
肆、平衡仪测试
静态平衡仪测试
• 采用高精度传感器,利用计算机测量技术,将人 体质心的微小移动的距离、沿水平平面内X、Y轴 移动速度等指标实时地以图形的形式显示,根据 测量结果计算出X、Y轴上的速度动差、移动的总 距离和 X、Y轴上平均速度,并采用自动优化的计 算方法,给出测试者平衡能力的评价。
肆、平衡仪测试
静态平衡仪测试
• 适用于大众体质状况检测、专业射击射 箭运动员状态和临床医疗、康复监控和 检测。
肆、平衡仪测试
动态平衡仪测试
• 模拟不同的情况用来测定受试者的肌肉神经 维持运动或静止的平衡能力,并可对某些方 面的平衡问题进行针对性训练,用以提高受 试者在不同情况下的平衡能力。

运动功能评定护理课件

运动功能评定护理课件
目的
了解患者的运动功能状况,为制 定康复计划提供依据,监测康复 治疗效果,评估预后等。
运动功能评定的分类
01
02
03
肌力评定
评估肌肉力量和耐力,常 用方法有徒手肌力检查、 等速肌力测试等。
关节活动度评定
评估关节活动范围,常用 方法有主动关节活动度评 定、被动关节活动度评定 等。
协调与平衡评定
评估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 能力,常用方法有Berg平 衡量表、Fugl-Meyer平 衡量表等。
CHAPTER 02
运动功能评定的常用方法
肌力评估
肌力评估
通过测量肌肉在主动运 动时产生的力量,评估
肌肉的功能状态。
徒手肌力检查
利用手部力量测试肌肉 收缩产生的阻力,评估
肌肉力量。
器械肌力检查
使用特殊器械测试肌肉 在主动运动时的力量,
结果更客观准确。
肌电图
通过记录肌肉收缩时产 生的电活动,评估肌肉
慢性病护理中的运动功能评定
对于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运动功能评定是 评估患者病情和康复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观察患者的运 动耐力、肌肉力量等指标,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状况和康 复进程。
运动功能评定在慢性病护理中具有指导意义,可以帮助患 者了解自身状况,调整治疗方案,促进康复。
CHAPTER 04
伦理问题
隐私保护
尊重患者的隐私,不泄露患者的个人 信息和病情。
公正公平
确保评估的公正公平,不偏袒任何一 方。
知情同意原则
在评估前应向患者充分说明评估的目 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并获得患者 的知情同意。
尊重患者自主权
尊重患者的自主权,不强迫患者接受 任何评估或治疗。
CHAPTER 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解释说明:让受试者了解测量过程、测量原因,以取得受试者的配合 • 体位选择:确定测量体位,充分暴露被检查部位 • 量角器放置:先确定量角器放置的关节活动面,然后确定其轴心(通
常是骨性标志点),最后确定量角器的固定臂及移动臂 • 关节活动:移动臂所移动的弧度即为该关节的活动范围,并注意观察
受试者有无疼痛或不适感 • 记录:主动关节活动度及被动关节活动度
-
23
肌张力的分类
正常肌张力分类:
• 静止性肌张力 • 姿势性肌张力 • 运动性肌张力
异常肌张力分类:
• 肌张力减低(迟缓):肌张力低于正常静息水平 • 肌张力增高(痉挛):肌张力高于正常静息水平 • 肌张力障碍:肌张力损害或障碍,如齿轮样强直和铅管样强直
-
24
影响肌张力的因素
• 体位的影响 不良的姿势和肢体放置位置可使肌张力增高 • 精神因素的影响 紧张和焦虑情绪以及不良的心理状态都可以使肌张力增高 • 并发症的影响 有感染、便秘、疼痛、关节挛缩等并发症时,肌张力可增高 • 神经状态的影响 中枢抑制系统和中枢易化系统失衡,可使肌张力发生变化 • 其他 如局部肢体受压、骨折等外伤或疾病、烟碱等药物、气温剧烈变化、受
• 肌肉的生理横断面
• 肌肉的初长度
• 运动单位募集程度和神经冲动发放频率
• 杠杆效率
• 肌肉收缩的类型
• 中枢神经系统调动功能的协调性
• 年龄与性别
-
7
肌力的评定方法
• 肌力评定可分为徒手肌力评定和器械肌力评定两大类,康 复治疗师临床上常采用徒手肌力测定(manual muscle testing,MMT)
-
17
测量结果的分析
• 运动终末感判定:检查被动关节活动度时,如被检查关节的运动出现 限制,应判断是生理的运动终末感,还是病理的运动终末感。如生理 运动终末感主要是由于软组织间的接触、肌肉的伸张、关节囊的伸张、 韧带的伸张、骨与骨的接触等原因导致的终末感。
• 运动受限原因:分析关节活动范围时应注意判断运动受限是由于组织 结构变化所致,还是肌力下降所致。被动关节活动度<正常范围时, 提示运动受限是由于皮肤、关节或肌肉等组织的器质性病变所致;主 动关节活动度<被动关节活动度时,提示关节活动度下降是肌力减弱 的结果。
• 主要的评级标准有Lovett分级法和在Lovett分级法的基础 上的常规徒手肌力分级法
-
8
Lovett分级法评定标准
-
9
肌力评定的注意事项
• 解释说明:检查前应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步骤、方法和感受,消除患者的紧 张,取得最大合作
• 体位选择:动作应标准化、防止代偿动作。同时注意尽量减少受试者体位的变 化
主要内容
• 关节活动度的定义 • 关节运动的类型 • 引起关节活动度异常的原因 • 关节活动度测量的方法、记录与分析 • 正常关节活动度 • 关节活动度测量的注意事项
-
12
关节活动度的定义
• 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 又称关节活动范围, 是指关节活动时可达到的运动最大弧度。
• 等长收缩(isometric contraction)又称静力性收缩,指肌肉收缩时, 肌张力明显增加,但肌纤维长度基本无变化,不产生关节运动。
• 等速收缩(isokinetic contraction)指肌肉收缩时,肌张力与肌长度 均发生变化,而带动的关节运动速度不变的。
-
6
影响骨骼肌收缩因素
-
1
第三章 运动功能评定技术
第一节 肌力评定技术
主要内容
• 肌力的定义 • 骨骼肌的分类 • 骨骼肌的收缩类型及影响因素 • 肌力的评定方法 • 肌力评定的注意事项
-
3
肌力的定义
• 肌力(muscle strength)是指肌肉自主(随意)收缩时 产生的最大力量,又称绝对肌力。
• 肌肉在运动中维持一定强度的等长收缩或多次的等张收缩 的能力称为耐力(endurance)。
• 阻力情况:施加阻力位置、大小根据个体与检查部位而定,避免手法粗暴造成 损伤;测试时应做左右两侧对比
• 测试时机:重复检查同一块肌的最大肌力时,间隔2分钟;在锻炼后、疲劳时 或饱餐后不作肌力测试
• 其他:有心血管疾病者进行肌力测试时,应注意避免用力憋气
-
10
第三章 运动功能评定技术
第二节 关节活动度评定技术
-
20
第三章 运动功能评定技术
第三节 肌张力评定技术
主要内容
• 肌张力的定义 • 肌张力的分类 • 影响肌张力的因素 • 异常肌张力的评定标准 • 注意事项
-
22
肌张力的定义
• 肌张力(muscle tone)是指人体在安静休息的情况下,肌 肉保持一定紧张状态的能力。临床上所谓的肌张力是指医务 人员对被检查者的肢体进行被动运动时所感受到的阻力。
-
1关节运动可分为:
• 主动运动 • 被动运动 • 主动助力运动
根据关节运动的范围,可将关节运动分为:
• 生理运动 • 附属运动
-
14
引起关节活动度异常的原因
• 关节及周围软组织 • 肌肉痉挛 • 软组织挛缩 • 肌肉无力 • 关节内 • 关节僵硬
-
15
关节活动度测量一般原则
-
4
骨骼肌的分类
根据运动中作用的不同,骨骼肌分为: • 原动肌(agonist) • 拮抗肌(antagonist) • 固定肌(stabilizer) • 中和肌(neutralizator)
-
5
骨骼肌的收缩类型
• 等张收缩(isotonic contraction)又称动力性收缩,指肌肉收缩时肌 张力基本不变,但肌纤维长度改变,引起关节活动的肌肉收缩方式。 (1)向心性收缩(isotonic concentric contraction) (2)离心性收缩(isotonic eccentric contraction)
-
16
测量结果的记录
• 记录测量的时间、体位 • 记录AROM与PROM • 记录结果以5°为最小单位 • 记录关节运动范围,如膝关节屈曲20°~150°,提示膝关节伸展受限;
当被测者某关节出现非正常过伸情况时,可采用“—”表示。如膝关 节“—20°”表示膝关节20°过伸 • 记录是否存在变形、疼痛、水肿、萎缩、肌紧张等。疼痛时,记录疼 痛的范围及程度
-
18
正常关节活动度
-
19
关节活动度测量的注意事项
• 避免在按摩、运动及其他康复治疗后立即检查关节活动度 • 被动运动关节时手法要柔和,速度均匀缓慢,尤其对伴有疼痛和痉挛
的受试者不能做快速运动 • 测量时出现关节周围炎症或感染、关节存在过度活动或半脱位、关节
血肿、怀疑存在骨性关节僵硬、软组织损伤等情况时,测量操作应特 别谨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