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的首要死因及病理过程

合集下载

破伤风

破伤风
颈静脉采患病动物血液,给小白鼠腹腔注射 (0.5ml/只),如阳性,则小白鼠于18小时左右 出现破伤风症状。
八、治疗
精心护理,消除病原,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
精心护理:静、养、防、遛。 静:病畜安置于安静环境中饲养。 养:细心养好病畜,自由采食,自由饮水。 防:防止跌倒。 遛:牵遛,防止肌肉萎缩,大家畜死亡一般在1周
病马全身强直。
病驴呈木马状。
病羊全身强直、牙关紧闭。
病犬全身强直、牙关紧闭。
人破伤风特有症状
苦笑面容。 牙关紧闭。 角弓反张。 呼吸肌痉挛、窒息、死亡。
致死率约在30~60%之间,且以老人及小孩为最。
>270,000 cases worldwide per year
六、病理变化
无特征病变。 黏膜、浆膜及脊髓膜有小出血点,肌间结缔组织
有浆液浸润,肺有充血、水肿变化。
七、诊断
根据病史、症状可下结论,不需实验室诊断。 询问病史,有无受伤的病史,通过症状观察以及
身体上有无伤口。 40~49%不能找出伤口,或愈合或内部破损。
动物实验:
伤口坏死组织或脓汁,生理盐水稀释,注射小白 鼠,经2~3天,阳性尾巴发硬,呼吸快,肌肉收 缩而死亡。
内,九天后可痊愈。七死八活九逍遥
伤口处理:
彻底清洗创伤,同时用3%H2O2冲洗,再用1%高 锰酸钾冲洗,擦干,5~10%碘酊棉球清洗,杀死 病原。
青霉素深部肌肉注射,每天一次。
药物治疗: 病初:以中和毒素为主。用破伤风抗毒素,大家
畜30~40万IU,一半肌注,一半静注;或用破伤 风免疫球蛋白肌注。
痉挛毒素:一种神经毒,引起破伤风症候群,刺 激保护性抗体的产生。

破伤风的致死原因及其影响因素_卢方

破伤风的致死原因及其影响因素_卢方

.
1
价口 处理
正确而及时 的伤 口 清创是预防
破伤风的基础。 其 目的在于 消除 病菌的培 养基 。 正
确的清创应包括去掉无生 机组织, 血凝块 及异物 , 切 开死腔 , 防 止伤 口 内组织 缺血、 缺氧。 伤后时 间
超过 12 小时 , 污染严重 或清创困难 的伤口 清创后不
要缝 合, 伤 口 予以 敞开 , 外敷无 菌敷料或浸含氧化
5 . ~m g , 1 日 3 次。 眠 尔通 为每 次4 0 m g , 肌 注或 静注。 周 围性肌 肉松弛剂有司 可令 (S c ol in e) 等 , 用 50 ~ 1 0 m g 加于 10 % 葡 萄搪液 中静 滴 。 因 其使呼吸肌 完全麻痹, 故 须同 时使 用 人工 正压呵 吸 器 , 并 在有经 验者 指导下 应 用 。
重心脏的损害 。 镇静剂过量也可引起心力衰竭。 凡 在发作 高峰 出现 心 跳 骤 停者 , 几 乎 无 1 例 存活。 虽
然心 脏损 害的发 生率仅为了. 9 % , 而 在致 死原因中, 有的报告已 仅次于窒息而居第二位 。 故如需采用 冬 眠疗法时 , 应尽可能用海特琴代替氯丙 嗓。 对心脏
死 亡率为最 高 ( 52 % ) , 其 次 是 1 ~ 14 岁 年 龄 组
(2 5 . 14 % ) , 16 ~ 50 和 50 岁以 上老 年人破 伤风死亡 率 相近 , 大致 在17 % 左右 。
.
2
扭伤感染部位
资料表 明, 感染部位接近
中枢者死 亡率较 高。 头 颈面部损 伤感染者死亡 率为
破伤风 的致死 原 因及 其影 响 因 素
桂林医 学院附外科院 卢 方 卢 崇 亮
破伤风是农村较常 见的一种急性 特异性感染 , 至今病死率仍较 高约占 1 1%~ 15 %。 现对破伤风 的死 亡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以提高破伤凤救治 的 成功 率 , 降低其死亡率 。

破伤风常见的致死原因是

破伤风常见的致死原因是

破伤风常见的致死原因是破伤风,又称为气性坏疽,是一种由于梭状芽孢杆菌分泌的破伤风毒素侵入人体引起的疾病。

破伤风致死率较高,且其致死原因主要与其病理生理机制及早期诊断和治疗等方面有关。

首先,破伤风的致死原因之一是破伤风毒素在人体内的作用。

梭状芽孢杆菌分泌的破伤风毒素进入人体后,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严重的毒性作用。

这一毒性作用主要表现为影响神经肌肉传导功能,导致肌肉强直和痉挛。

肌肉强直和痉挛可引起呼吸肌肉的痉挛,导致呼吸困难和通气不足,严重时甚至导致呼吸停止。

呼吸困难是破伤风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破伤风可能引起心血管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功能障碍,也是导致破伤风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

破伤风毒素的作用会导致血管痉挛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改变,包括心脏收缩力的降低、心率和血压的升高等。

这些改变可能导致心血管系统的衰竭,影响各组织器官的灌注和供氧,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此外,破伤风的并发症也可能成为导致患者死亡的因素。

破伤风在发病初期,由于肌肉痉挛和疼痛,患者可能出现呕吐、咳嗽和吞咽困难等症状,这些症状往往导致食物和口水等物质进入呼吸道,引发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

此外,肌肉痉挛还可能导致肌肉脱垂和骨折,进一步增加并发症的风险。

破伤风还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和其他内脏器官损害,这些并发症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增加死亡的风险。

最后,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缺乏也是导致破伤风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破伤风在发病早期症状较轻,往往被患者或医务人员忽视,延误了诊断和治疗的时机。

同时,由于破伤风的治疗病情较为复杂,需要多学科的综合干预,而在一些资源匮乏的地区,对于破伤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条件不足,也增加了患者死亡的风险。

总之,破伤风的致死原因主要与破伤风毒素的神经肌肉作用、心血管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功能障碍,以及并发症等因素有关。

加强破伤风疫苗接种和早期诊断、治疗措施的改进,有助于降低破伤风患者的死亡率。

外科护理重要知识点:破伤风病因和病理生理

外科护理重要知识点:破伤风病因和病理生理

外科护理重要知识点:破伤风病因和病理生理
外科护理的相关注意事项是医疗事业单位考试的重要考察内容,帮助大家梳理相关内容,以便大家更好地复习和记忆。

特异性感染-破伤风病因和病理生理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常继发于各种创伤后,亦可发生于不洁条件下分娩的产妇和新生儿。

1.病因
破伤风杆菌的主要致病因素为外毒素,即痉挛毒素和溶血毒素,痉挛毒素与神经组织有特殊亲和力,可经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作用于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运动神经核,引起随意肌紧张性收缩与痉挛;同时还可阻断脊髓对交感神经的抑制而致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大汗等。

溶血毒素则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和心肌损害。

2.病理生理
破伤风风杆菌为革兰阳性厌氧芽胞杆菌,其广泛存在于泥土、人畜粪便和尘埃中,破伤风杆菌及其毒素不能侵入正常皮肤和黏膜,但一旦发生开放性的损伤,如烧伤、火器伤、开放性骨折、甚至细小的木刺或锈钉伤等造成的皮肤黏膜完整性受损,加之疮面局部的缺氧环境,则易感染破伤风;若侵入体内的破伤风杆菌
数量多,且伤口狭深、缺血、伤口内有坏死组织、血块堵塞、引流不畅,或填塞过紧、局部缺氧等,细菌可大量繁殖,导致发病;在同时混有其他需氧菌感染并因此而消耗伤口内残留的氧气时,则更利于破伤风的发生。

例题:
导致破伤风病理生理改变的原因是
A、伤口内有破伤风杆菌
B、全身缺乏免疫力
C、破伤风杆菌在伤口内生长繁殖
D、破伤风杆菌产生外毒素
E、破伤风杆菌产生类毒素
正确答案:D。

破伤风ppt课件

破伤风ppt课件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破伤风
破伤风是指皮肉破伤,风毒之邪乘虚侵入而引起发痉的疾病。
其临床特点是有外伤史,有一定的潜伏期,以发作时呈现 全身或局部肌肉的强直性痉挛和阵发性抽搐为主要特征。
外伤所致者,又称金创痉; 产后发生者,称产后痉; 新生儿断脐所致者,称小儿脐风或脐风撮口。临床上以外 伤所致者最常见。
西医认为本病的病因为破伤风杆菌通过皮肤或黏膜的伤口侵入体内, 特别是伤口窄而深、有异物、坏死组织多、引流不畅等伤口缺氧的环 境下,细菌在伤口局部迅速繁殖,并产生大量外毒素。外毒素有痉挛 毒素和溶血毒素两种。前者吸收至脊髓、脑干等处,与中间联络神经 细胞的突触相结合,抑制突触释放抑制性传递介质。运动神经元因失 去中枢抑制而兴奋性增强,致使随意肌紧张与痉挛;后者能引起心肌 损伤和组织局部坏死。
发作间歇期长短不一,在间歇期,疼痛稍减,但肌肉仍不能完全 松弛。
证候:轻度吞咽困难和牙关紧闭,周身拘急, 抽搐较轻,痉挛期短,间歇期较长;苔薄白, 脉数。
治法:祛风镇痉。
方药:玉真散合五虎追风散加减。
证候:角弓反张,频繁而间歇期短的全身肌肉 痉挛,高热,面色青紫,呼吸急促,痰涎壅盛, 胸腹满闷,腹壁板硬,时时汗出,大便秘结小 便不通;舌红绛,苔黄糙,脉弦数。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谢谢大家
是在肌肉持续性痉挛的基础上发生的,轻微的刺激。如声音、光 亮、震动、饮水、注射等均可诱发强烈的阵发性抽搐。每次发作可持 续数秒、数分钟或数十分钟不等。发作时患者面色苍白,口唇紫绀, 呼吸急促,口吐白沫,流涎,磨牙,头频频后仰,四肢抽搐不止,全 身大汗淋漓,表情非常痛苦。强烈的肌肉痉挛和抽搐有时可使肌肉断 裂、出血,甚至发生骨折、脱位和舌咬伤等。
化脓性脑膜炎与破伤风一样出现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等表现,但 一般无咀嚼肌痉挛,无阵发性抽搐。患者常有高热、剧烈头痛、 喷射性呕吐、嗜睡等。脑脊液检查有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多 等。

破伤风疾病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管理及预防要点

破伤风疾病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管理及预防要点

破伤风疾病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管理及预防要点破伤风破伤风是疫苗可预防疾病,由破伤风梭菌产生强效神经毒素引起。

破伤风梭菌的芽孢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如土壤、唾液、灰尘等,在家畜、马、鸡和人类的肠道菌群中都有发现。

产生内孢子形成典型的鸡腿形状,从损伤的皮肤或黏膜进人机体,在厌氧条件下繁殖,产生神经毒素和溶血毒素,侵袭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神经细胞,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临床表现:破伤风分为四种形式:局部破伤风、全身性破伤风、新生儿破伤风和头部破伤风。

1)全身型全身型是最常见形式,通常表现为苦笑面容和牙关紧闭,腹肌坚硬,颈部强直、头后仰,上肢屈曲下肢伸展,背部肌群强烈收缩导致躯干扭曲成弓状,称为角弓反张。

患者在痉挛发作时并未失去意识,伴有严重的疼痛。

光线、声音、物理接触都可以触发痉挛发作,喉头阻塞和膈肌痉挛可能导致呼吸骤停,产生致命后果。

同时也可以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表现为心慌乏力,心律不齐,血压波动明显。

新生儿型破伤风是全球防控的重点之一。

患儿在出生后 3—28 d 出现无法哺乳、全身肌肉僵硬和抽搐等症状。

2)局部型破伤风主要症状为与损伤部位相关的肌肉灵活度、硬度的改变。

这种改变通常温和持久,并且可以自发缓解。

但局部破伤风可以是全身发作前驱症状或当有足够毒素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可转变为全身型破伤风发作。

头型破伤风是最不常见,最常累及三叉神经和面神经,表现为面部轻瘫、吞咽闲难、中耳炎和眼球运动功能障碍,会进展为全身型破伤风。

破伤风严重程度的Ablett分类破伤风诊断压舌板测试是一种简单的床边诊断测试,用压舌板触摸口咽部。

在正常情况下,它会引起呕吐反射,患者会试图排出压舌板。

出现破伤风,患者会出现咬肌反射痉挛并咬伤抹刀。

对于疑似破伤风的患者,可以采用测定血清中 TAT 抗体滴度,如果抗毒素滴定度大于 0.01 U/mL 则可以排除破伤风诊断。

在鉴别诊断方面,需要与导致横纹肌痉挛的其他疾病进行鉴别:强烈的肌肉痉挛强直可能被误认为是急性肌张力异常反应以及各种化脓性脑膜炎、脑炎等,牙关紧闭可能由于口腔颌面部感染或脓肿引起。

破伤风的病因与诊断

破伤风的病因与诊断

破伤风的病因与诊断其临床特点是,有皮肉破伤史,有一定潜伏期,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阵发性抽搐,抽搐间歇期全身肌肉仍紧张强直,伴有发热,但神志清醒,多因并发症而死亡。

破伤风是指先有破伤,风毒之邪由创口侵入而引起惊风的一种疾病。

西医亦叫破伤风。

其临床特点是,有皮肉破伤史,有一定潜伏期,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阵发性抽搐,抽搐间歇期全身肌肉仍紧张强直,伴有发热,但神志清醒,多因并发症而死亡。

破伤风病名首见于宋代《太平圣惠方》,云:“身体强直,口噤不能开,四肢颤抖,骨体疼痛,面目喁斜,此皆损伤之处中于风邪,故名破伤风。

”风毒之邪广泛存在,不仅发生于皮肉破伤,手术中消毒不严格,或新生儿脐带污染,或生产及流产处置不当,或褥疮染毒,也可引起破伤风。

外伤所致者,称金创痉;产后发生者,称产后痉;新生儿断脐所致者,称脐风摄口。

病因病机病因为皮肉破伤,又感受风毒之邪。

风毒之邪乘皮肉破伤之处侵袭人内,风为阳邪,善行而数变,外风引动肝风内动,风毒人侵日久,化热化火,使脏腑失调,气血失和,阴损及阳,甚至阴阳离决而死亡。

诊断潜伏期:一般在10天左右,短者可1—2天,长者半月至2个月不等。

脐带染毒多在5—7天发病,故又称七日风。

潜伏期越短,病情越重,预后越差。

前驱期:时间较短,仅l一2天,表现有乏力,头晕,头痛,全身不适,咀嚼无力,畏寒低热,烦躁不安,下颌稍感紧张,张口略感困难。

反射亢进。

创面多于陷无脓,周围皮肤暗红,有疼痛感和牵制感。

发作期:典型发作症状是肌肉强直性痉挛和阵发性抽搐。

肌肉强直性痉挛,最初是咀嚼肌,依次为面肌、颈项肌、腹背肌、四肢肌群、膈肌和肋间肌。

病人开始感到咀嚼不便,张口困难,随后牙关紧闭,口角向外上方牵引,前额出现皱纹,双眉举起,呈苦笑面容。

继而颈项强真,头向后仰,痉挛向四肢延伸,呈现不能坐起,头后仰不能前屈,腰部前凸,称为角弓反张。

四肢肌肉收缩时,因屈肌比伸肌有力,肢体可出现屈膝、弯肘、半握拳等姿态。

膈肌和肋间肌痉挛,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破伤风

破伤风
破伤风病人的护理
一、定义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 口,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的 一种特异性感染。 好发:创伤后 产妇、新生儿(不洁条件下分娩)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病因 病原学 破伤风杆菌:革兰氏(G+)厌氧芽孢杆菌 存在:泥土和人畜粪便中 入侵开放性损伤 伤口缺氧: 狭深
1. 有窒息的危险 与持续性喉头和呼吸肌痉挛、 误吸、痰液堵塞气道有关 2. 有受伤的危险 与强制性肌痉挛有关。 3.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反复肌痉挛消耗、大量出汗有关。 4. 恐惧 与抽搐有关。 5. 尿潴留 与膀胱括约肌痉挛有关。 6. 体温过高 与感染有关。
七、护理措施
随意肌紧张 与痉挛
三、临床表现潜伏期来自前驱期典型症状
其他症状
三、临床表现
1.潜伏期:平均6—12天 越短,预后越差 2.前驱期:持续12-24小时 张口不便 全身乏力、头晕、头痛 咬肌紧张、酸胀、咀嚼无力 烦躁不安、打呵欠
三、临床表现
3.典型症状 阵发性强烈痉挛 最初受累:咀嚼肌 表现:咀嚼肌→张口困难 (牙关紧闭) 面肌→“苦笑面容” 颈项肌→颈项强直 背腹肌→“角弓反张” 四肢肌→屈膝、弯肘、半握拳 膈肌→呼吸困难
五、治疗原则
3.控制并解除痉挛 重要环节 使用镇静及解痉药物 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声、光等一切不必要的刺激 新生儿:慎用镇静解痉药物。 4.防治并发症 (1)保持呼吸道通畅:尽早行气管切开术 (2)合理使用抗生素:首选青霉素。 (3)支持疗法:补充水、电解质。
六、护理诊断
三、临床表现
膀胱括约肌痉挛→尿潴留 呼吸肌群痉挛→面唇发绀,呼吸困难, 甚至呼吸暂停,以致危及生命 任何轻微的刺激,如光线、声响、接触 、震动或触碰病人的身体,均可诱发全 身肌群的痉挛和抽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伤风的首要死因及病理过程
破伤风病人常见的死因是:窒息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一种很厉害的细菌)感染导致的。

破伤风梭菌是厌氧菌,空气中氧气含量充足,对它来说没有适宜的环境,氧气对它有很强的杀伤最用,所以被风吹了是不可能患破伤风的。

另外,只是破了点皮,创口不深,创口面能充分的与空气接触,也就是能充分的接触到氧气,也不适于破伤风梭菌生长,这种伤口一般连破伤风针都可以不注射。

破伤风梭菌在外界环境中一般存在于氧气不充足的土壤中,如果你的创口很深,并感染了破伤风梭菌,还进行包扎,从而使创口缺氧,给破伤风梭菌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大量复制后侵入血液,导致破伤风梭菌菌血症,才会发病。

破伤风症发作后现有的医疗条件是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属于彻底的绝症,一般发病七日之内人的生命就会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