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疾病1尿液检查
尿液检验主要用于什么

尿液检验主要用于什么尿液检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分析尿液的组成和性质,可以提供有关身体健康和疾病状况的重要信息。
医生通常会要求患者进行尿液检验作为常规体检、疾病诊断、治疗监测或疾病预防的一部分。
一、尿液检验的目的及方法1.尿液检验目的尿液检查是评估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健康的重要方法。
它可以帮助检测肾脏功能是否正常,是否有肾小球滤过率异常,是否有泌尿道感染等问题;尿液中的糖含量可以帮助诊断糖尿病或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简言而之,尿液检验可用于早期发现许多健康问题,包括泌尿系统疾病、糖尿病、肾脏功能异常、感染和其他全身性疾病。
2.尿液检验方法(1)采集样本:通常,患者需要将清晨的第一次排尿收集在干净的容器中进行检验。
采集时应注意不要混入其他物质,避免污染。
(2)外观和尿液性状:尿液检验开始时,实验室技术人员会检查尿液的外观,如颜色、透明度和气味,以检查是否有异常。
二、尿液检验的项目1.尿液pH值:尿液的酸碱度(pH)可以提供有关身体酸碱平衡的信息,可能与某些疾病相关。
2.尿比重:尿比重是尿液的密度,反映了肾脏的浓缩功能。
异常的尿比重可能是肾脏问题的指示。
3.尿蛋白:也称为尿蛋白质或尿蛋白尿,是指在尿液中检测到的蛋白质的存在。
在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因为正常的肾小球滤过膜应该能够阻止大部分蛋白质进入尿液。
因此,健康的人通常在尿液检查中不会出现或只有微量的尿蛋白。
尿液中出现蛋白质可能是肾脏损伤或疾病的标志。
4.尿糖:尿糖是指尿液中检测到的葡萄糖(糖分)的存在。
正常情况下,健康人的尿液中应该没有或只有微量的尿糖,因为肾脏的滤过功能通常可以将血液中的葡萄糖完全吸收回去,使其不出现在尿液中。
尿糖的检测通常是用于诊断和监测糖尿病。
当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升高(高血糖)时,肾脏滤过功能可能无法完全吸收全部葡萄糖,导致部分葡萄糖通过尿液排出,形成尿糖(葡萄糖尿)。
因此,尿糖检测可以用来帮助早期发现糖尿病或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简述尿液检查的用途

简述尿液检查的用途
尿液检查的用途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尿液检查是泌尿系统疾病诊断和疗效
观察的首选项目。
通过尿液检查,可以检测出泌尿系统炎症、结核、结石、肿瘤和肾移植术等引起的尿液变化,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
据。
2.其他系统疾病的辅助诊断:尿液检查也可用于其他系统疾病的辅助诊
断。
例如,糖尿病的尿糖检查、酮体检查、黄疸鉴别诊断时的尿二胆检查等,都可以通过尿液检查来进行。
3.用药监护:某些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和磺胺药等,常
可引起肾损害,故在用药物前和用药过程中需动态观察尿液的变化,以确保用药安全。
4.健康状况评估:尿液检查还可以用于评估个体的健康状况。
通过对宝宝
的尿液检测,可以了解宝宝是否缺乏某些微量元素,以及脏器功能是否正常。
总的来说,尿液检查是一种简便、快捷、有效的医学检测方法,对于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尿常规能查出什么病?

尿常规能查出什么病?尿常规属于常见的一种检查技术,其能让您看懂自己的肾脏,因为肾病初发时会出现蛋白尿,其可能是尿沉渣内的某些组成部分。
所以,尿常规中某些指标显示异常,例如尿液颜色、蛋白质、红细胞、酸碱度、比重、尿潜血、尿白细胞等,则说明可能存在肾脏方面或者尿路方面的疾病。
基于此,本文为大家讲讲尿常规相关知识,让你知晓其能查出什么病。
一、尿常规有哪些主要的检查项目?要想知晓尿常规能查出什么病,还需了解尿常规主要有哪些检查项目,详情如下:(1)尿潜血:尿液内有血液存在时,尿常规内的尿潜血、红细胞等项目有可能呈现阳性,该异常现象出现时需警惕尿路感染、肾炎、结石等疾病。
除此之外,女性在月经期前后进行尿常规检验,尿液样本内有可能混入经血,尿常规内的尿潜血也有可能呈现阳性。
所以,女性做尿常规检验时要避开月经期,以免其影响检验准确性。
(2)尿蛋白:其在尿常规中是一个重要检查项目,通过该项水平,可判断是否存在肾脏相关疾病。
所以,尿蛋白呈现阳性,则需警惕肾病综合征、急性肾炎、慢性肾炎等疾病。
于此同时,有些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性疾病也有可能让尿蛋白呈阳性。
此外,高蛋白饮食、运动等生理方面的因素也有可能让尿蛋白呈阳性,且女性白带内有炎症,尿蛋白也有可能呈阳性。
所以,尿常规检查时发现尿蛋白呈阳性,需择期再次进行尿常规检查,必要时还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诊断,以判断是否存在肾脏相关疾病。
(3)尿白细胞:通过尿白细胞可判断是否存在尿路感染,尿白细胞呈现阳性时,要警惕尿路感染。
但不正确采集尿液样本,尿白细胞也有可能出现阳性结果,例如尿液样本内混入白带等。
(4)管型:正常情况下,尿液内的白蛋白极其微量,无管型,或者存在少数透明的管型。
所以,若尿常规检查后显示尿液内有1个管型,则其能反映至少1个肾单位的健康情况,需警惕肾脏疾病。
(5)酸碱度:正常尿液呈现弱酸性,或者是弱碱性或者中性,且酸碱度取决于服用的药物、饮食种类、疾病类型。
(6)尿糖定性:正常情况下,尿液内葡萄糖较微量,每日尿液内含有0.1g-0.3g葡萄糖,最多不超过0.9g,且定性试验是阴性。
常见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常见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泌尿系统疾病是指影响人体排尿、排泄、生殖等功能的疾病,包括泌尿系统器官的炎症、结石、肿瘤等疾病。
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有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炎、肾小球肾炎等。
下面将介绍这些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1.尿路感染:尿路感染是指细菌感染泌尿系统,包括膀胱炎、尿道炎和肾盂肾炎。
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尿中带血等。
诊断方法主要是通过尿液细菌培养,可以确定感染的细菌种类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治疗。
2.泌尿系结石:泌尿系结石是指在肾脏、输尿管、膀胱或膀胱壁中形成的固体结晶聚集体。
常见症状包括腰痛、血尿、尿频等。
常用的诊断方法有B超、CT等影像学检查。
治疗方法包括排石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3.前列腺炎:前列腺炎是指前列腺组织的炎症,可分为急性前列腺炎和慢性前列腺炎。
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会阴部或会阴上方疼痛等。
诊断方法主要是通过症状、前列腺按摩液的检查以及前列腺液培养等。
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物理疗法和中医药治疗等。
4.肾小球肾炎:肾小球肾炎是一组以肾小球炎症和肾小球功能损害为主要特征的肾脏疾病。
常见症状包括蛋白尿、血尿、水肿等。
诊断方法主要是通过尿液检查和肾脏活检等。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如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和改善生活方式等。
总之,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主要是通过病史询问、身体检查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尿液分析、尿液培养、影像学检查等),而治疗方法则根据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来选择,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和中医药治疗等。
同时,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制饮酒、保持适当的运动等,对预防和控制泌尿系统疾病也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十五章 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和检查

第三十五章 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和检查1.常见症状 (1)排尿异常及护理(2)尿液异常及护理2.辅助检查及护理 (1)实验室检查(2)器械检查(3)影像学检查第一节 常见症状(一)排尿异常及护理1.尿频——排尿次数增多而每次尿量减少。
常由泌尿、生殖道炎症、膀胱结石、前列腺增生等引起。
2.尿急——有尿意即迫不及待地要排尿且难以自控,但尿量很少。
多见于下尿路急性炎症或膀胱容量显著缩小。
3.尿痛——炎症。
4.排尿困难——膀胱以下尿路梗阻。
5.尿潴留①急性——膀胱颈部以下尿路严重梗阻、会阴部手术后。
②慢性——膀胱颈部以下尿路不完全性梗阻或神经源性膀胱。
6.尿失禁:尿不能控制而自主排出。
分型(总结TANG ) 表现见于 (1)真性(完全性) 外伤、手术、先天性疾病引起的膀胱颈和尿道括约肌受损 (2)压力性 当腹压突然增加如咳嗽、喷嚏、大笑、突然起立时,尿液随意地流出 经产妇(3)充溢性(假性) 膀胱功能完全失去代偿,膀胱过度充盈,压力增高,而引起尿液不断溢出慢性尿潴留 (4)急迫性严重的尿频、尿急而膀胱不受意识控制而发生的尿液排空 膀胱严重感染(二)尿液异常及护理(按考试重要性,顺序微调TANG )1.少尿或无尿(极其重要!)——急性肾衰竭。
少尿——每日尿量少于400ml ;无尿——每日尿量少于100ml。
2.血尿(1)镜下血尿:每高倍视野红细胞超过3个——不正常——镜下血尿。
病因——泌尿系慢性感染、结石、急性或慢性肾炎及肾下垂。
(2)肉眼血尿:病因——泌尿系肿瘤、急性膀胱炎、急性前列腺炎、膀胱结石或创伤等引起。
(选择题)【肉眼血尿】①初始血尿——病变在前尿道;②终末血尿——病变在膀胱颈部、三角区或后尿道;③全程血尿——病变在膀胱或其以上部位。
【补充】尿三杯试验TANG初始血尿——前尿道终末血尿——膀胱颈部、三角区或后尿道全程血尿——膀胱或其以上部位3.脓尿:每高倍视野白细胞超过5个以上——尿路感染。
泌尿系统检查

尿仍能生成,但尿液滞留膀胱内不能排出者。
尿闭或尿潴留时:直肠触摸,膀胱涨满。
(五)尿痛(也叫尿疝)(painful urination)
动物在排尿时,体现不安,如呻吟、两后肢 交替踏地。轻度腹痛样体现,如前肢刨地, 后肢踢腹,摇尾等,或排尿后仍长时间保持 排尿姿势。见于膀胱炎、尿道炎和尿路结石 等。
临床特点:多为少尿,严重者无尿,尿比重 大多偏低(急性肾小球肾炎尿比重增高), 尿中发觉不同程度旳蛋白质、红细胞、白细 胞、肾上皮细胞和多种管型,引起自体中毒 和尿中毒等。
肾后性少尿或无尿:主要发生于膀胱括约肌 和尿道阻塞,见于肾盂或输尿管结石、膀胱 结石、尿道结石、狭窄等。
一般前两种称为急性肾功能障碍,后一种称
肿热痛,炎性渗出物或污秽物,常有努责)。 2、子宫脱和阴道脱出;若伴有直肠脱出,中医上称
为“双龙出洞”。 3、乳房——炎症
第五节 泌尿系统疾病综合征及临床 诊疗要点
一、泌尿系统疾病综合征 少尿、无尿、多尿;排尿带痛、排尿失禁;
红尿、脓尿及浑浊等;能提醒泌尿器官疾病, 有时也提醒其他器官或系统疾病。
脂肪滴)—淋巴管破裂。
红尿
红尿 尿 中
成 份
血尿 血液
尿液特点 颜色 透明 静置 RBC 潜血
红色 不 红渣 多 +
血红 血红蛋白 酱油色 透明 无 无 +
蛋白尿
肌红 肌红蛋白 棕色 透明 无 无 +
蛋白尿
药物 药物色素 红色 透明 无 无 -
红尿
临床 意义
第三节 泌尿器官旳检验
一、肾旳检验 二、肾盂和输尿管旳检验 三、膀胱旳检验 四、尿道旳检验
最新《健康评估》尿液检查

尿液化学检验
尿白检测 尿糖检测 尿酮体检测
尿蛋白检测 (一)
一般检测
原理
定性、半定量
加热乙酸沉淀法、试条法、
磺基水杨酸沉淀法
总 蛋 白 定 量 双缩脲比重法
临床意义
定性(+)定量 > 120mg/24h 蛋白尿(proteinuria
分度
轻度 120~500 mg / 24h
中度 500~4000mg / 24h
重度
> 4000mg / 24h
尿蛋白检测 (二)
分类
1.生理性(功能性/暂时性) 定性≤(+) 定量≤0.5/24h尿
应激(运动、紧张、妊娠、发热)所致 2.体位性(直立性) 报多见于瘦高体型青少年
直立时前突的脊柱压迫左肾静脉所致 3.病理性
尿蛋白检测 (三)
病理性:
(1)肾小球性(glomerular-) 肾小球损害性疾患 以白蛋白为主 定量常>1g/24h
《健康评估》尿液检查
尿液检查的用途
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与疗效观察 炎症、结核、结石、肿瘤
协助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 糖尿病、胰腺炎、黄疸、重金属中毒、 库欣氏病、嗜铬细胞瘤
安全用药监护 产科及妇科疾患的诊断
妊娠、绒毛膜癌、葡萄胎
尿液的收集方法、要求
1. 容器清洁、新鲜留取、及时送检(1h内/40C冷藏) 2. 标本留取量 20 ~ 50 ml 3. 常规检查可随时留取,但晨尿较浓缩、偏酸性,病理
尿
量 (一)
原理 连续完整收集24小时尿液,以了解肾小球滤 过、肾小管重吸收及尿路通畅与否 参考值
成人1000 ~ 2000ml/24h (按体重ml/kg 婴幼儿3倍成人量
学龄儿2倍成人量)
泌尿系统的检查1

呈葡萄酒红色,透明。尿沉渣镜检无红细胞或仅有少许红细胞。见 于溶血性疾病,如幼驹溶血病、犊牛水中毒、焦虫病及败血症等。
尿液的气味
兽医临床诊断技术讲稿
正常生理情况下,大家畜的尿液呈厩舍味,猪的尿液呈大蒜味 ,猫的尿液呈腥臭味。病理情况下可见: 氨臭味: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过久造成氨发酵,主见于尿道 结石、膀胱括约肌痉挛和膀胱平滑肌麻痹。 腐臭味:主要见于尿路、膀胱的坏死性炎症和溃疡以及尿毒症 。 酮臭味:主要见于反刍兽酮病和奶牛的生产瘫痪。
泌尿系统的检查方法,主要有问诊、视诊、触诊(外 部或直肠内触诊)、探诊、肾脏机能检查、排尿和尿液的 检查。必要时还可应用膀胱镜、X线等特殊检查方法。
另一方面,泌尿器官与心脏、肺脏、胃肠、神经及内分泌系统 有着密切的联系,当这些器官和系统发生机能障碍时,也会影响肾 脏的排泄机能和尿液的理化性质。
排尿 姿势
病理的排尿次数 及尿量变化
兽医临床诊断技术讲稿
1 多尿 2 少尿排尿次数增多,而每次排尿量增多或不减少,是肾小球滤 过 ( 炎 及 尿 胱 尿衰检。4由 肌 5部3胱 或 尿 尿 以尿尿无机因的糖液、闭于痉脊、 慢 管 或 确机竭时能肾吸尿减尿。挛髓尿性阻无诊少肾闭失尿不能,膀即增小收病少道此路或受道肾塞尿。脏尿禁受不降 胸 胱强管期(的、时受腰损阻 炎 、 ,泌意见表低 腹 无或上(因,阴或阻荐、塞的膀肾尿识排现或 膜 尿肾皮由尿故门完引部膀及后胱源机控尿为机 炎 液小受于糖又粘全起脊胱膀期破性能制,排管损尿增称膜不。髓括胱,裂少正体 ( ,的主重伤液多频敏能见损约破因或尿尿常脱渗导排要吸,中影尿感排于伤肌裂肾膀或,次尿是水出尿收重溶响。性尿尿等麻引小胱无而,由数引性也能吸质水尿增或道。痹起球麻尿膀称于减起火无力收浓的液高尿阻直以。不痹,胱为肾少。症尿减能度重不引液塞检及见能等肾充尿泌,退力增吸断起呈、可脑于滤。后满见及液失尿的减高收呈。点膀确部尿急过临性尿于剧排禁机结退超)点见滴胱定疾性尿床少液量。能急烈出果)过。滴于状麻诊病肾液上尿不主衰也性腹或。,肾排状膀流痹断等小发常或能要竭少肾泄排见渗 小 尿 排 胱 出 、 。 。球生分无排见,,炎 等 出于出管次出炎,膀炎;为尿出于输是慢性重数的、这胱症尿肾。的, ) 量腰尿性胸吸增,尿多括肾的道前直称心 。 很荐管肾炎收多是道约初及性检为泌、脏 直 少炎、能,由炎期输少可膀初腹力每于。期膜)次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液检查
肾脏内科疾病概述:
肾脏内科疾病,是系统内科疾病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往往不引起人们重视,认为是个小专业,但近年来,肾脏病专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并与心血管疾病、风湿性疾病等专业互相渗透,交叉,涉及领域越来越广,因此,历年考试中,肾脏内科试题比重并不低。
肾内科考试内容
1.尿液检查
2.肾小球疾病
3.泌尿系统感染
4.肾功能不全
重点:肾小球疾病、肾功能不全
历年试题情况:
与肾脏内科疾病有关的主要的尿液检查:血尿,蛋白尿,管型尿。
实际上,尿常规中的其他项目也很重要,如PH值,尿比重。
复习要点:
血尿:真性血尿、假性血尿
肾小球源性血尿、非肾小球源性血尿
血尿的常见原因
一、血尿
(一)血尿的定义:
血尿是指尿液中排出大量的红细胞,即新鲜晨尿离心后每高倍镜视野红细胞超过3个。
1.镜下血尿:尿液中红细胞数目达上述标准,但其颜色仍正常。
2.肉眼血尿:当1L尿液中血液含量超过1ml尿液的颜色即呈现洗肉水样、红色、暗红色或有血凝块,也可出现浓茶色、咖啡色或酱油色(在尿pH偏酸时),即肉眼血尿。
3.假性血尿:某些食物(如红辣椒、甜菜、蕃泻叶等)、药物(如利福平、维生素B12、苯妥英钠等)及染料(如酚红)等均可使尿液颜色变红。
血红蛋白尿可呈酱油色或暗红色,见于血管内溶血。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血卟啉病及铅中毒时亦可出现红色尿液。
另外,月经期,尿道的损伤等外界血液污染尿液,也可以认为是假性血尿。
4.真性血尿:由泌尿系统各部分的各种疾病造成的血液进入尿液当中,并在尿中能都检测到。
5.肾小球源性血尿:血液来自肾小球内的毛细血管破裂,多见于各种肾小球疾病。
(1)特点:变形红细胞
(2)原因:肾小球基底膜挤压变形
肾小管各段的渗透压变化
(3)诊断:尿相差显微镜,变形红细胞>50%
尿红细胞容积分布曲线,曲线呈两侧不对称,峰值明显前移,即峰值上的红细胞容积<静脉红细胞曲线峰值上的红细胞容积
6.非肾小球源性血尿:血液来自肾小球以外的泌尿系统各部分。
多见于泌尿外科疾
(1)特点:正常形态红细胞
(2)原因:红细胞直接进入终尿,未经过肾小球基底膜挤压变形和肾小管各段的渗透压变化
(3)诊断:尿相差显微镜,变形红细胞<50%
尿红细胞容积分布曲线,曲线两侧对称,峰值无明显前移,其峰值上的红细胞容积略>静脉红细胞曲线峰值上的红细胞容积
(二)引起血尿的常见原因
引起血尿的疾病非常多,临床上98%血尿是由泌尿系统疾病引起,而其中肾小球疾病占80%以上。
引起血尿的原因大致可分为:
1.泌尿系统本身疾病
包括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炎症、血管病变(如肾血管梗死或血栓形成)、泌尿系感染(如肾盂肾炎、肾结核等)、先天畸形(如肾下垂、游走肾)或遗传性肾脏疾病(如先天性多囊肾、海绵肾、薄基底膜肾病等)、药物过敏或毒性反应及泌尿系结石、肿瘤或外伤等。
2.尿路邻近器官疾病波及尿路:如急性阑尾炎、急性输卵管炎等。
3.全身性疾病:如凝血机制障碍或出血性疾患,以及风湿性病变累及肾脏,如狼疮性肾炎等。
4.功能性血尿:如运动性血尿等。
例题:
2003-1-101.区别血尿与血红蛋白尿的主要方法是
A.观察血尿颜色
B.做尿胆原测验
C.做尿潜血试验
D.做尿三杯试验
E.做尿沉渣镜检
(正确答案:是E,因为在镜下能看见红细胞形态则是血尿。
)
【答疑编号:】
二、蛋白尿
(一)定义:尿中的蛋白质含量超过正常值
定性检查,尿蛋白(+)以上
定量检查,尿蛋白>150mg/d,,大于3.5g/d为大量蛋白尿
假性蛋白尿:尿液中若混入血、脓或阴道分泌物,则可造成尿蛋白阳性
选择性蛋白尿:病变仅损害肾小球滤膜的电荷屏障,使负电荷量减少,则仅有白蛋白的滤过增加,尿中的蛋白质分子为中小分子蛋白。
非选择性蛋白尿:一些肾小球疾病可使滤过膜屏障损伤,如滤过膜孔异常增大或断裂,即机械屏障受损,则血液中的大、中、小分子量蛋白质不加选择地滤出。
(二)分类
1.肾小球性蛋白尿
系由于肾小球滤过膜损伤或通透性增高,致原尿中滤出的蛋白量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所致蛋白尿。
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均可使滤过膜屏障损伤,如滤过膜孔异常增大或断裂,即机械屏障受损,则血液中的大、小分子量蛋白质不加选择地滤出,称为非选择性蛋白尿。
尿液中常可出现大分子蛋白质如IgG、C3甚至于巨球蛋白等。
若病变仅损害肾小球滤膜的电荷屏障,使负电荷量减少,则仅有白蛋白的滤过增加,出现所谓选择性蛋白尿,尿液中出现以白蛋白为主的中分子蛋白质。
2.肾小管性蛋白尿
是由于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受损,使原尿中的蛋白质不能充分被重吸收而致的蛋白尿,多为免疫球蛋白轻链、β2-微球蛋白、淀粉酶等小分子量蛋白质,一般蛋白排泄量<2g/24h。
3.溢出性蛋白尿
由于血浆中某种异常小分子量蛋白质产生过多,经肾小球滤过剧增,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而产生的蛋白尿。
如免疫球蛋白轻链、血红蛋白等。
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本-周氏蛋白尿、溶血性贫血的血红蛋白尿。
4.分泌性蛋白尿
肾小管炎症或药物刺激后分泌IgA或大分子Tamm-Horsfall蛋白等所致的蛋白尿。
5.组织性蛋白尿
为肾组织受到破坏后结构分解,胞质中的酶和蛋白质释出所致的蛋白尿,多为小分子蛋白质。
产生蛋白尿的原因较复杂,有时两种因素并存,则称混合性蛋白尿。
在蛋白尿确立之前,需先分清是生理性抑或病理性。
前者包括功能性(即运动、发热或寒冷等引起的肾血液动力学改变而出现的短暂性蛋白尿)和体位
性蛋白尿(由于站立或脊柱前凸而影响肾脏血液动力学,肾静脉循环障碍产生的蛋白尿,多见于体型瘦长的青年男性)。
对持续性体位性蛋白尿应长期观察,以排除病理性蛋白尿的可能。
生理性蛋白尿一般程度较轻,量多≤1g/24h,为发作性,祛除诱因后蛋白尿可迅速消失。
例题
2002-2-13.选择性蛋白尿的特点是以
A.溶菌酶为主
B.白蛋白为主
C.本-周蛋白为主
D.IgA为主
E.β2-微球蛋白为主
正确答案:B
2000-2-46.健康成人24小时尿中排出蛋白总量为
A.0n1g-150mg
B.151mg-200mg
C.201mg-250mg
D.251mg-30mg
E.301mg-350mg
正确答案:A
三、管型尿
(一)概念
管型是由蛋白质(主要是Tamm-Horsfall糖蛋白)、细胞或细胞碎片在肾小管内凝聚而成。
正常尿偶见透明管型。
若12小时尿沉渣计数管型超过5000个,或镜检时发现大量透明或其他类型管型,称为管型尿。
管型的形成与尿中蛋白质量、细胞数量、尿流量、尿浓缩和酸化功能等有密切关系。
管型尿可因肾小球或肾小管疾病而导致,也可因炎症、药物刺激使粘蛋白分泌增多而形成,因此不一定代表肾脏有病变。
但若在细胞管型或较多的颗粒管型与蛋白尿同时出现,则对肾脏疾病的诊断意义较大。
(二)分类:临床常见6种尿管型。
1.红细胞管型多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炎有价值。
2.白细胞管型对肾盂肾炎、肾结核或间质性肾炎有重要意义,是区分上、下尿路感染的依据之一。
3.颗粒管型常见于各种肾小球疾病和肾小管损伤。
4.脂肪管型多见于肾病综合征中的微小病变病。
5.上皮细胞管型可见于急性肾小管坏死或肾小球肾炎的活动期等。
6.蜡状管型常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或淀粉样变性。
例题
2000-2-47.关于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红细胞管型,常见于肾盂肾炎
B.白细胞管型,常见于急性肾炎
C.脂肪管型,常见于急性肾衰竭
D.蜡样管型,常见于慢性肾炎晚期
E.粗大上皮细胞管型,常见于肾病综合征
正确答案:D
2002-2-89.尿中发现大量透明管型时,提示病变在
A.肾小管和肾盏
B.肾小管和肾盂
C.肾小管和肾小球
D.肾小管和输尿管
E.肾小管和膀胱
正确答案:C,只有肾实质出现病变时才会出现管型尿。
2004-45.不出现管型尿的疾病是
A.肾病综合征
B.急性肾小球肾炎
C.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D.急性肾盂肾炎
E.急性膀胱炎
正确答案:E,只有膀胱炎时才不会出现管型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