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建筑史复习提纲(附提纲相关文字图片。考研或期末考试适用个人梳理)

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建筑史复习提纲(附提纲相关文字图片。考研或期末考试适用个人梳理)
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建筑史复习提纲(附提纲相关文字图片。考研或期末考试适用个人梳理)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政治期末复习提纲

2018年八年级上册政治人教版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投身于社会的过程,也是我们走向成熟的过程。我们要主动认识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发展。本单元从现实和虚拟两个角度来认识和参与社会生活。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1.1.1我与社会 ※1.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 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就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2)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社会 关系从建立的基础可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3)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2、参加社会生活的意义 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的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1.1.2 在社会中成长 ※1、养成亲社会行为行为的原因(或意义)P8 (1)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2)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系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2、怎样理解人的社会化?(为什么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化?) (1)、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的人的过程。 (2)、人的成长是不断的社会化的过程。逐步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 (3)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3、怎样培养亲社会的行为? (1)、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培养, (2)、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3)、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 (4)、参与社会的过程,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 2.1.1网络改变世界 1、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的表现) (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2)互联网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借助互联网,我们可以结交朋友、査阅 资料、学习新知、购买物品、求医问药、休闲娱乐,从而大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2、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的表现 (1)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了人财物的流动,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了经济发展生平; (2)网络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3)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互联网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促进了创新资源的合作与共享。 3、怎样理解网络是把双刃剑?P12---16 网络的好处: (1)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网络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3)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网络的弊端: (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网络上充斥着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 (2)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耗费人们的时间,影响人们思考的深度,疏离了现实的人际关系; (3)网络中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个人信息容易被泄露。 4、我们应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 ①密码要有差异;②要妥善处置快递单、车票、购物小票等包含个人信息的单据;③慎重填写问卷;④不随意留联系方式;⑤电脑要安装防火墙。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 2.1.1网络改变世界 1、如何合理利用网络?P17--20 (1)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2)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该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该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3)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4)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5)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

中国建筑史考试复习资料.doc

—、木构建筑的特点: 1、优点:収材方便、适应性强、有较强的抗震性能、施工速度快、便于修缮、搬迁 缺点:木材越来越稀少,生态环境恶化、木架建筑易遭火灾、虫蛀、木材受潮后易于朽坏、难以满足更人、更复杂的空间需求 2、穿斗式:用穿桥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棍棍的房架,擦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擦条方向用斗桁把柱子串联起來 3、抬梁式: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橡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社而上。 4、井干式: 特点: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了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才能使用;抬梁式木构架可釆川跨度较人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人的空间,适用于宫殿,庙宇等 5、生起:当心间柱高不动,次间、稍间、尽间柱头相对当心间柱头依次升高2寸,使檐口形成一条缓和的曲线 二、屋顶级别: 高一低:庇殿顶一歇山顶一悬山顶一硬山顶 三、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体质的产物。明代徐杲、蒯祥 四、原始社会建筑: 具有代表性的房屋遗址:干阑式建筑——由巢居发展而来,长江流域多水地区(地势低洼潮湿多虫蛇) 木骨泥墙房屋——rti穴居发展而来,黄河流域(地势高,广阔而丰厚的黄土层,土质均匀,含有石灰质,有壁立不易倒塌的特点,便于挖做洞穴) 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樺卯技术构筑房屋。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干阑式) 黄河屮游原始社会晚期的文化: 1、仰韶文化——母系氏族:陕西临潼姜寨村落——居住区住房分五组,每组以一栋大房子为核心,其他较小房屋围绕中间空地与大房子作环形布置。陕西西安半坡村——南面屈住区, 北面墓葬区,东面制陶窑场 2、龙山文化——父系氏族(住房已有家庭私有的痕迹,双室相连的套间式半穴居,吕字形平而):土坯砖 山西襄汾陶寺村——出现了白灰墙面上刻画的图案,我国已知最古老的屈室装饰。 外室设有窖穴,供家庭贮藏,与仰韶吋期窖穴设在室外的布置方式不同 仰韶晩期遗址中已有在室内地血和墙上采用白灰抹血,普遍采用是龙山时期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数学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已知集合{}2,3,4,6A =,{}1,2,3,4,5B =,则A ∩B=( ) A .{}1,2,3,4 B .{}1,2,3 C .{}2,3 D .{}2,3,4 2.计算12 94??= ? ?? ( ) A . 32 B . 8116 C . 98 D . 23 3.函数 y = ) A .[1,]-+∞ B .[]1,0- C .()1,-+∞ D .()1,0- 4.一个球的表面积是16π,那么这个球的体积为( ) A . 163 π B . 323 π C . 643 π D . 256 3 π 5.函数3 ()21x f x x =--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为( ) A .()1,2 B .()2,3 C .()3,4 D .() 4,5 6.下列函数中,是偶函数的是( ) A .3y x = B .||=2x y C .lg y x =- D .x x y e e -=-

7.函数()2 3x f x a -=+恒过定点P ( ) A .()0,1 B .()2,1 C .()2,3 D .()2,4 8.已知圆柱的高等于1,侧面积等于4π,则这个圆柱的体积等于( ) A .4π B .3π C .2π D .π 9.设20.9 20.9,2,log 0.9a b c ===,则( ) A .b a c >> B .b c a >> C .a b c >> D .a c b >> 10.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 ) ,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单位:cm 2)是( ) A .16 B .32 C .44 D .64 11.() ( ) 2 ln 32f x x x =-+的递增区间是( ) A .(),1-∞ B .31,2?? ??? C .3,2??+∞ ??? D .()2,+∞ 12.已知(3)4,1 ()log ,1a a x a x f x x x --

考研中国建筑史

一、居住 1、北京四合院:北方地区院落式典型 (1)宅门 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小门楼 (2)特点 1)中轴对称,等级分明,秩序井然; 2)秩序通过门来体现,门的高度和定制是主人等级的标志; 3)墙垣厚重,院落内向,院落是交流场所,但缺乏私密性。 4)防风沙、抗干扰和噪音,较安静 5)建筑密度不高,交通面积较大。 2、云南一颗印:云南昆明地区汉族、彝族采用 1)“三间四耳”或“三间两耳” 2)2层,占地小,密度大,符合当地人多地少的需要 3)倒座深八尺,“三间四耳倒八尺”为典型布局 4)大小厦(腰檐)联通,雨天穿行;房高、天井小,大小厦深挑,挡太阳大高度角的阳光直射,符合低纬度高海拔的高原型气候 5)双坡顶,外墙高耸,如城堡,防火、风、盗 6)独门独户,高墙小窗,空间紧凑,体量不大,小巧灵活,无固定朝向,可随山坡走势形成不规则的散点布置。 3、窑洞:黄土高原、黄土盆地农村住宅主要形式 结构与类型 (1)开敞式靠崖窑:有天然崖面(河南巩县康百万庄园)面阔:进深=1:2-1:4 (2)下沉式窑洞(巩县西村):地坑院竖穴+横穴 (3)锢窑:在地面上人工建筑为拱顶的房子 (1)优点 A.节能,冬暖夏凉; B.就地取材,经济适用 C.防火,防噪音 (2)缺点 A.容易塌顶 B.空气不流通,潮湿 C.排水存在问题 D. 抗震困难 E.施工周期长 影响住宅形式的可能因素: 1、社会结构 2、家庭结构 3、生活方式 4、私密性观念 5、对自然场所的认知方式 6、宗教信仰 7、气候 8、可供使用的材料与技术手段 1)地理、气候 北方地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风沙大; 云南地区低纬高原地区,四季如春,无严寒,多风;一颗印的住宅形式可随高低起伏的地形任意布置。 黄土高原地区干旱少雨、气候炎热。 2)人文 北京四合院以空间的等级、建筑的秩序展现了伦理的秩序,体现了它和京城相通的尊卑分明、秩序井然、气质。 一颗印体现了一定的秩序,并且经济实惠,为百姓接受。 窑洞与农耕文化息息相关,由原始的地穴演变而来。 3)材料、科技 黄土资源丰厚,土质粘度较高,粘聚力、抗剪强度较高,具有良好的整体性、稳定性,而木材较少,为冬暖夏凉、十分经济、不需木材的窑洞,创造了发展和延续的契机。 抬梁木构架、穿斗木构架体系成熟。 二、宫殿坛庙陵墓(魏晋南北朝-东西堂制、骈列制——隋唐三朝纵向排列——明清三殿 两宫五门) 1.明清北京宫殿 (1)基本格局: 布局严整、规模宏伟(760*960) A. 中轴线 B. 功能分区:外朝、内廷;外东路、外西路 C. 基础设施:护城河、道路规整 (2)形制特点:吸收前朝做法并有所创新,成为象征封建集权统治与严格礼制秩序 的典范 A.恢复汉族文化传统,用礼制来强化宫殿所象征的皇帝权威的合法性(对古制三朝五门的恢复和附 会,宫殿命名中体现出宇宙秩序与人间秩序的合一) B.吸收前朝各个时期的做法(三殿两宫五门沿轴线纵向展开,宫前序列进一步丰富) C.皇帝集权的强化在物质上的表征 (3)设计手法特点(成就): A.建筑序列:通过连续对称的,尺度、形式不断变化的封闭空间逐步展开 B.建筑处理采用对比手法突出主体:以小衬大,以低衬高。 C.空间有序转换:以门为媒介-空间限定、渗透与转换;以廊庑为辅助-功能划分、交通引导、衬托主体 D.屋顶、色彩、装修等细节也成为表达空间等级秩序的语言 E.文字与小品具象征意义 2.天坛:北京外城,分为圜丘组群和祈年殿两个组群,由丹陛桥连接 (1)平面布局与重要建筑物

初二下学期政治期末复习提纲

初二下学期政治期末复习提纲(人教版) 第一单元 1、我国的国家性质(p4)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现阶段我国的人民包括(p4)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注意,不属于中国人民的中国公民有: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 ②拥有中国国籍的外国人 ③分裂国家的人 ④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3、人民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主人。(p4) (主人翁地位的表现:平等地享有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4、什么是公民权利;什么叫公民的基本权利?(p5) 公民权利指的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5、人民和公民有何异同,我国的公民包括哪些人?(p6) 人民是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 公民则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中国公民:必须要有中国的国籍才能算是中国公民。(有些超生的中国人口没有中国国籍,所以不能算是中国公民) 6、我国公民的权利是如何得到保障的(p7) 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7、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p9) 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具体包括: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⑤……⑨ (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 8、公民应该这样正确行使权利?(p10--11)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④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9、如何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P11页) 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 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中国建筑史(东南大学朱教授)建筑 考研 笔记 【自己一个字一个字整理的】

中国古代建筑史朱光亚教授 东南大学建筑系

第一编中国古代建筑史 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中国地区的自然条件概貌(幻灯) ·中国历史的源头(神话传说) 伏羲氏女娲 直尺规 画方画圆 □洪水时代:女娲补天,部落之争,大禹治水 ·景表(钟的由来):根据锥体上的牌子的影子落在锥体面的距离来确定时间节气。 ·龙的演变 ·四象:青龙、白虎、玄武、朱雀 一元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狮子 ·太极图(太阳、水的漩涡)→八卦 ·鱼的演变: ·西安半坡村遗址 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距今6、7千年——B.C.21世纪) 从五千年文明说起 □时间轴: □朝代轴:夏→商→周→秦→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宋→辽金→南宋→元→明→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多民族文化的影响互动过程

□中国文明起源示意: 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 一、夏(B.C.21——16世纪) 二、商 三、周 ·案例: ⑴浙江余姚河姆渡村(7千年以前) 干阑式建筑(木构代表) ⑵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 ⑶大地湾,最大跨度为10米,可能为祭祀空间场所 ⑷内蒙古大青山祭坛,辽宁女神庙祭坛 祭坛建筑的较早原形 ⑸河南偃师二里头 ⑹殷墟 ⑺西周蕲(qí)春 ⑻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宫殿——院落空间 西周:瓦的出现,东周时大量应用 ·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遗址何在?有何特征? ·中国最早的祭坛建筑分布在哪里?何以说是祭坛建筑? ·中国最早的地面建筑有哪两种结构形式? ·中国院落空间何时形成? ·中国最早的瓦屋面出现在何时?砖? ·奴隶社会时期中国建筑出现哪些进展? 第三节封建社会前期建筑(B.C.475——A.D.589年) 一、战国及秦 ⑴背景 ·中国文化的奠基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铁器开始使用 ⑵成就 ·高台式建筑

高一下学期政治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第一课 1、国家性质、本质,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人民民主的两个特点(广泛性、真实性)。 2、民主与专政的关系;为什么和怎样坚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3、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力和自由,必修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要求(基本原则)。 第二课 1、直接、间接、差额、等额选举的优点局限性(选择题)。 2、公民为什么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和怎样行使选举权。 3、民主决策的方式、意义;民主监督的途径、意义;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意义。 4、村委、居委的性质(选择题)。 5、有序无序政治参与的区别;公民怎样做到有序的政治参与。 第三、四课 1、政府为什么这么做(或者:政府这么做得依据、上述材料反映了体现了那些道理)。 2、政府怎么做(总结的怎样做到人民满意的六条)。 3、政府的基本职能。 4、依法行政为什么和怎样做到依法行政;对权力制约和监督为什么和怎样做;阳光工程的意义。 5、政府的权威如何体现出来;怎样树立政府的权威。 第五课 1、运用我国政体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这么做得原因,或者:上述材料体现了/反映了政体的那些相关知识。(答案是上课总结的大综合题,包括国体、人大的性质权力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人大代表的性质职责权利义务,民主集中制原则、政体的地位等)。 2、为什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六课 1、为什么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2、党为什么这么做(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执政理念、地位、出发点落脚点、执政方式、民主集中制)。 3、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容;政协的性质及职能。 4、为什么必须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第七课 1、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及三原则之间的关系。 2、怎样处理好民族关系?我们的民族区域自治为什么能取得成功(或者:我们为什么能处理好民族关系)。 3、自治机关是什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及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智能手机的导航软件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如图是某驾驶员利用手机APP导航的界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7:55指的是时间 B.图中18分钟指的是时刻 C.图中8.1公里指的是位移大小 D.研究汽车在导航图中的位置时,可把汽车看作质点 2.如图所示,有两条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的水平轨道,轨道上有两个物体A和B,它们通过一根绕过定滑轮O的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接,物体A以速率v A=10m/s匀速运动,在绳与轨道成30°角时,物体B的速度大小v B为() A.53 m/s 3 B.20 m/s C. 203 m/s 3 D.5 m/s 3.如图所示,水平力F把一个物体紧压在竖直墙上,物体静止不动,则可知 A.F增大时静摩擦力也增大 B.静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 C.静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下 D.因为静摩擦力大于重力,所以没有下滑 4.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物体用轻绳AB悬挂于天花板上,用水平向左的力F缓慢拉动绳的中点O,用T表示绳OA段拉力的大小,在O点向左移动的过程中

A .F 逐渐变大,T 逐渐变大 B .F 逐渐变大,T 不变 C .F 逐渐变小,T 不变 D .F 逐渐变小,T 逐渐变小 5.放假了,小明斜拉着拉杆箱离开校园。如图所示,小明的拉力大小为F ,方向沿拉杆斜向上,与水平地面夹角为θ.与拉杆箱竖直静止在水平地面且不受拉力相比,此时拉杆箱对水平面的压力( ) A .减少了sin F θ B .增大了sin F θ C .减小了cos F θ D .增大了cos F θ 6.如图所示,质量为8 kg 的物体A 静止在竖直的轻弹簧上面。质量为2 kg 的物体B 用细线悬挂起来,A 、B 紧挨在一起但A 、B 之间无压力。某时刻将细线剪断,则细线剪断瞬间,B 对A 的压力大小为(取g =10 m/s 2)( ) A .100 N B .20 N C .16 N D .0 N 7.关于曲线运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做曲线运动时所受的合外力一定是变力 B .变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C .当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一定做曲线运动 D .当物体做曲线运动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方向与物体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8.如图所示,位于斜面上的物块m 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 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说法错误的是( )

【考研必背】26个中国建筑史的若干个最

中建史里的若干个最 1、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落遗址是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一个实例。 2、白灰抹面最早是出现在仰韶中期,而普遍采用则是在龙山时期。在龙山文化的遗址中,还发现了土坯砖。 3、山西襄汾陶寺村龙山文化遗址中出现的白灰墙上刻画的图案,是我国已知最古老的居室装饰。 4、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是辽宁西部建平县境内的牛河梁女神庙。 5、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一号宫殿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 6、在夏代至商代早期,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建筑群组合已经开始走向定型。 7、在商朝,我国开始有了文字记载的历史。 8、河南偃师尸沟乡早商都城——亳宫城中宫殿中的主殿长90m,是迄今所知最宏大的早商单体建筑遗址。 9、河南安阳小屯村遗址——殷墟,是最重要的晚商遗址。其建筑方正整齐,布局的结构美有所显露但不自觉,传统院落式布局已具雏形。 10、西周初期,分封建国,营建洛邑,出现了第一次城市建设的高潮(由于礼制的需要)。 战国时期,出现了第二次城市建设的高潮。(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以及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所引起的) 11、《左传》与汉初所传《礼记》曾叙述周朝宫室外部有防御和揭示政令的阙.而后阙逐渐演变为明、清的午门。 12、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是我国现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日字型)实例,也是我国现知最早的影壁实例; 13、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使西周建筑从“茅茨土阶”的简陋状态进入了比较高级的阶段。(注:西周早期,如陕西岐山凤雏村中使用的瓦还比较少,仅用于屋脊、天沟和屋檐等处。到了西周中晚期,瓦的数量就比较多了,质量也有所提高,如陕西扶风召陈遗址。另外,在这两个遗址中,还出土了铺地方砖) 14、春秋时期,瓦(筒瓦、板瓦等)已经开始普遍使用,作为诸侯宫室用的高台建筑(即台榭)也已经出现。另外,此时已经开始有了用砖的历史。(主要用于地下)15、战国时期,高台建筑盛行。瓦在宫殿建筑上已被广泛使用,装修用的砖也出现了。 16、汉朝——后世常见的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主要木结构已经形成。悬山和庑殿顶

初二政治下册期末复习提纲

万一中八年级政治下册知识点 (期末复习用) 第一单元 1、我国的国家性质(p4)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现阶段我国的人民包括(p4)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注意,不属于中国人民的中国公民有: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 ②拥有中国国籍的外国人 ③分裂国家的人 ④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3、人民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主人。(p4) (主人翁地位的表现:平等地享有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4、什么是公民权利;什么叫公民的基本权利?(p5) 公民权利指的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5、人民和公民有何异同,我国的公民包括哪些人?(p6) 人民是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 公民则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中国公民:必须要有中国的国籍才能算是中国公民。(有些超生的中国人口没有中国国籍,所以不能算是中国公民) 6、我国公民的权利是如何得到保障的(p7) 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 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7、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p9) 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具体包括: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⑤……⑨ (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 8、公民应该这样正确行使权利?(p10--11)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④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9、如何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P11页) 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 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10、公民的义务分为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两大类,什么叫法定义务?宪法规定的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p16)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法定义务,也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法定义务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具体内容在课本上划记,共6条) 11、什么叫道德义务,道德义务有什么作用,我国公民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有哪些?(p17) 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2、为什么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P14—15页) ①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②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因为这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③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word版)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试卷 数学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2018·五省联考]已知全集U =R ,则下列能正确表示集合{}0,1,2M =和{} 220N x x x +==关系的韦恩(Venn )图是( ) A . B . C . D . 2.[2018·三明期中]已知函数()lg ,011,0x x f x x x >?=?+≤?,则()()1f f -=( ) A .2- B .0 C .1 D .1- 3.[2018·重庆八中]下列函数中,既是偶函数,又在(),0-∞内单调递增的为( ) A .22y x x =+ B .2x y = C .22x x y -=- D .12 log 1y x =- 4.[2018·大庆实验中学]已知函数()3 2x f x a x =--的一个零点在区间()1,3内,则实数a 的取值 范围是( ) A .51,2? ?- ?? ? B .5,72?? ??? C .()1,7- D .()1,-+∞

5.[2018·金山中学]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各个面中,最大的面积是( ) A . B . 2 C .1 D 6.[2018·黄山八校联考]若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若αβ⊥,m β⊥,则//m α B .若//m α,n m ⊥,则n α⊥ C .若//m α,//n α,m β?,n β?,则//αβ D .若//m β,m α?,n α β=,则//m n 7.[2018·宿州期中]已知直线1:30l mx y -+=与211:22 l y x =-+垂直,则m =( ) A .12- B .12 C .2- D .2 8.[2018·合肥九中]直线l 过点()0,2,被圆22:4690C x y x y +--+=截得的弦长为线l 的方程是( ) A .4 23 y x = + B .1 23y x =-+ C .2y = D .4 23 y x =+或2y =

中国建筑史考研-重点知识点.

中国建筑史讲义 第一篇中国古代建筑史 第一章前言 一、什么是建筑,什么是建筑历史: 什么是“建筑”,作几十个定义恐怕也难结束,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可以这么说: 建筑是人为的人类生活空间; 为保障人类生息、躲避灾害之用而创造的空间; 为满足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需要而创造的空间; 建筑包括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但外部空间不只是建筑。 《老子》第十一章(该书成于公元前500多年的战国初期)有: 埏(Shan)埴(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Yo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著名建筑师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的“二、建筑的构成”一节中说:“建筑是由希腊人称作塔克西斯的法式,称作狄阿忒西斯的布置、比例、均衡、装饰,和称作奥厄科诺弥亚的经营构成的”。(高履泰译《建筑十书》10-11页) (该书大约写于公元前27至前23年间。)在西方人的语汇中,没有“建筑空间”这一概念。对建筑的这种认识,延续并指导西方建筑达2000年之久,成了西方建筑文化的传统和教义。直到现代建筑开始之后,有机建筑的创始人、“举世公认的二十世纪的一位伟大的建筑师、艺术家和思想家”(《赖特》引言)在谈到过这个观念和中国老子的关系时说:“正是老子,在耶苏之前五百年,首先声称房屋的实在不是四片墙和屋顶,而是在于内部空间,这个思想完全是异教徒的,是古典的所有关于房屋的观念的颠倒。只要你接受这样的概念,古典主义建筑就必然被否定。”(《赖特》40页)赖特1941年提出:“内部空间是建筑的主体,房间本身应显露出来,否则建筑物就缺乏现代感”(《赖特》40页)赖特说“原先我曾自诩自己有先见之明,认为自己满脑子装有人类需要的伟大预见”。当然,赖特所说的“古典建筑”是指“西方古典建筑”。 由此可见,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古典建筑观有着根本地不同。 研究或说明这些空间的形成及不同时期的发展,就是《中国建筑历史》。 二、建筑的发展及其发展的原动力: 建筑是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所必需的空间,因此,建筑与人类的这两种生活相关联;两种生活中,精神生活依附于物质生活,生产是物质生活的基础,所以,生产是建筑发展的原动力,而生产中的生产力是建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根据一般公式: 生产力=劳动力(体力和脑力)+劳动工具(包括科学技术) 有什麽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麽样的建筑;这种相适应的特点,贯穿于整个建筑发展的历史过程之中。这就是本课的研究对象与目的。 三、中国建筑历史的分期:与通史的分期相同: ⒈古代史:公元前270 万年─公元1840 年。 ⑴. 原始社会 ⑵. 奴隶社会 ⑶. 封建社会 ⒉近代史:1840年─1949年 ⒊现代史:1949年─至今 附:中国古代通史时序: 原始社会:古猿从思维与制作工具开始,成为人类 旧石器时代:公元前500万年─公元前1万年; 早期:公元前500万年─公元前10万年; 1999年在云南元谋竹棚地区发现500 万年前的古猿人头骨化石;史称:猿人(直立人),打制石

2017-2018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数学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20分.考试限定用时10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籍号分别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参考公式: 1.锥体的体积公式1 ,,.3 V Sh S h =其中是锥体的底面积是锥体的高 2.球的表面积公式2 4S R π=,球的体积公式3 43 R V π=,其中R 为球的半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全集{0,1,2,3},{1,3}U A ==,则集合U C A = ( ) A .{}0 B .{}1,2 C .{}0,2 D .{}0,1,2 2.空间中,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 ( ) A .平行 B .相交 C .异面 D .以上均有可能 3.已知幂函数()α x x f =的图象经过点? ?? ?? 2, 22,则()4f 的值等于 ( ) A .16 B.116 C .2 D.1 2 4. 函数()lg(2)f x x =+的定义域为 ( ) A.(-2,1) B.[-2,1] C.()+∞-,2 D. (]1,2- 5.动点P 在直线x+y-4=0上,O 为原点,则|OP|的最小值为 ( ) A B .C D .2 6.设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 A .若m ∥n ,m ∥α,则n ∥α B .若α⊥β,m ∥α,则m ⊥β C .若α⊥β,m ⊥β,则m ∥α D .若m ⊥n ,m ⊥α, n ⊥β,则α⊥β

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建筑史》硕士博士考试复习提纲

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建筑史》硕士博士考试复习提纲(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建筑史》硕士博士考试复习提纲,据说80%的考试内容来自这些内容提示:各条目后标明《中国建筑史(第五版)》参考页码 一、中国古代建筑概论 1论述题 1、中国古代建筑有哪些常见类型?11、12 2、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特点。并举出其几种基本布局7-10 3、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为主,有什么优缺点?1、2 4、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装修、色彩的特点270-276 5、中国清代建筑彩画的种类及特点295-298 6、中国古代家具及陈设的特点273 7、中国古代如何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10(环境分析、利用和改造参见213-226;关于风水理论参考此题) 8、中国古代建筑工官制度13(样式雷参见47;另附传统建筑图学方法和设计237) 9、中国古代建筑意匠212-246 (1)中国古代营造观念213-218 (2)中国古代建筑选址(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同7) (3)中国古代建筑的形态、空间和秩序 (4)中国古代建筑的审美(238-240) 10、中国古代建筑屋顶 (1)屋顶曲线的常见做法(含屋面曲线和角部起翘)267-268,参见287 (2)屋顶造型艺术(240-242) 2绘图-论述题

1、中国古代典型单座建筑的平面5 2、中国木结构有哪几种基本形式?并说明其各自的特点2-4 3、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常见类型6、266 3、名词解释 1、侧脚258;生起258;梭柱5、257;卷杀5;收分5 2、材栔制、材分制、模数制242宋代的八等材261清代的斗口制282 3、举折法268;举架法280 4、斗栱4、259 5、大式建筑、小式建筑277 6、《营造法式》(阐述产生的背景、内容与成就)39(参见13、242;另附《工程做法》47)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发展 1、论述题-各时期建筑概况 1、从史前房屋遗址谈谈中国建筑的起源问题15(干栏和穴居住宅,公共建筑遗址17-18) 2、原始社会建筑概况 (1)半坡和姜寨原始村落的布局有什么特色?16-17 (2)浙江余姚河姆渡建筑遗址的情况15-16 (3)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房屋遗址的区别17 3、夏(或先商)时期建筑概况 (1)河南二里头宫殿遗址19 (2)甲骨文反映建筑形式举例(参考刘敦祯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 4、西周时期建筑概况(22)

2018年八年级政治下册期末总复习提纲(人教版)

2018年八年级政治下册期末总复习提纲(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政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我国的国家性质(p4)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现阶段我国的人民包括(p4)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注意,不属于中国人民的中国公民有: ①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 ②拥有中国国籍的外国人 ③分裂国家的人 ④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3、人民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主人。(p4) 主人翁地位的表现:平等地享有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4、什么是公民权利;什么叫公民的基本权利?(p5) 公民权利指的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5、人民和公民有何异同,我国的公民包括哪些人?(p6) 人民是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 公民则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中国公民:必须要有中国的国籍才能算是中国公民。(有些超生的中国人口没有中国国籍,所以不能算是中国公民) 6、我国公民的权利是如何得到保障的?(p7) 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1 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7、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p9) 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具体包括: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⑤……⑨(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 8、公民应该这样正确行使权利?(p10--11)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④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9、如何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P11页) 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 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10、公民的义务分为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两大类,什么叫法定义务?宪法规定的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p16)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法定义务,也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法定义务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具体内容在课本上划记,共6条)11、什么叫道德义务,道德义务有什么作用,我国公民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有哪些?(p17) 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2、为什么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P14—15页) ①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②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因为这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③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13、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是怎样的?(p19)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厚德载物”的当下价值 “厚德载物”作为中华美德的一种概括,历来是仁人志士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道德状况是社会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志,影响着一个国家、民族的长治久安。没有道德,哪来和谐?儒家“厚德载物”思想的当下价值毋庸置疑。 “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通俗地说,厚德载物,就是地的本性是顺天而动的,人应效法地,以厚德宽容待人。所谓“厚德”即“大德”、“高德”,即最高尚的道德。所谓“载物”之“物”,不仅专指万物,而且首先指一切人。“厚稳载物”,即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厚德载物强调容人、容物。做人要有深厚的道德修养,要胸怀宽广,气度宏大,既容人之短,恕人之过,更要宽厚待人。 “厚德载物”有利于培养现代道德人格,保证人生价值的实现。儒家追求“厚德”的君子人格,儒家君子人格所具备的道德品质为现代理想人格提供了理论模式。现代理想人格依然寄托着人们的期待和追求,它要求人们具有广博的爱心,有道义感,有道德操守,要正确处理义利关系,要有承担责任与苦难的勇气,等等。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表明,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智力因素,而且还取决于非智力因素,特别是人的道德品行。凡是有作为、成大器者,无不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进取心、自信心等品质。 “厚德载物”督促人们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促进个人幸福。儒家强调人与动物的根本不同在于人追求精神生活,道德理性重视人的现实生活的精神维度,主张向内寻求生命的根据和快乐的泉源。儒家许多富有生命力的传统道德,如正义、诚实、信任、宽厚等等,已构成人们恒久的道德情怀,使人有尊严地生活。现实社会中,物质生活提高后,人的幸福感并不一定增加,人们领悟到生活不只是为满足物质享乐而忙碌,还应有精神追求的乐趣。“厚德载物”思想能够培养人们的仁爱之心,使人克制人欲、减轻自私自利之心,爱他人、爱社会、爱人类、爱万物。道德高尚、胸怀博大的人才能得到最快的发展和感受人生的幸福。 “厚德载物”的人文特质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厚德载物”作为一种博大的精神素养,它是播种和谐的种子。“厚德”强调个人内在道德修养,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其独特的意义。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现实中,如果我们注重自我修养,在人际互动中约束个人行为,减少人际摩擦,化解人际中的紧张与冲突,自然有利于形成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在当今多元化、多样性的社会中,“求同存异、包容共济”,对于调节各种关系和矛盾,使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商品经济的发展强化了人们的竞争意识,但这并不排除道德领域中的宽容、宽厚。儒家“厚德载物”思想,对于培养现代公民的良好品行,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构建和谐社会,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选自《光明日报》2014年 12月21日) 1.关于“厚德载物”,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厚德载物”作为最高道德境界,对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长治久安有着深远的影响。 B.“厚德载物”,是说人是顺天而动的,应效法大地,用“大德”、“高激”宽容待人。 C.“厚德载物”,就是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不仅德泽万物,而且首先要德泽一切人。 D.“厚德载物”,强调容人、容物,做人既要容人之短,恕人之过,更要宽厚待人。 2.关于“厚德载物的当下价值”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厚德载物”为现代理想人格提供了理论模式,有利于现代道德人格的培养和人生价值的实现。 B.“厚德载物”作为一个人事业成功与否的智力因素方面的重要内容,要求现代人具有广博的爱心,有道义感,有道德操守等。 C.“厚德载物”能培养现代人的仁爱之心,促使他们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使他们道德高尚、胸怀博大,得到发展和感受人生的幸福。 D.“厚德载物”有利于引导现代人加强自我修养,规范个人行为,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其独特的意义。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厚德载物”中的“物”,应该包括“人”和“物”两方面的内容,而且应该首先包括社会的“人”。 B.凡是有作为、成大器者,必定是道德品行高尚的人,因为人的道德品行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高度。 C.儒家许多富有生命力的传统道德,构成了人们恒久的道德情怀,他们的精神境界是后人无法企及的。 D.在当今社会中,“求同存异、包容共济”,是调节各种关系和矛盾、强化人们竞争意识的重要因素。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乃使张仪至楚,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嫁女娶妇,长为兄弟之国。”楚王说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王怒曰:“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