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明礼仪常识

校园文明礼仪常识

【篇一:校园文明礼仪常识2】

校园文明礼仪常识

我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国家,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

称于世。讲文明、懂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学生进行学会

做人、知书达礼的教育,并通过开展以文明礼仪进校园的教育活动,促使文明礼仪规范落到实处,人人争当文明学生,形成文明礼貌之风,这是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基础。

一、讲文明、懂礼仪

随着人类的发展,反映人类进步状态的文明也一同发展,并显现出

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水平。但不论在哪一区域和哪一阶段,构成文明

有机系统的基本要素都是不可少的,现代人要懂礼仪、讲文明。

1.讲文明

在人类和人类文明史上,不论什么时间也不论什么地域,构成文明

的要素都必须包括物质文明、人本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和环

境文明五个方面。

总之,文明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是人类不断进步的体现,也是人类

生产劳动的成果。从广义的人类生产活动来说,有五种生产形态,

即物质资料生产、人类自身生产、社会制度生产、精神产品生产和

人类环境生产。这五种生产形式所产生的成果便分别表现为物质文明、人本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和环境文明。正是这五种文明

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之总和,构成了一幅五彩斑斓

的文明图景,构成了整个人类文明的有机系统。

2.说礼仪

礼仪是礼和仪两个词的合成词,它们虽有联系却有着不同的概念。

礼的含义比较丰富,其跨度和差异也比较大。它既有古今意义的区别,又可作广义和狭义的不同理解。礼的最初的含义就是供神的仪式;以后,逐步引申为表示敬意的通称。它既可指为表示敬意或隆

重而举行的仪式,也可泛指为社会交往中的礼貌,还可特指为奴隶

社会或封建社会中贵族等级制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当然,礼仅

仅是社会成员自觉自愿受其制约的行为规范的一部分,并非社会强

加给人的外在的规章法则,更不能与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

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体系相提并论。随着历史的发展,礼的内涵

已经有了延伸和扩展,在许多场合,它已成了礼貌、礼节、礼仪的

代名词。例如尊老爱幼的礼仪行为,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都可

以说是表示敬意。其实,这些礼仪活动和行为中所体现的礼,是遵

守和维扩某种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的活动与行为,都应该归结为某

种行为准则、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

因此,礼的定义是:特定民族、人群或国家基于客观历史传统而形

成的,以确立、维护社会等级秩序为核心内容的价值观念、道德规

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典章制度、行为方式。

仪的概念与礼仪有关的含义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容貌、仪表;②典范、表率,如所谓礼仪先生和礼仪小姐中的仪,就包含有典范、表

率的意思;③仪式、礼节;④法度、准则。

3.讲文明懂礼仪

当我们接触一个人之后,常常会给他一些评语:这个人素质高,

有风度;这个人有教养,谈吐文雅;这个人太差劲,连句客气话都

不会说;这个人俗不可耐,满嘴脏话;这个人太邋遢,衣服皱皱巴巴,连脸也没洗干净……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须有良好的

文明礼仪。这样的人,被人尊重,受人欢迎。从心理学上讲,被众

人接纳的程度高,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打开局面,

发展事业。如果缺乏教养,不懂文明礼仪,人们采取不欢迎态度,

怎么发展事业,立足社会?

平时最重要的文明礼仪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个人礼仪

个人礼仪包括仪容仪表、仪态举止、谈吐、着装几个方面。从仪容

仪表说,主要要求整洁干净,脸、脖颈、手都应洗得干干

净净;头发按时理、经常洗,指甲经常剪;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不能当着客人面嚼口香糖;经常洗澡、换衣服,消

除身体异味,有狐臭要搽药品或及早治疗。

从仪态举止说,主要从站、坐、行以及神态、动作提出要求,古人

对人体姿态曾有形象的概括:站如松,行细风,坐如钟,卧如弓。

优美的站立姿态给人以挺拔、精神的感觉。身体直立、挺胸收腹、

脚尖稍向外呈v字型,忌讳无精打采、控脖、耸肩、塌腰;正式场

合不能叉腰或双手交叉;坐姿要求端正挺直而不死板僵硬,不能半

躺半坐,两腿间距与肩同宽,不能叉开,双手自然放在膝或扶手上,大方得体;走路要求挺胸抬头,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忌讳八

字脚、摇摇晃晃,或者坦捏碎步;表情神态要求表现出对人的尊重、

理解和善意,面带自然微笑,忌讳随便剔牙、掏耳、挖鼻、搔痒、

抠脚等不良动作习惯。

从谈吐方面说,要求态度诚恳、亲切,使用文明用语,简洁得体,

不能沉默无言,也不能自己喋喋不休,要认真倾听对方讲话,交谈

时忌讳东张西望、翻看其他东西。交谈人多,不可只眼一人谈话而

冷落其他的人。

从着装万面说,要求干净、整洁、合体,忌讳皱皱巴巴。

(2)公共场所礼仪

公共场所礼仪包括走路、问路、乘车、购物、在影剧院看戏等方面。走路除了注意体态、姿势之外,要遵守交通规则,遇到熟人要打招呼,互致问候,不能视而不见;如见到熟人需要交谈,应靠边儿或

到角落谈话,不能站在道路当中或人多拥挤的地方;行人互相礼让,青年人主动给长者让路,健康人主动给残疾人让路。向别人打听道路,先用礼貌语言打招呼,如对不起,打扰您一下、请问等,年轻

人问路应选适当称呼,如老爷爷、阿姨、叔叔等然后再问路;听完

回答之后,一定要说:谢谢您!如果被陌生人问路,则应认真、仔细

口答,自己不清楚,应说:很抱歉,请再问问别人。到商店购物,

不可以上帝自居,要用礼貌语言,忌讳用喂、咳等字眼,购物之后

也应说谢谢。在影剧院里,不能大声喧哗,不能乱仍纸屑、果皮;

尽量提前一点儿到场、入坐;如果迟到,入坐时走姿要低,速度要快;看现场演出,要尊重演员,适时礼貌鼓掌;演员谢幕时,不能

提前退场。乘坐公共电车、汽车、火车,人多拥挤,要照顾老人、

小孩和残疾人;人与人之间互相挤撞,不要恶言恶语,要抱理解、

宽容态度;要保持车上环境卫生,不乱扔东西;学生上车不要抢座。(3)待客与作客礼仪

家中来客人,要事先有所准备,把房间收拾整洁。中小学生也要学

会以主人身份招待客人。迎接客人进屋,帮助客人放衣物,请客人

在合适的位置落座。问客人喝什么饮料,主动送上。要双手呈、接

物品。要主动、大方地与客人交谈。客人要走时应礼貌挽留,说您

再坐一会儿、再喝杯茶吧等。要送客人一段距离,说再见、欢迎您

再来。去亲友家做客要仪表整洁,尽可能带些小礼品,以表示对主

人的尊重。在亲友家,不能大声大气,要谈吐文明。不经主人允许,不可随意动用主人家里的东西,即使是至亲好友也应先打招呼,征

【篇二:小学生文明礼仪常识】

小学生文明礼仪常识

一、学校礼仪

1、课堂礼仪:遵守课堂纪律是学生最基本的礼貌。

(1)上课:上课5分钟前要作好课前准备,书籍、文具等摆放在课桌

前角上。上课的铃声一响,学生应端坐在教室里,恭候老师上课,

当教师宣布上课时,全班应迅速肃立,向老师问好,待老师答礼后,方可坐下。学生应当准时到校上课,若因特殊情况,不得已在教师

上课后进入教室,应先喊报告,得到教师允许后,方可进入教室。

(2)听讲:在课堂上,上课要专心听讲,注意力集中,独立思考,重

要的内容应做好笔记。当老师提问时,应该先举手,待老师点到你

的名字时才可站起来回答,发言时,身体要立正,态度要落落大方,声音要清晰响亮,并且应当使用普通话。课堂上应独立完成作业,

不随便离位走动,不吃东西。

(3)下课:听到下课铃响时,若老师还未宣布下课,学生应当安心听讲,不要忙着收拾书本,或把桌子弄得乒乓作响,这是对老师的不

尊重。下课时,全体同学仍需起立,与老师互道:“再见”。待老师

离开教室后,学生方可离开。

2、尊师礼仪:见到老师要主动打招呼,向老师问声好(老师好);

放学时,向老师说声再见;与老师交谈应面对老师,神情专注,认

真听老师讲话,离开时有礼貌地向老师道别(谢谢老师或再见)。

学生进老师的办公室时,应先喊报告,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在

老师办公室讲话声音要适度,不要影响到其他老师办公;离开老师

办公室的时候,也应先向老师询问:“我可以走了吗?”经老师同意后,方可离开,关门要轻;在老师的工作、生活场所,不能随便翻

动老师的物品;学生对老师的相貌和衣着不应指指点点,评头论足,要尊重老师的习惯和人格。

4、会议礼仪:集合时要分班整队入场,动作要快、静、齐,并按指

定位置入坐(站),坐(站)姿要合要求,不讲话,不走动,不吃

东西,不搞小动作,不起哄,不给会场留下一星半点的杂物,离开

会场时有秩序,遵守会场纪律。升国旗仪式: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升降国旗是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方式。升旗时,全体

学生应列队整齐排列,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当升国旗,奏国歌时,要立正,脱帽,行注目礼,直至升旗完毕。升旗是一种严肃、庄重

的活动,一定要保持安静,切忌自由活动,嘻嘻哈哈或东张西望。

神态要庄严,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所有在场的人都应抬头注视。

5、校内公共场所礼仪:应该自觉保持校园整洁,不在教室、楼道、操场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不在黑板、墙壁

和课桌椅上乱涂、乱画、乱抹、乱刻,爱护学校公共财物、花草树木,节约用水用电。发现违纪学生,要礼貌地劝说、教育,及时给

予制止。如“请您不要随地乱扔纸屑。请您拾起来,放进垃圾箱内。”

6、升旗礼仪

(1)立正站立。

(2)行注目礼。

(3)认真听国旗下讲话。

(4)唱国歌时要严肃,声音要洪亮。

36

| 评论(2)

2011-8-6 14:55 曾蓉1314 | 三级

尊敬师长热爱祖国,和同学团结友爱,不打架,爱学习爱劳动,升

国旗唱国歌要庄严肃穆

22

| 评论

2011-8-12 10:34 1092340225 | 二级

1、什么是礼仪?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具体表现

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

2、礼仪是由哪几项基本要素组成?

礼仪是由(1)礼仪的主体;(2)礼仪的客体;(3)礼仪的媒体;(4)礼仪的环境等四项基本要素所构成的。

3、什么是礼貌?

礼貌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应具有的相互表示敬意、友好、得

体的气度和风范。

4、什么是礼节?

礼节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表示出的尊重、祝颂、致意、问候、哀悼等惯用的形式和规范。

5、什么是仪表?

仪表是指人的外表。如容貌、服饰、姿态等。

6、什么是仪式?

仪式是指在特定场合举行的、具有专门程序、规范化的活动。如发

奖仪式、签字仪式、开幕式等。

7、礼仪的六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共同性、继承性、统一性、差异性、阶级影响性、时代发展性。

8、礼仪的四个原则是什么?

(1)尊重的原则;(2)遵守的原则;(3)适度的原则;(4)自

律的原则。

9、礼仪的功能有哪些?

(1)它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2)它有助于人们美化自身,美化生活;(3)它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4)它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10、为什么要讲究礼仪?

讲究礼仪并非是个人生活小节或小事,而是一个国家社会风气现实

反映,是一个民族精神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

11、礼仪对社会的作用是什么?

对社会来说,礼仪能够改善人们的道德观念,净化社会风气,提高

社会文化素质。

12、礼仪对个人的作用是什么?

对于个人来说,礼仪可以建立自尊、增强自重、自信、自爱、为社

会的人际交往铺平道路,处理好各种关系。

13、什么是习俗?

习俗和礼貌很相似,习俗也包括服装的规矩、问候、告别以及就餐

的礼貌等,不过它集中地体现了在某一特定国家或地区受欢迎的举止,而不具有更广泛的普遍性。

14、应当如何对待中外礼仪与习俗的差异性?

(1)对于中外礼仪与习俗的差异性,是应当予以承认的;(2)在

涉外交往中,对于类似的差异性,尤其是我国与交往对象所在国之

间的礼仪与习俗的差异性,重要的是要了解,而不是要评判是非,

鉴定优劣。

15、什么是礼宾序列?它有哪几种主要的排列方法?

它又叫礼宾次序或礼宾排列。它是指在外交活动中,依照国际惯例

与本国的习惯做法,对于应邀而至的众多国家、团体或个人的尊卑

顺序,所进行的合乎礼仪的排列。

当前,在各国的外交实践中,礼宾序列共有以下五种具体排列方法。(1)按照来宾的职务高低的顺序进行排列;(2)按照外交活动的

参加国国名的拉丁字母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3)按照来访国告知

东道主该国组成代表团,或是决定派遣代表团的日期的先后顺序进

行排列;(4)按照有关各方正式抵达活动地点的具体时间的先后顺

序进行排列;(5)不进行明显的尊卑顺序的排列。

16、《礼记》中说:“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请问你怎样理解?(1)这体现了礼仪的原则中敬人原则;(2)人们在交际活动中,

与交往对象既要互谦互让,互尊互敬,友好相待,和睦共处。而且

更要将对交往对象的重视、恭敬、友好放在第一位;(3)在礼仪中,对待他人的要求比对待个人的要求更为重要。要做到敬人之心常存,处处不可失敬于人,不可伤害他人的个人尊严,更不能侮辱对方的

人格。

17、什么是合十礼?

信奉佛教的国家,如印度、斯里兰卡等国,盛行合十礼,合十礼就

是两个手掌在胸前对合并微微上举,同时头微向下俯下,合十礼以

跪拜为最尊敬,蹲着行礼次之,平常是站着行礼。

18、个人形象六要素是什么?

(1)仪容,指一个人个人形体的基本外观;(2)表情,通常主要

是一个人的面部表情;(3)举止,指的是人们的肢体动作;(4)

服饰,是对人们穿着的服装和佩戴的首饰的统称;(5)谈吐,即一

个人的言谈话语;(6)待人接物,具体是指与他人相处时的表现,

亦即为人处世的态度。

19、个人的基本礼仪主要包括哪四个方面?

(1)发型得体。男性头发前不盖眉,侧不掩耳,后不及领。女性

根据年龄、职业、场合的不同,梳理得当;(2)面部清爽。男性宜

每日剃须修面;女性宜淡妆修饰。保持口腔清洁;(3)表情自然。

目光温顺平和,嘴角略显笑意;(4)手部清洁。定期修剪指甲并保

持手部洁净。女性在正式场合不宜涂抹浓艳的指甲油。

20、怎样学习礼仪?

(1)要掌握有关礼仪的理论知识;(2)积极参加礼仪实践;(3)学习礼仪,最好要经过专业训练;(4)要向群众学习;(5)礼仪

修养要善于自我检查和总结;(6)学习礼仪还要善于向他人学习。

21、修饰头发,应注意的问题有哪几个方面?

(1)勤于梳洗;(2)长短适中:包括性别因素,身高因素,年龄

因素,职业因素;(3)发型得体:包括个人条件所处场合;(4)

美化自然:包括烫发,染发,作发,假发。

22、化妆时,应遵守的礼仪规范是什么?

(1)勿当众进行化妆;(2)勿在异性面前化妆;(3)勿使化妆

防碍于人;

(4)勿使妆面出现残缺;(5)勿使用他人化妆品;(6)勿评论他人的化妆。

23、在社交场合,男士留头发的标准是什么?

前不覆额,侧不掩耳,后不及颈

24、不良的站姿有哪几种?

(1)身躯歪斜;(2)弯腰驼背;(3)趴伏倚靠;(4)双腿大叉;(5)脚位不正当;(6)手位不当;(7)半坐半立;(8)浑身乱动。

25、入座后,下肢的体位主要有几种标准坐法?

(1)正襟危坐式;(2)垂腿开膝式;(3)双腿叠放式;(4)双

腿斜放式;(5)双脚交叉式;(6)双脚内收式;(7)前伸后曲式;(8)大腿叠放式。

26、坐姿应注意哪些细节?

(1)入座后两手不可同时放在扶手上,不得半躺在沙发上;(2)

不要跷二郎腿、不能不停地抖动双腿后摇摆腿脚;(3)女士不要等

坐下后,再重新站起来整理衣裙;(4)不要把脚藏在座椅下或钩住

椅腿;(5)不要猛起猛坐,弄得座椅乱响;(6)女士切忌两腿叉开,腿省伸的老远。

27、入座后,下肢的体位主要有几种标准作法?

(1)正襟危坐式;(2)垂腿开膝式;(3)双腿叠放式;(4)双

腿斜放式;(5)双脚交叉式;(6)双脚内收式;(7)前伸后曲式;(8)大腿叠放式。

28、禁忌的坐姿有哪些?

(1)头部乱晃;(2)上身不直;(3)手部错位;(4)腿部失态;(5)脚部乱动。

【篇三:校园文明礼仪常识】

校园文明礼仪常识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规范称为礼节,礼仪

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

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

的言行。

学生是学校工作的主体,因此,学生应具有的礼仪常识是学校礼仪

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在活动中,在与教师和同学相

处过程中都要遵守一定的礼仪。

1、课堂礼仪:遵守课堂纪律是学生最基本的礼貌。

(1)上课:上课的铃声一响,学生应端坐在教室里,恭候老师上课,

当教师宣布上课时,全班应迅速肃立,向老师问好,待老师答礼后,方可坐下。

(2)听讲: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力集中,独立思考,

重要的内容应做好笔记。当老师提问时,应该先举手,待老师点到

你的名字时才可站起来回答,发言时,身体要立正,态度要落落大方,声音要清晰响亮,并且应当使用普通话。

(3)下课:听到下课铃响时,若老师还未宣布下课,学生应当安心听讲,不要忙着收拾书本,或把桌子弄得乒乓作响,这是对老师的不

尊重。下课时,全体同学仍需起立,与老师互道:“再见”。待老师

离开教室后,学生方可离开。

2、服饰仪表:穿着指穿衣裤,着鞋袜。其基本要求是:

合体;适时;整洁;大方;讲究场合。

3、尊师礼仪:学生在校园内进出或上下楼梯与老师相遇时,应主动

向老师行礼问好。学生进老师的办公室时或宿舍,应先敲门,经老

师允许后方可进入。在老师的工作、生活场所,不能随便翻动老师

的物品。学生对老师的相貌和衣着不应指指点点,评头论足,要尊

重老师的习惯和人格。

4、同学问礼仪:同学之间的深厚友谊是生活中的一种团结友爱的力量。注意同学之间的礼仪礼貌,是你获得良好同学关系的基本要求。同学问可彼此直呼其名,但不能用“喂”、“哎”等不礼貌用语称呼同学。在有求于同学时,须用“请”、“谢谢”等礼貌用语。借用学习和

生活用品时,应先征得同意后再拿,用后应及时归还,并要致谢。

对于同学遭遇的不幸,偶尔的失败,学习上暂时的落后等,不应嘲笑、歧视,而应该给予热情的帮助。对同学的相貌、体态、衣着不

能评头论足,也不能给同学起带侮辱性的绰号,绝对不能嘲笑同学

的生理缺陷。在这些事关自尊的问题上一定要细心加尊重,同学忌

讳的话题不要去谈,不要随便议论同学的不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