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计划(一轮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考点38 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山西省为例

考点38  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山西省为例

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 对山西省来说,是输煤好还是输电好?(价格、运输成本、耗水量、环境污染)(三)山西能源的综合利用措施1.改变以煤炭工业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向产业多元结构发展。

2.延长产业链,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程度,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3.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四)山西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1.提高煤炭的利用技术——洁净煤技术、综合利用技术、废物利用技术、煤脱硫技术2.调整产业结构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3.治理工业“三废”4.开展复垦、绿化造林例题与练习:(2008年上海卷)能源是现代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作为清洁能源的风能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完成1-3题1.下列与风能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风能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 B.风能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C.撒哈拉沙漠是风能开发最好的地区 D.风能发电投入少,效益好2.我国内蒙古高原和东部沿海都是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两地利用风能最佳季节分别是: A.秋季、春季 B.冬季、夏季 C.冬季、春季 D.夏季、秋季3.塔里木盆地内部是我国风能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A.距海遥远,深居大陆的腹地 B.岩石裸露,下垫面摩擦力大c.盆地地形,周围有高山阻挡D.海拔较高,气温日较差较小4.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演变示意图中,各种能源1994年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百分比是A.煤炭,约为70%B.水能,约为45%C.石油,约为41%D.天然气,约为30%5.读山西省(1980~2000年)工业投资结构示意图,据图判定正确的是A.原煤生产是山西省的主导产业B.煤炭工业的投资比重已接近电力投资比重C.山西省输出产品主要有煤炭、火电、钢材和铝制品D.山西省生产结构应以二次能源为主6.对于山西省煤炭开采的综合利用,描述正确的是A.继续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其余产业起辅助作用B.提高煤炭利用技术,减少三废危害,促进环境保护C.扩大煤炭开采量,输出大量煤炭原材料D.大量对煤炭工业投资,减少对农业、轻工业和旅游业的投入下图为表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据此判断7—8题。

2012高三地理一轮 第二章 第四讲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课件 湘教版必修3

2012高三地理一轮 第二章 第四讲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课件 湘教版必修3

2.衰落的原因、表现及影响 原因 表现 影响
内 因
①以煤炭工业为基础, 以钢铁工业为主导; 生产 衰落的内因是其 ②高度集中于煤炭、 结构 他因素产生影响 钢铁、电力、机械、 单一 的基础 化工等少数重工业部 门
环境 大气污染、水污染 污染
难以吸引新兴企 业落户
煤炭的能 源地位下 降
①煤炭在能源消费构成中 煤炭工业衰 的比重下降;②新技术炼 落的主要原 钢的耗煤量降低 因 ①产钢国、钢出口国增多; 钢铁工业衰 ②经济危机,钢替代品广 落的主要原 泛应用导致市场需求量下 因 降 新技术革命导致新兴工业 传统工业区 部门出现,并改变传统的 衰落的原因 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 之一
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业为 煤炭是其主导产业, 主,煤炭和钢铁工业是 正在逐步向多元化 发展 生 其主导产业 产 结 构
煤炭开采成本提高,煤炭能源地 存在问 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运力 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传统 题 不足,环境问题突出 产业衰落,环境问题明显
扩大煤炭开采量,发展交 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 通,提高外运能力,加强 综合整 业,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治理 煤炭加工转换,调整产业 治措施 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 结构,延长产业链,治理 绿色空间 环境污染
1.鲁尔区的区位优势及影响
项目 区位优势 内容 影响
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鲁 丰富的 鲁尔区煤炭储量大, 尔区煤炭工业、钢铁 煤炭资 开采条件好(煤层埋藏 工业和电力工业发展 浅,利于露天开采) 源 的基础 铁矿石初期来自法国 离铁矿 的洛林铁矿,后期来 有利于节省运费,降 区较近 自瑞典,鲁尔区离其 低生产成本 都较近
江苏是全国最缺电的省份之一,同时又是风 能大省和科技大省,潜在风力发电量2 200万 千瓦时,约占中国风能资源的1/10,发展风 电等新能源的条件优越。据此回答1~2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2讲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课件 鲁教版必修3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2讲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课件 鲁教版必修3
基础知识·自主学习
第 2讲
第 2讲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基础知识·自主学习
一、鲁尔区发展的背景 1.区位优势
十字路口 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欧洲的_________ 水陆交通便利:_____ 莱茵 河纵贯本区南北,铁路、 公路密布 铁矿 区近 矿产资源丰富:煤炭资源丰富,离__工业生产的共同运输方式是 )
(3)图示两工业区均有河流流经,但乙区的内河航运发达,其 )
重点难点·突破解疑
第 2讲
解析 从图示信息可知,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的共同区位因素 有:煤炭资源丰富;铁路运输便利。鲁尔区地处平原,地形 平坦,河流水流平缓,而攀枝花地区地处山区,河流落差 大,不利于通航。
重点难点·突破解疑
第 2讲
(1)这里的“乌金”是指________。“乌金三角”地区将建设 成为我国重要的____________生产基地。 (2)“乌金三角”地区的自然环境自东向西,处于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过渡地带,地表形态遭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外力作用)的交错地带,呈现典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 (3)分析“乌金三角”地区成为我国重要工业生产基地的优势 区位条件。 (4)简述该地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基础知识·自主学习
第 2讲
【误区警示】 资源枯竭型城市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不是所 有城市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而是要 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
基础知识·自主学习

【高优设计】高考地理·湘教版 一轮复习课件 10.5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高优设计】高考地理·湘教版 一轮复习课件 10.5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10 -10-区位优势 项来自 水源 土地 煤炭 资源 内容 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水量充 沛,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平坦而适合作为建筑用地 鲁尔煤田储量大,开采条件好(煤 层埋藏浅,利于露天开采) 铁矿石初期来自法国的洛林铁矿 离铁矿 区较近 区,后来通过便捷的水陆交通运 输,从瑞典、荷兰等国进口优质铁 矿
-5-
一 二

二、煤炭与鲁尔区的衰落
原因 :廉价石油的竞争,煤炭能源地位下降;经济结构单一 ;钢铁产量过 剩;环境污染 。
-6-
一 二

三、鲁尔区的新发展
措施 企业集中化、 合理化改 造 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 调整工业布局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具体操作 合并钢铁、煤炭企业,减少企业数量,扩大企业规模 引进和发展新兴工业及服务业 布局新企业安排在核心地区的边缘地带,对传统企业 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关、停、并、转 合理布局企业,兴建环保企业,植树造林等
日照少,适宜多汁牧草生长;③城市、 人口多 ,市场需求量大;④有食用 乳畜产品的习惯;⑤水陆交通便利。


-19-
管理措施 美化措施


-16-
方法技巧表解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衰落原因和综合整治措施


-17-
学以致用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甲是“德国北部及附近地区图”。
图甲
一 二
-18-
(1)图甲中 M 地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乳畜业 ,试分析其形成的区位 因素。 答案:①以平原为主 ,地势平坦 ;②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多阴雨天气,
第 5讲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2-
考纲展示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 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三维设计教师用书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Word版含答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三维设计教师用书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Word版含答案
10
材料二 下表示意图示地区土地结构及农业生产的变化。
年份/ 年
森林覆 盖率 /%
耕地面 积/km2
年降水 量/mm
气温年 较差 /℃
河流含 沙量 /%
粮食平 均亩产 量/kg
粮食总 产量/ 亿 kg
1985 19
333
520
38
10
205 1.025
1995 10

478
450
42
35
135 0.975
9
1.导致新、旧桥路面积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透风护栏增加了进入桥面的沙量 B.不透风护栏阻滞沙流 C.平面路基减弱风速 D.阶梯状路基增强风速 2.拆除芦苇沙障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强通过桥面道路的风速 B.扩大路面驾驶视野 C.降低桥面道路的维护成本 D.增加光照,减轻冻土厚度 解析:1.B 2.A 第 1 题,差异表现在新桥桥面风沙堆积严重,而旧桥不明显。图示护 栏、路基两桥明显不同;旧桥护栏透风而风速较大,不易产生风沙堆积;而新桥为不透风 护栏,沙粒容易在桥面堆积;同时新桥为阶梯状路基,降低了风速,加剧了沙粒堆积。第 2 题,由图示风向、沙障、桥梁位置,可看出高立的沙障会减小桥面风速,加重沙粒在桥面 的堆积,故拆除沙障的目的是增强通过桥面道路的风速。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如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图,该区处于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水土 流失严重,人们常用“穷山恶水”来形容当地恶劣的生存环境。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三维设计教师用书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Word 版含答案
卷别
考点
频次
荒漠化的防治 水土流失的治理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 流域的综合开发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29讲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29讲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产业链条
煤炭生产—原煤输出
煤—电—铝、煤—焦—化、煤— 铁—钢
5.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读图,回忆下列知识。
(1)能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①露天矿表土的剥离、井矿巷道的建设、矿区道路的铺设等,都需要大面积开 挖地表,排弃大量土石,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造成 生态 问题。 ②燃煤发电、洗煤、炼焦等重化工的发展,易造成 大气 污染、 水 污 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2)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①加强技术 创新 ,提高煤炭化工业
③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 ④治理“三废”(废气、废水、废渣)
发电
除尘
【关键能力突破】 资源型区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问题
原因或影响
应对措施
经济发展过分依赖当地的 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和产业转
【知识体系导学】
考点一 能源资源的开发
【必备知识落实】 1.能源结构与分类 读中国与世界主要能源消费结构图(2007年),回答问题。
(1) 结 构 : 我 国 能 源 以 A 煤炭 、 石 油 为 主 ; 世 界 能 源 以 B 石油 、煤炭、天然气为主。
(2)分类: ①可再生能源:包括 水能 、风能、 生物能 、潮汐能、__石__油___等。
答案:A
解析:山西省在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过程中,主要有三条产业链,即煤—电— 铝、煤—焦—化、煤—铁—钢,故选A。
2.形成该地产业链的主导因素是( )
A.原料
B.市场
C.交通
D.劳动力
答案:A
解析:该地的产业链均是以当地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基础,因此主导因素为 原料,故选A。
3.山西省建设坑口电站,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主要是为了( ) A.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B.增加附加值,降低能源运输成本 C.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减少用工数量 D.降低大气污染,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复习指导)第十二单元第2节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含解析

(复习指导)第十二单元第2节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含解析

第2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考点呈现体系构建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考向解读以区域图为载体,结合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等热点实事考查某地区资源的开发条件、存在问题及整治的措施必备知识自主诊断1.鲁尔区发展的背景(1)区位优势。

①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欧洲的。

②水陆交通便利:河纵贯本区南北,铁路、公路密布。

③矿产资源丰富:资源丰富,离区近。

(2)产业结构。

①工业部门:、电力、、化工、机械制造、建材等。

②工业地位:德国乃至世界重要的基地、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

2.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1)传统产业的衰落。

①表现:、工业走向衰落;工人失业问题严重。

②原因:a.能源地位下降;b.资源枯竭;c.技术发展,产业从业人员减少。

(2)生态环境恶化。

①原因:以为主的能源结构,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②表现:煤渣、矿渣占用大量;大气污染、污染、热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3.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存在问题主要策略具体措施传统产业的衰落改造产业,大力扶持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化对、等传统工业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改善投资环境,鼓励产业迁入重视旅游业、商业、金融业和保险业等产业的发展生态环境恶化治理环境,加强环境,营造空间整治河流控制大气污染加强环境管理美化环境,提高生活质量4.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评价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可从基础好(资源和开采条件)、拉动强(区位和市场条件)、有保证(交通条件)三大方面(五小方面)分析,具体如下。

5.能源的综合利用能源综合利用的核心是围绕主体能源,调整相关产业结构,延长生产链,提高能源的综合价值和综合利用程度,实现由单一产业结构向多元结构的升级。

山西煤炭的综合利用如下。

6.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山西省在煤炭能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既有环境污染,也有生态破坏。

山西为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煤炭能源基地建设中采取的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39讲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39讲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C.促进我国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
D.增强我国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的能力
() ()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1.B 2.A 3.C
1.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异同
能源消费结构
中国
世界
不同点
煤炭>石油>水电>天然气> 石油>煤炭>天然气>核能>
核能,以煤炭为主
水电,以石油为主
相同点
煤炭利用比重下降,能源消 费结构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
①地域广,土地辽阔 ②冰川积雪广布,为河流补给水源
③人口增长快,电力需求不断增长 ④河流湍急,水能蕴藏量大 ⑤峡谷发育,多
良好坝址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④
2.与青海省相比,沿海经济发达省区实现全部清洁能源供电面临的主要困难是
A.电力需求量大,能源资源不足
()
B.人口众多,人均耗电量大
3.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1)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 ①对传统工业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 ②改善投资环境,鼓励_新___兴__产__业__迁入。 ③重视旅游业、商业、金融业和保险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2)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 ①整治___河__流_____。 ②控制__大__气__污__染__。 ③加强环境管理。 ④美化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39讲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地理
01
基础梳理 夯基固源
02
精研巧练 提升素养
03
达标检测 知能提升
1.鲁尔区发展的背景 (1)区位优势 ①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东、西欧往来的必经之地,也是北欧 通向中欧、南欧的捷径。 ②水陆交通发达:___莱__茵_____河纵贯南北,铁路、公路密布。 ③矿产资源:___煤__炭_____资源极为丰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考情分析1 考纲说明:分析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2 考查形式:①结合能源基地区域图,考查能源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②结合新能源开发,考查新能源的特点、变化特征以及开发条件评价。

3 考题预测:结合“一带一路”来分析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复习目标1 识记:鲁尔区和山西能源基地的区位优势;2 理解:鲁尔区和综合整治的措施和山西能源基地建设;3 应用:学会对一个地区能源、矿产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内容和方法,学会判读能源结构统计图。

预习案一、知识整合本节复习需要用到的知识:鲁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一节;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二节;必修三第二单元。

问题提纲①写出鲁尔区的区位优势(五点)②鲁尔区的产业结构③资源型区域发展过程中面临哪些问题?(3个)④资源型区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所采取的对策是什么?⑤山西能源开发的优越条件(1)煤炭资源丰富,条件好;(2)广阔;(3)位置适中,便利。

⑥山西煤炭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1)煤炭能力不足;(2)受所处的影响,不利于晋煤外运;(3)短缺。

二、自主练习1.下列关于鲁尔区水陆交通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A.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B.伏尔加河、多瑙河流经本区C.莱茵河鲁尔区段航运繁忙,运量的一半是煤炭D.只有天然河流没有人工河流2.下列关于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②鲁尔区的水资源和铁矿资源都十分丰富③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鲁尔工业区发展的基础④鲁尔区的航运极为发达,但不能直通海洋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德国鲁尔区衰落的的主要原因中,不属于世界工业发展形势影响的是( )A. 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冲击B. 钢铁生产总量过剩C. 煤炭能源地位下降D.生产结构较为单一4.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的具体表现是: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改造煤炭、钢铁工业;③新兴工业以中小企业为主;④煤炭和钢铁企业数量减少,规模扩大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④5. 与鲁尔区兴起的时间不同,但布局方式相同的是A.上海宝钢 B.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C. 意大利塔兰托钢铁工业基地D. 鞍山、本溪钢铁工业基地6.和鲁尔区相比,山西省较匮乏的自然资源是A.水资源B.铁矿石C.水陆交通D. 煤炭资源7.山西比鲁尔区欠缺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A.广阔的市场 B.政府的支持 C.劳动力数量 D.便捷的交通【2016·浙江卷】材料一图l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略图。

8.说明甲所在区域水能资源开发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10分)课中案考点一某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思考与探究】(2014浙江卷第36题第一问)北海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气产地。

简述北海油气田开采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10分)【变式训练】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见下图。

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

这段时期,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

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

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

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A.良好的工业基础B.便捷的交通运输C.充足的劳动力D.丰富的原料和燃料考点二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快能源开发,是保证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

下图为“煤变油生产流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目前,我国正在内蒙古自治区启动“煤变油”工程,其布局的主要理由是()A.当地石油资源短缺 B.煤炭资源丰富C.科技力量雄厚 D.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2.从图示信息看,内蒙古自治区实施“煤变油”工程的主要制约因素是()A.工艺流程复杂 B.环境污染严重 C.水资源短缺 D.消费市场狭小【变式训练1】2002年,我国沙钢集团成功收购鲁尔区某钢铁厂的全套设备,运回重新装组后再度营运生产,由此逐步跻身世界最具竞争力钢铁企业行列。

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3.沙钢集团为实现其可持续发展而采取措施中,叙述合理的是( )A.使用清洁能源,就近开发长江水能资源B.改善基础设施,建立发达的交通运输网C.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电子装配产业D.强化管理,推进节能减排循环利用工程【变式训练2】2016年9月26日~29日,中国(太原)国际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在山西太原召开,我国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本届大会的议题之一。

据此回答:4.目前我国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这包括()①资源回收率低②转换和消耗效率低③煤炭勘探大大超过开采步伐④煤炭生产、转换和消费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增速快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下列措施不利于我国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是()A.增加原煤的开采数量,提高经济效益B.加大煤炭的加工转换,提高附加值C.促进煤炭清洁生产和利用D.缓解煤炭生产和利用导致的环境问题考点三能源结构统计图的判读下图是2014年河北、甘肃、四川、黑龙江四省能源生产结构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与四省能源生产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以可再生能源为主B.清洁能源的比重大 C.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D.有利于降低酸雨危害(2)制约①省进一步开发水能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 ( )。

A.水能资源蕴藏量小 B.水能资源分布分散C.水能富集地人口分布稀疏 D.水能富集地地质条件复杂【变式训练】读我国2000年与2007年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1~2题。

1.通过两图的对比,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我国石油的消费量在减少B.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在增加C.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不尽合理D.洁净能源的比重在上升2.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对山西能源基地的影响表现为()A.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B.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运输C.提高了煤炭的开采水平D.提高了煤炭的经济效益课堂总结1.区域优势资源(如能源、矿产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内容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和方向由区域能源开发条件所决定,具体如下所示2.区域优势资源开发分析思路3.能源结构统计图的判读方法①弄清纵横坐标各自代表的含义②然后分析每种能源的消费构成状况③最后得出结论注意:①数量与比重的区别②既要进行横向比较,也要进行纵向比较。

当堂检测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问题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

据此回答1-2题。

1.中国在“十二五”规划及同步编制的《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了“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战略。

目前中国的能源结构仍以煤为基础,主要是因为()A.矿物能源中,中国的煤炭资源尤为丰富B.煤炭作为能源开发利用比石油更方便C.煤炭的热值比石油高D.燃煤不会污染大气环境2.“加快发展核电、可再生能源和大力发展水电”是“十二五”规划“多元战略”的主要内容。

关于下列地区,应重点发展的能源,叙述正确的是()A.新疆、内蒙古西北地区应大力发展水能B.青藏高原地区和甘、新地区应大力发展生物能C.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应大力发展太阳能D.东南沿海工业发达地区应重点发展核能读2011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3)~(4)题。

3.与2005年相比,我国2011年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增幅最大的是()A.煤炭B.石油C.天然气D.水电4.下列关于2011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天然气取代煤炭,成为我国最主要消费能源B.核电的消费总量与2005年基本持平C.水电所占比重有所增加D.可再生能源的消费量大幅度下降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区域内的重庆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

下图为重庆市1999~2008年主要能源消费量变化和单位GDP能耗变化图。

读图,回答问题。

5.判断重庆市能源消费总量变化和单位GDP能耗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单位GDP能耗变化的主要原因。

课后练习[2012·江苏卷] 下图是1990—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与GDP增长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能源消费与GDP的增长特点是( )A.单位GDP能源消费2002年最低 B.能源消费量2007年开始下降C.能源消费与GDP的年均增速相同 D.单位GDP能源消费呈下降趋势2.能源与GDP增长的关系是( )A.能源消费增长会减缓GDP增长 B.GDP增长速度取决于地区能源储量大小C.GDP增长是影响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 D.我国能源丰富,可以满足GDP高速增长的需要(2012·浙江高考)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2011年11月4日,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启动建设。

该地建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有①可利用周围未利用土地②②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③人口众多,经济发达④能源短缺,需求量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材料二:近年来,世界上越来越重视风电发展,我国已把风力发电作为新能源开发的重点,并制定了长期发展计划,在十几个省区规划建设风电场,其中上海、福建和内蒙古等地是重点开发地区。

(1)概括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变化情况。

(4分)(2)试分析我国将上海、福建和内蒙古等地作为风力发电重点开发地区的原因。

(10分)7 读我国石油进口部分通道示意图和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问题。

(1)“新月沃土”是指两河流域及其附近一连串的肥沃土地,因其在地图上好像一弯新月而得名。

这片沃土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易产生的环境问题是______和________。

(4分)(2)分析甲、乙两地气候特点的差异及6~8月降水少的共同原因。

(6分)(3)我国西南油气进口通道与海上油气进口通道相比,优势有哪些?(6分)(4)为确保我国能源安全,除实现能源进口的多元化外,从能源开发利用的角度分析,还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