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粤教版六年级下册3 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合集下载

粤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15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练习

粤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15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练习

15.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课时培优练粤教版(2017)六年级下册科学一、单选题1 .鱼必须在水里生活,一旦离开水,过不了多久它就会死亡,这是因为()o 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改变环境C.生物依赖环境2 .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熊具有白色的体毛和较厚的皮下脂肪,这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环境能适应生物 C.生物能影响环境二、填空题9 .变色龙利用( )隐蔽自己;毒箭蛙利用( )警告捕食者:枯叶蝶利用( )免遭捕食。

10 .现代的长颈鹿是选择的结果。

11 .变色龙生活在沙漠中,它的肤色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这是选择的结果;斑马身体黑白相间的条纹,在阳光或月光的照射下,反射光线各不相同,起着模糊或分散其体 型轮廓的作用,展眼望去,很难与周围环境分辨开来,是选择的结果。

12 .自然选择是指自然界的生物,通过激烈的, __________生存下来,而则被淘汰掉。

3.藏羚羊栖息于海拔( )米的高原地带,早晚觅食,善于奔跑。

A. 1000-2000B. 3000-4000 4 .生物的进化主要是()的结果。

A.自己选择B.自然选择5 .斑马的条纹外形能让草丛中的狮子()。

A.发现不了B.害怕6 .地球上生物不同形态主要由()决定的。

A.生物本身B.生物生存的环境7 .下列生物属于大自然选择产生的结果的是()。

A.杂交水稻B.长颈鹿C. 4000 -5000C.随机选择C.模糊视线,难以选定目标C.人类C.金鱼8 .长颈鹿中只剩下长脖子的群体是因为()。

A.自然选择 B.人工选择 C.偶然性 D.变异13.人类皮肤颜色的多样性是由于()变化时()所造成的。

14.达尔文出版了《()》,并将自然界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的过程叫做()。

三、判断题15.不同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16.数百万年前的地球上的古代生物,与现今的生物种类相同,外形特征也相同。

()17.不同的环境生存着不同的生物。

()18.科学家根据恐龙牙齿化石的特点,可以判断恐龙的食性。

小学科学人教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教案(2023春)

小学科学人教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教案(2023春)

2.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动物对环境有适应能力,蚯蚓等常见动物为适应环境变化和维持个体生存逐渐形成的独有形态特征和自我保护方式。

2.能举例说出蚯蚓等动物在气候、食物、空气和水源等环境变化时的行为。

[科学探究]能通过改变环境的干湿、明暗条件,观察、描述蚯蚓的反应行为,培养开展对比实验的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态度]能在实验过程中准确描述、如实记录。

并在了解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独有形态特征和自我保护方式中激发探究动物与环境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能通过探究实验与查阅资料,形成关心动植物及其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通过改变环境的干湿、明暗条件,设计对比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准确描述、如实记录、分析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实验与查阅资料,形成关心动植物及其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谈话:同学们,大家好。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着多样的生物。

2.聚焦话题根据课页图提出问题:下雨后,地面上出现了很多的蚯蚓,平时地面上没有,蚯蚓平时生活在哪里呢?为什么雨后出现了?[预设学生回答]学生A:下过雨以后的地面比较潮湿,所以蚯蚓会钻出来。

学生B:下过雨以后的土壤里水分太多了,我想蚯蚓不喜欢水,所以它钻出来透透气。

小结: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谁说的更有道理呢?让我们带着疑问开始下一个环节的探究吧![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对动物及其环境的探究兴趣。

二、交流与探索(一)蚯蚓是怎样适应环境变化的?1.观察蚯蚓生活的地方(1)提问:平时不下雨的时候我们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蚯蚓?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预设学生回答]学生A :墙角的草丛里学生B :树下的草丛里学生C :我在花盆的泥土中也找到过蚯蚓,那里也比较阴暗潮湿学生D:我还在砖头下面找到过蚯蚓呢。

(2)谈话:你认为适合蚯蚓生存的环境有什么特点呢?[预设学生回答]学生A:我在花园草丛等地方发现蚯蚓,由此推测蚯蚓喜欢在土壤里生活。

小学科学粤教版六年级下册2 生物生存的环境 (1)

小学科学粤教版六年级下册2 生物生存的环境 (1)
• 平坦,土壤 中富含水分, 泥质软,以 草科植物为 主,生长甲 壳类动物、 小鱼等动物。
沼泽地为丹顶鹤提供了什么?
• 沼泽地有大量的水源,丰富的 水生生物能满足丹顶鹤基本的 食物需求;开阔的环境能满足 丹顶鹤的群体生活所需,较高 的水生植物(芦苇)还可以作 为丹顶鹤的隐蔽场所来防御敌 害。
活动2 湿地里藏着哪些生物?
活动1 环境提供了什么
每一种生物都要在一定的环境中生 存。由于环境不同,影响生物生存 的各种因素也会有很大差异。
动物的生活环境?
• 气候、栖息地、食物
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
• 阳光、温度、空气、土壤,以 及生活在同样环境中的其他生 物等。
丹顶鹤适合生活在哪里?
• 丹顶鹤适宜在 沼泽地生活。
沼泽地的环境特点:
活动3 动物的栖息地
• 从深不可测的海底到高耸如云的山巅, 从干旱贫瘠的沙漠到冰天雪地的极 地……地球上每个地方都有动物的踪 迹。除了湿地之外,还有草原、森林、 沙漠、池塘、河流、海洋等多种类型 的生态环境。
思考:
• 1、热带雨林、草原、高山草甸、 沙漠、海洋这五种典型的生态环境 各有什么特点?
精品课件
小学科学粤教版六年级下册 高效课堂资料
市实小 清风制作
学习目标
• 1、科学知识 • (1)了解生物的生存生长需要一定的条件。 • (2)以沼泽地为例,知道自然环境能为动物
的生存提供一定的条件。 • (3)了解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生活着形态结
构、生活习性与之相适应的生物。
2、科学探究 (1)搜集有关沼泽地的资料, 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习用科学的方法分析不 同生态环境中的生物如何适应生 活环境。 3、科学态度 感受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培养爱 护生态环境的情感。

粤教粤科版(2017秋)六年级下册每课教学反思(附目录)

粤教粤科版(2017秋)六年级下册每课教学反思(附目录)

粤教粤科版(2017秋)六年级下册每课教学反思第1单元小小设计师1巧妙的设计2不一样的饮水瓶3我的保温饭盒4多功能物品5设计与制作:鸡蛋包装盒6巧改废弃物7大自然的启示第2单元能量及其转换8游乐场里的能量9能量的转换10转动的风车11是什么转换成电能的12神奇的电磁铁第3单元动物与环境13丹顶鹤生活在哪里14生物生存的环境15动物对环境的适应16生物间的食物关系17食物网中的生物18专题研究:生态瓶的秘密第4单元我们的家园19地球上的自然资源20保护水资源21守护蓝天22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23网上学习:我的绿色生活第1单元小小设计师1巧妙的设计六年级的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较强,也具备一定的抽象分析能力和推理思维。

他们对教科书中的回形针、衣架、拉链等探究素材很熟悉,但也可能过于熟悉,而出现熟视无睹的情况。

大部分学生不曾留意到这些物品隐含着的巧妙设计,也不曾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这些日常用品的发明史。

对于一些物品,如,拉链、圆珠笔等物品的结构,学生也曾对其作用原理感兴趣,也可能曾对此进行过探究。

但这些物品的结构较复杂或原理过于抽象,六年级的学生还不能自主探究出来而体验不到其中设计的巧妙之处。

因此,本课的教学应尽量提供实物给学生进行观察和体验,对于一些结构复杂或原理抽象的日常用品,还需通过一些结构图或动画进行说明,以加深学生体会各种物品设计的巧妙。

教学设计的合理性。

本教学设计,充分利用了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引入部分设计也比较成功:通过问题让学生根据所观察的日常生活中的实物及一些有名的建筑来思考“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这样,学生在问题冲突中产生学习的愿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参与“教”的活动中。

在试讲过程,为了比较容易地控制课堂时间,在做探究试验时,我选择“教师动手,学生观察”的方式。

但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所以,最后确定由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完成试验,学生演示试验比教室躬身自行更能引起同伴的注意和学习欲望。

《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内容 首联是诗人因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在聚散两难中突出别离的苦痛。颔联将“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深邃,
表现了一种明知痛苦无望却仍要追求的牺牲精神。颈联从体贴细致的角度推测、想象对方的相思之苦。尾联写诗人希望青鸟传信,惆怅而又伤感。
主旨 诗歌凝聚了诗人的爱国激情,表明诗人从军赴边、为国雪耻的壮志至老不衰。
粤教科技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课 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鼠妇适于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可能是潮虫吧?
这几只黑黑 的小虫子是什么 呀。
它们怎么 都躲在石头底 下呢?
它是不是喜欢在阴暗的环境中生活呢?
潮虫,又名 鼠妇,是一种甲 壳动物。
活动1: 鼠妇喜欢阴暗环境吗
提出问题:如何验证鼠妇是否喜欢阴暗的环境?
优势。它既报道事实,又对新闻事实作出必要的分析和评价,有述有评,评述结合。从述评的篇幅看,往往述多于评,但它的重点是评,目的是为了评,述是为评服务的。
繁殖需要
设计:陈志成
旱季 植物 枯萎
角马迁徙
水草 肥美
海洋
大马哈鱼洄游产卵
河流 温度适宜 环境安全
北方冬季 寒冷
缺少食物
大雁迁徙
南方温度 适宜
食物充沛
北方 冬季 寒冷
蝴蝶迁飞
南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度 适宜
生物还会受什么其他环境因素影响?
还会发生哪些生活习性和行为上的改变?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八、写作特色
一、重点字词解释:
次序
光亮处鼠妇数量 阴暗处鼠妇数量
第1次
第2次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说课稿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说课稿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市第一实验小学的张老师,今天我将为大家说一节小学六年级下册的科学课——《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一、说教材本节课选自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主要讲述了动物如何通过不同的方式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这一课题不仅涉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还蕴含了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的基本概念,对学生认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生物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说教法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启发式与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首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材料展示不同动物的适应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于动物适应环境方式的看法和理解;最后通过实验或情境模拟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动物适应环境的过程,加深理解。

三、说学法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我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问题。

在课前,我会布置相关的观察任务,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课中,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并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课后,则通过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将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去。

四、说课堂教学秩序为了保证课堂秩序,我制定了明确的课堂规则,并在课程开始时与学生共同确认。

在小组活动中,指定小组长负责协调组内活动,确保讨论有序进行。

此外,我还注重课堂时间的把控,合理分配各环节的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高效完成。

总结:通过本次《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的教学,我感到十分欣慰的是学生们展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探究精神。

教学效果总体良好,学生能够理解动物适应环境的不同方式,并能举出一些具体的例子。

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时还是较为被动,未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对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流程,鼓励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同时增加更多实践活动,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感谢各位老师的聆听,期待与大家的进一步交流和探讨。

小学科学动物与环境课件ppt

小学科学动物与环境课件ppt

03
一些森林动物拥有很好 的隐蔽和伪装能力,以 适应森林中的复杂环境 。
04
食物链复杂,包括植食 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 动物等多种类型。
草原动物特点
01
02
03
04
草原开阔,草原动物通常具有 良好的奔跑和跳跃能力,如羚
羊、斑马等。
为了适应草原上的干旱和季节 性变化,一些草原动物具有储
水能力或迁徙习性。
生存。
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动物生存环境发 生变化,影响动物的分布和繁殖。
人类活动
人类的捕猎、捕捞、宠物饲养等活 动对动物种群数量和生存状态产生 影响。
03
不同环境中动物特点
森林动物特点
01
树木繁多,森林动物种 类丰富,包括哺乳动物 、鸟类、昆虫等。
02
许多森林动物具有树栖 性,如猴子、松鼠等, 它们善于攀爬树木。
动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平衡
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 重要角色,它们的存在和 活动维持着生态平衡。
物种传播
动物可以帮助传播植物种 子和繁殖体,促进物种的 扩散和分布。
土壤改良
一些动物通过排泄物、挖 掘等行为改善土壤结构和 肥力。
环境对动物的影响
栖息地破坏
环境污染、森林砍伐等人为活动 导致动物栖息地破坏,威胁动物
02
动物与环境关系
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01
02
03
生理适应
动物通过进化发展出与环 境相适应的生理特征,如 北极熊的厚厚脂肪层适应 极地寒冷环境。
行为适应
动物通过改变行为来适应 环境变化,如候鸟的迁徙 、动物的冬眠等。
形态适应
动物的形态结构也会随着 环境变化而发生改变,如 沙漠中的骆驼具有储存水 分的驼峰。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2024年)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2024年)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支配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力度、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探讨。

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接着探究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小学科学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式和自主化多操作学习方式。

二、教学目标与教材分析:以培育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主动提倡让学生亲身经验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育他们的新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生物与环境、我是小小设计师、能量及其转换、守护家园等四大板块内容。

三、学生状况分析:由于各种缘由,今年六年级的学生整体科学常识较为缺乏,科学探究实力和意识不强,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视察、试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得学问、发展实力、培育思想情感。

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习惯于被老师牵着走,很少主动去视察身边的现象产生疑问并思索或试验从而获得学问,更不用说在生活中敏捷运用了。

因而学生对基础学问的驾驭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实力差。

四、教学措施: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成为聚沙成塔的沙,滴水穿石的水。

设计科学课的教学目标时应留意:“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不同的行为化动词表述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尽可能用表现性目标表达需长期积累才可能实现的目标。

2、留意学科教学的探究性。

以探究为核心是科学教学的主要特点。

探究既是科学教学的目标,又是科学教学的方式,亲身经验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科学课程应向学生供应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实力,获得科学学问,形成敬重事实、擅长质疑的科学看法。

3、留意学科教学的开放性。

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充分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性,激励多样性和敏捷性,给学生供应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在最大程度上满意不同阅历、不同水平学生学习科学的须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小学科学粤教版六年级下册 高效课堂资料
市实小 清风制作
3 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鼠妇
• 鼠妇属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潮虫亚目。鼠妇的种 类较多,它们身体大多呈长卵形,成体长9~15毫米,背腹 扁平十分显著,呈灰褐色、灰蓝色;常能卷曲成团,是草 食的陆栖类群,口器是咀嚼式口器,为甲壳动物中唯一完 全适应于陆地生活的动物,从海边一直到海拔5000米左右 的高地都有它们的分布。第一触角短小,后7对胸肢变成 步足。但它们都需生活在潮湿、温暖以及有遮蔽的场所, 昼伏夜出,具负趋光性,对光、触碰等刺激会产生运动或 蜷曲成球的反应。不像昆虫和蜘蛛那样高度适应于陆地上 生活,在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分布,在田间,主要危害黄 瓜、西红柿、油菜等常见的种类有潮虫科、鼠妇科、球鼠 妇科等代表动物。
鼠妇图片
鼠妇图片
活动1 鼠妇喜欢阴暗环境吗?
• 鼠妇又叫潮虫,是一种常见的小动 物,常常能在花园、庭院的砖缝、 石头或花盆的下面看到它们。
• 鼠妇喜欢在阴暗的环境中生活。
活动2 动物的迁徙(xǐ)
• 大多数生物的身体特 征和生活习性都与其 生活环境相适应。
• 当环境发生变化时, 许多生物的身体特征 或行为也会发生相应 的变化。
• 一些动物会因气候的 变化而向其他地区迁 徙,或者进入冬眠、 夏眠等。
动物大迁徙
《东飞伯劳歌》
南北朝诗人萧衍
•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艳照里闾。 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帷绮箔脂粉香。 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 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
伯劳鸟
• 伯劳鸟喜开阔耕地及次生 林,包括庭院及人工林。 单独栖于灌丛、电线及小 树上,捕食飞行中的昆虫 或猛扑地面上的昆虫和小 动物。
• 冬眠的动物有: • 蛙、蛇 、松鼠、刺猬、蝙蝠 、狗熊 、蜗牛 、鲤
鱼 、蜘蛛 、乌龟、黑熊、棕熊、马熊等。 • 夏眠的动物有: • 例如地老虎(昆虫)、非洲肺鱼、沙蜥、草原龟、
黄鼠、黑眉蝮蛇等
• 繁殖于东亚;冬季南迁至 印度、东南亚、菲律宾、 巽他群岛、苏拉威西、马 鲁古群岛及新几内亚。
家燕
• 家燕在是一种夏候鸟,喜 欢栖息在人类居住的环境。 村落附近,常成对或成群 地栖息于村屯中的房顶、 电线以及附近的河滩和田 野里。
• 北国冬天的寒冷使得燕子 离乡背井去南方过冬,等 到春暖花开的时节再由南 方返回本乡本土生儿育女、 安居乐业。
还有哪些动物有迁徙的生活习性?
动物迁徙
• 动物的迁徙都是定期的、定向的,而 且多是集成大群地进行。
• 迁徙行为并不是鸟类所特有的本能活 动。
• 如东亚飞蝗、蝴蝶等;爬行类,如海 龟等;哺乳类,如蝙蝠、鲸、海豹、 鹿类、藏羚羊等,还有某些鱼类都有 季节性的长距离更换住处的行为。
你道吗?
• 有的动物会迁徙,而有的动物会冬眠, 哪些动物是会冬眠或夏眠的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