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代会历史上的四次秘密会议
我国人代会历史上的四次秘密会议

每年3月的全国“两会”,吸引了众多的中外媒体参与报道,无论是中国的老百姓还是世界各国,都可以随时关注会议进展情况。
这是我国作为现代文明国家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表现。
然而,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年的历程中,上个世纪60、70年代,曾举行过鲜为人知的4次秘密会议。
这几次人代会,没有记者报道,人们都是从新华社或者大会新闻公报上获取会议消息。
而之前的历次人代会,都邀请各国驻华使节和在京访问的部分外宾观摩。
回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史上的四次秘密会议,从中可以管窥当时我国复杂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生活。
第一次秘密会议:没有“两高”和计划、财政报告的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1962年3月27日至4月16日在北京举行,出席代表1072人。
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是在中国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召开的。
从国际环境看,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中国反动派利用中国暂时的经济困难掀起了反华浪潮。
特别是1961年10月召开的苏共22大上,赫鲁晓夫公开对中国共产党进行攻击。
从国内形势看,由于“左”倾错误思想占主导地位特别是“大跃进”运动,中国从1959年进入三年困难时期。
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为此,党和国家做了大量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一定成效,但经济调整的压力依然很大,党内思想比较混乱,对形势的看法存在分歧,广大干部群众对国内经济和国家前途也很担忧。
在这种形势下,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由中央、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地委、县委(包括重要厂矿企业党委和军队党委)领导干部共计7118人参加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史称“七千人大会”,以统一全党的思想认识。
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好地贯彻“八字方针”,顺利克服暂时困难,使全国各族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人民,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爱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分子,爱国侨胞和其他一切爱国人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艰苦奋斗,同心同德,努力完成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中共中央决定召开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会议时间备注第一届全国人大(1954-1959)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1954.9.15-28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1955.7.5-30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1956.6.15-30第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1957.6.26-7.15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1958.2.1-11第二届全国人大(1959-1965)第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1959.4.18-28第二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1960.3.20-4.10第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1962.3.27-4.26第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1963.11.17-12.3第三届全国人大(1965-1975)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1964.12.21-1965.1.4第四届全国人大(1975-1978)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1975.1.13-17第五届全国人大(1978-1983)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1978.2.26-3.5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1979.6.18-7.1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1980.8.30-9.10第五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1981.11.30-12.13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1982.11.26-12.10第六届全国人大(1983-1988)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1983.6.6-21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1984.5.15-31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1985.3.27-4.10第六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1986.3.25-4.12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1987.3.25-4.11第七届全国人大(1988-1993)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1988.3.25-4.13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1989.3.20-4.4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1990.3.20-4.4第七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1991.3.25-4.9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1992.3.20-4.3第八届全国人大(1993-1998)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1993.3.15-31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1994.3.10-22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1995.3.5-18第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1996.3.5-17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1997.3.1-15第九届全国人大(1998-2003)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1998.3.5-19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1999.3.5-16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2000.3.5-15第九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2001.3.5-15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2002.3.5-15第十届全国人大(2003-2008)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2003.3.5-18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2004.3.5-14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2005.3.5-14第十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2006.3.5-14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2007.3.5-16第十一届全国人大(2008-2013)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2008.3.5-18 13天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2009.3.5-13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2010.3.5-14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2011.3.5-14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2012.3.5-14 9天半第十二届全国人大(2013-)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2013.3.5-17 12天半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2014.3.5-13。
党从建党以来,开过的所有重要会议:其时间,地点,决策,作用等细节

一、民主革命时期的会议(1921-1949年)1.中共成立初的三次代表大会:(1921-1923年)(1)中共“一大”: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通过了中共的第一个党纲,选举了领导机构,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2)中共“二大”: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即最低革命纲领。
(3)中共“三大”:1923年在广州召开,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但没有提出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2.第二次国民革命时期(1927-1937年,即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八七”会议:1927年在汉口召开,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2)遵义会议:1935年1月召开,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党中央的领导,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3)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召开,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3.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即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1)洛川会议:1937年秋召开,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2)中共“七大”: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为抗战胜利和民主革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4.解放战争时期 1945-1949年,即第三次国民革命时期(1)全国土地会议:1947年召开,会议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并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2)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春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了政治、思想准备,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讨论新中国成立的问题。
二、建国后召开的会议1.过渡时期 1949-1956年(1)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议:1949年10月1日召开,会上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会议决定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

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9月~1959年4月)一次会议(1954年9月)二次会议(1955年7月)三次会议(1956年6月)四次会议(1957年6月)五次会议(1958年2月)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9年4月~1965年1月)一次会议(1959年4月)二次会议(1960年3~4月)三次会议(1962年3~4月)四次会议(1963年11~12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9年4月~1965年1月)一次会议(1964年12月~1965年1月)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75年1月~1978年3月)一次会议(1975年1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78年3月~1983年6月)一次会议(1978年2月~3月)二次会议(1979年6月~7月)三次会议(1980年8月~9月)四次会议(1981年11月~12月)五次会议(1982年11月~12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83年6月~1988年4月)一次会议(1983年6月)二次会议(1984年5月)三次会议(1985年3月~4月)四次会议(1986年3月~4月)五次会议(1987年3月~4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88年4月~1993年3月)一次会议(1988年3月~4月)二次会议(1989年3月~4月)三次会议(1990年3月~4月)四次会议(1991年3月~4月)五次会议(1992年3月~4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93年3月~1998年3月)一次会议(1993年3月15日~31日) 二次会议(1994年3月10日~22日) 三次会议(1995年3月5日~18日) 四次会议(1996年3月5日~17日) 五次会议(1997年3月1日~15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98年3月~2003年3月)一次会议(1998年3月5日~19日) 二次会议(1999年3月5日~16日) 三次会议(2000年3月5日~15日) 四次会议(2001年3月5日~15日) 五次会议(2002年3月5日~15日)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003年3月~)一次会议(2003年3月)二次会议(2004年3月)三次会议(2005年3月)1、届:因为一般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一个重要议题是换届选举中央委员,大会完毕也就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所以几届几中的届是第几届委员的届,而非第几次会议。
两会背景及历程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93年3月~1998年3月) 一次会议(1993年3月15日~31日) 二次会议(1994年3月10日~22日) 三次会议(1995年3月5日~18日) 四次会议(1996年3月5日~17日) 五次会议(1997年3月1日~15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98年3月~2003年3月) 一次会议(1998年3月5日~19日) 二次会议(1999年3月5日~16日) 三次会议(2000年3月5日~15日) 四次会议(2001年3月5日~15日) 五次会议(2002年3月5日~15日)
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1994年修订政协章程时新列入的一项主要职能。 参政议政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拓展和延伸。参政议政的内容和形式 除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内容和形式以外,还包括选择人民群众关心、 党政部门重视、政协有条件做的课题,组织调查研究,积极主动地向党 政领导机关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还可通过多种方式发挥委员的专长和作 用。
历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一届全体会议 (1949年9月21日~30日)
第二届全国委员会 (1954年12月~1959年4月) 第一次会议(1954.12) 第二次会议(1956.1~2) 第三次会议(1957.3)
第三届全国委员会 (1959年4月~1965年1月) 第一次会议(1959.4) 第二次会议(1960.3~4) 第三次会议(1962.3~4) 第四次会议(1963.1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 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 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人民政协成立于1949年9月。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国家最高权 力机关的职权,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 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选举产 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和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这次会议还决定了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国都、国旗、国歌和纪年。1954年,中国最高国家权力 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诞生。从此,政协作为中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 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并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以及对外交往 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建国后没有准时召开的四次全国党代会

建国后没有准时召开的四次全国党代会作者:阎志峰来源:《党史博采·纪实(上)》 2011年第3期●阎志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1949年到2011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10次全国代表大会,其中,改革开放以前4次,改革开放以后6次。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召开,是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5年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第29条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由中央委员会决定并召集之。
在通常情况下,每三年召集一次。
在特殊情况下,由中央委员会决定延期或提前召集”。
八大与1945年召开的七大间隔了11年,是一次迟到的盛会。
1956年9月26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八大版党章第31条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
……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由中央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
在特殊情形下,中央委员会可以决定延期或者提前召开。
如果有三分之一的代表的要求,或者有三分之一的省一级组织的要求,中央委员会必须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会议”。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69年4月1日至24日召开,与八大相隔了13年,又是一次迟到的会议。
党的十大于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召开,与九大相隔了4年,是一次提前召开的会议。
党的十一大于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召开,与十大相隔 4年。
十一大也是一次提前召开的会议。
这四次没有准时召开的党的伞国代表大会,之所以推迟或提前召开,都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
八大:在解决“高饶事件”的大背景下推迟召开的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所作的口头政治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准备革命转变,“像北平、天津这样大的三五个中心城市,我们八路军就要到那里去。
我们一定要在那里开八大,有人说这是机会主义:恰恰相反,八大如果还在延安开,那就近乎机会主义了”。
历史的发展正如毛泽东所预言的那样,11年后,中国共产党果真在北京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历届全国人大召开时间及历史意义简介

7.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1988年3月。这次大会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正案,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历届全国人大召开时间及历史意义简介
历届全国人大是中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对于中国政治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将以历届全国人大召开的时间及其历史意义进行简要介绍。
1.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1949年9月15日。这次大会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这次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重要法律文件,奠定了新中国的基本制度框架。
10.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2003年3月。这次大会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正案,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法制建设。
11.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2008年3月。这次大会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正案,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2. 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1954年9月15日。这次大会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国性选举,代表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大会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总理等重要职位。
3.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1964年9月的北京。这次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一次重要政治会议。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正案,巩固了毛泽东思想在国家权力机关中的地位。
公务员考试-中共各种会议及其内容

1、中共一大:1921.7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
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的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差别;确立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中共二大:1922年7月与上海召开。
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党的最高纲领就是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共产主义。
大会还提出了在目前历史条件下的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各民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不足之处是,对于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问题,对于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联系的问题,认识上不清楚。
3、八七会议: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
李维汉主持会议,共产国际代表G·罗米纳兹作长篇报告。
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毛泽东在会议上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里取得的”的著名论断。
最后改选了中央领导机关。
八七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决定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
八七会议给政出一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革命挽救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中共六大:1928年6月,在莫斯科召开。
指出:中国社会的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阶段的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目前的政治形势正处于两次革命高潮之间;党的总任务不是进攻,而是争取群众、准备暴动。
会议批判了“左”、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特别是盲动主义的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人代会历史上的四次秘密会议作者:徐高峰来源:《红广角》 2014年第7期(吉林)徐高峰每年3月的全国“两会”,吸引了众多的中外媒体参与报道,无论是中国的老百姓还是世界各国,都可以随时关注会议进展情况。
这是我国作为现代文明国家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表现。
然而,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年的历程中,上个世纪60、70年代,曾举行过鲜为人知的4次秘密会议。
这几次人代会,没有记者报道,人们都是从新华社或者大会新闻公报上获取会议消息。
而之前的历次人代会,都邀请各国驻华使节和在京访问的部分外宾观摩。
回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史上的四次秘密会议,从中可以管窥当时我国复杂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生活。
第一次秘密会议:没有“两高”和计划、财政报告的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1962年3月27日至4月16日在北京举行,出席代表1072人。
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是在中国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召开的。
从国际环境看,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中国反动派利用中国暂时的经济困难掀起了反华浪潮。
特别是1961年10月召开的苏共22大上,赫鲁晓夫公开对中国共产党进行攻击。
从国内形势看,由于“左”倾错误思想占主导地位特别是“大跃进”运动,中国从1959年进入三年困难时期。
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为此,党和国家做了大量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一定成效,但经济调整的压力依然很大,党内思想比较混乱,对形势的看法存在分歧,广大干部群众对国内经济和国家前途也很担忧。
在这种形势下,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由中央、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地委、县委(包括重要厂矿企业党委和军队党委)领导干部共计7118人参加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史称“七千人大会”,以统一全党的思想认识。
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好地贯彻“八字方针”,顺利克服暂时困难,使全国各族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人民,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爱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分子,爱国侨胞和其他一切爱国人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艰苦奋斗,同心同德,努力完成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中共中央决定召开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由于这次大会的主要目的是谈缺点,找问题,统一思想,会议没有公开举行。
这也是自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人代会历史上首次秘密会议。
会上,周恩来总理作了《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分为国际形势和我国对外政策、国内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两部分,详细阐述了我国对外关系的总路线和各项具体政策。
报告对“大跃进”以来的政府工作作了基本总结,分析了产生或加重缺点、错误的主要原因,并代表国务院承担责任。
报告总结几年来统战工作中的经验教训,重申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知识分子中的绝大多数已成为属于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不应该把他们当做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分子的绝大多数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已经取得进步,他们中间的一部分人已经改造成为劳动者了。
会议批准了国务院的工作报告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预算委员会的审查报告;通过了提案审查委员会的提案审查意见和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关于补选的代表资格审查报告。
会议同意国务院的建议,授权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我国第二个五年计划后两年的国民经济调整计划和相应的国家预算。
会议期间,外交部还向大会分发了中国政府和印度政府交换的22件照会及1960年12月中、印两国官员关于边界问题的报告。
但这次会议没有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也没有没有听取和审议国民经济和财政预算决算报告。
第二次秘密会议:没有“一府两院”报告的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于1963年11月17日至12月3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大会的共有1012名代表。
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的全体政协委员,列席了这次会议。
这次会议也没有公开举行。
会议结束后,新华社播发了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新闻公报。
这次大会也是在国民经济调整的过程中举行的,主要的任务是研究批准国民经济计划和国家预算安排。
会上,先后听取了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李富春代表国务院作的《关于1963年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和1964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李先念代表国务院作的《关于1963年国家预算草案和预计执行情况、1964年国家预算初步安排的报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作了书面的工作报告。
会议还听取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彭真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的《关于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说明》。
会议讨论了当前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审查了政府的两个工作报告,讨论了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的问题。
在全体会议上发言的代表,共有248人。
周恩来总理在12月2日的会议上,就当前国内外的形势和任务作了讲话,并且解答了代表们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
会议通过了关于1963年国民经济计划和1964年国民经济计划、1963年国家预算和1964年国家预算初步安排的决议;通过了关于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议。
会议批准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彭真作的《关于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说明》。
会议通过决议,批准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通过了预算委员会关于国家预算的审查报告,通过了提案审查委员会的提案审查意见。
这次大会也是人大历史上唯一一次没有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次秘密会议:提出“四个现代化”目标的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于1964年12月21日至1965年1月4日在北京举行,出席代表3040人。
结过1961年至1964年的艰苦努力,国民经济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果,标志着中国即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召开新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执行今后的建设方针、计划,统一全国人民思想,就提到日程上来了。
1964年12月8日,刘少奇召开最高国务会议,讨论研究召开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事宜。
会上,周恩来对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作了说明,彭真就会议议程作了说明,提出这次会议的方针是强调缺点,鼓励代表对国家各项工作中的缺点提出批评。
在这种形势下,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也没有公开举行。
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是1226人,但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扩大了1倍多,有3040人。
对此,彭真在《关于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说明》中指出,一届、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只有1200多人,在当时是同会场(中南海怀仁堂)的限制有关的,现在有了人民大会堂,这个问题解决了。
更重要的是,当时把人大代表作为一种政治荣誉。
为了使各个战线上大批涌现的各民族优秀人物能够被选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应当增加各方面的代表,以及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有些将连任,需要扩大代表名额。
按照大会决议的说法,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扩大以后,将会使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更好地反映我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面貌,更好地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扬民主,加强民主集中制,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更好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争取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
这次会议听取了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首次提出“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即: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会议还分别听取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谢觉哉、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鼎丞向大会作的工作报告。
会议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1965年国民经济计划主要指标和1965年国家预算初步安排的决议。
决议批准政府工作报告、批准国务院提出的1965年国民经济计划主要指标和1965年国家预算的初步安排。
会议选举刘少奇为国家主席,宋庆龄、董必武为副主席;朱德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会议根据刘少奇主席的提名,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会议还选举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秘书长和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会议通过了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国务院副总理、秘书长,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等国务院组成人员的人选;通过了刘少奇主席提出的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委员人选;通过了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委员人选和法案委员会主任委员、委员人选。
由于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干扰,第三届全国人大只举行了这一次会议。
第四次秘密会议:极“左”状态召开的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国家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全国人大及常委会仅仅保留了一个名义,各项工作处于瘫痪状态,完全失去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和最高立法机关的地位和作用。
经过了几年“文革”的暴风急雨式的斗争,进入七十年代,斗争稍见缓和。
1970年3月毛泽东提出筹备召开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修改宪法。
但这项工作因林彪反革命集团的破坏和败露被搁置下来。
1974年10月,中共中央重新发出关于召开四届全国人大和修改宪法通知,并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已经八年。
现在,以安定为好。
全党全军要团结。
”然而,国内局势仍然尖锐复杂,“左”的思想继续占据统治地位,特别是江青“四人帮”集团大搞阴谋活动,企图夺取更大权力,毛泽东本人也重病缠身,心力交瘁。
为此,四届人大的筹备一波三折,大会一再延期。
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于1975年1月召开,朱德委员长宣布大会开幕。
出席大会代表应是2885名,实到代表2864人。
这次会议是在极其严格的保密措施下秘密举行的。
代表不是选举产生的,而是采取民主协商的方式,由各省、市、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和军队方面推选的,还有的是组织秘密指定或特邀,并要求严格保密。
会议时间、地点、议程均保密;所有代表提前秘密集中,秘密隔离,会前由军用飞机秘密运送到北京;到京后秘密入住指定饭店,不准离开驻地一步,也不准与外界有任何联系;会议当天由专车秘密运送至大会堂,再由秘密隧道进入会场;会议期间外国记者被特意“安排”到外地参观。
值得一提的是,大会预备会议开了7天,正式会议只有5天,这次会议创下全国人大正式会议时间最短的记录。
这次会议不准国内、外记者采访,也没有邀请外国使节参加。
直到闭会后才发布了新闻公报,全国人民和国外媒体才知道大会召开的消息和大会通过的宪法及其他事项。
传达会议精神时,人们不仅没因自己被蒙在鼓里而不满,反而由衷地钦佩党中央的英明、伟大,保密工作如此高明,让美帝苏修毫无可乘之机,觉得毛泽东思想真是战无不胜。
这一次的人大会议,只有开幕和闭幕的两次大会,剩下的是几次省市代表团会议。
没有小组会,而且根本也没有认真讨论过宪法草案和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