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资料2-暨南大学中特笔记【整理】

中特资料2-暨南大学中特笔记【整理】
中特资料2-暨南大学中特笔记【整理】

1、古希腊的理想国,中国古代的大同社会,是不是就是社会主义思想?

2、“思想革命往往是社会革命的先导”,为什么?

3、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分析

4、“卡夫丁峡谷”能否跨越?

5、中国改革开放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对比

6、现实社会主义国家个人崇拜现象发生的原因

7、斯大林模式的综合评价

8、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优”在哪里?

9、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是不是意味着可以“一劳永逸”?

10、制约当代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机制体制障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讲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

任何一个社会科学理论的产生都有个要素:

1.这种理论的文化内涵是什么

自由、平等依然是西方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如果认为平等比自由更平等重要,就是左派;相反则被认为是右派。

2.这种理论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社会的不平等不自由集中反映在当时的产业工人身上,马克思主义就是穷人和社会弱势群体自身解放和斗争的哲学。

3.这种理论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建立由全部的自由人联合起来的联合体——即共产主义社会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目标。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科学而不是宗教?

答:所有的宗教讲的都是彼岸世界;所有的宗教都有一种神灵意识;所有的宗教都是一种盲目信仰。

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外延——要素及其内在联系

1.马克思主义是一门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关系四大系统的综合性学科。内容包括和

涉及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社会学、历史学、军事学、人类学等学科。

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两大理论基石: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

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

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社会批判和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是实事求是。

马克思主义以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基础,通过消除社会的“经济暴政”,追求人类解放的价值取向。

三个犹太人改变世界——马克思(研究人类社会)、爱因斯坦(研究自然世界)、弗洛伊德(研究人类自身)。

第二讲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本章主题: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三次飞跃

第一次飞跃: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第二次飞跃: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进程

第三次飞跃:科学社会主义从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的实践(社会主义阵营有17个国家,例如苏联)

一、空想社会主义

(一)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先驱

社会主义思想诞生:1516年英国的托马斯·莫尔发表了《乌托邦》一书。

乌托邦的思想源远流长:

1、西方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

2、古代中国《礼记·礼运》。

(二)、空想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

何谓“资本主义”

1.经济制度:私有制雇佣制竞争

2.文化精神:个人主义[希希文明] 神性文化希腊(众神),希伯来(一神)

3.综合:价值理念——自由平等

资本主义的最初萌芽和发展是由手工工厂、圈地运动和海外殖民扩张三条线索相互关联、相互促进而促成的。(手工工场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提供了物质载体,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的雇佣生产提供了劳动力市场,海外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资本原始积累的基础。)

(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不同的阶段

1.资本主义:

(1)孕育阶段;(2)自由竞争;(3)垄断;(4)二战后,当代资本主义

2.社会主义:

(1)空想;(2)1848年第一次飞跃;(3)1917年第二次飞跃;(4)第三次飞跃

(三)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

1.16-17世纪,资本原始积累和资产阶级开始形成时期;

2.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时期,为生产力的发展扫清道路;

3.19世纪,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政治统治进一步得到加强和扩展。(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社会主义思想从萌芽走向相对成熟。)

(四)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进程

1.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主要代表: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康博内拉的《太阳城》

主要特点:(1)批判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2)借鉴古希腊柏拉图思想、早期基督教平等思想和正在兴起的人文主义思潮

(3)虚幻文学游记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文学作品通常都含有虚构夸张、浪漫主义的色彩,所以这些作品带有很强的空想味道)

2.17-18世纪中期平均的空想社会主义

主要代表:摩莱里的《自然法典》、马布利的《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巴贝夫的《平民

宣言》

主要特点:(1)用理性论批判刚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制度;

人格三要素:理性(真假)、意志(善恶)、情感(美丑)

(2)把社会主义建立在自然法学的基础之上;

自然状态,自然本性,自然规律。(道家

(3)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规定未来社会原则;

(4)带有明显的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特征。

3.19世纪晚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主要代表:圣西门《论失业体系》、傅立叶《四种运动论》、欧文《人类思想和实践中的革命》

主要特点:(1)未来社会设想含有历史唯物主义萌芽因素

(2)机器大生产、生产力高度发达为基本前提

(3)有自己的信徒,有实践活动

(五)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分析:

1.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韦伯在《宗教社会学》写到,只

有对未来社会有空想,才对现实社会有动力。社会要如何发展好,需要理性哲学和经验哲学。社会发展有无线的可能,人的认识是有限的。摸着石头过河——经验哲学,经验探讨也有局限。)

2.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不成熟的理论,但思想本身是深刻的。

3.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社会良心。

【补充】知识分子是两个单词,知识阶层,知识分子。

①知识阶层跟俄罗斯的农奴制改革有关。学习欧洲的文化思想,对文化思想进行传播。

体现了社会关怀和社会性。知识分子跟法国有关。雷福思被认为是间谍,情报还是源源不断流向普鲁士,因为他是犹太人,当局不为他平反。左拉为他呐喊,发表文章:“我控诉”。文章发表第二天,法国各行各业的人为雷福思请愿。

②知识分子的第二个要求:批判性。本质是知识分子必须进行社会关注,社会关怀的表

现方式经常通过批判实现。知识分子像牛虻一样,咬一口是为了让他重新焕发活力,而不是咬死。批判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关注社会。)

二、科学社会主义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条件

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的确立和发展,以及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出现,需要理论的指导。

2.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政治条件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大罢工、英国宪章运动和德国的西里西亚的无产阶级斗争)说明,无产阶级已经并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如何进行有效的阶级斗争需要系统的科学理论作为指导。

3.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条件

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二)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

1.两者之间既有继承关系又有根本区别。

2.继承关系体现在: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像人猿和猿人。人猿当中包含人的

因素才能演化为猿人。猿人也包含人的因素。空想社会主义包含有科学社会主义的因素,而科学社会主义也继承性地包含了空想社会主义中的思想。

3.根本区别体现在:

(1)空想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感性认识的产物,科学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理性认识的结晶;

(2)空想社会主义是凭着个人天才的猜测来虚构未来社会的情景,科学社会主义是依据社会发展的趋势预见未来社会的原则;

(3)空想社会主义是潜科学,科学社会主义是显科学。

(三)社会主义国家屡屡出现“空想”的理论或“空想”干扰的原因:

1.社会根源: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

盾。(愿望越强烈,现实越落后,往往会出现画饼充饥式的空想。)

2.历史根源:各个民族传中乌托邦文化的影响。

(中国历代的农民起义,打出的口号都归为:政治上等贵贱、经济上均贫富等,容易产生过上绝对平等生活的空想。)

3.理论根源:教条主义对待前人论断

(社会主义的实践总是受到两部“经”的影响,一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理论,二是苏联模式的经验。)

4.认识论根源:夸大主观能动作用。(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四)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建立社会主义的条件

1.经济条件: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现代工业落后。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远未完成工业化的任务)

2.政治条件:300多年的沙皇君主专制制度。(民众的民主素养低下)

3.文化条件:文盲占人口的75%;

4.外交条件:长期对外扩张侵略,形成大国沙文主义。

这些为苏联建立后形成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提供了历史基础。苏联建立后,俄国在国际上处于资本主义的重重包围之中。内忧外患的特殊环境,为后来采用非常手段、形成高度集中的集权模式提供了环境动因。

(五)不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取得的新认识:

1.必须彻底铲除封建主义的影响;

2.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3.大力发展生产力和市场经济

4.不能把公有制等同于国营经济

(1)社会主义的1.0版本——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讲公平没效率;

(2)社会主义的2.0版本——邓小平时代的社会主义,讲效率失公平;

(3)社会主义的3.0版本——科学发展观构建的社会主义,兼顾效率与公平

5.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中国人解放思想必须立足于实事求是)

6.在文化上要不断解放思想

7.在对外关系上要从封闭走向开放。

(六)社会主义的几次飞跃

1.社会主义思想的第一次飞跃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标志——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共同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发表

2.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第二次飞跃

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社会制度的标志——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一国建成社

会主义。

3.社会主义思想的第三次飞跃社会主义在改革中发展完善

(1)社会主义的第三次飞跃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南斯拉夫的改革。

(进行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模式的探索。)

(2)第三次飞跃的重要标志:中国改革取得初步成功。

(改革开放后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与建设。)

第三讲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一、建设什么样的党——国家道路选择问题

(一)背景:

1.中华民族古代文明

2.两种植物引发的战争:茶叶、罂粟

3.千古未有之大变局

(1)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

(2)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

4.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1)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富裕

(二)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1.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社会改革方案(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

2.“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方案

3.“求富”、“求强”的方案

4.建立资本主义立宪制度的方案

5.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方案(→无产阶级的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三)“选择历史”与“历史选择”的统一: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选择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共产党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选择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任何政党的兴衰存亡,归根结底取决于它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取决于人民群众对这个当的信赖与认同。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如何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这是一个需要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深刻思考的重大课题。

二、怎样建设党——党的建设课题提出的时代背景

(一)国际背景

1.前车之鉴:苏联解体

在二十世纪的百年历史中,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既有辉煌,也有严重挫折。吸取苏共解体的

教训,必须始终不渝地加强党的建设。

前车之鉴:苏联解体、某些社会主义国家红旗飘落、东欧剧变

(1)相对落后国家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的提出和实践的检验

(2)列宁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与实践

(3)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俄罗斯的民粹派希望吸收西方当时盛行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潮,跨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直接从农奴社会的形态进入到社会主义的发展形态。

马克思对此认为,首先由于东西方自然环境的不同。西方自然形态形成了私有制的、注重交换的经济形态,东方的自然环境使得人们需要团结来对抗自然灾害,导致很早地进入到集体形态的经济方式,并最后得出结论认为东方社会可以走自己的发展道路。

党内斗争时期:由苏联高层领导建议通过“剪刀差”来进行社会主义的资本原始积累(包产到户、乡镇企业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民做的两件大事,它使得中国农民的日子好起来了。)

2.“新经济政策”的列宁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1)加深了向社会主义过渡艰巨性的认识:苏联7年,中国3年。

(2)社会主义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

(3)认识到商品货币关系的重要性:小农经济社会大生产

(4)通过合作制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道路(循序渐进、农民自愿)

(5)正确看待和利用资本主义:人民当家作主的前提下利用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

(6)加强执政党建设,改善党的领导(管好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搞好党的建设,提倡党政分开)

(7)开展文化革命,发展文化事业。

3.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高度集中

(1)经济——高度集中

A所有制形式——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

B发展战略——优先发展重工业(忽略了农业、轻工业)

C经济体制——指令性计划管理生产(强制性、高度集中性)。

(2)政治——过度集权

A高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一个政党的权力集中到一个人的手里)。

B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法律条文的解释权掌握在斯大林手中)。

C国家结构形式上,联盟中央拥有绝对权力。

D通过安全机关强化无产阶级专政镇压职能

(3)文化

A通过政治批判构造意识形态原则

B过度集中的思想文化管理

C狂热的“个人崇拜”现象。

4.专题:为何社会主义国家容易出现个人崇拜问题

(1)历史原因——小农生产传统习惯势力是个人迷信深厚的社会基础和肥沃土壤。

(2)现实原因——高度集权体制是个人崇拜现象存在的现实基础。

(3)个人因素——方面领导者的默许、欣赏甚至提倡,另一方面下级干部的需要、制造甚至推波助澜。

(4)闭关锁国、经济落后,文化教育发展缓慢导致民主意识不强(民主的养成缺乏一种系统

的过程)(个人崇拜最终导致苏联的红旗倒地。)

(二)国内背景——解决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中国的改革处于发展关键阶段

5.新科技革命的挑战

第三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

6.当代资本主义稳定发展的挑战

(1)自觉调整了生产关系

(2)实行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

(3)经济发展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计划化

(4)社会阶级关系出现了新变化

(5)国家内部政治趋向民主化(资本主义处于成熟发展阶段)

7.两种制度并存与竞争的挑战

资本主义处于良性循环的成熟稳定状态,而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

不管环境多么不好,关键在于做好自己的事,而要做好自己的事,执政党的建设和科学领导尤为重要。

四个必须

执政党必须做到:

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起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

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三个代表”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江泽民“三个代表: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终落脚于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第四讲实现怎么样的发展

一、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变化

1.社会结构日益多元

A从原来敌我矛盾的单方面统治到社会管理,平衡协调各方利益。

B从团结到和谐,不同利益、诉求,在博弈中处理好各方关系。

2.社会需求逐渐提高

从贫穷到温饱到小康,现在不只是城市人,弄明也有多种需求。

3.发展方式开始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非均匀发展)

能源危机:大庆油田的石油枯竭。从农业国家到工业国家。五大水系只有珠江水系干净,被防水系污染严重。

4.发展环境日益复杂

我国的发展模式类似于美国模式,属于高消耗,但美国人口3亿,中国有14亿。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问题

1.三个没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没变;生产力水平低没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文化水平得不

到满足没变

(1)生产力水平依然比较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短缺,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2)人民生活水平依然比较低——收入差距拉大。农村的孩子背着书包上学,但中国人又是

国际奢侈品最大的买家。

(3)制度化水平依然比较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中

2.发达国家经验教训:人均1000—3000元,社会矛盾期,有增长无发展

(1)“无工作的增长”,增长没有创造出足够的就业机会。

(2)“无声的增长”,经济快速增长,但人的权利没有得到相应的扩展

(3)“无情的增长”,经济增长最终导致贫富悬殊,两级分化。

(4)“无根的增长”,由于受外国文化的影响,本民族传统文化日趋边缘化或正在消失。(5)“无未来的增长”,增长造成自然资源的枯竭与人类居住环境的恶化,对后代子孙生存带来毁灭性的灾害。

三、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写入党章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二)中国的发展是科学的发展,必须体现最大多数群众的利益

1.科学发展观经受了实践检验:“5·12”汶川特大地震,全球性金融危机

2.风景这边独好:转方式,以危机倒逼发展方式转变;促增长,实现了经济总量超过日

本、德国而位居世界第二,进出口超过德国位列世界第一。

3.改善民生:

(1)建立了总人数超过13亿的世界最大的医疗保障网;

(2)城镇新增就业连续五年超千万;

(3)成功的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

四、十八大

(一)【十八大报告】:

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彻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

(二)“六个不足”【十八大报告原文】:

必须清楚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问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认真加以解决。

(三)【十八大报告原文】:

1.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2.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3.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4.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四)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八大报告原文】: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一贯制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1.民生问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价值取向:物价、教育、就业、住房、就医等问题剖析。

2.环境资源问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可持续性: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的剖析。

3.精神信仰问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动力及其方向:市场经济、对外开放和互联网环境下的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道德现状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剖析。

-------------------------------------------------------分-割-线------------------------------------------------------

题目:

一、导论部分:发展中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共识

1.必须彻底铲除封建主义的影响;

2.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3.大力发展生产力和市场经济

4.不能把公有制等同于国营经济

(社会主义的1.0版本——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讲公平没效率;社会主义的2.0版本——邓小平时代的社会主义,讲效率失公平;社会主义的3.0版本——科学发展观构建的社会主义,兼顾效率与公平)

5.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中国人解放思想必须立足于实事求是)

6.在文化上要不断解放思想

7.在对外关系上要从封闭走向开放。

二、中国改革进入关键时期,深化改革的必要性是什么

中国的改革处于发展关键阶段

1.新科技革命的挑战:第三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

2.当代资本主义稳定发展的挑战

(1)自觉调整了生产关系

(2)实行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

(3)经济发展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计划化

(4)社会阶级关系出现了新变化

(5)国家内部政治趋向民主化(资本主义处于成熟发展阶段)

3.两种制度并存与竞争的挑战

资本主义处于良性循环的成熟稳定状态,而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

不管环境多么不好,关键在于做好自己的事,而要做好自己的事,执政党的建设和科学领导尤为重要。

三、如何实现科学发展

1.科学发展观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写入党章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2.中国的发展是科学的发展,必须体现最大多数群众的利益

(1)科学发展观经受了实践检验

(2)转方式促增长。

(3)改善民生。

3.怎么做:

(1)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2)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3)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4)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容及功能

1.邓小平理论: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框架和方向。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谁来举旗,怎样举旗的科学回答,僵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

帜的政治保障和领导力量。

3.科学发展观:对为什么举旗,怎样才能永远举旗的科学回答,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目的和夯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基础。

五、空想社会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

两者之间既有继承关系又有根本区别。

1.继承关系体现在:(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像人猿和猿人。人猿当中包含人

的因素才能演化为猿人。猿人也包含人的因素。)空想社会主义包含有科学社会主义的因素,而科学社会主义也继承性地包含了空想社会主义中的思想。

2.根本区别体现在:

(1)空想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感性认识的产物,科学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理性认识的结晶;

(2)空想社会主义是凭着个人天才的猜测来虚构未来社会的情景,科学社会主义是依据社会发展的趋势预见未来社会的原则;

3.空想社会主义是潜科学,科学社会主义是显科学。

六、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在当代的适用性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构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工业革命大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及其经济发展,也把资本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生产力的这种巨大发展,既促进了新兴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也使这种制度开始显示出它所固有的深刻的内在矛盾。也就是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了这种制度难以克服的顽疾。

2.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自唱借机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要求。

机器大生产反而使工人成了机器的附庸。资本家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压榨工人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的残酷引发了工人们的反抗。法国、英国、德国的三大起义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但是,由于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工人运动均以失败告终。而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

3.再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是在对前人的优秀成果批判性吸收的基础上的创新。

马克思主义批判的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4.最后,马克思恩格斯自身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创立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适用性

1.首先,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具有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

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创造性,马克思主义是一门随着实践和科学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创造性的科学。

2.其次,部分资本主义国家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调整政策内容,说明马克思主义关于资

本主义的基本原理阐述仍适合于当代资本主义弊端的解决。

3.再者,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对当今社会仍有很大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社会和资本

主义一般规律的探求,它的经济学说和社会主义学说,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和内在矛盾的科学,对分析当今资本主义和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现象仍然有指导意义。

5.最后,马克思主义在当时资本主义占绝对优势的时期产生也引发我们的探究,在当今社会

大背景下,也引发了我们对于未来人类社会的探索。

中特复习资料

1结合当前国际形势,谈谈中国外交政策的着力点。 一、当前国际形势: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世界加速进入经济大动荡、格局大调整、体系大变革的新阶段。世界经济艰难复苏,风险犹存,在这种情况下当前国际形势分有如下5个特点: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三,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四,世界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不同文明、民族、宗教和发展模式在竞争中共处,在交流中发展。五,中国的和平发展成为影响国际形势的重要因素,我国的国际地位稳步上升。 二、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 当前,随着中国“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的深入推进,以及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的进一步稳固,中国周边形势总体上将继续趋于平稳。主要形势主要包括:1、周边热点继续降温,但存在着潜在危机;2、大国继续争夺地缘战略优势,中国安全压力“西缓东急”;3、睦邻互信继续增强,但“中国威胁论”依然存在;4、安全对话更加活跃,多边安全合作机制“减压”作用加强;5、非传统安全与传统安全问题交织,维护国家安全任重道远。 三、当前局势与外交对策 我国外交的根本性原则关乎我国的性质、国际关系准则和我国及世界人民利益,必须坚持下去,是不能轻易改变的。 首先是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政策是国家性质和我国发展利益所决定的,是与我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相适应的基本国策。和平外交政策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包括维护世界和平,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不对任何国家进行侵略或军事威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搞扩张等等。 其次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独立自主,首先是坚决维护自己国家的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绝不允许外国干涉中国的内政。二是一切从本国国情出发,完全自主决定自己国家的发展道路、模式和政策。三是国际上保持独立的地位,不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奉行真正的不结盟政策,不依附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四是对一切国际事务,都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五是处理国家关系和国际问题时,不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异同划线,顾全大局而不为一时一事所左右。六是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不畏强暴,不屈服任何国家的压力。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存身立业的根本,是我国区别传统强国的标志,也是我国大国形象的品牌。认真领会和把握这些原则,对我们处理当今国际事务和国家关系具有重要指导价值。不能专心致志谋发展就有可能错失历史机遇。 2 什么是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哪些特征? 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机制作为配置社会资源基本手段的一种经济体制。它是高度发达的、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大商品经济,其最基本的特征是经济资源商品化、经济关系货币化、市场价格自由化和经济系统开放化。市场经济体制

暨南大学 基础会计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暨南大学考试试卷 Question 1 (20 marks) Select the best answer for each of the following unrelated items. If more than one answer is given for an item, that item will not be marked. Incorrect answers will be marked as zero. No account will be taken of any explanations you offer. (2 marks each) 1.The idea that a business be accounted for separately and independently from its owner or owners is known as the: a. objectivity principle. b. business entity principle. c.going-concern principle. d.revenue recognition principl e. 2. Expenses that are incurred during an accounting period but that, prior to end-of-period adjustments, remain unrecorded because payment is not due are: a. p repaid expenses. b. unearned expenses. c. net expenses. d. accrued expenses.

中特参考题目及答案

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 建议以及在网上自己搜的答案,此为我自己比对俩老师提供的题目筛选出的题,仅供参考,记住大点,然后扯淡码字即可,喜欢的同学请给赞,谢谢! 一、经济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内容、基本特征及作用。(1)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内容:.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进一步转换国1 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2 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3 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4走共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先富起来,富裕的道路;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1.它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础性作用 的一种经济体制,又具有与其他市场经济体合,既具有与其他市场经济体制的共性,制不同的特征。表现在:一是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市场经济体制的共性,四三是政府调节间接化,经济活动市场化,二是企业经营自主化,是经济运行法制化。是指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 3.以在所有制结构上,主要表现在:第一,合而形成的制度性特征,在共同发展。第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公有制为主体,效率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上, 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在宏观调控上,优先、兼顾公平。第三,更好地发挥计划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利益与长远利益、 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从一和二扯些就是作用了 简述如何深化社会主义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2一、如何深化社会主义改革 (一)参考答案1(网上个人精简版) 1.深化社会主义改革政治上必须在坚持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探索中国式民主的道路。 结合中国实际国情,超越具体事情,坚持群众路线,依法治国、依法施政,2. 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定岗问责,完善中国式民主,服务民生。经济上按能分配,国有化领导私有化,降低民生成本。3. (复杂版)(二)参考答案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程序化,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

中特考试重点 (2)

一导论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答:(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是事关能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前提问题。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必须探索和回答的问题。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是一个关系到能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的重大问题。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的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答: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这“三个没有变”和“三个世所罕见”

2015年暨南大学新闻传播业务真题及答案解析全

2015年暨南大学新闻传播业务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名词解释 1、闭合式提问 闭合式提问——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敏感,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提问方式,闭合式提问与开放式提问相区别。闭合式提问是一种有限制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有一定限制,提问时,给对方一个框架,让对方在可选的几个答案中进行选择。这样的提问能够让回答者按照指定的思路去回答问题,而不至于跑题。 2、消息结构 消息结构通常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消息的构成,即一篇消息稿内容上的结构成分,主要包括:标题、消息头、导语、主题、背景和结尾。二十指消息的结构形式,即作者对已过滤的新闻材料进行总体性安排和布局的方式。主要包括:倒金字塔式结构、时间顺序式结构、悬念式结构、并列式结构、金字塔式结构、倒金字塔与金字塔结合式结构、立体式结构、故事式结构和散文式结构。消息的结构类型应根据事实的特点和传播效果来安排。 3、报纸定位与设计 报纸的定位与设计是报纸在运营过程中索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有关报纸的定位,有人简单地理解为读者定位。这是想当然。报纸定位是一个多指标构成的系统工程,涉及读者定位、内容定位、管理定位、品牌定位等多个方面。定位的准确与否,事关报纸的成败。而报纸的设计主要指报纸的版面设计,即为每篇文章、新闻、广告和图片分配合适的大小和版面空间,报纸排版是指将图文内容按照一定的规范,合理的编排在报纸的版面上。“版面一张脸”、“标题一双眼”,一个好版面,会直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之在美的形式氛围中浏览到丰富多彩的信息报道。如果版面编排不规范、不美观、不和谐、不便于阅读,会直接影响新闻报道和报纸的宣传效果,降低报纸的可读性。

中特考试题目参考答案

.答案仅供参考,分数高低请自行负责;.有些题目整理的答案较多,考试时请注意选择参考。最后,这考试拼的是手速,祝好。 1.请你谈谈对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答:本世纪中叶,中国要基本实现现代化,面临三大历史任务:1.既要努力实现欧洲早已完成的工业化,又要追赶新科技革命的浪潮;2.既要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又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3.既要实现国的可持续发展,又要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这个“不发达”首先当然是指生产力的不发达。因此,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但讲初级阶段,不光要讲生产力的不发达,还要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够完善和不够成熟。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认识和把握好两大任务: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增加全社会的物质财富;一是逐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极大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促进社会和谐。上述两大任务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统一的整体,并且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一系列不同发展阶段的长久进程中。 2.请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谈谈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而且在实践上指导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谈得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只有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前,坚持、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全面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坚持、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坚持、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解决好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的问题。 3.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经济体制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政治体制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治,建立科学化、民主化决策体制;通过发展基层民主,建立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体制。在文化体制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采取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前提下保证文化多样性发展的体制。在社会体制上,大力开展社会建设,培育和规各类社会组织,构建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社会管理与运行机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从经济制度来看,我们不仅逐歩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而且确立了社会主义巿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把巿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既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置中的

《毛中特概论》复习资料详细整理版

第一章 第一节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过程:最早提出命题、最终形成共识的时间和标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本身是一个历史过程,经历了一个由浅到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一个由少数人认识到形成全党共识的发展过程。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在1919年提出,一个社会主义者必须要研究怎样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恽代英在1920年说过,我们的任务,在寻求一个适合国情,而又适合于共产主义的方针来。蔡和森在1926年也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对世界各国共产党是一致的,但应当用到各国去,应当用到实际上去才行的。要在自己的争斗中把列宁主义形成自己的理论武器,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神来定出适合客观情形的策略和组织才行。但那时,党正处在幼年时期,对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中较早认识并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秀代表。1930年毛泽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1931年-1934年,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给中国革命带来巨大损失,促使全党深刻反思。在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提出和解决了中国革命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会议通过的决议,就是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实际的产物。这说明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党中央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重要性了。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并初步阐述了这个命题的思想内涵。“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既是毛泽东作为党的核心领袖人物认识水平的反映,也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1945年刘少奇代表党中央在党的七大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中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成熟了。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重要意义: 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飞跃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及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Word版

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生理学考试大纲 Ⅰ考查目标 生理学是研究机体正常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生物和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要求考生掌握生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基本的研究方法,了解生理学科的新进展,并能运用所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的研究方法,解决一些理论和实际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分数和考试时间 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绪论 5分 细胞的基本功能 30分 血液循环功能 30分 呼吸功能 10分 消化和吸收功能 10分 尿的生成和排出功能 15分 感觉器官的功能 10分 神经系统的功能 30分 内分泌功能 1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是非题 20题(每题2分,共40分) 名词解释题 15题(每题3分,共45分) 问答题 5题(每题13分,共65分) Ⅲ考查范围 绪论 【考查目标】 1.了解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的三个水平,正反馈,非反馈控制系统和前馈控制系统。 2.熟悉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3.掌握内环境稳态和负反馈控制系统及其生理意义。 一、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一)生理学及其任务 (二)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三)生理学研究的方法 (四)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1.器官和系统水平 2.细胞和分子水平 3.整体水平 二、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机体的内环境 (二)内环境与稳态 三、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一)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1.神经调节 2.体液调节 3.自身调节。 (二)体内的控制系统 1.反馈控制系统 2.前馈控制系统 细胞的基本功能 【考查目标】 1.了解细胞膜的基本结构。 2.熟悉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肌肉收缩的原理、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细胞的跨膜信号传导功能。 3.掌握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信息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和细胞间的传递方式与原理。 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一)细胞膜的结构概述 (二)物质的跨膜转运 1.单纯扩散 2.易化扩散 3.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 4.出胞和入胞 二、细胞的跨膜信号传导功能 (一)通过具有特殊感受结构的通道蛋白质完成的跨膜信号转导 1.化学门控通道

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考研真题

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考 研真题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暨南大学 学硕:新闻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选做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多选不给分) 1.《新闻学大意》 2.舰队街 3.舆论反转 4.首因效应 5.网络直播 6.长尾理论 二、简答题(选做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多选不给分) 1.简述近代中国民营报纸的活动内容及意义/贡献 2.简述大众传播的社会整合功能 3.简述受众传播的伦理与边界 4.简述电视新闻节目的组成部分/要素 5.简述品牌命名的市场化运作 三、论述题(选做2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多选不给分) 1.论述延安时期共产党办报/新闻活动的优良传统 2.请结合实际,论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 3.论述电视作品如何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基因 4.论述互联网广告存在的伦理问题及解决 四、分析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题干给出了一段米歇尔·福柯关于话语权力的话,结合题干分析建立/增强国际话语权的意义。 2.题干给出了有关人民日报/人民网对今日头条新闻APP算法推荐的评论/批评,围绕题干结合新闻传播学理论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 学硕:新闻传播实务 一、名词解释(选做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多选不给分) 1.新新闻主义 2.标题党 3.视觉采访 4.结构性段落 5.植入性广告 6.场景营销 二、简答题(选做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多选不给分) 1.简述新闻语言和文学语言的差异 2.简述解释性报道选题的现实意义/依据 3.简述优秀新闻评论为什么要“思想有高度,内容有厚度,语言有力度,理性有深度” 4.简述媒介融合背景下网络视频新闻的发展特点 5.简述广告文案写作如何把握消费者心理 三、论述题(选做2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多选不给分)

2019年秋季终考试题--毛中特试卷A参考答案

试卷代号:3959 国家开放大学2019年秋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开卷) 参考答案 论述题: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一个重大现实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试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100分) 参考答案: 要点一:土地革命时期,党内连续发生“左”倾错误,这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毛泽东早就提出,要注重调查研究,反对本本主义。(10分) 要点二:遵义会议后,随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确立和党在政治上逐步走向成熟,党的建设也出现了新的局面。(10 分) 要点三:1935年12月,毛泽东在瓦窑堡会议上做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确定了“为扩大与巩固共产党而斗争”的方针。(10分) 要点四:1937年夏,毛泽东先后写了《实践论》《矛盾论》,深入论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

学地阐明了党的思想路线。(10分) 要点五:1938年9月至11月,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和制定的关于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要决策,对于党的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10分) 要点六:1939年10月,《共产党人》发刊词系统地总结了建党以来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阐述了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在此前后,一系列加强党的建设的演说、论著等发表,论述了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建党学说。(10分)要点七:1942年的延安整风运动,对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增强党的战斗力是一次成功的实践、是一次伟大的创举。(10分)要点八:1945年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被写进了《中国共产党党章》。正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及时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才保证了党沿着正确的路线不断取得胜利。(10分) 评阅说明: 第一,该题共计八大要点,合计80分,这80分作为基本理论的分数。学生所答内容只要与参考要点意思一致即可,不需要完全一致。 第二,剩余的20分,作为奖励分数,即如果考生的作答能够做到论述严谨、联系实际、语句通顺、结构严密和论述充分,那么,可以给予奖励分,具体分数由阅卷老师视情况决定。否则,不给予奖励分。

2021年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2021年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药学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A. 生物化学部分 目录 I.考察目标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III.考查范围 IV.试题示例 I.考查目标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生物化学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生物化学》部分分数 “药学基础综合”试卷满分300分(其中生物化学部分150分),考试时间共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考生独立完成考试内容。 三、试卷内容结构 生物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实验技能120分 生物化学综合应用3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20分 是非判断题20分 选择题30分 简答题50分 综合题30分 Ⅲ.考查范围 生物化学

【考查目标】 1.掌握生物化学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 题。 一、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一)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二)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三)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四)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分离纯化 二、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一)核酸的化学组成 (二)核酸的一级结构 (三)DNA的空同结构与功能 (四)R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五)核酸的理化性质及其应用 三、酶 (一)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二)酶促反应的特点与机制 (三)酶促反应动力学 (四)酶的调节 (五)酶的命名与分类 四、糖代谢 (一)糖类概念及其功能 (二)糖的无氧分解 (三)糖的有氧氧化 (四)磷酸戊糖途径 (五)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六)糖异生 (七)血糖及其调节 五、脂类代谢 (一)脂类的消化和吸收 (二)甘油三酯代谢 (三)磷脂的代谢 (四)胆固醇代谢 六、生物氧化 (一)生成ATP的氧化体系 (二)其他氧化体系 七、氨基酸代谢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初试和复试经验贴

2012年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之初试复习篇 随着体检盖上章,复试表提交的一刹那,今天的暨大新闻与传播的征程已经顺利画上句号,该努力的该坚持的该争取的,姐都问心无愧地争取了,现在就看能否录取了,现在写这个贴子一来回顾一下自己一年坚持,二来也为明年有意考暨大学硕或者专硕的童鞋来点小tip,各位,凝神, 1.首先,问题一:暨大学硕和专硕的区别? 其实许多人都对专硕有一个刻板影响,认为比不上学硕,非也,报考哪个也得看你个人。这是我暨大考研的二战,去年我报考的是暨大的学硕。当时自己英语没有发挥好,只考了52分,与暨大擦肩而过,当时我报考的就是学硕。说实话就初试的专业课难度来说,学硕学理味儿更重,去年我学硕的专业课考了251分,今年专硕的专业课考了261分,比较两次考试,感觉,题目有两大特点,第一就是题目更加活了,没有了课本上死记硬背的东西,更多的要和实际的事件相结合,但是究其根本,还是不理那15本考试大纲的数目。第二就是题目的量很大,上下午连考两门,对于考生瞬间写出答案的能力和临场的组织与语言的能力要求都是十分高,除了这两大特点,无论是专硕还是学硕对于专业的要求都还是蛮高的,而且要求的水平几乎持平,想要考高分,必须底子够硬,经得起折腾,个人观点,如果你读暨大是为了更好的找工作,可以选择专硕,特别是女孩子,学硕3年,你想想,当然如果你是纯粹为了学理研究,那么学硕是很棒的选择, 2.学硕考不上还可以转专硕? 其实这个想法是很错误的,因为什么呢?因为初试的题目不一样。你想啊,初试你考英语一人家考英语二,专业课说不定你也没有人家考得好,那么你复试的时候从学硕调到专硕,那么你的总分就在别人的后面,复试从一开始你就落后人家一大截,之后追,哼哼,难啊,相反,如果你一开始就下定决心考专硕,那么你就潜心复习,最后你的回报是大大滴,所以,总结一句话,专硕学硕,你得选一个,别游离别飘忽,加油, 接下来说说初试的复习, 现在已经是4月份,各位2013年报考的暨大或者其他学校新闻与传播的孩子有木有开始复习了呢?如果还没有,各位亲们,大家赶紧动起来咯, 第一块复习重点是英语, 3月份开始其实英语的复习就应该摆到台面上来了,首先是过1到2遍的单词。各位,单词别在拿着什么新东方绿宝书或者红宝书背了,经验人告诉你,没有用,也别想着明年还会泄题,这不靠谱,我来告诉你怎么复习,首先把真题从1996年开始的真题都搜集起来,记住了从1996年搜集,接着每天开始定计划,看文章背单词,而且单词必须把所有的意思都得背一遍。刚刚开始的时候很痛苦,会发现很多单词你都不会或者不怎么熟悉,但是没有关系,熟能生巧,记住必须按照计划行事,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设计复习计划,每天看多少,英语是个放长线钓大鱼的过程,大家得挺住,单词过完之后就是英语各个专题的超级大练习了。 完型、阅读、翻译、作文一块都不能落下,阅读呢,建议大家买张剑的150篇模拟题来练习,我就是拿那个天天练,最后俺糟糕的英语硬是被自己提高到了75分。(我知道不算高,但是还是可以进复试不拖后腿的,对吧,哈哈)至于完型呢,这一块虽说绿宝书不是背单词

最新中特复习题目及答案

1.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有什么指导意义? 2.为什么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 3.为什么十八大将生态文明特别提出来,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请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的角度,分析这些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平衡较快增长,经济结构加速调整,同时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能源、资源、环境、技术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实现可持续发展遇到的压力增大。请结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针对我国目前的情况,谈谈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的出路是什么? 6.如何理解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性? 7.请联系中国30多年的改革与实践,谈谈中国模式的八个特点。 8.中国是一个把名族国家和文明国家结合起来的大国,请阐述中国作为文明型国家的特点。 9.请结合实际谈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10.如何全面准确地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11.为什么说“分裂无稳定”、“台独无和平”? 12.两岸“走向双赢”的内涵以及实现的基础是什么? 13.请联系中国近30年的改革与实践,谈谈中国模式的八个特点 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 14.中国是一个把民族国家和文明国家结合起来的大国,请阐述中国作为文明型国家的特点 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深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语言、独特的政治、独特的社会、独特的经济 1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请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的角度,分析这些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 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取得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毛中特试题

一. 判断题注:每题2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得分:0.0)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田园牧歌式的社会。()标准答案:错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标准答案:对 3. 世界上的民主,都是具体的、相对的,而不是抽象的、绝对的。()标准答案:对 4.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标准答案:对 5.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标准答案:对 6. 和谐社会是没有矛盾的社会。()标准答案:错 7. 毛泽东十分重视文化的作用,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思想。()标准答案:对 8.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国体。()标准答案:错 9. 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标准答案:对 10.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没有本质区别。()标准答案:错 二. 单选题注:每题1.5分。(得分:0.0) 11. 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标准答案:C A. 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B. 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C.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2.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标志是()()标准答案:A A.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 以爱国主义为原则 C. 以民族团结为核心 D. 以团结合作为最高理想 13. 经济体制改革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标准答案:B A.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B.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C.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D. 国家、社会与市场的关系 14.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正式载入国家的根本大法。对任何国家和民族来说,根本的人权是()()标准答案:C A. 知情权与监督权 B. 平等权与自由权 C. 生存权和发展权 D. 表达权与参政权 15. 以下关于和谐社会的认识正确的是()()标准答案:B A. 和谐社会是最高理想 B. 和谐社会是共同理想 C. 和谐社会是全体公民的理想

2015年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2015年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350中药学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A. <<生物化学>>部分 目录 I.考察目标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III.考查范围 IV.试题示例

I.考查目标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生物化学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生物化学》部分分数 “中药学基础”试卷满分300分(其中<<生物化学>>部分150分),考试时间共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考生独立完成考试内容。 三、试卷内容结构 生物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实验技能120分 生物化学综合应用3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20分 是非判断题20分 选择题30分 简答题50分 综合题30分

Ⅲ.考查范围 生物化学 【考查目标】 1.掌握生物化学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 题。 一、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一)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二)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三)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四)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分离纯化 二、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一)核酸的化学组成 (二)核酸的一级结构 (三)DNA的空同结构与功能 (四)R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五)核酸的理化性质及其应用 三、酶 (一)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二)酶促反应的特点与机制

(三)酶促反应动力学(四)酶的调节 (五)酶的命名与分类 四、糖代谢 (一)糖类概念及其功能(二)糖的无氧分解(三)糖的有氧氧化(四)磷酸戊糖途径(五)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六)糖异生 (七)血糖及其调节 五、脂类代谢 (一)脂类的消化和吸收(二)甘油三酯代谢(三)磷脂的代谢 (四)胆固醇代谢 六、生物氧化 (一)生成ATP的氧化体系(二)其他氧化体系 七、氨基酸代谢

暨大网络新闻传播-网络新闻传播复习提纲题型版

网络新闻传播复习提纲 一、填空 1. 新闻传播学一般划分为理论新闻传播学、应用新闻传播学、历史新闻传播学。 2. 1.1969年,美国国防部资助一个有关广域网络的项目,开发出一个运用包交换技术的网络,称为ARPANET 3.互联网形成、发展的三个阶段: (1)略具雏形的ARPANET(1969-1986) (2)在科研教育中发展的NSFNET(1986-1992) (3)在商业化运做中飞跃的互联网阶段(1992-) 4.世界上第一家报纸网络版:美国的《圣何塞信使报》。中国第一家网络电子日报:《中国贸易报》 5.新闻价值的要素及各要素的含义: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 6.新闻与宣传的区别:传播职能、出发点、归宿点传播方式均不同 7.网络新闻价值判断的新标准是:实时性、重要性、趣味性、实用性。 8.记者使用互联网的主要方式有三种:信息获取型、人际联络型、信息获取与人际联络结合型 9.新闻工作者需要经常访问的网站:权威传媒网站、商业综合门户网站、与自己的报道领域有关的网站一些政府和机构网站 10.搜索引擎的种类:严格意义上的搜索引擎、目录索引引擎、元搜索引擎 我国新闻工作者常用的一些搜索引擎:Google搜索、百度、雅虎中国、新浪网搜索引擎、搜狐、网易搜索、天网中英文搜索 11.新闻工作者常用的数据库:文献摘要数据库、书籍与名录数据库、法规与政府文件数据库、人物查询与公众记录数据库 我国的数据库存在问题:资源缺乏保证,更新频率低,服务范围窄。 12. 电子邮件采访的局限性:互动性较差、采访的真实性难以把握、安全性较差 13.网络寻呼机即ICQ,以及由此衍生的OICQ,CICQ,PICQ等。网络寻呼机的功能:在线提醒、网上闲聊、发送消息 13.网络BBS的分类(六种):校园BBS,商业产品BBS,小型局域BBS,兴趣BBS,商业网站BBS,网络新闻媒体建立的BBS 14.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将人类处理的信息分为五种形式:视觉、听觉、符号、语义、行为 15. 新闻报道策划的要求:创新性、动态程序和稳定性、适应性与反馈性 16. 新闻的筛选:标准是新闻的真实性、新鲜性、全面性与平衡性 二、名词解释 1. 网络新闻传播 就是以互联网作为媒介而开展的新闻传播活动。 广义上,互联网在传播新闻和信息方面具有媒体的性质和功能,可以较笼统的称为“网络媒体”。严格来说,网络媒体是指由报刊社、电台、电视台、通讯社等传统新闻机构创办的媒体网站和从事新闻传播的商业网站,以及其他发布新闻信息的各种网站。 2. 多媒体 包括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通信技术两大领域。这种技术可以集文字、图像、录像、动

2019年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2019年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818有机化学B考试大纲 I、考试目标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III、考查范围 IV、试题样板 I、考试目标 暨南大学《有机化学》考试的目标,重点在于考查考生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法、异构现象、结构特征、主要性质、重要的合成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对现代价键理论基本概念的理解,并应用于解释有机化合物基本结构的能力;通过电子效应和立体效应,进一步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能的关系。3、重要的反应历程,如:亲电和亲核取代反应、亲电和亲核加成反应、游离基反应、消除反应等历程。4、对立体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并能用于解释一些反应的选择性问题。5、各类重要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制法及其主要用途。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分数 满分为150分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考生独立完成考试内容。 三、试卷结构 有机化合物结构30% 结构理论关系30% 有机反应30% 有机合成设计10% 四、试卷题型结构 1.命名题(10%) 2.写结构式(10%) 3.选择题(10%) 4.填空题(10%) 5.完成反应式(30%) 6.简答题(20%) 7.设计合成题(10%)

III、考查范围 【考查目标】 一、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法、异构现象、结构特征、主要性质、重要的合成方 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对现代价键理论的基本概念,并应用于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的能力; 通过电子效应和立体效应,进一步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三、重要的反应历程,如:亲电和亲核取代反应、亲电和亲核加成反应、游离基 反应、消除反应等历程。 四、对立体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并能用于理解一些反应的选择性 问题。 五、各类重要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制法及其主要用途。 第一章绪论 【基本内容】 一、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凯库勒结构式、离子键和共价键、现代共价键理论、 共价键的属性 三、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四、有机酸碱的概念:勃朗斯德酸碱理论、路易斯酸碱理论 【基本要求】 一、了解(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二、掌握:有机酸碱的概念 三、重点掌握: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第二章烷烃和环烷烃 【基本内容】 第一节烷烃 一、同系列和构造异构:同系列和同系物、构造异构 二、命名:普通命名法、系统命名法 三、结构 四、构象:乙烷的构象、丁烷的构象 五、物理性质:分之间的作用力、沸点、熔点、密度、溶解度 六、化学性质:氧化和燃烧、热裂反应、卤化反应 第二节脂环烃 一、脂环烃的分类、构造异构和命名 二、物理性质 三、化学性质:与开链烷烃相似的化学性质、环丙烷和环丁烷的开环反应 四、拜尔张力学说 五、环烷烃的构象:环丙烷和环丁烷的构象、环戊烷的构象、环己烷的构象【基本要求】 一、了解(理解)烷烃的物理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