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和沂蒙红嫂纪念馆有感资料

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和沂蒙红嫂纪念馆有感资料
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和沂蒙红嫂纪念馆有感资料

保持党的本色,弘扬沂蒙精神

——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和沂蒙红嫂纪念馆有感2014年5月,在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我有幸与单位30多名同志一同乘车奔赴沂蒙老区的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和沂蒙红嫂纪念馆参观学习。

上午,我们参观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共分为五个展厅:门厅、战役厅、支前厅,英烈厅和双拥厅,主要记载了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在孟良崮一举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七十四师,击毙该师师长张灵甫的事迹。门厅正面是一个巨大的孟良崮战役沙盘,讲解员介绍了当年的战役形式和战役决策,华东野战军在敌重兵密集的态势下,从敌阵线中央割歼其进攻主力,取得了战役的胜利,转变了华东的战局。战役厅主要展示了战役的经过及华东野战军战斗序列表和参战部队的进攻,增援情况。支前厅主要向生动再现了沂蒙人民踊跃支前的情况。

一幕幕母送子、妻送郎、妹妹送哥上战场的感人场景,沂蒙六姐妹主动挑起拥军支前重担,为部队当向导、送弹药,带领全村为部队烙煎饼15万斤,洗军衣8000多件,做军鞋500多双,运柴火1700多斤。在冰冷的汶河水中,30多名妇女一字排开架起了“人桥”,保证部队战士从她们的肩头踏过成功渡河……这些画面在我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陈毅元帅曾经说:“我陈毅就是进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人民,他们用小米给养了革命,用小推车把革命推过长江”。英烈厅展示了部分英模人物、战斗英雄的事迹情况,2800多名烈士永远沉

睡在这片他们曾经战斗过的土地上。双拥厅介绍了蒙阴县走出山门,开展异地拥军,获得全国拥军优属模范县的情况。

青山无语,丰碑永存。昔日金戈铁马地,已成为我们的红色教育大课堂,我详细了解了孟良崮战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更加怀念在战争中牺牲的英勇革命先烈,他们不朽的英名和光辉业绩将永远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下午,我们参观了沂蒙红嫂纪念馆。我们踏着石板铺成的小路首先来到了“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的“沂蒙红嫂”明德英馆内,馆内有“沂蒙红嫂第一人”、“双百英模人物”明德英乳汁救伤员的铜像原型展示和一系列红嫂明德英勇救伤员的故事和史料。1941年冬,穷凶极恶的日寇进行大扫荡,一位八路军战士掩护首长和机关撤退后,右臂左肩先后中弹,他强忍着伤痛与敌人周旋。这时又聋又哑的明德英大娘,正抱着不满周岁的孩子在低矮的团瓢屋前晒太阳。她从战士那穿着和满身的血渍上明白了一切,抓住战士的胳膊就往屋里拉,拼命把他按倒在床上,蒙上一床破烂不堪的被子。这时两个日本兵已经来到屋门前,鬼子发现她是哑巴,就比划着问战士跑到哪里去了?明德英朝西山指了指,骗走了敌人。她进了屋,揭开被子一看,大吃一惊,这位嘴唇干裂的战士由于流血太多,已昏过去了。生命垂危,找人来不及!烧水来不及!于是,她轻轻解开衣襟……,那喂养孩子的乳汁,那世间最甘甜、最珍贵、最圣洁的乳汁,融着浓浓的深情,一滴、一滴,流进战士干涸的喉咙。战士走出死亡线,慢慢睁开了眼睛,泪水不知不觉地涌出了眼眶。这就是一位母亲,一位最普通又最伟大

的母亲;这就是“沂蒙红嫂”,千千万万沂蒙妇女的杰出代表。是她用圣洁的乳汁抢救了战士的生命,用她的血和泪、爱与恨,弹奏出撼人心魄的最强音……。

“沂蒙母亲”王换于馆主要介绍了王换于大娘在日寇狂扫荡的年代里,在她的精心安排和照料下,安全掩护了27位首长和烈士的孩子,被尊称为“沂蒙母亲”。当年,她把烈士刘仁儿的遗子,抱给了孩子刚几个月的二儿媳妇,嘱咐说:“你上心把这个孩子拉扯着吧。这是烈士的后代,让他吃怀里的奶,让咱的孩子吃些粗的。咱的孩子磕打死了,你还能再生,烈士的孩子有个三长两短,可就断了根啦。”二儿媳妇没辜负娘和沂蒙人民的愿望,精心照料烈士的孩子,自己亲生的两个孩子却先后夭折。

“沂蒙大姐”李桂芳馆重点再现了在1947年的孟良崮战役前夕,李桂芳组织了沂蒙山区32名妇女在冰冷的河水里用自己的肩膀扛着门板在这里架起了火线桥的情景。反映出了沂蒙山的女人是革命战争的铜墙铁壁,是她们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革命解放的胜利之路!红嫂群体馆共收集和展出了94位妇女英模人物。从1938年到1949年,沂蒙山区的妇女为抗击日寇解放全中国做出了无私的、巨大的牺牲和奉献,涌现出了大批的英模人物,同时还收集展示了10位新时代的新红嫂,她们是老一辈红嫂的继承者,是沂蒙妇女的典型代表。

参观中,我们不时为一位位“沂蒙红嫂”的事迹所感动、所震撼,“沂蒙红嫂”用诚挚纯洁的心灵、勇敢聪慧的胆识、勤劳灵巧的双手,甚至鲜血与生命,昭示了执著而深沉的爱党、爱军队、爱家乡的“沂

蒙红嫂精神”。据统计,从抗日战争到后来的解放战争,沂蒙妇女共做军鞋315万双,做军衣122万件,碾米碾面11716万斤,动员参军38万人,救护病员6万人,掩护革命同志9.4万人。在那残酷的战争年代,有3.1万名沂蒙籍的战士献出了生命,这就意味着3万多位母亲失去了亲爱的儿女……

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的思考,是什么力量让我们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拥有美式装备的整编七十四师?不正是靠的我们的人民群众,靠的我们的沂蒙精神吗?正如毛主席所说的“兵民是胜利之本”。是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的关键时刻,主动参军上战场,送衣送鞋又送粮,“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用口中的红薯、煎饼、小米养育了党和几十万的人民军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纵观共产党成立之初到共和国的建立,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我们党长时期在敌我力量悬殊的艰难环境里进行革命活动的无比宝贵的历史经验的总结。

中国共产党正是因为坚持了群众路线,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人民群众依然是我们党执政的力量源泉。深入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沂蒙山区的人民只是一个缩影,沂蒙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印证着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任何时候党都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时代在变,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变。历史经验充分表

明:党的成长与壮大、革命的胜利与发展,都与群众路线息息相关;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环境中,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面对改革的不断深化,开放的不断扩大,我们必须自觉贯彻群众路线,主动面向群众、深入群众、热忱服务群众,才能够攻坚克难,才能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作为一名中层干部,我们更应该保持党的本色,弘扬沂蒙精神,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2014年6月16日

参观鲁迅纪念馆作文【小学五年级800字】

参观鲁迅纪念馆 金秋十月,我们又迎来了祖国妈妈的第54岁生日,在这欢庆的日子,我和妈妈兴致勃勃地来到上海鲁迅公园内的鲁迅纪念馆游览了一番。 鲁迅纪念馆是一座白墙黑瓦的建筑物,一排排青翠碧绿的树木环绕在它的周围。正面墙上,周总理亲笔题词的“鲁迅纪念馆”五个金色大字在朝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我们沿着一长溜的石级快速走进了鲁迅纪念馆的大厅。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墙上那一幅幅描写鲁迅先生生平的木刻画。这些画的制作非常的逼真,仿佛使我看到了鲁迅先生当年工作、生活的情景。大厅里还摆放着两台电脑,这是为参观者作指南用的。我从电脑里了解到:鲁迅纪念馆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人物纪念馆,它建立于1951年1月,在1958年迁入虹口公园,也就是现在的鲁迅公园。 在大厅左侧有一尊鲁迅先生的全身塑像,让人有一种与鲁迅先生在一起的亲密感。大厅右侧是一条通往二楼的楼梯。来到二楼,我首先看到的是根据鲁迅先生几部作品所刻出的浮雕,有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有描绘中国农民的《祝福》等。

大厅旁边有五个展示厅,分别展示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和纪念品。在第一个展示厅里摆放着一些鲁迅先生珍贵的手稿,上面是鲁迅先生写的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有些地方还用粗笔修改过。这里还展出了鲁迅先生生前使用过的文具和生活用品。在第五展厅里,一块写着“民族魂”三个字的横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听妈妈说,这块横幅曾经覆盖在鲁迅先生的遗体上呢!是啊,“民族魂”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灵魂,体现出一个民族的精神。鲁迅先生是现代文学家,它曾弃医从文,用他那支笔唤起中国人民觉醒,批判罪恶的封建社会。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他才是真正的民族英雄。 参观了鲁迅纪念馆,我感触深刻,对鲁迅先生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坚信,只要我努力再努力,一定也能像鲁迅先生一样,成为一名优秀的文学家。

孟良崮学习心得体会

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心得体会 王加为 为深入领会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精神,沂南县质监局党组组织全体党员干部 于4月21日到红色教育基地--孟良崮战役纪念馆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短短一上午的时间先 后参观了孟良崮战役厅、群众支前拥军厅,瞻仰了英烈纪念碑,重温了入党誓词,通过这次 主题教育,本人感受如下: 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有了更新的理解。沂蒙儿女用鲜血和生命凝 结成的“沂蒙精神”。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永远牢记心怀,永远发扬下去! 进一步增强了群众观念。听了解说员的演讲,再一次体会到群众工作的重要。我们的党 之所以能够由弱到强逐步发展壮大,人民军队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一个很重要、很关键 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党和军队时时刻刻都赢得了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事实不断证明,只要 有人民群众的拥护,我们的党就永远立于不败地位,只要和人民群众永远保持鱼水之情,我 们的革命事业就会从胜利走向胜利! 沂南县质监局 王加为篇二:参观孟良崮心得体会张如珍 参观孟良崮心得体会 长这么大我只听说过举世闻名的孟良崮战役,一直没有 机会前往。内心一直有这样一个疑问:举世闻名的孟良崮战役到底是啥样的?终于机会 来了--8月31日周六早7:00点,我随全院党员在骆院长的带领下一起前往孟良崮参观学习。 一路上我的内心都很忐忑,既充满了对英雄的敬畏,也充满了对革命烈士的缅怀。 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了巍峨的孟良崮脚下。沿 途看到了野战军的战士雕塑,有的在埋伏,有的射击,有的在扔手榴弹,看到了我军的 指挥所----就在那简陋的山洞里,我军领导人带领野战军和人民群众取得了此次战争的伟大 胜利。爬山到中途我已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我深刻的体会到当时华东野战军围歼国民党军 沿途翻山越岭、围追堵截的艰辛,体会到当时在敌军的枪林弹雨下我军的艰险困苦。走在曲 曲折折的山林中,我想象着当时的作战场面,风吹来,山林沙沙作响,我仿佛听到了战士们 的冲杀的呐喊声。爬到山顶,我仿佛看到我军战士高举红旗欢呼胜利的场景。 我此时心有疑问:一支是我军武器严重不足、生活 物资极为短缺、条件十分艰苦的部队,一支是敌军装备先进、后背力量雄厚的精装部队, 那么是靠什么使华东野战军取得战争的胜利呢? 中午小休以后,我找到了答案。 首先,我们跟随讲解员参观红色革命根据地--孟良崮 战役纪念馆。了解到当年孟良崮战役更为详细的一面:1947 年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经过浴血奋战在孟良 崮一举歼灭国民党装备精良的74 师,击毙张灵甫,歼敌3 万余人,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围歼国民党军的一次重大战 役。 然后我们进行了入党宣誓和向革命烈士敬献花圈:一句 一句誓词像鞭子一样鞭策我前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誓 将这份誓言落实到实际生活中。 最后一站是观看《英雄孟良崮》和《沂蒙六姐妹》,几 次我都痛哭失声:一位新婚军嫂,一辈子从未见过自己丈夫; 一位大娘,自己的丈夫抗日牺牲后,仍然送自己的两个儿子 上战场,最后都光荣牺牲┄┄,太多太多感人的场面、太多

高金城烈士纪念馆观后感

高金城烈士纪念馆观后感 今天为了缅怀革命先烈,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我校全体老师、同学前往张掖市高金城烈士纪念馆进行纪念缅怀活动。 高金城(1886—1938)字固亭,河南襄城县人。家贫,11岁入福音堂做勤杂工。13岁入基督教内地会学堂学习,后又到开封教会医院勤工俭学。毕业后,来到兰州,在白塔山下勃德恩医院从事医务工作。1917年起,先后在甘(张掖)、肃(酒泉)二州创办福音医院,行医布道。 高金城烈士纪念馆位于张掖市甘州区大衙门街解放巷14号。高金城烈士纪念馆建于1998年, 2000年9月正式启用并对外开放。前身为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张掖纪念馆。纪念馆以红西路军西征为背景,着重反映民主爱国人士高金城于1937年8月1日接受中共驻甘肃代表谢觉哉和红军联络处处长彭加伦的委托,以甘凉肃抗敌后援会主任的公开身份,以重开福音堂医院为掩护,在张掖开展营救红西路军流落失散将士。在半年多时间里,不畏艰难、千方百计、救治伤员并营救红军300多名。最终被国民党新二军驻张掖三百旅旅长韩起功秘密杀害在其司令部后花园内的感人事迹。 此次缅怀纪念活动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正式开始。我们着装整齐,在烈士铜像前满怀敬意地举行追思缅怀仪式,奏唱国歌,敬献花篮,整个过程庄严而肃穆。随后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纪念馆的过程中,我们认真聆听讲解,不仅了解了三苏精神和高金城

烈士以及诸多革命先烈英勇不屈、为国献身的伟大革命精神,而且对革命先烈们产生了深深的敬仰之情,更是被高金城烈士无私奉献的生平事迹所感动,同学们眼眶中聚满泪水,在这样的日子显得格外凝重。 通过这次的纪念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辈们的无私奉献精神,懂得了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相比之下,我们现在的生活实在太幸福了,但这幸福来之不易,我将永远铭记,这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热血、用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倍感珍惜,决不能因优越的生活条件而遗忘艰苦奋斗的精神,时刻紧记先辈们的辛劳。同时,也激励着我们新一代青年牢记历史的教训,认真学习现代科学,不断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祖国的伟大事业而奋斗终身。

参观红军四渡赤水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红军四渡赤水纪念馆心得体会参观红军四渡赤水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红军四渡赤水纪念馆心得体会 xx年6月21日,党支部组织单位全体工作人员赴四渡赤水纪念馆参观,以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从而更加激发了大家的爱国主义热情。 纪念馆突出介绍四渡赤水战役的全过程,系统地展示了“四渡赤水、出奇制胜”的战争史,突出表现了毛泽东等军事事指挥艺术上的“神”,凸凸显了四渡赤水在中国革命命史上的历史地位。四渡赤赤水战役,是中国工农红军军长征中最惊心动魄、最精彩的军精事行动,是我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出军奇奇制胜的经典战例,是中国国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谱谱写而成的。在此次战役中,中国共产党人铸造了中不怕牺牲、不畏艰不 险,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赢得胜利,英勇众斗斗争、无私奉献的伟大革命精神,强有力地推动了命中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事业的胜利发展,成为中国业共产党和中华民共族抗战精神的伟大象征,“四渡精赤水”精神将永垂史册~赤 看着纪念馆的陈列,一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物,再从“一渡赤水水”到“泗渡赤水”场景展展示,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革命前辈为民族独立、到人民幸福不怕牺牲、矢志人奋奋斗 的坚定信念。战火硝烟的岁月已经远去,为中烟国国革命伟大事业鞠躬尽瘁、流血牺牲的共产党人瘁我们一个也不会忘记,我 他们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将激励我我们在闪闪发光的党徽下勇勇往直前,迈步新征程~

通过参观学习,我们要牢记记今天的胜利来之不易,珍惜珍胜利成果,始终保持敢于胜利敢的精神状态,保保持对工作和事业的激情;牢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珍惜党领导人民长期, 奋斗换来的美好生活,发扬斗艰苦奋斗精神;牢记政权艰来之不来易,珍惜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增强政权意识和忧患意识,意 政为民的宗旨,切实为人政民掌好权、用好权,把权民为为践行执 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贯穿于执政全利过过程和各项工作中。

参观林则徐纪念馆有感

参观林则徐纪念馆有感 今天学校领导组织全体教师参观位于开发区的林则徐纪念馆。通过今天的参观,使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这位爱国将领由衷的钦佩! 林则徐(1785—1850)是提倡禁止鸦片的清末政治家。当时的大清帝国鸦片蔓延,由于鸦片大量从外国流入,清国白银的流出数量惊人。这时,林则徐销毁了英国鸦片商人带来的鸦片,成为鸦片战争(1840—1842)的导火线。而后,林则徐却被问罪流放到新疆伊梨,此后他又曾出任云贵(云南和贵州)总督。在退隐回到故乡福建后,他受命镇压“太平天国之乱”,但在赴任途中病死。 一进纪念馆首先就看到林则徐的铜像。林则徐头戴清代的瓜皮帽,仰面朝天,右手抚须坐在椅子上。进入馆内,有关于鸦片战争的说明:“这场战争,对英国来说是非正义的战争。……林则徐勇敢地站出来抵抗强大的英国的侵略,是伟大的爱国者,是中国历史上反帝斗争、民族解放斗争的先驱者。”馆内珍藏着许多鸦片战争的文物,十分引人注目。 当时被道光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和两广总督的林则徐果断 地取缔了鸦片,在虎门海岸边的高台上建造了两个50米见方的人工池,与珠江相连,池底部铺有石块,往里注入水和大量的

盐,然后将从鸦片商人处收缴的鸦片投入池中,用石灰烧毁,最后流入珠江。 当时被销毁的鸦片有21306箱。长1米,宽和高各为50厘米的一个鸦片箱中装有40个球状的鸦片,这样算来总数可谓惊人。听说当时销烟时有很多群众在一旁围观。 在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培养爱国主义的教材《中国近代爱国主义讲话》一书中,笔者看到“林则徐是近代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先驱者。他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维护祖国的尊严和民族的独立,毅然奋起抵抗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这样的字句。 记得几年前,在中国成为畅销书的《中国可以说不》中也提到了林则徐销烟的举动,书中写道:“中国曾经对鸦片商人说过不,”对林则徐的英雄行为大加称赞。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的消息通过在长崎入港的荷兰船只报告了幕府。两年后,《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战败的清国向英国支付了巨额的赔偿金,并割让了香港。大清帝国大败的消息传到了日本,日本也颇为震惊。 林则徐纪念馆成为了培养人民爱国主义的珍贵教材。

去鲁迅故居参观的观后感600字心得5篇

去鲁迅故居参观的观后感600字心得5篇 去鲁迅故居参观的观后感600字心得1 到了!到了!鲁迅故里到了!洋溢着浓郁水乡风情的大幅浮雕上,“鲁迅故里”四个大字苍劲有力,那气宇轩昂的一代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的形象,在我眼前渐渐清晰起来…… 迎着人流,我们来到了鲁迅故居,鲁迅故里游作文。跨过高高的门槛,从侧门进去,穿过年代已久的长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明堂”俗称“天井”,这里原种这两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因此而得名。闭上眼睛,小时候的鲁迅赫然就在眼前,夏夜,他躺在桂树下小饭桌上乘凉,我耳边似乎还有继祖母蒋氏让他猜迷,讲故事的声音……鲁迅的卧室书房百草园……都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每到一个地方,就感觉离这位一代宗师又近了一步,叙事作文《鲁迅故里游作文》。 我最想去的地方还是“三味书屋”,于是又迫不及待的循着鲁迅的描述,探寻他当年读书的气氛。“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间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题。走进去,我们看到了一张陈旧的两屉硬木书桌。这书桌极其普通,但却蕴涵着特别的含义,因为这是鲁迅因故迟到后,受到塾师的严厉后,刻下“早”字,用以自勉的书桌,我眼前不由的浮现出鲁迅一笔一画的刻字与勤逸学习的'画面。我深深地呼了一口气,贪婪

的搜索着鲁迅的气息,这里毕竟是鲁迅生长的摇篮啊! 再次走在窄窄的青石板上,雨依然在下,一样的细,一样的小,为这一趟鲁迅故里之游染上了别样的情绪。一条清澈的小河,从故居门前潺潺流过,雨点轻轻落上去,裂开了以道道细微的缝,一圈儿一圈儿地荡漾开来…… 我掏出一把茴香豆,坐上了晃晃悠悠的乌篷船,在头戴毡帽,手持青蒿的船家带领下,离开了这座文化古镇,但那一圈儿一圈儿的鲁迅情却久久在我心中荡漾。 去鲁迅故居参观的观后感600字心得2 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市区的鲁迅中路,是一条独具江南风情的历史街区,而这条街上的鲁迅故里,是原汁原味解读鲁迅作品,感受鲁迅当年生活情境的场所。 我们来到大门口,门口有一堵墙,墙上画着鲁迅抽烟的图画。在这堵墙的前面,有几个儿童雕像,他们围在一起,好像在聊天,又好像在玩耍。 踏着青石板路往前走,路的左边是乌篷船码头,小河上,乌篷船晃晃悠悠地荡着,这已经成为绍兴的一道风景。 石板路旁边就是三味书屋,那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这里发生了许多故事。石板路两旁还有许多特色的小店,有臭豆腐店,有黄酒店,有工艺品店……最有特色的要数绍兴黄酒了,那里的黄酒酒精度含量很低,我一个人就喝了一瓶。我们正在鲁迅纪念馆游玩,突然下起了暴雨,让我们猝不及防,一瞬间就淋成了落汤鸡。

缅怀先烈 铭记历史 参观高台烈士陵园有感

缅怀先烈铭记历史参观高台烈士陵园有感又是一个建党节,又是一个缅怀先烈的日子。2018年6月24日,为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项目全体党员来到张掖高台县,参观高台烈士陵园,为革命先烈进献花圈表达我们的悲痛之情和敬佩之意,聆听革命烈士故事,重温入党誓词,接受红色教育。 高台烈士陵园占地面积200亩,馆内掩埋着红西路军转战河西、血战高台而壮烈牺牲的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等3000多名红西路军革命烈士。庄重而气氛沉重的烈士陵园由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纪念亭,烈士公墓,纪念碑等纪念建筑物组成。没有太多的修饰,只有挺拔的苍松翠柏在旁,这些就象烈士们的灵魂一般坚强不屈。我们手捧花篮,向纪念碑缓缓而行,心情钦佩而沉重,脚步轻而迟缓,因为怕打搅到这里安息的英魂。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走在这座为纪念西路军英勇牺牲的烈士而修建的陵园,我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了控制陕甘宁同河西走廊链接苏联的陆地生命线,打通苏联军援的西北通道,策应西安事变的局势,是他们不畏孤军奋战,转战河西走廊,是他们挺起了胸膛,不畏枪林弹雨,冒死冲锋在战争的最前线,他们心中有一个信念,那就是西路军可以被杀戮,而不可以被屈服。他们无私的奉献精神,坚韧的革命作风,是如此的令人敬畏,让我们钦佩不已。 烈士陵园之行,让我感受中华崛起之艰辛!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华民族就惨遭西方列强的践踏,如此血腥,如此无情!但是我们中华民族可以被杀戮,却不能屈服!虎门销烟让世界震惊,西路军的战斗力、意志力、信仰让马家军胆寒。纪念碑周围牵手的五十六根汉白玉栏杆虽然沉默不语,却时刻告诫我们,革命的胜利即离不开先烈的抛头颅,洒热血的奉献精神,也离不开各族人民的团结友谊。念此,在西路军革命烈

四渡赤水参观感受

“四渡赤水”纪念馆参观心得 遵义市文化小学李龙平 昨天,我有幸与中心学习组的领导们一起参观了四渡赤水纪念馆、青杠坡红军战斗遗址。通过参加学习,我受益匪浅。 通过参观,我们重温了红军长征那段艰苦而辉煌的历史,特别就是举世闻名的四渡赤水。再一次感受了伟大的“四渡赤水”精神。 四渡赤水战役,就是1935年1月19日至1935年5月9日,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朱德将军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敌人,并在运动中歼灭敌军1、8万余人,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四渡赤水战役,就是红军长征途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与红军指战员军事指挥艺术的“得意之笔”、精彩华章。 回想那个点火纷飞的岁月里,红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天斗、与地斗、与凶恶敌人斗,更与自身的左倾思想斗,越千山、跨万水,在枪林弹雨里冲锋,在战火与硝烟中拼搏,以最差的装备,战胜了武装到牙齿的敌人。靠的就是什么?就是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就是砸碎旧世界,建立新中国的信念;就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就是不断反思、不断进步、不断成长的生命力。 四渡赤水,只就是二万五千里征程中的一个小故事,只就是二万五千里红飘带上的一个小小蝴蝶结。但它向世人彰显了伟大的“四渡赤水”精神: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审时度势的神机妙算、运筹决胜的指挥艺术、奇兵神勇的英雄气概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四渡赤水”精神依然就是民族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与当代革命军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宝贵财富。我想,这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教育工作,仍然有重要的指导与现实意义。

参观鸦片战争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鸦片战争纪念馆观后感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参观鸦片战争纪念馆观后感》的内容,具体内容:远去了,鸦片战争的年代!今天的祖国,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都是一日千里。中国人民真正地站起来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希望大家喜欢。1 远去了,鸦片战争的年代!今天的祖国,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都是一日千里。中国人民真正地站起来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希望大家喜欢。 1 > 一一参观林则徐纪念馆的感想走进林则徐纪念馆,心里突然想起他的两句诗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我记得这是林则徐从西安 动身充军伊犁时写的诗.他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认清了鸦片的毒害,"长此下去国家将无筹响的白银,民间将无当兵的壮丁"他在这种强列 的爱国精神驱使下,力排众议凑请道光批准在广州上虎门销毁英商的鸦片,组织广州的军队和人民起来抗击船坚炮利的英帝国主义,英军碰不动钉子啃污泥,掉头北上攻浙江清军无备势如破竹,投降派反咬一口,说林则徐惹事生非,道光帝昏庸不明事理,胆小动摇,最终罢免林则徐的钦差大臣两广总督职务. 尽管如此,他还在西安向西的途中写下上面的诗句.他没有因成为罪臣 而秃废,没有因为冤曲而气愤,他仍然以兼济天下的热心,在伊犁勘测地形,

组织各族百姓修水渠发展农业生产,钱不够还把自己仅有的一点银子都拿出来供修渠用.他自己过着清苦的生活.他这银子还是离家时一位姓苏的 大富自愿捐赠一万两白银,林坚决不收,最以奉养父亲的房契相抵才收下.伊宁的潢渠修成,昏庸的道光帝下召表彰伊犁将军阿布泰一字未提林则徐,林又请命去南疆修渠.在南疆一年跑遍了南疆八城.那时的交通工具是槽 子车,坐在车里颠跛不堪.........,他这种气度,正如他写的盈联;"壁立 千细无欲则刚,海汭百川有容仍大." 当林则徐告别家人时口占两首诗;"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收到处开..........,"可见他的胸怀气质是多么的宽广修养是多么的深厚!说到这里,我不免想起范仲淹>中"居庙堂之高则扰其民,处江湖之远则扰其君,是进亦扰,是退亦扰,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扰而扰,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不是林则徐继先贤精神的写照吗?林则徐的富国强兵,振兴中华,160余年来多少仁人志士英勇奋斗,抛头颅撒热血,终于迎来了今天,香港,澳门回归,台湾有望统一,今天我国正迈着现代化的巨大步伐走向21世纪,前有古人,后有来者,让我们中华民族的这种伟大精神永远发扬光大, 让科学,民主,法制的强大中华屹立于世界方! 2 2012年9月14日上午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排队参观了林则徐纪念馆。在林则徐纪念馆的正门立了两个石碑。一个上面刻着"林则徐纪念馆"、另一个则刻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入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林则徐爷爷的嘉奖碑文上面记载着他生平的丰功伟绩,讲解员阿姨给我们介绍了林则徐爷爷从小刻苦学习立志要学有所成报效国家的事迹。他四岁就入私塾,十

鲁迅纪念馆参观感想(党课思想汇报)

鲁迅纪念馆参观感想 他是我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位重量级的作家、学者和革命者;他的一生曲折波动但他却从未放弃;他用他的武器,那支生了锈的笔,写下洋洋洒洒的17万字的文章,唤醒了中国众多爱国青年,他就是一代作家的典范——鲁迅。 在纪念馆中,我了解到了鲁迅充满坎坷的人生。1898年5月,鲁迅离开家乡,独自去南京求学,这一年他18岁。1902年3月,鲁迅东渡日本留学,学习了西方先进的科学与民主思想。在家庭条件窘困的情况下,在社会局面不稳定的时局下,鲁迅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学习之旅,这对于当时是难能可贵的。这让我想到了鲁迅在《致曹白》中写道:“我们总要争取光明,即使自己遇不到,也可以留到后来。”这句话诠释了鲁迅的一生,鲁迅正是这样一个在动荡社会中不断寻找光明的文人志士。 同时,我也了解到了鲁迅先生战斗的人生。为了祖国的解放,人民的自由,鲁迅用尽自己的一生在黑暗中摸索潜行,为的只是探求一个救国救民的有效方法。他曾立志学医以此来拯救病态的中国人,让同他父亲一样的病人可以及时得到治疗。但当他在日本看到麻木的留学生时,他明白了学医只能救治人民的身体却不能医治人民的愚昧,于是他弃医从文,拿起了最有力的武器,向旧社会作白刃战的,刀刀见血的斗争。他“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正是这种大无畏精神让他在“枪林弹雨”中“不惮于前行”,让他在“禁锢的黑屋子中”高声“呐喊”。战斗中的他是真正的猛士,他率领着笔下的阿Q,祥林嫂,引导着润土,孔乙己,与无边的黑暗的恶势力作斗争。战斗中的他是真正的猛士,他不仅仅拥有一颗火热的爱国之心,更有极敏锐的理性力量。在他看似冷酷的理智分析里,又无不燃烧着爱憎的火焰。 虽然当时动荡的社会背景下,鲁迅在肉体上已经饱经了非人的遭遇,虽然沉睡中带着麻木和冷漠民众们常常在心里上给他带来痛苦,但是他不曾放弃过希望,他总是以最雄壮的词句才鼓舞着一批又一批的劳动人民;用最坚韧的笔锋来批判黑暗的社会阶级。他曾鼓舞着广大失学儿童说道:“你们都是工人农民的子女,你们因为困苦所以失学。因此你们须到这样的学校来读书。但是你们穷的是金钱而不是聪明与智慧。你们贫民子弟一样是聪明的,一样是有智慧的。你们如果奋斗一定能够成功一定会有前途。” 参观完后,我在想,是什么力量在背后默默地支持着这么一个身材弱小的躯体这么顽强地战斗的呢?我想答案应该是:信仰力!是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贞不二的信仰!信仰力就是动力。这是鲁迅给我最深刻的感受。为了革命事业他义无返顾,他愿意“横眉冷对千夫子,俯首甘为孺子牛。”他忘却了敌人无孔不入的侵蚀着正义之士,危险可谓在近尺之内。他依旧把生命的热血泼洒在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伟大事业中,决不退缩。 一个人若没有了信仰,就会失去精神支柱,就不再是一个心智健全的人。信仰就是旗帜,信仰就是方向。那么作为我,该拿什么作为自己的信仰呢?作为一名大学生,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我应该面对未来,坚定信念,把自己的理想与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紧密联系。当一个人把自己的人生与共产主义事业紧密相连,他所创造的就是永恒的青春。只要有了这个信仰,那么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都会不改初衷,矢志不渝。只有在为这个远大理想的奋斗过程中,我的生活才会有方向,事业才会有坚定的基础,人生才能无憾。

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体会篇

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 体会篇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体会2013年9月,在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我有幸与单位40多名同志一同乘车奔赴沂蒙老区的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参观,学习革命先辈为建立新中国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和牺牲精神。?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共分为五个展厅:门厅、战役厅、支前厅,英烈厅和双拥厅,主要记载了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在孟良崮一举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七十四师,击毙该师师长张灵甫的事迹。门厅正面是一个巨大的孟良崮战役沙盘,讲解员介绍了当年的战役形式和战役决策,华东野战军在敌重兵密集的态势下,从敌阵线中央割歼其进攻主力,取得了战役的胜利,转变了华东的战局。战役厅主要展示了战役的经过及华东野战军战斗序列表和参战部队的进攻,增援情况。支前厅主要向生动再现了沂蒙人民踊跃支前的情况。一幕幕母送子、妻送郎、妹妹送哥上战场的感人场景,沂蒙六姐妹主动挑起拥军支前重担,为部队当向导、送弹药,带领全村为部队烙煎饼15万斤,洗军衣8000多件,做军鞋500多双,运柴火1700多斤。在冰冷的汶河水中,30多名妇女一字排开架起了“人桥”,保证部队战士从她们的肩头踏过成功渡河……这些画面在我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陈毅元帅曾经说:“我陈毅就是进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人民,他们用小米给养了革命,用小推车把革命推过长江”。英烈厅展示了部分英模人物、战斗英雄的事迹情况,2800多名烈士永远沉睡在这片他们曾经战斗过的土地上。双拥厅介绍了蒙阴县走出山门,开展异地拥军,获得全国拥军优属

参观烈士陵园有感范文五篇

参观烈士陵园有感范文五篇 20XX年5月13日,学校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来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天津市蓟县盘山革命烈士陵园,共同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业绩。感受当年先烈们为国党英勇奋战的革命精神,缅怀在冀东抗日斗争中牺牲的革命先烈们。参观烈士陵园后心里有什么感想呢,下面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参观烈士陵园有感1 当五星红旗在高空随风飘扬时,你是否激动不已?是否有股热血在心中沸腾?对,这正是爱国热情!正是一个中国人的民族气概!此时,我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些为祖国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们。前几天,我与清华少儿英语学校的小学员及牡丹晚报小记者们一起来到了市烈士陵园参观,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在大巴车上颠簸了约一小时,终于来到了烈士陵园。进入烈士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面刻有“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我们站在纪念碑下,我的心情是那么沉重。一位参与过战争的老革命前辈来为我们做演讲,我认真地听着,生怕漏掉一个字。一个个英雄事

迹,把我们的思绪带回到许多年前烈士们浴血奋战的场面。他们拼死沙场,不顾自己的生命,击退了敌人,保卫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而他们却在祖国的土地下,久久长眠了。我仿佛听到战士们英勇杀敌的声音,听到烈士们沙哑的喊叫、冲杀,体会到血与火的惨烈,乾坤扭转的激情。我深深地感到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生活在当下,要好好珍惜我们现在美好幸福的日子。 今天,在革命烈士陵园中,我和同学们上了一节生动深刻的爱国教育课。我们现在和平、幸福的生活都是先辈们用生命换来的,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今后,我一定会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参观烈士陵园有感2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8周年之际,运行管理部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于2019年3月6日前往烈士陵园实地参观学习。 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支部书记敬献花圈,与党员同志们一同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并依次敬献鲜花,以表达自己的哀思之情。面对党旗,我们重温入党誓词,铮铮誓言不忘最初的那份使命。 在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解说员的引导下,我们参观了西路军烈士遗物、珍贵图片、文献资料等,从一张张黑白照片上我看到了破碎的山河、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老百姓和烈士们坚定的眼神。仿佛听到了同胞坚强的呐喊声,看到了烈士奋勇抗战

【心得体会】铭记历史,砥砺前行——党员体验式教育心得体会

铭记历史,砥砺前行——党员体验式教育心得体会 本次党员体验式教育,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在习水县土城镇参观了四渡赤水纪念馆和青杠坡战役遗址,这次参观体验,让我受益匪浅。 四渡赤水纪念馆是土城镇最大的特色,纪念馆雄伟气派且资料详实,采用图片、文字、实物相结合的方式,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了红军四次渡过赤水河的战斗经历。此次前往瞻仰革命先烈的足迹,全体党员都表情严肃,为当年战士们英勇奋战而敬畏,许多人不时向解说员问问题,都想把当时的情况了解更加深入。我身在纪念馆内,可是随着展品一路走下去,仿佛眼中就有绵延起伏的群山和那条波涛涌动、奔腾不息的赤水河。看到描写红军战斗场景的绘画时,脑中回想起那段催人奋进的历史和红军将士,他们与天斗、与地斗、与敌人斗,跨千山、涉万水,在枪林弹雨里冲锋,在饥寒交迫里拼搏,我再一次被伟大的红军精神深深感动。四渡赤水,红军面对着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运用运动战,让敌人疲于奔命,歼灭大量敌军,可以说是长征途中最为险恶,也最精彩的战役,它挫败了国民党蒋介石围歼红军的计划,扭转了红军摇摇欲坠的危局,是战争史上的奇观,是红军从被动转为主动,由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点,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动地的革命篇章。红军将士信念坚定、不畏艰苦,众志成城、视死如归,正是这份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和勇气,解放劳苦大众,建立新中国的信念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不懈追求,引领着中国共产党前行,红军精神永远是我党不断进步、不断成长的不竭生命力。

5月的青杠坡,青山赤水,景色宜人,如不是那高耸的“青杠坡红军烈士纪念碑”,我们很难将其与82年前那段硝烟弥漫、浴血奋战的历史联系起来。这是一场极为惨烈的战斗,红军在此不断向青杠坡冲锋,与敌人进行白刃肉搏战,向死而生、前赴后继,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正是因为这场残酷的战斗,直接导致了红军改变行军路线,决定撤出战斗,渡过赤水河,青杠坡战斗为一渡赤水争取了时间,揭开了四渡赤水出奇制胜的序幕,写下了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的得意之笔。 从老师的讲解中得知,当时,时间紧迫,渡河迫在眉睫,红军战士就是砍些竹子、捡点树枝,跟乡民借家用的水瓢作为桨,拼拼凑凑出一艘艘竹筏渡河。成功渡河后,把伤员藏在山洞里医治。如今,烈士已长眠地下,但红军精神仍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在青杠坡红军烈士纪念碑前,我重温入党誓词,缅怀革命先烈。这情境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共产党为什么最终能取得革命的胜利,长征历时之长、行程之远、环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红军将士们面对民族危亡、国土沦丧,面对生死之考验,是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是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信念支撑着他们压倒和征服了一切困难与危险。心中有信仰,脚下才有力量,共产党人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他们心中坚定且执着的革命信念,激励着红军将士不怕苦、不怕死,引领着红军将士用顽强的意志击退追兵、克服生理极限,为民族大业英勇向前。

参观林则徐纪念馆的感悟

通过这次参观林则徐纪念馆的活动,我们有很多的感悟。 首先,参观纪念馆、历史遗址、博物馆等地方是我们学习中国历史最直观最深刻的方式,这次参观林则徐纪念馆,学习到了比课本更详细的中国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历史现状以及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文献和影像资料。看到那一幅幅中国人民被鸦片毒害的照片,上至官吏,下至士兵百姓,无不在吸食鸦片中慢性自杀,感受到了鸦片给社会带来的种种恶性后果,中国大量白银外流,经济发展缓慢,国民消沉堕落,社会腐败,军队战斗力低下等等。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林则徐不怕困难,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上书皇帝,虎门销烟,这种大无畏的精神也通过陈列在林则徐纪念馆的物品中得到了升华 其次,林则徐的爱国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唤起我们内心的爱国意识,学习历史就是以史为鉴,并从中发现并传承其伟大的精神。参观林则徐纪念馆,从中可以感受到浓浓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它同为国奉献、对国家尽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爱国主义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品德。这次活动,也是很成功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我们在参观的时候,对当时的祖国百般无奈、对祖国被列强欺凌而感到愤慨、为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而欢呼,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觉,那是因为我们有颗强烈的赤热的爱国之心。回顾历史,每当民族危机的时刻,爱国主义精神就会召唤人们团结起来,一致对外,救亡图存。中华民族的历史之所以悠久和伟大,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是起了重要作用的,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厚的感情,一种对于自己生长的国土和民族所怀有的深切的依恋之情.这种感情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千百年的凝聚,无数次的激发,最终被整个民族的社会心理所认同,升华为爱国意识,因而它又是一种道德力量,它对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仅仅爱国还是不够的,还要爱人民。林则徐的确是一位心系苍生安危的好官。不是吗?无论是从他的眼神中,还是眉梢下,都泛着忧民的情思。在他为国为民、奔波劳碌的一生中,他也曾感到艰难,不是体力,而是精神,而是身心。当他被调离到新疆的时候,为解决人们饮水问题,多次奔波劳碌实地考察,最后发明了坎儿井,至今仍在沿用。 最后,参观林则徐纪念馆,感触很深的是禁毒展示厅,那里面展示的是现在社会吸毒者吸食的毒品,这些毒品的危害性远远高于鸦片。禁毒厅里那一幅幅真实的例子,真实的照片,直观的展示了毒品对我们生活的危害,毒品直接导致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犯罪,也会毒害自己的身体,据国外有关部门统计,吸毒者多数短命,一般寿命不超过四十岁。吸毒不仅对人体与身心有一定的危害作用,还带给社会与家庭不少的伤痛。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并且对社会生产力有巨大的破坏性,还扰乱社会治安,带给人们巨大的威胁,毒品活动造成环境恶化,并逐年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毒品带给人类的只会是毁灭。旧中国,我们曾受鸦片的泛滥,而被称为“东亚病夫”,使民穷财尽、国势险危。吸毒于国、于民、于己有百害而无一利!毒品摧毁的不但是人的肉体,也是人的意志。“远离毒品,关爱未来”,对每一个人而言,这决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无论是出于主观还是客观,有些路,永远不能走;有的错,永远都不能犯! 我们载着满满的收获离开了林则徐纪念馆,收获的绝对不仅仅是上述的东西,还有团队精神,还有浓厚的友谊!

广州鲁迅纪念馆观后感

广州鲁迅纪念馆观后感 导语:广州鲁迅纪念馆筹建于1957年,以1906年两广优级师范学堂的钟楼为馆址。辖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和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广东贡院明远楼。 广州鲁迅纪念馆观后感在鲁迅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前夕,我来到上海鲁迅纪念馆参观凭吊,寄托自己对这位伟人的崇敬和缅怀之情。 上海鲁迅纪念馆坐落在鲁迅公园(原虹口公园)里,它始建于一九五一年。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两年前扩建后的新馆。新馆仍保留二层庭院式江南民居的风格,青瓦粉墙,山墙高耸,在正面墙上镶嵌着周恩来总理当年题写的“鲁迅纪念馆”五个大字,白底黑字,鲜明耀目。走进大门是一个庭园,右首是“百草园”,种有许多鲁迅作品中写到过的植物,如何首乌、木莲藤等,还有特地从绍兴移此的石井栏、乌篷船等。我们还没有参观展览,已经走进了鲁迅作品的特有氛围。 穿过庭园,便是高大轩敞的大厅,无论建筑材料、建筑语言都是现代化的,体现了中西合璧的格调。在大厅左首,一座高二点五米的鲁迅全身铜像端坐在窗前,先生手执烟卷,神情肃穆,目光深邃,似在沉思。在一楼还设有“奔流艺苑”

与“朝华文库”。前者乃专题展厅,正在举行一个画展;由巴金题额的“朝华文库”则专门收藏鲁迅的弟-子、友人以及与鲁迅有直接接触的现代文人的文化遗存,每人一库,我看到有陈望道、许广平、巴人、黄源、曹靖华、李霁野、唐?等十六人的专库,从他们身上也折射出了鲁迅的光辉。 我从大厅拾级登楼,二楼是鲁迅生平陈列厅。宽敞的大厅里,弧形的墙上排列着六幅浮雕,每幅高二点六米,宽一点一米,用黑玉石雕成。每幅都有先生的头像,背景、画面不同,反映出先生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战斗与生活,生动而概括地展现了鲁迅的一生。 先生生平陈列突破了一般以编年布展的模式,采用专题陈列,分新文学开山、新人造就者、文化播火人、精神界战士、华夏民族魂五个展厅,通过鲁迅先生文学创作、培养新人、中外文化交流、投身社会革命追求真理以及深远影响等多个侧面,全方位地展现出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人生历程、光辉思想和人格魅力,以重彩浓墨展现了一代伟人的熠熠风采。 一个纪念馆、一个展览,拥有丰富的馆藏和展品是最重要的关键。鲁迅纪念馆拥有有关鲁迅的文物文献资料二十余万件,其中一级文物达一百六十余件。大量珍贵的鲁迅手稿、遗物,文献照片,使人倍感亲切。其中有《藤野先生》、《的题记》、《为了忘却的纪念》等手稿,《毁灭》的译稿等,鲁

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心得体会1

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心得体会 临朐县检察院民行科冯少孟 为深入领会学习“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精神,我院组织部分检察干警参观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通过参加本次活动,启发了我的理性思考,使我更加明确了党员干部在新的历史时期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一、学习先烈的革命精神,增强坚定信念。1947年,在那场惊心动魄的孟良崮战役中,数以万计的先烈为了革命理想和信念,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前赴后继。先烈们的崇高精神让我们崇敬,烈士们的英勇事迹更让我们震撼!这就是孟良崮战役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我们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理由不把工作干好,还有什么个人私利不能舍弃,还有什么理由不为党的事业拼搏进取,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只有学习先烈精神,将孟良崮战役精神转化为工作动力,使之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才能净化自己心灵,升华精神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做一个无私无畏的共产党人。 二、深刻领会战役精神,转变思想做表率。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就是要象革命前辈那样,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光荣本色,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一往无前地承担起我们肩负的责任,在中国革命面临着生死考验的严峻时刻,他们没有退缩、没有放弃信念。正是有了他们坚定的信念,才历经艰难险,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光辉业绩。今天,我们即将迎来建党90周年、人民检察创立80周年,落实“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的关键时刻,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更要切实感受孟良崮战役精神,学习孟良崮战役精神、发扬孟良崮战役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是每个共产党员的终生课题。 三、思想上强化责任,工作业绩求创新。革命前辈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告诉我们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充满了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身为党员领导干部就要秉承孟良崮战役精神,以“责任重于泰山”的气魄和胸襟,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牢记肩上重任和使命带头落实责任制,

2020年高考作文素材:守住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

2020年高考作文素材:守住中华民族精神生 生不息的根脉 守住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 在甘肃考察期间,领导人来到嘉峪关关城,察看关隘、建筑布局和山川形势,听取长城文物遗产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弘扬情况介绍。他强调,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从字里行间中,我们深刻领悟到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历史长河奔流不止,灿烂的中华文明独树一帜;5000多年生生不息,古老的中华民族屹立世界东方。宝贵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蕴含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根”与“魂”。从文化遗产的传承,到自然遗产的保护;从加强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到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领导人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有力推动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新成就。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让宝贵文化遗产绽放新的光彩、更好滋养人们心灵,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 心有高标,方可致远。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树立科学理念至关重要。对各级党委和政府来说,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算好文化账、社会账、长远账,不仅要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更要从文化遗产的收藏、研究、展示、修复、保管等多方面蓄力。对全社会而言,保护好文化遗

产,就是守护过去的辉煌、今天的资源、未来的希望,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要不断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性,不断培厚敬惜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合理利用也是对文物的保护。保护文化遗产不应只局限于文物本体,还应致力于挖掘其文化价值,为社区营造、城市建设、文明养成提供营养。作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者,应该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文化遗产的生命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为人们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让宝贵遗产世代传承、历久弥新,焕发新的光彩。 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决胜全面小康的新征程上,我们当与时俱进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守住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传承不绝的宝贵遗产必将唤起中华民族的壮志豪情,在迈向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凝心聚力、昂首阔步! 延伸阅读:其他优秀作文素材两篇 守初心,站稳人民立场 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历经近一个世纪的风吹雨打,这份初心从未改变。

党政培训之参观青杠坡战斗遗址有感

6月下旬,我们党支部在成都红色文化教育培训中心国洲文化的带领下前往茅台—遵义—土城—赤水一带,开展重走长征路的成都党性教育活动。在这为时3天的党性教育活动中,我们参观了很多纪念馆,接受了不同形式的红色拓展教育,但最让我有感触的是参观青杠坡战斗遗址的时候。 青杠坡战斗遗址,环境清幽,树木茂盛,充分展示习水红色革命历史文化,体现习水本土元素。目前,该地已成为“国防大学现地教育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级革命建筑物保护单位,是贵州、重庆、四川甚至全国的长征文化教育的核心阵地、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 青杠坡红軍烈士纪念碑在坡顶的平台上,碑名是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于2002年题写的。纪念碑基座四周各有文字:正面是“青杠坡战斗遗址”,其他三面则为《青杠坡战斗简介》,碑文介绍了青杠坡战斗的情况。爬到纪念碑后面最高处的平台上,环顾四周当年的战场,延绵起伏的山岭、窄长的山谷,当年红军就在此奋勇扑杀。 当我爬到最高处时,我的内心激情翻涌,对革命战士的崇敬之情、对党中央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众所周知青杠坡战斗是红军在遵义会议召开之后,由毛泽东重掌军事指挥权之后的一次大型战争。在成都红色文化教育培训中

心的老师以及展馆的解说的解说下,我才更加接近了当年这场战争的历史回忆。 青杠坡战斗遗址是中央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发韧地,青杠坡战斗拉开了红军“四渡赤水”战役的序幕,“四渡赤水”的浓墨重彩,不仅在于它是军事意义上的光辉典范;更在于它是党和红军在逆境中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我曾经看到有文章写道,死扛住红军攻势的郭勋祺受到刘湘、蒋介石的夸赞和奖励,并且获得提升。他后来回忆说:“如果土城一战川军被打垮,中央红军一定从泸州渡江,就不会有后来的渡金沙江、大渡河,走雪山草地了!” 通过这次重走长征路的党性教育活动,让我对党的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对党创立的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加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我们党在近百年的斗争中,能够认识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确保我们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这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现场体验和感受着当年激烈的战斗场面,在这些地方长眠着多少红军烈士已没有准确数字,当年的激烈战斗场面也已不再,但当我站在这些地方总是产生无限感慨。更加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意识,激励我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塑造好“党员”的形象,规范自己的行为,彻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工作中为人民群众谋福利,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加倍努力奋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