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亚建筑发展史
古代西亚建筑

古巴比伦
关于建筑的规定:“对建筑场地上 的每一栋建筑物,建筑师有权得到法律 所规定的报酬。但是如果房屋坍塌压死 了房主,建筑师就要被处死;如果压死 了房主的儿子,那就要杀死建筑师的儿 子抵命。”
由此可见当时的营造业是相当发达的。
——亚述时期
1、萨尔贡二世王宫
公元前722年~前705年亚述皇帝萨尔贡二世的宫殿,建于两河流域上 游都尔·沙鲁金城西北面。 城市平面为方形,每边长约2公里。城墙厚约50米,高约20米,上有可供 四轮马车奔驰的大坡道,还有碉堡和各种防御性门楼。 宫殿与观象台同建在一高18米,边长300米的方形土台上。从地面通过宽 阔的坡道和台阶可达宫门。 宫殿由30多个内院组成,功能分区明确, 有房间200余。平台的下面砌有拱券沟渠。王宫正面的一对塔楼突出了中 央的券形入口。 宫殿满贴彩色琉璃面砖,上部有雉堞,下部有高3米 余的石板贴面。其上雕刻着从正面、侧面看起来均形象完整,具有五条 腿的人首翼牛像。
《旧约圣经》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定名为“天堂”, 并相信传说中的伊甸园就坐落其中。于是,在一片长河 落日的壮丽景观下,古西亚产生了威严,凝重又不失优 雅的建筑艺术……
目录
一、西亚的地理位置 二、历史文化演进 三、范围及时期 四、代表性建筑及相关文化 五、主要建筑成就总结
一、西亚的地理位置
古代西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地区之一。 东起伊朗高原,西至地中海东岸。主要是两河流域。 它形似一轮弯月,土地肥沃,故有“新月沃地”之 称。
新巴比伦——伊什达城门
其城门尤为世界之最,共有100多 座,城池的8道城门用8个神的名字命 名,最著名是北门,以巴比伦神话中 掌管战争和胜利的女神伊什塔尔命名。 城门高12米,雄伟壮丽、气势磅礴。 每道门有4个望楼,相互间以拱形过 道相连,墙外壁及塔楼用色彩艳丽的 彩釉砖和琉璃砖砌成,砖上饰有兽类 浮雕,浮雕高约90公分,共有575座。
古代西亚建筑

• The Hellenistic kingdoms were then conquered, about 100 BC, by the Romans (in the West) and the Parthians (in the East). The Romans built many Roman-style buildings all over their part of West Asia. They built amphitheaters and temples and paved roads and aqueducts. The Parthians, because they had been nomads, did less building at first, but they also built roads and temples.
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亚述人不再建造金字形神塔,但 是他们为自己建造了大型的石灰岩的宫殿。城市的围墙 仍旧是用砖块砌成的。
When the Babylonians threw out the Assyrians, about 600 BC, there was a sort of revival of old pre-Assyrian ideas, which showed up in building clay brick buildings again, like the famous Ishtar Gate 。
WESTERN ASIATIC ARCHITECTURE
古代西亚建筑
我用山上的石头建起宫殿里的堡垒。
——尼布甲尼撒的公告
刻在巴比伦北方城堡的墙壁上
The ancient architecture of Western Asia of the historical period was being developed from about B.C. 4000 to the conquest of the country by Alexander the Great in the fourth century before Christ.
外国建筑史、史前建筑与古西亚建筑

苏美尔人的砖 与砖之间没有 灰浆或水泥连 接。泥砖建筑 随时间会损毁, 因此它们过一 段时间就得被 拆除、铲平和 重造。随着时 间的延续两河 平原的城市因 此不断抬高。 这样的古迹被 称为台勒。
苏美尔的神庙由一个中心大厅组成,两侧有信道,信道外侧是祭司们住 的地方。在大厅的一侧有一个高台,台上有一个供奉动物和蔬菜牺牲品 的泥砖桌。粮仓和仓库一般位于神庙附近。苏美尔人开始将神庙建筑在 四方形的高台上。这些高台不断提高,形成了塔庙——山岳台 。
史前建筑与古西亚建筑
一、史前建筑
1、旧石器时期 2、新石器时期 3、青铜、铁器时期 4、巨石建筑时期
二、古代西亚建筑
1、苏美尔-古巴比伦时期 2、亚述帝国与新巴比伦时期 3、古波斯时期
史前建筑
1、旧石器时期
特点:人类由巢居改为穴居,把动物植物作为图腾。 建筑区域:法兰克——康塔布连美术圈 代表建筑: 法国拉斯科山洞 公元前15000——前10000年 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山洞公元前15000——前10000年
1、苏美尔—古巴比伦
代表建筑:山岳台 2、亚述帝国 背景 代表建筑:萨尔贡王宫 3、新巴比伦 背景 代表建筑:伊什塔门;空中花园 4、波斯帝国 背景 代表建筑:波斯波利斯王宫
百柱殿,68.6米见方,有石柱100根,柱高11.3米。
两座大殿结构轻盈、空间宽畅。宫殿外墙面 贴黑白两色大理石或琉璃面砖,上作彩色浮 雕。木枋和檐部贴金箔。大厅内墙满饰壁画。
波斯波利斯宫,前为百柱殿
觐见殿
覆钟形柱础刻花瓣纹,覆钟之上为半圆线脚。
柱身有40~48条凹槽。柱头由覆钟、仰钵、 几对竖立的涡卷和一对相背而跪的雄牛像组 成。
外建史 古代西亚和古代埃及的建筑03

西部亚洲的发展过程
• 公元前3000年—— 规模较小的奴隶制国家在两河流域的下游
形成了奴隶制的城市国家。 • 公元前18世纪—— 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了两河流域上下游, 形成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 公元前16世纪—— 两河流域受到其他帝王的统治。 • 公元前13世纪—— 征服整个西亚、巴比伦、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 • • • • 中亚、印度河流域。 公元前11世纪—— 亚述帝国时期。 公元前7世纪初——建立了新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6世纪初——伊朗高原建立了波斯帝国。 公元前6世纪末——波斯帝国征服整个西亚、埃及、中亚、印度河流域(波斯
伊 朗 高 原 风 光
横 向 石 浮 雕
女 神 石 浮 雕
生土城廓遗迹
生土建筑遗迹
乌尔山岳(观象)台
高 台石 庙
石 棺
新 巴 比 伦 城 的 伊 什 达 城 门
琉璃砖浮雕
琉 璃 砖 浮 雕
横向壁画
狮 身 人 面 像
波斯的守护神
思考题:(古代埃及和西部亚洲的建筑)
• • • • • • • • • • 玛斯塔巴主要模仿哪种建筑? 吉萨金字塔群主要是由那些内容所组成? 阶梯式金字塔的名称是什么? 哈特什帕苏墓建造于什么时期? 克阿蒙神庙和鲁克索阿蒙神庙建造于何时期? 两河流域、伊朗高原的建筑有何特色? 山岳台建造于哪个地区? 亚述王国时期的宫殿建于何年代? 帕赛玻里斯是哪个王朝的宫殿? 伊什达城门建造于哪个城廓?
西部亚洲的建筑技术
• • • • 砖的生产量不大 土坯被广泛地使用 使用券拱但数量不多 大量地使用饰面技术
西部亚洲的饰面材料
• 公元前4000年 —— 陶钉、圆形、密集排列 • 公元前3000年 —— 发明硫璃、色彩斑斓 • 公元前3000年 —— 沥青、石片、贝壳、砖 或石板墙裙、横向浮雕
古代西亚的建筑特点

古代西亚的建筑特点一、历史分期及分布范围古代西亚建筑又称两河流域建筑,约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4世纪。
包括早期的阿卡德——苏马连文化,以后依次建立的奴隶制国家为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9-前16世纪)、亚述帝国(公元前8-前7世纪)、新巴比仑王国(公元前626-前539年)和波斯帝国(公元前6—前4世纪)。
二、古代西亚的建筑特点两河流域缺石少木,故从夯土墙开始,至土坯砖、烧砖的筑墙技术,并以沥青、陶钉、石板贴面及琉璃砖保护墙面,使材料、结构、构造与造型有机结合,创造以土作为基本材料的结构体系和墙体饰面装饰方法。
三、代表性建筑(一)山岳台(Ziggurat),又译为观象台、庙塔。
古代西亚人崇拜山岳、天体、观测星象而建的多层塔式建筑。
如在乌尔的山岳台高约2lin。
(二)亚述帝国的萨艮王宫(Sargon),由210个房间围绕30个院落组成,防御性强。
由四座碉楼夹着三个拱门的宫城门为两河下游的典型形式。
门洞处人首翼牛雕刻有特色。
(三)后巴比仑王国的新巴比仑城及其城北的伊什达(1shtar)城门,用彩色琉璃装饰。
采用在大面积墙面上均匀排列、重复动物形象的装饰构图。
王宫内建有“空中花园”。
(四)波斯帝国的帕赛玻里斯(Persepolis)王官,两个仪典大厅、后宫、财库之间以“三门厅”为联系。
仪典大厅石柱长细比很大,石柱雕刻精致。
艺术水平很高,但有悖于结构逻辑。
扩展资料:古代西亚地区,包括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和 *** 半岛。
它被里海、黑海、地中海和波斯湾所包围,这些海湾也就构成了它的天然界限。
西方人习惯上把这一地区称为古代东方,或古代近东。
广义的古代近东也包括古代埃及。
西亚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存主要集中在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和伊朗。
这些文化遗存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与2017年居住在这个地区的各大民族在语言、文字和宗教方面没有直接的继承关系(古波斯时期的文化遗存例外)。
由于历史原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对这些人类文化遗产的“开发”被欧美强国所垄断。
西亚建筑发展史

因此每个巴比伦国王都 几乎大兴土木,进行宫 殿建设。当时的埃什努 那城的宫殿,拉尔萨城 的努尔-阿达德宫殿,以 及雄伟的马里城宫 殿和 藏于东柏林博物馆的伊 什塔尔门,都是这些宫 廷建筑的代表。这些建 筑的特点 基本都是宫殿 与神庙组为一体,中间 是一个露天庭院,四周 围绕着住房的传统形式。
【PART.02】
“巴别塔”( Babel Tower )《圣经》里说该塔原本 要一 直造到天上,上帝夜间让人类语言不通才破 坏了原计划。 到目前为止,“空中花园” 和“巴别塔”的遗址 都还没有找到,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都属于庙塔 (Ziggurat——西亚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建筑样式。也 有学者认为,所谓的“巴别塔”其实并不存在,只 是犹太人被掳到巴比伦时,见到宏伟的庙塔之后, 惊叹其成就,在传说的过程中又被无限地夸大的建 筑的代称。
又译为观象台、庙塔。古代西亚人崇拜山岳、 天体、观测星象而建的多层塔式建筑。如在乌 尔的山岳台高约21m。
观象台(Ziggurat)
又称山岳台,是古代西亚人崇拜山岳、崇拜 天体,观测星象的塔式建筑物。山岳台是一种多层 的高台,有坡道或者阶梯逐层通达台顶,顶上有一 间不大的神堂。坡道或阶梯有正对着高台立面的, 有沿正面左右分开上去的,也有螺旋式的。古埃及 的台阶形金字塔或许同它有过联系。
Xxx
xxx
xxx
西亚建筑发展
古代西亚建筑又称两河流域建筑,约公元前 3500 年至公元前 4 世纪。包括早期的阿卡德— —苏马连文化,以后依次建立的奴隶制国家为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 19-前 16 世纪)、亚述帝 国(公元前 8-前 7 世纪)、 新巴比仑王国(公元前 626-前 539 年)和波斯帝国(公元前 6—前 4 世 纪)。
人首翼牛像(Winged bull)
古代西亚建筑

三、饰面技术
1、起源和演变 、
陶钉→沥青、石片、贝壳 琉璃砖 陶钉 沥青、石片、贝壳→琉璃砖 沥青 *当地多暴雨,为了保护土坯墙 当地多暴雨, 免受侵袭, 免受侵袭,用圆锥形陶钉楔入土 坯墙,并涂上颜色,做出花式, 坯墙,并涂上颜色,做出花式, 形成装饰图案。(公元前4000年) 。(公元前 形成装饰图案。(公元前 年 公元前3000年之后 年之后, *公元前3000年之后,多用沥青 保护墙面,比陶钉更便于施工, 保护墙面,比陶钉更便于施工, 更能防潮,陶钉被淘汰。 更能防潮,陶钉被淘汰。为了保 护沥青免受烈日的暴晒, 护沥青免受烈日的暴晒,又在它 外面贴各色的石片和贝壳, 外面贴各色的石片和贝壳,构成 斑斓的装饰图案。 斑斓的装饰图案。 *最终发展为用彩色琉璃砖来保 护墙面。它的防水性好, 护墙面。它的防水性好,色泽美 无须全靠在自然界采集。 丽,无须全靠在自然界采集。
N
特点: 1、功能分区明确 、 2、以院落来分隔空间 、 3、其装饰异常辉煌 、 装饰材料包括金银) (装饰材料包括金银) 4、人首翼牛像→ 、 雕刻在突出中央塔楼转角处 五条腿) (五条腿)
五、帕塞波里斯宫殿
它是波斯帝国的宫殿 宫殿大体分成三个区:北部是两 宫殿大体分成三个区 北部是两 个仪典性的大殿,东南是财库, 个仪典性的大殿,东南是财库, 西南是后宫, 西南是后宫,三者之间以一座三 门厅作为联系的枢纽。 门厅作为联系的枢纽。
二、山岳台
1、土坯建筑 、
两河中下游缺乏良好的木材和 石材,公元前4000年起,大量 年起, 石材,公元前 年起 使用土坯建造房屋。 使用土坯建造房屋。
复原图↘ 复原图↘
2、山岳台---宗教建筑 、山岳台 宗教建筑
*由东部山区居民崇拜山岳而
古西亚建筑

巴黎卢浮宫、慕尼黑国立埃及艺术博物馆、多伦 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 学和人类学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芝 加哥东方学院、罗得岛设计学院博物馆、波士顿 美术馆以及康涅狄格州纽黑文耶鲁大学美术馆, 都拥有狮子。
空中花园
空中花园
伊拉克古城萨马拉城别具风格的螺旋 塔。 这座名叫“玛勒维亚”的塔高52米, 建于公元837年,是伊拉克阿巴斯王朝 时代建筑艺术的杰作。
亚述人从黎巴嫩运送雪松木材回亚述
萨艮王宫—— 亚述文明的遗迹
萨艮二世(Sargon II) 为亚述帝国的国王(统治 时期:前722年-前705 年),前722年开始与萨 尔玛那萨尔五世共同摄政, 直到前709年萨尔玛那萨 尔五世去世后才单独统治 亚述。
在他统治时期,亚述打败 了以色列王国、埃及,并 镇压了埃及支持的叙利亚 人和腓尼基人的起义,这 时亚述帝国进入了颠峰时 期。
萨艮王宫——亚述文明的遗迹
宫城平面为方形,每边长约2公里。城墙厚约50米 ,高约20米,上有可供四马战车奔驰的大坡道,还有碉 堡和各种防御性门楼。 宫殿与观象台同建在一高118米,边长300米的方形 土台上。从地面通过宽阔的坡道和台阶可达宫门,宫殿 由30多个内院组成,功能分区明确,有房间200余。平 台的下面砌有拱券沟渠。王宫正面的一对塔楼突出了中 央的券形入口。宫墙满贴彩色琉璃面砖,上部有雉堞, 下部有高3米余的石板贴面。其上雕刻着从正、侧面看 起来均形象完整,具有五条腿的人首翼牛像(Winged bull)。大门处的一对人首翼牛像高约3.8米,它们象征 着智慧和力量,守护着宫殿。
萨艮王宫——亚述文明的遗迹
1897年的王宫遗址
萨艮王宫—— 亚述文明 的遗迹
萨艮王宫——亚述文明的遗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首翼牛像(Winged bull)
是萨艮王宫宫殿裙墙转角处的一种建筑装饰。 正面表现为圆雕,侧面为浮雕。正面有两条腿,侧 面四条,转角一条在两面共用,一共五条腿。因为 它们巧妙地符合观赏条件,所以并不显得荒诞。构 思不受雕刻体裁的束缚,把图雕和浮雕结合起来, 很有创新精神。
新巴比仑王国(公元前626-前539年)
城墙
巴比伦城有内外三重城墙 城墙的厚度从3米到8米,城墙之间用壕沟相隔。环城每隔44米 就有一座防御塔楼,全城共有300多座。据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 德记载:它有100多座城门,门框、横梁和大门都是用铜浇铸成 的。巴比伦城不仅墙厚城高,壁垒森严,而且还建筑了一套水 力防御系统。当敌人兵临城下之时,只要打开水闸,幼发拉底 河的大水就会汹涌而出,使城外变成一片泽国。城内贯穿南北 的笔直大道叫“圣道”,它全用一米见方的大理石板铺砌而成, 中间是白色或玫瑰色的,两边是红色的。
乌尔 观象台
•
残留至今的乌尔(UR)的月神台,是夯土的, 外贴一层砖,砌着薄薄的凸出体。第一层基底面 积为65×45米,高9.75米,有三条大坡道登上第 一层,一条垂直于正面,两条贴着正面。第二层 的基底面积为37×23米,高2.50米,以上残毁, 据估算,总高达约21米。
古巴比伦王国在雕刻艺术方面对苏美尔-阿卡德时期美 术的继承和发展之外,古巴比伦王国在宫廷建筑方面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当时的各个统治者都想修建一 个豪华的宫殿以显示自己的权力。一个豪华、实用的 宫殿,既为行使 自己的权力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又能 够证明自己的地位不可撼动。(继承了中央集权的君 主专制、雕刻技术、使用泥砖建造建筑的技术)
【PART.03】
使用纯武力控制的亚述帝国只能 控制住肉体但得不到民心,迦勒 底人曾多次起义反抗亚述的统治, 亚述人派迦勒底人领袖那波帕拉 沙尔率军驻守巴比伦,他到巴比 伦后,却发动反对亚述统治的起 义,建立新巴比伦王国,并与伊 朗高原的米底王国联合,共同对 抗亚述。公元前612年,亚述帝 国结束,遗产被新巴比伦王国及 米底王国瓜分,其中新巴比伦王 国分取了亚述帝国的西半壁河山, 即两河流域南部、叙利亚、巴勒 斯坦及腓尼基。
继承了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的文明成果
苏美尔人文明:两河平原缺乏石矿和树,因此苏美尔的建
筑都是泥砖造的,砖与砖之间没有灰浆或水泥连接。泥砖建筑 随时间会损毁,因此它们过一段时间就得被拆除、铲平和重造。 随着时间的延续,两河平原的城市因此不断抬高。这样的古迹 被称为台勒(Tell)。苏美尔人最壮观和最著名的建筑是塔庙, 它们建筑在巨大的平台上。《圣经》中的巴别塔可能也是类似 的建筑。苏美尔的圆形印章上还有类似于直到不久前伊拉克南 部沼泽阿拉伯人还在使用的芦苇造的房子。苏美尔的庙和宫殿 使用更加复杂的结构和技术如支柱、密室和黏土钉子等。苏美 尔人发明了一种象形文字,后来这种文字发展为楔形文字。 雕刻较发达,留下了不少圆雕像。这些作品大多出于宗教目的 而雕刻。(“苏美尔女神像”是一件高25厘米的石雕) 苏美尔人的建筑可以大量的观象台(又称山岳台)为代表
“巴别塔”( Babel Tower )《圣经》里说该塔原本 要一 直造到天上,上帝夜间让人类语言不通才破 坏了原计划。 到目前为止,“空中花园” 和“巴别塔”的遗址 都还没有找到,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都属于庙塔 (Ziggurat——西亚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建筑样式。也 有学者认为,所谓的“巴别塔”其实并不存在,只 是犹太人被掳到巴比伦时,见到宏伟的庙塔之后, 惊叹其成就,在传说的过程中又被无限地夸大的建 筑的代称。
因此每个巴比伦国王都 几乎大兴土木,进行宫 殿建设。当时的埃什努 那城的宫殿,拉尔萨城 的努尔-阿达德宫殿,以 及雄伟的马里城宫 殿和 藏于东柏林博物馆的伊 什塔尔门,都是这些宫 廷建筑的代表。这些建 筑的特点 基本都是宫殿 与神庙组为一体,中间 是一个露天庭院,四周 围绕着住房的传统形式。
【PART.02】
新巴比伦王国由迦勒底人建立。公元前630年,迦勒底 人领袖那波帕拉萨趁亚述内乱之机,逐渐取得对巴比伦 尼亚的控制了。公元前626年自立为巴比伦王。后与米 底结成联盟,在公元前612年攻陷尼尼微,亚述帝国 (Assyria)结束 。亚述帝国灭亡后,遗产被新巴比伦 王国及米底王国瓜分,其中新巴比伦王国分取了亚述帝 国的西半壁河山,即两河流域南部、叙利亚、巴勒斯坦 及腓尼基,重建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626~前53年) 也叫迦勒底王国。.
代表性建筑:巴别塔
从外观上看,庙塔与最初的阶梯形金字塔非常相似。它是在 四方的平台上依次修建3至6层渐次缩小的平台。在庙塔的正 面或侧面一般都建有可以拾级而上的漫长坡道。平台最上面 的一层地位最高 ,是神庙或宫殿。因为用砖建造而成,完整 的庙塔现在不可能再见到了,它们都灰飞姻灭于时间与战火 中,最多只留下一些残存的巴别塔遗址和断砖残片。如今, 手我们只能通过复原图来欣赏庙塔的风姿。其中,“空中花 园”的灌溉系统一直是后人关注的焦点。其实,只要了解了 庙塔的结构,不难想像,灌溉问题通过分级抽水就能实现。
萨艮王宫——亚述文明的遗迹
•
两河上游的亚述统一了西亚,征 服了埃及之后,它的建筑除了当地的 石建筑传统之外,又大量汲取两河下 游和埃及的经验,几个皇帝兴建都城, 建设规模大于以前西亚任何一个国家, 它的最重要的建筑遗迹是萨艮王宫。
•
城市平面为方 形,每边长约2公 里。城墙厚约50 米,高约20米, 上有可供四马战 车奔驰的大坡道, 还有碉堡和和种 防御性门楼。
阿卡德人文明:在苏美尔各地都归入阿卡德的版图
之后,萨尔贡建立起了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度,即“天下只 有一张嘴”,各地皆听命于中央。他以10日行程范围作为1 个行政区和行省,派王族子弟为总督。并吸收一些原苏美 尔贵族和代表人物参政、议政,以缓和与占领区之间的矛 盾。萨尔贡的园丁出身和苏美尔城进制单位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以促进国内贸易的发 展。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对外贸易竟到达印度河流域。 如同亚述帝国一样,阿卡德靠武力征服建立的王国,统治 基础并不稳固。 雕铸的技巧达到了很高的水准(阿卡德王朝的奠基人萨尔 贡一世头像是一件青铜雕刻作品)
由210个房间围绕 30个院落组成,防御 性强。由四座碉楼夹 着三个拱门的宫城门 为两河下游的典型形 式。门洞处人首翼牛 雕刻有特色。
• 王宫正面的一对塔 楼突出了中央的券 形入口。宫墙满贴
彩色琉璃面砖,上
部有雉堞,下部有 高3米余的石板贴面。
•
从正、侧面
看起来均形象完 整,具有五条腿
的人首翼牛像。
Xxx
xxx
xxx
西亚建筑发展
古代西亚建筑又称两河流域建筑,约公元前 3500 年至公元前 4 世纪。包括早期的阿卡德— —苏马连文化,以后依次建立的奴隶制国家为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 19-前 16 世纪)、亚述帝 国(公元前 8-前 7 世纪)、 新巴比仑王国(公元前 626-前 539 年)和波斯帝国(公元前 6—前 4 世 纪)。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亚述,在世界古代史上以全面实行军国主义制度而著名, 其残暴也备受指责。这个起源于两河流域的军事帝国,在 世界军事史上的最大贡献就是首创了骑兵。
西方有的史学家总结说,“在 人类历史上,亚述人的最大贡 献,就是战争的艺术”。从考 古成果看,亚述帝国的政治、 经济、文化都带有浓厚的军事 色彩,这个古国留下的浮雕作 品几乎全与军事有关。
亚述帝国(公元前8-前7世纪)
公元前1000年代前期,对亚述来说是一个发展的好时期,在 国际上,它四周无强敌,埃及正值后王朝时代,无力扩张亦常 受到外族入侵,小亚细亚的赫梯帝国被自前12世纪末期,来 自于巴尔干半岛的弗里吉亚人蹂躏和肢解,南方的巴比伦亦国 势益弱,东方扎格罗斯山脉的伊朗高原的米底及波斯尚未兴起, 只有北部的乌拉尔图成为亚述惟一强敌。从公元前10世纪末 叶起,亚述经过两个多世纪连续不断的征战,最终建立起一个 横跨西亚北非的帝国,将两河流域南部及埃及两大文明均置于 统治之下.
雄伟的宫殿、神庙
建筑代表作:萨艮王宫
亚述时期的建筑以堡垒和宫殿为主,这 些建筑又多以居室和庭院为主,它们按 照顺序依次被建造在一个平台之上。 在亚述时期最为重要的建筑是建造于公 处于两河流域旱涝灾害严重、利 元前 722~前705年的萨尔贡王宫,这座 于涨水时,不被水淹没。并且还 能体现王宫的雄伟 王宫建在都城西北角的卫城中,其占地 面积大约为170000平方米。它被建在 创造了可用来保护与装饰墙面的面砖与彩 一个高 18米的土台之上。 色琉璃瓦。 亚述时期的建筑,显著特点是其表层常 有一层华丽的彩色砖墙来修饰,因而从 外观上看很是金碧辉煌。
伊拉克政府在遗址上仿建了一座城门,门高约 4 米,宽 2 米多,门的上端是拱形顶盖,两边同残破而高大厚实的旧 城墙相连。城门内修建了博物馆,馆内陈列着出土的巴比 伦文物,其中两件展品最为珍异:一件是根据出土文物复 制成的巴比伦古城全貌的巨大模型;另一件是高近 2 米的 黑色闪绿岩的石碑,碑的上半部为精致的浮雕,刻着太阳 神将权标授予汉穆拉比的情景;下半部是用楔形文字刻记 了巴比伦王国国王汉穆拉比(约公元前 1792~公元前 1750 年)领导制定的世界上第一部法典《汉穆拉比法典》 的全文,约 8000个字,282 条。石碑的原件现在巴黎卢浮 宫博物馆,此地陈列的是复制品。
亚述人完全是凭借着武 力去征服、掠夺,先后 征服古埃及和伊朗高原
亚述帝国的文化发展:
亚述文化博采西亚各国(主要是巴比伦)之长,且 具有自己的特点。在尼姆鲁德、尼尼微、豪尔萨巴 德等地,亚述均发现亚述时期的宏伟的宫殿、神庙 和其他建筑。建筑物饰有大量浮雕,有很高的艺术 水平。亚述巴尼拔所建尼尼微王家图书馆,藏有大 量泥版文书,包括宗教神话、艺术作品、天文、医 亚述人生活的两河流域北部,有着广 学等,是研究亚述历史的重要资料。 阔的草原,具有长期饲养和使用马匹 的经验,再加上积累了千年的战争经 验,终于发明了马缰,后来又发明了 马鞍。虽说这时还没有发明马镫,但 有驭马经验的人骑到上面还可以腾出 手来射箭,并能挥舞兵器拼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