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皮脂厚度及测量方法判断肥瘦
肥胖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肥胖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肥胖的诊断分两步,首先确定有无肥胖,再查明肥胖的原因、确定有无肥胖(一)诊断方法及标准1.根据身高、年龄及性别查表或按下式推算标准体重。
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0本法适用于身高155厘米以下者;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0〕×0.9本法适用于身高155厘米以上者。
超过标准体重20%肥胖,超过10%为超重或过重。
2.体重质量指〔体重/身高2(千克/米2)〕如超过24,不论其性别均属肥胖。
世界卫生组织及英、美国家为男性>27,女性>25即诊断肥胖。
3.采用特制皮肤皱摺卡钳测量皮肤皱摺厚度,肩胛下区皮肤皱摺厚度男性为9.1~1 4.3毫米,平均13.1毫米;女性为9~12毫米,平均11.5毫米,如超过14毫米可诊断肥胖。
三角肌区男性为7.9~17.8毫米,平均12.3毫米;女性为13~25毫米,平均为18.1毫米,如男性超过23毫米,女性超过30毫米为肥胖。
(二)在使用标准体重时应注意的问题1.肥胖的诊断标准一般认为超过标准体重10%为超重,超过标准体重20%为肥胖,但也有主张超过15%为肥胖者。
2.有关身高、体重标准数据表有相当的局限性,不一定人人适用。
(三)体重增加的原因体重的增加是脂肪成分过还是其他原因所致。
肥胖的定义是机体脂肪成分过多,脂肪组织过多,故精确的诊断应以测量全身脂肪重量及所占比例为准,而不单纯依据体重的增加。
1.脂肪测定方法有以下几。
(1)应用脂溶气体放射性核素85氪密闭吸入稀释法直接测得人体脂肪量。
(2)应用人体密度(Dm)或比重测验计算,放射性核素40钾或42钾全身扫描以及重水(D2O)稀释法等方法间接测得人体脂肪量。
上述两种方法复杂,需特殊设备,不便于临床应用。
(3)皮下脂肪厚度测量已述及,也可用X线软组织照相法或超声波反射照相法来估计肥胖的程度。
此3种方法均较准确。
2.脂肪细胞小及数目测定方法为:前一日晚餐后禁食,次晨空腹用针抽吸三头肌、腹部脐旁和臀部外上象限的脂肪,经处理,算出此三部位之脂肪细胞平均大小。
肥胖的判断标准

1、BMI:<18.5为体重过低;18.5~23.9为正常;24~26.9为超重;27~29.9为I度肥胖;≥30为II度肥胖;≥40.0为Ⅲ度肥胖。
2、实际体重相对于标准体重:<-20%为消瘦;-20%~-10%为偏瘦;-10%~+10%为正常;+10%~+20%为超重;+20%~+30%为轻度肥胖;+30%~+50%为中度肥胖;>+50%为重度肥胖。
3、脂肪率:4、腰围:如果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处于超重或肥胖。
5、腰臀比(WHR):我国男性WHR≥0.95、女性WHR≥0.8即为异常。
6、皮脂厚度:肱三头肌皮脂厚度男性>10.4 mm、女性>17.5 mm 为肥胖;腹部皮脂厚度男性5~15 mm为正常、>15 mm为肥胖、<5 mm为消瘦,女性12~20 mm为正常,>20 mm为肥胖,<12 mm为消瘦;肩胛下角皮脂厚度的平均值为12.4 mm,>14 mm为肥胖。
肥胖的判断标准一、标准体重法标准体重就是以身高为基础,按一定比例系数推算出的相应体重值,也称为理想体重。
标准体重主要与身高有关,不受个人营养条件、种族及年龄的影响,但不适用于超力型人群,如运动员。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几种常用计算标准体重的方法。
1、几种常用的标准体重法(1)成年人标准体重的计算方法成年人的标准体重(kg) = [身高(cm)-100]×0.9例:一个身高180cm的成年人,此人的标准体重 = (180-100)×0.9 = 72(kg)(2)成年男性与女性标准体重的计算成年男性的标准体重(kg) = 身高(cm)-105成年女性的标准体重(kg) = 身高(cm)-110例:一个身高178cm的男子,他的标准体重 = 178- 105 = 73(kg);一个身高163cm的女子,她的标准体重 = 163-110 = 53(kg) (3)南方人与北方人标准体重的计算南方人的标准体重(kg) = [身高(cm) -150]×0.6 + 48北方人的标准体重(kg) = [身高(cm) -150]×0.6 + 50注:南北方的划分以长江为界;该标准来自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的调查。
肥胖的判断标准

肥胖的判断标准肥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
然而,要准确判断一个人是否属于肥胖,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肥胖的判断标准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的身体指标、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多个因素。
在医学上,肥胖的判断主要通过BMI指数、体脂率、腰围等进行评估。
首先,BMI指数是衡量一个人是否超重或肥胖的最常用指标之一。
BMI指数是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通常用公式BMI=体重(kg)/身高(m)^2来计算。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BMI指数在18.5以下属于偏瘦,18.5-23.9为正常范围,24-27.9为超重,28及以上为肥胖。
但需要注意的是,BMI指数并不能区分体重中肌肉和脂肪的比例,所以对于运动员、健身人士等肌肉较多的人群,BMI指数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其次,体脂率也是判断肥胖的重要指标之一。
体脂率是指人体脂肪组织在总体重中所占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来表示。
一般来说,成年男性的体脂率正常范围为15%-18%,女性为25%-28%。
超过这个范围的人就属于脂肪过多,也就是肥胖。
体脂率的测量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生物阻抗法、皮褶厚度法等。
相比BMI指数,体脂率更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肥胖程度,更具有可操作性。
此外,腰围也是判断肥胖的重要指标之一。
腰围是反映腹部脂肪堆积情况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估肥胖程度的重要依据之一。
一般来说,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女性超过85厘米就属于腹部肥胖。
腹部肥胖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密切相关,因此腰围的增加也是肥胖的一个重要表现。
综上所述,肥胖的判断标准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BMI指数、体脂率、腰围等多个因素。
每个指标都有其局限性,因此在判断肥胖时,应该综合考虑多个指标,结合个体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
同时,肥胖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通过科学的饮食、运动等方式进行预防和治疗,以维护身体健康。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肥胖问题,合理调整生活方式,远离肥胖的危害。
皮脂厚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

皮脂厚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皮脂厚度计是一种用于测量皮肤表面的皮脂分泌量的仪器。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皮肤的油脂分泌情况,从而指导我们的护肤和治疗方案。
在使用皮脂厚度计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我们注意,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首先,使用皮脂厚度计之前,我们需要确保仪器的清洁和消毒。
因为皮脂厚度计是直接接触皮肤的,所以仪器的清洁和消毒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使用酒精或其他消毒液对仪器进行清洁,确保其表面干净无菌。
其次,使用皮脂厚度计时,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测量部位。
通常,我们可以选择在面部的T区(额头、鼻子和下巴)进行测量,因为这些部位的皮脂分泌较多。
同时,我们还可以选择其他部位进行测量,如颧骨、颈部等。
选择合适的测量部位可以更准确地了解皮肤的油脂分泌情况。
在测量过程中,我们需要确保皮肤表面干燥。
因为皮脂厚度计是通过测量皮肤表面的油脂量来判断皮脂分泌情况的,如果皮肤表面有水分或汗液,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所以,在测量之前,我们需要确保皮肤表面干燥,可以使用纸巾或吹风机等方法帮助皮肤表面干燥。
另外,使用皮脂厚度计时,我们需要注意测量的时间和频率。
通常,我们可以选择在早晨起床后进行测量,因为此时皮肤的油脂分泌较少,可以更准确地了解皮肤的基础油脂分泌情况。
此外,我们还可以选择在洁面后进行测量,以了解皮肤的油脂分泌情况。
至于测量的频率,一般来说,每周测量一次即可,过于频繁的测量可能会对皮肤造成刺激。
在测量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仪器的使用方法。
通常,皮脂厚度计会有一个探头,我们需要将其轻轻贴近皮肤表面,然后按下测量按钮进行测量。
在测量时,我们需要保持手稳定,避免手部的晃动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测量的时间,一般来说,测量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对皮肤造成不必要的刺激。
最后,使用皮脂厚度计后,我们需要及时清洁和消毒仪器。
因为皮脂厚度计是直接接触皮肤的,所以仪器的清洁和消毒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使用酒精或其他消毒液对仪器进行清洁,确保其表面干净无菌。
体脂检测医学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体脂检测医学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体脂检测已成为现代医疗领域中广泛应用的一项重要技术。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身材塑造的需求不断增加,准确评估人体体脂含量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体脂检测医学标准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而制定的一套通用准则,它能够帮助医生和健身专家准确评估体脂含量,为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方案提供依据。
在过去,体脂检测主要依靠传统的体重指数(BMI)来评估肥胖程度和身体健康状况。
然而,BMI无法区分体脂和肌肉的比例,也不能准确判断脂肪分布的情况。
因此,为了更加准确地了解人体脂肪的分布和含量,体脂检测逐渐被引入医学界。
体脂检测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皮褶厚度测量法、生物电阻抗法、水下称重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方法。
不同的方法在体脂测量的准确性、成本和便捷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制定体脂检测医学标准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体脂检测医学标准的制定是为了统一体脂检测的方法和评判标准,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标准化的体脂检测可以提高医生和健身专家的工作效率,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身体健康的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同时,标准化的体脂检测也方便了科学研究的开展,为深入研究人体脂肪的功能和作用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本文将详细介绍体脂检测的重要性、不同方法的优缺点以及体脂检测医学标准的制定过程和意义。
通过对相关知识的介绍和分析,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体脂检测的意义和应用,以及如何根据医学标准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和管理。
同时,也为未来体脂检测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启示。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将主要介绍体脂检测的医学标准。
为了更好地组织内容,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叙述。
引言部分将从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介绍本文的内容。
正文部分将包括体脂检测的重要性、体脂检测的方法和体脂检测的医学标准三个方面。
首先,我们将探讨体脂检测的重要性,解释为什么人们需要进行体脂检测以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营养状况评定指标

营养状况评定指标简介营养状况评定指标是用于评估个体或群体的营养状况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人体的身体指标、生化指标以及膳食摄入等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判断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营养状态是否正常。
营养状况评定指标对于制定个性化的膳食计划和健康管理非常重要。
身体指标身体指标是衡量个体营养状况的重要依据之一。
常用的身体指标包括身高、体重、BMI(Body Mass Index)、皮脂厚度等。
1.身高:身高是评估个体生长发育情况和判断是否存在发育迟缓问题的重要参考指标。
正常情况下,年龄相同的人群中,身高较高者往往更健康。
2.体重:体重与身高相结合可以计算出BMI,是判断个体是否超重或肥胖的重要依据。
BMI = 体重(kg)/ 身高(m)^2。
3.BMI:BMI是衡量一个人是否超重或肥胖的常用指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BMI在18.5以下为偏瘦,18.5-24.9为正常,25-29.9为超重,30及以上为肥胖。
4.皮脂厚度:皮脂厚度是评估体脂肪分布情况的指标之一。
通过测量身体不同部位的皮脂厚度,可以判断个体是否存在局部脂肪堆积问题。
生化指标生化指标是评估个体营养状况的另一个重要依据。
常用的生化指标包括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维生素水平等。
1.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评估贫血情况的关键指标。
低血红蛋白水平可能意味着缺铁性贫血或其他类型的贫血。
2.血清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是评估营养状况和肝功能的重要指标。
低血清白蛋白水平可能意味着营养不良或肝功能异常。
3.血清总蛋白:血清总蛋白是评估营养状况的另一个指标。
低血清总蛋白水平可能意味着蛋白质摄入不足或蛋白质消耗过多。
4.血清维生素水平:血清维生素水平是评估个体是否存在维生素缺乏的重要指标。
例如,低血清维生素D水平可能意味着缺乏维生素D。
膳食摄入膳食摄入是评估个体营养状况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记录个体的饮食内容和量,可以判断其是否摄入了足够的营养物质。
1.热量摄入:热量是人体所需能量的来源之一。
体脂率13.3-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体脂率13.3-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引言部分的目的是为读者介绍体脂率以及本文的结构。
体脂率是指身体中脂肪组织所占的比例,它是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如今的社会中,由于生活习惯的改变和工作压力的增加,很多人的体脂率逐渐升高,给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什么是体脂率和如何计算体脂率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在什么是体脂率部分,我们将学习到体脂率与身体健康的关系以及正常范围的划分。
而在计算方法部分,我们将介绍常用的体脂率计算方法,为读者提供准确测量体脂率的工具和指导。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探讨体脂率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降低体脂率。
体脂率和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高体脂率会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因此,了解如何降低体脂率对于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我们将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和建议,帮助读者摆脱高体脂率的困扰,追求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了解体脂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降低体脂率。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自己的体脂率,从而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1. 引言在引言部分,首先对整篇文章的内容进行概述,简要介绍体脂率的概念和重要性。
接着会说明文章的结构和布局,以及各个章节的内容安排。
最后,明确阐述本文的目的,即通过介绍什么是体脂率以及它的计算方法,分析体脂率对健康的影响,并提供相应的降低体脂率的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自己的体脂率。
2. 正文在正文部分,首先会详细介绍什么是体脂率,包括对体脂率的定义和解释。
然后会介绍体脂率的计算方法,其中会涉及到常用的测量方法和公式,例如皮褶厚度测量法、生物电阻抗法等,以及如何解读体脂率的结果。
3. 结论在结论部分,首先会总结体脂率对健康的影响,包括高体脂率可能引发的健康问题,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并探讨与体脂率之间的关联。
皮褶(皮脂)厚度计使用说明

皮褶(皮脂)厚度计使用说明一、国产皮脂厚度计各部名称。
二、仪器的调整--使用前须将圆盘内指针调整到刻度表上的“0”位。
调整方法:用手转动调整“0”位盘即可将指针对准到“0”位。
三、校正压力--指针调到“0”位后,须将皮脂厚度计两个接点间的压力调节到国际规定的10g/mm2的范围。
左手持皮脂厚度计呈水平位置,在皮脂厚度计的下方测试臂顶端的小孔上挂200g重量的砝码。
再将皮脂厚度计下主弓形臂的根部与该臂顶端的接点呈水平线,此时观察圆盘内指针偏离情况。
如指针处在15-25mm范围内说明两接点的压力符合10g/mm2的要求,无须调节旋扭。
如果指针超出25mm以上,说明压力接点压力不足。
须通过向左侧方向转动旋扭增加压力,直接指针调到15-25mm范围内为止。
反之,则调节旋扭向右转动减少压力调节到指针在规定范围内。
指针的±5mm的差异不会影响测定结果。
四、测试程序:1、受试者应着背心裤衩或短裤。
2、实验者右手握皮脂计使两半形测试臂张开。
左手拇指和食指将受试都所测部位的皮肤捏紧提起。
拇食指捏起时,拇食指间应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样捏紧提起皮肤既包括皮下组织,但要防止将所在部位的肌肉也、提起。
为检查是否将肌肉提起可令受试者主动收缩该部位肌肉。
止时肌肉即滑脱。
然后将张开的皮脂计距离手指捏起部位1cm处钳入。
右手指将皮脂计的把柄放开,读出指针的数值并记录下来。
每个部位应重复测量两次,二者所测的数值误差不应超过5%。
3、测定部位:上臂部--右臂肩峰至桡骨头连线之中点,即肱三头肌肌腹部位。
背部--右肩胛角下方。
腹部--右腹部脐旁1cm。
除上述部位外,根据研究需要还可以测颈部、胸部、腰部、大腿前后侧和小腿腓肠肌部位。
应当指出:用皮脂计所测的皮下脂肪厚度是皮肤和皮下脂肪组织双倍的和。
五、资料的处理与应用1、根据皮下脂肪厚度推算身体密度的方法、与我们暂引用以日本青少年为对象所得的计算身体密度公式供使用者参考,其公式为:男子:15-18岁身体密度=1.0977-0.00146X 19岁以上身体密度=1.0913-0.00116X女子:15-18岁身体密度=1.0931-0.00160X 19岁以上身体密度=1.0897-0.00133XX=肩胛角下+上臂皮脂(mm)2、体脂肪%的计算应用Broxek(1963)改良公式计算体脂肪%,据认为Broxek改良公式计算体脂肪%是比较可靠的一种计算方法,其公式为:身体脂肪%=(4.57/身体密度-4.142)X100 身体脂肪重量=体重(公斤)X身体脂肪% 净体重(去脂体重)=体重(公斤)- 体脂肪量(公斤)3、皮下脂肪厚度评定的参考标准:根据皮下脂肪厚度计算所测的皮下脂肪厚度可以用评定一个人的肥瘦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肥瘦度的评价标准(上臂+背部)
单位:毫米mm
轻度肥胖 肥胖 极度肥胖
年龄(岁)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6—8 20 25 30 35 40 45
9—11 25 30 35 40 45 50
12—14 30 35 40 45 50 55
15—18 35 40 45 55 55 65 成人肥瘦标准和评价标准(上臂+背部)
异常度 男性组10(4) 女性组14(8)
瘦 12(5) 21(12)
正常人皮脂厚度及测量方法判断肥瘦
佚名
上一篇:科学家识别出可能导致肥胖的新因素下一篇:Fra bibliotek身彰显女性姿采
皮脂就是贮存于皮下的脂肪组织,人体的脂肪大约有2/3贮存在皮下组织,通过 测量皮下脂肪的厚度,不仅可以了解皮下脂肪的厚度,判断人体的肥瘦情况,而 且还可以用所测的皮脂厚推测全身脂肪的数量,评价人身组成的比例。
一般 23(10) 37(20)
肥胖 34(13) 47(25)
过分肥胖 45(18) 59(30)
异常肥胖 60(28) 73(10)
注:()内数值为脐部皮脂厚度。
我国男性成人的肱三头肌皮肤皱壁厚度大于10.4mm,女性大于17.5mm属于肥 胖。
正常腹部男性的皮肤皱壁厚度为5— 15mm,大于15毫米为肥胖,小于5毫米为消瘦;正常成年女性的腹部皮肤皱壁厚 度为12— 20mm,大于20毫米为肥胖,小于12毫米为消瘦。尤其对40岁以上妇女测量此部位 更有意义。
正常成人肩肿皮肤皱壁厚度的平均值为12.4mm,超过14mm就可诊断为肥胖。
当没有卡尺时,可用拇指和食指捏起皮肤皱壁,再用尺子测量皱壁上下缘的厚度
。数据虽不精确,却也可了解个大概情况。
红木工艺品
LckBW0870698
测定皮下脂肪通常采用皮脂厚度计来测量,测定部位选择:
①上臂部。左上臂肩峰至挠骨头连线之中点,即肱三头肌肌腹部位。
②背部。左肩肿角下方。
③腹部。右腹部脐旁1厘米。
此外,有时还要测量颈部、胸部、大腿前后侧和小腿排肠肌部位。应当指出,用皮 脂计所测的皮下脂肪厚度是皮肤和皮下脂肪组织双倍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