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某镇总体规划文本

合集下载

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文本

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落实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实现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强城镇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协调,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特编制《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宏观调控和引导全省城镇化进程和城镇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全省城镇化与城镇发展的基本战略方针和政策。

全省各市域、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及各级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应以本规划为指导。

第三条本规划宏观调控我省城镇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完善省域城镇体系布局,促进和加快城镇化进程;实施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共建共享,防止重复建设,降低区域开发成本,提高城市和区域的整体竞争力;控制对区域发展不利的开发活动,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保障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本规划下列涉及区域协调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管理、自然与人文遗产保护、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内容为强制性内容,必须严格遵守。

(一)省域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区域。

包括: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草)地区、大型湖泊、水源保护区、分滞洪地区,以及其它生态敏感区。

(二)省域内的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

包括:高速公路、干线公路、铁路、机场、区域性电厂和高压输电网、天然气门站、天然气(煤制气)主干管、区域性防洪、滞洪骨干工程、水利枢纽工程、区域引水工程等。

(三)涉及相邻城市的重大基础设施布局。

包括:城市取水口、城市污水排放口、城市垃圾处理场等。

第五条全省各类重大项目的选址,都必须以本规划为依据,符合本规划确定的布局和原则。

第六条本规划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河南省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暂行规定》、《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河南省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河南省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资源网-------/河南省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方案为规范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报批工作,提高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根据《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技术规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批规定》(国土资源部第43号令)等规定,制定本审查方案。

本审查方案适用于河南省辖区内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审查工作。

一、审查依据1.《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现行法律、法规;2. 国家和省有关土地利用和管理的各项方针、政策;3. 该乡镇所属县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批规定》(国土资源部第43号令);5.《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6.《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豫政[2009]11号)。

7.《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完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耕地增加或减少有关政策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70号)二、总体要求1.定位清晰各乡镇规划必须要有准确的战略定位,规划文本必须简要回答本乡镇处于什么样的区位、产业特点及本乡镇在所属县市经济发展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2.基数合理现状数据采用是否合理,现状数据转化为规划基数的方法是否正确,结果表述是否清楚。

3.指标落地按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的原则,是否对县市规划下达的各项指标进行了具体落实。

需要具体落实的指标比较多,但主要指标有四项,分别是:①耕地保有量指标。

耕地保有量指标图上面积(现状耕地保留面积加上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面积)大于县级规划下达指标。

②基本农田保护指标。

图上净面积大于县级规划下达指标。

③城镇工矿用地指标。

图上增量指标及总面积小于或等于县级规划2020年控制面积。

④城乡建设用地增量指标及总面积小于或等于县级规划2020年控制面积。

4.布局到位文本需要特别说清的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基本农田布局是如何调整的,总的要求是做到保障发展与保护耕地统筹兼顾。

回郭镇总体规划文本打印

回郭镇总体规划文本打印

河南省巩义市回郭镇总体规划(2010—2020)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镇域总体规划 (3)第三章镇区建设规划 (4)第四章近期建设规划 (5)第五章镇区专业工程规划 (6)第六章规划实施措施和建议 (9)河南省巩义市回郭镇总体规划(2010—2020)文本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实现2020年回郭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科学确定城镇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土地、协调城镇、空间布向和各项建设的综合布署,特编制本规划。

第2条本规划是指导回郭镇发展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在小关镇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与《河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3条本规划编制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3.《河南省村镇规划编制与审批办法》4.《巩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5.《回郭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6.国家、省、市有关小城镇规划的法规及规范第4条本次规划范围:回郭镇全镇行政辖区,总面积47平方公里。

第5条规划期限近期:2010—2015年远期:2016—2020年第6条规划指导思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新要求,从大区域城镇体系格局论证小关镇的地位、作用和建设条件,科学确定城镇性质、规模和布局形态,突出小康生态城镇的自然景观特色,注重市场及服务性公共设施的建设,充分利用和发挥小关镇独特的自然环境特色,实现自然生态保护与城镇发展规划在布局上协调统一。

第7条城镇发展战略1.社会经济发展战略(1)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按照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建设要求,发挥城镇优势,选准产业发展方向,优化城镇人居环境和空间景观,增强中心城镇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聚和吸引功能。

中牟县黄店镇总体规划文本

中牟县黄店镇总体规划文本

中牟县黄店镇总体规划文本(2011-2030年)姓名:刘溪学号: 20080940111专业:城市规划专业班级: 1班指导老师:史晓华奉节县兴隆镇总体规划文本目录第一部分绪论 .......................................................................................................... .3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4)第二部分镇域规划 (5)第一章镇域性质和规模 (5)第二章村镇体系规划 (5)第一节镇域经济分区 (5)第二节村镇等级规模、结构 (5)第三节村镇规模与空间布局 (6)第四节村镇职能 (7)第三章农村居民点规划 (7)第一节规划原则 (7)第二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7)第三节农村居民点规划 (7)第四章镇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8)第一节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8)第二节镇域给水工程规划 (9)第三节镇域污水工程规划 (10)第四节镇域雨水工程规划 (12)第五节镇域电力工程规划 (12)第六节镇域邮政电信工程规划 (13)第七节镇域燃气用能规划 (14)第八节镇域供热工程规划 (14)第四章镇域公共设施规划 (15)第五章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15)第六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16)第一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16)第二节生态环境规划对策与措施 (17)第七章综合防灾规划 (18)第一节消防规划 (18)第二节防洪规划 (18)第三节防滞规划 (19)第四节防震规划 (19)第三部分镇区规划 (19)第一章规划原则 (19)第二章镇区性质、范围与规模 (19)第三章用地布局 (20)第一节规划结构 (20)第二节各类用地布局 (20)第四章土地使用控制 (21)第五章镇区综合道路交通规划 (22)第一节交通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 (22)第二节镇区道路系统规划 (23)第三节镇区交通运输规划 (23)第六章镇区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24)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24)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24)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 (25)第四节邮政电信工程规划 (26)第七章镇区风貌规划 (27)第一节镇区风貌规划原则 (27)第二节河流两岸绿化控制 (28)第三节镇区风貌规划 (28)第八章镇区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28)第一节各类绿地布置 (28)第二节景观结构 (28)第三节景观规划要点 (28)第九章镇区环境保护规划 (29)第十章环境影响评价 (29)第十一章镇区防灾减灾规划 (30)第一节防灾规划 (30)第二节防震规划 (30)第三节防洪规划 (30)第四节地质灾害防治 (30)第十二章近期建设规划 (31)第十三章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32)第十四章附则 (33)附:中牟县黄店镇总体规划——现状调研报告 (34)第一部分绪论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中牟县黄店镇的规划建设和组织管理,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特编制《中牟县黄店镇总体规划》。

04朱仙镇文本A3

04朱仙镇文本A3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朱仙镇历史文化遗产,使历史遗存与风貌与朱仙镇社会经济及城镇建设相适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朱仙镇总体规划要求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朱仙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是朱仙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依据,为政府指导历史名镇保护工作提供手段,同时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使朱仙镇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工作更加合理。

第三条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是以城镇总体规划为基础,以保护城镇历史格局风貌、特色历史街区、文物古迹及风景名胜为重点的专项规划,是城镇总体规划的进一步深化。

第四条本次规划的主要依据是: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1)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1)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10/28)4.《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03/7/1)6.《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暂行办法》7.《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4/2/1)8.《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2005/10/1)9.《开封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0.《朱仙镇城镇总体规划》(2000—2015)11.《朱仙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2002年9月12.《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13.朱仙镇历史文化名镇调查资料第五条文本应与规划图纸及说明书结合使用,在规划实施和管理过程中,除应遵循本文本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现行有关法则和标准的规定。

第六条保护规划期限:近期:2008——2010年。

远期:2011——2015年。

第七条城镇性质为:具有中原特色的历史文化名镇,开封市西南部以旅游业﹑商贸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地区性中心城镇。

第八条指导思想:1、注重城镇历史文化价值内涵的挖掘、延续和宏扬。

2、对文物以保护、修缮为主。

3、要力求避免大拆大建、防止以假代真,严格控制居民原址再建项目。

4、保护与发展相结合,防止由于单纯为保护使文化遗址成为城镇中的“孤岛”而使保护失去意义。

宝丰县大营镇镇区总体规划文本

宝丰县大营镇镇区总体规划文本

大营镇总体规划文本(2012-2032)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二零一二年五月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及目标 (3)第三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4)第四章城镇总体布局 (4)第五章专项工程规划 (6)第一节镇区道路交通规划 (6)第二节镇区给水工程规划 (6)第三节镇区消防工程规划 (7)第四节镇区排水工程规划 (7)第五节镇区电力工程规划 (7)第六节镇区电信工程规划 (8)第七节镇区环境保护规划 (8)第八节镇区环卫设施规划 (8)第九节镇区抗震防灾规划 (9)第六章镇区近期建设规划 .......................................................................................... 9第七章规划实施的措施 .. (10)第八章附则 (10)第一章总则第01条为了适应大营镇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需要,更好地指导大营镇规划区的建设,本规划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镇规划标准》以及其它有关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的的规定,特编制本规划。

第02条本规划是指导大营镇规划区内各项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在上述范围内进行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依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河南省城市规划管理条例》的规定,按本规划执行。

第03条文中“划线黑体字”部分为规划强制性内容。

强制性内容是对城镇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镇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镇总体规划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04条本规划编制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0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5、《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6、《河南省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暂行规定》7、《宝丰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8、平顶山市、宝丰县有关规划文件9、《大营镇土地利用规划图》10、大营镇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计划第05条规划期限及范围1、规划期限近期2012—2017年;远期2017—2032年。

荥阳豫龙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荥阳豫龙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荥阳市豫龙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调整方案豫龙镇人民政府二〇一七年十一月目录1 镇域概况及《现行规划》实施情况 (1)1.1 镇域概况 (1)1.2 《现行规划》实施情况 (2)2 规划目标 (3)2.1 耕地和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 (3)2.2 保障重点区域、重点建设项目的合理用地需求 (3)2.3 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3)3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4)3.1 农用地结构调整 (4)3.2 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4)3.3 其他土地结构调整 (5)4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6)4.1 耕地保护 (6)4.2 基本农田保护 (6)5 合理安排建设用地 (7)5.1 城镇用地 (7)5.2 农村居民点用地 (7)5.3 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 (7)6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9)6.1 生态建设 (9)6.2 环境保护 (9)7 土地整治 (10)8 土地用途分区与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11)8.1 土地用途分区 (11)8.2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11)9 重点项目安排 (12)I10 村土地利用控制 (13)11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4)11.1 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自上而下的控制 (14)11.2 做好相关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 (14)11.3 完善耕地保护政策和机制 (14)11.4 健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 (14)11.5 建立健全公共参与制度 (15)附表 (16)II前言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4〕1237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河南省进一步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15〕41号)要求和《荥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调整方案》(以下简称县级调整方案)下达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主要控制指标,结合本地实际,豫龙镇人民政府对《豫龙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现行规划》)进行调整完善,形成《豫龙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调整方案》(以下简称《调整方案》)。

河南某镇总体规划文本

河南某镇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崔庙镇经济发展及崔庙镇工业园区建设的需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崔庙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崔庙镇村镇体系规划是镇域内村镇发展与布局的重要依据,为政府实现镇域村镇发展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逐步使镇域形成以镇区为中心、城乡结合、协调发展的统一整体。

第三条:崔庙镇总体规划是崔庙镇各项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是对城镇建设进行科学管理的法律依据,镇区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

第四条:本次规划的主要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1994.08)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09)《建设部工程技术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建设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河南省村镇规划编制与审批办法》《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7.1.1)河南省实施《矿产资源法》实施办法(1998.7.01)《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 25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2002)《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豫发[2003]9号)《中原城市群空间发展规划》《郑州市总体规划》(2008—2020)《荥阳市村镇体系规划》(2009—2020)《崔庙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崔庙镇总体规划》2000年《崔庙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崔庙镇区建设现状、发展构思崔庙镇其它社会经济发展资料第五条:本文本应与规划图纸和说明书结合使用,在规划实施和管理过程中,除应遵循本文本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现行的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第六条:规划期限:近期:2009――2012年;远期:2013――2020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庙镇经济发展及庙镇工业园区建设的需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庙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庙镇村镇体系规划是镇域村镇发展与布局的重要依据,为政府实现镇域村镇发展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逐步使镇域形成以镇区为中心、城乡结合、协调发展的统一整体。

第三条:庙镇总体规划是庙镇各项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是对城镇建设进行科学管理的法律依据,镇区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

第四条:本次规划的主要依据有:《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2008.1)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1994.08)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09)《建设部工程技术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建设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省村镇规划编制与审批办法》《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国矿产资源法》(1997.1.1)省实施《矿产资源法》实施办法(1998.7.01)《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 25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2002)《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豫发[2003]9号)《中原城市群空间发展规划》《市总体规划》(2008—2020)《荥阳市村镇体系规划》(2009—2020)《庙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庙镇总体规划》2000年《庙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庙镇区建设现状、发展构思庙镇其它社会经济发展资料第五条:本文本应与规划图纸和说明书结合使用,在规划实施和管理过程中,除应遵循本文本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现行的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第六条:规划期限:近期:2009――2012年;远期:2013――2020年。

第七条:强制性条文文中使用加下划线的部分为强制性容,该部分容是对庙镇规划实施及监督检查的依据,必须依据规划严格执行。

第二章镇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第八条:规划理念区域重镇、工业强镇、宜居城镇、山水庙。

第九条:战略指导思想1、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经济效益为重点,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调整产业结构,深化改革力度,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城镇化为支撑,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以和谐社会建设为保障,实现跨越式发展,形成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新格局。

3、充分挖掘本地区的有利条件,改善不利因素,强工富农,形成中心带动,以镇带村的新局面。

4、充分发挥独特的综合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加大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先进的科学生产技术及管理方法,实施生态建镇、产业兴镇战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庙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第十条:战略构想整体战略:“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生活城镇化、就业乡土化”(1)工业发展重点战略:抓好两个工业园区建设,促进工业发展集群化。

(2)农业发展战略:发展以经济林、高效农业为主的农业经济,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

(3)生态建设发展战略:依托本镇厚重的丰富的旅游资源,着力建设旅游基础设施,促进三仙庙水库、索河生态区、织机洞、长城、千尺塔等为主题的生态观光旅游发展,带动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

第十一条:发展目标和战略步骤第一阶段近期2009—2012年,庙镇应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提高工业经济效益,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级重点镇”“中州名镇”。

规划预计国生产总值达到40亿元,人均国生产总值达到8500元。

第二阶段远期2013—2020年,庙镇应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全镇综合经济实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和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质量。

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再上一个新台阶,全镇达到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人民富裕,成为现代化的工业名镇。

规划预计国生产总值达到80亿元,人均国生产总值达到30000元。

第三章镇域村镇空间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规划第十二条:镇域村镇空间发展战略庙镇镇域村镇空间发展战略为“一条轴线连三片、强心并村聚人气、一主两副六中心村”。

一条轴线连三片——沿东西向纵贯全镇的须公路而成的轴线为一级发展轴,通过轴线将镇区三个片区联系起来。

强心并村聚人气——强化庙镇中心镇区,逐步迁并全镇22个行政村向镇区及六个中心村聚集,增加人气,发展城镇经济。

一主两副五中心——一主指庙镇中心镇区;两副指两个工业园区;五中心指做好五个中心村的迁村并点实施及中心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其成为人民安家乐业同时满足经济增长需求的农村新型中心村。

第十三条:产业发展规划庙镇经过迁村并点及土地整合之后,在镇域形成三个大的经济分区:北部经济片区:面积836.8ha,人口2000人,发展高效农业、旅游业为主导产业。

中部经济片区:面积4306.8ha,人口4000人,发展机械加工、煤炭开采、建材加工、旅游、商贸、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南部经济片区:面积3124.4ha,人口18000人,发展经济林业、建材加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第四章镇域人口发展及城镇化水平预测第十四条:镇域人口发展预测庙镇区人口规模近期为26000人,远期人口规模为36000人。

第十五条:城镇化水平预测庙镇城镇化水平近期为48%;远期为60%。

第五章镇域镇村体系规划第十六条:迁村并点规划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对人口不满800人的居住条件比较恶劣的村庄进行迁并,对于庙镇具体情况,把全镇22个行政村的256个自然村,进行迁并,整合集中在镇区及五个中心村里,迁并的村庄建设用地转化为耕地或林地等其他用地,同时整合镇域土地,优化产业布局。

第十七条:村镇规模等级结构规划1、规模等级结构庙镇域村镇等级分为两个级别:中心镇区—中心村。

2、职能结构中心城镇:即庙镇区,人口规模约3.6万人,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发展机械、建材加工、商贸为主的工贸型城镇。

中心村:规划翟沟、马寨、老庄、庄、索坡五个规模较大、具有区位优势、有一定影响和带动力的村庄作为中心村进行建设,以带动更小的村庄发展。

充分利用交通区位优势,吸引周边村庄迁并,利用本村特色产业,争取做到每村一品,加大中心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六章镇域基础设施和公建设施规划第十八条:道路交通工程规划1、规划对于镇域主次干道应依据现有状况,按照其通行能力,提高路面质量和公路等级,完善道路交通网的结构布局。

2、规划在镇域道路尽量形成一个环状交通,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第十九条:电力设施规划镇域有110KV变电站一个,位于庙村徐庄北部,电源来自上街220KV变电站,目前基本上达到村村通电。

依据荥阳市总体规划及电力部门规划,在丁沟附近新规划一处220KV荥南变电站,引出110KV电力线路接镇区110KV变电站。

天瑞集团现状电力由贾峪镇引35KV电力线路,规划期末天瑞工业园区电力由荥南变电站直接供给。

第二十条:信息工程规划规划主要针对城镇建设的发展方向,以及村镇经济发展的趋势,结合村镇布局,适时调整服务方向,以形成方便快捷的镇域信息系统网络,进一步改善邮电、通讯业的软硬件设施,为镇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

规划在庙镇现有光缆电缆网基础上完善建设邮电所和电信所,在各中心村建立邮政代办所。

主要通讯线路仍以荥阳区域光缆和至中心村光缆为主,最终实现三网合一。

第二十一条:水利防洪设施建设规划1、规划应对镇域河流、输水灌渠进行疏浚,确保雨季的排水畅通及农田灌溉用水。

2、加强镇域地下水资源及水电机井的管理、合理布置井群,保护地下水资源,对于地表水资源要搞好池塘、河渠两岸的绿化及环境保护工作,注意防止水体污染。

3、依据防洪法规及规划规模,镇域围河流及水库除丁店水库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外,其他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

第二十二条:公建设施规划①、文化科技设施:规划在庙镇区建设两处文化活动中心和科技中心,在各中心村应建设文化活动室和科技站。

②、医疗卫生设施:重点突出农村医疗卫生和预防保健,强化基础保健服务工作,完善综合服务功能,规划保留庙镇原有卫生院,并在各中心村新建一所二级综合卫生院。

③、教育设施:在加强基础教育,认真培养下一代的同时,应加强社会教育,提高全体劳动者的文化素质。

以及学生规模总数,镇区规划保留原镇初中,新建小学一处,幼儿园两处,就能满足教学需求;在各中心村完善建设小学、幼儿园各一所。

④、体育设施:规划在镇区建设一处体育运动场,在各中心村个新建一处体育活动场地,方便人们的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

⑤、市场设施:规划镇区建设规模性集市贸易设施,完善建设两处贸易市场,满足人们的基本物质生活需求,规划各中心村可建设小型农贸市场各一处。

⑥、商业设施:规划在镇区完善建设较大规模的商业中心、商业街;各中心村应配置较为完善的综合商业服务网点。

⑦、园林绿地规划:规划在镇区配置良好的绿地系统,建设广场绿地、公园绿地和小游园,各中心村可适当建设小型公共绿地,并对主要干道进行绿化,对工业园区与居住区之间要建设绿化隔离带,以减少噪声、粉尘等的污染。

镇区、中心村的公共设施配置参见下表各级城镇公共设施配置表第七章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第二十三条: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1、指导思想:(1)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努力解决庙镇城镇建设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2)坚持以人为本,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加强庙镇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改善庙镇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2、规划原则:(1)、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要遵循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保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3)、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坚持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优先的原则。

(4)、突出重点,统筹兼顾。

以镇区的环境综合整治和环境建设为重点,兼顾镇域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居民生活污染防治;既要满足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为后代预留可持续发展空间。

(5)、坚持科学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有机统一,实事,因地制宜,环境保护政策、措施要切实可行。

第二十四条:环境功能区划分根据庙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等的基本状况,考虑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保护对不同区域的功能要求,依据上述分区原则,拟划分出三个类型的环境功能区:a、综合环境保护控制区b、资源开发生态恢复区c、观光旅游生态建设区第二十五条:分区措施a、观光旅游生态建设区禁止居民的乱砍滥伐,协调好农、林地的关系,搞好经济林种植,三仙庙水库及索河两岸绿化工程,打造旅游生态环境,建设旅游度假村,发展生态观光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