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之笔记--第10章细胞连接与细胞黏附题库

合集下载

医学细胞生物学:第十章 细胞连接与细胞粘连

医学细胞生物学:第十章 细胞连接与细胞粘连

45
细胞生物学
◆细胞粘附分子(CAM)近年已发现的达百余种, 可大致归为四大族:
1. 钙粘素 ( Cadherin) 族: cell-cell 2. 选择(凝)素族 ( Selectin ): cell-cell 3. 整合素族 ( Integrin ):cell-matrix and cell-cell 4.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 Ig-superfamily, Ig-SF):cell-cell
48
细胞生物学
1.分子结构:
*单跨膜糖蛋白: 胞外区形成 5个结构域, 存在4 个 Ca2+ 结合部位。
49
细胞生物学
E-钙黏素存在于细胞的 粘合连接处
50
细胞生物学
2.功能
(1)介导同种上皮细胞表面同种分子间的识别与结合
(同亲性相互作用):参与上皮细胞间的粘合与粘合连接。 E-钙黏素(E-cadherin)存在于上皮细胞带状黏合连接处 桥粒芯糖蛋白(Desmoglein)和桥粒芯胶蛋白(Desmocollin)存在
32
细胞生物学
1.形态结构
间隙连接处相邻细胞质膜间的间隙为2~4 nm 。 连接子(connexon) 是间隙连接的基本单位。呈柱 状,柱长7.5nm, 外径6nm, 通道孔径2nm。 每个连接子由6个相同或相似连接蛋白(connexin) 分子组成。
连接子中心形成一直径约 1.5~2nm的孔道。 允许分子量在1500道尔顿 以下的分子通过。 连接单位由两个连接子
Claudins与恶性肿瘤关系密切。
7
细胞生物学
8
细胞生物学
2.紧密连接的功能
◆机械连接作用 ◆封闭上皮细胞的间隙: 形成渗漏屏障,是构成血脑屏障和血睾屏障的结 构基础。 ◆隔离作用:保证上皮组织内环境的稳定性

细胞生物学课后练习题及答案chapter10

细胞生物学课后练习题及答案chapter10

第十章细胞核与染色体一、名词解释1. 核层(nuclear lamina)2. 核孔复合体(nuclear pore complex)3. 兼性异染色质(Facultative heterochromation)4. 核纤层(nuclear lamina)5. 异染色质化6. 核孔复合体7. 端粒酶8. 着丝粒9. 染色体组10. 恒定型异染色质11. 随体DNA二、选择题:请在以下每题中选出正确答案,每题正确答案为1-6个,多选和少选均不得分1.真核细胞中核糖体的5SrRNA基因位于A.核仁组织区B.非核仁组织区2.核仁(necleolus)A.见于间期的细胞核内B.增殖较快的细胞有较大和数目较多的核仁C.功能是组装核糖体D.rRNA的合成位于纤维中心(FC)与致密纤维中心(DFC)的交界处3.以下哪一类细胞或细胞器中具有70S型核糖体A.线粒体B.叶绿体C.细菌D.酵母4.灯刷染色体是哪一时期的卵母细胞染色体A.细线期(leptotene)B.合线期(zygotene)C.粗线期(pachytene)D.双线期(diplotene)E.终变期(diakinesis)5.多线染色体A.是染色体多次复制而不分离形成的B.每一条由一对同源染色体组成C.具有横带纹和膨突(puff)D.用同位素标记的TdR处理,发现膨突被标记,说明膨突是基因活跃转录的部位6.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特征总和(染色体数目、大小、形态等)称作A.核型(karyogram,karyotype)B.带型(band type)7.端粒(telomere)A.能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B.由高度重复的短序列串联而成C.具有“细胞分裂计数器”的作用D.复制需要反转录酶(端粒酶)8.核仁组织区(nucleolar orgnizing regions NORs)通常位于染色体的A.主缢痕B.次缢痕C.端粒9.巴氏小体(barr body)是一条异染色质化的X染色体,以下具有巴氏小体的基因型有A.XXB.XYC.XXYD.XYY10.间期细胞核中易被核酸酶降解的染色质是A.结构异染色质B.功能异染色质C.常染色质11.核小体A.每单位结合约200bp的DNAB.由核心颗粒和连结线DNA两部分组成C.核心组蛋白包括H2A、H2B、H3、H4D.H1为连接组蛋白,结合在连接线DNA的中部12.非组蛋白A.又称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蛋白B.属酸性蛋白质C.属碱性蛋白D.只在S期合成13.组蛋白A.带正电荷B.带负电荷C.属碱性蛋白D.属酸性蛋白E.只在S期合成F.在所有的生物中与组蛋白相互作用的DNA磷酸二酯骨架都是一样的14.结构最具有种属特性的组蛋白是A.H2AB.H2BC.H3D.H4E.H115.结构最为保守的组蛋白是A.H2AB.H2BC.H3D.H4E.H116.染色体必须的组成部分包括A.单一序列B.中度重复序列C.高度重复序列D.自主复制序列(ARS),E.着丝粒序列(CEN)F.端粒序列(TEL)17.染色质的组成成分包括A.DNAB.RNAC.组蛋白D.非组蛋白18.以下哪些组件与亲核蛋白的输入有关A.Ran-GTPB.ImportinC.ExportinD.NESE.NLS19.核定位信号(nuclea rlocalization signal,NLS)A.可引导蛋白质输出细胞核B.对其连接的蛋白质无特殊要求C.完成转运后被切除20.蛋白质通过核膜孔的运输方式属于A.门控运输(gated transport)B.跨膜运输(transmembrane transport)C.膜泡运输(vesicular transport)21.核膜解体后,与核膜残余小泡结合的核纤层肽属于A.A型B.B型22.核纤肽(lamin)属于A.微丝B.微管C.中间纤维23.核被膜的哪一部分上具有核糖体A.内核膜(inner nuclear membrane)B.外核膜(outer nuclear membrane)C.核周隙(perinuclear space)24.没有细胞核的细胞有A.人类红细胞B.人类白细胞C.植物的筛管25.以下哪一类细胞的核质比最小A.癌细胞B.有丝分裂分裂前期细胞C.减数分裂前期细胞D.衰老细胞三、是非题:1. 不论转录活性是高是低,细胞中核孔的密度和总数都是一样的……………………()2. 肌球蛋白分子的头部具ATP酶活性。

医学细胞生物学:第10章 细胞连接与细胞黏附

医学细胞生物学:第10章 细胞连接与细胞黏附

穿膜黏附蛋白
❖ 分类:
细胞骨架 肌动蛋白纤维 中间纤维 类型 (微丝)
分布
黏着连接
桥粒连接
细胞之间
黏着带
桥粒
细胞与细胞外 黏着斑 基质之间
半桥粒
(1)黏着带(Adhesion junction)
由微丝参与的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锚定连接
分布:上皮细胞、心肌细胞等顶端的侧面,紧密连接的下方。 电镜显示,黏着带处细胞间隙约15-20nm。
细胞黏附(Cell adhesion)是通过细胞表面特定的细胞黏 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s, CAMs)介导的细胞与 细胞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彼此黏着。
细胞黏附分子(CAM),广泛存在于细胞膜上的一类穿膜糖 蛋白,以受体-配体结合的形式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 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相互黏附。
黏着带的构成: 穿膜黏附蛋白:钙黏蛋白 胞内锚定蛋白:α、β、γ联蛋白, 黏着斑蛋白,斑珠蛋白,α-辅肌动 蛋白 骨架纤维:微丝
(2)粘着斑(adhesion plaque) 由微丝参与的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锚定连接。
分布:上皮细胞 基底部,肌细胞 与肌腱连接处。
功能:使细胞牢 固附着
穿膜黏附蛋白为 整联蛋白。
小结: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
❖ 结构特点:由相邻细胞膜上的穿膜蛋白(occludin, claudin 等)形成封闭索
❖ 分布:围成管腔的上皮细胞之间(靠近管腔端) ❖ 功能: 1.连接细胞; 2.封闭细胞间隙,防止物质无选择地通过; 3.形成膜蛋白扩散屏障,维持上皮细胞的极性。
2.锚定连接(anchoring junction)
❖ 概念:相邻细胞之间 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 之间,有细胞骨架纤 维参与的细胞连接, 作用为抵抗机械张力。

细胞生物学复习题-第十章细胞连接与细胞黏附.doc

细胞生物学复习题-第十章细胞连接与细胞黏附.doc

第十章细胞连接与细胞黏附一、A型题1.限制物质在细胞间间隙通过的连接方式是aA、紧密连接B、黏着带C、桥粒D、间隙连接E半桥粒2.负责细胞间通讯的连接方式是DA、紧密连接B、黏着带C、桥粒D、间隙连接E半桥粒3.以纽扣式结构钏钉相邻细胞的连接方式是CA、紧密连接B、黏着带C、桥粒D、间隙连接E半桥粒4.细胞与基底膜之间形成的连接称为EA、紧密连接B、黏着带C、桥粒D、间隙连接E半桥粒5.由6个亚单位形成管状结构的连接方式是DA、紧密连接B、黏着带C、桥粒D、间隙连接E半桥粒6.具有代谢耦联的细胞连接是A、化学突触B、黏着带C、桥粒D、间隙连接E半桥粒7.负责电耦联的细胞连接是A、化学突触B、黏着带C、桥粒D、间隙连接E半桥粒A型题答案:1. A2. D3. C4.E5. D6. D7. D二、填空题:1.根据结构特点,可将细胞间连接分为、和三大类。

2.由镶嵌蛋白将相邻细胞膜紧密螯合形成封闭线的连接方式是连接。

3.动物细胞的通讯连接包括和两种方式。

4.黏着连接的类型包括和。

5.通过释放神经递质传导神经冲动的细胞间通讯连接方式是o6.由6个亚单位环列而成管状结构、中心形成直径1.5nm孔道的连接方式是7.两个相邻细胞之间以一对纽扣式结构存在的连接方式是。

8.阻止物质从细胞间通过的细胞连接方式是。

9.形成间隙连接的蛋白亚单位称为。

10.介导细胞黏附的分子包括、、和。

填空题答案:1.封闭连接(或紧密连接),锚定连接,通讯连接2.紧密3.间隙连接,化学突触4.黏着带、黏着斑5.化学突触6.间隙连接7.桥粒8.紧密连接9.连接子(连接小体)钙黏着蛋白,选择素,整联蛋白,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三、名词解释题:细胞连接、封闭连接(紧密连接)、锚定连接、黏着连接、桥粒连接、通讯连接、细胞黏附、细胞黏附分子名词解释答案:1.细胞连接:是细胞表面与其他细胞或细胞外基质结合的特化区。

2.封闭连接:上皮细胞间隙腔面顶端的连接方式,相邻细胞间通过特殊的跨膜蛋白形成封闭索,封闭连接处的液体流通。

第十章细胞连接与细胞黏附

第十章细胞连接与细胞黏附

32
1、间隙连接(缝隙连接)
cell Biology
相邻细胞膜之间有2~4nm的缝隙 基本结构单位是连接子(连接子蛋白环绕而成) 连接子中央形成1.5~2nm的亲水性孔道
33
cell Biology
34
cell Biology
35
间隙连接的功能: 1、加强相邻细胞的连接 2、介导细胞间的通讯
37
2、突触 化学突触主要存在于神经细胞与肌细胞 之间的突触部位。
cell Biology
38
化学突触
cell Biology
39
cell Biology
40
cell Biology
41
cell Biology
42
cell Biology
第二节 细胞黏附
细胞黏附:在细胞相互识别的基础上, 细胞发生聚集形成小包团或组织的过程。 细胞黏附分子:一类广泛存在于细胞膜 上的跨膜糖蛋白,是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 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相互结合并起粘附作 用的一类细胞表面分子。
细胞连接与细胞黏附是细胞间结构和
功能联系的基本形式。
3
第一节 细胞连接
cell Biology
相邻细胞之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在 质膜接触区域特化形成的连接结构称为细胞 连接。
细胞连接根据其结构和功能特点可分为三 大类,即封闭连接、锚定连接和通讯连接。
4
cell Biology
5
cell Biology
68
整联蛋白的功能
cell Biology
1、整联蛋白介导细胞间相互作用; 2、整联蛋白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相互作用; 3、整联蛋白在信号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
69

10细胞连接与细胞粘连

10细胞连接与细胞粘连

细胞分选
⑶ 参与细胞之间稳定的特化连接结构的形成。 如参与形成黏着带等。
桥粒
钙粘素-中间 纤维
粘附连接
钙粘素-微丝
3.钙黏着蛋白与疾病 钙黏着蛋功能的丧失在恶性肿瘤的扩散中起重要作 用,如缺失E-钙黏着蛋可导致上皮性肿瘤的发生;
脏器纤维化病变与EMT有关,例如与肾纤维化病
变直接相关的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绝大多数由上皮细胞
可发生与原核细胞或真核细胞,不同物种 的同型细胞之间也可能发生
细胞黏附的介导因子
细胞黏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 ,CAM) 一类广泛存在于细胞膜上的穿膜糖蛋白,是介导 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相互结 合并起黏附作用的一类细胞表面分子。 可大致分四类:钙粘素、选择素、免疫球蛋白超 家族及整联蛋白家族。 共同点:跨膜糖蛋白,分子结构由三部分组成: ①胞外区,肽链的N端部分,带有糖链,负责与配 体的识别;②跨膜区,多为一次跨膜;③胞质区, 肽链的C端部分,一般较小,或与质膜下的骨架成 分直接相连,或与胞内的化学信号分子相连,以 活化信号转导途径。
2.选择素的功能 参与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或血小板的识别与黏着,帮
助白细胞从血液进入炎症部位。
选择素及整联蛋白介导白细胞迁移
三、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g-superfamily,Ig-SF),分子结构中含有 免疫球蛋白(Ig)的类似结构域,一般不依赖于Ca2+。免疫球蛋白 结构域是指借二硫键维系的两组反向平行β折叠结构。 结构:胞外区由一个或多个免疫球蛋白(Ig)样结构域组成。每一个 Ig结构域都是由90~110个氨基酸残基形成的紧密折叠结构,其间 有二硫键相连接。
上皮细胞 上皮细胞基底面

细胞生物学-第十章-细胞连接与细胞黏附-提纲

细胞生物学-第十章-细胞连接与细胞黏附-提纲

第十章细胞连接与细胞黏附封闭连接细胞连接锚定连接通讯连接一封闭连接(紧密连接)分布于各种上皮细胞,如消化道上皮、膀胱上皮、睾丸曲细精管生精上皮的支持细胞基部、腺体的上皮细胞管腔面的顶端侧面区域、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等跨膜蛋白颗粒形成的封闭索,交错形成网状,环绕每个上皮细胞的顶部,连接相邻细胞,封闭细胞间隙,防止小分子从细胞一侧经过细胞间隙进入另一侧穿膜蛋白闭合蛋白occludin 45kD的四次穿膜蛋白C端与N端均伸向细胞质封闭蛋白claudin 20-27kD的四次穿膜蛋白C端与N端均伸向细胞质胞质外周蛋白PDZ蛋白、ZO家族。

紧密连接的两个主要功能:1封闭上皮细胞的间隙,形成与外界隔离的封闭带,防止细胞外物质无选择地通过细胞间隙进入组织,或从组织回流入腔中,保持内环境的稳定。

如: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血睾屏障blood-testis barrier保护器官免受异物伤害2形成上皮细胞质膜蛋白与膜脂分子侧向扩散的屏障,维持上皮细胞的极性。

如紧密连接限制膜蛋白、膜脂分子流动性,保证在小肠上皮内胞质营养物质运转的方向性,还将上皮细胞联合成一个整体二锚定连接由细胞骨架纤维参与,存在于相互接触的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细胞连接;主要作用是形成能够抵抗机械张力的牢固粘合;广泛分布于动物各种组织中,特别是上皮、心肌和子宫颈等需要承受机械压力的组织细胞与细胞间的黏着连接黏着带adhesion belt 黏着连接adhering junction 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黏合连接黏着斑与肌动蛋白纤维相连的锚定连接adhesion plaque桥粒连接desmosome junction 细胞与细胞间的连接桥粒desmosome与中间纤维相连的锚定连接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连接半桥粒hemidesmosome细胞内锚定蛋白intracellular anchor proteins:在细胞膜的胞质面形成一个突出的斑,并将连接复合体与肌动蛋白纤维/中间纤维相连穿膜黏着蛋白transmembrane adhension proteins:其胞质区域连接细胞内锚定蛋白,其细胞外区域与细胞外基质蛋白或相邻细胞特异的穿膜黏着蛋白(一)黏着连接是由肌动蛋白丝参与的锚定连接1黏着带位于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下方,是相邻细胞之间形成的一个连续的带状结构参与形成黏着带的穿膜黏着蛋白称:钙黏着蛋白cadherin,是Ca2+依赖性细胞黏附分子胞内锚定蛋白:α、β、γ联蛋白(catenins),α-辅肌动蛋白(actinin)、黏着斑蛋白(vinculin)等,锚定肌动蛋白丝作用1在维持细胞形态和组织器官完整性2为上皮细胞、心肌细胞提供了抵抗机械张力的牢固黏合2 黏着斑位于上皮细胞基底部,是细胞通过局部黏附与细胞外基质之间形成的黏合连接参与黏着斑连接的穿膜黏着蛋白是整联蛋白integrin,也称整合素;其胞外部分与细胞外基质(纤连蛋白、胶原) 相连,胞内部分通过锚定蛋白与肌动蛋白丝相连黏着斑部位的锚定蛋白有:踝蛋白talin、α-辅肌动蛋白、细丝蛋白filamin、纽蛋白vinculin 等黏着斑在肌细胞、肌腱(主要是胶原) 形成的连接中很常见体外培养细胞常通过黏着斑附着于培养皿表面,黏着斑的形成、解离对细胞的铺展和迁移有重要意义(二)桥粒连接是由中间纤维介导的锚定连接桥粒连接广泛分布于承受强拉力的组织中,如皮肤、心肌、消化道、膀胱、子宫、阴道等处的上皮细胞之间;根据分布位置,分为:桥粒、半桥粒两种1 桥粒位于上皮细胞黏着带下方,是相邻细胞接触点上的一种类似斑点状(纽扣)的结构桥粒斑(中间纤维附着部位)由多种蛋白组成包括桥粒斑珠蛋白plakoglobin、桥粒斑蛋白desmoplakin不同组织的细胞中附着于桥粒斑的中间纤维不同胰蛋白酶、胶原酶、透明质酸酶、Ca2+螯合剂,均能破坏桥粒结构桥粒破坏:自身免疫缺陷病——天疱疮2 半桥粒上皮细胞与基膜之间的连接装置,结构仅为桥粒的一半半桥粒的胞质斑由网蛋白plectin组成,与胞内中间纤维相连;半桥粒的跨膜黏着蛋白是整联蛋白integrin、穿膜蛋白BP180,与基底膜中的层粘连蛋白结合,从而将细胞与基底膜牢固锚定在一起主要功能:把上皮细胞与其下方的基底膜连在一起,防止机械力造成的上皮组织剥离半桥粒破坏:大泡性类天疱疮;层粘连蛋白、整联蛋白α6或β4基因突变,均引起大泡性表皮松懈症,症状类似前者三通讯连接通讯连接communicating junction:进行细胞间的电信号、化学信号的通讯联系,从而完成群体细胞间的合作与协调动物组织中有两种通讯连接:间隙连接gap junction、化学突触chemical synapse(一) 间隙连接是动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细胞连接方式除骨骼肌细胞及血细胞外,几乎所有的动物组织细胞都利用间隙连接进行通讯连接间隙连接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连接子connexon,长7.5nm,外径6nm,由6个相同或相似的跨膜蛋白——连接子蛋白connexin(都有4个保守的a螺旋穿膜区)环绕而成,中央是1.5~2nm 的亲水性通道一个连接子可以由不同连接子蛋白构成——异源连接子;也可由相同连接子蛋白构成——同源连接子不同连接子蛋白构成的连接子,在通透性、导电率、可调节性方面是不同的,其分布具有组织细胞特异性重要功能是:加强相邻细胞的机械连接介导细胞间通讯间隙连接的通讯方式代谢藕联metabolic coupling电藕联electric coupling1 代谢耦联通过连接子形成亲水性通道,允许如无机离子、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维生素、cAMP等从一个细胞迅速进入另一个细胞内,使代谢产物迅速平均分配到相邻细胞中,在胚胎发育早期特别重要间隙连接的通透性是可以调节的,降低pH,或升高Ca2+离子浓度,均可降低间隙连接的通透性(细胞受损时,Ca2+大量进入细胞,导致间隙连接关闭,以免周围细胞受到伤害;肿瘤细胞间隙连接明显减少或丧失,失去控制)2 电耦联其连接子是种离子通道,带电的离子能通过间隙连接达到相邻细胞在具有电兴奋性的组织细胞间,广泛存在电耦联现象;带电离子通过连接子,使动作电位从一个细胞扩散到另一个细胞,速度快而准确(二)突触主要存在于神经细胞之间和神经细胞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突触电突触细胞间形成间隙连接速度快而准确化学突触化学突触主要存在于神经细胞之间、神经细胞与肌细胞之间的接触部位,突触间隙20nm宽,传递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动作电位,速度不及电突触。

细胞生物学试题库(附参考答案)

细胞生物学试题库(附参考答案)

细胞生物学试题库(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细胞松弛素B不会影响A、肌动蛋白纤维骨架的长度B、成纤维细胞的迁移C、巨噬细胞的吞噬D、细胞有丝分裂E、肌肉收缩正确答案:E2.男性,29岁,视物不清10年,双上睑下垂8年,眼球运动障碍7年半,眼球固定6年,无晨轻暮重现象,无复试。

未正规治疗,近5年出现四肢无力,易疲劳。

眼底检查显示视网膜色泽青灰,呈污秽样外观,可见虫蚀样色素紊乱,黄斑区网膜呈金箔样反光。

肌电图显示:肌源性损害,重复电刺激无衰减。

心电图:完全右束支和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基因检测显示mtDNA 4977bp的缺失。

上述检测结果提示该患者可能为A、Kjer病B、Leigh综合征C、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D、Kearns-Sayre综合征E、闭角性青光眼正确答案:D3.对间期核内DNA有规律的空间构型起维系和支架作用的是A、核仁B、核基质C、核孔D、核被膜E、中心体正确答案:B4.细胞老化现象包括A、细胞内环境稳定性降低B、DNA复制能力降低C、蛋白质合成能力下降D、细胞分裂减少甚至停止E、以上都正确正确答案:E5.膜脂合成的部位主要在A、高尔基体B、线粒体C、内质网D、细胞基质E、溶酶体正确答案:C6.关于显微镜分辨率正确的说法是A、与目镜的放大倍率成正比B、是指显微镜所能区分的最小距离C、分辨率与显微镜所采用的光源无关D、显微镜能区分的两点距离越大,则分辨率越高E、聚光镜与物镜之间介质的折光率对于分辨率无影响正确答案:B7.下列哪项研究与细胞融合技术无关A、两种细胞成分间的相互作用B、人染色体基因定位C、蛋白质的细胞内定位D、单克隆抗体的制备E、膜蛋白的流动性正确答案:C8.下列具有异型性的细胞器是A、内质网B、溶酶体C、细胞核D、高尔基体E、核糖体正确答案:B9.不属于细胞凋亡的变化的是A、DNA在核小体连接区被降解为约200碱基对的片段B、核固缩,碎裂C、细胞膜通透性增加D、细胞器完整E、线粒体浓缩,跨膜电位改变,细胞色素C释放正确答案:C10.每种完整蛋白质分子必定具有A、折叠结构B、三级结构C、四级结构D、螺旋结构E、辅基正确答案:B11.线粒体基质的标志酶为A、单胺氧化酶B、苹果酸脱氢酶C、活化磷酸二酯酶D、细胞色素氧化酶E、ATP合酶正确答案:B12.下列哪种技术可用于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A、电子显微镜技术B、光学显微镜技术C、离心技术D、电泳技术E、X射线衍射技术正确答案:A13.患儿,男,7岁,以“突发头痛、呕吐2天”入院,体型消瘦,智力及发育均落后于同龄儿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生物学之笔记--第10章细胞连接与细胞黏附题库细胞连接cell junction:人和多细胞动物体内除结缔组织和血液外,各种组织的细胞之间按一定的排列方式,在相邻细胞表面形成各种连接结构,以加强细胞间的机械联系和维持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协调性,这种细胞表面与其他细胞或细胞外基质结合的特化区称为细胞连接。

一、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封闭连接(occluding junction)的唯一一种。

? 分布:广泛分布在各种上皮细胞,如消化道上皮、膀胱上皮、曲细精管生精上皮的支持细胞基部、腺体的上皮细胞管腔面的顶端区域、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等? 特征:“焊接线(嵴线)”两个相邻细胞质膜以断续的点状结构连在一起。

非点接触处有10-15nm的细胞间隙。

“封闭索sealing strand”由跨膜蛋白颗粒形成,交错形成网状,环绕在每个上皮细胞的顶部,连接相邻细胞,封闭细胞间隙,防止小分子从细胞一侧经过细胞间隙进入另一侧。

? 参与蛋白:40+种,主要是穿膜蛋白和胞质外周蛋白。

穿膜蛋白中有两类已确定,闭合蛋白密封蛋白。

闭合蛋白密封蛋白Occludin Claudin 65kD 20~27kD 4次穿膜蛋白C端与N端肾小管上皮Mg2+ 自己识别自己均伸向细胞质? 功能:①封闭上皮细胞的间隙,形成一道与外界隔离的封闭带,防止细胞外物质无选择地通过细胞间隙进入组织,或组织中的物质回流入腔中,保证组织内环境的稳定。

②形成上皮细胞膜蛋白与膜脂分子侧向扩散的屏障,从而维持上皮细胞的极性。

二、锚定连接anchoring junction ? ? ? ? ?定义:一类由细胞骨架纤维参与、存在于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连接结构主要作用:形成能够抵抗机械张丽的牢固粘合主要功能:参与组织器官形态和功能的维持、细胞的迁移运动发育、分化等过程分布:广泛分布在动物各种组织中,尤其需要承受机械力的组织(eg.上皮、心肌、子宫颈)蛋白:①细胞内锚定蛋白intracellular anchor protein 在细胞质面与特定的细胞骨架成分(肌动蛋白丝或中间纤维)相连,另一侧与穿膜黏着蛋白连接。

②穿膜黏着蛋白transmembrane adhesion protein,是一类细胞黏附分子,其胞内部分与胞内锚定蛋白相连,胞外部分与相连细胞特异? 分类:(一)黏着连接adhering junction是由肌动蛋白丝参与的锚定连接1.黏着带adhesion belt? 定义:位于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下方,是相邻细胞之间形成的一个连续的带装结构? 蛋白:钙黏着蛋白cadherin。

是Ca2+依赖性黏附分子。

在质膜中形成同源二聚体。

? 胞内侧的锚定蛋白:α、β、γ连环蛋白(catenins),α-辅肌动蛋白(actinin)、纽蛋白(vinculin) 等,锚定肌动蛋白纤维? 作用:维持细胞形态和组织器官完整性。

特别是为上皮细胞和心肌细胞提供了抵抗机械张力的牢固粘合。

动物胚胎发育使上皮内陷形成管状、泡状器官原基,对形态发生起重要作用2.黏着斑focal adhesion? ? ? ? ?定义:位于上皮细胞基底部,是细胞通过局部黏附与细胞外基质之间形成的黏着连接。

蛋白:整联蛋白integrin。

其胞外部分与细胞外基质(纤连蛋白、胶原)[受体与配体间的识别与结合相连],胞内部分通过锚定蛋白与肌动蛋白纤维相连锚定蛋白:裸蛋白talin、α-辅肌动蛋白、细丝蛋白filamin、纽蛋白vinculin 等分布:在肌细胞、肌腱(主要是胶原) 形成的连接中很常见作用:黏着斑的形成、解离对细胞的铺展和迁移有重要意义。

(体外培养细胞常通过黏着斑附着于培养皿表面)(二)桥粒连接desmosome junction是由中间纤维参与的锚定连接分布:广泛分布于承受强拉力的组织中,如皮肤、心肌、消化道、膀胱、子宫、阴道等处的上皮细胞之间;根据分布位置,分为:桥粒、半桥粒两种1.桥粒desmosome ? 定义:位于上皮细胞黏合带下方,是相邻细胞接触点上的一种类似纽扣状的结构? 桥粒斑:桥粒连接处相邻质膜间的间隙约30nm,质膜的胞质侧各有一个由细胞内锚定蛋白构成的胞质斑,直径0.5μm,称为桥粒斑desmosomal plaque ? 蛋白(桥粒斑):桥粒斑由两种蛋白组成中间纤维附着部位:桥粒珠蛋白plakoglobin、桥粒斑蛋白desmoplakin 。

不同组织的细胞中附着于桥粒斑的中间纤维不同,在上皮细胞中是角蛋白丝keratin filaments,心肌细胞中是结蛋白丝desmin filaments? 蛋白(穿膜黏着蛋白):桥粒黏蛋白(desmoglein)桥粒胶蛋白(desmocollin)均为钙黏着蛋白家族? ? ? ? ? ?疾病:天疱疮2.半桥粒hemidesmosome定义:上皮细胞基底面与基膜之间的连接结构,因结构只有桥粒的一半而得名。

蛋白(胞质斑):网蛋白plectin,可与细胞内中间纤维相连蛋白(穿膜蛋白):整联蛋白α6β4,另一种是穿膜蛋白180 功能:把上皮细胞与下方的基膜连接在一起,防止机械力造成上皮与其下方的组织剥离疾病:大疱性类天疱疮三、通讯连接communicating junction定义:在多数动物组织相邻细胞膜上存在特殊的连接通道,以进行细胞间的电信号、化学信号的通讯联系,从而完成群体细胞间的合作与协调,这种连接形式称通讯连接(一)间隙连接是动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细胞连接方式? ? ?基本结构单位:连接子connexon,长7.5nm,外径6nm,由6个相同或相似的跨膜蛋白――连接子蛋白connexin 环绕而成,中央是1.5~2nm的亲水性通道。

结构:相邻质膜上的两个连接子相对接在一起,通过中央孔道相通。

一个间隙连接处的连接子数目由几个到几千几万个蛋白:连接子蛋白发现了20多种,一个连接子可以由不同连接子蛋白构成――异源连接子;也可由相同连接子蛋白构成――同源连接子。

不同连接子蛋白构成的连接子,在通透性、导电率、可调节性方面是不同的,其分布具有组织细胞特异性。

Eg。

心肌细胞连接子蛋白是Cx43,心脏电传导系统细胞的连接子蛋白是Cx40,当这两种连接子蛋白形成间隙连接时,两种连接子之间没有通透功能,确保心脏器官不同类型细胞功能的相对独立? ? ? ?功能:①加强相邻细胞间的机械连接。

②介导细胞间通讯。

细胞通讯cell communication:指一个细胞的信息通过化学递质或电信号传递给另一个细胞,使靶细胞产生相应效应方式:①代谢藕联②电藕联1.代谢偶联metabolic coupling定义:指小分子质量(小于1kD)代谢物和信号分子,在相邻细胞间通过间隙连接的传递。

作用:①使细胞共享小分子物质。

连接子形成的1.5nm的亲水性通道,允许分子量1000-1500 Da 以下的水溶性小分子,如无机离子、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维生素、cAMP 等,从一个细胞迅速进入另一个细胞内,使代谢产物迅速平均分配到相邻细胞中,形成代谢偶联②进而控制细胞的分化。

在胚胎发育早期,代谢耦联非常重要,在血液循环建立前,平均分配物质,控制细胞分化。

细胞分化时,不同组织的细胞间解耦联,但同组织的细胞间依旧相互耦联,保持发育的一致可调节性:间隙连接的通透性是可以调节的,降低pH,或升高Ca2+离子浓度,均可降低间隙连接的通透性。

细胞受损时,Ca2+大量进入细胞,导致间隙连接关闭,以免周围细胞受到伤害;肿瘤细胞间隙连接明显减少或丧失,失去控制。

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细胞时的cAMP的扩散。

2.电偶联electric coupling 定义:又称离子偶联ionic coupling,其连接子是种离子通道,带电的离子能通过间隙连接达到相邻细胞??? ? ? ?分布:在具有电兴奋性的组织细胞间,广泛存在电耦联现象;作用方式:带电离子通过连接子,使动作电位从一个细胞扩散到另一个细胞作用特点:速度快而准确。

Eg心肌细胞同步收缩和舒张,如破坏了电耦联,心脏停跳;小肠平滑肌通过电耦联,使收缩蠕动同步进行;神经细胞传递动作电位;某些上皮细胞通过间隙连接使纤毛协调摆动(二)突触synapse也是一种细胞通讯连接方式分类:突触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化学突触主要存在于神经细胞之间和神经细胞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

触间隙20nm宽,传递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动作电位电兴奋细胞间可通过电突触、化学突触传递冲动信号第二节细胞黏附cell adhesion ?细胞黏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 CAM 是广泛存在于细胞膜上的一类跨膜糖蛋白,是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相互结合并起黏附作用的一类细胞表面分子分类:钙粘素Cadherin、选择素Selectin、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g-superfamily, Ig-SF、整联蛋白integrin特点:多依赖二价阳离子Ca2+或Mg2+才起作用。

CAM在细胞骨架参与下,形成桥粒、半桥粒、黏合带、黏着斑等细胞连接结构结构:CAM可分为三部分:①较长胞外区,其N-端带有糖链,是与配体识别部位;②跨膜区,多为一次性跨膜蛋白;③胞质区,肽链的C-端,一般较小,可与质膜下的细胞骨架成分或胞内的信号转导分子结合,从而介导黏附识别、黏着方式:①同亲型结合homophilic binding,相邻细胞表面的同种黏附分子间的识别与黏着;②异亲型结合hetrophilic binding,不同种黏附分子间的识别与黏着,选择素和? ? ??整联蛋白主要靠这种方式介导细胞黏附;③连接分子依赖性结合linker-dependent binding,相邻细胞的黏附分子通过连接分子介导,才能相互识别与黏着一、钙黏着蛋白家族cadherin(旧称钙粘素)特征:一类依赖于Ca2+的同亲型CAM功能:在胚胎发育中的细胞识别、迁移、分化,以及组织器官构筑中起重要作用分布:钙粘素在不同种类细胞、不同发育阶段,表达的数量和种类均不同。

已鉴定出50多种钙黏着蛋白,分布于不同组织,如上皮组织的E-钙黏着蛋白epithelial cadherin、神经组织的N-钙钙黏着蛋白、胎盘(乳腺、表皮)P-钙黏着蛋白、血管内皮细胞VE-钙黏着蛋白等1.钙黏着蛋白分子结构多数钙粘素分子是单次跨膜糖蛋白,由700~750个aa(氨基酸残基)组成,在质膜中常以同源二聚体形式存在钙黏着蛋白分子结构同源性很高,不同钙黏着蛋白之间有50%~60%氨基序列相同钙黏着蛋白的胞外区约110aa,常折叠成5个重复结构域,Ca2+结合在重复结构之间,将胞外区锁定在一起,形成棒状结构,赋予钙黏着蛋白分子以强度。

结合Ca2+越多,钙黏着蛋白刚性越强;去除Ca2+,胞外区便变得松软,易被蛋白酶水解钙黏着蛋白胞内部分高度保守,通过附着蛋白与细胞骨架相连2.钙黏着蛋白的功能①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的同亲性细胞粘附:胚胎、成人的组织中,同类细胞的相互识别黏着,如E-钙黏着蛋白介导上皮细胞粘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