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感官检验总结
大麦感官检验实验报告

大麦感官检验实验报告引言感官检验实验是一种常用的评估食品质量的方法。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感官评价的方法对大麦进行检验,以评估其外观、味道和口感特征。
通过感官检验结果,为大麦的品质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方法实验材料- 大麦样品- 纯净水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 将大麦样品清洗干净去除杂质。
2. 煮熟大麦- 在一锅水中加入适量的纯净水,将大麦放入煮沸的水中。
- 以100摄氏度煮沸大麦,然后转小火煮30分钟。
3. 分配样品- 将煮熟的大麦均匀分配到每个评委的容器中。
4. 开始感官评价- 请评委依次观察、闻取、品尝大麦样品。
- 打分标准:外观(颜色、大小、形状)、味道(咸甜、口感)、口感(软硬、粘滑)。
实验结果外观评价大麦样品的外观特征如下表所示:样品编号颜色大小(cm)形状-1 黄色0.5 大圆形2 黄色0.3 大圆形3 白色0.4 小圆形4 黄色0.3 小圆形5 黄色0.6 大圆形味道评价大麦样品的味道特征如下表所示:样品编号咸甜味酸甜味苦甜味甘甜味-1 42 1 52 3 2 1 43 2 3 2 34 4 2 2 45 5 1 1 5口感评价大麦样品的口感特征如下表所示:样品编号软硬口感粘滑口感-1 4 22 3 13 3 44 4 35 5 2讨论与总结本次大麦感官检验实验中,评委对大麦的外观、味道和口感进行了评估。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大麦样品的外观以黄色为主,形状以圆形为主。
在味道方面,大麦样品大多数具有一定的咸甜味和甘甜味。
在口感方面,大麦样品的硬度和粘滑口感各有差异。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大麦样品的外观、味道和口感特征。
这些信息对于评估大麦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需要进一步进行更多的感官评价或结合其他分析方法来全面评估大麦的品质。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增加样品数量和不同工艺处理的大麦样品,来更深入地研究大麦的感官特征和品质变化。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大麦,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食品感官评价总结

LOREM IPSUM DOLOR SIT LOREM IPSUM DOLOR SIT
LOREM IPSUM DOLOR SIT LOREM IPSUM DOLOR SIT
LOREM IPSUM DOLOR
DOLORE MAGNA ALIQUA ENIM AD
DOLORE MAGNA ALIQUA ENIM AD
DOLORE MAGNA ALIQUA ENIM AD
DOLORE MAGNA ALIQUA ENIM AD
DOLORE MAGNA ALIQUA ENIM AD
1
初识食品感官
评价
食品感官评价的定义及分类
定义:食品感官评价是用于唤起、
测量、分析和解释产品,通过视
觉、嗅觉、触觉、味觉和听觉对 食品品质引起反应的一门科学。
分类
☆ 区别检验法
☆ 描述检验法 ☆ 情感检验法
人作为测量仪器的 特点
食品感官性状
外形(颜色、形状)、气味、质地、 风味、声音
不一致性
Chapter
4
验
第四章节
中粮的五次实
LOREM IPSUM DOLOR
A
LOREM IPSUM DOLOR
B
LOREM IPSUM DOLOR
C
LOREM IPSUM DOLOR
D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2012
LOREM
2013
LOREM
2014
LOREM
2015
LOREM
2016
LOREM IPSUM DOLOR SIT LOREM IPSUM DOLOR SIT
食品感官检验心得体会1200字

食品感官检验心得体会1200字食品感官评价是利用人的感觉器官按照各类食品的质量标准来鉴别食品质量优劣的一门检测技术,它快速而且准确,因此到目前为止感官品评仍然是公司检测产品质量重要方式之一。
然而作为一名工艺技术员,掌握感官品评这门技能也自然显得尤为重要。
故本月我选择了《食品感官品评》这本书进行阅读,希望通过本次阅读增加自己的在感官品评方面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感官品评的能力。
很多人对品评的认识就是“品尝”,也就是拿起酒放进嘴里抿一下,然后感觉下酒就好了。
其实这一一认识是过于简单和片面了,品评通俗的说就是借助人的眼睛、鼻子、嘴巴、手和耳朵,并结合心理、生理、物理、化学及统计学等学科,对食品进行定性、定量的测量与分析,了解人们对这些产品的感受或喜欢程度,并测知产品本身的质量特性。
看上去似乎也就是品尝,但是事实上,在这个品尝里面又有很多的文章。
人的感觉基本可划分为五种,即是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
而这每一种感觉又都会有它自己的特点,要想能很准确去感知物品,我们自然也就需要去掌握我们这些感觉的特点,以及影响我们这些感觉的外界因素。
其实我们的这些感官并不是对所有的变化都产生反应,只有当引起我们感官发生变化的外界刺激在--定范围时,才能产生正常的感觉。
刺激过大或过小都会造成我们的感官不产生感觉或刺激过于强烈而失去感觉。
因此产生了两个概念,即是绝对阈和差别阈。
绝对阈简单的说就是指产生--种感觉的最低刺激量为下限,以导致感觉消失的最高刺激量为。
上限的一个范围,差别阈是指感官所能感受到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而这个量不是一一个恒定的,是受--些因素而变化的。
从这两个概念基本就可以看出,我们日常的品评要做到的也就是控制外界对我们感官的刺激,让我们的感官能正常的、快速的、准确的评价我们的产品。
那么究竟是什么会影响我们感官的感知呢?味觉作为在食品感官中占据主要地位,书中也是主要对我们的味觉做了讲解。
我们的味觉往往是味觉、嗅觉、温度觉和痛觉等几种感觉在口内的综合反应。
果汁感官评定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感官评定方法,对市售几种常见果汁的品质进行评价,了解消费者对不同果汁的感官偏好,以及果汁的品质特征对其感官评价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1. 实验样品:市售苹果汁、橙汁、葡萄汁、芒果汁各100ml。
2. 实验设备:透明玻璃杯、一次性纸杯、温度计、秒表、评分表。
3. 实验试剂:无。
三、实验方法1. 感官评定方法:采用三点检验法、九点检验法、定向成对检验法。
2. 三点检验法:将四种果汁分别装入四个透明玻璃杯中,随机编号。
每位评价员分别品尝四个样品,判断每个样品是哪一种果汁。
3. 九点检验法:将四种果汁分别装入四个透明玻璃杯中,随机编号。
每位评价员对每个样品的色泽、香气、口感、甜度、酸度、口感持久性等方面进行评分,评分标准为1-9分,1分为最差,9分为最佳。
4. 定向成对检验法:将四种果汁两两配对,随机编号。
每位评价员分别品尝两杯样品,判断哪一杯样品更优。
四、实验步骤1. 将四种果汁分别装入四个透明玻璃杯中,随机编号。
2. 邀请10名评价员进行感官评定,每位评价员先进行三点检验,然后进行九点检验,最后进行定向成对检验。
3. 收集每位评价员的评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三点检验结果:在三点检验中,评价员对四种果汁的识别率较高,其中苹果汁识别率最高,橙汁识别率最低。
2. 九点检验结果:在九点检验中,评价员对四种果汁的色泽、香气、口感、甜度、酸度、口感持久性等方面进行了评分。
结果显示,苹果汁在色泽、香气、口感持久性方面得分较高,橙汁在甜度、酸度方面得分较高。
3. 定向成对检验结果:在定向成对检验中,评价员对四种果汁的偏好程度较高。
其中,苹果汁和橙汁的偏好程度较高,葡萄汁和芒果汁的偏好程度较低。
六、结论1. 消费者对果汁的感官评价受色泽、香气、口感、甜度、酸度、口感持久性等因素的影响。
2. 苹果汁在色泽、香气、口感持久性方面具有优势,橙汁在甜度、酸度方面具有优势。
感官检验的方法

感官检验的方法
感官检验是一种通过人的感觉器官(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等)来评价和判断食品质量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感官检验方法:
1. 视觉检验:通过观察食品的外观、色泽、质地等来判断食品的新鲜度、成熟度和是否有不良改变。
例如,观察水果是否有腐烂、发霉,观察肉类是否有变色、异味等。
2. 嗅觉检验:通过闻食品的气味来判断食品的新鲜度、是否有异味等。
例如,闻一闻牛奶是否有酸败味,闻一闻烤肉是否熟透等。
3. 味觉检验:通过品尝食品的味道来判断食品的口感、风味等。
例如,尝一尝果汁的甜度、酸度,尝一尝烤鱼的咸淡等。
4. 触觉检验:通过触摸食品的质地、弹性、软硬程度等来判断食品的品质。
例如,摸一摸水果的软硬程度,感受一下鱼片的弹性等。
5. 综合感官检验: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检验方法来判断食品的质量。
例如,同时观察食品的外观、闻其气味、品尝其味道等。
在进行感官检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确保环境清洁卫生,避免异味干扰。
2. 选择具有代表性、均匀的样品,并进行适当处理(如切块、研磨等)。
3. 进行多角度观察和判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检验方法。
4. 检验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感官分析经验和技能,能够准确判断食品的质量。
5. 对于有特殊要求的食品(如药品、化妆品等),需要进行专业感官检验和评估。
食品风味与感官检验实训报告

食品风味与感官检验实训报告
实训目的:熟悉食品的感官特征,了解食品感官评价方法,并学习如何进行感官分析。
实训内容:
1. 食品的感官特征:
(1)味道:包括甜、咸、酸、苦、鲜美、麻辣等。
(2)气味:包括香气、臭味、芳香味、烟熏味等。
(3)外观:包括颜色、形状、质地、光泽度等。
(4)口感:包括口感细腻、柔软、脆脆的、口感油腻、口感清爽等。
2. 食品感官评价方法:
(1)单项评价:对甜度、酸度、咸度、苦度进行单项评价。
(2)综合评分法:综合考虑口感、气味、外观等多个方面进行评分。
(3)双因素评价法:综合考虑口感、气味、外观、营养成分等因素进行评价。
3. 感官分析流程:
(1)准备食品样品。
(2)对样品进行外观、气味、口感、味道等方面的评价。
(3)根据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感官评价结果。
实训体会:
通过这次实训,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食品的感官特征以及感官评价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更加注重样品的配比和制作,使得分析结果更加准确。
同时,感官分析需要有耐心和细致的态度,有助于提高分析的水平和准确性。
食品质量的感官检验

感官检验的重要性
食品质量与安全
01
通过感官检验可以快速检测出食品的质量问题,如变质、异味
等,从而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
消费者满意度
02
感官检验可以帮助了解消费者对食品的接受程度和满意度,为
产品改进和市场推广提供依据。
生产过程控制
目的和意义
目的
通过感官检验对食品质量进行客观、 准确的评价,为食品生产、加工、销 售等环节提供参考依据,保障消费者 权益。
意义
感官检验具有快速、简便、低成本等 优势,能够及时发现食品质量问题, 提高食品安全性,促进食品产业的健 康发展。
02 感官检验基础知识
感官检验的定义
感官检验是指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如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 对食品的外观、气味、口感和质地等 方面进行检测和评价的方法。
展望
01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感官检验将发挥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
02
未来,感官检验技术将不断发展和完善,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减少个体差异和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影响。
03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可以借助这些技术手段 对感官检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高评估效率和精度。
度、酸度等。
03 食品质量感官检验方法
检验准备
01
02
03
04
确定检验目的
明确检验目的,以便选择合适 的检验方法、制定检验计划和
评价标准。
选择检验人员
选择具备一定感官分析经验和 资质的检验人员,确保检验结
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准备检验样品
准备足够数量的代表性样品, 确保样品的数量、质量和均匀
感官检验的实验报告

感官检验的实验报告引言感官检验是一种通过观察、嗅闻、品尝等方式来评估和检测产品质量的方法。
本实验旨在通过感官检验对不同品牌咖啡的香气、味道和口感进行评价,从而比较它们的质量差异。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我们选择了三种不同品牌的咖啡作为实验材料:A品牌、B品牌和C品牌。
每种咖啡样品准备5杯,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实验过程1. 将每杯咖啡样品分别倒入标有编号的杯子中,并随机排列。
2. 实验员按照编号依次嗅闻、品尝和评价每杯咖啡样品。
对于每个感官指标(香气、味道和口感),使用10分制进行评分。
10分表示非常好,1分表示非常差。
3. 记录每个样品的评分结果。
3. 统计分析对每个品牌的咖啡样品的香气、味道和口感评分进行均值计算,并绘制柱状图,以便比较不同品牌咖啡的质量。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品牌香气评分味道评分口感评分:: :: :: ::A品牌8 9 7B品牌7 6 8C品牌9 7 9根据上表可见,A品牌的咖啡在香气和味道方面都表现出色,而C品牌的咖啡在口感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
B品牌的咖啡在三个指标上评分都处于中等水平。
结论基于本次实验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A品牌的咖啡在香气和味道方面表现出色,是我们最推荐的品牌。
2. C品牌的咖啡在口感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对于喜欢口感浓郁的人来说是个很好的选择。
3. B品牌的咖啡在这次实验中评分较低,可能不适合对咖啡有较高要求的人群。
总的来说,感官检验的实验结果直观地展示了不同品牌咖啡的质量差异。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口味偏好做出理性的选择。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实验结果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消费者还是应该在购买咖啡前尽可能多地尝试和比较不同品牌,以找到自己最喜爱的咖啡。
参考文献暂无致谢感谢实验人员的辛勤工作和付出。
感谢参与本次实验的同学们提供的评价和支持。
(字数:53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感官检验复习资料第一章:食品感官检测1,感官评价:国标:用感觉器官检查产品的感官特性。
根据美国食品科技专家学会(IFT),感官评价(sensory evaluation)是用于唤起、测量、分析、解释通过视觉、嗅觉、味觉、听觉和触觉而感知到的食品特征或者性质的一种科学方法。
唤起:指在一定的控制条件下,制备和处理样品,以使偏见因素最小;测量(measure):指通过采集数据在产品和人感知之间建立起合理的、特定的联系;分析(analyze)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评价;解释(interpret):指对结果的解释,它是基于数据、分析所做出的合理判断;特点①:不一致性:不同个体之间存在感觉差异,对同一事物有不同反应;②不稳定性:同一个体在不同情况下,其感觉也有差异;③易受干扰;其影响因素有心情、时间、环境、周遭状况、过去经历、对所测项目熟悉程度。
4,感官检验的一般任务:①项目目标的确定;②实验目标的确定;③样品的筛选;④实验设计:实验方法、人员培训、问卷;⑤设计、样品准备和呈送、数据分析方法;⑥实验实施;⑦分析数据;⑧解释结果。
第二章:人类的感官及反应1,感官因素:(一)、外观包括颜色、大小和形状、表面质地、透明度、充气情况~ 颜色:是一种涉及物理及心理因素的现象,是给人最快、最强的第一感觉;Munsell颜色系统的基本属性:色调、明度、饱和度。
~大小和形状:指食品的长度、厚度、宽度、颗粒大小、几何形状等;~表面质地:指表面特性,如光泽/暗淡,粗糙/平滑,干燥/湿润软/硬酥脆/发艮等~透明度:指透明液体或固体的浑浊度或透明度以及肉眼可见的颗粒存在情况~充气情况:指充气饮料/酒类倾倒时产气的情况,可通过专门的仪器测试。
(二)、气味/香气/香味:挥发性成分进入鼻腔并被嗅觉系统捕获时,就感觉到了气味;?? 感官检验中,食物的气味通常叫香气。
化妆品和香水的气味则叫香味;?? 食物的香气是通过口中的嗅觉系统感知到的;Eg: 樟脑味、麝香味、花卉味、薄荷味、乙醚味、辛辣味、甜香味、腐腥味(三)均匀性和质地:要用嘴来获得,但不是味觉和化学体验,包括黏稠性(同质的牛顿流体)、均匀性(非牛顿流体或非同质的液体和半固体)和质地(固体或半固体);黏度:液体在某种力(如重力)的作用下流动的速度。
不同物质的黏度差异很大,如水、某些胶体物质等;均匀性:指果汁、糖浆、调味酱、化妆品等的混合状况;质地:定义有多种,如对压力的反应,可被当作机械性能,通过手指舌上腭或唇上肌肉的动感感应来测定,如硬度、黏着性、聚合性、弹性、黏性等。
(四)、风味:对口腔中的产品通过化学感应而获得的印象,包括香气、味道、化学感觉因素等;香气:由口腔中的食品逸出的挥发性成分所引起的通过鼻腔获得的嗅觉感受;味道:由口腔中溶解的物质所引起的通过咀嚼获得的味觉感受;三叉神经感:也叫化学感觉,是口腔和鼻腔黏膜内的神经末端所感知到的刺激感或侵入感。
(五)、声音:听觉系统感受到的食品发出的声响,包括音调、音量、持续性;Eg:食品清脆的咯吱咯吱声。
2,人的感觉因素:(一)视觉、(二)触觉、(三)味觉、(四)嗅觉、(五)听觉、(六)三叉神经的风味功能因素、(七)感官的相互作用、(八)阈值及阈值以上的感受感觉的定义:感觉是人类神经系统反映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一种特殊功能,是大脑对外界环境、自身状况及外界和自身变化情况的一种认知。
感觉阈(Sensation Threshold ):感官或感受器所能接受刺激变化的上下限,以及在这个范围内对最微小变化产生感觉的灵敏度。
分为绝对阈和差别阈。
察觉阈(Detection Threshold):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也叫刺激阈,但通常直接称之为阈值。
差别阈(Difference Threshold):指感官所能接受到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差别阈不是一个恒定值,它会随一些因素而变化。
(一)、强调味觉:(重点掌握)味觉的产生是口腔内味蕾对味道刺激的感觉味觉是一种化学感觉,涉及到味蕾对溶解在水、油或唾液中刺激的辨别。
味觉是由味蕾感受到的;味蕾:味觉的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舌头表面、上颚的粘液中和喉咙周围,由大约30~50个细胞成簇聚集而成,味觉感受器就分布在这些细胞的细胞膜上;可溶性呈味物质→味蕾(味细胞)→感觉神经→大脑味觉中枢→味觉味觉的特性:①四种基本味:酸、甜、苦、咸②适应性:在持续刺激的条件下反应的降低;③部分抑制或相互掩盖:不同味道的混合抑制作用;④增强效应或相乘效应:混合后的味觉强度的增强;⑤抑制解除作用:混合物的相互影响与味觉适应相结合时的现象。
(二)、嗅觉(重点掌握):嗅觉的产生:挥发性物质刺激鼻腔嗅觉神经时在中枢神经中引起的一种感觉。
嗅感物质→嗅觉感受器(嗅细胞)→感觉神经→大脑嗅觉中枢→嗅觉嗅觉的功能特性:①敏感性:嗅觉的敏感度远高于味觉,人类最敏感的苦味物质与最敏感的嗅感物质在质量上相差数万倍,某些嗅感物质即使在极低的浓度范围内也会被感知到;②嗅觉的性质辨别能力相当强,但强度辨别能力却相当有限;③嗅觉的适应和疲劳现象;④混合物具有相互掩盖和抑制现象;⑤混合抑制消除现象。
3,影响感觉的因素:包括感觉疲劳,心理作用,温度,介质,年龄、身体状态、心理等。
⑴感觉疲劳对感觉的影响:感觉疲劳是经常发生在感官上的一种现象,各种感官在同一种刺激施加一段时间后,均会发生程度不同的疲劳;疲劳的结果是感官对刺激感受的灵敏度急剧下降;一般情况下,感觉疲劳产生越快,感官灵敏度恢复就越快。
⑵温度对感觉的影响:温度对味觉的影响表现在味阈值的变化上~甜味和酸味的最佳感觉温度在35~50℃;咸味的最适感觉温度为18~50℃;苦味是10℃;各种味道的察觉阈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理想的食物温度因食品的不同而异。
以体温为中心,一般食在±(25~30) oC范围内;⑶年龄与生理随年龄增长,各种感觉阈值都在升高,敏感程度下降;人的生理周期对食物的嗜好也有很大的影响;身体患某些疾病或异常时,会导致失味、味觉迟钝或变味。
⑷心理作用对感觉的影响。
如下4,心理作用对感觉的影响:(重点)①对比增强现象,两个刺激同时或相继存在时,一个刺激的存在造成另一个刺激增强的现象;②对比减弱现象,一种刺激的存在减弱了另一种刺激的现象;③变调现象,两个刺激先后施加时,一个刺激造成另一个刺激的感觉发生本质变化的现象;④相乘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同时施加时,感觉水平超出每种刺激单独作用效果叠加的现象;⑤阻碍作用,某种刺激的存在导致另一种刺激消失。
第三章:感官检验的基本条件1,控制条件包括:①品评室的控制:环境、灯光、室内空气、准备间面积、出入口等;②产品的控制:使用的器皿、样品的筛选、准备、标记和呈送;③评价小组的控制:主要指参加实验的品评人员和进行评价的程序。
2,产品的编号,样品的编号和数量样品的呈送与试验设计有关:完全随机设计:这种实验设计的主导思想是把全部样品随机分送给每个品评员,即每个品评员只品尝一种样品,比如,5种样品由5个不同的人来品尝,或者5种样品由5组人来品尝,每组人只品尝一种样品,然后取平均值。
完全随机分块设计:就是所有参与试验的人对所有的样品进行品尝,如参加试验的人是5人,有3个试验样品,利用这种设计方法就是这5个人每人都对3种样品进行品尝。
第四章:感官体验的度量1,标记数字的功能:①命名:品评人员将观察到的样品分成两个或更多的组,它们只是在名称上有所不同,这些数字不能反映样品内部的任何联系eg:1代表香蕉,2代表苹果;②排序:排序:品评人员将观察到的样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比如将面包按烘烤程度排序,1=轻微,2=中等,3=强烈;③距离/间隔:品评人员将观察到的样品根据其性质,按照一定数字间隔进行标记,如将蔗糖溶液按照含糖量标记为3、4、5或6、8、10等,间隔是相等的对所评价食品按其性质以一定;④比例:以参照样为标准,品评人员将观察到的样品或感受到的刺激用相应的数字表示出来,如参照样蔗糖的甜度为1,葡萄糖的甜度为0.69,果糖的甜度为1.5,麦芽糖的甜度为0.46。
2,将感官检验量化的方法:①分类法:将样品分成几组,各组之间只是在命名上有所不同。
如将大理石按颜色分类;定义:品评员品尝多个样品后,将每个样品列入某一预先已定义好的类别中;应用:确定样品间的级别,或鉴定样品的缺陷;人员:不少于样品排列数;步骤:把各种样品按随机顺序呈送给每一位品评员,要求品评员品评后按要求对样品进行分类;结果处理:卡方(χ2 )检验;②打分法:是商业领域中被认为是最有效的评判方法,由专业打分员打分,如USDA(美国农业部)的肉类制品打分标准;定义:由专业打分人员对食品的感官性质用一定的尺度进行打分。
③排序法:将样品按照强度、等级或其他任何性质进行排序;定义:品评员比较数个样品后,就某个指定的特性按强度或嗜好的程度对样品进行次序排列;应用:产品的可接受性调查,确定工艺环节造成的感官品质差异;人员:一般需大于20人;步骤:把样品按随机顺序呈送给每一位品评员,要求品评员品评后针对指定特性的强弱将样品进行次序排列;结果处理:显着性检验;④标度法(包括,线性标度,量值估计标度):品评人员根据一定范围内的标尺对样品进行评判,这种标尺的使用是经过事先培训的;定义:品评员根据一定范围内的标尺对样品进行评判;既使用数字来表达样品性质的强度,也使用词汇来表达对该性质的感受;优点:可以对量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缺点:标尺使用往往难于把握。
(重点)常用的标度法:1,类项标度,品评员就样品的某项感官性质在给定的数值或等级中为其选定一个合适的位置,以表明它的强度或自己对它的喜好程度。
数值通常是7~15个类项,取决于实际需要和品评人员能够区别出来的级别数;???? 类项标度的数值不能说明一个样品比另一个样品多多少。
如在一个用来评价硬度的9点类项标度中,被标为6的样品其硬度不一定就是被标为3 的样品硬度的2倍;在3和6之间的硬度差别可能与6和9之间的差别并不一样;???????? 类项标度中使用的数字有时表示顺序,有时是表示间距;2,线性标度:也称图标评估标度或视觉相似标度,要求品评人员在一条线上标记出能代表某感官性质强度或数量的位置;线长:15 cm端点:两端或距两端1.25 cm处;左端:代表“没有”或“0”;右端:代表“最强”或“最大”;???????? 一种常见的变化形式是在中间标出一个参考点,代表标准品的标度值。
品评人员在直线的相应处做标记,来表示其感受到的某项感官性质,而线上标记又用直尺被转化成相应的数值,然后输入计算机进行分析;线性标度中的数字表示的是间距。
3,量值估计标度法???? 品评人员得到的第一个样品被就某项感官性质随意给,定了一个数值,这个数值既可以由组织试验的人给定(将其作为模型),也可由品评人员给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