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李渡长江大桥项目投资机会研究正文

合集下载

中交集团中标涪陵李渡工业园区工程

中交集团中标涪陵李渡工业园区工程

中交集团中标涪陵李渡工业园区工程
【实用版】
目录
1.涪陵李渡工业园区工程概况
2.中交集团中标背景
3.中交集团的优势和实力
4.涪陵李渡工业园区工程的建设意义
5.项目建设内容及预期目标
6.结语:对中交集团的期待和祝福
正文
近日,中交集团成功中标涪陵李渡工业园区工程,这无疑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再添一道光彩。

涪陵李渡工业园区位于重庆市涪陵区,是一个集聚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生态宜居的现代新型工业园区。

此次中交集团中标,标志着该园区将迈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中交集团作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领军企业,一直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的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商。

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交集团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和技术实力,为国内外众多地区提供了优质的基础设施建设服务。

此次中标涪陵李渡工业园区工程,正是中交集团强大实力的体现。

涪陵李渡工业园区工程的建设意义深远。

首先,它能够进一步完善涪陵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其次,该工程有助于促进产业集聚,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从而推动涪陵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最后,工程建设过程中将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助力当地经济发展。

据悉,涪陵李渡工业园区工程主要包括道路、桥梁、给排水、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中交集团将按照规划,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项目建设,
确保工程按时交付使用。

总之,中交集团中标涪陵李渡工业园区工程,将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PPP公私合营简介及成功案例分享

PPP公私合营简介及成功案例分享

PPP公私合营简介及成功案例分享目录第一章PPP简介 (4)一、模式分类 (4)二、必要条件 (4)三、发展方式 (5)四、主要优点 (5)五、主要缺点 (5)六、主要运作模式 (5)(一)、建造、运营、移交(BOT) (5)(二)、建设、经营、转让(PFI) (7)(三)、建造、拥有、运营、移交(BOOT) (8)(四)、建造、移交(BT) (8)(五)、建设、移交、运营(BTO) (9)(六)、重构、运营、移交(ROT) (10)(七)、设计、建造、融资及经营(DB-FO) (10)(八)、建造、拥有、运营(BOO) (10)(九)、移交、经营、移交(TOT) (11)(十)、设计、建造、运营(DBO) (11)第二章PPP项目成功案例 (12)案例1:禄劝至大松树二级公路 (12)案例2: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 (12)案例3:北京地铁4号线 (13)案例4:临河黄河大桥 (13)案例5:襄荆高速公路 (14)案例6:榆神高速公路 (14)案例7:首都机场高速公路 (15)案例8:涪陵李渡长江大桥 (15)案例9:内蒙古109国道清大一级公路 (16)案例10:漳州滨江快速公路厦漳同城大道角美段 (16)第三章PPP项目主要风险因子分析 (18)一、法律变更风险 (18)二、审批延误风险 (18)三、政治决策失误/冗长风险 (19)四、政治反对风险 (22)五、政府信用风险 (26)六、不可抗力风险 (28)七、融资风险 (28)八、市场收益不足风险 (29)九、项目唯一性风险 (31)十、配套设备服务提供风险 (37)十一、市场需求变化风险 (39)十二、收费变更风险 (41)十三、腐败分析 (42)第一章PPP简介PPP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缩写,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涪陵交通大发展:未来将建成20座长江和乌江大桥

涪陵交通大发展:未来将建成20座长江和乌江大桥

涪陵交通大发展:未来将建成20 座长江和乌江大桥1、涪陵天子殿长江大桥(公路)(建成)' r0 P5 \4 g, S4 _ '- S2、涪陵南岸浦长江大桥(公路)(建成), a' |( _ X9 E)L8 T( K W3、涪陵长江三桥(公路)(建成)& X/ q6 k# n! C9 K3 y$ M# R4 、涪陵韩家沱长江大桥(铁路)(建成)5 k, d3 y, P- I; n$ r! H. o5 、涪陵青草背长江大桥(公路)(建设)-P' T: c8 '$ _ s8 g6、涪陵石沱长江大桥(公路)(待建)(石沱——镇安)涪陵外环7 E* ~; b2 E3 T' {7、涪陵清溪长江大桥(公路)(待建)(清溪镇对岸临江工业片区)7 B1 }. S7 u( h% N d# h) g5 p8、涪陵沙溪沟长江大桥(铁路)(待建)(重庆市铁路环线网)6 |: Z( l& D6 D) v3 a* U0 i: a9 h0 o% V9 、涪陵百胜长江大桥(公路)(待建)(涪陵——丰都)$ \; }& k: M/ \$ D10 、涪陵南沱长江大桥(公路)(待建)(南沱——珍溪)2 x9 N0 B. R) t: H1 X11 、涪陵龙头港长江大桥(公路)(待建)(北拱——李渡)R3 Y1 z9 s5 K12 、涪陵南岸浦轻轨跨江特大桥( ]8 N. x0 d. O. @ _1 M6 H 涪陵乌江跨江特大桥:8o& e l& a0 {2 z n( P1、涪陵乌江大桥(公路)(建成)0 @2 i m9 i* k' F, {5 }* Q2 、涪陵乌江二桥路)(建成).')\3 E5 N# z:〜1乙F3、涪陵乌江涪丰石特大桥(公路)(建设)5 x9 d/ r/ d( q. @) M4 x# e* N4 、渝利铁路大桥(铁路)(建成)% i# P0 U4 k1 [5 g, y$ t5、渝利铁路复线大桥(铁路)(待建)6 }0 |9 W3 n7 R: [#A0 H3 TO A6、涪陵白涛乌江大桥(公路)(建成): l$ A' w' d1 F7 、涪陵三门子乌江大桥(公路)(待建)——(三门子——御泉河)( i* ?6 S2 u5 v; S8 、涪陵乌江轻轨跨江特大桥. W% [% r/ U2。

涪陵区打造“现代李渡新城”研究

涪陵区打造“现代李渡新城”研究

涪陵区打造“现代李渡新城”研究作者:李外禾来源:《绿色科技》2013年第03期摘要:指出了李渡新城是未来重庆中部区域的中心城市,是重庆江南万亿工业走廊核心区的重要城市,是涪陵未来的行政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和商业中心,是涪陵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区域。

分析了李渡新城存在城市发展不快、经济总量不大、管理效能不高、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探讨了李渡新城的长远发展目标、功能定位及任务,努力把李渡新城建设成为涪陵的现代产业基地、对外开放的前沿重地、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富有山水园林特色的现代化城区。

关键词:李渡;新城;现状;研究1 涪陵李渡新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1 存在的主要问题经过实地调研分析,笔者认为涪陵区在新城规划建设的理念、体制机制、要素保障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逐条梳理和分析,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应加以重视。

(1)规划的引领作用未有效发挥。

一是新城规划总体滞后。

涪陵区新获批的城市总规修改对李渡新城规划的调整较大,原规划用地35.8km2扩大到60.87km2,新增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渝涪高速公路以北,但该区域控制性详规和城市设计还未编制报批,导致该区域无规划指导,项目无法落地。

二是城市布局不尽合理。

由于历史原因,新城发展定位经历多轮调整,原有的城市布局与新城规划形成冲突,严重影响新城形象和开发建设。

三是现有规划留有遗憾。

新城主干道不够宽敞,绿化带普遍狭窄、缺乏层次感,两旁的建筑体量较小、缺乏厚重感,新城总体不够大气。

(2)功能配套不完善。

总体上看,新城各项城市功能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和居民均感觉很不方便,吃住行娱乐购物以及教育等基本需求还很难满足,市政设施和商务环境等配套功能跟不上。

一是交通滞后。

对外:工业园区对外通道不足,园区运输车辆仍需穿城而过,影响新城交通和城市形象。

对内:新城南部路网主骨架基本搭建,但主次干道仍需完善,新城北部路网建设尚未起步,将影响开发进度。

二是市政建设滞后。

重庆李渡长江大桥施工监控计算分析

重庆李渡长江大桥施工监控计算分析

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 OLOGY I N FORM TI ON 2008N O.24SCI ENC E &TEC HNO LO GY I N FO RM A TI ON 工程技术1桥梁概况重庆李渡长江大桥主桥为双塔双索面纵向弹性半漂浮体系斜拉桥,跨径布置为:170m +398m +170m =738m ,采用三跨对称布置。

桥面宽度25.1m ,设2%双向横坡,轴线处梁高2.651m ,梁肋高2.4m 。

主梁近边墩处边跨采用箱梁,其余采用等高度预应力混凝土双纵梁肋板式断面。

2施工监控概况李渡长江大桥的施工控制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根据选定的施工方案对施工中的每一阶段进行模拟,经过计算得到各阶段的理论状态参数,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结构控制参数的监测,得到实际状态参数与理论状态参数的偏差,通过对结构和该偏差的分析,对下一节段的施工参数进行调整,使得实际状态与理论状态不断逼近。

在下一节段施工完成后,再通过对结构控制参数的监测来验证该节段调整的效果以及检测当前状态与理论状态的偏差,如此反复循环,直至全桥合拢[2]。

从上述施工控制过程中可以看出,施工监控的实施是监控计算分析与现场施工的有机结合,计算分析是施工监控的核心。

计算模型模拟的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施工监控的结果,也直接关系到结构施工质量的高低。

下面主要阐述在李渡长江大桥施工监控计算模拟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3施工监控计算模拟3.1主梁悬臂施工模拟李渡长江大桥边跨2#块~15#块、中跨2#块~25#块,合计76节段,共577.6m (约占全桥长度的78.3%)的主梁是通过悬臂浇注施工完成的,故悬臂浇注施工模拟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主梁施工控制效果的好坏和施工质量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在主梁施工控制过程中,主梁的应力是必然要关注的参数之一,正是由于混凝土材料的抗拉能力较差,故在斜拉结构施工中,由斜拉索张拉引起的主梁应力问题一直是悬臂施工控制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重庆涪陵长江大桥技术改造后的荷载试验研究

重庆涪陵长江大桥技术改造后的荷载试验研究
载作用下 的动力性 能 , 分 析桥跨 结构在 行车 下的 冲击作 用 , 预测桥梁运 营状况 , 为桥梁维修 、 管理提供技术依据 。 关键词 : 斜 拉桥 ; 静载试验 ; 动载试验 ; 承载能力
2 ) , 梁高 2 . 3 m, 板厚 2 5 c m, 每6 m设 l 道厚 2 5 c m
边跨 外边 4 对 为 索距 0 . 7 m密索, 其 余索 距 为 6 m。 斜拉 索采 用
强度 1 7 7 0 MP a , 共 8种规格 。
为3 跨 双塔 双 索 面斜 拉 桥 , 采 用 塔 梁 分 离 式 悬 浮体
( 1 )道路 等级 : 一 级公 路 ; ( 2 )荷 载 标 准 : 汽 车 一超 2 0级 , 挂车一1 2 0 ; 人
群: 3 . 5 k N/ m ;
( 3 )设计 速度 : 主线 6 0 k m/ h ;
两边 跨 各 设 1 处辅助墩 , 辅 助墩 与 主 梁采 用 刚
1 5 0
向四车道计 算 为 0 . 6 7 [ 引。建 模 时 主梁 、 桥 塔采 用 空 间梁 单元模 拟 , 主梁 采用 单 主梁方 式 , 通 过 刚臂与斜 拉索 连接 , 斜拉 索采 用桁 架单 元 , 分 别计 算试 验荷 载 对结 构控 制截 面产 生 的最 不 利 内力 , 并 按 此 内力值 进行 等效 加载 。有 限元 计算模 型见 图 3 。
( 7 )地 震烈 度 : 6 度。 主梁采 用预 应力 混 凝 土 双 纵梁 肋 板 式 断 面 ( 图
载作用下 的工作状 态 , 测 试并 分析 各静 载 工况 下 的主 梁挠
度、 主梁 与主墩控 制 截面 应力 、 斜 拉 索索 力 以及 索塔 偏 位 。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涪陵李渡长江大桥收费站点设置的批复-渝府[2007]128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涪陵李渡长江大桥收费站点设置的批复-渝府[2007]128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涪陵李渡长江大桥收费站点设置的批复
正文:
----------------------------------------------------------------------------------------------------------------------------------------------------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涪陵李渡长江大桥收费站点设置的批复
(渝府〔2007〕128号)
涪陵区人民政府:
你区《关于涪陵李渡长江大桥收费站点设置的请示》(涪陵府文〔2007〕34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涪陵李渡长江大桥北接涪陵李渡南北快速通道,南接涪陵东西干道,大桥全长822米,双向四车道,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Ⅰ级。

2004年2月,市政府以渝府〔2004〕32号文件批准收费立项。

经研究,同意在涪陵李渡长江大桥北桥头225米处设置大桥收费站,实行过站式双向收费。

二○○七年八月二十二日
——结束——。

涪陵长江大桥施工技术 精品

涪陵长江大桥施工技术 精品

前言提要:介绍了涪陵长江大桥工程概况及场地布臵、上下部结构施工方法及其特点。

关键词:涪陵长江大桥工程概况、施工特点。

1、概况:涪陵长江公路大桥位于涪陵地区上游的天子殿,是国道319线跨越长江的一座特大型桥梁,原设计总长645.11m,施工中长寿岩增设一孔立交桥,起点桩号为K104+333.03m,终点桩号为K104+985.50m,总长变为652.47m。

全桥跨径组合为:20m+149m+330m+149m,主桥为双纵梁肋板式预应力砼主梁,双索塔,双索面,密索空间布臵,塔索分离的悬浮体系斜拉桥。

主跨330m,索塔为倒“Y”型箱形断面,全高163m。

引桥为20m跨无粘结PPC箱形空心板桥。

桥面净宽2×7.5+2×1.5m人行道,设计荷载汽一超20级,挂车—120,人群—3.5KN/m2,设计水位以规划的三峡正常蓄水位控制,通航标准为I—(I)级,通航净高24m,总投资1.5亿人民币。

2、施工场地布臵桥位处河道窄,河岩陡峭。

为方便施工,北岸上、下游各200m 范围内找平作为施工现场、全桥斜拉索现场制作厂房、临时工棚、加工场地、拌和场和堆料场较为集中布臵。

由于到河边便道需经过砂砖厂厂区,大型车辆无法通行,只作为地材运输,上部施工时根据地势搭设一座长150m高栈桥使砼输送、材料运输、人员上下更为方便。

南岸由于地形受限,施工现场布臵较分散,加工场地、拌和场距现场300~500m左右,沿河边修建一条便道到现场,江边接一座临时码头,砼系用罐车运到现场,再泵送到位。

材料用汽车运输,两个主墩各设50m臂长塔吊一部作为垂直运输手段,方便快捷。

全桥以主跨跨中为界,北岸由川桥三处施工,制索厂由经理部直接组织和管理,斜拉索采用天线吊运。

该桥1994年11月4日正式开工,1997年5月1日建成通车,比合同工期提前两个月竣工。

3、基础施工主桥基础均采用围堰明挖施工,2#塔位于长江北岸三面临水,属回水区,细砂覆盖层达2—4m,岩面呈深浅不一的锯齿状,设计了沉井、钢板桩和麻袋围堰多种施工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项目基本情况涪陵李渡长江大桥位于涪陵区李渡镇长江河段,距离现涪陵长江大桥6.5公里。

涪陵李渡长江大桥北接规划建设中的李渡私营经济示范区,起点始于李渡片区中心道路骨架的交叉点,经李渡南北快速干道与渝涪高速公路相接,作为经济示范区的出口通道,渝涪高速公路李渡出口将打造成涪陵的“第一门户”;大桥南连涪陵区龙桥经济开发区(南岸浦片区),采用隧道通过石龙山公园、聚云山直连主城区道路网络。

在各处相交的地方规划立交衔接,并通过规划公路网与渝怀铁路涪陵火车站相接。

李渡长江大桥是涪陵区交通“十五”计划内的重点基础建设项目,并已经重庆市计委批准立项,项目法人单位为涪陵区城镇发展公司。

根据《涪陵李渡长江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推荐的项目建设方案,大桥为“对称双塔双索面混凝土梁斜拉桥”,全长882米,桥身跨度分别为170米+398米+170米,引桥146.6米。

桥面宽度为双向四车道,外加双侧各2米人行道,全宽22.5米。

采用SMA沥青砼路面。

涪陵李渡长江大桥线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1级,设计车速每小时50公里。

大桥工程概算总投资2.6亿元,建设工期为30个月,2006年上半年完工。

根据《涪陵李渡长江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测算的数据,本项目总投资回收期预计13年,工程贷款预计11年可全部偿还。

经过半年时间的前期准备,2003年底,李渡长江大桥初步设计方案通过了专家组审查。

2004年1月30日举行了开工奠基仪式(桥墩工程),涪陵区四大班子相关领导均出席了奠基仪式。

另据调查得知,作为大桥主体——桥身工程将不迟于2004年6月30日前开工建设。

桥身工程的招标定于2004年2月底或3月初举行的涪陵区招商引资洽谈会(涪陵区政府主办,具体日期尚未确定)上确定。

我司已报名参加该洽谈会。

二. 项目建设背景涪陵素有小重庆之称,属于典型的山地城市,涪陵主城区地形酷似重庆渝中母城,同样是两江环抱的半岛形状,南、北、东方向由于天堑隔绝,加之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缺乏,导致一江两岸经济发展水平差别极大,城市的发展空间在地域上也受到很大限制。

按照《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对涪陵的定位,涪陵是“重庆中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江上游重要的枢纽港之一,乌江流域的物资集散地,以发展食品、轻纺、机械为主的沿江开放城市;到2020年,城市发展为人口规模50万、建成区面积4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城市”。

(2002年,涪陵区委、区府提出到2010年把涪陵建成城镇人口50万人口大城市,到2020年,城镇人口要增加到60万人。

)面对重大历史机遇,涪陵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势必要冲出主城樊篱,寻求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李渡作为联系涪陵与重庆主城经济大动脉——渝涪高速公路的桥头堡成为涪陵城市突围的必然选择。

根据涪陵区最新修订的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确立了城市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即:强化城市规划、挖掘城市资源、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围绕2010年发展成为40平方公里、50万人口大城市的总体目标。

预计到2007年,按照建成大城市和基本形成涪陵大城市骨架,拉通城市主干道的要求,拓展李渡片区、南岸浦片区,并将李渡和南岸浦片区建成工业和物流区,加快城市西扩步伐,最终构建“以江南旧城包括江东为中心,李渡...............包括南岸浦为副中心的城市结构,沿长江水轴形成相对独立的一城四..............................片组团式山地城市........”。

李渡长江大桥工程是涪陵区2004年城市建设项目的重中之重,也是涪陵区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重点工程之一。

李渡长江大桥的开工建设,标志着涪陵朝创建国内大城市的目标迈出了实质性一步。

大桥建成后,李渡、南岸浦、江南老城区三片将融入涪陵“一城四片”的发展空间,这将对扩大涪陵城市骨架,完善城市功能,带动涪陵经济社会及城市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另据调查得知,为进一步加快未来主城各片区之间的联系,除李渡长江大桥外,涪陵区政府拟在长江上再建设一座长江大桥,即在乌江入江口的长江下游,将建设长江三桥(连接江东与江北片区)与乌江二桥。

同时尽快完善城市道路骨架,建成8.5公里长江大桥至乌江大桥的滨江大道,改造江东3公里乌江大桥至长江三桥段、江北6公里长江三桥至长江大桥段,形成24米至34米宽的4条双向四车道城市二级路,延伸李渡主干道至花桥段,建成火车站(渝怀铁路涪陵客运站)站前大道,改造天(子殿)北(拱)滨江路,最终形成五座大桥、五条大道的涪陵主城外环高速通道格局。

据了解,以上几项工程也将在涪陵区府举办的招商引资洽谈会上对外招标。

三. 项目投资环境分析1、涪陵区域概况A.区位概况涪陵位于重庆市及三峡库区中部,居长江与乌江交汇要冲。

涪陵行政区北接长寿、垫江,南邻南川、五隆,西依巴南,东靠丰都。

具有承东启西和沿长江、乌江联动、辐射的区位优势。

涪陵区域面积2941.47平方公里,辖17个镇、22个乡、5个街道办事处、1个开发区、1个示范区。

2002年末,全区总人口111.4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3.85万人,非农业人口27.61万人。

B.经济发展2003年,涪陵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7.77亿元,比上年增长13.0%。

完成财政总收入15.6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49亿元;完成财政支出14.46亿元,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高。

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157元,增长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41元,增长13.2%。

表1、1999-2003年涪陵区GDP及人均GDP增长趋势表图1、1999-2003年涪陵区GDP及人均GDP增长趋势图表1反映了1999-2003年涪陵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可以看出,5年间涪陵区国内生产总值一直保持了稳定快速增长,增长率并呈加速增长态势。

按照目前经济发展状况,涪陵区2002年制定的未来五年“一三三”的总体奋斗目标有望实现。

(“一三三”的总体奋斗目标:到2007年,一个成型——50万人口大城市骨架基本成型;三个建成——基本建成六大工业园区,基本建成涪陵特色农业基地,基本建成区域性金融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三个突破——力争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5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2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突破25亿元。

)料为主的食品工业;以中成药为主的医药工业;以化肥为主的天然气化工工业;以苎麻、丝绸为主的纺织工业;以水泥、陶瓷为主的建材工业;以汽车、摩托车配件为主的机械工业已形成规模发展效应。

2002年,有19户企业进入重庆大中型企业行列,8户企业挤身重庆市工业50强,拥有4家上市公司,加上收购的上市公司,共有6家上市公司;同时,娃哈哈、金义集团、飞渡泉凌啤酒、涪银塑料、纳爱斯等一批影响较大的对口支援企业也落户涪陵。

2003年,涪陵区实现工业企业总产值93.65亿元,增长14.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35%。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涪陵区委、区府始终把工业化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实施重点发展战略,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

按照“建大园区、办大工业、促大发展”的思路,目前,规划并正在建设“太极、李渡、化工、纺织、有色、建峰”等六大工业园区,预计到2005年,六大工业园区实现利税20亿元。

到2007年,力争4—5户重点企业成为全国同行业的排头兵,成为国际国内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工业经济的强劲增长势头,为涪陵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涪陵区素有“榨菜之乡”的美名,先后被评为“中国果蔬十强区县”和“中国农产品深加工十强区县”,涪陵榨菜集团进入“中国农产品深加工企业50强”和“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行列;乡镇企业发展较快,2003年,实现总产值32.62亿元,增长37.3%。

但农民收入仍然偏低,增长缓慢。

2003年涪陵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157元,如按照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则农民人均收入要达到8000元,平均每年需增加344元,年均递增8%。

但1997-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每年仅增加100元,年均增长6%,从这一速度看,到2020年要达到这一目标的难度很大。

当地政府一直致力于把涪陵打造成区域商贸经济中心,并制定了“2456”的发展目标:扶持重点企业和重点市场发展,重点企业和2个重点市场;加快4个中心镇商业区和5个社区商业服务中心建设;积极发展现代物流,推进流通现代化,发展连锁经营;强化社会大商业管理职能,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管理,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流通体系;积极引进大店、名店。

2003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5亿元,增长14.0%。

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110.15亿元,贷款余额117.75亿元,比年初分别增长6.4%和10.8%。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涪陵区成功创建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区。

C.城市建设应该说涪陵老城区的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来说是失败的。

先天的地理条件不足再加上后天规划的无序,使得整个城市布局相当局促、零乱,极大降低了城市的经济辐射能力。

目前的状况是,主城区囿于地域狭窄,几无扩张空间,新旧建筑如犬牙交错,导致旧城改造困难极大。

但新区由于历史欠账过多,基础配套设施严重缺乏,短期之内难以承担城市扩容的重任。

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也极大的限制了涪陵区城镇化战略的实施。

2002年涪陵区城镇人口为37.36万人,城镇化率为33.5%,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

到2010年涪陵建成50万人口大城市,届时的城镇化率将达到43%,城镇人口在2002年的基础上增加16.5万人;2020年要达到50%,即城镇人口要增加到60万人,这个数字仍然远远低于2020年重庆市城镇化率的平均水平(预计届时重庆市城镇化率水平为70%)。

涪陵老城区建设的失误却为现在城市建设的高起点规划创造了条件。

据了解,涪陵区政府将在若干年后举迁李渡,政府的搬迁既有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目的,同时也是对城市功能布局的重新定位与梳理。

借重庆直辖以及三峡工程上马的东风,涪陵区城市建设开始走上了协调发展的道路。

D.交通运输在整个重庆市行政版图上,涪陵位于中心位置,是重庆主城区联结渝东20个区县的城乡经济走廊,素有“乌江门户”之称。

渝涪高速公路距重庆主城区100余公里、距江北机场90公里,渝怀铁路、国道319线、规划中的重庆至湖北利川铁路及沿江高速公路穿越涪陵境内。

涪陵-黔江高速公路、渝怀铁路建成之后,涪陵则成了重庆到黔江,进而再到贵州和湖南必经之路;重庆-长寿-利川铁路/高速公路建成之后,重庆则可经涪陵、黔江、利川而进入湖北沿长江铁路。

可以预见,不久之后,涪陵交通必将迎来大发展。

涪陵港处于长江、乌江交汇点,水运发达,作为5大主要港口之一,被列入了《重庆市航运中心发展规划》。

涪陵港集装码头的功能及运力居重庆前列,渝东地区及乌江流域的集装箱货物基本在涪装运,并已实现江海联运,可直通海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