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小说、小说情节。模板
小说阅读之情节分析

答案:①不爱鸟,却想得到那只叫“阿捷”的鸟;②因 高价求购遭拒而病倒,却意外获得;③获赠后却又轻易 将鸟放飞;④得知因自己的错判而冤死狱中的阿捷,或 许就是盲眼老头口中的“捷儿”。 好处:层层铺垫,步步设疑,推动情节发展,使小说更 具可读性和吸引力。
答案: (角度一)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醉酒的行为使读者对勤劳、纯朴、善 良的巴尔塔萨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现他还有爱面子、冲动等性情特点,认识 到巴尔塔萨性情的复杂性。 (角度二)使情节更为曲折。做好鸟笼期待出手却拒绝卖出鸟笼,想卖高价却无 偿送出鸟笼,这样的情节本已曲折生动;醉酒让主人公欠下债务,狼狈不堪, 使情节再生波涛,引人入胜。 (角度三)使主题更加丰富。为满足一个孩子的快乐送出鸟笼,体现了主人公的 善良本性,弘扬了善与爱的主题;从没喝过酒却喝得酩酊大醉,表现出这个 小人物不得不面对现实时的种种无奈,反应出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生活之 间常存在着矛盾。 (角度四)使环境更具典型性。小说中共有三个场景:巴尔塔萨家赏鸟笼、蒙铁 尔家送鸟笼和台球房醉酒。台球房是唯一的公共场所,醉酒情节把场景从家 庭空间转移到社会空间,集中展示了社会下层百姓真实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 态。(任选两个角度)
②情节与主题的关系。
如《骆驼祥子》中暴雨狂泻,道路迷茫,“半死半活”的祥子, “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的情节,反应了旧社会人力车夫的凄苦 生活和悲惨命运。
②情节与人物性情的关系。
如《水浒传》中写武松打虎,安排哨“棒被打断,手中的一半也被 武松扔在一边,武松两手揪住老虎头皮,按在地上,提起铁锤般的拳 头,打得老虎眼、口、鼻、耳七窍流血”的情节,有力地彰显了武松 徒手打虎的英雄本质。
小说开头段的作用
小说基本阅读法(如何读懂)(2)讲解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专题一:如何读懂小说——快速阅读,整体把握一、认识小说文体特征小说是文学的一大类别,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
1.小说三要素无论什么样的小说,都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就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小说都是重在写人物的,“文学即人学”,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而塑造人物形象一般离不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生活环境,所以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安排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环境也就成了传统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
(1)小说中的人物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2)小说的故事情节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3)小说的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
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具有重要作用。
二、快速阅读,整体把握考场阅读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与平时的浏览或慢品有区别。
它要求能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一篇千字文读两遍。
它是考生必须练就的本领,只有平时有意识地训练快速阅读,方能在考场上方寸不乱,成竹在胸。
快速阅读的目的是在做题前整体把握文章。
所谓整体阅读,就是能初步把握小说情节,初步认识人物形象,初步概括小说主题。
1.初步把握小说情节——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小说本质上也是一种记叙文,可以按照记叙文阅读先明确记叙的对象、事件及其前因后果,把握事件“发生—经过—结果”的完整过程;也可以按小说情节的基本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把握。
小说阅读答题技巧模板实例解析

小说阅读答题模板一、人物形象(一)概括小说人物形象类1.常见考查题型(1)结合小说,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 试分析概括×××这一形象的作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2.思路导航我们对小说人物的鉴赏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人物的性格总是通过描写手段表现出来的。
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
俗话说:“言为心声”,即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性格的表白,至于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则更是直接表白了。
另一方面,作品中人物的行动,又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生动表现。
此外,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还有肖像描写、神情描写、细节描写等。
既有概括的介绍,也有具体的描绘;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
分析人物形象时一定要抓住这些具体的描写语句去揣摩、领悟。
第二,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我们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中的自然环境。
既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共性)。
既要善于从自然环境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心境等,又要善于从人物间的相互关系、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中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三,人物性格也常用抑扬、虚实、对比、衬托等塑造人物的传统手法揭示出来。
另外,确立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可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①有的作品的标题就指明了主人公,②最能传达主题思想的人物是主人公,③与情节联系密切的是主人公,④作者极力刻画出的栩栩如生的人物是主人公,⑤作者用墨最多的人物往往是主人公。
3.思路步骤:①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②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
小说阅读技巧讲解

小说阅读技巧讲解
1.在开始阅读前,先了解小说的背景信息。
了解作者、作品的时代背
景和文学流派等,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小说。
2.要仔细阅读小说的开头部分。
小说开头通常会有一些重要的信息,
如人物介绍、背景设定等。
通过仔细阅读开头,能够帮助你建立全面的故
事认知,并能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4.分析小说的结构和篇章布局。
小说通常分为几个篇章,每个篇章都
有一定的结构和发展。
分析小说的结构和篇章布局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
情节的发展和故事的内涵。
8.多角度思考和解读小说。
同一部小说可以有不同的解读角度和层次,不同的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解读小说。
尝试从多个角度思考和解
读小说,能够帮助你对作品有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9.与他人讨论和交流。
与他人讨论和交流关于小说的观点和理解,能
够帮助你拓宽思路和观察角度,发现自己未曾注意到的细节和意义。
10.阅读不同类型和风格的小说。
尝试阅读不同类型、风格和时期的
小说,能够帮助你拓宽视野,了解不同的文学流派和风格,提高阅读和理
解能力。
从情节入手,读懂小说主题——以《范进中举》为例

中秀才 准备乡考 辱骂女婿 再骂女婿(鄙视)
赏岳父钱
范 中秀才 准备
进
乡考
接受女婿银子 (千恩万谢)
主动上门,送钱送房
给女婿送 被迫打 打醒 钱送肉 女婿 女婿
夸赞女婿,给女婿 担忧, 扯衣襟(献媚) 懊悔
众相邻
主动通知范 夸赞范进,为 进中举消息 范进寻鞋……
(恭维)
乡考 结束
范进中举
吴敬梓
任务一:整体感知,概括全文内容
• 初读课文,运用“什么人干了什么事,有什 么结果?”句式概括全文内容。
任务一:整体感知,概括全文内容
• 请从范不同进视中角了来概举述人情之节,后找,到众不同人视改角变的共了同对的他主要 •的要 胡态素屠。户度:。我女婿中了举人张乡绅送他银子之后,他还给
一动;
——《伤逝》
还有跟着押解阿Q的囚车一路去刑场看杀头的蚂蚁似的人,
——《阿Q正传》
手足无措地呆看魏连殳shū哀嚎的族人和村人,
——《孤独者》
跟在N先生的后面一路笑骂的声音,
——《头发的故事》
对爱姑“互视,努嘴,点头”的老女人,
——《离婚》
以及那些咀嚼消遣祥林嫂丧夫失子悲痛的鲁镇的人们……
——《祝福》
教导女婿 (叮嘱)辱骂
女婿
再骂女婿 (鄙视)
整个社会世态炎凉的风气
学生活动1:小组讨论作者设置范进发疯这一 情节表达了什么主题?
学生活动2:再读文章1至3段,在原文中圈画范 进作为妻子的丈夫、老母亲的儿子、胡屠户的 女婿,他都做了什么。
范“进…作…为现家世里宝穷的鬼顶,梁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 柱“,…完…全我没女有孩儿承也担吃养些。自从进了批你判家范门进,这这一十类几年人,不知猪油可曾吃 过家两糊三口回的哩职!责可怜,!一可心怜!”……这里母子两个,千恩万谢。 只想……参范加进科因举没考有试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模版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模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中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模版本店铺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超实用答题模板一、高考语文小说阅读把握故事情节1、分析情节的技法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小小说鉴赏技巧

题《界河》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
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项链》,上海07春
季高考《父爱无价》,广东卷模拟一(贾平凹)
〈羊事〉。《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是假的,但
前面以作了埋伏。如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
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
不值钱的。
整理课件
4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如 07海南调研题《界河》:主人公意外被打 死 ,凸显出战争对美好人性的摧残,有力 地控诉了战争的罪恶,深化了人类呼唤和平 幸福生活的主题
整理课件
14
4、看情节的发展如何表现人物性格.
如07海南调研题《界河》:前面写天气放
晴、春光明媚,体现了他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
关注和向往。随着情节的发展,他发现了敌人,
便“飞速向岸边游回,狂奔到那棵树下,一把抓
起枪,瞄准”,表现了他十分机警,反应快捷的
性格;但情节发展到最后,他却被对方打死,这
是因为“他实在无法扣动扳机”,从而写出了他
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 ”)
⑤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整理课件
18
2、社会环境(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 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描 写的作用。
如《药》写士兵衣服前后的一个大白圆圈、人物用的是洋 钱等,反映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气息。
再如《孔乙己》中写长衫帮、短衣帮的喝酒方式,揭示了 当时的社会背景,为孔乙己的出场作了铺垫。
彼伏”“人声鼎沸”是为了渲染气氛,反衬父爱
无价。
⑦制造悬念。如上海07春季高考〈父爱无价〉:
作者写拍卖会上“死一般的沉寂”“附和声此起
彼伏”“人声鼎沸”是为了制造悬念,推动情节
高考快速读懂小说“四步法”

“不是你给他们赔,是他们要给你赔!” “赔我?” “是赔你。”我说,“但你要接受他们的赔偿, 他们能赔多少钱?上法院告他们,索赔的就不是 几百元几千元了!” 老头愣在那里,一条线的眼里极力努出那黑珠来盯我, 说:“你大伯是有私心,害怕赔偿才溜掉的,可我也经了 一辈子世事,再也不受骗了!” “没骗你,你去看布告嘛!” “你不骗我,那酒店也骗我哩,我一去那不是投案自首了 吗?” “大伯,你听我说……”(高潮)
一、小说文体特征 小说是文学的一大类别,是一种与诗歌、散 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 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 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 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 1.小说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安排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环 境。→反映社会生活。
2、小说的分类 (1)按篇幅分: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小小 说(也叫微型小说)。 (2)按题材分: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幻小说、推理 小说、神魔小说、言情小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等。 (3)按体制分: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 自传体小 说。 (4)按表现手法分: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 (5)按语言形式分:文言小说、白话小说。 高考选小说文本,主 要以长篇节选和小小说(微型小说) 为主。
“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他说。 “一顿饭算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 忙说:“我不敢喝的,我有伤。”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 “你……那酒店怎么啦?” “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 “这……” 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 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是在那儿 撞的。”一下子人蔫了许多,可怜得像个做错 事的孩子。
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 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 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 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 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 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发展) 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 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挂伤的。他见 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 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 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对小说情节的概述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1.从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寻找线索,抓住主 要的矛盾冲突、重要场面、重要事件等几方面 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 2.答题时对事件的概述,应按照“何时、何地、 何原因、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材料本 身未涉及的除外,尤其是“何人”“做何事” 不能省)。 • 3.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我们在概括时,要避免 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 • 4.要注意题干要求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 贯通。
插叙与补叙的区别 • 有的插叙交代事物的来历或人物的身世、性 格。如《红军鞋》,在写到红军为翻越大雪 山准备鞋子的时候,插叙了“红军鞋”的来 历和“红军鞋”在以往战斗中发挥的作用。 • 再如夏衍的《包身工》,在写包身工烧饭时 插叙了“芦柴棒”名字的由来: “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但 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 ,她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 人知道她的姓名。手脚瘦得像芦柴棒一样, 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了她的名字。
P421。 • (按照时间顺序对小说情节进行层次 划分。)
• 女人先是认为丈夫战死了,她认为丈夫是 强壮而勇敢的,肯定不会被俘也不会逃走; • 后来她非常希望丈夫成为俘虏,因为这样 才有活着的希望; • 接下来,她又希望丈夫逃走了,因为这样 才会保住一条命,有命了才会什么都有; • 最后,她认为不管丈夫是死了还是活着, 给她希望就好。
怎样才算读懂小说
1、小说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是谁? 2、围绕这个人物先后写了几件事? 3、这些事情是怎样演绎人物个性的? 4、人物行走在怎样的环境里?作者是 怎样评述他(她)的? 5、小说的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有什么 关系? 6、概括小说主题。
读《捡烂纸的老头》
第一步:切分层次,梳理情节
第二步:关注描写,认识人物。
参考答案
答题思路
• 1、梳理或概括故事情节 • 组织答案: • (1)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人物+事 件); • (2)用主谓句; • (3)以主人公的角度叙述(一脉贯通)
• 温馨提示 • (1)梳理时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字样编 织。 • (2)用主谓句,以主人公为叙述角度叙述。 (3)何事有时包括“原因、经过、结果”。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之--
小说阅读
回顾高考
Ⅰ
全国卷2016年
全国卷2016年 Ⅱ
选文体裁 小说《锄》
11. 1 11. 2 11. 3 11. 4 综合鉴赏(三选二) 理解标题的内涵 品味语句的丰富含意
外国小说《战争》
综合鉴赏(三选 二) 分析人物形象 情节作用
涉 及 考 点
语句、主旨、人物
探究(标题)
• 4、对这些阶段分别加以概括,得出自己的结论。
题型示例
• 1、请围绕主人公贝尔蒂,梳 理文章的基本情节。(4分) 《枪口下的人格》学生P141 • ——审题干,明题型。
定角度,找对应。
思考角度
开端(1——3段)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贝尔蒂俘虏
发展(4——6段)
发展(7——8段) 高潮(9——12段)
读什么(小说考查范围)
【1】写什么?(①情节:什么人在什
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②主题)
【2】怎样写?(小说的写作技巧:怎 样塑造人物、怎样设置情节、怎样描写 环境)
【3】写得怎么样?(阅读要有独特的 感受)
小说阅读的六大任务
把握故事情节 审视人物形象 读懂小说 分析典型环境 挖掘小说主题 艺术手法鉴赏 鉴赏小说 情节主题探究
提问方式及答题思路
• 2、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 • 请求更换曲目— —伫立纪念碑前— —终 被乐团录取如《木笛》 3、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 组织答案: • (1)指出线索; • (2)指出故事情节展开的形式; • (3)概括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如果题目 有“简要分析”字样,此步必答)。 • 如09四川《想象》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 请概括回答。 • 以“想象”为线索,以心理活动描写为主要方式来展开 故事情节。
题型事例 (高三语文周考十五第8题)
情节梳理具体操作应用
• 小说的事件往往是由若干个片段和环节构成的。 情节是无穷变化的,好的情节都是出人意料的。 如何梳理: • 1、找准事件的核心人物,围绕人物加以分析。 • 2、理清叙述方式。 • 3、根据叙事方式和结构特点,把事大略按照发 生发展的环节切割成若干阶段。
《地锦》 请分点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4分) 1、开端:景影让房给儿子结婚,自购二手房 并喜欢上外墙盘满地锦的绿色二手房。 2、发展:景影向政府提交推广培植地锦的报 告,不料从社区传来要清除地锦的消息。 3、高潮:景影拒绝清除自己住房的地锦,坚 守自己的绿色生活,哪怕与对方诉诸法庭。 4、结局:面对社会舆论和亲人的劝说,景影 做出了无奈的选择。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 括。 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 (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④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 括回答。 ⑤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小说的脉络。
概括与梳理情节
——提问方式
• 提问方式: • 1、《枪口下的人格》请围绕主人公贝 尔蒂,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 • 2、《失踪》对于自己丈夫的下落,女 人的心理期望有什么样的变化?请简要分 析。教P226,学P421。 • 3、《亲爱的土地》梳理文章的情节和 思路,简述这篇小说的结构特点。教P256, 学P427. • 4、 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 如《木笛》
考题特点
从考题考点上看,高考小说阅读有何特点? (2)问题的切入点较小,问题较具体。集 中于分析综合和鉴赏题 (3)更趋向关注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 集中于探究题
小说四大关键词
主题
情节 人物 环境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 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 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 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 学体裁。
• • • • • • •
1、梳理或概括故事情节 组织答案: (1)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人物+事件); (2)用主谓句; (3)以主人公的角度叙述(一脉贯通) 温馨提示 (1)梳理时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 字样编织。 • (2)用主谓句,以主人公为叙述角度叙述。 (3)何事有时包括“原因、经过、结果”。
高度概括小说的情节内容
• 开端:作品中引起矛盾冲突的第一个事件。 • 发展:情节开端后,矛盾冲突逐步展开, 逐步激化,达到高潮前的这段过程。 • 高潮:作品中主要矛盾冲突发展到尖锐、 紧张阶段,将决定矛盾双方命运、事件成 败和发展前景的关键一环。在高潮中,作 品的主题思想、主要人物的性格都获得最 集中、最充分的表现。 结局:高潮之后的结果。
第三步:分析环境,思考意义。
第四步:多方联系,获取主旨。
考点
1、情节类考题 2、环境类考题 3、形象类考题 4、语言类考题 5、探究类考题
情节类考题
题型一 情节梳理题
• 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
要素之一,它是指叙事作品中表现人 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 发展过程。它是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 格、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 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一般包 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 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按照因果逻辑 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情节,应当体 现出人物行为之间的冲突。
题型示例
答题思路
一般答题步骤:
第一步 明确指出使用了哪种手法。(确认技巧) 第二步 第三步 (具体阐释) 指出使用这种手法所达到的艺术效果。 (简述好处)
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种手法是如何运用的。
答题思路 • 即运用了什么表达技 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 到了什么艺术效果。
知识储备
• 一、情节叙述手法
——学生P137
教师P215
回顾高考
考题特点
从考题考点上看,高考小说阅读有何特点? (1)高考命题人设计问题侧重小说“三要素”(人 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和主题。往往在以下题 型中选择4个考查: ①把握故事情节(含“探究情节设计的合理性”); ②揣摩人物形象;③赏析环境描写; ④概括探究主题;⑤品味赏析语言; ⑥赏析艺术技巧;⑦理解及鉴赏小说的标题。
《祝福》为例(必修二)
1.整体感知小说内容,把握小说的情节脉络(开端、发 展、高潮、结局),标题。 序幕: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 结局:死去 开端:初到鲁镇 发展:改嫁 高潮:丧子,再到鲁镇 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标题:《祝福》 A.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发 展与祝福有密切关系 B.祝福的欢乐与祥林嫂的惨死强烈对比,增强悲剧性
情节类考题
题型二 情节手法题
情节手法
•
是指能使小说情节连贯、 脉络清晰、结构紧凑而运用 的各种艺术技巧,具体包含 情节叙述手法和情节结构手 法。
提问方式
• 1、某段或文章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 分析。 • 2、文章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 • 3、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表情达 意服务的?(记叙、描写、说明、议论、 抒情。) • 4、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 • 5、本文在构思上别具特色,请赏析。
插叙与补叙的区别
补叙有放在文末的,如《小英雄雨来》就是在结尾时交代 雨来没有死的原因的。 也有在文章中间补叙的,如《第二次考试》,苏林教授深 入弄堂调查,通过孩子之口介绍了陈伊玲救灾的经 过: 两三天前,这里因为台风造成电线走火,烧毁 了不少房子。陈伊玲协助里弄干部安置灾民,忙得整夜 没睡,影响了嗓子。第二天刚好是复试的日子,她说了 声“糟糕!”还是去参加考试了。 运用补叙,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 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