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入门基础知识介绍

合集下载

摄影入门的所有基础知识

摄影入门的所有基础知识

摄影入门的所有基础知识摄影,用镜头定格瞬间,用画面诉说故事。

对于许多初涉摄影领域的朋友来说,掌握一些基础知识是开启精彩摄影之旅的关键。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摄影的基础知识世界。

一、认识摄影器材1、相机数码相机:分为单反相机和无反相机。

单反相机通过反光镜和五棱镜取景,成像质量高;无反相机则取消了反光镜结构,体积相对较小,更便于携带。

手机:如今的手机摄影功能日益强大,对于日常拍摄和记录来说,是非常方便的工具。

2、镜头定焦镜头:焦距固定,成像质量通常较好,光圈较大,适合拍摄人像、静物等。

变焦镜头:焦距可变,使用灵活,能适应多种拍摄场景。

3、其他配件三脚架:稳定相机,避免拍摄时抖动,尤其在夜景、长曝光等拍摄中必不可少。

闪光灯:为拍摄对象补充光线,改善光线不足的情况。

存储卡:用于存储拍摄的照片和视频。

二、了解摄影参数1、光圈控制进光量的大小,光圈越大(数值越小),进光量越多,背景虚化效果越强;光圈越小(数值越大),进光量越少,画面整体更清晰。

2、快门速度决定曝光时间的长短,高速快门能定格瞬间,适合拍摄运动物体;慢速快门则可以记录物体的运动轨迹,常用于拍摄夜景中的车流、星轨等。

3、感光度(ISO)衡量相机对光线的敏感程度,ISO 值越高,对光线越敏感,但同时会增加画面噪点;ISO 值越低,画面噪点越少,但需要更多的光线。

4、曝光补偿在自动或半自动拍摄模式下,对相机的曝光结果进行微调,使画面更亮或更暗。

三、构图的基本法则1、中心构图将拍摄主体放在画面中心,突出主体,给人以稳定、集中的视觉感受。

2、三分法构图将画面横竖平均分成九等份,把主体放在四条分割线的交点上或沿着分割线分布,使画面更平衡、富有美感。

3、对称构图画面左右或上下对称,具有平衡、稳定、庄严的特点。

4、引导线构图利用线条引导观众的视线,将注意力集中到主体上,增强画面的纵深感和空间感。

5、框架构图利用门窗、树枝等框架元素将主体框住,使主体更突出,增加画面的层次感。

摄影基础知识及实用技巧

摄影基础知识及实用技巧

摄影基础知识及实用技巧摄影是一门用光影和色彩记录瞬间、表达情感与故事的艺术。

无论是想要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还是追求专业的摄影成就,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和实用技巧都是必不可少的。

一、摄影基础知识1、相机的基本构造和功能镜头:负责捕捉光线和成像,不同的镜头有着不同的焦距和光圈,从而影响拍摄的视角和景深。

传感器:类似于传统相机的胶片,是接收光线并将其转化为图像信号的部件。

快门:控制光线进入相机的时间长短,决定了曝光的时间。

光圈:调节进光量的大小,影响景深和曝光。

感光度(ISO):衡量相机对光线的敏感程度,高ISO 会增加噪点,但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有助于提高快门速度。

2、曝光三要素光圈:光圈越大(数值越小),景深越浅,背景虚化效果越明显;光圈越小(数值越大),景深越深,画面中的清晰范围越大。

快门速度:高速快门可以定格瞬间,适合拍摄运动物体;慢速快门能创造出流动感和模糊效果,常用于拍摄夜景、水流等。

感光度(ISO):ISO 越高,相机对光线越敏感,但过高的 ISO 会导致图像噪点增多,影响画质。

3、构图原则对称构图:画面左右或上下对称,给人平衡、稳定的感觉。

三分法构图:将画面横竖平均分成九等份,把主体放在四条分割线的交点上或沿着分割线分布,能使画面更具吸引力。

引导线构图:利用线条引导观众的视线,增强画面的纵深感和空间感。

框架构图:利用窗户、门框等框架元素将主体框住,突出主体,增加画面的层次感。

4、色彩和光线色彩的情感表达:不同的颜色能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氛围,如红色代表热情、蓝色代表冷静等。

光线的方向:顺光使物体表面均匀受光,缺乏立体感;侧光能够突出物体的纹理和轮廓;逆光则可以营造出独特的轮廓光和剪影效果。

二、实用技巧1、拍摄前的准备了解拍摄场景:提前到达拍摄地点,观察光线、环境和可能出现的元素,规划好拍摄角度和构图。

检查设备:确保相机电池充足、存储卡有足够空间、镜头清洁。

2、拍摄角度和高度低角度拍摄:可以使主体显得高大、有气势。

摄影初步知识点总结大全

摄影初步知识点总结大全

摄影初步知识点总结大全摄影是一门让人着迷的艺术,它可以记录下生活中的美好瞬间,也可以通过镜头展现出艺术家的创意和想象力。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摄影师,需要掌握一定的摄影知识和技巧。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摄影初步的知识点,希望对初学者有所帮助。

一、相机的基本组成1.镜头: 相机的镜头是通过光线传递到感光元件上,起着成像功能的关键作用。

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镜头,如广角镜头、标准镜头、长焦镜头等。

2.快门: 快门是相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控制着曝光时间的长短。

在快门打开的瞬间,相机的感光元件开始曝光,记录下被拍摄物体的影像。

3.感光元件: 感光元件是用来记录影像的关键部件,常见的感光元件有CMOS和CCD两种类型,它们是通过感光原件来记录光的强度和颜色,成为电子信号传送到成像芯片上。

4.取景器: 取景器是用来观察镜头成像的工具,通过取景器可以清晰的看到被拍摄的物体,帮助摄影师构图、对焦和确定快门速度。

5.光圈: 光圈是控制镜头进光量的一个环节,它的大小决定了快门打开的时间长度。

光圈大小决定了景深的大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反之景深越小。

二、摄影构图的基本原则1.第三分法: 第三分法是摄影构图中常用的原则,将画面分为九个等分,通过在交叉点上放置被摄物体或者重点,使画面更加生动和富有层次感。

2.对角线构图: 对角线构图是将画面对角线上的物体放置在画面的一端,使画面更加富有张力。

3.前景衬托: 在构图中适当加入前景,可以增强画面的景深感,使画面更加生动和立体。

4.主体突出: 在构图中要突出主体,突出画面的重点,使画面更加清晰明了。

5.光影搭配: 光影是摄影中极为重要的元素,要善于利用光线的角度、色温和强度,将光影的效果发挥到极致。

三、曝光的基本原理1.光圈: 光圈决定了相机镜头进光的大小,数值越小,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曝光时间越短。

2.快门: 快门控制了感光元件的曝光时间,快门时间越长,曝光时间越长,感光元件接收光线的时间也越长,反之快门时间越短,曝光时间也越短。

摄影知识基础知识

摄影知识基础知识

摄影知识基础知识摄影,是一门用光影记录瞬间、讲述故事、表达情感的艺术。

无论您是刚刚拿起相机的新手,还是希望进一步提升技艺的摄影爱好者,掌握一些基础知识都是必不可少的。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摄影的世界,探索那些关键的基础知识。

一、相机的基本构造与功能要了解摄影,首先得熟悉相机。

相机主要由镜头、机身、感光元件、快门、光圈等部分组成。

镜头就像是我们的眼睛,决定了我们能看到的视角和清晰度。

不同的镜头有着不同的焦距,比如广角镜头能拍摄广阔的场景,长焦镜头则可以把远处的物体拉近。

机身是相机的“身体”,包含了各种操作按钮和显示屏,用来控制拍摄参数和查看拍摄效果。

感光元件则如同相机的“心脏”,负责接收光线并将其转化为图像信号。

常见的感光元件有 CCD 和 CMOS 两种。

快门是控制光线进入相机时间长短的装置。

快门速度越快,能定格住快速运动的物体;快门速度慢,则可以记录物体的运动轨迹,比如拍摄星轨、光绘等。

光圈则决定了进入相机的光量多少。

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背景虚化效果越明显;光圈越小,进光量越少,画面整体更清晰。

二、拍摄模式的选择相机通常提供了多种拍摄模式,如自动模式、程序自动模式、光圈优先模式、快门优先模式和手动模式。

自动模式下,相机根据场景自动设置各项参数,适合初学者快速拍摄。

程序自动模式在自动设置的基础上,允许用户对一些参数进行微调。

光圈优先模式适合拍摄需要控制景深的场景,比如拍摄人像时,开大光圈可以虚化背景,突出主体。

快门优先模式则适用于拍摄运动物体,通过设置合适的快门速度来保证清晰成像。

手动模式给予了摄影师最大的控制权,能精确调整各项参数,但需要对摄影知识有较深入的了解。

三、构图的重要性好的构图能让照片更具吸引力和表现力。

常见的构图方法有中心构图、对称构图、三分法构图、引导线构图等。

中心构图将主体放在画面中心,突出重点,简洁明了。

对称构图给人一种平衡、稳定的感觉,常用于建筑、倒影等拍摄。

三分法构图是将画面横竖三等分,把主体放在分割线的交点或沿线位置,使画面更协调。

摄影最全知识点总结图

摄影最全知识点总结图

摄影最全知识点总结图一、基础知识1. 光圈光圈是指镜头的光圈孔径大小。

在摄影中,光圈的大小会影响到照片的景深,即画面中远近景物的清晰程度。

通常情况下,光圈的表示方式为f/数字,例如f/2.8、f/4等等,数字越小表示光圈越大,景深越浅。

2. 快门速度快门速度是相机曝光时间的描述,通常以秒为单位。

快门速度越快,所拍摄的物体移动越少,时间越短,曝光时间越短。

3. ISOISO是指相机感光度,也称为感光度调节。

ISO越高,相机对光线越敏感,对于暗光条件下的拍摄很有帮助。

然而,增加ISO可能会引入更多的噪点。

4. 白平衡白平衡是指相机对色温的调整。

不同的光源下所呈现出的颜色可能会有所不同,通过白平衡的调整,可以使照片呈现出真实的颜色。

5. 曝光补偿曝光补偿是指在相机自动曝光模式下,通过调整曝光值来改变照片的曝光亮度,用于处理逆光、背光及其他各种光线不均的场景。

二、构图1. 九宫格法则九宫格是一种构图方式,将画面平均分为九个部分,这种构图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构图,突出画面的主体,使画面更加和谐、美观。

2. 主体与背景构图时需要关注主体与背景的关系,背景不应该与主体相互干扰,主体应该清晰突出。

3. 对角线构图对角线构图是一种构图方式,通过将主体放在画面的对角线上,可以增加画面的动感和层次感。

4. 剪影剪影是指只保留主体的外轮廓,将主体变成黑色的一种构图方式,剪影可以使画面更加简洁有力。

5. 增加前景在构图时,可以通过增加前景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三、镜头1. 常见镜头常见的镜头类型有标准镜头、超广角镜头、长焦镜头、微距镜头等等,不同的镜头类型适用于不同的拍摄场景。

2. 焦距镜头的焦距大小会影响到照片的视角,焦距越大,视角越窄,焦距越小,视角越宽。

3. 镜头光圈不同的镜头光圈大小影响到镜头的光线透射情况,同时也影响景深。

4. 镜头滤镜滤镜可以过滤掉光线中的某些波长,调整光线色温,增加特效等,例如偏振镜、渐变镜等。

摄影综合知识点总结归纳

摄影综合知识点总结归纳

摄影综合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摄影基础知识1. 光影:光影是摄影的灵魂,影响图片的质感和表现力。

了解自然光、人工光的不同效果,以及不同时间、不同角度的光线对拍摄的影响是摄影师的基本功。

2. 曝光:曝光是照片中亮度的表现,影响照片的明暗和细节表现。

了解如何使用相机的曝光参数,以及如何根据不同场景调整曝光是摄影师的基本技能。

3. 焦距:焦距是镜头的参数之一,不同焦距的镜头有不同的拍摄效果。

了解不同焦距镜头的特点和应用是摄影师的基本知识。

4. 感光度:感光度是指相机底片或传感器对光的敏感程度,影响照片的噪点和细节丰富度。

了解如何根据不同光线情况调整感光度是摄影师的基本技能。

二、摄影构图1. 画面构图:画面构图是指在照片中合理安排主体、背景、构图元素等,以呈现出更具艺术感和表现力的效果。

了解画面构图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如黄金分割、对称构图、透视构图等,是摄影师的基本功。

2. 线条构图:线条构图是指在照片中运用各种线条和形状打造出更具视觉吸引力的画面效果。

了解线条构图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如引导线、斜线、曲线等,是摄影师的基本知识。

3. 色彩构图:色彩构图是指在照片中利用色彩对比和和谐来创造更丰富的表现力。

了解色彩构图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如冷暖对比、色彩搭配等,是摄影师的基本技能。

三、摄影器材1. 相机类型:不同类型的相机有着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拍摄效果,了解不同类型相机的特点和应用是摄影师选择器材的基础知识。

2. 镜头类型:不同类型的镜头有着不同的视角和成像效果,了解不同类型镜头的特点和应用是摄影师选择镜头的基本技能。

3. 滤镜:滤镜是摄影器材的重要配件,可以改变光线的成色和质感,了解不同类型滤镜的特点和应用是摄影师的基本知识。

4. 三脚架:三脚架是摄影器材中的重要辅助工具,可以在拍摄中提供更稳定、更精确的支撑,了解不同类型三脚架的特点和应用是摄影师的基本知识。

四、摄影后期1. 软件应用:后期处理是摄影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了解图像后期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和技巧是摄影师的基本技能。

摄影入门的所有基础知识

摄影入门的所有基础知识

摄影入门的所有基础知识摄影是一个迷人的世界,充满了创造力和表达。

无论是记录生活中的点滴,还是捕捉大自然的美丽,摄影都能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视角。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摄影入门的一些基础知识。

1. 摄影器材1.1 相机的选择选择相机是入门的第一步。

市场上有很多种相机,像单反、无反、傻瓜机。

单反相机适合认真想学摄影的人,它可以换镜头,适应不同的拍摄需求。

无反相机更轻便,适合随身携带。

傻瓜机则简单易用,适合日常记录。

如果你刚开始,可以选择一款性价比高的相机,不必追求顶尖设备。

1.2 镜头的作用镜头是相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镜头适合不同的拍摄场景。

广角镜头适合风景,能拍摄更广阔的视野;微距镜头则能让你拍摄细节,记录生活中的小美好。

定焦镜头一般光圈大,适合拍人像,背景模糊效果好。

而变焦镜头则灵活,适合多种场合。

入门时可以从一两支常用镜头开始,慢慢积累。

2. 基础摄影技巧2.1 曝光三要素曝光是摄影的核心。

三要素分别是快门速度、光圈和ISO。

快门速度决定拍摄的时间长短,快一点的速度能定格瞬间,慢一点的速度可以制造动态模糊效果。

光圈影响景深,光圈越大,背景越模糊;光圈越小,景深越深。

ISO感光度则影响照片的亮度,ISO越高,在暗光环境下拍摄的效果越好,但噪点也会增加。

掌握这三者的关系,可以让你拍出更好的照片。

2.2 构图的艺术构图是摄影的灵魂。

常见的构图法有三分法、对称法和引导线法。

三分法是将画面分成九个格子,把重要的元素放在交点上,能让画面更有吸引力。

对称法则适合拍摄建筑或自然景观,能营造平衡感。

引导线法利用线条引导视线,增加照片的层次感。

构图不是死板的规则,多尝试,多感受,能帮助你找到自己的风格。

2.3 光线的运用光线是摄影的灵魂。

自然光和人造光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日出和日落的光线柔和,适合拍风景和人像;正午的阳光强烈,适合拍摄建筑和细节。

逆光拍摄能制造剪影效果,十分美丽。

在室内拍摄时,可以利用窗户的光线,创造出温暖的氛围。

摄影必会知识点总结大全

摄影必会知识点总结大全

摄影必会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摄影的基础知识1. 光圈、快门和ISO光圈、快门和ISO是摄影中最重要的三个参数,它们决定了照片的曝光。

光圈控制的是进光量,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快门控制的是时间,快门速度越快,进光时间越短;ISO控制的是感光度,ISO值越高,照片越亮,但也越容易出现噪点。

2. 焦距和景深焦距决定了照片的视角和变焦程度,短焦距适合拍摄广角景观,长焦距适合拍摄远景或特写;景深决定了照片中的清晰度范围,大景深适合拍摄全景,小景深适合突出主题。

3. 白平衡白平衡是指校正照片中的颜色偏差,以使白色物体在不同光源下看起来一样的过程。

通过设置不同的白平衡模式,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色调效果。

4. 曝光补偿曝光补偿是用来控制照片的亮度的功能,通过调整曝光补偿值,可以让照片更亮或更暗,适应不同光线条件下的拍摄需求。

5. 对焦模式对焦模式包括单次对焦、连续对焦和手动对焦,根据拍摄对象的运动状态和摄影师的偏好,选择合适的对焦模式可以帮助拍摄更清晰的照片。

二、摄影器材1. 相机常见的相机有单反相机、微单相机、高级手机等,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相机是非常重要的。

2. 镜头镜头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照片的成像效果,不同的焦段和光圈大小适用于不同的拍摄场景。

3. 三脚架三脚架可以提供稳定的支撑环境,适用于长曝光、夜景、微距等拍摄。

4. 滤镜滤镜可以改变进光情况、减少反射、增加对比度等效果,适用于特定的拍摄条件下。

5. 闪光灯闪光灯适用于光线不足或者需要拍摄特殊效果的场景下。

6. 存储卡存储卡的速度和容量直接关系到照片的保存和传输速度,选择合适的存储卡非常重要。

7. 清洁用具保持相机和镜头的清洁可以有效避免灰尘、指纹等对照片质量的影响。

三、构图技巧1. 三分法则三分法则是指将画面分为九等分,将主题放在交叉点附近以及重要线条上,能够使画面更加有层次感和平衡感。

2. 对角线构图对角线构图是指通过将画面分割成对角线,将主体放在对角线交汇点上,能够更加吸引人的注意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儿八经的摄影入门基础介绍与扫盲来源:洪嘉洋的日志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有二。

一是为了正而八经的写些单反的扫盲给最近一大群朋友开始玩摄影,二是实在现在入门教材有些太扯淡,便用我的思维来介绍一下摄影。

同时每一部分都有些我认为能帮助的练习提示,大家轻拍。

作为一个扫盲课程,大概所会提到的内容如下:1.光圈,快门,ISO,白平衡(光圈优先,快门优先,全手动模式)2.点测光,区域测光,逆光补偿3.半按快门的故事,对焦模式的选择4.什么是APS画幅,镜头基本常识,如何看Histogram(直方图),如何分析EXIF5*.入门构图技巧本文中的所有练习,请忽略画面色彩,建议使用黑白色彩模式拍摄。

一、无论如何,在上手照相机前,还是从最基本的开始——光圈,快门,ISO,白平衡无论怎么简化或者通俗的去讲,作为记录光影的技术,都无法避免去讲到光。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曝光铁三角——ISO,光圈,快门。

那么先从ISO开始讲:ISO通俗理解就是感光度,或者更简单来说就是对光的敏感度,也就是说ISO越高,只需要越短时间就能正确曝光。

听起来很逆天,嗯,不过相应的代价也很明显。

(Photos from )ISO 80 ISO 100 ISO 200ISO 400 ISO 1600 ISO 3200很明显的在ISO80的时候画面很平缓,而到ISO3200的时候已经充满噪点了。

我的建议是,在不影响到快门速度的情况下,尽量稳定在ISO100~200,如果超过ISO1600还得不到理想的快门速度,那么请尝试使用三脚架。

光圈:光圈并不难理解,不过光圈影响的除了光量之外,还有景深。

f/2.8 (大光圈)f/22 (小光圈)光圈越大,景深越淺(能够做到背景很模糊)光圈越小,景深越深(能够使背景也比较清楚)一个很简单但是很重要的运用便是:风景照小光圈深景深,人像静物大光圈浅景深。

f/6.3 风景f/2.8 静物虽然这并不是绝对,但是在入门初期运用这个定律,能得到很多不错的效果。

快门:快门也不难理解,就是放开曝光的时间。

这里提供几个不大准确的数据,拍星星——5分钟以上,一般拍车灯线——10秒以上,拍雨线1秒左右,拍风吹动的树叶1/60秒,拍跳跃1/250秒,拍水滴溅起1/1000秒左右。

那么究竟底片感亮度(ISO)、光圈(Aperture) 和快门速度(Shutter speed)怎能互相影响呢? 举一个例子:比方说你要记录10个单位的光线,那么你可以用以下的方法:1.用每秒吸1个单位的感光亮度和 1个单位大的光圈,让快门开放10秒 (1 x 1 x 10= 10)2.用每秒吸2个单位的感光亮度和 2个单位大的光圈,让快门开放2.5秒 (2 x 2 x2.5 = 10)3.用每秒吸100个单位的感光亮度和 1个单位大的光圈,让快门开放0.1秒 (100 x1 x 0.1 = 10)从以上可见要吸收10个单位的光线其实可以有很多组合,而我们要因应情况的的不同而作出不同的判断(至于怎么判断,其中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拍了)。

记得之前说过ISO值的选择吗? 看过此例子便应该知道例子1的噪点会比例子3的少很多,但例子3更适合在黑暗的环境下使用(因为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吸收更多的光线)。

希望到现在还没把你弄晕,那么单反相机上的那三个模式Av,Tv,M(A,T,M),对应的就是光圈优先,快门优先,和全手动。

光圈优先便是手动控制光圈(和ISO),让相机自动生成快门数据;快门优先就是手动控制快门时间(和ISO),让相机自动生成光圈数据;而全手动便是全部自设。

白平衡:个人感觉佳能和尼康的自动白平衡做得都不错,当然佳能可能更暖一些,大部分情况下使用自动白平衡就够了,这里稍稍扫下盲。

从上图可以看到,色温越低,颜色便越"红"(暖),色温越高,颜色便越"蓝"(冷)所以说如果我们拍摄的环境是充满着暖光的(如黄色钨丝灯下),那么我们的相片便会一片泛黄了,如果我们想相片里白色的地方(这里指在日光下看到的白色)在黄灯下也变回白色,那么我们便要把相机的白平衡设定为"灯泡",或是拿出一张白色的纸来告诉相机"你把这张纸的颜色当成白色吧",也就是所谓的重新定义白平衡。

但是白平衡正确并不意味着好片!而不同的白平衡设定可以带来更多的感觉~ 这一点另文再谈OK,到了练习部分:1-把单反除了A, T, M的模式都扣掉(= =... 在心理扣掉)2-在Av模式下,用最大光圈-小光圈拍摄,注意快门数据3-在Av模式下,用最大光圈,不同ISO值拍摄,注意快门数据,照片噪点4-在Tv模式下,测试在1秒-1/50秒快门时间内,你所能手持的最长快门时间(画面基本不抖)5-用任意一张之前所拍的照片的光圈,快门,ISO数据,在M模式下设置,拍摄一张照片6-尝试各个白平衡数据下照片的颜色 : )二、点测光,区域测光,逆光补偿测光模式实际上分很多种,常见的有评价测光,局部测光,点测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

这里重点讲点测光和区域测光。

对于数码相机来说测光其实就是计算画面灰度值,而不同测光模式的区别就是计算那一部分的灰度(Photos from /)区域测光(评价测光)就是记录整个画面,将其区域成数个区域,各自独立运算后再统合整理,取得一个完整曝光值。

(如大部分风景)而点测光就是是以取景器中央的一极小范围区域作为曝光基准点,根据这个区域测得的光线,作为曝光数据。

(一般用于静物,明暗相差大的情况下)点测光范例而这里,逆光补偿便是和上图灰度表有关了,简单的开始,增加逆光补偿就是让整体变更亮(补充暗部细节),而减少逆光补偿就是让整体变更暗(还原量部细节)。

简单的例子比如说逆光情况下和顺光情况下。

练习:1-在Av模式下,最大光圈,分别利用点测光和区域测光拍摄一张静物2-在Av模式下,区域测光,调整逆光补偿从-1到+1,观察变化三、半按快门的故事,对焦模式的选择大部分人都应该知道,拍照的时候半按快门相机会自动对焦并且锁定,那么在半按快门的情况下什么被锁定了,而什么又可以改变?锁定-光圈,快门,感光度,对焦。

改变-构图这就是俗话说的:先对焦再构图。

常用的方法是,利用中心对焦点对焦物体之后,平移照相机以取得更好的构图。

其中一般单反的对焦模式有三种:1.单张自动对焦,适用于静物。

在基本拍摄模式下,相机选择AF 点,不会判断拍摄物是静还是动。

在创意拍摄模式下,可以自行选择AF 点。

2.人工智能对焦AF,适用于静态或可能要开始移动的拍摄物。

在此模式下,如果相机发现拍摄物开始移动,会自动在单张AF 拍摄模式和人工智能伺服AF 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3.人工智能伺服自动对焦,适用于动态拍摄物。

(在这种情况下相机会自动选择对焦点,故没有合焦提示)拍摄单张照片时,相机自动跟踪拍摄物,在取照前的一瞬间快速进行对焦。

自动对焦点自动选择后,当动态拍摄物移经AF 点时,相机使用最中心的AF 点开始对其追踪。

如果手动选择AF 点,相机则使用手动选则的AF 点进行跟踪。

没有搞懂?没用关系,做一下这些练习:1-在单张自动对焦模式下,半按快门利用中心对焦点对焦一个近物,然后平移构图,完全按下快门拍摄。

2-使用人工智能对焦AF,半按快门对焦一个近物,持续半按快门同时移动那个物体,感受相机追踪对焦。

3-使用人工智能伺服自动对焦,一手缓慢移动一样近物,另一手半按,然后全按快门。

四、什么是APS画幅,镜头基本常识,如何看Histogram(直方图),如何分析EXIF大部分人一开始都是从APS画幅相机入门的,相比全画幅来说,实际上APS画幅由于感光元件大小的因素,相当于从全画幅中截取中心部分。

(图片来自/)假设用5D(全画幅)和20D(APS画幅)在同一机位使用同一镜头拍摄同一画面,那么5D拍摄出来的应该是图片中的整个画面,而20D拍摄到的应该只是图片中白色线框中的部分,由于20D的感光元件比5D的小,所以白色线框之外的部分被20D丢弃了。

也就是说20D在同一机位同一镜头下,视角比5D小这么多。

所以,如果在同一机位下,5D如果想要拍摄出和20D完全相同画面的话,则必须更换一个焦距比此镜头长的焦距,而这个等效系数则为1.6(尼康相机的话是1.5,因为尼康APS-C型相机的尺寸比佳能的稍大一些)。

这就是说实际焦距其实是镜头焦距数值乘以等效系数(尼康1.5 佳能1.6)。

比如说50mm定焦镜头在APS上画幅实际上为80。

但是我们不能造成误解!例如你有一个EF 200mm/2.8L的定焦镜头,用在20D上面后乘以系数1.6,就变成EF320 mm/2.8L的定焦头了?并不是。

因为改变的只是视角,而其他的什么也没变!因为焦距并没有变化,所以“景深”等光学效果也不会因为1.6倍系数的存在而变化,变化的仅仅是视角。

对于画面而言:只要拍摄机位不发生变化,景深和透视关系没有发生变化。

既然说到镜头,那么便继续谈镜头,关于怎么分析一个镜头:这两款估计是大家第一次摸到单反套机便会碰到的“狗头”——佳能尼康两款18-55入门头。

先从佳能开始说起,这款头的官方说法叫做:Canon EF-S 18-55mm f/3.5-5.6 ISEF: 电子对焦(Electronic Focus),同时也是佳能EOS卡口的名称-S: Canon为旗下"非全片幅相机"(APS画幅)而制定的格式,对应感光组件比较小的相机,令镜头可以造得更小更轻。

该镜头不能用在全画幅上。

18-55mm: 最广和最远的焦距,18-55为标准镜头;而因为有两个数,也代表这是变焦镜头。

3.5-5.6: 最广角段时最大的光圈和最远端时最大的光圈,很多新手常误以为这是最大和最小的光圈,其实不然。

IS: 影像稳定器(Image Stabilizer)CANON的防抖技术,代表镜头能消除一定抖动的影响。

Nikon:DX AF-S NIKKOR 18-55mm 1:3.5-5.6 GDX: Nikon为旗下"APS幅相机"而制定的格式。

AF-S: 即镜身中装有超声波马达用于驱动自动对焦NIKKOR: Nikon旗下镜头的名称18-55mm: 同佳能1:3.5-5.6: 同佳能G: Nikon的G型镜头其他就不说了,比如佳能著名的红圈L,一点FAQ:Macro一字代表甚么?Macro 代表这款镜头属于"微距镜头",适合拍摄微少的东西(如花朵、小昆虫等),很多时候相机上的Macro也指最短对焦距离,相机焦平面(不是镜头顶端!)必须距离物体大于该距离才能顺利合焦。

VR/IS代表甚么?光学防震技术 - VR(Vibration Reduction) 是NIKON的防震技术, IS(Image Stabilization) 是CANON的防震技术,代表这款镜头可以抵御一定程度的震动而保持影像清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