匝道安全性评价的标准-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出口匝道安全评价_李光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出口匝道安全评价_李光

员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对自己运行速度的低估,且高 速行驶的距离越长,对降速后的行车速度低估程度
就越严重,超过 30 km 的高速行驶后速度感知误差
可接近 30% 。
表 3 速度适应性试验[2] Table 3 Speed adaptability test
试验方案
估计车速为 60 ( km·h - 1 ) 实际车速偏 时的实际车速 / ( km·h - 1 ) 高百分比 / %
对交通安全评价结果的影响,本文将同时计算将初
始速度进行修正后的出口匝道运行速度,并与未修 正的《指南》计算结果对比异同。
2. 2 基于汽车行驶动力学的安全评价方法
与入口匝道相比,出口匝道具有更高的事故率, 而出口事故又有约 50% 发生在分流三角区附近[4],
主要是主线上高速行驶的车辆在分流点处并不一定
衡的要求,即前者方法用于计算出口匝道的运行速度存在适应性问题; 速度感知误差对后者评价方法判断结论的
影响程度大于前者方法; 出口匝道宜综合前、后两种方法进行安全评价。
[关键词] 高速公路; 互通立交; 出口匝道; 交通安全
[中图分类号] U 412. 35 + 2. 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 —0610( 2012) 05 —0064 —04
Safety Evaluation of Off -ramp in Highway Interchange
LI Guang1 ,LI Zhiyong2 ,YUAN Jie1 ,XU Ying1 ( 1. Hunan Henggui Expressway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Company Ltd,Hengyang,Hunan 421001, China; 2. Hunan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Changsha,Hunan 410015,China)

互通立交的安全性评价

互通立交的安全性评价

互通立交的安全性评价摘要:互通式立交方案评价是立交设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而方案比较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指标综合评价又是设计中的关键。

选择互通式立交的设计作为评价对象,评价范围为互通式立交中的各个设计指标•通过对互通立交各阶段设计的安全性评价进行总结,提出互通立交安全性评价要点、流程及方法,以指导互通立交的安全性设计。

关键词:互通立交;安全性;评价Safety Evaluati on of In tercha ngeAbstract: The evaluation for interchange scheme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design of overpass, whilethe establishme nt of scheme compari ng in dex system and syn thetic evaluati on for in dex arecritical factors. The in tercha nge desig n is chose n as the evaluati on n object, and the evaluati ons safety scope covers all interchange design targets. By generalizing all phases of interchange evaluati on,the paper put forward safety evaluati on guide to con duct the safety desig n of in tercha nge.Keywords : Interchange; safety; Evaluation0引言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许多互通式立交相继建成。

互通式立交是高速公路连接的枢纽和控制出入的重要交通设施,在路网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公路立交安全专项评估

公路立交安全专项评估

公路立交安全专项评估
公路立交安全专项评估是指对公路立交设计、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的一项工作。

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公路立交的安全性能,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障公路用户和周边居民的安全。

公路立交安全专项评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1. 设计评估:评估公路立交设计是否符合安全规范和标准,包括交通流量、路口结构、标志标线设置等方面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2. 施工评估:评估公路立交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并提出安全措施,例如施工区域划定、交通分流措施等,确保施工过程中交通流畅和安全。

3. 运营评估:评估公路立交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包括交通信号、交通管理和监控系统等设施的功能性和安全性。

4. 车辆评估:评估公路立交对不同类型车辆的安全性能,例如大型货车、客车等,确保其通过公路立交时的安全性。

5. 人员评估:评估公路立交周边人员的安全风险,包括行人、骑车人等,提出行人过街设施、人行天桥等安全措施,保障行人安全。

通过公路立交安全专项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公路立交设
计、建设和运营中的安全隐患,提高公路立交的安全性能,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保障公路用户和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交工阶段安全性评价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交工阶段安全性评价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交工阶段安全性评价摘要:随着我国西南地区高速公路里程的增加,作为连接高速公路与收费站的互通式立交数量也在不断上升。

高速公路的修建,给沿线地区带来了巨大的交通便利和经济效益,但互通式立交作为出入高速公路的连接点,车辆速度变化、驾驶员视距不足、交通标志不完善、加减速车道长度不足,均会给交通安全带来隐患。

交工阶段安全性评价是通车前的最后一次安全检查,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文主要对互通式立交交工阶段安全性评价项目进行探讨,并对互通式立交安全核查出的问题给出整改建议,以期降低互通式立交运营期间事故率,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安全性评价;互通式立交安全;立交安全检查;高速公路0.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西南地区高速公路建设里程的不断增加,作为连接高速公路与收费站的互通式立交数量也在不断上升。

为了尽量减少高速公路的事故发生率,《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1](以下简称路线规范)在2006年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其修订的重要内容如下:(1)公路应按设计速度进行路线设计,采用运行速度进行检验,保持线形连续性;(2)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干线公路应在设计时进行交通安全性评价,其他公路有条件时也可进行交通安全性评价。

《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JTG/T B05-2004)上升为《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规范》(JTG B05-2015)[2](以下简称安评规范)强制性规范。

互通式立交作为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南山区高速公路中数量越来越高,受西南山区地形限制,很多设计参数只能取极限值。

本文结合某建成高速公路现场踏勘资料,施工图设计、设计变更及交工验收评定资料,对沿线互通式立交的分、合流鼻端通视情况,加(减)速车道长度、匝道的速度协调性及出口标志信息的系统性进行评价。

1.国内外互通式立交视距安全研究现状国内学者吴艳[3]在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出口识别视距研究中指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总量的70%集中在出口500m范围内。

出口匝道交通安全评价技术

出口匝道交通安全评价技术

出口匝道交通安全评价技术胡杨河北锐驰交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摘要: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相关经验,采用高速公路出口匝道交通安全技术,包括出口匝道交通安全设计方法、交通控制技术和交通管理技术,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安全影响因素及分类,设计出适合我国的高速公路出口匝道交通安全诊断调查表,根据权重对交通安全影响因素进行排序分析。

关键词:出口匝道;安全诊断;排序分析Safety Evaluation Technology for Freeway Exit RampABSTRACT: By using the reference of foreign advanced experience, taking the traffic safety technology of freeway exit ramp, including the traffic safety design method, the traffic control and management technology, put forward the safety influence factors and classifications which accord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designed the suitable safety diagnosis questionnaire for China’s freeway exit ramp,and sort according to the weight of traffic safety influencing factors. KEYWORDS:exit ramp; safety diagnosis; sequencing analysi0引言在通常情况下,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多发生在高速公路进出口匝道等特殊路段。

相关数据统计表明,每年在高速公路匝道发生的交通事故占总事故的30%以上。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安全性评价研究综述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安全性评价研究综述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安全性评价研究综述发布时间:2022-12-14T08:08:22.452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16期8月作者:陈果刘安辉[导读] 随着西南地区高速公路里程的增加,连接高速公路和收费站的互通式立交数量也在增加陈果刘安辉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省贵阳市 550000摘要:随着西南地区高速公路里程的增加,连接高速公路和收费站的互通式立交数量也在增加。

高速公路的建设给沿线地区带来了极大的交通便利和经济效益。

但是,作为进出高速公路的连接点,立交桥由于车速变化、驾驶员视距不足、交通标志不完善、加减速车道长度不足等原因,会给交通安全带来隐患。

交接阶段的安全评估是通车前的最后一次安全检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互通式立交;安全性;高速公路;有效对策引言:目前对于互通式立交的安全性评价的理论尚有诸多不足,后续的研究应尽可能在适应道路的发展的条件下,尽可能全面的考虑影响互通式立交安全性的诸多因素,通过先进设备采集数据,运用大数据模式进行数据挖掘和整理分析,综合多方面理论和方法得出准确的评价结果。

一、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安全性存在的问题(1)互通位置和道路网络的结合不足。

例如,当一条公路与一条过境公路(国道)相交时,立交的位置有许多限制。

综合比较的结果是,公交交通被引入市中心而不被发现。

例如,互通方案设计虽然能够满足互通服务功能,但缺乏考虑路网连接互通的具体设计问题,总体设计不合理。

2)比较方案缺乏比较价值。

高速公路需要设置互通式立交,主要服务对象为当地城镇和国道沿线交通。

在初步调查中,提出了两种不同位置的A型单喇叭方案进行比较。

这两种方案的共同点是互通式立交和隧道之间的距离很小。

推荐方案距离隧道洞口100米以上,备选方案距离隧道口仅几十米。

替代方案的唯一优点是拆迁量稍小,但其安全性更差,毫无价值。

经过多次讨论,决定适当改变立交位置,并将立交与隧道之间的距离增加至约2km,从而不会影响车辆在主流方向的行驶。

浅谈互通式立交安全性评价

浅谈互通式立交安全性评价

浅谈互通式立交安全性评价匝道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主要组成结构,也是立交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匝道几何线形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互通立交的安全性,如果匝道设计不合理,匝道交通事故发生率将会明显增大,从而严重影响互通式立交范围内的通行能力。

匝道的几何线形设计从匝道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横断面组成相协调角度出发,保证驾驶员清晰明了的行车路径,提供给驾驶员足够的视距和通视条件,从而提高匝道交通的安全水平和服务水平。

从微观角度分析以交通量、交通组成以及运行速度为主要内容的匝道交通流特性,使影响交通安全性的主要因素得以合理有效的解决。

最后通过分类评析匝道中典型的事故发生类型,从而反映出的线形合理及速度协调问题是匝道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手段。

1、匝道道路几何条件与行车安全1.1 平面线形若匝道处出现小半径圆曲线时,会增大驾驶员的操作难度,增加更多的安全隐患;或是匝道缓和曲线参数A较小时,易使得驾驶员紧张操作,发生交通事故。

因此,我国技术规范中,依据互通式立交的设计速度、交通量、通行能力等综合因素对匝道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参数A值、匝道平曲线长度以及分、合流点处曲率半径和回旋线参数的提出了严格技术标准。

从行车安全、舒适的角度考虑,一般情况有以下要求[1]:(1)圆曲线半径应适应匝道上速度的变化;(2)匝道平面线形应适应交通量的变化,交通量大的匝道应具有较高的平面线形指标;(3)驶出匝道较驶入匝道应具有较高的平面线形指标;(4)分、合流处具有良好的通视条件;(5)匝道中设置缓和曲线时,回旋线参数A≤1.5R为宜;若两回旋线反向连接时,回旋线参数A宜相等(不满足时,比值应小于1.5);(6)分流点采用较大曲率半径以适应行驶速度,同时满足规范中对分流点曲率半径和回旋线参数的要求。

1.2 纵断面线形匝道纵断面线形受两端相连接主线的纵坡、坡向限制以及跨线构造物标高的控制,同时综合考虑纵面线形对制动、排水的要求,以及节省用地和减少拆迁等因素,主要针对匝道最大纵坡、匝道竖曲线最小半径及长度(尤其是分流点处)以及与平面线形的协调性进行安全性评价分析[2]。

高速公路匝道交通安全的综合评价_赵倩

高速公路匝道交通安全的综合评价_赵倩
3. 2 匝道安全综合评价
1 1. 22 1. 82 2. 23 1
0. 82 1 1 1. 22 0. 82
0. 55 1 1 0. 82 0. 45
0. 45 0. 82 1. 22 1 0. 37
1 1. 22 2. 23 2. 72 1
1. 82 1. 82 2. 23 1. 22
采用模糊评价的方法 , 来确定匝道的安全等 级 。依照上述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而确定 权重 ,依据隶属函数确定各等级的隶属度得到模 糊关系矩阵 R[ 6 ] 。 将安全评价等级分为 3 级 : 安全级 、 一般安全 级和危险级 ; 评价的等级集合 V 为 :
88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09 年第 4 期 第 27 卷 总 150 期
高速公路匝道交通安全的综合评价
赵 倩 柴 干
(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南京 210096)
摘 要 高速公路匝道安全问题直接影响整条高速公路乃至区域路网的交通运行效率 。为了提高匝 道安全性和服务水平 ,在分析高速公路匝道事故特点和原因的基础上 ,提出了适用于匝道交通安全的 评价指标 ,并建立了相应的评价体系 ; 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相结合的方式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 应用模糊评价方法给定综合评价值 ,同时应用于宁杭高速公路匝道交通安全的综合评价 ,评价结果与 实测数据相吻合 。 关键词 高速公路匝道 ; 安全评价指标 ; 层次分析法 ; 熵值法 ; 模糊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 :U194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 3963/ j. ISSN 167424861. 2009. 04. 021
1) 由高速公路进入匝道时 , 一般驾驶人员在
主线上习惯了高速行驶 ,脱离主线进入匝道时 ,虽 已减速 ,但一般不易减至匝道所规定的设计车速 。 2) 由匝道进入高速公路时 , 车速由零或较低 速度汇入主线 ; 由于车辆性能 ,驾驶员操作特性和 驾驶心理等诸多因素 ,快速加速相对困难 。 3) 在匝道变速段 , 刹车不及而车速过高 、 减 速车道起点不明显 、 车道长度不够或线形指标过 小均易造成安全事故 。 4) 其他影响匝道安全性的因素 。进入主线 的驶入角度 ,是否设置加速车道 ,辅助车道和集散 车道 ,以及匝道与正线的通视条件等因素对匝道 安全均有影响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匝道安全性评价的标准
: Interchange is often freeway accident-prone sections, and the ramp is often accident black spot interchange. Traffic coordination, speed ramp continuity, adequate capacity, stadia, minimization, speed difference on the driving personnel requirements are minimized, not to disturb the driver operation and so on are expected to consider intersection desig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Ramp design is reasonable or not,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interchange engineering function, operation of the economy and safety etc..
1.引言
近年来, 随着我国公路事业的飞速发展, 许多互通式立交
相继建成。

互通式立交作为公路连接的枢纽和车流转线设施, 无论其投资规模或是通车后发挥的作用都是举足轻重的。

匝道是互通式立体交叉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作用就是专供跨线构造物上、下相交道路的转弯车辆行驶,它是连接相交道路供各方向转弯车流通行的车道,匝道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立交工程功能的发挥、营运的经济和行车的安全等。

所以,立交匝道的合理安排布置及使用合适的线性非常重要。

2.安全性评价方法
匝道的安全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2.1 匝道速度协调性评价
(1)运行速度协调性
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是对相邻路段的运行速度的差值进行评价。

相邻路段是指平面、纵断面、横断面指标或设计速度不同的相接路段。

①评价方法
根据运行速度预测方法对各相邻路段的线形特征点进行运行速度预测并计算相邻路段运行速度的差值。

②评价标准
评价指标采用相邻路段运行速度的差值。

10km/h:运行速度协调性不良。

相邻路段需重新调整平、纵面设计。

预测互通式立交匝道运行速度,初始速度采用匝道设计速度。

(2)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协调性
互通式立交匝道的设计速度按批准的项目技术标准采用。

互通式立交匝道的运行速度计算值与匝道设计速度之差大于
10km/h时,速度协调性不良,应调整互通式立交匝道的技术指标。

互通式立交匝道的运行速度计算值与匝道设计速度之差小于或等于10km/h时,速度协调性好。

2.2 匝道出、入口
匝道出、入口是匝道与主线及干道的连接部分,包括变速车道及分叉端部的楔形段。

车辆进入连接端时,要进行变速、分流、合流等复杂的驾驶操作,为了能维持交通安全和运行效率,车辆自主线驶入匝道以及自匝道驶入主线,其行驶速度是变化的,只有能适应的良好线形和通视条件,才能提供优质的服务水平。

需评价以下三点 :
(1)相邻出、入口间距
相邻出、入口间距采用最小间距进行评价。

应按预测运行速度标准,检查互通式立交相邻出、入口以及出、入口至匝道上的分、合流点之间的距离与规范规定最小值的符合性。

当相邻出、入口间距小于规范规定的最小间距时,应调整匝道出、入口位置。

(2)车道数平衡
在互通式立交出、入口,应按规范规定的车道数平衡原则对加、减速车道的车道数进行检查;匝道为双车道时,应检查辅助车道的设置长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车道数减少应根据渐变段位置对视距以及标志牌设置要求进行评价。

(3)加、减速车道长度
变速车道分为直接式与平行式两种,变速车道为单车道时,减速车道宜采用直接式,加速车道宜采用平行式;为双车道时一,加、减速车道均应采用直接式,加、减速车道长度应根据主线预测运行速度标准以及匝道车道数、主线纵坡进行评价。

2.3匝道横断面布置
匝道横断面形式应该按照预测交通量和通行能力验算结果进行评价。

计算各互通匝道出入口平交通行能力时,首先应初步拟定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按照以下方案计算其通行能力:
一条直行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公式:
式中:――条直行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
T――信号灯周期时间(s);
――信号每周期内的绿灯时间(s);在周期时间确定后,可按两相交道路的每条
车道上交通量之比确定绿灯与红灯时间之比;
――绿灯亮后,第一辆车启动、通过停车线的时间,如无本地实例数据,可采用2.3s;
――直行或右行车辆通过停车线的平均时间
(s/pcu);对于单纯的小汽车车辆平均为215 s,大型车平均为315 s,通道车平均为715 s;
――直行车道通行能力折减系数,可采用019。

(2)进口设有专用左转车道和专用右转车道时,设计通行能力应按照本面车辆左、右转比例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式中:――设有专用左转车道和专用右转车道时,本面进口道设计通行能力(pcu/h);
――本面直行车道设计通行能力之和(pcu/h);
――左转车占本面进口道车辆的比例;
――右转车占本面进口道车辆的比例;
(3)通行能力的折减
在一个信号周期内,对面到达的左转车超过3~4pcu时,左转车通过交叉口将影响本面直行车。

因此,应折减本面各直行车道(包括直行、直左、直右以及直左右等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

当>时,本面进口道设计通行能力按下式折减:
式中――折减后进口道的通行能力(pcu/h);
――进口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cu/h);
――各种直行车道数;
――进口道左转车的设计通过量(pcu/h);
――不折减本面各种直行车道设计通行能力的对面左转车
数(pcu/h),当交叉口小时为3n,大时为4n,n为每小时信号周期数。

2.4 平、纵面线形和超高、加宽
匝道平、纵面线形应按照预测运行速度进行评价。

匝道平、纵组合的基本要求是使匝道立体线性平顺无扭曲,视野开阔,行车安全舒适,视觉美观,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5 视距
匝道视距应根据主线预测运行速度,采用分流或合流识别视距进行评价。

分流点视距按照10~13s的行程计算;合流识别视距,匝道按照行驶5s的距离计算,主线按照行驶8s的距离进行计算
2.6 匝道平交位置
匝道平交位置应根据连接道路、交叉口地形以及主线平纵面线形指标状况,按照有利于保证可识别性及视距三角形区域内通视,并便于控制行车速度的原则进行评价。

平面交叉口应设置于视野开阔的区域,避免设置于凸形竖曲线之后和长大纵坡的底部。

3. 匝道安全性设计
3.1优化平面设计
优化平面设计以保证车辆能连续安全的运行,力求达到工程及运营经济。

(1)平曲线的曲率变化应与此汽车的变速行驶状态相适应。

(2)匝道平面线性与交通量、通行能力相适应。

根据交通
量预测结果, 确定立交主次匝道分布。

主匝道相应采用较高标准, 以确保主方向车流行驶顺畅、快捷; 次匝道因其交通量偏小, 可适当采用低标准, 以减少投资。

(3)各条匝道之间应合理组合设计,尽量避开影响性地形
地物, 选择视野开阔、拆迁量小的地段, 以便充分结合交通流量的分布, 尽量减少房屋拆迁和占地面积。

(4)匝道分、合流处应有良好的平面线性和通视条件。

(5)保持相邻匝道线形指标的均衡性。

由于车辆的方向转
换是依赖一条或几条匝道得以实现的, 对于多条匝道共同完成
某一方向车流转换的情况, 应注意维持相邻匝道之间线形指的
协调, 保持车辆行驶的延续性。

3.2 优化纵断面设计
匝道因受上下线标高的限制,为克服高程、节省用地和减少拆迁,要合理设计纵断面。

(1)匝道及其同正线连接处,纵断面线性应尽量连续、平缓,避免线性的突变和多次变坡。

(2)匝道上应尽量采用一般纵坡值,以保证行车安全和行人舒适,尽量不采用最大纵坡值。

特别是加速上坡匝道和减速下坡匝道应采用较缓的纵坡,严禁采用等于或接近于最大纵坡值。

(3)匝道及端部纵坡变化处应采用较大半径的竖曲线,以保证足够的停车视距,分、合流点及其附近的竖曲线还应满足视距要求。

3.3 优化匝道端口设计
优化端口设计对保证立交与主线车流速度的协调及车辆分合流渐变行驶的顺畅有重大影响。

(1)车道数平衡。

保证匝道端口的车道数平衡, 是确保车流由双车道匝道安全驶出,驶入主线的一个重要措施,
(2)变速车道长度设置。

匝道变速车道长度的设定是设计者权衡立交安全性与工程造价后, 预留给司机以调整速度的空间。

对于立交匝道加(减) 速车道长度及分合流角度的规定,。

道路设计者也逐渐加大了立
交安全性因素所占的权重。

4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道路交通日趋现代化,互通式立交的设计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现代互通式立交强调“以人为本”,不但要满足交通需求,还要提供安全与舒适的运行条件,追求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和谐一致。

体现在设计中则是对包括安全、环境、功能、用地和成本等多因素的综合考虑和更为灵活的设计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