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皮肤基础知识大全

皮肤基础知识大全

皮肤基础知识大全
第32页
皮肤基础知识
二、皮肤类型划分及判别方法
(一)怎样判别皮肤类型
•判别皮肤类型四种方法: •3、仪器检测法 • 即以专用皮肤检测仪,对皮肤类型和皮肤性质进行检 测方法。
(2)面部臃肿、多脂肪、下垂 成因:体液循环不畅,脂肪堆积。
(3)毛孔粗大、皮肤粗糙、角质层增厚变硬、暗 疮印
成因:油性肌肤,生长暗疮期间护理不
妥,印痕肌肤。
皮肤基础知识大全
第27页
皮肤基础知识
二、皮肤类型划分及判别方法
(一)皮肤类型划分 4.身体及身体皮肤
(1)身体肥胖 成因:缺乏运动,遗传,体液循环不畅、
油性皮肤
特点: 毛孔粗大,皮纹较深;肤色较低深,油腻发亮; 易生暗疮、粉刺、青春痘;不轻易起皱,对刺激不敏感。
成因: 油脂分泌旺盛;清洁不妥,洗面奶选择不正确; 睡眠不好;贪吃油炸、高脂肪食物。
皮肤基础知识大全
第11页
皮肤基础知识
二、皮肤类型划分及判别方法
(一)皮肤类型划分
•混合性皮肤
• 特点: 同时含有油性和干性皮肤特征;多发生于20-35 岁之间。
(二)皮肤从属器官
1、毛发、毛囊与立毛肌
全身除手掌和足底外,均长有毛发,细小称 汗毛,粗大均以生长部位命名。
毛根在皮肤内被一管状囊鞘所包围,这囊鞘
叫毛囊;在毛囊一侧有一束斜行平滑肌叫立毛肌, 些肌肉受交感神经支配,收缩时,可使毛发竖立 引发皮肤呈鸡皮现象。
2.汗腺
皮肤基础知识大全
第7页
皮肤基础知识
成因:日晒、荷尔蒙分泌失调,怀孕,
口服避孕药或是生活无规律、精神压力大造成。
皮肤基础知识大全
第14页

皮肤科宣传小知识

皮肤科宣传小知识

皮肤科宣传小知识一、皮肤的结构与功能1. 结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

表皮是皮肤的最外层,又分为角质层、透明层(仅在手掌和足底较厚皮肤存在)、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

角质层起到保护作用,防止水分流失和外界有害物质侵入;基底层则是细胞的生发层,不断产生新细胞并向表层推移。

真皮主要由胶原蛋白、弹性纤维等组成,赋予皮肤弹性和韧性。

其中还包含血管、神经、毛囊、皮脂腺、汗腺等结构。

皮下组织主要由脂肪组织构成,起到缓冲、保暖等作用。

2. 功能保护功能:作为人体的第一道屏障,防止机械性损伤(如摩擦、撞击)、物理性损伤(如紫外线、电流)、化学性损伤(如酸、碱等化学物质)和微生物的入侵。

调节体温:通过汗腺分泌汗液散热,以及皮下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体温。

感觉功能:皮肤中有丰富的神经末梢,能感受触觉、痛觉、温度觉等多种感觉。

分泌和排泄功能:皮脂腺分泌皮脂,滋润皮肤和毛发;汗腺分泌汗液,排出部分代谢废物。

吸收功能:皮肤能够有选择地吸收一些物质,如脂溶性物质更容易被皮肤吸收,这也是护肤品能够发挥作用的基础之一。

二、常见皮肤疾病1. 痤疮病因:主要与雄激素水平升高、皮脂分泌增加、痤疮丙酸杆菌繁殖、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等因素有关。

症状:好发于青少年,主要表现为面部、胸部、背部等部位出现粉刺(白头粉刺和黑头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多形性皮损。

预防和治疗:预防方面,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清洁导致皮肤屏障破坏;饮食上少吃高糖、高脂肪、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熬夜。

治疗方法包括外用药物(如维A酸类药物、过氧化苯甲酰、抗生素等)、口服药物(如抗生素、异维A酸等,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还可配合光疗等物理治疗方法。

2. 湿疹病因:病因复杂,可能与遗传、免疫异常、环境因素(如过敏原、气候变化、化学物质刺激等)、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等有关。

症状:表现为皮肤瘙痒、红斑、丘疹、水疱、渗出、结痂、苔藓样变等多形性皮疹,可对称分布,边界常不清晰。

皮肤专业知识大全

皮肤专业知识大全
年龄增长、重力作用、缺水等因素导致皮肤弹性和紧致度下降,形成皱纹和松弛。
解决方案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饮食均衡、适度运动等;使用紧致和抗氧化的护肤品;进行激光治疗、注射 美容等医学美容手段。
03 皮肤护理与保养
日常皮肤护理
清洁
使用适合自己肤质的洁面产品 ,早晚各一次,注意T区的清洁

保湿
洗完脸后,及时使用适合自己 的保湿产品,保持皮肤的水分 。
解决方案
多喝水,保持室内湿度适中;选择保湿效果好的护肤品;避免过度清洁和使用刺 激性的化妆品。
皮肤色斑
皮肤色斑产生的原因
紫外线照射、遗传、内分泌失调等因素导致黑色素细胞活跃 ,形成色斑。
解决方案
避免紫外线照射,使用防晒霜;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美白淡斑 产品;进行激光治疗等。
皮肤松弛与皱纹
皮肤松弛与皱纹产生的原因
04 皮肤疾病与治疗
常见皮肤疾病及其症状
痤疮
一种常见的皮肤炎症,表现为皮肤上 的红色丘疹、脓疱和结节,常伴有疼 痛和瘙痒。
湿疹
一种慢性皮肤病,表现为皮肤上的红 斑、水疱、糜烂和渗出,常伴有剧烈 瘙痒。
银屑病
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皮肤 上的红色斑块,表面覆盖着银白色鳞 屑,可伴有瘙痒和疼痛。
皮肤专业知识大全
目录
• 皮肤基础知识 • 常见皮肤问题及解决方案 • 皮肤护理与保养 • 皮肤疾病与功能
结构
皮肤由表皮层、真皮层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表皮层是皮肤的最外层,具有保护、调节体温和感受外界刺激等 功能;真皮层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维持皮肤的弹性和紧致度;皮下组织则储存脂肪,起到保温和缓 冲作用。
皮肤过敏
皮肤过敏产生的原因
皮肤受到外界刺激,如化学物质、紫外线、花粉等,导致皮肤出现红肿、痒、 刺痛等症状。

皮肤基础知识

皮肤基础知识

1.5角质层 角质细胞
角蛋白
润肤
吸水
阻止水分蒸发
过厚 特点:发黄、 发暗、无光泽, 影响吸收 解决:定时使用 去角质产品
过薄 特点:皮肤敏感
红血丝
解决:停止使用有
去角质功效的产品,
采用修复产品
修护角质层 改善血丝护肤品
2、真皮层 真皮层的特点: -提供表皮营养 -有血管和神经 -没有再生修复的功能,受伤后会留下疤痕 -占皮肤总含水量的60%
表皮有丰富的末稍神 经,皮肤中有丰富的 功能不同的感觉神经 末梢,能感受各种不 同的刺激。 单一感觉:触觉、痛 觉、冷觉等; 复合感觉:干、湿、 硬、软、糙等; 瘙痒:产生机制尚不 完全清楚。
5、调节体温作用
1、血管舒缩、流经皮肤血流量 周围温度高时体温调节: 皮肤表面的血管扩张,
知识链接: 每天饮水量:平均上午2杯、下午2杯
流失的水分大约是1800~2000ml,健康成 年人每天需要补充2000ml左右的水分。 吃一餐饭,至少可以由食物或汤里摄取到 300~400ml的水。 每天只要再喝1000~1200ml开水
皮脂腺的分泌和排泄 皮脂:脂类混合物(甘油酯、蜡酯、鲨烯 、胆固醇酯、游离脂肪酸)
颗粒层
1.3颗粒层
颗粒,有折射光线的作 用,可减少紫外线射入 颗粒层 体内。
缺水的状态
透明角质颗粒在2种 状态下会失去折射光线 的作用。
碱性环境
1.4透明层
细胞本身已趋渐死亡, 胞浆内含有疏水性 蛋白结合磷脂,具有 防止水、电解质与化 学物质通过的屏障作用
思考 角质层跟美容有什么关系呢??
角质层的厚薄会影响: 1、人的肤色:角质层过厚,会使皮肤看起来发黄,缺 少光泽,角质层过薄,皮肤容易干燥脱屑,易出现 发红,敏感现象。 2、皮肤的吸收能力:角质层过厚,皮肤吸收能力越差 3、保湿作用:正常情况下,由于皮肤角质层有吸水和 屏障功能,角质层中水分含量在10%-20%,皮肤水嫩 光滑。

皮肤学基础医学知识培训课件

皮肤学基础医学知识培训课件

皮肤学基础医学知识
34
问题性皮肤
黄褐斑的治疗
西医会建议:一些祛斑的药膏。
做激光、冷冻、电灼,甚至采用“换肤法”进行祛斑治疗。
口服用药可以选择: 1、维生素C,它能还原酪氨酸酶的活性,帮助皮肤抑制黑色
素, 同时它还有很好的抗氧化效果,能够将颜色较深的氧化型色 素还原成颜色较浅的还原型色素,阻止黑素代谢的氧化过 程,抑制黑素形成; 2、维生素E,可以参与机体的多项代谢, 并有抗氧化、抗辐射作用。两者联合应用可增强机体的光 防护作用。
皮肤学基础医学知识
皮肤生理结构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成人的皮肤 面积为⒈5—2平方米,总重量占人 体体重的16% (5-15%)
成人男性皮肤厚度为1.15mm, 女性厚约0.5-4mm
健康皮肤应该是:光透净白柔韧细水, PH值应呈弱酸性5—5.6,这样的皮 肤才是健康、结实并有抵抗疾病能 力的。
皮肤学基础医学知识
注:遇盐遇碱不发挥作用。
皮肤学基础医学知识
10
皮肤的生理结构
(五)基底层
位于表皮的最深部,由多层上皮细胞组成,它具有 不断增生的能力,以补充角质层死亡细胞的脱落 和修复表皮的缺损。
基底层中10个母细胞就有1个是黑色素细胞。 黑色素细胞:分泌黑色素颗粒,能吸收、阻挡紫外
线射入体内,可以保护皮肤防止晒伤。 皮肤中含黑色素颗粒较多时,肤色较黑。
皮肤学基础医学知识
33
问题性皮肤
黄褐斑的治疗
肝功能不全时,因肝脏破坏,以致雌激素在血 中积蓄,刺激黑色素增加而发生黄褐斑)、慢 性营养不良(因硫氢基来源不足而使色素增加 )等。更为严重的是,黄褐斑是内分泌失调的 先兆。内分泌长期失调就会引发乳房肿块、子 宫肌瘤等多种病变。 所以要针对病因对症治疗 ,及时调整内分泌,清除体内淤积。

医院皮肤科知识培训

医院皮肤科知识培训
,以修复缺损 和重建功能。
03 皮肤扩张术
通过扩张皮肤组织来修复较大的皮肤缺损,如烧 伤、创伤等。
03
皮肤科疾病预防
保持皮肤清洁
01
02
03
定期洗澡
建议每天至少洗一次澡, 使用温和的沐浴露,避免 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
注意清洁死角
要特别注意清洁皮肤褶皱 处、脚趾、耳后等容易忽 视的死角。
皮肤病的症状多样,常见的有皮肤瘙痒、疼痛、 红肿、水疱、脱屑等。
02
诊断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医生的经验,进行 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02
皮肤科疾病治疗
药物治疗
01 局部用药
涂抹、喷雾或外部敷贴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 如抗真菌药、抗炎药等。
02 口服药物
通过口服方式摄入,作用于全身,如抗过敏药、 免疫抑制剂等。
新型治疗手段研究
新型激光技术
激光技术在皮肤科治疗中应用广泛,新型激光技术的研发为皮肤疾病的治疗提供 了更多选择。例如,脉冲染料激光、点阵激光等新型激光技术可用于治疗血管瘤 、疤痕、皱纹等皮肤问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光动力疗法
光动力疗法是一种利用光敏剂和特定波长的光线治疗疾病的方法。在皮肤科领域 ,光动力疗法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尖锐湿疣、基底细胞癌等皮肤肿瘤,其疗效显著 且副作用较小。
保持双手卫生
经常洗手,避免用脏手触 碰脸部。
防晒与保湿
涂抹防晒霜
使用保湿霜
在户外活动时,应提前涂抹防晒霜, 并适时补涂。
洗完澡后,及时涂抹保湿霜,保持皮 肤湿润。
避免暴晒
尽量避免在日光下长时间暴晒,如果 需要长时间待在户外,应寻找遮荫处 。
饮食与生活习惯

皮肤基础知识

皮肤基础知识

皮肤基础知识1、皮肤的概念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覆盖于人体表面。

成人皮肤面积约为1.5~2m2,重量约占人体体重的16%,厚度约为0.5~4mm。

不同部位的皮肤厚薄不一,它是由表皮角质层或真皮厚薄不同决定的。

其中以眼睑的皮肤最薄,掌、趾部皮肤最厚。

女性皮肤比男性薄,小儿皮肤比成人薄且柔软。

皮肤的总重量约占体重16%。

以面积和重量来说,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皮肤颜色的深浅因种族、年龄、性别、部位、身体内在因素或外界环境影响不同而异。

2、皮肤的外观皮肤表面有许多纤细的深浅不一的皮沟,它将皮肤划分为细长、较平行、略隆起的皮嵴,有些较深的皮沟将皮肤表面划分为三角形或多边形小区,称皮野。

皮沟、皮丘增加皮肤的表面积;又能缓解外界种种作用力对皮肤的伤害。

皮沟在指趾末端构成指纹。

3、皮肤的颜色1)皮肤内色素含量的差异:黑色——黑色素;黄色——胡萝卜素;红色——血红蛋白2)皮肤解剖上的差异:角质层厚薄;颗粒层厚度影响透光性,使皮肤发暗、发黄。

4、皮肤的组成成分:水、蛋白质、脂肪酸和无机盐5、皮肤的机构,分成:表皮层、真皮层和皮下组织表皮层表皮层位于皮肤最上层,覆盖全身,有保护作用,是与护肤品直接接触最密切的部份。

平均厚度为0.07 2毫米,表皮内无血管,由许多层的细胞组成,具有细胞自我更新的重要功能。

表皮内有丰富细小的神经末梢,它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外界的事物。

产生触觉、痛觉、压力觉、温觉和冷觉等感觉。

表皮由外向内可分五层: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有棘性、基底层。

表皮的各层实际是处于角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细胞形成,基底层的基底细胞是表皮细胞的生化之源,它不断产生新细胞,并逐渐向皮肤表层推移,变成各层细胞,最后变成死细胞,以皮屑(死皮/角质)脱落,大约需要28天。

1)角质层:死亡细胞,是皮肤的最外层,由4~8层鳞状扁平细胞组成,细胞排列紧密,含水量较少,仅有10%~20%。

对皮肤有防水和屏障保护的作用:防止皮肤内70%的水分向外流失,阻挡外界细菌和物质等的侵入,抵御紫外线,散热,保温的作用。

皮肤学基础知识

皮肤学基础知识

皮肤学根底知识一、人体的构造七、紫外线对皮肤的影响二、皮肤概论八、皮肤的分类三、皮肤的外观九、常见异常皮肤四、皮肤的结构十、肤质变化的原因五、皮肤的生理功能十一、季节与肌肤的关系六、皮肤的PH值一、人体的构造❖人体最根本的单位:细胞❖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二、皮肤概论❖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是包裹在身体外面的一层保护膜❖面积:-平方米❖重量:占体重的15%❖厚度:-豪米,手掌、足底处皮肤最厚约1-3毫米,眼睑处皮肤最薄约毫米。

❖皮肤会随着年龄、季节、性别、部位不同而异。

三、皮肤的外观❖皮沟:皮肤上纵横交错的纹理线。

〔是由真皮中纤维束的排列和牵拉所引起的〕❖皮丘:被皮沟包围伏突起来的菱形局部。

❖毛孔:皮沟交汇处有很小的孔穴,毛发由此处延伸出来.❖汗孔:于皮丘中点的一个个小孔。

❖皮嵴:皮沟将皮肤划分为细长、较平行、略隆起的局部〔指纹即由皮沟和皮嵴所组成〕❖人体皮肤解剖构造〔图示〕四、皮肤的结构❖皮肤由外向内可分为三层:表皮组织真皮组织皮下组织〔一〕表皮组织〔上皮组织〕❖是皮肤的最外层,平均厚度为毫米,表皮内无血管,划伤表皮后不会出血,但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外界的事物。

❖表皮与真皮之间以波浪结构连接,表皮伸入真皮中的局部称表皮突,真皮伸入表皮中的局部称真皮乳头。

表皮分五层〔图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有棘层❖基底层脸部及身体各处除手掌、足底外无透明层表皮的各层实际是由处于角化过程的不同阶段的细胞形成。

1、角质层❖是表皮的最外层❖由20-30层扁平无核的角化死细胞构成,呈鱗片狀❖主要成份:角质蛋白,具有较强的吸水性,通常含水量保持在15%-20%之间,使皮肤柔软,不发生枯燥、皲裂现象。

角质层是表皮层最重要的屏障,能耐受一定的物理性、化学性、机械性伤害,并能吸收一定量的紫外线,对内部组织起保护作用。

皮肤第一道防护层.2、透明层❖數层融化成一层,扁平无核的透明死细胞构成,呈无色透明狀,光线可以透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有锁水、保湿、隔离外界刺激及一定的 杀菌作用。
由于人的手掌、脚掌没有毛孔,无法分泌 油脂,所以人的全身只有手掌与脚掌没有 皮脂膜。
“正是因为手掌没有皮 脂膜,我们才可以牢牢 的抓住东西哦!”
皮脂膜 - 皮肤最理想的保护剂
皮肤最理想的保护剂莫过于皮脂膜,既能防止干燥,又能赋予皮 肤柔软的弹性。
过度祛角质, 使用碱性护肤品清洁,都会破坏肌肤表面的酸碱 平衡,导致细菌的入侵及水分的流失。
所以一定要用接近皮肤PH值的护肤品来达到美容护肤目的.
健康皮肤的PH值在4.5-6.5之间,平均是PH5.5
只有保持皮肤PH值在微酸环境下才能抑制细菌和吸收营养
2、皮肤的构造
皮肤的断面图
(1)、表皮层
角质层
透明层
颗粒层
棘层
基底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我们要正确认识 角质层哦!!!
角质层
是皮肤最为重要的保护层。 角质层太厚,皮肤就会变得粗糙、 暗哑无光;角质层太薄又会使皮肤 无法承受外界的刺激,造成皮肤的 敏感。正常的角质层结构是扁平无 核、死亡的角质细胞一层一层紧密 地排列,角质细胞之间由皮肤的组 织液----细胞间脂质粘接,
有棘 层 基底 层
老化 角 质 角 质 细胞
角化 颗 粒 细胞
有 棘 细胞 基底 细 胞
色素形 成细胞
光滑 肌 肤 角质
粗糙 肌肤
角质 空 洞
皮肤的微小循环
皮肤的营养来自真皮层中的毛 细血管,从毛细动脉血管中渗 透出来的营养和氧气,通过细 胞间脂质搬运到基底母细胞, 被基底母细胞吸收,同时基底 母细胞排泄的二氧化碳和废弃 物,通过细胞间脂质搬运到毛 细静脉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排出 的过程称为微小循环。
皮肤基础知识
技术培训中心
目录
第一章 皮肤的构造 第二章 皮肤的功能 第三章 皮肤的类型及皮肤问题分析 第四章 眼部皮肤的类型及问题分析
第一章 皮肤的构造
1、皮肤的表面 •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一个器官。 • 皮肤就像一张把我们身体中各器官包藏起来的一块膜。 • 皮肤的厚度因身体各部位不同而不一样,表皮为0.07-0.2 毫米,真皮大约是表皮的10倍左右。
形成结实饱满的层 状结构是维持皮肤 健康的必要条件。
健康的角质层是 又光又滑的!
基底层
➢ 在表皮各层中唯一能进行细胞分裂,以制造其他各层。 ➢ 基底层的基底细胞恰位在真皮层的上方,其会持续的分裂
制造新细胞。
➢ 朗格罕斯细胞为由红骨髓制造的特化细胞,其位在表皮较 下层处。这些细胞可吞噬微生物并将其运送到淋巴器官, 在此它们会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反应。
14天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老化, 皮肤新陈代谢的周期不是永远都保持在28 天,18岁以后皮肤新陈代谢的周期大约为 自己的年龄加上10天左右,所以年纪越大, 代谢周期越长。
{
{{
表皮的结构与新陈代谢图示
表皮的构造与新陈代谢
角质 层 透明 层 颗粒 层
有棘 层
基底 层
色素形 成细胞
角质 层 颗粒 层
举例呼吸…
细胞间脂质 思考
基底母细胞在分裂子细胞的瞬间所产生的 粘粘的透明的组织液称为细胞间脂质。它是细胞 赖以生存的大环境,对皮肤起着重要的保湿、加 快代谢、使循环畅通的重要作用。 18岁之后,皮肤的代谢周期开始渐渐增长,已经 不是人们认为的28天,细胞分裂速度缓慢,其分 泌物细胞间脂质在皮肤中越来越少,影响皮肤的 微小循环,导致表皮中的基底母细胞无法更好地 吸收来自我们一日三餐摄入的营养、氧气,且排 泄也不通畅,于是色斑、皱纹、老化等等皮肤问 题就接踵而来。
思 1、纸张可以拍、可以压,可否大力的揉搓? 考 2、我们的皮肤呢?
3、它的表面是什么样的?
皮肤的表面图示
皮肤表面有许多凹凸纹理
皮丘— 皮肤中凸出的部位
皮沟— 皮肤中凹的深处
毛孔— 皮沟交叉处的小孔
汗孔— 皮丘的中心
皮脂腺分泌皮脂,皮脂从 毛孔中排出。汗腺分泌汗 液,汗液从汗孔中流出。
皮脂膜
表皮角蛋白生长因子生成的表皮性脂质, 与皮脂腺分泌的皮脂和汗腺分泌的汗液这 三者混在一起形成一层弱酸性的保护膜叫 做皮脂膜。皮脂膜呈薄膜状,肉眼看不见, 覆盖在皮肤表面。
➢ 黑色素细胞为另一种位在表皮较下层处的特化细胞,它会 制造黑色素-其为构成肤色的主要色素。因为黑色素细胞 数目在所有人中皆大致相同,所以肤色的不同,是由于制 造出的黑色素量以及其分布区所造成。黑色素会堆积成斑 点状而形成雀斑。
(2)、真皮层
真皮层占皮肤的大部分,作用是保持皮肤的张力及弹性。主要是由纤维芽母细胞、弹力 纤维、胶原纤维等构成。胶原纤维具弯曲性,提供了强大抵抗过分伸张的力量,可防止 皮肤被撕裂,也维持正常的皮肤张力。真皮层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淋巴管、汗腺、皮 脂腺,另外毛囊、神经组织也分布在真皮层。
……每个爱美的女孩子都希望拥有健康的皮肤, 怎么做才能实现这个愿望呢?
新陈代谢(快)
细胞间脂质(多)
微小循环(畅)
新陈代谢
概念
基底母细胞吸收营养后,分 裂子细胞,并层层向上推移,不 断改变其形状和性质,最后到达 角质层,形成扁平无核的死亡细 胞,自然脱落的过程,被称为新 陈代谢。
新陈代谢周期
一般来说,新陈代谢的周期为28天, 其中基底母细胞分裂子细胞并推移到角质 14天 层需要14天,死亡细胞在角质层停留14天, 共28天为一个周期。
真皮层的构造
乳头层: 表皮与真皮相连之处,呈波浪形起伏的乳头体及其边沿部分,且毛细血管
的分布亦至此处,将营养提供给表皮滋润皮 肤,同时,末端神经的尖端也分 布在此处。我们能作出各种表情,就是这一层在起作用。
网状层: 是由结缔组织构成,主要成分是胶原纤维与弹力纤维等蛋白质,给予皮肤
张力、弹性、缓和外界的刺激,起保护作用。
皮肤是否健康
取决于肌肤中细胞间脂质的多少。
婴儿的皮肤能长期 呈现柔滑理想的状态,为 什么?
细胞间脂质的 主要成分为:

氨基酸 (玻尿酸)
三者关系
快 慢




注意 新陈代谢快,产生的细
胞间脂质多,微小循环畅通, 皮肤呈良性循环状态;反之, 新陈代谢慢,产生的细胞间脂 质少,微小循环不畅通,皮肤 呈恶性循环状态。
重要结论
皮肤健康的三大要素:营养、氧气、细胞间脂质
营养来自血液,即一日三餐的饮食摄取。 氧气来自良好的休息和睡眠。 细胞间脂质来自自身的细胞分裂(正常的新陈代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