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摸底考试语文试卷 (精选)
九年级摸底考试试卷

九年级摸底考试试卷一、语文基础知识(共20分)1. 根据题目所给的古诗文,标出正确的读音。
(每题1分,共5分)(1)“独在异乡为异客”中的“异”字的正确读音是____。
(2)“朝辞白帝彩云间”中的“朝”字的正确读音是____。
(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的“黄”字的正确读音是____。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的“会”字的正确读音是____。
(5)“春眠不觉晓”中的“晓”字的正确读音是____。
2. 根据题目所给的成语,选择正确的使用方式。
(每题1分,共5分)(1)“不翼而飞”用来形容____。
A. 物品突然不见B. 消息迅速传播C. 人突然消失(2)“画龙点睛”用来形容____。
A. 画龙技巧高超B. 说话或写文章时在关键处加上一两句话使内容更加生动C. 事情进行到一半(3)“一视同仁”用来形容____。
A. 看待事物有偏见B. 对待不同的人或事物采取同样的态度C. 把事物看得一样重要(4)“不胫而走”用来形容____。
A. 人跑得快B. 消息迅速传播C. 物品突然不见(5)“一诺千金”用来形容____。
A. 说话不算数B. 承诺非常宝贵C. 物品价值连城3. 根据题目所给的句子,找出病句并修改。
(每题2分,共10分)(1)“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好。
”(找出并修改病句)(2)“老师讲课生动,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找出并修改病句)(3)“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我们一读。
”(找出并修改病句)(4)“他因为学习刻苦,所以成绩优异。
”(找出并修改病句)(5)“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要浪费每一分钟。
”(找出并修改病句)二、数学基础题(共30分)1. 解一元一次方程。
(每题5分,共10分)(1)2x + 5 = 13(2)3x - 7 = 2x + 112. 根据题目所给的图形,计算面积或周长。
(每题5分,共10分)(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4厘米,求其面积。
(2)一个圆的半径为3厘米,求其周长。
九年级语文开学摸底考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海南专用)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积累与运用(25分)1.D (2分) 2.甲幅: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乙幅: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丙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丁幅: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人。
(2分)3.(1) 域nàn (2分)(2)D(2分)(3)示例:难道这不是海南灯塔中最年长,相貌也最出众的一座吗?(2分)(4)示例一:时间如同一条缓缓流动的长河,将我们的喜怒哀乐慢慢带走。
示例二:爱心如同一缕温暖的阳光,带给人们快乐和幸福。
(3分)4.山雨欲来风满楼人迹板桥霜湖中人鸟声俱绝却道“天凉好个秋”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每空1分,共8分)5.(1)示例:感受文学魅力,书写精彩人生。
(2分)(2) 格式:称呼顶格写。
语法:①“初荣”应用书名号②同时做好收稿、审稿、定稿及编辑等工作。
(每小题1分,共2分)二、品味与鉴赏(35分)(一)(5分)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6.闻笛赋烂柯人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3分)7.这里运用比喻修辞手法,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诗人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并且暗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社会历史会总会向前发展,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一切。
(2分)(二)文言文阅读(12分)8.C (2分) 9.白汽弥漫的样子喝酒茂盛的样子寄托(每空1分,共4分)10.(1)我勉强(尽力)饮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2)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就是醉翁亭啊!(每题2分,共4分)11.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表现出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流露出在明王朝灭亡以后对故国往事的怀恋。
欧阳修被贬之后寄情山水,表现出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2024年河北省九地市中考摸底知识练习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 年河北省九地市初三摸底知识练习语文试卷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共6页, 总分 12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 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4. 答题时,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
5、考试结束时,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1~2题 14分)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共8分)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高树与低树(fǔ yǎng) 生姿。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téng luó),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 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2分)①(fǔ yǎng) ②(téng luó)(2) 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2分)①着眼②盘曲(3) 文段中的“幅”字,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中的音序检字法检索,应先查字母 ,再查音节。
(2分)(4) 文段方框内应该填入的正确的标点符号是□、□(2分)2. 学校开展以“探书法之源,赏墨香之美”为主题的文化探究活动,你作为宣传栏的负责人编辑以下内容,根据要求做出修改与调整。
(共6分)中国书法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从已发现的甲骨文,到风格多样的战国文字,最初都是实用性的。
经过秦汉之交“隶变”,笔法解放,字体繁衍,书写活动的抒情性逐渐为人们所感知。
于是东汉中后期,出现了草书风靡知识界。
一些学子“十日一笔,月数丸墨。
领袖如皂,唇齿常黑”。
从政治实用角度来考虑,草书完全没有用,为什么这些学子 (如痴如醉/津津有味),沉迷不可自拔? 其实这正是历史的进步:审美征服了功利,精神战胜了物质。
九年级摸底考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寡言美轮美奂鸿毛片羽B. 遥不可及窃窃私语振聋发聩C. 气喘吁吁碧空如洗纷至沓来D. 风驰电掣雪中送炭震耳欲聋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这次比赛中,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实力,终于脱颖而出。
B.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们应当临危不惧,迎难而上。
C.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D. 这本书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广大青少年阅读。
3. 下列句子中,句式错误的一项是()A. 他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
B. 他们的努力换来了丰硕的成果。
C. 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D. 这本书是送给我的。
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座大桥如巨龙般横卧在江面上。
B.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C. 这本书的语言如行云流水,读起来令人陶醉。
D. 他们的友谊如山一样坚固。
5. 下列词语中,形近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神秘氛围炽热B. 谨慎恳切沉着C. 愤怒愣住沉重D. 稳重愣神沉静6. 下列句子中,病句的一项是()A. 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
B. 她在课堂上认真听讲。
C. 他是一位优秀的教师。
D. 我们的友谊如同金子般珍贵。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他刻苦学习,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B. 我要努力学习,争取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
C. 她的成绩一直很好,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
D. 他勤奋好学,成为了我们学习的榜样。
8. 下列句子中,语序不当的一项是()A. 他每天早晨都会锻炼身体。
B. 这本书是老师送给我的。
C.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
D. 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这本书是送给我的。
B. 她的成绩一直很好。
C. 他是一位优秀的教师。
D. 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这本书是送给我的。
九年级摸底考试语文试卷(语文版)

中学摸底考试语文试卷(语文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绰.号(chuo)埋.怨(man)打盹.(dun)翘.首企盼(qiao)B 蓦.然(mo)魁梧.(wu)沉淀.(dian)盆器倾.侧(qing)C 孪.生(luan)沮.丧(ju)哺.育(fu)阡.陌交通(qian)D 哄.笑(hong)悄.然(qiao)妥帖.(tie)鲜妍.明媚(yan)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3分)A、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B、世博会的举办,将大副提升上海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C、今天的澳门,社会安定详和,经济持续增长,民众安居乐业。
D、我们坚信:有同胞们的支援,有兄弟姐妹的帮助,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能克服。
3、用课文原句填空。
(每空1分,共7分)⑴欲渡黄河冰塞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⑶但愿苍生俱饱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赢得生前身后名。
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4、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补写总结句,使语段的意思完整明确。
(不超过30字)(2分)牛顿看到成熟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探究它的原因,发现了万有引力的秘密,开创了物理学的一个新时代;瓦特从水开时蒸汽顶起壶盖的现象中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马克思从人们每天都在进行的亿万次的商品交换中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指明了广阔的道路……他们都善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情境按要求表达。
(5分)教育部倡导的“读名著,诵经典”活动后,河北省也积极响应并认真落实。
2023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摸底考试及答案

2023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摸底考试及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娉.婷(pīnɡ)妖娆.(ráo)嘶.哑(sī)坟墓.(mù)B.颓.然(tú)呢喃.(lán)摇曳.(yè)枉.然(wǎng)C.谪.守(dí)冠.冕(ɡuān)鲜妍.(yàn)莽莽.(mǎnɡ)D.红晕.(yūn)汀.兰(dīng)分.外(fèn)伛偻..(yǔ lǚ)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默契抉别眼花瞭乱海枯石烂B.嘈杂制裁轻而易举人声鼎沸C.娴熟幅射月明风清顾名思意D.藉贯荣膺一泄千里粗制滥造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齐白石画展一开幕,绘画爱好者趋之若鹜....,争相观瞻。
B.作为当代较有影响的作家,他的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更是入木三分....。
C.对于作文中的病句和错字,许多同学不以为然....,认为这些问题不必较真,无伤大雅。
D.登高望远,看到高山大川,沧海桑田....的壮丽景色,我心潮澎湃。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校师生认真讨论和聆听了校长激动人心的学业考试动员报告。
B.由于该县深居内陆,使它的经济发展水平位于全省倒数第二名。
C.辩论是一种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经常用到的口语交际方式。
D.大会期间,全国各地报纸、电视、网络、媒体等都参与了报道。
5、下面句子中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在文学家的笔下,祖国的山水就是一座艺术的殿堂。
B.月光下,整个西湖静谧、安详,好像半睡半醒着。
C.老师的话好像一股暖流,溶解了他心中的冰疙瘩。
D.书是最好的老师,随时随地能解答我的疑惑。
6、请将《格列佛游记》片段中的句子排序,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听说在我来到这里以前一两年,佛林奈浦险些儿跌死。
②举行这种游戏时往往发生致命的意外事件,过去发生过的许多不幸事件都有记录。
准初三语文摸底考试卷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瞠目结舌(chēng)B. 稻香四溢(yì)C. 漫不经心(màn)D. 碌碌无为(lù)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虽然工作很忙,但是学习却很努力。
B.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
C. 我们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了解了许多历史知识。
D.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书法功底深厚,一笔一划都恰到好处。
B. 在这次比赛中,他虽然输了,但输得心服口服。
C. 她总是能够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地进步。
D. 这座城市的绿化工作做得很好,到处都是绿树成荫。
4.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B.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C.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D. 美中不足,月不满十五。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古代有“琴棋书画”四艺,其中“琴”指的是古琴。
B.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C. 她的歌声如泉水般清澈,如山泉般甘甜。
D. 这个问题很复杂,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我的语文老师语文老师姓王,今年40岁左右,身材中等,戴着一副眼镜,总是笑眯眯的。
她的语文课总是那么生动有趣,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记得有一次,我们在学习《背影》这篇课文时,王老师并没有照本宣科,而是给我们讲起了她自己的故事。
她说,她小时候家境贫寒,父亲是一位普通的工人,母亲是一位家庭妇女。
她小时候,父亲每天都要工作到很晚,每次下班回家,都会给她带一个小礼物。
那个小礼物虽然很便宜,但对她来说却是无比珍贵的。
王老师讲完自己的故事后,我们都被深深感动了。
王老师的语文课不仅有趣,而且富有教育意义。
她经常告诉我们,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她说,学好语文,首先要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语文初三摸底考试试题及答案

语文初三摸底考试试题及答案一、语文知识与运用(共20分)1. 根据题目所给的成语,选择正确的一项填入句子中。
(4分)(1)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________,精力充沛。
A. 老当益壮B. 老态龙钟C. 老气横秋D. 老马识途2. 根据题目所给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词义。
(4分)(2)“一诺千金”中的“诺”字,其意思是:A. 诺言B. 承诺C. 答应D. 许诺3. 根据题目所给的诗句,选择正确的一项填入空缺处。
(4分)(3)“________,月涌大江流。
”出自李白的《将进酒》。
A.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B. 君不见长江之水天上来C. 君不见黄河入海流D. 君不见长江入海流4. 根据题目所给的文段,找出并改正其中的错别字。
(4分)(4)“春天的校园里,花团锦簇,绿树成荫,同学们在操场上尽情地玩耍。
”这句话中的错别字是“簇”,正确的字应该是“簇”还是“簇”?5. 根据题目所给的文段,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
(4分)(5)“文段中提到的‘春天的校园’,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地方。
”这个句子是对文段内容的正确理解吗?二、阅读理解(共30分)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5分)(文言文材料略)(1)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3分)(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6分)(3)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6分)7.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列各题。
(15分)(现代文材料略)(1)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5分)(2)分析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5分)(3)评价文章的写作手法。
(5分)三、写作(共50分)8. 根据题目所给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50分)(写作材料略)语文初三摸底考试答案一、语文知识与运用1. 正确答案:A. 老当益壮2. 正确答案:B. 承诺3. 正确答案:A.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4. 正确答案:错别字是“簇”,正确的字应该是“簇”。
5. 正确答案:这个句子是对文段内容的正确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摸底考试语文试卷亲爱的同学,在你答题前,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有24题,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你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试卷的指定位置。
3.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不要在密封线内答题。
预祝你取得优异成绩!一、基础知识(14分)1.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填写汉字。
(3分)让我怎么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ǚ()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我原想pěng()起一朵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我原想xié()取一片枫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森林。
2.下列每组词语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将改正后的字填写在括号里。
(3分)①驱除仓皇逃蹿拮据阔绰( )②殒落一代天骄旁骛寂寞( )③嬉闹歇斯底里睿智凌架( )3.依次填入横线的语句顺序恰当的是()(3分)两进院落以上的四合院,多分为外宅和内宅两部分。
______________(1)外宅为宾客居住,内宅为主人居住。
(2)垂花门为四合院内的二进门,俗称“二门”。
(3)内外宅之间用一堵墙隔开,这堵墙上的门通常用垂花门。
(4)所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二门”,指的就是垂花门。
a.(3)(1)(4)(2)b. (1)(2)(3)(4)c.(3)(1)(2)(4)d. (1)(3)(2)(4)4.依据相关课文,将下面诗文中的名言名句补充完整。
(5分,每小题1分)①,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②,斜晖脉脉水悠悠。
(温庭筠《望江南》)③,还看今朝。
(毛泽东《沁园春〃雪》)④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⑤,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二、课内语段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5—7题(8分)第二要乐业。
“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
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
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
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
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到快乐来。
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
他们的日子真难过。
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
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
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
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
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
第四,专门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人生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5、为什么说“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 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
”(结合文章内容回答)(2分)6、作者列举了四条理由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请简述这四条理由(每条理由不超过10个字)。
(4分)7、文段结尾说“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人类理想的生活在此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8—11题(7分)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败攸之、祎、允之任也。
8.第①段中有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这个典故是。
(1分)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1)先帝不以臣卑鄙(2)恐托付不效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1.你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2分)三、文言文阅读(12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等待。
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①陈太丘与友期行②相委而去③故人来,方与之食④恐其自食其言也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②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14.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4分)四、现代文阅读 (1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5—21题子夜昙花张错恩师过世。
其子邀我去拿些物品,留作永久的纪念。
于是,我去他家搬回一株昙花。
也许是对老师的感情难以割舍吧,总觉得世间万物,包括花魂鸟魄,冥冥中可以沉默交流。
人离开了,见不到了,但他在我心中,于是便存在。
昙花搬回来,静静紧靠屋檐下数月。
自春入夏,人花无语,岁月无声,只有偶然翠绿,显示它对环境的适应。
新叶缓慢自旧叶中长出,黑斑渐褪,花树重新有着雍容气度,一如恩师的寡言性格,在低调行事风格中,始终带着浓郁而清晰的自信。
我对花树没有期待,它存在,我已心满意足。
....就在寻常一天,竟意外发现昙花已垂首含苞了。
何等蓦然而来的惊喜!不是花开花落,..而是花的讯息。
像久别的人,传来心花怒放的约会,直教人朝夕亟待。
久闻昙花只开一夕,是最初一夜。
充满生命奋发与无常的哲理,便决心迎接它来临的启迪。
那几乎是即时降临,一旦发觉满蕾的翌夜,便有如此忍俊不禁的笑容,迫不及等地绽开。
黑暗夜晚,洁白花朵,如冬天雪夜,没有月光,星星也暗淡。
它的来临使人震撼,也使人惊惶。
有一种漫步而来的绰约,以缓慢节奏,进入生命最灿烂点,也是最颓废点,没有一丝保留,像爱与死!犹如一张昂着的脸,花容就是一世青春。
然而此花与众不同,它的才情志业极端隐秘,因而选择了寂静无人之夜,不屑在白日与红尘中争艳。
它的步伐和黑夜一致,因而看花人必须有一颗聆听的心,才会听得到夜及花开的声音。
它极端美丽。
尤其在孤独时,要在众芳国里遗世独居,又是何等勇毅果决?花开之夕,遂自有清雅幽香。
香随夜转浓,弥漫四周,有如昭告天下:在这一夜,全世界只有一种花香,为一个人。
为了此夜,必须是另一朵花,另一种香。
永远没有重复,像一段情,或一个名字。
它的性格极其刚烈。
它幽雅绝俗,不只有意逃避四周繁华,甚至鄙弃热闹,喜欢冷清。
它一夜尽情绽开无悔。
花期虽短,绽放姿态却极为狂放,有一种壮士舍身之悲壮。
但每年花季有如转世,无悔依然。
我随即发觉,即使在短暂漆黑的夜里,它的笑容已日渐难以为继,并带着英雄疲惫。
本来雪白如银的花瓣,光芒四溅,几可灼伤人目;而后却慢慢苍白如纸,只隐约露出些许其原来风骨神韵。
这一张脸,我想我最熟悉,最为之伤心垂泪。
那不只是物伤其类,更是命运中许多注定的无法回转与挽留。
生命的确如此!许多灿烂时光,有如昙花一现。
花开刹那,如幻如梦,花不知自己在盛开,梦中人更不觉自己在幻梦。
唯有梦醒花凋,方悉前尘过往。
我知道今夜花会尽情怒放,正如黎明一定会来临。
辞世恩师如此幻过,今日我也如此梦过。
将来我的学生还会如此幻梦下去,最终我们便会一一走入夜里。
留下一生的记录,其实不过是花与夜的争辉。
15.文章开头作者说“我对花树没有期待,它存在,我已心满意足”,继而又感叹“何等蓦然而来的惊喜!”,体味文中加点词语包含的作者的感情,回答:(2分)(1)“心满意足”是因为:(2)“惊喜”是因为:16.仔细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它的来临使人震撼,也使人惊惶”,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2分)17.在这篇散文中,恩师与昙花有哪些相似之处,请分条陈述。
(4分)18.下面对本文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2分)a.这是一篇托物抒情的散文。
文章通过对昙花形象的描写和精神品质的揭示,真挚地表达了对恩师的深切怀念与热烈赞美之情。
b.本文语言朴实,不事雕琢。
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描写昙花的形象,赞美昙花的精神品质;而拟人化的昙花形象已暗含着恩师的精神气质。
c.文章结尾不仅表达了恩师的品德将一代一代传下去的信心,而且曲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感悟和理解:人应该像昙花那样,尽情怒放,与夜争辉。
d.作者借花事谈人生:花开时节,如幻如梦;梦醒花凋,黎明来临。
人生就像花开花落一样无奈。
e.文章的笔调低缓而不消沉,感情真挚而不消极,读来倍感鼓舞。
“哀而不伤”正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二)城市的品味城市的品味是城市的名片,也是城市的品牌。
没有品味的城市只能算是建筑物的堆积,无法产生品牌效应。
城市的品味应当包括城市的历史、城市的文化和城市的个性。
历史是城市的血脉。
城市的历史往往是通过城市的建筑物和历史名人来体现的。
英国伦敦有好多保持着古老特色的短街小巷,走在这些街巷里,你除了能找到那些极具特色的房子和店铺外,还会发现许多店铺和住宅的门口都悬挂着有特色的小匾牌,告诉你哪一位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或对历史有杰出贡献的人曾经在这所房子里居住过。
法国巴黎也是这样。
走到这样的城市里,你就会感觉走进了历史,感觉到这座城市的历史深厚底蕴。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走在没有文化内涵的城市道路上,会令人感到乏味,如果在景点建设上赋予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则将相映成趣。
“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这是清代学者袁枚为了说明山水也须文化扶的道理的诗句。
杭州西湖的“雷峰塔”和“白娘子”的传说,蕴含着丰富的吴越文化和佛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