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思维导图)素材北师大版
七下历史共21课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唐朝的建立年改年号为贞观完善三省六部制度,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发兵反击突厥,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宰第3课盛唐气象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唐朝与日本二、唐朝与天竺玄奘西行三、唐与新罗(朝鲜半岛上的国家)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员引入医学、天文、历算唐新罗音乐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契丹族与党项族政权(辽)契丹族政权的建立(西夏)党项族政权的建立首领耶律阿保机元昊时间10世纪初91611世纪前期1038都城上京临潢府兴庆府发展情况发展生产,创造文字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创造西夏文字辽太宗占领燕云十六州宋太祖保持友好关系宋太宗从进攻到防御宋真宗澶(cán)洲之战与“澶渊之盟”:辽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三、西夏与北宋元昊多次进攻北宋北宋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宋夏合约西夏称臣,宋给西夏岁币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第9课宋代的经济发展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第11课元朝的统治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第14课明朝的统治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第17课明朝的灭亡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课件:第6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共13张PPT)

第一单元 开放与革新的时代
第 6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知识梳理
一、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1.安史之乱: (1)原因: 边境重地设置①______ 军镇 ,形成内轻外重之势(军镇最高 长官称节度使,集政治、经济、军事权力于一身); ②________ 李林甫 和③________ 杨国忠 把持朝政,政治腐败黑暗。 范阳 起兵,自称⑤______ 大燕 皇帝。 (2)表现:安禄山于④______
2.唐朝灭亡的时间: 12 ______ 907 年。
朱温 。 3.灭亡唐朝的人物:宣武节度使 13______ 后梁 、15 ______ 后唐 、16 ______ 后晋 、 4.五代是指:14 ______
后汉 、 18______ 后周 。 17______
前蜀 、20 ______ 吴 、21 ______ 闽 、 5.十国是指:19 ______ 吴越 、23 ______ 楚 、24 22______
之名举兵叛唐。这件事被称为(
A.藩镇割据
B )
B.安史之乱
C.藩镇战争 D.安史内乱
13.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广、影响最深远的 一场农民起义是( B )
A.安禄山、史思明起义
B.黄巢起义 C.陈胜、吴广起义
D.裘甫起义
2.时间:⑦______ 874 年。 大齐 。 3.国号:⑧______ 4.结果:884年7月,黄巢兵败自杀,农民起义最终失败。 贵族官僚 和⑩______ 藩镇 势力, 5.影响:沉重打击了腐败的⑨________
唐朝 的腐朽统治。 从根本上动摇了 11 ______
三、五代十国 1.背景:唐朝名存实亡; 藩镇势力逐渐膨胀。
期叫( D ) A.五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十国
初中历史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PPT课件2 北师大版精品课件

0 0 0
0
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黄巢起义 五代十国
1.知道安史之乱的过程,分析安史之乱爆 发的原因,了解安史之乱的影响。 2.知道黄巢大起义,了解黄巢起义爆发的 原因和影响。 3.知道唐朝灭亡的史实。 4.知道五代十国,了解五代十国时期中国 的政治局面。
0
0 0
0
一、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1.755年,__安_禄_山__发动叛乱,唐玄宗逃往四川。相继 攻占洛阳、长安,自称__大__燕__皇帝。直到___7_63____年 最终被平定。 2.在安史之乱猛烈冲击下,唐朝重要集权大大削弱 。名义上归降的安史部将仍独霸一方,朝廷被迫增设 许多___节_度_使_0 ___,形成__藩_镇___林立割据分裂的局面。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
黄巢起义 与唐朝灭 亡
安史之 乱
安史之 乱与唐 朝衰亡
五代十国 的更迭与 分立
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日益紧张 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失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755—763年 时间 原因
755年,安禄山与部将一起发动叛乱 。763年最终被平定。
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经济
经过
安 史 之 乱
影响
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 种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藩镇 割据局面开始形成
政治
黄巢 起义
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攻 入长安,建立政权
黄巢起 义与唐 朝灭亡
唐朝 灭亡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唐朝 灭亡
更迭
五代 十国 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局面 的延续,北方政权更迭,南方 经济有利一定发展 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 必然趋势
五代 十国 的更 迭与 分立
特点 发展 趋势
退 出
七年级(初一)下册历史思维导图+重点知识梳理

⑤科技、文化成就显著;⑥中外交流加强。
辽 北宋
西夏
大蒙 蒙古 古国
西夏 蒙古 金
金 元
耶律阿保机 元昊 完颜阿骨打
赵匡胤 (宋太祖)
赵构 (宋高宗)
金 辽 金 北宋 南宋
元 大都 南宋
统一 全国
成吉思汗
意义
(铁木真)
忽必烈 (元世祖)
岳飞抗金
蒙古 (1271建元)
文天祥、陆秀夫抗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重要依据。
⑤人民的辛勤劳动
经济重心南移过程
从黄河流域移至长江流域 江南地区不断在开发
北方
南方 北方 南方
北方 南方
魏晋南北朝 奠定南移基础
唐中期 开始南移
南宋 南移完成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六、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宋元大都市:北宋开封、南宋临安、元大都
宋
繁华的都市生活
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商 ①商业城市的发展: 开封、杭州;经商打破空间、时间限制
业
②纸币的出现: 北宋四川出现“交子”(世界最早), 大大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海 1、著名大商港? 广州、泉州
外 贸
2、最远去到哪?
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易 3、管理机构? 市舶司
货郎图 与唐都长安相比,宋朝商业区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变化?
目的 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经济:募役法、方田均税法、
主要
农田水利法
措施
军事:保甲法
①政府财政收入有所增加; ②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③军队素质有所提高。
失败 标志
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败因 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5课 唐的衰亡与五代十国思维导图素材 华东师大版 精

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经济
经过
安 史 之 乱
影响
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 种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藩镇 割据局面开始形成
政治
黄巢 起义
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攻 入长安,建立政权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黄巢起 义与唐 朝灭亡
唐朝 灭亡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唐 朝灭亡
更迭
五代 十国 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 续,北方政权更迭,南方经济有利 一定发展 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五代 十国 的更 迭与 分立
特点 发展 趋势
唐的衰亡与五代十 国
思维导图
黄巢起义 与唐朝灭 亡
安史之 乱
唐的衰 亡与五 代十国
五代十国 的更迭与 分立
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日益紧张 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失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755—763年 时间 原因
755年,安禄山与部将一起发动叛乱 。763年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被平定。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思维导图素材 北师大版 精

经济 影响 政治
特点
发展 趋势
755—763年 755年,安禄山与部将一起发 动叛乱。763年最终被平定。
对社会经济造 成极大的破坏 ,尤其是北方 地区遭到浩劫 唐朝的国势从此 由盛转衰,各种 社会矛盾越来越 尖锐,藩镇割据 局面开始形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时间
安史之 乱与唐 朝衰亡
五代十 国的更 迭与分 立
五代
更迭
十国 五代十国是唐 末藩镇割据局 面的延续,北 方政权更迭, 南方经济有利 一定发展 统一始终 是一个客 观存在的 必然趋势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 亡
思维导图
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 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黄巢 起义 原因 黄巢起义 与唐朝灭 亡 唐朝 灭亡 安 史 经过 之 乱
起义军在黄巢的 率领下,攻入长 安,建立政权 给唐朝统治以知 名打击 907年,朱温建 立后梁,唐朝 灭亡
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 尖锐,边疆形势日益紧张 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失衡, 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初中历史】【七下历史】全册思维导图+知识点总结(隋_清)

七下历史全册【思维导图】+知识点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的发展。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意义: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实现了统一,为隋唐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2)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原因:①隋文帝的统治为开通大运河奠定经济基础。
②隋朝国家统一。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开通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9、评价:⑴积极:①经济上: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②政治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南方的控制) ⑵消极: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隋亡的根本原因是隋朝的暴政,大运河的开凿并不能使隋朝因此而亡国)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过程:①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代
十国
五代十国是唐 末藩镇割据局 面的延续,北 方政权更迭, 南方经济有利
一定发展
统一始终 是一个客 观存在的 必然趋势
经过 之 乱
影响
唐朝的国势从此 由盛转衰,各种 社会矛盾越来越 尖锐,藩镇割据 局面开始形成
政治
பைடு நூலகம்
黄巢起义 与唐朝灭
亡
黄巢 起义
起义军在黄巢的 率领下,攻入长
安,建立政权
给唐朝统治以知 名打击
唐朝 灭亡
907年,朱温建 立后梁,唐朝
灭亡
安史之 乱与唐 朝衰亡
五代十 国的更 迭与分
立
更迭 特点
发展 趋势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
亡
思维导图
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 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 尖锐,边疆形势日益紧张
原因
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失衡, 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755—763年
755年,安禄山与部将一起发 动叛乱。763年最终被平定。
对社会经济造 成极大的破坏 ,尤其是北方 地区遭到浩劫
经济
时间 安 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