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一等奖课件讲课教案
窦娥冤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

窦娥冤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窦娥冤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窦娥冤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初步了解关汉卿戏曲语言的艺术特色,高中二年级语文《窦娥冤》教学设计示例(一)。
2.了解全剧剧情,了解课文节选部分在全剧中的重要地位。
(二)能力训练点1.分析剧作主人公窦娥的艺术形象。
2.以《滚绣球》《耍孩儿》等曲子的曲词为重点,赏析课文中的戏剧语言。
3.鉴赏剧中“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了解超越现实的夸张和想象对于刻画人物、揭示主题和体现剧作浪漫主义特色的重要作用。
(三)德育渗透点了解元代的社会现实,认识剧作抨击社会的反封建主题。
(四)美育渗透点鉴赏古代戏曲的语言,欣赏曲词的抒情性和音韵美。
二、学法引导1.抓住戏剧冲突,理清情节结构,总体上把握剧本内容。
2.反复诵读[滚绣球],了解窦娥指斥的对象和她表达的感情,从中可以分析出,这一曲对当时的黑暗社会做了相当深刻的概括,是窦娥以生命换来的对现实的清醒认识,是对正义得不到伸张的现实的控诉、抗议,是对封建法制、封建秩序的否定,也是她的反抗精神的集中表现。
诵读第二部分中的[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鲍老儿]几曲,了解窦娥性格的另一面——善良。
诵读第三部分的[耍孩儿]、[二煞]、[一煞],进一步了解窦娥对自己蒙冤受刑的强烈愤怒和坚决反抗。
3.诵读典型片断,鉴赏语言特色,如婆媳诀别时的对话,凝练而又不失准确。
又如[快活三]、[鲍老儿]二曲,连用四个“念窦娥”,一写无辜获罪,二写身首异处,三写身世孤苦,四写婆媳情深,寥寥数语百感交集,哀伤不尽。
诵读三个场面的主要曲词,比较分析随着人物感情的变化,语言色彩和节奏的不同:第一场,指天斥地,语言高亢激越、紧张急促;第二场,与婆婆诀别,哀婉凄惨、徐缓低回;第三场,发下三桩誓愿,感情如火、慷慨激昂。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难点分析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赏析课文中的戏剧语言,鉴赏剧作的超现实情节并进而把握其浪漫主义艺术特色,是教学的重点;后两方面,也是教学的难点。
2024版年度窦娥冤一等奖课件

窦娥冤一等奖课件目录•窦娥冤背景与作者简介•剧情梳理与人物关系解析•文学手法与艺术特色探讨•社会价值观念反思与启示•演出形式与观众接受度调查•经典台词欣赏与解读01窦娥冤背景与作者简介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元代社会背景蒙古族统治下的汉族社会,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尖锐。
文学地位《窦娥冤》是中国古代十大悲剧之一,代表了元代杂剧的最高成就。
作者关汉卿生平与成就关汉卿生平元代著名杂剧作家,被誉为“曲家圣人”,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优秀作品。
成就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度的艺术成就,对后世戏剧产生了深远影响。
创作背景及动机分析创作背景作者生活在元代社会底层,深刻了解民间疾苦和社会黑暗面。
动机分析通过《窦娥冤》这一作品,揭露了当时官场的腐败和司法的不公,表达了作者对正义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窦娥冤在文学史上的影响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作品通过窦娥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元代社会的黑暗面,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共鸣。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窦娥冤》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度的艺术成就,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该作品也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如京剧、豫剧等,进一步扩大了其影响力。
02剧情梳理与人物关系解析主要剧情概述及发展阶段楔子窦天章因家贫将女儿窦娥卖给蔡婆婆家做童养媳,然后进京赶考。
第一折婚后不到两年,窦娥丈夫去世;无赖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为妻,遭拒绝后,向官府告发蔡婆婆下毒,窦娥为救蔡婆婆自认杀人。
第二折贪官知府知道窦娥待她婆婆很孝顺,就当着窦娥的面要拷打蔡婆婆。
窦娥想到婆婆年纪大了,受不起这个酷刑,只好含冤招供,承认是自己下毒。
于是贪官知府便将窦娥定了死罪,押到刑场去处决。
窦娥蔡婆婆张驴儿贪官知府角色设定及性格特点分析01020304本剧主人公,善良孝顺、坚强刚毅、敢于反抗。
窦娥的婆婆,善良懦弱、逆来顺受。
无赖恶棍、阴险狡诈、恃强凌弱。
昏庸腐败、草菅人命、贪赃枉法。
婆媳关系,相依为命。
《窦娥冤》教案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窦娥冤》教案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杂剧的常识,掌握《窦娥冤》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窦娥的悲惨命运和反抗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人物形象:窦娥、蔡婆、张驴儿、太守等。
2.故事情节:窦娥冤案、张驴儿告状、太守受贿、窦娥被冤、窦娥报仇等。
3.艺术特色:悲剧色彩、讽刺手法、诗词运用等。
三、教学难点1.人物性格的把握:窦娥的刚烈、善良、孝顺等。
2.故事情节的梳理:复杂的人物关系、错综的矛盾冲突。
3.艺术特色的赏析:悲剧色彩、讽刺手法、诗词运用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元杂剧的背景、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元杂剧的基本知识。
2.介绍《窦娥冤》的作者关汉卿,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
(二)新课导入1.学生朗读课文,自由发言,谈谈对《窦娥冤》的初步印象。
(三)人物形象分析1.窦娥:刚烈、善良、孝顺、坚强。
引导学生分析窦娥的性格特点,如窦娥面对冤屈时的反抗精神、对亲人的孝顺等。
2.蔡婆:善良、勤劳、无奈。
分析蔡婆的性格特点,如蔡婆对窦娥的关爱、面对生活的无奈等。
3.张驴儿:卑鄙、无耻、残忍。
分析张驴儿的性格特点,如张驴儿对窦娥的迫害、对亲人的残忍等。
4.太守:贪婪、腐败、无能。
分析太守的性格特点,如太守受贿、无能处理窦娥冤案等。
(四)故事情节分析1.窦娥冤案:引导学生分析窦娥冤案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2.张驴儿告状:分析张驴儿告状的目的、手段和后果。
3.太守受贿:分析太守受贿的原因、手段和后果。
4.窦娥报仇:分析窦娥报仇的过程、手段和意义。
(五)艺术特色赏析1.悲剧色彩:引导学生分析《窦娥冤》的悲剧色彩,如窦娥的悲惨命运、张驴儿的卑鄙行径等。
2.讽刺手法:分析作品中太守、张驴儿等人物的讽刺形象,如太守的贪婪、张驴儿的卑鄙等。
3.诗词运用:分析作品中诗词的运用,如窦娥的《窦娥冤》、太守的《状元郎》等。
《窦娥冤》评价课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PPT课件

誓愿
典故
目标
性格
血溅白练 六月飞雪
刑场上人们立刻了
苌弘化碧、 解她冤情
不屈服
望帝啼鹃
六月飞霜
自己冤屈能在天 坚强不屈、
上得到反应
宁折不弯
亢旱三年 东海孝妇 上天能惩治邪恶 勇于反抗
22/30
窦娥所发三桩誓愿能否交换一下次序?
内容
时间
地点
态度
比较结果
血溅白练
瞬间
法 场 答应
六月飞雪 一段时间 荒 野 呵斥
布置作业 1.导与练 2.背诵第三折【滚绣球】【端恰好】
30/30
27/30
本剧主题
主题:经过写窦娥被押赴刑场,歌颂了窦娥 善 良心灵和反抗精神。
28/30
课堂小结
读《窦娥冤》见到了腐败与昏庸,丑恶与无耻, 但悲剧是那个时代。读《窦娥冤》,感受到有价 值东西被毁灭时悲愤,感受悲剧给我们心灵带 来震撼
29/30
25/30
窦娥人物形象
窦娥是一个善良、孝顺,且饱受封建压迫与摧残 充满反抗精神劳动妇女形象。
26/30
问题:当初社会是个什么样社会?
这是一个清浊不辨、是非颠倒、善恶错位、真假难分世 界。生活在这么一个暗无天日社会里,窦娥这么弱女子 只能是受人摆布,任人欺凌。 所以造成窦娥之死根本原因就是那个清浊不辨、是非颠倒、 善恶错位、真假难分黑暗社会。
公元1299年,关汉卿告别南方戏曲 演出中心杭州回到大都,继续自己 “北飘”生涯。这一天,关汉卿碰到 名角朱帘秀,问:“朱四姐,有一出 剧,我敢写你敢演吗?”朱帘秀微微 一笑:“你敢写我就敢演。”以后, 我们就看到了这出美国大百科全书称 之为“世界文学中著名出色著作”, 直面黑暗现实《感天动地窦娥冤》。
部编版《窦娥冤》教案一等奖

部编版《窦娥冤》教案一等奖《部编版《窦娥冤》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部编版《窦娥冤》教案一等奖教学目的:1.了解元杂剧的有关常识,高中二年级语文《窦娥冤》教学设计示例(三)。
2.理清《窦娥冤》的情节结构,弄清杂剧内容。
3.理解主人公窦娥的性格特征,概括杂剧的主题。
4.分析体会元杂剧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情节冲突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杂剧的语言。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赏读法。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了解元杂剧、赏析第一部分教学步骤:一.教学导入:元朝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一段辉煌的时期,杂剧成为当时一种流行的文学样式,涌现出了大批戏曲名家。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汉卿的《窦娥冤》,了解元杂剧的艺术特色。
二.元杂剧与关汉卿:1.关于元杂剧的知识: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
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
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形成了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
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个楔子。
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
但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厢记》是五本二十一折的连本戏。
每本杂剧的末尾有两句、四句或八句对语,用以概括全剧内容,叫做“题目正名”。
如《窦娥冤》结尾的“题目”是“秉鉴持衡廉访法”,“正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
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
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
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 调D调等。
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
《窦娥冤》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4《窦娥冤》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窦娥冤【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相关知识;品味“本色化”戏剧语言。
过程与方法:把握故事情节并分析窦娥的形象,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掌握戏剧的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窦娥身上的人性美;鉴赏品味,领略戏剧语言艺术。
认识恶劣社会秩序对人性的摧残,培养学生向善的心灵。
【教学重难点】1.把握故事情节并分析窦娥的形象,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掌握戏剧的主题。
2.感受窦娥身上的人性美;鉴赏品味,领略戏剧语言艺术。
认识恶劣社会秩序对人性的摧残,培养学生向善的心灵。
【授课方法】语言品读法、整体感知、鉴赏评价【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鲁迅先生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中国古代作家灿若星辰,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的为数不多,关汉卿是其中之一;中国古典戏剧作品浩如烟海,被誉为世界十大悲剧的只有一部——《窦娥冤》。
列于中国十大悲剧第一位的《窦娥冤》就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而善良的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
直到今天。
人们遇到难以诉说的冤屈时,还常说一句话“简直比窦娥还冤”。
有价值而被毁灭是令人痛苦的,那窦娥究竟犯了什么“王法”要被毁灭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本文来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
二、文体知识【补: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戏剧文学,即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
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剧作家的舞台提示,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布景、服装、道具的交代以及人物台词的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的提示等等;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词,包括对话(对唱)、独白(独唱)、旁白(旁唱)等。
中国戏剧主要包括戏曲和话剧:戏曲是中国固有的传统戏剧,话剧则是20世纪引进的西方戏剧形式。
中国古代戏曲:古代戏曲是以表演为中心,以唱、念、做、打等手段为基础,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和杂技为一体的综合舞台艺术。
《窦娥冤》省级优质课原创课件一等奖

课文节选的是楔子和前三折。请跳读课文,看看课文节选中共 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
共出现31个曲牌,分别属于仙吕、南吕、正宫三个宫调。
《窦娥冤》的剧本结构就是典型的四折一楔子。楔子相当于序 幕,第一折相当于故事的开端,第二折相当于故事的发展,第三折 相当于故事的高潮,第四折就是故事的结局。
楔子的主要故事情节用四字短语概括成16个字就是: 三人亮相,悲剧开始;窦父赶考,留下孤女。在这开场故事中, 我们还没有感觉到窦娥的冤,但会感觉到窦娥很可怜,用三字的 主谓短语就可以概括成——窦娥怜。
2、剧情梗概
第一折: 婚后不到两年,窦娥丈夫去世;窦娥与蔡婆相依为命。蔡婆向 赛卢医讨债,不成功之余反而更差点被勒死,恰好获张驴儿父 子俩所救。不料张驴儿是个流氓,趁机搬进蔡家后,威迫婆媳 与他们父子成亲,窦娥严辞拒绝。
2、剧情梗概
第二折: 蔡婆想吃羊肚汤,张驴儿想藉毒死窦娥婆婆而霸占窦娥(张驴 儿以告发企图勒死蔡婆之事威胁,向赛卢医讨来毒药),不料 反而被父亲误吃、毒死了父亲。张驴儿于是诬告窦娥杀人之罪。 太守桃杌严刑逼供,窦娥不忍心婆婆连同受罪,便含冤招认药 死张驴儿父亲,被判斩刑。
1、总结元杂剧的知识,记忆字词、典故。
2、学习本课后,你体会最深的有哪些?写一篇剧评。 参考题目:《谈窦娥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评窦娥冤的情节结构艺术》
2、剧情梗概
第三折: 窦娥被押赴刑场。临刑前,窦娥为表明自己冤屈,指天立誓, 死后将血溅白练而血不沾地、六月飞霜(降雪)三尺掩其尸、 楚州亢旱(大旱)三年,结果全部应验。
2、剧情梗概
第四折: 三年后,窦娥的冤魂向已经担任廉访使的父亲控诉;案情重审, 将赛卢医发配充军、昏官桃杌革职永不录用,张驴儿斩首,窦 娥冤情得以昭彰。最后窦娥的冤魂希望父亲窦天章能够将亲家 蔡婆婆接到住所,代替窦娥尽孝道,窦父应允,全剧结束。
窦娥冤》教案(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窦娥冤》教案(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教师导入新课,让学生欣赏一副对联,引出戏剧是生活的真实反映。
然后介绍元代戏曲大师XXX的代表作《窦娥冤》,以及XXX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同时,介绍元杂剧的结构,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第二课时教学步骤】一、复上节课知识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研究的内容,谁能简单介绍一下XXX和元杂剧的特点?二、《窦娥冤》剧情介绍教师:《窦娥冤》是一部揭露封建社会吏治腐败的黑暗现实和统治者草菅人命的罪恶的悲剧。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剧情发展。
教师讲述《窦娥冤》的剧情,XXX夫妇被冤枉入狱,XXX被迫成为官员的妾室,最终XXX夫妇被处死,XXX自杀。
)三、XXX性格分析教师:XXX是《窦娥冤》中的主角,她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XXX的性格,如她的反抗精神、坚韧不屈等。
)四、重要曲词赏析教师:《窦娥冤》中有很多重要的曲词,我们来欣赏一下其中的几句。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窦娥冤》中的重要曲词,如“梦里寻她千百度,暮色入高楼。
”等。
)五、课堂小结教师:今天我们研究了《窦娥冤》的剧情和XXX的性格特点,同时也欣赏了其中的重要曲词。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了解了中国古代戏曲的特点和元杂剧的结构特点。
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深入研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戏曲。
折是元杂剧中的基本单元,每一折包括多个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楔子是第一折之前的序幕,用来介绍情节和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演出时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
角色分为末、旦、净、丑等,其中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
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唱词按宫调和曲牌写成,科包括舞台动作和武打,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部分。
本课节选的是楔子和前三折的情节。
第三折中,XXX被冤枉杀害己父,被判处斩刑。
整个故事情节悲剧化,充满着阴谋和冤屈。
XXX是一位坚强的女性形象,她的性格特点在剧中得到了深入的展示。
从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冤”字贯穿其中,由此引出了XXX的怨、悲、恨,体现了她的反抗精神和刚烈性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 自述:
•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 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 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 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 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 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 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 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 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 地府,七魄丧冥幽,天那,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 儿上走。插科:戏曲演员在表演中穿插的引人发笑的动作。
:正宫、中吕 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和 大石调、双调、越调、商调。
【曲牌】
曲牌是曲调的名称,规定曲的格 式、字数、平仄等。
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就 好比词有词牌。
元杂剧的每一折,由同一宫调的 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
元 杂 剧本由 曲词、 宾白 、 科介 三部分组成。
中国古典戏剧概述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 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在世界剧坛上中国古典戏剧也占有独特的位 置,它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 界三大古剧”。
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 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 代花部四种基本形式。
剧 曲词是杂剧的歌唱部分,是按一定的宫调 的 (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由 体 正末或正旦演唱,主要用以展示人物心理, 裁 抒发情感,有时也用来交代剧情,具有抒
情兼叙事的双重功能。
特
点
元 杂剧中的道白,称为“宾白”,是剧中人
杂
的说白部分。 宾白又分以下四种:
剧 对白:人物对话;
的
独白:人物自叙; 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
关于作者关汉卿
关汉卿,号己斋叟,元 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 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 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 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 “元曲四大家”。
一生“不屑仕进”,生 活在底层人民中间。他精通 音律,会吟诗,会弹琴、歌 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 多才多艺,不仅写作剧本, 有时还登台演唱。
元代人评价关汉卿:
元曲
元代杂剧
散曲
由同一宫调的至少两
小令(一宫个调曲一牌曲联子成)的组曲。
套曲(一宫调数曲子) 唱
杂剧 (散曲+“科”+“白”)唱+演
元杂剧:我国元代兴起的一种将歌曲、宾白、 舞蹈诸要素结合起来的戏曲形式,它有自身的
的特点和较严格的体制 ,并形成了韵散结合、
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一、元杂剧精严的体例 二、元杂剧的音乐特点 三、元杂剧的角色特点
关 汉 卿
戏剧知识简介
戏剧是什么?
•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 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 矛盾,反映现实生活。这里说的戏剧是指剧本文学。
戏剧的组成要素: 文学(剧本:强烈的戏剧冲突、集中性、语言精练和 个性化) 音乐(伴奏、音响效果、唱腔) 美术、雕塑(布景、灯光、舞台) 舞蹈(动作、姿态) 表演(中心要素)
• 书会才人:中国宋元南戏与早期元杂剧的编撰者。书会 原为读书场所,书会里的编撰者称为才人,大多是出身 下层的文人和民间艺人,以在勾栏、瓦舍编写话本、戏 曲谋生。
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数量超 过了英国的“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 “中国的莎士比亚”。
代表作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 亭》《单刀会》等。
1838年《窦娥冤》就有英译本流传海外。
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 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
作品内容及艺术
关汉卿的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大多暴 露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现古代人 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 斗争。
塑造的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完整,情 节生动,语言本色而精练,对元杂剧 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体 带云:唱词中的插话。
裁
特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 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
点 一点。
科范,简称“科”,在南戏中称作 “介”,或通称“科介”。
包括动作表演,舞台音响效果(“雁 叫科”)和规定某种特殊的情感表演 (“做忖科”)
元杂剧成就
• 四大悲剧 《窦娥冤》——关汉卿 《汉宫秋》——马致远 《梧桐雨》——白 朴 《赵氏孤儿》——纪君祥
元曲四大悲剧之首 中国十大悲剧之一 中国古典戏曲的典范
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王国维
背景资料
故事发生在元朝,元朝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 者是劳苦大众。元王朝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还实行民 族压迫政策,把全国人民划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是蒙古人;第 二等叫色目人,也就是西域各族和西夏人;第三等叫汉人,就是 原来在金朝统治下的汉人、契丹、女真等族人;第四等叫南人, 就是原来在南宋地区的各族人民。四个等级的人政治地位和待遇
常同“打诨”合用,称“插科打诨”。
• 《一枝花·不伏老》是元代戏剧家关汉卿创作的一首带 有自述心志性质的套曲作品。描写了一个勾栏艺术家的 生活境遇,抒发了一个平民戏剧家的伟大抱负:永远和 社会底层的烟花艺伎与书会才人一道,不怕压迫折挠, 奋战不息,至死方休。
• 这些堂堂正正的思想与抱负,是用极俏皮诙谐、佯狂玩 世的文字来表现的,真是神韵独具,妙趣横生,活脱脱 显现了一个多才多艺、狂放高傲的戏剧家的韧性战斗精 神。正是这样的性格,使他能够终身不渝地从事杂剧创 作,写出一篇篇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作品。
• 四大爱情剧 《拜月亭》——关汉卿 《西厢记》——王实甫 《墙头马上》——白朴 《倩女离魂》——郑光祖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 代表作《窦娥冤》 马致远 代表作《汉宫秋》 白朴 代表作《梧桐雨》 郑光祖 代表作《倩女离魂》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
• 《窦娥冤》元·关汉卿 《赵氏孤儿》元·纪君祥 • 《精忠旗》明·冯梦龙 《清忠谱》 清·李 玉 • 《桃花扇》清·孔尚任 《汉宫秋》 元·马致远 • 《琵琶记》明·高则诚 《娇红记》 明·孟称舜 • 《长生殿》清·洪 昇 《雷峰塔》 清·方成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