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浙江大学-报考浙江大学的十大理由
对浙大的认识

浙江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
以下是关于浙大的一些认识:
1. 学术声誉:浙大是中国的一所顶尖综合性大学,被誉为“东方剑桥”。
它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多个学科领域在全国乃至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2. 综合实力:浙大是一所综合性的高等教育机构,涵盖了文理工农医等多个学科领域。
学校拥有一流的师资力量和研究设施,提供广泛的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3. 科研实力:浙大在科研方面非常出色,拥有许多国家级和省部级的科研机构和实验室。
学校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学术成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 国际化程度:浙大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世界上许多知名大学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学校吸引了大量的国际学生和教师,提供丰富的国际交流和学术合作机会,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人才。
5. 校园文化:浙大有着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学生组织和社团活动活跃。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提供广泛的课外活动和社团组织,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浙江大学简介推荐信范文

推荐信:强烈推荐XXX同学加入浙江大学[日期][收件人姓名][收件人职务][收件人单位][收件人地址][发件人姓名][发件人职务][发件人单位][发件人地址]尊敬的[收件人姓名]:您好!在此,我谨以诚挚的心情,向您强烈推荐我的学生[被推荐人姓名],希望他/她能够成为浙江大学的一员。
作为[被推荐人姓名]的[推荐人关系],我对他/她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有着深刻的了解,以下是我的详细推荐内容:一、学术成绩优异[被推荐人姓名]自入学以来,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学术的热爱。
他/她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课下主动学习,成绩优异。
特别是在[具体课程或项目]方面,他/她的表现尤为突出,多次获得[奖学金/奖项]的肯定。
他/她对知识的掌握不仅限于书本,更善于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展现出了良好的学术研究潜力。
二、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被推荐人姓名]不仅关注学术,还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
他/她曾担任[社团/组织]的负责人,成功组织了[活动名称],在活动中展现出了出色的领导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此外,他/她还参加了[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项目],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赢得了广泛好评。
三、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被推荐人姓名]在团队合作中表现突出,他/她能够与团队成员有效沟通,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共同完成任务。
在[具体项目/比赛]中,他/她担任核心成员,带领团队取得了[优异成绩]。
这种团队协作精神是他/她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四、品德高尚,乐于助人[被推荐人姓名]为人正直,品德高尚,乐于助人。
在日常生活中,他/她关心同学,乐于分享,经常帮助同学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他/她的这种品质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和喜爱。
五、未来展望我相信,[被推荐人姓名]具备成为浙江大学优秀学生的潜质。
他/她对知识的追求、对实践的探索以及对团队的贡献,都使他/她成为了一位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我相信,在浙江大学的培养下,他/她将更加成熟、更加出色。
综上所述,我毫无保留地推荐[被推荐人姓名]加入浙江大学。
我的心愿是考上浙江大学作文

我的心愿是考上浙江大学作文
每个人都有自己梦想的大学,而我的梦想大学是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风景
旅游胜地杭州。
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创立于1897年,为中国人自己
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1928年,定名国立浙江大学。
抗战期间,浙大举校西迁,在贵州遵义、湄潭等地办学七年,1946年秋回迁杭州。
在一百一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浙江大学始终以造就卓越人才、推动科技
进步、服务社会发展、弘扬先进文化为己任,逐渐形成了以“求是创新”
为校训的优良传统。
我曾在初一去过浙江杭州,杭州的风景十分美。
当然,我的目的地是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的大门十分高大,走进浙江大学,首先看到的是一片
大草坪,学生们在草坪上玩耍,路旁栽着成荫的树木。
那时的我不太懂得
大学梦是什么,只记得那里有风景如画的校园风光、挥洒汗水的青春激昂、书卷如山似海的图书馆。
那都足以令我深深为之沉醉,如若说我的大学梦,那记忆中便只有浙江大学了。
之前曾看过一个视频,是关于中国大学十大
最美宿舍。
其中,浙江大学宿舍的简约风格,是我所喜欢的。
浙江大学门槛很高,虽然现在考上浙江大学,还只是一个梦想,但是
我们不能轻易放弃,路还长,梦还远,还需努力。
奋斗者的人生才是有意
义的,我们要让奋斗与学习永无停息,拼搏与进取时刻保持,要坚守心中
的目标,怀揣自己的大学梦,不忘自己的初心,向理想的大学前进。
报考浙大的十大理由

择校不悔,报考浙大的十大理由
1.学校综合排名优秀
作为国内顶尖名校之一,浙江大学在全国大学排名中稳居前列,教学质量、师资力量、科研水平等各方面均有良好表现。
2.优越的地理位置
浙江大学位于风景如画的杭州市西湖区,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
生活和学习环境都非常舒适,让人倍感惬意。
3.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浙江大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拥有众多的名人和校友,是国内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广泛的专业选择
浙江大学的专业设置广泛,包括工科、理科、文科、管理学等领域,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5.卓越的师资力量
浙江大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其中不乏知名的学者、专家、教授等,能够提供高水平、多元化的教学体验。
6.创新创业氛围浓厚
浙江大学十分注重学生创新和就业能力的提升,创新创业氛围浓厚,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实践机会。
7.良好的学习和生活设施
浙江大学为学生提供了舒适的学习和生活设施,包括宿舍、图书馆、体育馆、食堂等,让学生能够充分享受学术和生活上的乐趣。
8.良好的国际化程度
浙江大学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校际合作和交流,学校国际化程度较高,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全球视野和国际交流机会。
9.重视社会责任
浙江大学十分注重社会责任,多次在各种社会公益和义务性活动中做出积极贡献。
10.广阔的发展前景
毕业后,浙江大学的学生除了能够迅速融入和成长于企业、社会各界,还大有可为。
特别是在新兴的科技和互联网领域,学生们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机遇。
考浙大研究生

考浙大研究生浙江大学是中国一所著名的高等学府,以其优良的办学理念和高标准的教育质量而闻名。
作为一名研究生,选择来到浙江大学深造,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决定。
以下是我选择浙江大学研究生的原因:首先,浙江大学具有优秀的学科实力和丰富的科研资源。
浙江大学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拥有一流的教职员工和丰富的研究经验。
在诸多学科领域中,浙江大学表现出色,多个学科进入全球排名前列。
这些优势将为我提供广阔的学习和交流平台,有利于我拓展学术视野,提高科研能力。
其次,浙江大学注重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
作为研究生,我希望能够掌握实践能力,将学术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具意义的贡献。
浙江大学提供丰富的科研平台和资源,可以帮助我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职业竞争力。
第三,浙江大学注重国际化发展,提供多元文化的交流平台。
在全球化的今天,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浙江大学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与全球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术交流和国际实践机会。
作为研究生,我希望能够融入国际学术界,与国际同行进行深入交流和合作,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最后,我选择浙江大学研究生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浙江大学的优秀校风和校训。
作为一所名校,浙江大学建立了严谨务实、开拓创新的校风,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人才。
浙江大学的校训“求是创新”体现了浙大人的精神和追求。
我相信在这样的校风和校训的熏陶下,我能够不断学习、进步,成为一名更优秀的研究生。
总之,我选择来到浙江大学读研究生是因为其优秀的学科实力、丰富的科研资源、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化发展以及优秀的校风校训。
我相信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将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和成长机会,实现自己的个人发展目标。
2021年关于浙江大学自荐信范文

2021年关于浙江大学自荐信范文局部名牌大学开放了自主招生工程,自主招生填了浙大,应当怎么写自荐信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浙江大学自荐信范文,欢送大家参阅。
浙江大学自荐信范文:敬重的浙江大学招生办指导:你们好!我是邹xx,XXX年出生于xx一个老师之家。
经过了十七年的风雨洗礼,走过了人生中很多段有意义的旅程,我渐渐成长,变得成熟,懂得如何去面对。
今日,一个梦寐以求的时机摆在了我的面前,我选择英勇自信地去把握。
浙江大学是训练部直属、省部共建的一般高等学校,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立的假设干所重点大学之一。
浙江大学前身求是书院成立于1897年,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府之一。
浙江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着名综合型大学,是培育既有综合性与专业性的结合,又有学科性与社会性的结合,更有擅长独立思索和创新思维的人才的摇篮。
初二那年,在母亲的一次同学聚会上,母亲把一个娟秀的大哥哥介绍给我,说他是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的同学,正在预备考研。
从今,浙江大学,一个洪亮的名字,深深地印入我的脑海之中;浙江大学,就成为追梦旅途的又一个起点。
我叫邹xx,人如其名,简洁而大方,又有着深入的内涵:即将成为男子汉的我,既有细雨柔情,又有"润物细无声'的情怀;有包容百川、包罗万象的心胸,更有"卷起千堆雪'气魄。
17年简洁的生活历练,17年来父母、教师、亲朋好友,潜移默化的影响,我渐渐成为一个温柔、和善、心胸开阔、独立自主、主动上进、勇于拼搏的阳光大男孩。
六年的小同学活中,忙于教学工作的父母,却无暇顾及我的学习,我只能自主学习,把听写变成默写,把电脑当成教师六年后我以全班第一的优异成果,为我欢乐的小同学活划上了完善的句号。
在此期间,我还学习了小提琴、拉丁舞,小提琴考过了业余组10级、专业组7级,还屡次参与拉丁舞竞赛,最大型的一次是西南地区雪岭杯竞赛,我和伙伴获得少儿组第10名,成果不算高,但不要笑,从其中,我学会了观赏音乐、观赏舞蹈,感受到考场、赛场的拼搏就竞争,体会到了考场、赛场下挥汗如雨的艰辛努力,我乐在其中的同时,我也开头成长。
最新浙江大学自荐信

浙江大学自荐信说明: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尊敬的老师:您好!我叫XXX,今年十七岁,是XX省XXX县XX中学的一名高三男生。
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看完我的自荐信。
小时候常听长辈谈起浙江大学,那时只知道是很多人向往的名牌大学。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识的丰富,“浙大”二字的意义在我脑海中也越来越清晰。
浙大精神尤其吸引和鼓舞着我,使我更坚定了掌握科学知识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人生目标,实现自己一生的梦想。
我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希望成为一名光荣的浙江大学学子,并充分利用浙江大学的优势资源,成为社会栋梁之才,成为浙江大学的骄傲。
从小我就爱学习,并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和满足。
学习中我从不偏科,不懒惰,方法得当,成绩优异。
我发自内心地感谢一路相伴的亲爱的老师们!我所在的高中是山东省重点高中,从高一起,我便珍惜时间的分分秒秒,每天早晨六点钟到操场大声朗诵。
我张开双臂、仰起脸,放肆地享受着清晨的清新和迷人。
我的学习生活从容而有规律,学习使我远离浮躁和尘嚣,让我获得头脑的充实和心灵的启迪。
我从不抱怨,对我来说,每一天都是那么清新和充满期望。
我的成绩在级部一直名列前茅,理科综合成绩比较突出,数学、物理成绩尤其突出,在2012年全国中学生数学联赛中获得山东省一等奖,同时,我还与学校11名孩子一起参加了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山东赛区的比赛。
我是一名理科生,但在选择文理时却犹豫再三,因为文理科我都喜欢。
但最后还是选择了理科,因为,我认为高中阶段是培养思维,打基础的阶段,通过对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更能培养缜密科学的思维,磨砺坚韧的心智,增进对自然规律的认知。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而我们国家在世界上还相对落后。
我非常崇拜为国家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们,例如钱伟长、袁隆平等。
因此,我认为学习理科将来对个人的发展空间会更有利,对国家的贡献也会更大;而文科的内容就在学习、工作中坚持自学,滋养人生。
走进浙大之日,就是我的梦想开始之时。
浙大的读书报告

浙大的读书报告1. 介绍本文是对浙江大学的读书报告,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读书的意义、浙大的阅读氛围、浙大的图书馆资源、浙大的读书社群活动等。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了解和总结,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浙大的读书氛围和学术环境。
2. 读书的意义读书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读书可以拓宽视野,增加知识储备,并且提高个人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其次,读书可以培养个人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使个人更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读书可以提高个人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提升综合素质。
3. 浙大的阅读氛围浙江大学是一所以培养人才为核心的高等学府,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浙大鼓励学生广泛阅读。
学校积极组织阅读推广活动,并且设立了阅读奖学金,以激励学生培养读书的习惯。
浙大还成立了阅读俱乐部和读书社团,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交流平台。
通过这些活动和机制,浙大营造了浓厚的阅读氛围,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热情。
4. 浙大的图书馆资源浙江大学图书馆是中国高校图书馆中最大、藏书最丰富的之一。
图书馆收藏了大量的书籍、期刊和电子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图书馆还引进了现代化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使学生可以方便地查找书籍和资料。
此外,图书馆还提供了舒适的阅读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安静的学习场所。
浙大的图书馆资源为学生的阅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和保障。
5. 浙大的读书社群活动在浙大,学生有很多机会参与到各种读书社群活动中。
学校组织了各类读书分享会、读书讨论会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分享和交流的平台。
此外,学生还可以加入到各种爱好读书的社团中,与志同道合的同学交流并共同提升。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6. 总结通过对浙江大学的读书报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浙大注重学生的阅读和学术培养。
学校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鼓励学生参与阅读社群活动,并为优秀阅读者提供了奖励和激励,营造出浓厚的阅读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浙江大学——报考浙江大学的十大理由(一)东方剑桥,江南名校之首浙江大学历史悠久,其前身求是书院始建于1897年,是近代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
创建初期,浙江大学广延名师、精研学术、彰显文明,成为民国时期最顶尖的四所国立大学之一,被誉为“东方剑桥”。
当时著名的英国牛津大学承认中国七所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可以直接升入牛津大学研究生院,给浙江大学的名额排在第一位。
建国以来,浙江大学励精图治、统一壮大、创新体制,始终站在高等教育改革开放大潮的最前沿,是全国发展最为迅速的高等学府,成为首批设立研究生院、首批进入“211工程”、首批进入“985工程”的若干所重点大学之一。
在1995年国家教委直属高校综合办学水平评估中,浙江大学高居第三。
在近年来众多官方、民间的排行榜上,浙江大学也都雄踞全国高校三甲之列,是当之无愧的“江南名校之首”。
(二)海纳百川,综合实力超群浙江大学位于经济体制发展最彻底、市场发育最成熟、社会富有程度最高的浙江省,具有全国高校中最大的物理发展空间,在“985工程”层次的38所大学中覆盖了最大的区域GDP体量,在全国少有的若干所文、理、工、农、医综合性大学中具有最好的学科融合度,是全国学科门类最齐全、综合实力最强劲的高校之一。
在2006年教育部组织的31个一级学科评估中,浙江大学排名前10的学科数量列全国高校首位,排名前3和前5的学科数量均列第三位,充分展示了其全面而强大的综合实力。
浙江大学有全国高校最齐全的115个本科专业设置和312个硕士点,还有最多的4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3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39个博士后流动站。
浙江大学现有24个国家重点学科;有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居全国高校第二位;还有4个国家专业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3个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都位于全国高校前列。
浙江大学具有最精致的中华文明传统和深厚广博的科学人文底蕴。
浙江大学图书馆藏书丰富,总藏书量逾600万册,在全国高校中居前两位。
浙江大学是1999年通过的首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有7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4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3个国家级战略产业人才培养基地、2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25门国家理科基地创名牌课程,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三)群星璀璨,师资力量雄厚在浙江大学的办学历史上,可谓名师荟萃,群星璀璨。
早在民国时期,浙江大学的教授中就有多位堪称世界级的科学家,取得了一批令世界瞩目的学术成果。
两任浙大数学系主任陈建功和苏步青开创了国际数学界公认的微分几何领域的“陈苏学派”;物理系主任王淦昌最早提出的探测中微子的实验方法,被美国物理学家莱茵斯用来证实了中微子的存在,从而使莱因斯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生物系教授谈家桢对生物遗传学中嵌镶显性现象的开创性研究,丰富和发展了摩尔根的遗传学说,美国遗传学家麦克林托克在此启示下开展的玉米转座基因研究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据不完全统计,仅1945到1946年间,浙大教授王淦昌、束星北、何增禄和贝时璋在国际著名的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就有6篇,占据中国上世纪40年代发表国际顶尖科研论文的半壁江山。
在1948年遴选的首批中央研究院院士中,有5位是浙江大学的教授,居全国高校第三位。
新时期的浙江大学更是俊彦云集,群贤毕至。
浙江大学现有1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9位中国工程院院士、3位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和美国国家工程院、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和美国外科学院院士各1位。
浙江大学还有任学院院长和兼职博士生导师的双聘两院院士30余人。
国际著名数学大师、国际数学界最高奖菲尔兹奖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丘成桐任浙江大学数学研究中心主任。
浙江大学现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43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2人、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17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获得者5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博士生导师逾1000人,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浙江大学设有“求是学者”特聘/讲座教授席位,现有求是特聘教授28人,另有4位两院院士受聘为求是讲座教授。
还有近百位来自世界各顶级学府和科研机构的著名学者受聘为浙江大学光彪特聘/讲座教授、永谦讲座教授和包玉刚讲座教授。
2006年,浙江大学成立了求是高等研究院,由香港科技大学校长朱经武、美国加州大学教授简悦威和美国英特尔公司前高级副总裁周尚林等三位国际著名科学家、美国两院院士出任浙江大学的最高学术职位——查氏讲座教授。
(四)人才辈出,纵横学商政界江南人杰地灵,自古多名士。
浙江大学更是人才辈出,竺可桢、卢嘉锡、苏步青、钱三强、王淦昌、贝时璋、陈建功、钱令希、谈家桢、谷超豪、梁守槃、梁希、蔡邦华、罗宗洛、汪猷、吴征铠、吕敏、赵九章、程开甲、叶笃正、吴健雄、李政道、路甬祥等众多蜚声海内外的科学巨匠和陈独秀、马一浮、郁达夫、蒋方震、马叙伦、丰子恺、许寿裳、梅光迪、常书鸿、张其昀、张荫麟、钱基博、钱穆、夏衍、夏承焘、夏鼐、马寅初、姜亮夫、沙孟海、熊十力、陈乐素、孟宪承、郑晓沧、谭其骧、邵飘萍、刘大白、金庸等一批学术大师和文化名人都在求是园中留下了自己的身影。
浙江大学校友中有160余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还有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或外籍院士以及中央研究院院士20余人。
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浙大校友占四分之一。
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有王淦昌、钱三强、赵九章和程开甲等4位浙江大学的校友。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叶笃正,原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人民日报社社长、新华社社长胡乔木,原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主席吕勇哉,“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总指挥张育林和著名作家、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得主王旭烽等都曾在浙大求学。
浙江大学数学系毕业生林芳华2004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另一位校友管坤良1998年被授予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都是恢复高考以后中国大陆高校毕业生中的第一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毕业于浙大的校友中现有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会士7人,居全国高校第二位;还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3人,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会士2人、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特邀报告者3人,均居全国高校前五位。
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主席、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中纪委副书记刘锡荣,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等都是浙江大学杰出政界校友的代表。
据不完全统计,浙大校友现任省部级以上高官的有20余人。
2006年,国家各部委机关录取的公务员中浙大毕业生人数居全国高校第一位。
浙大校友在商界更是人才辈出、风骚独领,不仅有大型国有企业的掌门人,更有众多活跃在各行各业的成功创业者。
在2006年中国校友会网公布的各大上市公司董事长、总裁、总经理培养院校排行版上,浙江大学高居第二。
一汽集团总裁竺延风,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中石化总裁王天普,征途网络科技公司总裁“巨人”史玉柱,美国华美基金会主席李摩西,美国化工实业家汤永谦,步步高前总裁、人称“中国巴菲特”的段永平,美国硅谷网讯公司创始人朱敏和浙江绿城房地产集团董事长宋卫平等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五)硕果累累,科研经费充足百十载的发展历程中,浙江大学精研为国,从国防科技到国民生计的各个方面,有不胜枚举的产生于浙江大学的科研成果正发挥着重要作用,创造着巨大的财富。
国际首创的双水内冷电机技术1958年诞生于浙江大学电机系,是新中国颁发的第一个国家发明一等奖。
1967年浙江大学光仪系研制成功了用于记录核试验过程的超高速摄影机,为我国“两弹一星”的国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新时期,浙江大学依然在国防事业的尖端贡献自己的力量,由电气学院负责研制的生命空间保障系统是神舟系列飞船成功试飞的重要保障。
在历年“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的评选中,浙江大学有3项成果入选;自2002年以来,浙江大学共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5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8项;都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
获奖成果涉及理论物理、力学、计算机、光电工程、半导体硅材料、工业自动化、能源清洁利用、生物学和临床医学等众多研究领域,体现了浙江大学全面发展的综合科研实力。
近来年,浙江大学每年发表的国际权威SCI检索论文数量位居全国高校首位,发表的EI检索论文和论文的总累计被引用频次也保持在全国高校前三位。
浙江大学主办的英文期刊《纯粹与应用数学》和《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均被SCI检索,另有多种期刊被EI检索,在全国高校中位居前列;其中《浙大学报英文版》更是全国综合型高校主办的第一份被SCI检索的学报类期刊。
浙江大学科研经费充足,每年研究经费总额超过10亿元,长期以来稳居全国高校前三位,并以每年1亿元的幅度快速增长。
近年来浙江大学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总金额和批准项目数都维持在全国高校前两位。
2006年,浙江大学获批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39项,其中面上项目312项,批准的面上项目数和总经费均名列全国高校第一位。
2006年,浙大新上“863计划”专题项目87项,居全国高校第二位。
近年来浙江大学获得的教育部人文社科类项目资助总金额也排在全国高校前三位。
2007年,浙大有26个项目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位居全国高校第四位,其中重点项目4项;立项项目总数,重点项目数和资助经费数均创历史新高。
(六)共襄盛举,捐赠纷至沓来浙江大学作为首批进入“985工程”的九所中国一流大学之一,得到教育部和浙江省总共14亿元的第一期资助,在全国高校中高居第三位。
浙江大学也是全国收到各类社会捐赠总金额最多的高校之一。
这些助学盛举为浙大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物质支持,是浙大飞速发展的源动力。
众多杰出的校友,是浙江大学最可宝贵的财富。
饮水思源,校友们通过捐赠建楼、设立学科基金和奖/助学金等各种方式回馈母校的款款深情,为学弟学妹们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同时也树立了榜样。
薪火相传,浙大未来的发展必定更加迅速,成就必定更加辉煌。
老校友汤永谦、姚文琴夫妇长期以来大力支持母校的发展建设。
多年来,他们陆续捐赠240万美元修建了永谦学生活动中心,25万美元在材化学院设立了汤永谦奖学金,166万美元建造了浙江大学数学研究中心大楼。
此外他们还建立了浙江大学汤永谦学科建设基金,每年都向基金捐赠20万美元。
2006年,校友段永平携网易公司创始人丁磊及他人共同向母校捐款4000万美元,折合逾3亿元人民币的这笔捐赠成为中国高校有史以来获得的数额最大的单笔捐款。
无独有偶,2007年百十载校庆之际,校友朱敏亦慷慨捐赠1000万美元助母校设立浙江大学国际创新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