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和过程环境控制程序

合集下载

服务的设施设备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服务的设施设备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服务的设施设备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1 目的确定并提供和维护为实现服务的符合性所需要的设施设备,确定并管理为实现服务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中的各种因素。

2 适用范围适用于为实现服务符合性所需的设施,如工作场所、硬件和软件、设备和工具、支持性服务如通讯、运输设施等的控制;对工作环境中人和物的因素进行控制。

3 职责3.1 工程部负责对实现服务符合性所需的设施设备进行控制。

3.2 办公室、工程部、服务中心分别在各自的业务范围内对实现服务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进行控制。

4 工作程序4.1 基础设施设备的确定公司为实现服务符合性活动所需的基础设施设备包括:工作场所(办公场所、健身娱乐场所等)、服务设施(包括软件和硬件,如计算机管理网络、通讯设施、水、电、气供应、道路及排污管线等)、支持性设备和工具(如维修用的设备和工具等)。

4.2 根据建设部《全国优秀管理住宅小区标准》,对于各类服务设施设备的管理应做到:a)各类设施图纸、档案资料齐全,管理良好;b)设施运行正常,有正常的保养、检修制度;c)运行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d)电梯按规定时间运行;e)消防系统设备完好,可随时启用;4.3 设施设备的提供4.3.1 设施设备的接管、验收:在接管物业设施设备时,由物业工程部负责按设施设备使用说明书和相关资料对接管的设施设备进行验收。

达不到要求者,应通知有关单位限期整改。

设施设备的接管的相关资料由办公室统一汇总整理,档案室存档。

4.3.2 设施设备的采购:各部门根据使用要求及公司发展的需要,填写《设施设备配置申请单》,注明设施设备名称、用途、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单价、数量等,由工程部审核,报经理及集团分管副总裁及总裁批准后,由办公室组织具体实施采购。

4.3.3 采购设施设备的验收a)采购的设施设备,工程部组织使用部门进行安装调试,确认满足要求后,由工程部和使用部门在《设施设备验收单》上签字验收,并记录设施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单价、数量、随机附件及资料等内容。

设备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设备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设备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1目的确定、提供和维护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基础设施。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与工作、生产有关的设施及其管理和控制。

3职责3.1生产部负责对设备和工作环境进行归口管理。

3.2生产部对各类基础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负责,对设备检查修理提出要求并检查设备维修质量。

3.3办公室负责建立办公区域内各种管理用设备的台帐。

4程序4.1设备管理基本要求4.1.1生产部对所有生产用设备进行统一编号,并建立《设备一览表》,办公室在生产部的组织下编制办公区域内各种管理用设备的《设备一览表》。

4.1.2生产部在安排生产任务时,要同设备加工范围和技术要求相适应,避免“超负荷运转”等拼设备的做法。

4.1.3设备操作者,必须接受培训。

4.1.4生产部可对大型、关键设备编制《设备档案》,保留这些设备的相关材料。

4.1.5生产部也可组织相关部门对外包单位用于加工我公司外协产品的设备进行建档,形成设备台帐,便于我公司了解和控制。

4.2设备的分类和使用4.2.1设备的分类A类设备:用于加工产品的大型设备、精密设备或关键设备,对产品的加工能力以及产品质量有直接影响的。

如各类焊机、行车、车床、镗床、铣床等。

B类设备:用于加工产品的辅助设备或使用频次非常少的非关键设备,对产品的加工能力和质量影响不大的。

如各类工装、夹具、工具等。

以上设备的分类应在生产部编制的《设备一览表》中进行识别。

4.2.2设备的使用生产部负责编制《设备管理规定》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汇编》,对A类设备必须有操作规程,并严格按《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汇编》的相关规定进行操作。

4.3设备的保养:4.3.1生产设备维护保养制度设备维修人员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由生产部编制《设备保养制度汇编》,以规定保养项目、频次,并发给使用部门执行。

设备保养分类:日常保养,定期保养4.3.2生产设备保养要求生产操作工依据《设备保养制度汇编》的规定对设备进行日常保养,并填写《设备日常保养记录》,若在保养过程中若发现有任何需维修的情况,应按4.4条款的规定执行。

TCSQP05设施和过程运行环境控制程序

TCSQP05设施和过程运行环境控制程序

TCSQP05设施和过程运⾏环境控制程序1⽬的识别并提供和维护为实现产品和服务之符合性所需要的设施,识别并管理为实现产品和服务之符合性所需的⼯作环境中⼈和物因素。

2范围适⽤于为实现产品及服务之符合性所需的基础设施,如⼯作场所、硬件和软件、⼯具和设备、⽀持性服务:如软件、通讯、运输设施等的控制,对⼯作环境中的⼈和物的因素进⾏控制。

3职责机修电⼯负责对⽣产主要设备及设施的使⽤管理状况进⾏监督管理;⽣产各部门负责对各部门⽣产设备的使⽤及⽇常维护保养⼯作;⾏政后勤负责对⼚区⼚房⼯作场所及其内的基础的建设维护,同时对⼯作环境进⾏监督管理,并负责组织清扫⽣产区域外围的卫⽣。

4⼯作程序4.1⽣产设施的识别、提供和维护。

4.1.1设施的识别本公司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活动所需的设施包括:⼯作场所(⽣产班组、办公场所等)、设备和⼯具(包括量具)、⽀持性服务(⽔、电、⽓供应)、通讯设施、运输设施等.4.1.2设施的提供4.1.2.1机修电⼯根据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和本公司发展的需求负责组织安排设施类相关采购有关事宜,采购部具体实施采购;4.1.2.2需要⾃制的设施由使⽤部门提出,经总经理审批后,机修电⼯负责加⼯制造,必要时⽣产部调派⼈⼿协助。

4.1.3设施的验收4.1.3.1采购或⾃制完成的设施,机修电⼯组织使⽤部门进⾏安装调试,确认满⾜合格后,由机修电⼯和使⽤部门在《设施验收单》上签字验收,机修电⼯应及时将设施资料收集归档保存。

4.1.3.2采购回的低值易耗⼯具\量具等由仓管理员通知使⽤部门⾃⾏验收;验收合格后办⼊库领⽤⼿续;验收不合格的,应由仓库管理员通知采购,采购负责与供⽅协商解决。

4.1.4设施的使⽤、维护和保养4.1.4.1对于重要的设备:设备管理⼈员负责组织编写《设备作业指导书》,发放给使⽤部门。

⽣产操作⼈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可上岗。

4.1.4.2设备管理⼈员负责建⽴《设备台帐》。

4.1.4.3设备管理⼈员根据设备资料负责建⽴设备保养维护项⽬,设施的使⽤⼈员对设施进⾏⽇常保养并记录在相应的《⽣产设备保养记录表》上,机修电⼯每周⼀定期抽查。

生产设备及过程运行环境控制程序

生产设备及过程运行环境控制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1.0目的为生产提供所需的基础设施,保证正常的生产秩序及工艺得以实施,同时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工作环境,保证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不因环境的影响而影响产品的质量。

2.0适用范围:本公司办公室、车间、仓库等生产设施及工作环境的控制均适用本程序。

3.0职责3.1设备部及制造部:负责提出设施需求申请,并按要求对生产设施及生产环境进行维护。

3.2行政管理部:负责统筹设施的管理,并组织实施生产工作设施的报废作业。

3.3相关部门:负责相关办公设施及工作环境的维护。

4.0相关文件4.1《采购管理程序》5.0定义5.1 7S: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

6.0程序内容6.1设施的提供6.1.1提出设施需求:设备部在以下情况下应考虑设施的需求,提出相关的策划方案或可行性报告报总经理批准。

①生产新产品时。

②扩大生产规模时。

③改善生产工艺或工作条件时。

6.1.2采购所需设施:当部门的设施需求获得总经理批准后,采购应按《采购管理程序》的相关要求开展相应的采购作业,机器设备回厂后通知设备部组织人员进行验收确认。

其间,相关部门在购买设施时,应明确以下方面的采购要求:①设施名称、规格、型号。

②设备配件及部件要求。

③售后服务要求及相关技术资料等。

6.1.3设施的报废处理:当旧设施超出使用期或其他原因需报废时,设备部应填写《报废申请单》,报总经理批准。

报废申请经总经理批准后,由行政管理部统一实施相关设施的报废作业。

6.1.4设施的管理6.1.4.1设备部应对公司的所有设施进行编号、登记。

(生产设备简称+流水号)并造册管制。

6.1.4.2当购买新设施或报废旧设施时,应及时将新设施列入《设备总台帐》中,或将已报废的旧设施从《设备总台帐》中删除。

6.1.4.3制造部在使用生产设备时,应按照相关设备的使用维护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开展相应的使用及维护保养作业,并按照机器设备操作维护保养资料的要求,如实记录在《设备保养卡》上。

设备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设备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设备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介绍设备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Device and Work Environment Control Program,简称DWCP)是一种用于控制设备和工作环境的软件程序。

它可以通过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对相应的设备和工作环境进行控制操作,实现设备和工作环境的智能化管理。

本文将介绍DWCP的功能、应用场景、以及实现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功能DWCP的基本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控制设备开关:通过对设备的控制信号输出,实现设备的开闭操作,例如空调、电视、电灯、窗帘等。

•调节设备参数:通过控制信号的大小和频率,调节设备的参数,例如空调温度、电视亮度、电灯光暗等。

•集成传感器:通过集成温度、湿度、光线等传感器,实时检测环境参数,根据设定的阈值进行控制操作,例如调节空调、电灯等。

•可视化管理:可以通过Web界面、移动端APP等多种方式进行管理,实时监控工作环境和设备使用情况,进行管理和控制。

除了基本功能外,DWCP还支持以下扩展功能:•计划任务:可以对设备和工作环境进行计划任务的设置,例如在指定时间点自动开启、关闭电灯等。

•条件触发:可以设置触发条件,例如当环境温度超过一定值时,触发空调自动调节温度等。

•历史数据记录:可以记录设备和工作环境的历史使用数据,进行分析和优化。

应用场景DWCP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作环境和设备的管理和控制,包括以下场景:•家庭智能化:可以通过DWCP控制家庭中的各种设备,例如空调、电视、电灯、窗帘等,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办公场所管理:可以通过DWCP控制办公场所中的各种设备,例如空调、投影仪、音响、灯光等,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商业场所管理:可以通过DWCP控制商业场所中的各种设备,例如空调、灯光、音响、广告屏等,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工业设备管理:可以通过DWCP控制工厂中的各种设备,例如机器人、传送带、气动设备等,实现自动化生产和管理。

实现技术DWCP采用了以下技术进行实现:•通信协议:采用HTT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

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范文(三篇)

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范文(三篇)

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范文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是一个组织内部的核心资源,对于组织的运作和员工的工作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稳定和良好,需要有相应的控制程序来管理和维护。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的范文,包括程序的目的、范围、责任、程序流程以及持续改进等方面。

一、目的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的目的是确保组织的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稳定和安全,以提供一个适宜的工作环境,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满意度。

二、范围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适用于组织内部的各种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包括但不限于办公楼、设备设施、通信网络、供电系统、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等。

三、责任1. 组织领导层负责制定和审核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2. 设施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和执行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包括设备设施的维护和保养、环境卫生的管理、应急管理等。

3. 所有员工都有责任遵守和执行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如正确使用设备设施、保持工作区域的整洁和卫生、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等。

四、程序流程1. 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评估a. 确定评估的频率和方法。

b. 进行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评估,包括设备设施的性能、环境卫生的状况、工作场所的安全等方面。

c. 分析评估结果,确定改进措施。

2. 设备设施维护和保养a. 制定设备设施维护和保养计划,包括定期检查、维修、更换等。

b. 具体实施设备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c. 记录维护和保养的情况,包括维修记录、更换记录等。

3. 环境卫生管理a. 制定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和规范,包括工作区域的清洁、垃圾处理、消毒、通风等方面。

b. 定期进行环境卫生的检查和清洁,确保工作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c. 记录环境卫生的情况,包括检查记录、清洁记录等。

4. 应急管理a. 制定应急管理计划,包括灾害、事故等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和预案。

设备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设备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4.2.3无特殊要求的工作环境的管理
4.2.3.1生产、工作场所应每日一清扫,每周大清扫,清扫出的垃圾或工艺废渣(切屑、废料头)应分类放在指定的地点并定期处理,以保持生产、工作场所干净、整洁。
4.2.3.2生产、工作场所必须通风良好、光线充足,工作地点局部照明应适合操作要求。有良好的温、湿度等自然条件。生产、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a)必须符合公司生产产品的要求。
b)必须符合公司长远发展及工艺改进和产品质量提高的要求。
c)与之相配套的工业建筑、构筑物应符合设备的特性要求和产品的要求。
d)各主管部门按相关规定进行请购、验证/验收。
e)属采购的基础设备的验收参照《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执行。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验收应根据其属性或特性标准、技术要求按《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的要求进行验收。
4.1.4设备的验收
4.1.4.1采购或自制完成的设备,工程部组织使用部门进行安装调试,确认满足要求后填写《固定资产验收报告》签收,并记录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单价、数量、随机附件及资料等内容。低值易耗的工、夹、检具等由使用部门自行验收;
4.1.4.2验收不合格的设备,采购部与供方协商解决,并在《固定资产验收报告》中记录处理结果;
使用部门根据部门要求及公司发展的需要,填写《固定资产采购申请单》,注明设备名称、用途、型号规格、技术参数、数量等,报部门主管、财务部审核后,报总经理批准,由使用部门负责组织安排采购或自制的有关事宜,采购部具体实施采购;需要自制的设备由使用部门提出,工程部评审并组织加工制造。
4.1.3基础设施配置原则
4.1.5.7生产部在每年初编制《设备检修计划》报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4.1.5.8对不能自行维修和检修的设备,由使用部门填写《固定资产维修审批单》经总经理批准后,由采购部寻求外部机构对设备进行维修和检修(必要时签订维修/检修合同),经检修的设备由使用部门、设备部、外部维修机构共同验证后在《固定资产维修审批单》中签字确认。

生产设备及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生产设备及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生产设备与工作环境
控制程序
版本/修订:E/0
文件编号:THZB-DQ07-2013
发放号码:
受控状态: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2012--发布2012--实施
生产设备及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编号:THZB-DQ07-2013
1目的
为确定、提供并维护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要的生产设备设施,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实现人、物、场所最佳结合,提高工作效率和满足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6.坚持八字要求,即:整齐,清洁,安全,润滑,做到三好,四会,即:管好,用好,保养好,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一般故障。设备应保持操作控制系统,安全装置齐全可靠。
7.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经常保持设备整洁。
8.每天检查设备是否有漏油点,并及时清理设备周围的费油及废液。
9.设备的废液、废切削液及带油擦机布的处理参见《油品及化学危险品控制程序》、《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
d)消防栓与公告栏前均不可有障碍物。
e)工作场所内不可有“没有必要”的架子或屏障影响现场的视野。
f)车间现场车行道、人行道及安全通道要畅通,地面应平整无破损。
g)地面、墙壁、工具箱内外,工作台上下,塑料板和机床内外均需保持整洁,机床周围不准放置与本机台无关的物品。
h)检测仪器、器具应放置有序,位置适当,便于使用和操作,防止变形和工序磕碰伤。
4.设备验收
在设备入厂后,应立即组织使用部门负责人、采购员和设备管理员进行验收。
1)采购员根据合同供货范围,验收设备与供货范围是否相符。
2)设备使用部门验收设备性能与使用要求是否相符。
3)设备管理员清点随机附带的资料,资料主要包括:合格证、原产地证明(进口设备)、说明书、维修单、装箱清单(或供货单)等,并建立设备档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
确定提供并维护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要的基础设施,确定并管理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办公、检测、生产过程、仓库保管所需的建筑物、工作场所、工具和设备、仪器以及支持性服务如通讯、运输设施等,以及办公工作环境中的人的物等因素进行有效控制。

3.职责和权限
3.1生产部负责生产设备的管理,在生产过程中确保对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基础设施进行识别、维护和保养。

3.2 质保部负责检测区域的检测设备进行识别、维护、保养、管理和控制,对质保部工作环境进行管理、控制。

3.3 办公室负责办公区域所需的基础设施进行识别、维护、保养、管理和控制。

对办公环境进行管理和控制。

3.4供销部-采购负责材料库区及产品报验区、备品备件区的管理。

4工作程序
4.1基础设施的确定、提供和验收
4.1.1基础设施是指为达到产品质量要求所需的设施、设备,是管理体系运行的物质保证,公司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活动所需的基础设施包括:
1、建筑物、工作场所(如办公和生产场所)和相关设施(如供应水、汽、电的设施);
2、过程设备(如机器、各类控制和测试设备及各种工、卡、量具等);
3、支持性服务(如交付后的维护、配套用的运输或通讯服务、劳动保护用品、安全
设施、临时建筑、仓库等)。

4.1.2设施的提供
a)生产部根据使用车间的要求及公司发展的需要,填写《设备配置申请单》,注明
设备名称、用途、型号规格、技术参数、数量等,报总经理批准,由供销部-
采购实施采购。

b)检测设备及设施由质保部提出,填写设施名称、用途、型号规格、技术参数、
单价、数量等,报总经理批准后,由供销部-采购采购。

c)办公设备及设施由办公室提出,填写设施名称、用途、型号规格、单价、数量
等,报总经理批准后,由办公室自行采购。

d)材料库区及成品及备品备件库所需的设施由供销部-采购提出,经总经理批准后
采购。

e)各部门需要自制的设施由使用部门提出,由技术部设计,使用部门和技术部共
同审核,总经理批准后,由生产部负责制造。

需要外购的零部件\材料等由供销
部-采购实施具体采购,满足自制产品的需要
4.1.3设施的验收
a)重大设备、精密仪器应由生产厂家来人调试,技术部及使用部门验收;采购的
一般设施或自制完成的设施,由使用部门进行安装调试、验收;验收合格的设施
应填写《设备验证单》,生产设备与检测设备应登记在各部门的“设备台帐”上,
记录设施名称、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单价、数量、随机附件及资料等内容。


值易耗的工、卡、量具等由使用部门自行验收。

b)验收不合格的自制设施,由生产部组织返工、返修或重新加工,直至检验合格。

c)验收不合格的外购生产、检测设施,由供销部-采购退货、调换。

d)生产部对验收合格的生产设施(包括自制)进行编号,建立设施档案,并在生产
部《设备台帐》上登记。

e)质保部对验收合格的检测设施(包括自制)进行编号,建立设施档案,并在《设
备台帐》上登记。

f)办公室对验收合格的办公设施(包括自制)进行编号,建立设施档案,并在办公
室《设备台帐》上登记。

g)低值易耗的工、卡、量具等由仓库凭设施验收单办理入库手续。

4.2设施的使用、维护和保养
a)对于大型、精密设备或关键、特殊过程所用的设施必须有操作规程,相关操作人
员应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其他设施根据生产需要,生产部组织编写相应的操作规程;
b)检测设施由质保部根据需要,组织编写相应的操作规程;
c)生产部制定《设备检修保养计划》,规定保养项目、频次、责任岗位,发给使用车
间执行,各岗位负责人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生产部每季度收集《设备检修保养计划》,整理入档并作为制定下年度检修计划的依据;
d)办公室对办公设施进行统一管理,规定设施维护具体责任人并监督检查维护情况。

e)使用部门应按设备状况及使用期限制订《设备检修保养计划》,按计划执行维护、
保养;检修时应填写《设备检修保养记录》,将检修的部位、更换的零件、检修后的效果评价记录下来。

f)日常生产中车间无法排除的设备故障,应填写《设备检修单》报生产部检修。


修中的设施应挂红色检修牌,检修好的设施应有使用部门负责人签字验收方可使用;
g)办公设施有故障的由办公室进行检修,检修不好的外送办公设备检修单位检修。

h)现场使用的设施应有统一的编号,以便于维护保养。

i)检测设施由质保部进行检修,检修不好的外送检测设施检修单位检修。

4.3设施的报废
a)对无法修复或无使用价值的生产和检测设施,由生产部和质保部填写《设备报废
申请单》,经总经理批准后报废,生产部和质保部在各自的《设备台帐》中注明情
况;
b)对低值易耗的工装、夹具、辅具等,由使用部门填写《设备报废申请单》,报生产
部负责人批准,即可报废;
c)办公设备报废由办公室填写《设备报废申请单》,经总经理批准后报废,办公室在
《设备台帐》中注明情况;报废的设施应挂“报废牌”。

4.4过程运行环境
办公室应确定并管理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这应包括物理的、社会的、心理的要求(如创造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更好发挥员工的潜能),为此应做到:
a)配置适用的房屋和办公场所(包括临时设施),并根据需要适当装修,防止暴晒、
风雨侵蚀和潮湿,并定期进行修繕;
b)配置必要的通风、照明、消防器材、办公桌椅,保适宜的温度、温度、粉尘度和环境卫生条件,定期检查、维修或更换照明设备、消防器材、办公桌椅等,保持办公环境卫生、整洁、文明、礼貌;
c)生产部对车间设施实行定置管理,经常清洁、擦试设备、打扫车间卫生,保持适宜
的温度、湿度、粉尘度、污染度和环境卫生条件,经常通风,采取降低噪声、防暑措施,确保生产环境符合要求,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d)对危险品(易爆/易燃/有毒/有害等)应有隔离/防护设施。

e)配备适当的劳保用品,采取适宜的防护措施,确保员工生产符合劳动法规、安全法
规的要求。

f)当工作环境有温度、湿度、噪音、照明和天气要求时应满足。

5.相关/支持性文件
5.1《采购控制程序》
5.2《产品实现与产品检验控制程序》
5.3《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控制程序》
6.记录
6.1《设备台帐》
6.2《设备日常保养记录》6.3《设备检修保养记录》 6.4《设备配制申请单》6.5《设备验证单》
6.6《设备检修保养计划》6.7《设备报废申请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