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西亚和北非-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教案
初中《西亚和北非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地理教案

初中《西亚和北非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亚和北非的地理位置,提高他们的地理空间观念。
2.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西亚和北非的自然环境特点,增强他们的环境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西亚和北非的地理位置1.1 西亚的位置特点1.2 北非的位置特点2. 西亚和北非的自然环境2.1 气候特点2.2 地形地貌2.3 水资源分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西亚和北非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
2. 教学难点:西亚和北非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西亚和北非的地图、图片等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西亚和北非的自然环境特点,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西亚和北非的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讲解西亚和北非的地理位置:分别讲解西亚和北非的位置特点,让学生理解其地理意义。
3. 分析西亚和北非的自然环境:详细讲解西亚和北非的气候特点、地形地貌、水资源分布等,引导学生认识其自然环境特点。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西亚和北非地区,分析其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5.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组讨论西亚和北非的自然环境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西亚和北非地理位置示意图,加深对地理位置的理解。
六、教学拓展:1. 结合西亚和北非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引导学生探讨该地区的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特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西亚和北非地区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教师针对本节课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2. 讨论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七年级世界地理全册教案12.1 西亚和北非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02

《西亚》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了解西亚的自然环境特征,自然条件与当地农牧业生产的关系以及当地发展节水农业所取得的成就;3、了解西亚居民以阿拉伯人为主,西亚地区的宗教特色以及与宗教有密切关系的两个城市——麦加、耶路撒冷;4、掌握西亚石油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分布特点和主要产油国。
根据地图,了解西亚石油输往西欧、美国和日本的路线。
[教学重点]:1.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西亚的石油资源。
[教学难点]:1.教材中指出的重要地名及其位置的记忆;2、西亚的主要农业区和畜牧业区及农牧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由最近的关于西亚地区的新闻导入:西亚一直是一个不稳定的地区,从古至今发生了多次战争,这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它的地理位置重要,使得很多强国都想控制这个地区,以便从中获利。
那么,它的重要性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读图]:《西亚的国家》,确认西亚的范围:1、纬度位置2、海陆位置?3、本区主要的海峡?4、丝绸之路、苏伊士航海线路图、土耳其海峡图(引导学生在图中依次找出并进行填图练习,注意大洲之间的界限)[归纳]:西亚位置极其特殊,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自古就是东西方贸易的交通要道,而今更成为海、陆、空运输的要道及中转站。
[讨论]:为何西亚阿拉伯半岛上没有河流?从纬度、海陆因素、地形、洋流的影响等方面考虑。
[讨论]:在这种自然条件下该如何发展农业生产?[展示]:以色列的节水农业、枣椰树。
[提问]:这种自然条件下的居民情况如何?[读图]:《世界人种分布图》、《世界语言分布图》、《世界宗教分布图》[归纳]:西亚的居民和宗教非常复杂,大部分居民为阿拉伯人,通用阿拉伯语,这些国家被叫做“阿拉伯国家”,在宗教方面,以伊斯兰教为主,因此有人将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通称为“伊斯兰世界”,本地区是三大宗教的发源地。
[承转]:西亚一直是世界上一个不稳定的地区,近代以来大大小小发生了多次局部战争,比如四次中东战争、两伊战争、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还有去年的伊拉克战争等等,严重影响了世界的和平。
初中《西亚》地理教案

初中《西亚》地理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和认识西亚地理位置和特点。
2. 了解和认识西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资源。
3. 了解和认识西亚的人口和经济发展情况。
教学重点:1. 西亚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西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资源。
教学难点:1. 西亚的人口和经济发展情况。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课题,介绍西亚地理位置和特点。
可以通过投影地图或地球仪展示西亚的位置,并简要介绍西亚的地理特点,例如西亚在欧亚大陆的西南部,是连接亚洲、欧洲和非洲的重要地区等。
Step 2让学生了解西亚的自然地理环境。
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方式介绍西亚的自然地理环境,例如地势起伏、沙漠草原、高原山脉等。
同时,也要介绍西亚的主要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矿产等。
Step 3让学生了解西亚的人口和经济发展情况。
可以通过图表、数据等形式展示西亚的人口分布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例如人口密集区、主要经济中心、主要产业等。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西亚的文化特点和重要城市。
Step 4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于西亚的认识和了解,以及对于西亚未来发展的展望。
Step 5总结课堂内容,强调西亚的重要性和发展潜力,鼓励学生加深对西亚的了解和研究,并提出对于西亚未来发展的思考。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初步了解西亚的地理位置和特点,认识到西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资源,了解到西亚的人口和经济发展情况。
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对于世界各地不同地区的认知和兴趣。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在课堂中增加了趣味性和互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七年级地理《西亚》教案

关系轴线的三角形机位
拍摄一场对话,通常可以设置三个机位, 这三个机位构成了一个底边与关系轴线相 平行的三角形。 在关系轴线两侧各有一个三角形,拍摄时 可以使用其中任何一侧的三角形布置机位, 但只能选用一侧,不能超越关系线到另一 侧去拍摄。
轴线规则
1.演员肩并肩 在有些情况下,两个角色排成一条直线。最常见的情景是 两个人物坐在一辆行驶的车子前座上。此时两个角色之间 的对话会采取肩并肩的位置。两个演员排成一条线,就有 一种共同的方向感——全向前看。 这时用轴线拍摄可以很好地表现他们之间内在的联系并且 清晰地展现两个角色的位置关系。 将摄影机置于对话者之间的内反拍角度可用于表现其中某 个人物的形象。也可以用使用平行的镜头位置从人物的正 面拍摄,这时候画面出现两个面对镜头或背对镜头的人物。
② 全景: 以表达被摄主体的整体视觉信息为主, 同时保留了与主体密切相关的一定范围的环境信 息,但主题的视觉形象是画面的内容中心和结构 中心。 ③ 中景: 以表达被摄主体的大部分的视觉信息 为主。 ④ 近景: 以表达被摄主体的主要部分的视觉信 息为主。 ⑤ 特写: 以突出被摄主体的神情、质感和局部 细节为主。
机位的类型
<一>、拍摄方位: 摄像方位是指围绕被摄主体前后左右选择的拍摄点,不同 拍摄方位的造型规律可通过以下几个典型方位进行把握。 从拍摄方位来分,机位有以下类型: 一、正拍: 从正面对被拍摄像主体进行拍摄的方式。 作用: 1、能够清楚地展现出被摄对象正面的形象特征,让观众可 以看到正面的全貌。
二、仰拍: 从低处对拍摄主题进行拍摄的方式。 作用: 1、具有净化背景突出主体的作用。 2、仰视拍摄主体人物的跳跃动作,用广角镜头仰视拍摄, 夸大前景,压低背景,透视关系特别明显。 3、仰视拍摄主体向上延伸,显得高大而挺拔,强调其高度 和气势。 4、仰视拍摄可表现崇敬、景仰、自豪、骄傲等感情色彩。
西亚与北非教案

西亚与北非教案教案标题:西亚与北非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西亚与北非地理位置、人口、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2. 掌握西亚与北非地区的主要国家、首都和地理特点;3. 了解西亚与北非地区的历史、经济和政治发展;4. 培养学生对跨文化交流和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教学内容:1. 西亚与北非地理位置、人口、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2. 西亚与北非地区的主要国家、首都和地理特点;3. 西亚与北非地区的历史、经济和政治发展;4. 西亚与北非地区的文化交流和多元文化。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地图或图片展示西亚与北非地区的位置,并引导学生了解该地区的重要性和特点。
探究:2.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国家,调查该国家的地理特点、人口、宗教、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并向全班汇报。
3.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依次分享他们所选择的国家的信息,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和补充。
总结:4. 教师总结西亚与北非地区的主要国家、首都和地理特点,并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和总结。
拓展:5. 分组研究:学生再次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国家,深入研究该国家的历史、经济和政治发展,并制作海报或PPT进行展示。
6.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所研究的国家的发展情况,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归纳:7. 教师引导学生对西亚与北非地区的文化交流和多元文化进行总结和归纳,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看法。
作业:8.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西亚或北非国家,撰写一篇关于该国家文化特点的短文,并附上相关图片或插图。
评价:9.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组讨论、展示和作业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学生对西亚与北非地区的了解程度、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方面。
教学资源:1. 地图或图片展示西亚与北非地区的位置和特点;2. 学生分组调查和研究的资料和工具,如互联网、图书馆等;3. 学生展示的海报或PPT制作工具。
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展示,培养他们的合作和表达能力;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西亚与北非地区的多元文化背景,促进他们的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能力;3.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培养他们的信息搜索和整理能力。
初中《西亚和北非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地理教案

初中《西亚和北非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亚和北非的地理位置,能绘制简易地图;(2)掌握西亚和北非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气候、地形、植被等;(3)了解西亚和北非地区的资源分布,及其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和分析西亚和北非的地理位置;(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西亚和北非的自然环境特点;(3)利用案例分析,探讨西亚和北非地区的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对地理学科的兴趣;(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3)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地理差异,增强国家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西亚和北非的地理位置(1)地理位置的概念及重要性;(2)西亚和北非在世界的位置;(3)与国家接壤的情况。
2. 西亚和北非的自然环境特点(1)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等;(2)地形:高原、盆地、山脉等;(3)植被:荒漠、草原、森林等。
3. 西亚和北非地区的资源分布(1)石油: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国家;(2)天然气:阿尔及利亚、埃及等国家;(3)其他资源:磷矿、铁矿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西亚和北非的地理位置;(2)西亚和北非的自然环境特点;(3)西亚和北非地区的资源分布。
2. 教学难点:(1)西亚和北非的地理位置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2)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四、教学方法1. 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西亚和北非的地理位置;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国家,分析其自然环境特点和资源开发情况;3. 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探讨西亚和北非的自然环境特点;4.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展开讨论。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地理》八年级上册;2. 地图:世界地图、西亚和北非地区地图;3. 图片:西亚和北非的自然环境、资源分布等图片;4. 案例资料:西亚和北非地区国家的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案例。
西亚和北非“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西亚和北非“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in West Asia and North Africa西亚和北非“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
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本教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重点】1.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自然环境的特征【教学难点】1.教材中指出的重要地名及其位置的记忆2.西亚北非热带沙漠广布的原因【教学用具】西亚北非教学课件【教学过程】(导入)(展示课件)阿拉伯民族服饰图、石油产区景观图、撒哈拉沙漠景观图(提问)这三幅图表现了世界上哪个地区的地理景观?西亚和北非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块神秘的土地。
(讲授研讨新课)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开篇,讲解教材将西亚、北非合为一个地区的原因。
(提问)根据同学们的日常获得的知识和刚才提供的图片,能不能说说有哪些国家属于西亚和北非?(课件展示)西亚北非政区图引导学生先在地图中确认西亚北非的范围,然后依次找出主要国家并进行填图练习。
(教师演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西亚北非政区图(提问)1、西亚北非从纬度位置看,大体在多少纬度之间?属于什么纬度地区?哪一条重要纬线穿过本区?从他的纬度位置来看,它应该以何种温度带的气候类型为主?2、西亚和北非周围面临哪些海洋?其中海有几个?大洋有几个?里海是不是海?3、本区有哪些主要的海峡?4、西亚、北非分别属于哪个大洲?除了这两大洲之外,周围还紧邻哪个大洲?(引导学生在图中依次找出并进行填图练习,注意大洲之间的界限)(总结)西亚北非的位置极其特殊,有人将其概括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启发式提问)西亚北非一直是一个不稳定的地区,从古至今发生了多次战争,这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它的地理位置重要,使得很多强国都想控制这个地区,以便从中获利。
初中《西亚和北非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地理教案

初中《西亚和北非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亚和北非的地理位置,能绘制简单的地理位置图;(2)掌握西亚和北非的自然环境特点,如沙漠、干旱、地中海式气候等;(3)了解西亚和北非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磷矿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西亚和北非的地理位置;(2)利用气候资料、实地考察等,研究西亚和北非的自然环境特点;(3)收集相关资料,探讨西亚和北非的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3)培养学生关注时事、了解世界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西亚地理位置及其特点(1)地理位置分析:通过地图,让学生了解西亚位于哪个洲,与哪些国家接壤;(2)特点总结:引导学生掌握西亚的自然环境、气候类型及其影响。
2. 第二课时:北非地理位置及其特点(1)地理位置分析:通过地图,让学生了解北非位于哪个洲,与哪些国家接壤;(2)特点总结:引导学生掌握北非的自然环境、气候类型及其影响。
3. 第三课时:西亚和北非的自然资源(1)石油资源:介绍西亚和北非的石油储量、产量及输出情况;(2)其他资源:介绍西亚和北非的其他重要资源,如天然气、磷矿等;(3)资源开发与利用:分析西亚和北非的资源开发模式,讨论其可持续发展问题。
三、教学资源1. 地图:西亚和北非的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分布图等;2. 图片:西亚和北非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3. 资料:关于西亚和北非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等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如地图绘制、资料收集等;3.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西亚和北非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建议1. 结合地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西亚和北非的地理位置,提高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2. 利用实地考察、气候资料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西亚和北非的自然环境特点;3. 引导学生关注西亚和北非的资源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4. 鼓励学生主动收集资料,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课件)阿拉伯民族服饰图、石油产区景观图、撒哈拉沙漠景观图
(提问)这三幅图表现了世界上哪个地区的地理景观?
西亚和北非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块神秘的土地。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开篇,讲解教材将西亚、北非合为一个地区的原因。
(提问)根据同学们的日常获得的知识和刚才提供的图片,能不能说说有哪些国家属于西亚和北非?
(课件展示)西亚北非政区图
引导学生先在地图中确认西亚北非的范围,然后依次找出主要国家并进行填图练习。
(教师演示课件)
引导学生观察西亚北非政区图
(提问)
1、西亚北非从纬度位置看,大体在多少纬度之间?属于什么纬度地区?哪一条重要纬线穿过本区?从他的纬度位置来看,它应该以何种温度带的气候类型为主?
2、西亚和北非周围面临哪些海洋?其中海有几个?大洋有几个?里海是不是海?
3、本区有哪些主要的海峡?
4、西亚、北非分别属于哪个大洲?除了这两大洲之外,周围还紧邻哪个大洲?
(引导学生在图中依次找出并进行填图练习,注意大洲之间的界限)
(总结)西亚北非的位置极其特殊,有人将其概括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启发式提问)西亚北非一直是一个不稳定的地区,从古至今发生了多次战争,这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它的地理位置重要,使得很多强国都想控制这个地区,以便从中获利。
那么,它的重要性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课件展示)丝绸之路、苏伊士航海线路图、土耳其海峡图
(学生讨论)注意在讨论过程中思考下列问题:
1.印度洋通往大西洋的航线最便捷的路线;
2.俄罗斯及中亚各国想通过黑海进入地中海必须经过哪个海峡?)
(讲解)陆路——有铁路、公路通三大洲。
航空——由我国飞往东非、北非、西欧,都经过新疆、西亚。
海运——苏伊士运河:印度洋-大西洋
土耳其海峡:黑海-地中海
(总结)西亚自古就是东西方贸易的交通要道,而今更成为海、陆、空运输的要道及中转站。
(要求学生用笔勾画出来)
(承转)西亚北非不但地理位置特殊,而且在其它方面也有自己独有的特点,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该地区的地形。
(课件展示)西亚北非地形图
(提问)1、西亚北非主要以什么地形为主?
2、平原主要分布在哪里?
教师简要介绍两河流域及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
(课件展示)西亚和北非地区的古代文明
(讲解)在西亚和北非地区,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它是目前世界陆地表面的最低点。
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的死海。
(课件展示)死海
简要讲解死海名称的来历及特点。
(课件展示)世界气温途、世界降水量图、世界气候类型图、阿斯旺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
(提问)西亚北非地区最主要的气候类型是什么?这种气候有什么特点?
(讲解)由于该地区炎热干燥,大部分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在北非的阿齐济耶曾出现过57.8°C的世界最高温记录,而且本地区降水稀少,有的地区甚至几年不下雨。
很多国家地面没有河流,成为“无流国”
(引导学生在地形图中找出没有河流的无流国)
(提问)造成这种气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注意引导学生从纬度、海陆因素、地形、洋流的影响等方面考虑)
(教师简要总结)
(进一步观察气候类型图)在本地区是否只存在热带沙漠气候?
(课件展示)地中海式气候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
(提问)该种气候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气候类型?
(利用图表进行分析,简要讲解这种气候的成因)
(承转)通过前面几个区域的学习,我们能够发现,气候会对当地的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
高温少雨的气候使得本地区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
大家从图上能看出有什么独特之处吗?——北非西亚地区在气候的影响下,沙漠广布,尤其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
(课件展示)撒哈拉沙漠景观
(学生活动)沿北回归线量算撒哈拉沙漠从大西洋岸到红海边的距离(约5200km)
(讲解)刚才计算撒哈拉东西距离,表明横跨整个北非;现在再看一看南北纵贯情况,北起地中海,南抵苏丹草原。
总共面积777万平方千米,占非洲总面积的1/3,比澳大利亚大陆还要大,堪称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
(承转)“撒哈拉”原意是“一块广阔的不毛之地”。
尽管“地上光秃秃,沙子砾石满地铺”,但是,地下却与地上有着截然不同的状况,撒哈拉沙漠的地下水、石油能源、矿产资源非常丰富。
地下水出露地表的地方还分布有小块绿洲。
(提问)撒哈拉沙漠正在扩大蔓延,人们已经意识到沙漠化的危害。
这么大的土地应当如何利用,如何改造?(学生讨论)
(新课结束,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西亚和北非重要的地理位置、气候及其影响下的自然环境。
通过学习,我们应该发现,自然环境的各要素如气候、水文、地形、生物彼此之间是密切联系的。
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地理环境。
而人类活动与
自然环境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只有生产方式合理,人类与地理环境才能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