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7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复习课件

图二
1o20′N
图三
(1)结合该国气候特征,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 足的主要原因。(8分)
国土面积小,河流短小 , 储水条件差;
水资源污染和浪费严重;
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 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2)请你为该国淡水资源短缺问题提出解决办法。(10分)
海水淡化; 收集雨水; 修建水库; 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
利用率
农业社 工业社 后工业 会阶段 会阶段 化阶段
低
中高
小
中大
小
中大
单一 中等 多样
低中
高
探究点一:自然资源属性及其开发利用要求 探究点二:自然资源问题及其措施
探究点一:自然资源属性及其开发利用要求
资源 属性 有限性 地域性
整体性 多用性 社会性
属性含义
资源数量有限性 资源的分布不均
衡性 资源之间相互联
例2: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
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 ,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 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二示 意该国主岛及位置,图三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103o40′
104o00′
保护水源,防止水污染; 节约用水,废水(污水)回收 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控制人口规模; 发展节水型工农业;
(2)作为主要能源的煤炭,在我国的需求主要来 自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但是这些地区煤炭 分布少,这些地区在今后的发展过新能源; 进行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节约利用; 提升技术水平,提高煤炭 利用效率;
进行产业升级,调整产业结构,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六章《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第42讲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模拟应考]
读我国重点缺水地区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对各地区缺水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C )
A.①地降水量小,农业用水量大 B.②地生产用水量大,水污染严重 C.③地降水量小,近海养殖用水量大 D.④地降水变率大,生产用水量大 解析 结合四地所处的位置及其地理环境特征可知,③地位于华北地区,地处 东部季风区,春季降水少,蒸发旺盛,加上经济发达,需水量大,该地区水资 源缺乏。近海养殖多用海水。
答案 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 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解析 由图2可知,该国月均温均大于15 ℃,年降水量超过2 000 mm,故该国 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可以从自 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两方面分析。
下图为“2001~2018年北京市供水结构变化图”。完成3~4题。
3.图示期间北京市供水结构的变化为( B )
A.地表水供应持续增加 B.地下水主体地位下降 C.再生水比重逐渐下降 D.南水北调水持续增加 解析 读图,图示期间,地表水供应呈减少趋势,A错;地下水占比较大,但 其主体地位下降,B正确;再生水比重呈上升趋势,C错;南水北调水并没有 持续增加,如2013~2014年下降,D错。
【素能升华】
特征
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举例
人类活动对资源的影响
总量、种类
数量影响着开采利用规模、生产年限和资金投入,
数量 与结构、人 均占有量等
制约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进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如:资源型城市依托丰 ①坚持立足国内,加大资源 富的矿产资源而发展,又因资源濒临枯竭而衰败 的勘探力度,维持必要的资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它们的数量、质量、分布和开发利用条件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历史阶段农业协会工业社会后工业时代资源依赖程度坚强的较强削弱主要资源气候、水、土地、生物矿产资源获得的资源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只有在自然条件比较好、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农业文明才能发展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影响。
矿产资源的储存状况、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是影响生产力布局的重要因素自然资本旅游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下降,获得资本的地位上升,产业布局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逐渐减弱,自然资本咨询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的影响日益减弱举例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两江流域、印度河谷和尼罗河流域,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大庆、克拉玛依、东营等石油工业城市,鞍山、本溪、攀枝花等钢铁工业城市,金昌、铜陵、个旧等有色金属工业城市,都靠近矿产资源富集的地区以美国“硅谷”为代表的新兴电子产业主要分布在高等教育相对发达的地区相关高中地理知识点:自然资源概述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也可以说自然资源是直接从自然环境中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自然资源属性:有限性、完整性、地域性、多样性和社会性分类:1.按自然属性分为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2、按自我再生性质分为: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除矿产资源为不可再生资源外,其余均为可再生资源。
如下图所示: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能源互相关系图:高中地理相关知识点:世界主要资源问题自然资源: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人类生产和生活所能利用的自然界物质和能量的总称。
它们是支持人类生存、支持社会可持续发展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资源问题
本质:供需矛盾
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 资源的消费分布不平衡 开源 节流
解 决
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 不足全国的1/7。 (2)针对流域水资源匮乏的现 状,简述农业生产应采取的 对策。
推广耐旱作物(调整作物类型、进行 品种改良);应用喷灌、滴灌、微灌
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灾 的能力。
的是(
A.①地
)
B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3.(2012· 浙江文综 ) 读 “ 我国某区域示意
图 ” 。 2011 年 11 月 4 日,我国首个千万 千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启动建设。该地 建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有( ①可利用周围未利用土地
A
)
②距冬季风
源地近,风力强劲
发达
③人口众多,经济
④能源短缺,需求量大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国家
储量百分比 产量百分比 消费量百分
(%) (%) 比(%)
中国
美国
36
13
97
0
41
13
日本
其他
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从20世纪70年代占世界总量的 74%,到2009年仅占36%,其主要原因是( ) ①世界稀土资源的储量基数提高 ②世界稀土资源 的开采量增多 ③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 ④我国稀土资源的消 费量下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 用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①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 ②针对稀土资源储量丰 富的优势大力开采 ③对稀土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 ④进一步扩大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第二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课件中图版选择性必修3

3.国家为何选择山西省作为我国的能源基地? 答案:山西煤炭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开采条件好; 地理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市场广阔。 4.为了促进黄河中游地区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 利用,地方政府提出了下列两套方案进行讨论。你认为 哪套方案的综合效益更高?为什么?
以色列实施北水南调后,会导致流入死海的水量减少,死 海含盐量上升,A 对。太巴列湖为水源地,调水工程不会 影响入湖水量,B 错误。对北部降水量、南部蒸发量影响 不大,排除 C、D。
答案:1.D 2.C 3.A
读山西省工业增加值结构图,完成 4~6 题。
4.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经济的核心部门是( ) A.原料业 B.加工业 C.采掘业 D.冶金业
优越的环境可以提高新 技术产品的质量,还可
才、市场和交通等 影响显著增强;新
以吸引科技人员定居, 提高科研效率,从而形Βιβλιοθήκη 技术产业对环境质 量的要求提高
成新技术产业集聚效应
[思考] 从煤炭资源特征的角度说明我国山西煤炭 能源基地兴起及转型的原因。
提示:山西煤炭在开采初期,储量多,品质高,埋 藏浅,开采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煤炭是非可再生资 源,随着山西省煤炭的不断开采,开采条件越来越差, 储量越来越少,开采成本不断上升,市场竞争力逐渐下 降。
2.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盲目、不合理利用自然 资源。
(1)造成了自然资源破坏和短缺。 (2)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加剧人地关系 的矛盾,制约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判断正误 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使用能源的数量减少, 种类增多。( ) 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范围日 益广泛。( ) 3.人类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的环境问题只有资 源短缺。( ) 答案:1.× 2.√ 3.×
1.1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课件)高中地理课件

1 认识自然资源
一、认识自然资源 【自主学习一】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2-4页内容,分析以下问题: 1.自然资源的概念,并完成第3页活动问题。 2.自然资源的分类(按自然要素、按是否可以更新或再生)。 3.自然资源的作用。 4.人类利用的自然资源种类的变化。
认识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的概念 在一定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
①人类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可以促进土地资源向良性发展 (改良红壤); ②人类对土地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过度利用,会导致土地资源下降。
【活动】
阅读第7-8页知识窗,讨论人类活动在科尔沁沙地演变过程中的作 用。
答: ①科尔沁沙地位于农牧交错地带,气候 干旱,冬春多大风,生态环境脆弱; ②历史上,因人口增加,过度垦殖导致 植被破坏,土地沙化严重; ③多年来科尔沁因地制宜大力实施退耕 还草等生态建设工程,生态环境已逐渐 好转。
②土地资源的质量也影响着土地利用类型和生产方式。
【自主探究二】
请同学们阅读以下材料,总结人类活动对土地质量的影响。
材料一:在我国农牧交错带和生态脆弱区,一些不适宜耕种的土地被开垦, 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在东北农耕区,由于大量使用化肥,长期重 用轻养,造成土壤自然肥力下降,土地质量退化。
材料二:我国江南丘陵为红壤分布区,红壤质地黏重、肥力低、酸性强, 人们通过施用熟石灰、补充有机肥等方式改善土壤质量,并因地制宜发展 了立体农业。
支撑和约束 影响
人类社会发展
1.自然资源的数量与人类活动——以矿产资源为例
自然资源的 蓄积量或可利用量
稀缺性
有限性
资源总量 种类与结构
人均资源占有量
自然资源的 可开发和可利用规模
开发利用规模 生产年限 资金投入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ppt课件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
根据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 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 根据自然资源增殖性能: 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 根据自然资源的用途:农业资源、工业资源、服务业资源;
可再生资源:指可重新利用的资
源,或者短时间内可再生,或可循环 使用的自然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指在人类利用
第一节
自然资源和人 类活动
教学目标
• 1.综合思维:结合实例,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属性和分类理解自然资源的共 同性特征。
• 2.地理实践力:说明在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和 发展的意义。
• 3.区域认知:结合实例,分析不同资源的分布规律。 • 4.人地协调观:通过认识自然资源数量的有限性和利用的发展性,学会评证
后,在人类历史尺度上不可能自然过 程再生,可能枯竭的自然资源。
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分类是相对的,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
(4页) 2、阅读下列材料,完咸相关任务。 浅层地下水主要是指埋藏较浅、与当地降水或地表水体有直接补给关系的可再生水资源。在许多城镇和 工矿区,当地表水不够用时,就会抽取地下水。地下水抽取过多,会破坏其收支平衡,导致地下水位持续 下降,形成中间深、四周浅的地下水漏斗。在我国华北地区,地下水漏斗的现象较为常见。
矿产资源
后天性资源
表中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逐渐减弱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世界古文明发源地
四大文明古 国形成的受 地形,气候, 水文条件影 响。
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自然资源状况,对经济发展 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组合 状况、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 对资源性产业的布局具有重大 影响。
高中地理《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PPT课件1

发展 要求
说明
4.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基本属性。 2.了解不同历史阶段,世界能源生产结构与消费 结构的变化。 3.理解不同历史阶段,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 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科 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4.掌握阅读、绘制和分析能源结构变化动态曲线 图的技能。
环境恶化 C.煤和石油的分布都具有地带性规律 D.森林、草原的分布受地质作用的制约
属性
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和社 会性
随3.1着9科70学年技,术能的进源步的和消生费产构力成的发是展A,能源消费构成也在不断地发 生A.变木化柴,0下%图煤反炭映1了8能%源石消油费4构2成%的天变然化气。30% 其他10% 1源天BCD....人木 木 木(然类柴 柴 柴煤气利092炭)00%用、的%%煤化石 比煤 煤炭石油 重炭 炭4能、 超5105%%%石石石油油油280070%%%天天天然然然气气气290292%%%其 其其他 他他92008%%% 过生物能源大约是 A
自然属性、社会经济属性
以下哪些是自然资源? 铁矿石、钢铁、野菜、蔬菜、闪电、
电视机、石油、汽油、煤气、煤炭、 金矿 核电 岩浆、石灰岩 花岗岩、大理石地板
【例2】结合陆地资源的特点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长江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 B.热带雨林的破坏,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使生态
A.向海洋投放营养物质,促进海洋生物生长
B.发展水产养殖或人工繁殖鱼苗后再放养到海洋
C.调整产业结构,使大量的渔民发展其他行业
D.开展远洋捕捞,取得更多鱼类资源
1994年单位GNP能耗(吨标准煤/千美元)比较,中 国分别是瑞士、意大利、日本、法国、德国、英国、美 国、加拿大的14.4倍、11.3倍、10.6倍、8.8倍、8.3倍 、7.2倍、4.6倍、4.2倍。 2003年,中国为全球贡献了 4%的GDP,却消耗了全球石油消费量的7.4%、煤炭的 31%、钢铁的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1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例1] 读下图,指出图中符合自然资源概念的图例是C
[例2] 下列特征和规律不属于自然资源特点的是: A.其形成和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不均衡性 B.相互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C.其数量是有限的,但其生产潜力却可以不断扩大和提高。
D.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例3] 下列物质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A.核电
B.水电
C.火电
D.地热
[例4] 读下图,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含义是下列中的:1.矿产资源 2.污染干涸 3.节约利用 4.沙漠 5.研究利用新的代替品 6.土地资源 7.濒临灭绝 8.水资源 9.大气污染 10.森林及动物 11.气候资源 12.枯竭现象
(2)下列关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非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的好,也可以转变为可再生资源。
B.可再生资源,无论怎样开发都不可能转变为非可再生资源。
C.可再生资源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变为非可再生资源。
D.非可再生资源在人类历史过程中是无法转变为可再生资源的。
(1)A1 B5 C3 D6 E4 F11 G10 H9 I7 J2 K12 L8 (2)D
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水资源及其分布
1.水资源概念——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2.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与浅层地下水。
3.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衡量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多年平均径流量(大洲比较):最多洲——亚洲;最少的洲——大洋洲
多年平均径流量(国家比较):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尼、中国4.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
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二)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1.水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水资源数量——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
水资源质量——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益
122
123
2.中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指数量不足;质量下降 (1)原因
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水资源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大; 人口众多,人均数量少;
人口增加与经济发展,需水量增加; 水污染严重;水资源浪费严重。
(1)对策——开源、节流、生态建设
开源:修筑水库;开渠引水;跨流域调水;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废水处理再用;海水淡化;人工降雨 (改变时空分布、增加类型)
节流:农业——提高灌溉效率,推行生态农业;工业——调整产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提高用水效率;法与德——遵守用水的法律法规,提高水忧患意识; 生活——改变日常消费方式,节约生活用水。
进行生态环境建设
[例5] 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回答问题。
(1)运用表格中的相关数据,分析归纳出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的特点 。
(2)结合表格中的相关信息,说明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的原因 。
除此以外,还有哪些人为因素加剧了该地区水资源紧缺的程度 。
(3)南水北调改变了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
它是通过对水循环中的 环节施加一定的影响而实现的。
(4)利用 作为南水北调东线输水线路,其优点是降低了投资成本;其不足之一是:当沿岸局部地区潜水位 (低于或高于)输水河道的水位时,该地区会出现土壤的次生盐碱化问题。
(1)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南多北少,西北更少 (2)人口多,耕地面积广,经济较发达,需水量大,水资源总量少 水资源利用率低(水资源浪费严重),水资源污染严重 (3)地表径流 (4)京杭运河(大运河) 低于
124
3.以色列水资源利用的经验——海水淡化、滴灌技术
[例6] 分析下图“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的变化图”,判断1—3题: 1.图中反映出我国人均耕地在减少,其直接原因是( )
①过渡抽取地下水 ②草场普遍超载 ③人口的不断膨胀 ④城市化的进程加快 ⑤不合理的灌溉方式 ⑥流水侵蚀和风沙危害的加剧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⑤⑥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2.我国耕地比重小的原因主要是( )
A .人口众多
B .山地多,平地少
C .退耕还林工作显著
D .农村建房乱占耕地 3.我国增产粮食的主要途径是( )
①增加耕地面积 ②切实保护耕地 ③科学种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毁林开荒 ⑤大力开垦草原 ⑥积极稳妥地开垦宜农荒地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①③④
D .②③⑥
[例7] 读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d 曲线表示的主导因素是
A .土地
B .劳动力
C .资本
D .技术
2.到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
影响突出表现为土地的
A .数量
B .质量
C .类型
D .区位
[例8] .水资源的再生是通过何种地理过程实现的?
A 、大气环流
B 、大洋环流
C 、水循环
D 、水量平衡
125
[例8] 读右图“世界13种重要矿产的耗竭年限预测图”,回答1—3题。
1.按自然资源的性质分类,矿产资源是属于:
A 、可再生资源
B 、非可再生资源
C 、能源资源
D 、常规资源 2.矿产可采寿命与消费水平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是:
A 、正相关
B 、负相关
C 、有正相关也有负相关
D 、没有关系 3.对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正确的是:
①节约利用 ②综合利用 ③寻求替代资源 ④停止利用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 [例9] .下列关于煤炭资源及其利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至20世纪初,世界能源进入了“煤炭时代”
B 、产业革命促进了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使用
C 、18世纪中期以前,煤炭在人类能源消费中占据首位
D 、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世界能源进入“石油时代” [例10] 关于解决北方水资源短缺的新思路,不正确...
的叙述是 ( ) A.向转变观念和转变体制要水 B.大量开采地下水 C.向迅速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要水 D.向防治水污染要水
[例11] 我国在土地资源的利用上,形成东部主要为耕地,西部主要为草原的格局,原因在于:
A.不同地区生产活动方式差异的影响
B.受东西部不同地质条件的制约
C.受东西部不同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的制约。
D.受东西部不同生活习惯的影响
[例12] 判断题(正确答案填A ,不正确的答案写B )
1.煤炭、铁矿、水稻等都属于自然资源
2.生物资源、气候资源、矿产资源均属于可再生资源 3.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但开发潜力是无限的
4.任何自然资源的分布都有规律可寻,其地区分布不平衡 5.七大洲中,亚洲的水资源最丰富
6.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西少东多 7.水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对经济活动影响都很大 8.铁矿资源是影响早期钢铁企业选址的最主要因素 9.在住宅建设中不需要考虑气候因素的影响 10.矿产资源对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没有影响
[例13] .读图7,完成下列各小题:
图7
(1)近年来,甲、乙两处湖泊面积不断缩小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2)甲、乙两湖泊所在的自然带分别是什么?(4分)
(3)甲、乙两图中河流的主要补给分别是什么?影响其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分别是什么?(6分)
(4)甲图中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______,乙图中平原地区沉积作用的主要外力是______。
(4分)
参考答案:(1)甲处:注人湖泊的河流,两岸引水灌溉,注人水量减少,气候变暖蒸发变强。
(2分)
乙处:流域内水土流失,泥沙淤积;围湖造田。
(2分)
(2)甲处是温带荒漠带(2分);乙处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分)。
(3)甲图中河流补给主要是冰川融水和降水(2分).影响其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温(温度);(1分)
乙图中河流补给主要是雨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2分),影响其流量变化主要自然因素是雨量(1分)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