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简介

合集下载

袁隆平爷爷个人事迹介绍精选全文完整版

袁隆平爷爷个人事迹介绍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袁隆平爷爷个人事迹介绍“杂交水稻之父”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他就是我们最敬佩的袁隆平爷爷,他的一生真的太辛苦了,让我们一起了解他的感人事迹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袁隆平爷爷个人事迹介绍最新,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袁隆平的事迹简介(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江西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现居湖南长沙。

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称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0年荣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2011年获得马哈蒂尔科学奖。

▼袁隆平的故事“对钱不能看得太重”在一些人眼里,似乎袁隆平很有钱,但他是一位拿国家俸禄的科学家,每个月的全部收入连工资和补贴加起来,总共4000多元钱的样貌。

他乐呵呵地说,这些收入不低了,够我花的了,所以,他几乎将在国际上获得的所有大奖的奖金都捐赠给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会,以表彰和扶掖对农业科研有贡献的人。

此外,他还出资捐助过教育事业。

他对于金钱的观点,一是不吝啬,二是不奢侈。

在袁隆平看来,金钱的多少,无非是一个数字,他说:“钱是要有的,要生活,要生存,没有钱,饭都吃不上,是不能生存的。

但钱够一般日常生活开销,再小有积蓄就行了,对钱不能看得太重。

”倘若对钱看得太重,被金钱蒙住了眼睛,就容易迷失自我,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漠不关心的自私的人,人要是成了金钱的奴隶,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呀。

对人生,对金钱,对地位,乃至对家庭,袁隆平悟得很透彻明了,他向来对自我很“小气”,对别人却有一份古道热肠,侠义肝胆,只要是他力所能及的,他都会尽全力帮忙他人。

他是博士生导师,带过许多博士生,其中有一个是从农村来的,家里生活较困难,有一次,这位学生打电话给他,说是父亲病重住院,急需用钱,他十分同情,从自我的工资收入中给那个学生寄去了两千块钱。

▼袁隆平的贡献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男,汉族,生于北京,无党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

袁隆平简介

袁隆平简介

袁隆平(1)生平大学文化,1954年4月参加工作。

历任湖南省安江农校教师,省农科院讲师,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他发起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

现在,我国大江南北的农田普遍种上了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袁隆平的努力,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贡献。

60年代以来,袁隆平的科研成果使中国在矮秆水稻、杂交水稻育种和超级杂交水稻育种上三次领先世界水平。

前两阶段的研究成果在中国推广后,中国的水稻单产从四百公斤左右提高到六百公斤左右,近二十年内为全国增产粮食三千多亿公斤。

70年代初,袁隆平发表了水稻有杂交优势的观点,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种的禁区。

国际上的同行们称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2)贡献袁隆平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和推广上:1960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

1964年提出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观点,并开始水稻杂交研究。

1973年与他人合作实现了杂交水稻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配套,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强优势杂交水稻。

1971年突破制种难关,研究出一套籼型杂交水稻生产技术,使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的人。

1976年至1987年间,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累计达到十一亿亩,增产稻谷一千亿公斤。

1979年,杂交水稻作为中国第一个农业技术专利转让美国。

(3)荣誉1979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80年至1981年,赴美任国际水道研究所技术指导。

1981年获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

1985年获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章。

198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

1988年获英国朗克基金会“朗克基金奖”。

198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袁隆平人物简介

袁隆平人物简介

袁隆平人物简介袁隆平,中国著名农学家、杂交水稻研究者,享誉国内外。

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中国及世界农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袁隆平先生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在农业科技领域的突出贡献将在下文中详细介绍。

一、早年经历袁隆平于1930年9月7日出生在中国湖北省的一个农民家庭中。

由于家境贫寒,他从小就接受了艰苦的农村劳动锻炼。

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他依然对农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决心将来为中国农业做出贡献。

在1953年到1960年间,袁隆平先后就读于北京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

期间,他专注于学习与农业相关的知识,尤其是农业遗传育种学。

这些理论的积累为他日后的杂交水稻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杂交水稻发明袁隆平是中国杂交稻研究和发展的领军人物之一。

20世纪60年代末,他开始着手进行杂交水稻的研究工作。

在遇到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后,他于1973年成功培育出亩产量达到10.9吨的杂交水稻品种“超级稻”。

这一突破性成果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袁隆平也因此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农业科技领域的杰出代表。

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极大地增加了中国农田的粮食产量,有效地解决了当时的粮食危机。

不仅如此,杂交水稻种植模式也被广泛推广至其他发展中国家,使全球粮食安全形势有了显著改善。

三、荣誉与奖项袁隆平以他的卓越贡献获得了众多国内外奖项与荣誉。

他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际水稻研究所“拉米奖”,以及因其对于杂交水稻发展的杰出贡献而获得的“世界三大发明家”之一等殊荣。

他也成为了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个学术机构的院士,并被聘为全国政协委员和农业部高级农艺师。

四、退休后的贡献虽然袁隆平于2001年正式从中国农业科学院退休,但他并未停止对农业科技的探索与贡献。

他继续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与推广,并发表了多篇相关论文。

除此之外,袁隆平先生还积极参与国内外农业科技政策咨询和决策的工作,为中国的农业发展政策制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建议。

结语袁隆平先生以其对农业科技的突出贡献而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农业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

纪念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简介2024新版

纪念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简介2024新版
在三系法基础上,袁隆平团队进 一步创新,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 稻,简化了制种程序,提高了制 种效率。
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
与国内其他技术相比
袁隆平团队的杂交水稻技术在产量、品 质和抗逆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处于 国内领先地位。
VS
与国际同类技术相比
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 位,袁隆平团队的贡献尤为突出。
05
纪念袁隆平院士活动回顾与展望
历年纪念活动回顾
2021年
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周年,全国各地纷纷举办悼念活动,包括追思会、座谈会、图片展等,回顾袁隆平院士的生平 事迹和贡献,表达对这位伟大科学家的怀念和敬意。
2022年
袁隆平院士诞辰92周年,相关机构和组织举办了纪念活动,包括学术研讨会、纪念文章征集、视频展播等,旨在 传承和弘扬袁隆平院士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1949年8月,考入西ຫໍສະໝຸດ 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农学 系,主修遗传育种学。
03
1953年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开始 了他的农业教育和科研工作。
杂交水稻研究历程
1964年7月5日,袁隆平在试验稻田中找到一株 “天然雄性不育株”,经人工授粉,结出了数 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株种子。
1973年,袁隆平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 功,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01
02
03
袁隆平院士非常关心青年科技人 才的成长和发展,积极为他们提 供指导和帮助。
他经常与青年科技人才交流思想 、分享经验,鼓励他们勇于创新 、敢于实践。
他还通过各种渠道为青年科技人 才争取资源和支持,帮助他们更 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
04
袁隆平院士社会影响及传承
提高中国粮食产量和国际地位

袁隆平人物简介通用版

袁隆平人物简介通用版

袁隆平人物简介通用版袁隆平人物简介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2年1月22日),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袁隆平通过长期的实验和研究,成功研发了杂交水稻,为解决中国庞大人口的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

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是世界农业科技的一代巨匠。

一、早年经历袁隆平于1930年出生于中国湖南省湘潭县一个农民家庭。

由于家庭贫困,袁隆平在小学毕业后开始在家务农。

尽管如此,他对农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家人的鼓励下决定攻读农业专业。

1953年,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业系,取得农学硕士学位。

同年,他加入了中国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工作,并开始了他杂交水稻研究的旅程。

二、杂交水稻的突破袁隆平在水稻育种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

20世纪60年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粮食短缺问题,袁隆平决心通过育种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

他开始尝试杂交水稻的研究,并面临着重重困难。

然而,经过不懈努力和多年的试验,袁隆平终于在1974年成功培育出了第一个高产、优质的杂交水稻品种“秋华杂交稻”。

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使中国的粮食产量大幅提高,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袁隆平因此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名字。

他的贡献不仅仅局限于中国,袁隆平的成就也对全球粮食安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袁隆平的荣誉和影响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并多次获得国内外的荣誉称号。

他先后获得了国际水稻研究所颁发的“世界水稻研究和发展奖”、“国际杂交水稻科学杰出贡献奖”等奖项。

他还荣获了中国政府的最高荣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袁隆平的影响力不仅局限于科学界,他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他成立了“袁隆平联合基金会”,致力于改善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和医疗条件。

他还积极倡导环保和可持续农业发展,为保护地球环境作出了积极努力。

四、袁隆平的晚年生活在晚年生活中,袁隆平坚持继续从事科研工作,并指导新一代科学家深入研究杂交水稻领域。

他经常出席国内外学术会议和论坛,与国内外科学家们交流探讨。

袁隆平简介(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简介(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杰出代表和世界著名的农业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他的研究成果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受到国内外广泛赞誉。

一、生平简介袁隆平1929年9月7日出生于中国湖南省岳阳市。

少年时期的袁隆平就对农业产生了浓厚兴趣,他热爱自然、好奇心强,经常在田间地头观察植物生长。

1949年,袁隆平考入湖南省农学院(现湖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1953年毕业后进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担任研究员,专攻水稻育种。

二、杂交水稻研究1956年,袁隆平奉命赴新疆研究稻米种植。

在新疆三年的研究经历,激发了他对杂交水稻的兴趣。

他认识到,要提高水稻产量,关键在于利用杂交优势。

他开始进行水稻杂交优势研究,然而,当时的国际学术界普遍认为杂交优势难以在水稻上应用。

面对巨大的压力,袁隆平并没有放弃,而是坚定地走上了一条探索水稻杂交优势的道路。

1964年,袁隆平在细心观察后发现了具有杂交优势的水稻品种,这一发现为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奠定了基础。

经过不懈努力,袁隆平于1973年成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份杂交水稻种子——“南优2号”。

这一伟大的发现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

随后,袁隆平带领团队通过进一步研究,研发出一系列杂交水稻品种,不仅提高了水稻产量,还提高了稻米的质量。

这些品种在国内推广后,中国的粮食产量取得了显著的增长。

在此基础上,袁隆平还积极推动杂交水稻在国际间的传播与应用,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袁隆平发表的相关论文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因此获得了众多国际性的科学奖项,包括2004年获得的世界粮食奖和2019年获得的国际水稻研究所颁发的“稻谷之友”奖。

三、袁隆平的社会贡献除了在科学领域的成就,袁隆平还积极为农业发展和人类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

他倡导“让粮食生产到达现代化、科学化、标准化、工业化、市场化”的理念,引领了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他还通过各种途径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让更多的农民受益。

袁隆平个人简介及故事

袁隆平个人简介及故事

袁隆平个人简介及故事1. 个人简介袁隆平,1930年9月7日出生在中国湖南省湘潭县的一个农民家庭。

他是中国著名的植物遗传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袁隆平通过不懈努力,在农业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水稻之父”。

袁隆平的父母都是农民,他从小就生活在农村。

尽管身世平凡,但袁隆平却一直对农业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在湖南省的一个中学接受了初级教育,后来考入了西南农学院(现四川农业大学),并在那里开始了他的农业研究之路。

2. 杂交水稻的突破袁隆平在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研究杂交水稻,在他的努力下,杂交水稻育种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袁隆平利用自交系的育种方法,成功地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高产优质杂交水稻品种“超级稻”。

这个突破意味着中国的水稻产量有了巨大的提升,为解决饥饿问题和保障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袁隆平的成果在整个亚洲乃至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也因此获得了国内外的许多奖项和荣誉。

3. 取得的成就和荣誉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育种成果为中国的农业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截至目前,杂交水稻已经被广泛种植于中国的水稻种植区,通过提高水稻产量和改善品质,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和粮食供应的稳定性。

袁隆平在他的科研工作中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

他被授予国际植物遗传学界最高荣誉之一的“国际杂交水稻育种奖”,并荣获中国科学院授予的“中国最高科学技术奖”,成为该奖项设立以来的第一位农学家。

4. 教育工作和社会影响除了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袁隆平还致力于培养年轻的科学家和农民。

他曾担任中国农科院杂交米研究中心的主任和首席科学家,通过培养和支持一代又一代的科研人员,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

袁隆平的事迹激励着无数的年轻人。

他的故事展示了一个普通农民孩子如何通过勤奋努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巨大成功。

他的个人经历表明,人人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梦想。

5. 总结袁隆平以自己在农业领域的卓越贡献,成为中国科学研究领域的传奇人物。

伟大的袁隆平爷爷事迹简介7篇

伟大的袁隆平爷爷事迹简介7篇

伟大的袁隆平爷爷事迹简介7篇伟大的袁隆平爷爷事迹简介(精选篇1)袁隆平爷爷,1930年生于北京,江西德安县人,生前居住在湖南长沙。

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称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最敬佩的人。

很遗憾,袁隆平爷爷于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在长沙去世,享年91岁。

这位让人敬佩的院土从此离开了人世,离开了我们。

袁隆平爷爷曾在中学时代就立志成为一名农业专家,所以在高中毕业后,他选择了农学专业,从此走上研究农业的道路。

袁隆平爷爷他曾经说,他做过一个这样的梦:田里的水稻产量很高,有高梁那么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就坐在这样的稻穗下乘凉。

这场梦还没有实现,您为什么就远行了呢?目睹灵车驶过长沙街头的场景,我的眼泪在眼睛里不停地打转,这个为了国人能吃饱饭,而奋斗了一生的袁爷爷,就这样离开了我们。

现在,袁隆平爷爷的的禾下乘凉梦,还没有实现,我们这些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应该好好学习,刻苦钻研,依靠科技,把爷爷的梦想去实现。

伟大的袁隆平爷爷事迹简介(精选篇2)袁隆平,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人。

大学学农的袁隆平因亲身经历上世纪六十年代大饥荒,让他不满足于在农业学校当了一名教师,于是转向研究杂交水稻。

半个多世纪以来,袁隆平将“禾下乘凉、覆盖全球”的个人梦想与“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几十年来他披星戴月,寒来暑往,为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产量增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荣膺“国家科学技术奖”、“共和国勋章”、“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等多项国家顶尖荣誉。

按理说,袁隆平专注水稻研究已几十年,早已功成名就,荣誉无数,完全可以光荣退休,安享余年,享受天伦之乐。

然而,他不但没有这样做,反而为自己的人生设置一个又一个更高的目标。

这让我又想起20XX年,当时已近七十岁的袁隆平在回应有关他落选中科院院士话题时曾说过一句话:“我没当上院士,还是说明我水平不够,所以我今后还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袁隆平简介
袁隆平,男,汉族,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现居湖南长沙。

1953年8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无党派,研究员。

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称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

曾任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科协副主席。

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名誉院长、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黑龙江延寿县经济发展顾问。

1981年6月6日,袁隆平获第一个特等发明奖。

1987年11月3日,联合国向袁隆平颁发科学奖。

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0年荣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2011年获得马哈蒂尔科学奖。

2014年,被挪威议员提名与印度遗传学家和巴基斯坦人权活动家角逐201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