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word版本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由于反映程度的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与()A.记忆知识B.直观知识C.理性知识D.应用知识2、个人能用语言描述的知识属于()A.感性知识B.理性知识C.陈述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3、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的学习叫做()A.概念学习B.符号学习C.命题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4、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家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5、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可以选择可食的果实,也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念,这是运用了()A 正例与反例配合法 B 变式法C 比较法D 直观法6、在教“鸟”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趾”是鸟的概念的本质特征,这是适当地运动了()A 命题B 案例C 反例D 正例7、昨天,我们学习了一个英文单词interest,今天又学习其形容词interesting,由于有了昨天的基础,今天学习特别快,这属于()A 前摄促进B 倒摄促进C 前摄抑制D 倒摄抑制8、在学过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之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属于()A 并列结合学习B 类属学习C 下位学习 D上位学习9、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这种观点的代表学说是()A 痕迹衰退说B 同化说 C干扰说 D 动机说10、儿童在知道“菠菜”、“萝卜”和“洋葱”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概念,这种学习是()A 上位学习B 下位学习C 并列结合学习D 归属学习11、如果学生已有了“哺乳动物”的观念,然后再学习“鲸”这种动物。
这种学习属于()A.概念学习B.上位学习C.下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12、利用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等,属于()A 实物直观B 图片直观C 模像直观D 言语直观13、知识获得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直观和()A.概括B.比较C.分析D.综合14、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长之和都大于第三边”,属于()知识A 陈述性B 条件性C 程序性D 策略性15、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16、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示,遗忘是有规律的,其规律是( )A 先快后慢B 先慢后快C 先后一致D 不快不慢17、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保持()秒钟A.5B.20-30C.5- 60sD.12018、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都是三角形的()A.反例 B.变式 C.概括 D.抽象19、小李原来认为“教学心理”就是研究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后来要让他认识到“认知策略”的学习也是教学心理研究的内容之一,这是()A.并列结合学习B.类属学习C.归纳学习D.上位学习20、以词汇学习,实物,图片,图表,图形等为内容的学习属于()A.概念学习B.命题学习C.符号学习D.并列结构学习二、填空题:1、知识就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_______.2、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______和认知策略两个亚类。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知识要点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重点章节)1、知识学习的类型2、记忆系统及特点3、遗忘进程特点4、遗忘原因及理论解释5、记忆规律的运用第一节知识学习概述一、知识的含义及实质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二、知识的类型(一)根据反应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所谓感性知识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
感知是人脑对当前所从事的活动的对象的反映。
表象是人脑对从前感知过但当时不在眼前的活动的反映。
所谓理性知识,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概念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属性及其各属性之间的本质联系。
命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规则、原理、原则,它表示的是概念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不同对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
(二)根据反映活动的内容的不同,知识分为具体知识和抽象知识。
具体知识是对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实或事实的反映,是对我们看到或听到的事情的心理再现。
具有情境性和时空依赖性。
抽象知识是对于已知事实的概括性的反映,表现为概念、原理、公式、法则等。
(三)根据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1.两者含义: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2.两者区别:首先,陈述性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目前学校教学传授的主要是这类知识。
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其次,从心理表征看,陈述性知识主要以概念、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
3.两者联系: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常常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程序性知识获得后也为获取新的陈述性知识提供了可靠保证。
4.程序性知识的亚类: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两个亚类。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考试习题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考试习题命题人:XXXX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20分)1.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以分为:()A.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B.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C.具体知识和抽象知识D.方式方法知识和普通原理知识2.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和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分别是以下()A.感性知识,理性知识B.理性知识,感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D.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3.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和认知策略A.操作技能B.心智技能C.运动技能D.以上均不正确4.“在真空下,重力加速度为9.8米每平方秒”属于下面哪个()A.符号学习B.命题学习C.概念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5.学习用“狗”这个词来表示实际生活看到的狗,这是:()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原理学习6.把新的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互相联系的过程称为:()A.下位学习B.类属学习C.上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7.通过看小说来了解故事的发展属于知识直观的类型中的哪个()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言语直观D.以上均不是8.“生活在水里的生物不一定是鱼”运用以下哪个来突出鱼的本质特征()A.正例B.反例C.变式D.否定9.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称为()A.高效学习B.复习C.过度学习D.深度加工10.打电话时先先记住号码簿上的号码,拨完电话后就忘记了,这种记忆是()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抽象记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知识的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_______与______的反应,是客观事物的________。
2.下位学习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_。
3.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______和______三个阶段。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知识点整理

第六章知识学习第一节知识学习概述知识是信息的表征。
按照所表征的信息类型与表征方式的不同,分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两类。
陈述性知识:能够描述或者识别客体、事件、观念等,是指人类心智表征事实、观念与概念的方式,由于能够用口头或书面语言的方式来陈述这种知识,故而得名。
时间序列储存的是个体对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的知觉;表象是表征物体物理特征与空间结构的信息组块;命题是表征观念及概念间有意义联系的信息组块,是一种基于语言的表征;陈述性知识的整合与组织机制主要是图式或陈述性知识网络一一图式:是个体在特定领域中拥有的有组织和内在联系的陈述性知识的记忆结构;陈述性知识网络:是陈述性知识的组块被表征为相互联系的节点,从而形成由时间序列、表象及命题形成的网络;程序性知识:是指导个体如何执行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所表征的技能有一个重要特点一一自动化。
条件部分储存了能够激发行为的环境条件和心理条件的相关信息;行动部分储存了指导心智和身体行动的信息;程序性知识的整合与组织机制主要是产生式系统一一产生式系统包含一系列产生式,它们逐个被激活从而完成一个复杂的行为。
也就是说,产生式系统的激活会使一系列离散的行为形成一个连锁,并且以顺畅且相对自动化的方式运行,知道达到主要目标。
知识分类的教学含义?区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非常重要,如物理中的一些概念和事实可以被学生表征为陈述性知识,而一些实验所需的技能则可被学生表征为程序性知识,教师需要理解两种知识的性质、表征方式及它们是如何被学习的,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有效教学。
符号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奥苏伯尔称之为“表征学习”。
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
概念学习:是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的过程,实质上是通过学习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概念同化:用定义的方式,让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来理解新的概念。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试题及答案

vip会员免费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 选择题1.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__A__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著名的著A.桑代尔B.斯金钠C.布鲁钠D.皮亚杰2. 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著名的书是1977年___C__出版的《教育心理学》A.乌中斯基B.桑代尔C.卡普切列夫D.列昂节夫3. 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时期是___C__A.20世纪20年代以前B.20世纪20-50年代C.20世界60-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以后4. 心理学的创始人是___D__A.桑代尔B.斯金钠C.布鲁钠D.冯特5. ___B__是教学内容的裁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教学内容B.教学媒体C.教学环境D.教学过程6. 心理学属于_____C____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自然科学何时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D.哲学7.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____A____年A.1879B.1897C.1789D.17988.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__B__的科学A.心理活动的规律B.行为何心理活动的规律C.心理与心理活动的规律D.行为活动的规律9. 在苏联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_____C____A.卡普杰列夫B.桑代尔C.乌中斯基D.乌申斯基10.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__C__规律的科学A.基本教育B.基本教学C.基本心理D.基本身心11. 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应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属于_____A_____ A.遵循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客观性原则1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D___A.学与教的心理规律B.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D.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13. 要求把人的心理看作是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相连的过程来考察何研究的原则是____C____ A.客观性原则B.教育学原则C.实践性原则D.知识性原则14. 下列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作用的一项是_____ B_____A.描述B.鉴测C.解释D.预测15. 20世纪20年代,教育心理学主要受到__C___ A.实验教育学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选择题1. 青年初级的年龄在 C 阶段。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篇:《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
A、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出版B、1883年霍尔《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文的发表C、1905年,比纳—西蒙两人《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创建D、冯特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2、教育心理学和其他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C)。
A、系统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分析和综合的原则3、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的人物是(D)。
A、霍尔(Hall,G.S.1844—1924)B、鲍德温(Baldwin J.M.1861—1934)C、詹姆士(James W.1842—1910)D、桑代克(ThorndikeE.L.1874—1949)4、下述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D)。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D、实验室实验5、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B)。
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6、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B)。
A、简便易行B、严格控制C、定量研究D、探讨相关关系7、观察法的实施背景应该是(B)。
A.控制条件 B.自然条件 C.以探讨因果关系为目的 D.均衡被试8、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B)。
A.自然实验法B.观察法C.实验室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9、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C)。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10、学校环境中的最重要因素是(B)。
A.学生 B.教师 C.教 D.学《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1、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C)。
A.卡普杰烈夫B.苏霍姆林斯基C.乌申斯基D.布隆斯基12、一切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
教育心理学+第6部分:知识的学习+题库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教育心理学第六部分:知识的学习题库1、单选题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_____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语言直观D:虚拟直观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题干中教师的做法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方式,是模象直观。
2、单选题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
并使之相互联系的学习过程称为_____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符号学习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下位学习概念的考查。
3、单选题保持信息在1秒钟以内的记忆是_____ A:短时记忆B:长时记忆C:感觉记忆D:永久记忆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可以将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是刺激消失之后,感觉的信息能够在非常短暂的时间内保存下来。
感觉记忆的保持时间大约在0.25~2秒之间。
4、单选题闭卷考试是,学生主要的记忆活动是_____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
再认是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回忆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人们在头脑中把它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闭卷考试时,学生主要的记忆活动是回忆。
5、单选题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在头脑中的表征形式分别为_____。
A: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B:命题和命题网络C: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命题和命题网络D:命题和命题网络、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所谓知识表征是指:信息在人脑中记载和呈现的方式。
陈述性知识以命题、命题网络和图式表征。
教育心理学6-9章

第六章知识学习第一节知识学习概述1、知识的分类①一类是能够描述或者识别客体、事件和观念的陈述性知识;②一类是能够执行某些身体或心理活动的程序性知识。
2、陈述性知识的基本单位是组块;程序性知识的基本单位是产生式,每个产生式有条件和行动两部分组成。
3、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可以把知识的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4、根据新知识和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观念之间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又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第二节知识的获得与保持1、记忆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感觉登记、工作记忆和长时间记忆。
2、感觉登记接受来自各个感觉系统的信息,包括视、听、触、嗅、味等,它的容量很大,图像记忆的储存时间为0.25----1秒,声像记忆的储存时间为2——4秒。
3、工作记忆又被称为“短时记忆”,工作记忆容量想当有限,为7±2个组块。
4、长时记忆是指记忆经过充分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存下来的一种记忆。
可分为情景记忆、语义记忆和程序记忆。
长时记忆的认知过程涉及编码、知识的储存和提取。
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以往进程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过了相当长时间后,几乎不忘。
6、遗忘的理论解释①痕迹衰退说②干扰说③同化说④动机说7、促进知识获得和保持的方法①明确知识学习的目的,增强学习主动性②在学习活动与使用知识的条件之间建立联系③深度加工学习④进行组块化编码⑤合理安排联系和复习练习有两种形式;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
第七章技能学习第一节技能的一般概述技能的定义(名解)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确保某种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技能的特征:1、技能是通过学习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区别与知识。
3、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区别于一般的随意运动。
4、技能是通过有意识的反复练习而形成的,区别与习惯。
5、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关系(简答)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师构成技能的两个子系统,他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1)活动的对象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
A.感性知识、理性知识B.具体知识、抽象知识C.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D.方式方法知识、普通原理知识2.程序性知识的运用是指()。
A.解决“是什么”的问题B.解决“怎么办”的问题C.解决“怎么样”的问题D.以上都正确3.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
A.0.25~2秒B.0.2~25秒C.2秒到1分钟D.5秒到2分钟4.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个组块。
A.6±2B.6±1C.7±1D.7±25.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序,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A.公式学习B.命题学习C.原理学习D.推理学习6.以下选项中哪一个属于程序性知识?()A.关于企鹅的定义B.某个明星的个人资料C.名人的自传D.产品的使用说明书7.知识的同化反映的是新旧知识的()。
A.改造性B.累积性C.矛盾性D.对立性8.小章原来认为“教学心理”就是研究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后来要让他认识到“认知策略”的学习也是教学心理研究的内容之一,这是()。
A.并列结合学习B.类属学习C.下位学习D.上位学习9.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
A.时快时慢B.不快不慢C.先慢后快D.先快后慢10.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属于()。
A.并列结合学习B.类属学习C.下位学习D.上位学习11.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念”。
这是运用了()。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B.变式法C.比较法D.直观法12.可以被称为工作记忆,在信息加工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长时记忆B.有意记忆C.感觉记忆D.短时记忆13.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的抑制作用叫()。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消退抑制D.超限抑制14.中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上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下位概念的学习模式是()。
A.并列结合学习B.类属学习C.下位学习D.上位学习15.到工厂进行参观访问属于()。
A.模像直观B.形象直观C.感知直观D.实物直观16.奥苏伯尔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
A.痕迹衰退说B.干扰说C.同化说D.动机说17.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
A.感受与体验B.前人经验C.记忆与内容D.信息及其组织18.最早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是()。
A.艾宾浩斯B.巴甫洛夫C.冯特D.弗洛伊德19.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
A.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B.一周之后复习C.在大面积遗忘开始之前复习D.当天复习20.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家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
A.两个子系统B.三个子系统C.四个子系统D.五个子系统21.学习把白菜、青菜、番茄概括为“蔬菜”,这种学习属于()。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22.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都是三角形的()。
A.反例B.概括C.变式D.抽象23.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24.个人能用语言描述的知识属于()。
A.感性知识B.理性知识C.陈述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25.以词汇、实物、图片、图表图形等为内容的学习属于()。
A.概念学习B.命题学习C.符号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26.以掌握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为主的学习属于()。
A.概念学习B.命题学习C.符号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27.对“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的学习属于()。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上位学习28.如果学生已有了“哺乳动物”的观念,然后再学习“鲸”这种动物,这种学习属于()。
A.概念学习B.上位学习C.下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29.学生已有了“四边形”的知识,现在让学生学习“梯形”的相关知识,这种学习属于()。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概念学习D.并列学习30.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拦河坝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属于()。
.B.下位学习C.概念学习D.并列学习31.学习质量与重量、热与体积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属于()。
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概念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32.作为知识获得的首先环节,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
A.抽象B.概括C.直观D.比较33.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属于()。
A.模像直观B.实物直观C.言语直观D.感知直观34.现代教育技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
A.模像直观B.实物直观C.形象直观D.感性直观35.对有关史地知识的领会,不能缺少()。
A.模像直观B.实物直观C.言语直观D.形象直观36.儿童在知道“苹果”、“梨”等概念后,再学习“水果”的概念,新学习的概念就具有意义了,这种学习叫做()。
A.派生归属学习B.相关归属学习C.上位学D.并列结合学习37.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
A.言语直观B.形象直观C.感知直观D.表象直观38.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A.感觉登记B.注意C.组块D.复述39.长时记忆的容量()。
A.较大B.没有限制C.非常之小D.为7±2个组块40.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A.感受与体验B.前人经验C.记忆的内容D.信息及其组织41.经常看到主语在句子的开头,因而认为主语就是句子开端部位的那个词,这属于()。
A.理性概括B.感性概括C.形象直观D.言语直观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形式:_______和相关类属学习。
2.在知识学习的三阶段中,应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分别是知识的_______、保持和应用。
3.学生对于知识的概括存在两种不同的类型,即_______和理性概括。
4.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_______%时,记忆效果最好。
5.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理性知识和_______。
6.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的最常用办法是_______。
7.贮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的记忆是_______。
8.知识就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_______。
9.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分为_______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10.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_______和认知策略两大类。
11.命题学习必须是以符号学习和_______为基础,这是一种更加复杂的学习。
12.心智技能的掌握是以_______为前提的。
13._______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14.在读一首短诗时,某生学习10分钟就刚好能背诵,随后又增加学习几分钟,这种增加的附加学习,叫做_______。
它是促进知识保持,克服遗忘的记忆规律之一。
15.一般来说,概念或规则的反例传递了最有利于_______的信息,正例则传递了最有利于概括的信息。
16.短时记忆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是直接记忆,即输人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加工;另一个成分是_______,指从长时记忆贮存中提取的正使用的知识信息。
17._______,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18.知识的获得是通过直观和_______两个环节来实现的。
19.在直观过程中,教师通过对一定直观教材的操纵,其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学生的_______。
20.在直观基础上自发进行的一种低级的概括形式是_______。
21._______是通过对感性知识经验进行自觉的加工改造,来揭示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与联系的过程。
22.在指导学生概括时,必须配合使用概念或规则的_______和反例。
23._______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
24._______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性的例证。
25.通常所说的规则、原理、原则属于_______。
26.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______。
27._______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
28.比较主要有两种方式:_______。
29._______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30.关于遗忘产生原因的解释有许多学说,比如_______、干扰说、同化说和动机说等。
31._______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
32._______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闭的关系。
33.学生已有“哺乳动物”的观念,学习“鲸”这种动物,就可通过_______学习来进行。
34.学生原来认为“教学心理”就是研究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现在要认识“认知策略的学习”也是教学心理研究的内容之一,就是_______学习。
35._______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
36.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_______、知识保持和知识提取三个阶段。
37.通过_______,个体体验着前人的创造成果,这对于创造态度的获得起到了积极作用。
38._______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
39.一般而言,模像直观的教学效果_______实物直观。
40.知识直观的感知规律:强度律、差异律、_______、组合律。
41.创造态度和_______是个体创造性的两个主要标志。
42.命题学习必须以符号学习和_______为基础,这是一种更加复杂的学习。
三、简答题。
1.简述知识的类型。
2.简述知识学习的类型。
3.简述知识学习的过程。
4.简述知识学习的作用。
5.简述知识直观的类型。
6.简述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7.简述知识直观的感知规律。
8.简述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9.简述记忆系统及其特点。
10.简述遗忘的理论解释。
11.简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12.请简述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这三种知识直观类型的优缺点。
13.请简要阐述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内涵及不同之处。
14.在运用变式时,常发生什么错误?四、论述题。
1.李老师发现,班上的许多学生花了很多的时问记忆英语单词,但在英语考试中还是出现了很多的错误,请谈谈教师应如何根据遗忘规律,教给学生避免遗忘的复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