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成都市工业重点产业发展规划调整方案
成都市国土资源局

成都市国土资源局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推动工业用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各区(市)县人民政府,成都高新区、成都天府新区管委会:为优化工业用地资源配置,创新工业用地供应方式,提高工业用地供应管理水平,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深入实施工业强基行动,按照国土资源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第61号令)、市政府《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成府发〔2016〕13号)要求,并学习借鉴“对标城市”土地利用管理先进经验,现就推动我市工业用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落实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改革试验任务,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实行多种方式供地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工业项目特点,积极采取弹性年期出让、租赁、先租后让和标准厂房出租等多种方式,满足不同工业项目的用地需要。
市或区(市)县工业主管部门应根据不同工业项目的发展前景、产业生命周期、开竣工投产时间、产出效益等因素,就准入条件、供地方式与土地使用期限等提出明确意见,纳入国土部门编制的土地供应方案,报市或区(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一)长期出让。
经市政府批准,达到准入标准、具备单独供地条件的重大招商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经济信息产业等鼓励类工业项目,可将50年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一次性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按合同约定支付土地出让价款。
(二)弹性年期出让。
达到准入标准、具备单独供地条件的工业项目,可将不超过30年(一般可为20年、25年、30年等)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一次性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按合同约定支付土地出让价款。
(三)租赁。
达到准入标准、具备单独供地条件的工业项目,可在《合同法》规定的最高租赁期限(20年)内(一般可不低于5年)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租给土地承租人,并由土地承租人分期或一次性支付土地租金。
分期支付土地租金的,在土地租赁合同中应明确租金支付时间、租金调整时间间隔和调整方式。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外工业企业管理工作的通知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外工业企业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3.22•【字号】成办发[2010]16号•【施行日期】2010.04.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外工业企业管理工作的通知(成办发〔2010〕16号)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为提高工业集中集约化水平,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杜绝工业集中发展区、重点镇工业点(以下简称工业园区)外擅自新建工业企业和新上工业项目,推进工业园区外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含我市与周边市州合办工业园区)调迁,现就进一步加强对工业园区外工业企业管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严格执行市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严格限制工业园区外新上工业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成府发〔2009〕25号)精神,严禁工业园区外擅自新建工业企业和新上工业项目;按照国家和省关于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统一部署,加快工业园区外落后产能淘汰步伐,促进我市工业企业提档升级;引导工业园区外现有工业企业按规划有序调迁进工业园区集中集约发展,制定5年调迁规划和实施方案,全面提升我市工业集中集约发展水平。
二、工作内容(一)锁定工业园区外工业企业基数,严禁在工业园区外违规新建工业企业和新上工业项目。
1.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成府发〔2009〕25号文规定和我市工业产业发展布局规划,锁定工业园区外工业企业户数,严格把好注册登记、项目核准、排污许可、规划审批、安全生产许可及供地、供能关,严格禁止在工业园区外违规新建工业企业和新上工业项目(含个体工商户)。
2.对成府发〔2009〕25号文允许在工业园区外新建的资源型、农副产品初加工、手工业、无污染的轻工企业和新上工业项目,由各区(市)县工业行政管理部门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审核认定,在办理完各项手续后方可动工。
成都龙潭规划方案-最新版

成都龙潭规划方案-最新版成都龙潭规划方案概述成都市龙潭工业园位于成都双流区,总占地面积27.7平方公里,紧邻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是成都重要的现代化工业园区之一。
为了更好地推进园区的发展,成都市政府组织了专家进行龙潭规划方案的研究,提出了以下规划方案。
方案一:智能制造园区智能制造园区是为适应未来制造业发展而提出的规划方案。
该方案将园区分为大数据与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智能物流、技术研发和配套服务等五个分区。
其中,大数据与智能制造分区以大数据为优势、智能制造为重点,吸引高端创新人才和企业。
高端装备制造分区引进高科技装备制造业,促进制造业升级。
智能物流分区以技术为核心,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技术研发分区将拥有先进的研发设施和科技资源,培育创新型人才。
配套服务分区将为企业提供便捷的服务,如法律咨询、人力资源、财务等服务。
方案二:现代化产业园区现代化产业园区是为了加强园区产业交流、合作、推进高端产业集群化而提出的规划方案。
该方案将园区分为智能制造区、服务业区和高端制造区三个分区。
其中智能制造区注重发展智能制造业,引进高科技企业和高质量人才,提升产业水平;服务业区以服务业为主导,提供各种服务,如金融、人力资源、财务等;高端制造区汇聚高端装备制造业,提升产业附加值和品牌价值。
方案三:航空物流产业园区航空物流产业园区是为了利用园区紧邻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的优势而提出的规划方案。
该方案将园区分为国际航空集散中心、物流配送区、高端装备制造区、科技研发区四个分区。
其中国际航空集散中心利用双流机场国际接驳网络,发展国际物流业务;物流配送区建设现代化物流体系,提高园区物流环境;高端装备制造区提升园区制造业水平,培育产业集群;科技研发区利用园区科技研发资源,加强科技创新。
结论以上三个规划方案针对成都龙潭工业园区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不同的建设方案。
在龙潭园区的规划建设中,建议充分考虑园区的产业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科学合理规划和布局,引入高端创新人才和企业,促进园区跨越式发展。
成都高新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

成都高新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2008年-2017年)(送审稿)为推进成都高新区“一区一主业”产业发展,根据《成都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成都市工业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发展的试行意见》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分析(一)“一区一主业”产业现状1、国内及成都市产业现状从电子信息产业看,我国在积极承接国际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产业规模逐步壮大,技术创新能力逐步增强,本土企业竞争力日益提高,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加速形成,产品进出口快速增长。
成都作为中国传统的电子工业基地和新时期电子信息产业的战略性、功能性部署区,电子信息产业是成都主导产业之一,是成都“十一五”规划重点和优先发展的产业,目前已形成完善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
从生物医药产业看,我国生物医药研发水平在发展中国家中居于前列,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抗肿瘤新药、治疗原发性肝癌注射液等20多种重大创新药物已实现产业化。
北京、上海、石家庄、长春、广州、深圳、长沙等地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初具规模,集群化发展态势明显。
生物医药产业是成都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成都现有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150余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是国内重要的医药生产和流通基地,在国内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地位。
2、高新区产业现状近年来,成都高新区坚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业主导产业定位,形成了软件及服务外包、集成电路、通信、光电显示、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集群。
2008年,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57.3亿元,同比增长41.6%,主导产业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78.6%。
主导产业集群的规模迅速壮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撑、拉动作用逐渐显现,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在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方面,已获得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等国家级基地授牌,天府软件园等一批产业发展载体相继投入使用,成功培育了卫士通、迈普、国腾、任我行、颠峰等一批本土软件企业,引进了IBM、SAP、赛门铁克、微软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总数达520家,初步形成了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游戏动漫、信息安全、行业应用及嵌入式等几大特色领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信息安全产品生产基地和第三大游戏产品研发、运营中心。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东郊工业企业搬迁改造暂行办法的通知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东郊工业企业搬迁改造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2.01.14•【字号】成府发[2002]4号•【施行日期】2002.01.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东郊工业企业搬迁改造暂行办法的通知(成府发[2002]4号)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成都市东郊工业企业搬迁改造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第7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0二年一月十四日成都市东郊工业企业搬迁改造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实施《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20年)》,加快东郊工业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改革与结构调整步伐,构建我市工业新高地,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依据成都市人民政府批转的《关于成都市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的思路建议》,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除适用于东郊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外,其它城区实施搬迁改造的工业企业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企业搬迁改造应坚持企业为主,政府推动,整体规划,成片开发的原则。
第四条企业搬迁改造工作涉及的政府各部门,应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各自职责和分工,简化审批和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工作进度。
第五条企业搬迁改造应严格执行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环境保护、劳动保护、劳动安全、工业卫生、消防、节水、节能、绿化等有关规定。
第六条按照本办法实施搬迁改造的企业,可享受本办法中的有关政策。
第二章搬迁范围与搬迁方向第七条调整区域内的污染严重企业、高耗能企业和大运输量企业必须实施搬迁改造;一般性工业企业应服从城市规划主动实施搬迁改造;严重亏损、资不抵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扭亏无望的企业就地依法关闭破产。
第八条搬迁企业选址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和工业布局要求,形成重点行业相对集中、产业辐射有序的分布格局。
同时,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周边环境、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等因素。
成都市功能区发展规划

成都产业功能区规划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成都将重点发展国际区域性枢纽、国际区域性金融及总部、高新技术及先进制造业、旅游、文化创意等五大战略性产业功能,并以产业功能区作为推动战略性产业功能实现的空间载体。
以“山、水、田、林”的市域生态本底为基础和前提,将市域划分为两带生态及旅游发展区、优化型发展区、提升型发展区、扩展型发展区4大总体功能区。
•成都市产业总体功能区分布图:①门山、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龙门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包括都江堰、彭州、崇州、大邑、邛崃及蒲江。
该区以地质、熊猫、温泉、水利、道源文化等旅游产品为依托,打造国际山地度假旅游目的地。
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包括金堂、青白江、龙泉驿、双流及新津。
该区以景观农业为导向,以打造西部一流的国家级乡村田园休闲旅游目的地为目标。
②优化型发展区优化型发展区是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区域。
范围包括市域西部的彭州、都江堰、郫县、温江、崇州、大邑、邛崃和蒲江等以平原为主的地区,城镇布局注重显山露水,充分体现“城在田中”。
③提升型发展区提升型发展区是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发展区域。
范围为中心城区,形成“园在城中”的城市格局。
④扩展型发展区扩展型发展区是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协调发展的区域。
范围包括市域东部的新都、青白江、金堂、龙泉驿、双流和新津等以丘陵为主的地区,城镇布局要在保护生态本底的基础上形成“城田相融”的格局。
同时,在成都经济区范围内,规划了成都-德阳-绵阳、成都-资阳-遂宁、成都-眉山-乐山、成都-雅安和成都-阿坝5个区域产业合作区。
市级战略功能区:在总体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划定13个市级战略功能区。
①天府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区该产业功能区定位是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含软件)、生物医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以动漫游戏、文化旅游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是城市商务中心区(CBD)。
规划范围北至一环路,西至成昆铁路,南至货运铁路外绕线,东至成自泸高速公路,面积约237平方公里。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实现工业率先倍增若干政策的意见》实施细则

附件:《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实现工业率先倍增若干政策的意见》实施细则一、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一)申报条件符合我市产业发展规划,经投资主管部门技术改造备案(审批或核准),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1000万元以上,且设备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50%以上,在当年竣工投产或实际投资进度过半的项目。
(二)申报材料1.《成都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资金申请表》;2.项目备案(审批或核准)批复复印件(验原件);3.项目竣工报告(或计划竣工报告)、项目环评报告;4.购置设备、土地及厂房建设的合同、完税发票及银行划款凭证复印件(验原件);5.项目实施企业的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验原件);6.建有厂房(库房、办公楼等)的提供建筑设施规划设计图复印件(验原件)。
(三)支持标准按实际固定资产投入的3%给予资金补助,单个项目补助资金不超过300万元;对起龙头带动作用或重大补链作用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单个项目补助资金不超过500万元。
优先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项目,重点产业中的龙头关键企业和产业链关键环节项目。
对实际投资进度过半的项目可预先兑现50%的补助资金。
(四)申报时间每年4月底前、9月底前,由各区(市)县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组织当地企业申报。
(五)政策咨询市经信委投资与规划处联系电话:61881609二、支持两化融合发展(一)申报条件我市范围内符合工业发展规划、工业布局规划的企业已实施的投资100万元以上的信息化改造和应用项目,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类、生产装备智能化和生产过程自动化类、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综合集成应用类、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类,在行业中具有典型推广和示范作用的均可申报。
(二)申报材料1.成都市“两化融合”示范项目申报表;2.项目实施方案;3.企业有关证明材料(营业执照等)复印件。
(三)支持标准按项目实际投入的5%给予资金补助,单个项目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50万元。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4.12.09•【字号】成办发〔2014〕55号•【施行日期】2014.12.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其他规定正文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成办发〔2014〕55号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成都工业转型升级发展,构建层次分明、优势突出、生态高效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支持重大项目建设。
对新引进协议投资2亿元以上(含2亿元)且在签约一年内开工建设的重大项目,其中在远郊县市投资的项目为协议投资1亿元以上(含1亿元),按两年半内实际固定资产投入的2%给予最高500万元补助。
(二)支持企业技术改造。
对符合我市产业发展规划且固定资产投入达到1000万元(含1000万元)—2亿元的技术改造项目,按项目投入的5%给予最高300万元补助;对固定资产投入达到2亿元(含2亿元)—10亿元的技术改造项目,按项目投入的5%给予最高500万元补助;对固定资产投入达到10亿元以上(含10亿元)的技术改造项目,按项目投入的5%给予最高1000万元补助。
支持企业实施燃煤工业锅炉(窑炉)、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等节能改造,对项目节能量100吨标准煤以上200吨标准煤以内(含200吨)的节能改造项目给予10万元奖励;对节能量超过200吨标准煤的项目,节能量每增加100吨标准煤,再给予5万元奖励,单个项目奖励最高200万元。
(三)推动信息技术应用。
对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生产装备智能化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集成应用、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提升等具有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典型示范作用且投入达到100万元以上的项目,按项目投入的5%给予最高100万元补助;支持企业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贯标和评估定级,对纳入国家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的企业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实现达标的企业给予20万元一次性奖励;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两化融合咨询、培训等专业化服务,对纳入国家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第三方贯标服务机构的,给予2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成为认定服务机构的,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市工业重点产业发展规划2010 年调整方案2008 年以来,我市相继制定出台并组织实施了新材料、电子信息等工业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对于化解“5 • 12”汶川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促进全市工业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9年, 我市确立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为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加快推进产业功能区建设,促进工业经济向产业高端化迈进,实现“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目标,特对新材料等10个工业重点产业规划进行修订完善,制定本调整方案。
一、新材料产业(一)总体思路。
以“重点突破、应用带动、产业配套”为原则,大力实施“跨越、追赶、配套”发展战略,重点发展关键性、基础性、资源优势性新材料,努力将我市建成特色鲜明、具有一定规模的国内重要新材料产业基地。
(二)发展目标。
到2012 年,全市新材料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50 亿元、主营业务收入400 亿元。
(三)规划布局。
将新津县布局为新材料产业核心发展区,成眉工业集中发展区(石化园区)、彭州工业集中发展区为辐射发展区。
(四)发展重点。
1. 新津县重点发展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品、合成树脂(塑料)及制品、硅锂材料及制品、稀土材料及制品、其他新材料及制品,其中:(1 )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品。
高性能纤维材料重点发展芳纶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高性能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碳纤维、聚对苯撑苯并双口恶唑(PBO纤维、聚苯硫醚纤维、植物纤维素纤维等。
复合材料制品重点发展国防、交通、建筑、石化、环保、电子、航空航天、体育休闲等领域用飞机结构件、防弹材料、芳纶纤维复合管、刹车片、保险杠、风力叶片、玻璃钢管道、玻璃钢船体、复合筋、复合板、电磁屏蔽除电材料、人工韧带、防护服、缆绳、滑雪板、聚苯硫醚滤材、造纸用干燥带、电缆包胶层、隔声防火织物等。
( 2 )合成树脂(塑料)及制品。
重点发展聚苯硫醚、环氧树脂、聚酰亚胺、聚醚醚酮、聚氨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高性能粘合剂等。
(3)硅锂材料及制品。
重点发展电子级硅、高纯多晶硅、有机硅下游产品、镧系光学玻璃、低辐射(low-e )玻璃、超白超薄玻璃、锂离子电池隔膜、石英玻璃、高折射率玻璃微珠以及航空玻璃、汽车安全玻璃等。
(4)稀土材料及制品。
重点发展稀土积压物贮氢合金电极系列材料、稀土永磁材料、稀土荧光粉。
(5)其他新材料及制品。
重点发展聚氨酯医用材料、电子陶瓷、电子薄膜材料、砷化镓半导体材料、纳米电子信息功能材料、轨道交通新材料、特种石墨、碲化镉/ 硫化镉、超硬合金等。
2. 成眉工业集中发展区(石化园区)重点发展精对苯二甲酸(PTA)、聚酯(PET PBT PTT)、聚酰胺(尼龙6、尼龙66)等。
3. 彭州工业集中发展区重点发展聚乙烯(PE)、聚丙烯(PP)、苯乙烯-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ABS、聚酯、聚酰胺、聚苯硫醚等改性合成树脂(塑料)以及汽车零部件、防水材料、绝热材料、防震包装材料、轻质高强夹心材料、漂浮材料、飞机吸音材料、化工防腐管等制品。
二、电子信息产业(一)总体思路。
以产业高端发展、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以新技术突破和新应用为着力点,坚持引进和培育并重,强化自主创新,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把成都打造成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和信息服务业基地,建成中国软件名城。
(二)发展目标。
到2012 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190 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960 亿元(其中软件及信息服务业1560 亿元,电子信息制造业1400 亿元)。
(三)规划布局。
将成都高新区布局为电子信息产业核心发展区,温江区、龙泉驿区、郫县、双流县为辐射发展区。
(四)发展重点。
1. 成都高新区重点发展软件及信息服务、集成电路、光电产品、网络和通信设备、航空电子、物联网研发,其中:(1)软件及信息服务。
软件重点发展数据库、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和通信、数字电视等的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和动漫、数字发行等数字新媒体产品,云计算应用和管理软件、云安全技术。
信息服务与系统集成重点发展新一代电信增值服务、安全终端和信息安全服务平台、地理信息系统(GIS)定位、射频识别(RFID)应用等信息服务业,数字电视服务、信息内容服务、电子商务等互联网业务,金融后台服务、呼叫中心、客户交易支持、数据加工处理等服务外包与系统集成。
(2)集成电路。
支持系统级芯片(SOC、知识产权核(IP核)开发,重点发展面向网络、通信、数字音视频、信息安全和传感等应用领域的核心关键芯片,以及现场可编程芯片(FPGA、功率半导体芯片、射频微波集成电路等特色芯片;系统级封装(SIP)、芯片级封装(CSP、多芯片组装(MCM等新型封装及测试技术。
( 3 光电产品。
重点发展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 、主动式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显示面板和模组;高世代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 生产线;玻璃基板、发光二极管(LED背光源、驱动集成电路等关键配套材料或器件;液晶材料、氧化铟锡(ITO 材料、偏光片等上游配套材料;新型显示整机与模组一体化产品。
(4 网络和通信设备。
重点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3G 基站和核心交换设备、移动互联网终端、智能手机、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等;下一代互联网路由与交换、无线移动互联网、无线宽带接入、光纤接入以及网络安全等设备;下一代广播网络核心设备、接入设备、终端产品、家庭智能化产品;雷达、电子对抗、保密通信、微波通信、空管系统等设备。
(5 航空电子。
重点发展航空通讯、导航、监视分系统、机载娱乐系统等航空电子产品。
(6 物联网研发。
重点发展适用于物联网的可编程技术、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和环境建模技术;满足物联网发展所需的应用软件、管理软件、设计工具、模拟仿真以及系统测试工具等;通信运营、数据存储、灾备服务等集成应用。
2. 温江区重点发展移动通讯设备和广播电视设备、家用视听设备等消费电子产品及上下游关联产品。
3. 龙泉驿区重点发展汽车动力控制系统、汽车安全控制系统、汽车局部网络(LAN 系统以及车身控制系统等汽车电子产品。
4. 郫县重点发展电子元器件和半导体照明产品,支持高端片式元件(片阻、片容、片感、片式变压器等、集成无源元件、微波元件等高端基础元件制造;微波片容、大容量片容、大功率片感以及与发光二极管背光液晶电视(LED TV 、半导体照明、新能源、汽车电子等配套的新型电子元器件和机电零组件产品制造;大功率半导体、光纤光缆、光电子器件和微特电机等特色电子器件制造。
5. 双流县重点发展物联网产品,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高频和微波频段的射频识别(RFID 芯片、天线、标签、读写器和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纳米技术等的各类传感器制造;互联网(IP)相机、高清数字摄像、红外成像、音视频解码、卫星定位系统接收器、雷达、声纳装置等终端设备制造。
三、汽车产业(一总体思路。
以整车为重点,以电动汽车为突破口,以关键零部件引进为手段,着力完善产业链,努力实现传统汽车产业追赶型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12 年,全市汽车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200 亿元,形成整车55 万辆/ 年的生产能力。
(三规划布局。
将成都经开区布局为汽车产业核心发展区,青白江区为载货车生产基地,新都区和成都-资阳工业集中发展区为汽车产业配套辐射区。
(四发展重点。
1. 成都经开区重点发展整车及其零部件,其中:整车重点发展轿车、越野车、中高档中型客车、中高档城市公交客车和公路客车、中重型载货车、专用车、城市电动公交客车、电动专用车、电动轿车等。
零部件重点发展大众和吉利系列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电动(或液压助力转向器、盘式制动器、独立悬架、汽车座椅及内饰件、保险杠、安全气囊、汽车线束、车灯、汽车多媒体、电子传感器、动力控制系统、安全控制系统、汽车局部网络(LAN系统及车身控制系统、锂离子电池、无钕稀土镍氢动力电池、电动汽车超级电容、感应电机、永磁电机、开关磁阻电机、自适应控制系统、变结构控制系统等零部件。
2. 青白江区重点发展载货车及载货车发动机、离合器、变速箱、驾驶室、车架、货箱、车桥、自卸车液压系统等零部件。
3. 新都区重点发展汽车发动机缸体、缸盖、活塞连杆、曲轴、飞轮、散热器、空滤器、驱动半轴、万向传动装置、差速器、转向垂臂、纵拉杆、横拉杆、转向节臂、制动盘、制动钳、制动总泵、制动分泵、车轮等零部件。
4. 成都- 资阳工业集中发展区重点发展汽车轮胎、零部件铸锻件、小型冲压件、小型注塑件等。
四、石化产业(一)总体思路。
依托四川石化基地1000 万吨炼油和80 万吨乙烯项目,加快建设高标准、规模化和一体化的大型石化产业园区和特色鲜明的石化产业基地;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钾卤矿资源,做大做强盐气及精细化工产业;充分利用市内外各种原料和科技资源,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产品;积极推行节能减排,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实现我市石化产业追赶式发展,显著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发展目标。
到2012 年,全市石化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20 亿元、主营业务收入900 亿元。
(三)规划布局。
我市石化产业主要布局在四川石化基地、彭州塑胶科技产业园、四川新津工业园(化工新材料区)、邛崃羊安化工园和青白江区。
(四)发展重点。
1. 四川石化基地重点发展成品油、基本有机化工、合成树脂(橡胶)和石化深加工产品,其中:四川石化基地核心区利用从哈萨克斯坦和新疆输送入川的1000 万吨原油,主要生产汽油、柴油、航空煤油,以及聚乙烯(PE、聚丙烯(PP、顺丁橡胶、苯、对(邻)二甲苯等石化上游原料;四川石化基地成都配套区利用需就地加工的原料,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生产石化深加工产品。
同时,着力发展相关的现代农业和为石化基地配套的研发、物流、金融、餐饮等现代服务业,促进一、二、三产业互动协调发展。
2. 彭州塑胶科技产业园要按石化功能区的布局,与石化园区整合,以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酯、聚酰胺、不饱和聚酯、聚苯硫醚、顺丁橡胶等为原料,重点发展塑料包装、塑料建材、塑料零部件(家电、汽车)、医疗器械、橡胶制品(含汽车轮胎)和塑胶改性新材料,并适度发展塑胶助剂和添加剂。
3. 四川新津工业园(化工新材料区)重点发展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工程塑料(聚苯硫醚、环氧树脂、聚酰亚胺、聚醚醚酮、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碳酸酯等)及其合金、高性能纤维(芳纶纤维、碳纤维、聚苯硫醚纤维等)、特种复合材料、有机硅下游产品、新型阻燃材料和高性能粘合剂等化工新材料产品。
4. 邛崃羊安化工园立足本地富钾卤水和天然气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氯化钾、硫酸钾、硼砂、溴素等钾盐化工及其伴生物深加工产品,进一步开发生产高端精细化工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