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生活第一单元测试卷
统编版2024年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学业水平测试卷(含答案)

统编版2024年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学业水平测试卷(满分120分,限时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安适.(shì)宽敝.(chang)草垛.(duǒ)咄.咄逼人(duō)B.吝蔷.(sè) 娇媚.(méi) 静谧.(mì) 倾盆瓢.泼(piáo)C.铃铛.(dang) 登.清(chéng) 粗犷.(kuàng) 东临碣.石(jié)D.莅.临(lì) 花苞.(bāo) 淅沥.(lì) 绿茵.茵(yīn)2.依次填入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初中生活的每一天,都会在微露的晨曦中________,在绽放的晚霞里飘然归去。
我们在希望的早晨里________书海,我们跟随朱自清寻觅春天的踪迹,那婉转的鸟声,那弥漫在空气中的花香,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我们跟随刘湛秋走进雨的世界,那________的夏雨,静谧的秋雨,令人感受到生命的活跃。
这个世界,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________能使我们的生活富有诗情画意。
A.突如其来翱翔粗野却B.突如其来翱翔粗犷更C.悄然而至遨游粗犷更D.悄然而至遨游粗野却3.下列对语法知识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我最爱在雨夜..读诗,长夜漫漫,听着雨声,读着诗.,仿佛回到千百年前,心中流淌着一股莫名的感动..。
②青春岁月,似水流年,在喧嚣的尘世中,寻寻觅觅,到最后,我们早已自己忘记了最初的样子。
③不妨静下来,在平淡如水的生活中,读一首诗,听一段故事。
A.语段中加点词“雨夜”“诗”是名词,“感动”是动词。
B.句①中“流淌”一词根据语境确定其含义是:液体流动。
C.句②是一个病句,应将“自己”调换到“忘记了”之后。
D.句③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4.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
(5分)(1)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天净沙”是曲牌名。
高中政治必修4测试卷: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含答案解析)

第一单元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共60分)1.“哲学开始于仰望天穹(借指天空、宇宙)。
”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说明()A.哲学是高高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B.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哲学开始C.哲学源于人类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D.哲学能指导人们生活得更美好解析:“仰望天穹”实际是喻指人类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故答案选C项。
A、B两项否定了生活与实践是哲学智慧的来源,D项不合题意,均应舍去。
答案:C2.马克思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这说明()①哲学智慧是当代人智者的专利②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③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④哲学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哲学是现世的智慧”,说明哲学能给人智慧、使人聪明,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②③④正确,故答案选D项。
人们只要对实践追问、对世界思考,都可能产生哲学智慧,①观点错误。
答案:D3.下列关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①生活需要哲学,哲学就在我们身边②哲学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③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④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理解。
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并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
因此,②错误,①③④都是对哲学与生活关系的正确理解。
故选C。
答案:C4.右边漫画体现的哲学道理有()A.哲学为人们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C.封建迷信是落后文化,我们必须自觉抵制D.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解析:本题考查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以及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单元试题第一单元测试卷 (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单元试题第一单元测试卷 (含答案)意味呢?这幅年画中,有一只大红色的腰鼓,代表着喜庆和欢乐;花饰和燕子则象征着幸福和美好的生活;而红色的灯笼和对联则代表着繁荣和平安。
这些寓意和象征意味都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它们既是文化的体现,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因此,我们要珍惜和传承这些吉祥文化,让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除夕夜,家家都在赶着做年菜,到处弥漫着酒肉的香味。
老少男女都穿上新衣,门外贴上红红的对联,屋里贴满各种年画。
每家每户都要灯火通宵,不停地放鞭炮,除非是万不得已在外工作的人,否则都要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几乎没有人会睡觉,都要守岁。
初一与除夕形成鲜明对比:除夕街上人山人海,而初一则是全城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整个城市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开始拜访亲戚朋友,女人们则在家中招待客人。
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供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
尤其是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最为有名。
不过,最初的两三天庙会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都忙着互相拜年,无暇顾及。
到了初五初六,庙会才开始热闹起来。
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
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据老年人说,还有赛骆驼的。
这些比赛并不是为了争夺第一名,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骤马与骑者的美妙姿态和娴熟技能。
1.除夕夜,人们赶做年菜、穿新衣、门外贴对联、屋里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祭祖。
2.画“”的句子属于描写句,用来描写初一和除夕的不同情况。
3.初一与除夕的不同之处在于,除夕街上人山人海,家家户户都在庆祝;而初一则是全城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整个城市都在休息。
4.从画“”的句子中的“除非”“必定”两个词语我知道了,人们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庆祝除夕。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测试题及答案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哲学”一词在西方语言中出自古希腊。
它是由“爱”和“智慧”组成的,意思是爱智慧。
下列对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人人都有B.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C.真正的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真正统一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科学概括和总结。
被称为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门框上。
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访问我的最大收获。
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
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
”回答2-3题2.富兰克林撞上门框,获得了人生智慧。
这一事例说明的道理是A.懂哲学的人不会犯错误B.哲学智慧是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形成的C.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D.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富兰克林的经历告诉我们,低姿态是一种哲学智慧,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成就自己。
这启示我们A.哲学是系统化的世界观B.任何哲学都给人以智慧,使人更聪明C.不懂哲学的人,就无法生存D.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4.“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
这说明A、辩证法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B、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C、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D、哲学就是辩证法5.马克思说:“哲学不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哲学在物质世界之内 B.生活处处有哲学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D.哲学可以给人们带来智慧6.哲学是A、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B、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C、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D、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7.对于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下列观点正确的有A.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B.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C.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D.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8.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实际之间的关系。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测试题命题人:李正试卷说明:1.考试范围:《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2.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3.本试题由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组成第I卷(选择题)一、每道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道题2分,共60分。
1. 在现实生活中,鸡生蛋,蛋生鸡.但若是要追问究竟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这一问题时,有人认为先有鸡,有人认为先有蛋,还有人认为鸡和蛋具有同样的遗传物质基础,二者在地球上的出现无所谓先后.当人们对世界“打破沙锅问到底”时,就会形成他对世界一定的总的看法和观点,这种看法和观点 ( )①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②属于世界观范畴③可以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④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2. 有人认为,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也有人认为,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这两者 ( ) A.是矛盾的,因为实践是一切认识的源头B.是矛盾的,因为对实践的追问未必都是哲学C.不矛盾,前者是从本源来说的,后者是从获取方式来说的D.不矛盾,说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是因为认识在不断发展3.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说:“学好哲学,终身受益”。
这说明(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②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③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之中④哲学能够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A.①④B.①② C.②③D.③④4.“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这两句话共同说明了哲学的()A.内涵 B。
起源 C。
任务 D。
性质5. “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每个人皆有他自己的尊贵之处,只是不去思考罢了)只要养成思考的习惯,生活的质量自然会随之提高,生命的内涵也将更为丰富。
哲学是我们品味人生的开始。
这从哲学上启示我们要( )A.正确认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B.坚持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关系D.发挥哲学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作用6。
2024秋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测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奥林匹克运动有一句闻名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强”,这是奥林匹克运动不断进取,永不满意的精神追求。
回首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到,奥林匹克运动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精彩绝伦的体育竞赛与优异的运动成果,也不仅仅是城市在物质层面的快速发展,更多的是对人自身全面发展、对社会和谐进步、对世界和同等更高层次志向的关注与实践。
早在古希腊奥运会时,人的和谐发展便成为奥运会发展的主题,形成了以“和平友情”“公允竞争”“追求人体塑身”和“奋进”为主要内容的奥林匹克精神体系。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吸取了这些古奥运思想,摒弃了古奥运会的民族主义色调和排外特征,使奥运会成为包涵、开放的和平友情盛会。
他明确提出了现代奥林匹克主义最基本的目标:人的身心协调和全面发展。
他还说,体育竞技的目标不是要造出健壮的“人形动物”,而是培育和造就像古希腊人那样身心协调发展的、完整而健康的现代人格。
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是奥林匹克运动个人层面人文价值的集中体现。
顾拜旦从古奥运会遗产中得出了体育竞技应是使人身心和谐发展的结论,从而彻底否定了世俗所认为的体育竞技只是“身”的一元文化的观念,确定了新的竞技体育价值观。
在此基础上演化而来的奥林匹克主义的核心正是人的全面发展。
“在奥林匹克圣火下,参与体育竞技不仅是身体的健康与消遣,更重要的是通过竞技使人的精神、道德、思想及意志品质得到全面的提高,成为符合当时社会发展须要的一代新人。
”因此,通过竞技运动手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正是奥林匹克运动个人层面人文价值的核心内涵所在。
奥林匹克运动社会层面的人文价值集中体现为建设公允和谐的社会。
超好的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点评

10、“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 席勒的这一名言告诉我们 A.需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学习 B.文化对人的影响并不是消极被动的、 无目的的 C.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人们自觉学习、 主动感悟文化的熏陶 D.文化消费在生活消费中起着极其重 要的作用
1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 衰。”“乡音无改”表明( ) A.乡音表示着一种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无法改变 B.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 响难以抹去 C.一个人的口音保持着一份乡音是一 件好事 D.既然“乡音难改”,就不要违背规 律去改变乡音
12.从下列社会生活现象中,你能 感受到一个国家的文化竞争力的是 ①民族传统文化 ②民族团结精神 ③文化创新能力 ④法制的不断健 全 ⑤民族风俗习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13.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要权极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社会 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其意义是( ) ①只要搞好了文化建设,就能解决好我 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②文 化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的重 要途径 ③文化力量是民族凝聚力、生 命力、创造力之所在 ④文化为现代化 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答:(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影响个人成长。先进 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会腐 蚀人的精神世界,使人误入歧途。孟母之所以三迁就是看到 了这一点。 (2)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 的文化活动。孟子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受到不同的影响说明 了这一点。 (3)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 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孟子学丧葬、做买卖、行礼跪拜 之事等,无不说明周围文化对孟子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4)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周围文 化环境对孟子的影响不是强制的、有形的。但人们接受健康 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棘手文化熏陶的过程。 孟母最终选择良好的文化氛围体现了这一点。 (5)优秀文化能够塑造美好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 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主动接 受优秀文化的影响,孟子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亚圣”。
心理学与生活:文化与社会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1.在封闭空间更注意广告说明()对行为的影响。
A.性格B.意志C.别选我,我不是答案D.情境正确答案:D2.在拥护的封闭空间,我们通常创造自己独立空间的方法是()。
A.见到人多就回避B.把目光聚焦于一个地方C.别选我,我不是答案D.保持与他人的距离正确答案:B3.我们常常会跟随别人的行为,以此来避免自己显得“无知”或者不符合规矩,这就是()。
A.顺从B.服从C.别选我,我不是答案D..从众正确答案:D4.感受到来自群体的无形压力,为了不被群体排斥或拒绝而选择与群体保持一致,这是()。
A.信息性从众B.别选我,我不是答案C.规范性从众D.强制性从众正确答案:C5.归因中个体的情绪、心境、努力程度、机遇及环境等属于()。
A.别选我,我不是答案B.稳定原因C.难以判断D.非稳定原因正确答案:D6.如果我们以一定的方式行动,我们期望其他人也会这样,这是()。
A.别选我,我不是答案B.基本归因错误C.自我中心偏见D.自利性偏向正确答案:C7.社会认知指()。
A.别选我,我不是答案B.对物及非人的客观认知C.对人及其行为的认知D.两者都是正确答案:C8.在社会认知过程中,最先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即()。
A.近因效应B.首因效应C.晕轮效应D.别选我,我不是答案正确答案:B9.“情人眼里出西施”其实是一种()。
A.首因效应B.晕轮效应C.近因效应D.别选我,我不是答案正确答案:B10.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称为()。
A.别选我,我不是答案B.社会刻板印象C.晕轮效应D.近因效应正确答案:B11.在一个寻求他人帮助的情景中,旁观者越多,单一个体实施帮助的可能性就越小,这就是()。
A.自我中心理论B.别选我,我不是答案C.责任分散理论D.社会冷漠趋势正确答案:C1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求助者和助人者的相似性不高时,更可能获得帮助B.匆忙的水平越高,人们对身边不幸者提供帮助的可能性就越小C.别选我,我不是答案D..助人行为包括觉察、解释、责任、能力和行动五个连续的过程正确答案:A13.你觉得自己很优秀,现在的工作无法体现你的价值,但你又对自己说其实你还是蛮喜欢这份工作的没有真正想换工作,这是通过()减少认知失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小呀嘛小儿郞,背着书包上学堂”欢快熟悉的旋律响起,往昔岁月一一浮现,少年时代的回忆展开了它温馨美好的画卷。
现在的孩子同样也会唱着歌长大。
可是词曲稍有不同,是“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快使用双节棍,哼哼~~ 哈嘿~~”。
据此回答1~2题。
1.当年的歌曲能令我们的回忆纯洁而幸福,一生难忘,这是因为( )A.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行为B.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的特点C.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深远持久的特点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通过文化活动来进行的解析:A、B、C、D四项本身均正确,但当年的歌曲能对今天的我们以至一生都会产生影响,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时间之长,说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因此A、B、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不选;故选C项。
答案:C2.现在的孩子同样也会唱着歌长大,可是词曲稍有不同,是“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快使用双节棍,哼哼~~ 哈嘿~~”。
不同时代的孩子唱着不同的歌曲长大,这表明( )A.文化总是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B.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C.文化可以促进不同时代的人的全面发展D.文化有古今之别,又有先进与落后之分解析:A、B、C、D四项本身均正确,但不同的时代唱着不同的歌曲,这是由当时的经济、政治状况决定的,说明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因此B、C、D三项不符合题意,不选;故选A项。
答案:A3.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 ②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14年8月16日在南京开幕 ③某校为了迎接2015年高考的到来,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共铸诚信·诚信高考”活动 ④2014年9月第15号台风“海鸥”登陆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沿海造成海南直接损失超57亿元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解析:①属于政治现象,④属于自然现象。
答案:D4.近年来,世界及各国非常重视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通过设立“环境日”“海洋日”“无车日”等活动来营造全社会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氛围。
上述做法的文化生活依据是(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解析:①②③④从不同角度回答了设立“环境日”“海洋日”“无车日”的原因,均入选;故选D项。
答案:D5.著名学者季羡林曾撰文指出,经济上可能有暴发户,文化上却不可能有。
这说明,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 )①天生的,与生俱来的 ②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③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逐步培养出来的 ④通过参与文化活动逐步培养出来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逐步培养出来的,故①错误,排除。
答案:D6.荣辱观,就是怎样看待荣与辱,以做怎样的事为荣,以做怎样的事为耻,有其鲜明的道德指向,实质上是价值观问题。
荣辱观( )①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②是在多种文化因素的交互影响下形成的 ③对个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④反映了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①错误,荣辱观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荣辱观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排除,故选D项。
答案:D7.2013年10月,为推动廉政文化产品的创作,中央纪委宣传教育室、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北省纪委面向全国征集、推广一批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的优秀漫画作品,以传播正能量、鞭挞腐恶丑,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反腐倡廉漫画能促进廉政建设,这说明( )A.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D.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解析:通过反腐倡廉漫画能促进廉政建设,这说明人们在观看反腐倡廉漫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就受到了教育,这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因此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
答案:D8.“越过长城,走向世界”这是从中国发出的第一封电子邮件的内容。
互联网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产物,又促进了中国社会进一步开放。
互联网已经成为重要的媒体形式,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快捷高效。
网络已经渗透进我们的生活,我们通过它工作,通过它娱乐,也通过它传递我们的意见。
这主要说明了( )A.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C.文化影响人的情感世界D.文化影响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解析:从材料中互联网的作用可知,方便了人们交往,故B项正确。
答案:B9.从“复旦大学投毒案”,到“南航学生被室友刺死”事件,再到“江苏高校刺伤案”……近来,接连发生的大学同窗相残事件,令人们痛心。
这些事件发生让我们更加感觉到,教育的本质,不仅在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心智的健全,人格的丰满。
这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人们的文化素养( )A.核心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B.作为一种精神力量阻碍个人的发展C.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D.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解析:“心智的健全”“人格的丰满”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故A项符合;C、D两项与题意不符;B项说法片面。
答案:A10.《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
”下列说法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与之一致的是( )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②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③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解析:“昔孟母、择邻处”,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故②④符合题意。
答案:D11.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是从自然之人向社会之人过渡的过程,是社会化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以文化之”起到很大作用,但是结果于个人、于社会却是大不相同甚至大相径庭的。
“以文化之”对个人影响不同的原因是( )A.文化是由人创造的,也影响着人B.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主动感悟的过程C.文化对人影响是深远持久的D.优秀的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析:同样是以文化教育人,但对不同的人影响不同,教育的结果也不同,这主要是因为接受教育的态度不同,有的积极主动接受,有的消极被动接受,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12.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孙家正曾在首届“全国青联论坛”作主题报告时指出,文化看似柔弱,实则坚强。
当历史的尘埃落定,许多喧嚣一时的东西都会烟消云散,唯有优秀的文化,会长留世间。
它给人们以思想的启迪、心灵的温暖,让人们以感恩心情怀念逝去的岁月。
同时,勉励人们在报效国家、造福社会的过程中去创造自己有意义的人生。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①文化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精神力量 ②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文化总能给人生指明正确的方向 ④优秀文化能够塑造人生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③说法太绝对,排除。
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26分,共52分)13.(26分)根据下列漫画《补》,完成问题。
(1)这幅漫画揭示了我国社会发展中存在什么问题?(10分)(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16分)答案:(1)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中,文化建设滞后,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不协调。
(2)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只有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只有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才能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
③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只有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才能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
14.(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年来,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已从1999年的60.4%下降到目前的48.7%,有四分之一的读书人读书时间在减少。
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也毁于大量碎片化、庸俗化的“文化垃圾”,毁于过量无效信息乃至于无益信息造成的读书无兴趣,现在图书市场出书讲求快速获利,只要能赚钱就可以出版。
出书让作者和出版商名利双收,但粗制滥造的图书却危害了读者,污染了公众的精神家园。
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材料,针对现在忽视人文阅读的现状,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重视人文阅读的重要性。
(10分)(2)结合材料,针对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人文阅读少、功利读书多的现象,请你提出合理化建议。
(16分)答案:(1)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多读书、读好书,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
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重视人文阅读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③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不仅能够使人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增强劳动技能,而且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思想道德素养。
重视人文阅读有助于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④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所以我们应当重视人文阅读,多读书,读好书。
(2)①政府应当加强对图书及图书出版的管理,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为人们的阅读创造良好的环境。
②图书出版社和作者应注重社会效益,多出好书。
③个人应计划好每天或每周的阅读时间,并切实执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