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选择题

经济学原理选择题
经济学原理选择题

单选题

一1.下列哪一种情况涉及到权衡取舍? E

a.买一辆新汽车。

b.上大学。

c.星期天下午看一场足球比赛。

d.睡午觉。

e.以上各项都涉及到权衡取舍。

2?之所以要权衡取舍,是因为欲望是无限的,而资源是 C

a.有效的。

b.经济的。

c.稀缺的。

d.无限的。

e.边际的。

3.经济学是研究 B

a.如何完全满足我们无限的欲望。

b.社会如何管理其稀缺资源。

c.如何把我们的欲望减少到我们得到满足时为止。

d.如何避免进行权衡取舍。

e.社会如何管理其无限的资源

4.除非一种行为满足下列条件,否则理性人就不会行事 D

a.可以为某人赚钱。

b.符合伦理道德。

c.产生了大于边际利益的边际成本。

d.产生了大于边际成本的边际利益。

e.以上每一种情况都不是。

5.提高税收并增加福利支付 D

a.证明了存在免费午餐。

b.减少了市场势力。

c.以损害平等为代价提高了效率。

d.以损害效率为代价改善了平等。

e.以上每一种情况都不是。

6.假设你捡到了20美元。如果你选择把这20美元用于看足球比赛,你看这场比赛的机会成本是C

a.没有,因为你捡到了钱。

b.20美元(因为你可以用这20美元买其他东西)。

c.20美元(因为你可以用这20美元买其他东西)加你

用于看比赛的时间的价值。

d.20美元(因为你可以用这20美元买其他东西)加你

用于看比赛的时间的价值,再加你在看比赛中买饭的成本。

e.以上每一项都不是。

7.对外贸易A

a.使一国能以低于自己在国内生产一切东西

时的成本拥有品种更多的产品。

b ?使一国可以避免权衡取舍。

c .使一国可以更平等。

d .提咼了资源的稀缺性。

e .以上每一项都不是。

8.由于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如果会计师的平均薪水增加50%,而教师的平均薪水增加20%,我们可以预期A

a.学生将从教育专业转向会计专业。

b.学生将从会计专业转向教育专业。

c.上大学的学生少了。

d.以上每一项都不是。

9.下列哪一种关于市场经济的表述是正确的? A

a.市场参与者仿佛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引行事,产生了使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结果。

b.税收有助于沟通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成本与利益。

c.在有足够大的电脑时,中央计划者可以比市场更有效地指导生产。

d.市场体制的力量倾向于在消费者中平等地分配资源。

10.美国工人享有高生活水平是因为D

a.美国的工会维护了高工资。

b.我们保护自己的工业免受国外竞争。

c.美国有高的最低工资。

d.美国工人的生产率高。

e.以上每一项都不是。

11.牛肉价格上升提供的信息是C

a.告诉消费者多买牛肉。

b.告诉消费者少买猪肉。

c.告诉生产者多生产牛肉。

d.没有提供信息,因为市场体制中的价格是由计划委员会管理的。

12.你根据销售额为2 000美元的估算,花1 000美元盖了一个热狗店。热狗店快建完了,但现在估计总销售额只是800美元。你可以再花300美元盖完热狗店。你应该盖完热狗店吗?(假设你没有热狗的成本.)A

a.是的。

b.不。

c.没有足够的信息回答这个问题

13.根据第12题,你应该盖完热狗店的决策规则是盖完热狗店的成本小于 D

a.100美兀。

b.300美兀。

c.500美兀。

d.800美兀。

e.以上每一项都不是。

14.下列哪一项不是去度假的机会成本的一部分? B

a.如果你留在家里并工作可以赚到的钱。

b.你用于食物的钱。

c.你用于飞机票的钱。

d.你在度假区看百老汇表演所花的钱。

二1 .完全竞争的市场c

a.只有一个卖者。

b .至少有几个卖者。

c .有许多买者和卖者。

d .有确定自己价格的企业。

e .以上各项都不是。

2.需求定理说明,一种物品价格上升b

a .该物品需求减少。

b .该物品需求量减少。

c .该物品供给增加。

d .该物品供给量增加。

e .以上各项都不是。

3.供给定理说明,一种物品价格上升d

a.该物品需求减少。

b .该物品需求量减少。

c .该物品供给增加。

d .该物品供给量增加。

e .以上各项都不是。

4.如果消费者收入增加引起野营设备需求减少,那么,野营设备是 d a .互补品。

b .替代品。

c.正常物品

d .低档物品。

e .以上各项都不是。

5.垄断市场a

a.只有一个卖者。

b.至少有几个卖者;

c.有许多买这与卖者;

d.有作为价格接受者的企业。

e.以上各项都不是。

6.下列哪一件事使手表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c

a .手表的价格下降。

b .如果手表是正常物品,消费者收入减少。

c .如果手表电池与手表是互补品,手表电池价格下降。

d .手表的价格上升。

e .以上各项都不是。

7.以下各项都使手表供给向右移动,除了a

a .手表价格上升。

b .用于制造手表的技术进步。

c .用于制造手表的工人工资下降。

d .制造者预期未来手表价格下降。

e .以上各项都引起手表供给增加。

8 .如果一种物品价格高于均衡价格 b

a ?存在过剩,而且,价格将上升。

b ?存在过剩,而且,价格将下降。

c .存在短缺,而且,价格将上升。

d .存在短缺,而且,价格将下降。

e .需求量等于供给量,而且,价格保持不变。

9 .如果一种物品价格低于均衡价格 c

a .存在过剩,而且,价格将上升。

b .存在过剩,而且,价格将下降。

c .存在短缺,而且,价格将上升。

d .存在短缺,而且,价格将下降。

e .需求量等于供给量,而且,价格保持不变。

10.如果一种物品的价格等于均衡价格 e

a.存在过剩,而且,价格将上升。

b .存在过剩,而且,价格将下降。

c .存在短缺,而且,价格将上升。

d .存在短缺,而且,价格将下降。

e .需求量等于供给量,而且,价格保持不变。

11.一种物品需求增加(向右移动)将会引起a

a.均衡价格和数量增加。

b.均衡价格和数量减少。

c.均衡价格上升,而均衡数量减少。

d.均衡价格下降,而均衡数量增加。

e.以上各项都不是。

12.一种物品供给减少(向左移动)将会引起c

a.均衡价格和数量增加。

b.均衡价格和数量减少。

c.均衡价格上升,而均衡数量减少。

d.均衡价格下降,而均衡数量增加。

e.以上各项都不是。

13.假

设个人电脑的供给和需求都增加。在个人电脑市场上,我们可以预期 d

a .均衡数量增加,而均衡价格上升。

b .均衡数量增加,而均衡价格下降。

c .均衡数量增加,而均衡价格保持不变。

d .均衡数量增加,而均衡价格的变动是无法确定的。

e .均衡数量的变动是无法确定的,而均衡价格上升。

14.假设个人电脑的供给和需求都增加。再假设个人电脑供给的增加大于个人电

脑需求的增加。在个人电脑市场上,我们可以预期 b

a.均衡数量增加,而均衡价格上升。

b.均衡数量增加,而均衡价格下降。

c.均衡数量增加,而均衡价格保持不变。

d.均衡数量增加,而均衡价格的变动是无法确定的。

e.均衡数量的变动是无法确定的,而均衡价格上升。

15.下面哪一种关于萬苣价格上升影响的表述是正确的? d a .萬苣的需求将减少。

b ?萬苣的供给将减少。

e ?沙拉调味品的均衡价格和数量将增加。

d .沙拉调味品的均衡价格数量将减少。

e . a和b都对。

16.假设一场霜冻摧毁了佛罗里达的橘子收成。同时,假设消费者的嗜好转向橘子汁。我们预期在橘子汁市场上均衡价格和数量会发生什么变动? a

a .价格将上升,数量是无法确定的。

b .价格将上升,数量将增加。

c .价格将上升,数量将减少。

d .价格将下降,数量是无法确定的。

e .对价格和数量的影响都是不确定的

17.假设消费者的嗜好转向苹果消费。以下哪一种说法是对苹果市场上这个事件影响的正确描述? a

a.苹果的需求增加,苹果的供给量增加。

b.苹果的需求和供给都增加。

c.苹果的需求量和供给都增加。

d.苹果的需求增加,苹果的供给减少。

e.苹果的需求量减少,苹果的供给增加

18.假设小麦的买者和卖者都预期近期内小麦价格上升。我们预期今天的小麦市

场上均衡价格和数量会发生什么变动? b

a .对价格和数量的影响是无法确定的。

b .价格将上升,数量是不确定的。

c .价格将上升,数量将增加。

d .价格将上升,数量将减少。

e .价格将下降,数量是不确定的。

19.低档物品是收入增加引起哪一种变动的物品 d

a .供给增加。

b .供给减少。

c .需求增加。

d .需求减少。

1.如果一种物品价格的微小百分比变动大大减少了该物品的需求量,那么,该物品的需求是b

a.价格缺乏弹性。

b .价格富有弹性。

c .单位价格弹性。

d .收入缺乏弹性。

e .收入富有弹性。

2.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为c

a.一种物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除以该物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b.收入变动的百分比除以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c .一种物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该物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d.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收入变动的百分比。

e .以上各项都不是。

3.—般说来,需求曲线越平坦,越可能的情况是 a

a .价格富有弹性。

b ?价格缺乏弹性。

c .单位价格弹性。

d .以上各项都不对

4.一般来说,供给曲线越陡峭,越可能的情况是 b a .价格富有弹性。

b .价格缺乏弹性。

c .单位价格弹性。

d .以上各项都不对。

5.下列哪一种情况会引起一种物品的需求曲线是价格缺乏弹性? d

a.该物品有大量替代品。

b .该物品是低档物品。

c .该物品是奢侈品。

d .该物品是必需品

6.下列哪一种物品的需求可能是最缺乏价格弹性的? d

a.飞机票。

B.公共汽车票。

c.乘出租汽车。

d.交通。

7.如果两种物品之间的交叉价格弹性是负的,那么,这两种物品很可能是 c

a. 奢侈品。

b .必需品。

c .互补品。

d .替代品。

8.如果一种物品的供给曲线是价格富有弹性的,那么 a

a.供给量对该物品的价格变动是敏感的。

b.供给量对该物品的价格变动是不敏感的。

c.需求量对该物品的价格变动是敏感的。

d.需求量对该物品的价格变动是不敏感的。

e.以上各项都不对。

9 .如果一个渔民在鱼腐烂之前要以他能得到的任何一种价格把他当天捕到的鱼卖出

去,一旦捕到了鱼,渔民鲜鱼的供给价格弹性就是 a

a.0

b.1

c.无限大。

d.不能根据这个信息来决定

10.在某个市场上供给减少(向左移动)总收益增加的条件是d

a.供给是价格富有弹性的。

b.供给是价格缺乏弹性的。

c.需求是价格富有弹性的。

d.需求是价格缺乏弹性的

11.如果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对那个市场的总收益没有影响,这个市场必须是 c

a.价格缺乏弹性。

b.价格富有弹性。

C.单位价格弹性。

d.以上各项都是。

12.如果消费者总是把他们收入的15%用于食物,那么,食物的需求收入弹性

是b

a.0.15

b. 1.00

c. 1.15

d. 1.50

e.以上各项都不对。

13.使农产品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的农业技术进步倾向于 a

a .减少整个农民的总收益,因为食物的需求缺乏弹性。

b .减少整个农民的总收益,因为食物的需求富有弹性。

c .增加整个农民的总收益,因为食物的需求缺乏弹性。

d .增加整个农民的总收益,因为食物的需求富有弹性。

14.如果供给是价格缺乏弹性的,供给价格弹性的值必定是 b

a.0

b.小于1。

c.大于1。

d.无限大。

e.以上各项都不对

15.如果存在生产设备的能力过剩,很可能的情况是企业的供给曲线 b

a .价格缺乏弹性。

b .价格富有弹性。

c .单位价格弹性。

d.以上各项都不对

用以下信息回答16?17题。假设在每月价格为30美元时,小镇有线电视的订户为3万户。如果小镇有线电视把每月的价格提高到40美元,订户将减少为2万户。

16.用中点法计算弹性,小镇有线电视的需求价格弹性是多少?d

a.0.66

b . 0.75

c . 1.0

d . 1.4

e . 2.0

17.在以下哪一种价格时,小镇有线电视赚到的总收益最大? b

a .每月30或40美元,因为需求价格弹性是1.0。

b .每月30美元。

c .每月40美元。

d .每月0美元。

18 .如果需求是线性的(一条直线),那么,需求价格弹性是c

a .沿着需求曲线不变。

b .上半部分缺乏弹性,而下半部分富有弹性。

c .上半部分富有弹性,而下半部分缺乏弹性。

d .全都富有弹性。

e ?全都缺乏弹性。

19.如果一种物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是负的,它必定是c a .一种奢侈品。

b .一种正常物品。

c .一种低档物品。

d .一种富有弹性的物品

20.如果消费者认为一种物品很少有替代品,那么d

a .供给将是价格富有弹性的。

b .供给将是价格缺乏弹性的。

c .需求将是价格富有弹性的。

d .需求将是价格缺乏弹性的。

e.以上各项都不对。

1.为了使价格上限成为一种对市场的约束性限制,政府应该使它

a.高于均衡价格。

b.低于均衡价格。

c.正好在均衡价格上。

d.在任何一种价格时,因为所有价格上限都是限制性约束。

2.约束性价格上限引起a

a .短缺。

b .过剩。

c .均衡。

d .短缺或过剩取决于确定的价格上限在均衡价格之上还是之下

3 .假设公寓的均衡价格是每月500美元,而政府规定租金控制是于250美兀。由

租金控制,下列哪一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d

a. 住房短缺。

b .房东可以对公寓租赁者进行歧视。

c .为了租到公寓要向房东行贿。

d .公寓的质量将提高。

e .等待租房的买者会排长队。

4.价格下限b

a .确定了一种物品可以出售的法定最高价格。

b .确定了一种物品可以出售的法定最低价格。

c .总是决定一种物品必须售出的价格。

d .如果确定的价格下限高于均衡价格,就不是一种限制性约束

5.下面哪一种关于约束性价格上限的表述是正确的?d

a.由于价格上限引起的过剩在短期中大于长期中。

b.由于价格上限引起的过剩在长期中大于短期中。

c.由于价格上限引起的短缺在短期中大于长期中。

d.由于价格上限引起的短缺在长期中大于短期中。

6 .市场的哪一方更可能为价格下限而游说政府?c

a.想要价格下限的既不是买者也不是卖者。

b.买者与卖者都想要价格下限。

c.卖者。

d.买者。

7.如果a

a ?供给和需求都是富有弹性的,

b.供给和需求都是缺乏弹性的,

c.供给缺乏弹性,而需求富有弹性,

d.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约束性价格下限引起的过剩最大

8.下列哪一种情况是价格下限的例子?c

a.租金控制。

b.当汽油的均衡价格是每加仑1.5美元时,把汽油的价格限制为每加仑1美元。

c.最低工资。

d.以上各项都是价格下限

9.如果政府规定汽油的价格上限是每加仑1.5美元,而均衡价格是每加仑1美元,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d

a.存在汽油短缺。

b.存在汽油过剩。

c.汽油供给的大量增加会使价格上限成为一种约束性限制。

d.汽油需求的大量增加会使价格上限成为一种约束性限制。

10.研究表明,最低工资增加10% c

a .青年人的就业减少10%一15%。

b .青年人的就业增加10 %一15%。

c .青年人的就业减少1%?3%。

d .青年人的就业增加1%一3%

11.在供求模型的范围内,向一种物品的买者收税会使 b

a.需求曲线向上移动每单位税收。

b.需求曲线向下移动每单位税收。

c.供给曲线向上移动每单位税收。

d.供给曲线向下移动每单位税收

12.在供求模型的范围内,向一种物品的卖者收税会c

a .需求曲线向上移动每单位税收。

b .需求曲线向下移动每单位税收。

c .供给曲线向上移动每单位税收。

d.供给曲线向下移动每单位税收

13.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会发生以下哪一种情况?a

a .买者支付的价格上升,卖者得到的价格下降,以及销售量减少。

b .买者支付的价格上升,卖者得到的价格下降,以及销售量增加。

c .买者支付的价格下降,卖者得到的价格上升,以及销售量减少。

d .买者支付的价格下降,卖者得到的价格上升,以及销售量增加。

14.当向市场上的买者收税时c

a.买者承担税收负担。

b.卖者承担税收负担。

c.买者与卖者的税收负担与向卖者收税时相同。

d.税收负担主要落在买者身上

15.对每加仑汽油征收1美元税收d

a.买者支付的价格每加仑上升1美元。

b.卖者得到的价格每加仑下降1美元。

c.买者支付的价格正好上升0.5美元,卖者得到的价格正好下降0.5美元。

d.在买者支付的价格和卖者得到的价格之间打人了一个1美元的税收楔子。

16.当b

a.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时,

b.需求富有弹性,而供给缺乏弹性时,

c.供给和需求都缺乏弹性时,

税收负担更多地落在市场的卖者身上。

17.对一种消费者必需的物品征收税收,很可能使税收负担 a

a .更多地落在买者身上。

b .更多地落在卖者身上。

c .买者与卖者平等地分摊。

d .完全落在卖者身上。

18.当A

a.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时,

b .需求富有弹性,而供给缺乏弹性时,

c .供给和需求都富有弹性时,

d .供给和需求都缺乏弹性时,一种税收的负担更多地落在市场的买者身上。

19.以下哪一种关于税收负担的表述是正确的?D

a .对一种消费者感到必需的物品征税所引起的税收负担主要落在这种物品的卖者身上。

b .税收负担主要落在当价格变得不利于自己时最愿意离开市场的一方(买者或卖者)身上。

c .税收负担落在纳税的市场一方(买者或卖者)身上。

d .税收负担的分摊由供给和需求的相对弹性而不由立法决定。

20.以下哪一种物品的税收负担更可能主要落在卖者身上?B

a .食品。

b .娱乐业。

c .衣服。

d .住房。

1、如果允许自由贸易,且一种物品的世界价格

a.低于贸易前该物品的国内价格;

b.高于贸易前该物品的国内价格;

c.等于贸易前该物品的国内价格;

d.以上各项都不是。

那么,一国将出口该物品B

2、假定世界价格低于贸易前一种物品的国内价格。如果一国允许这种物品的自由贸易A

a.消费者将受益,而生产者将受损;

b.生产者将受益,而消费者将受损;

c.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受益;

d.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受损。

3、下列哪一个关于美国和加拿大之间自由贸易的表述是正确的? C

a.美国将出口铅笔,但在钢笔上没有贸易,因为没有一个国家在钢笔的生产商有比较优势。

b.美国将出口钢笔,而加拿大将出口铅笔。

c.美国将出口铅笔,而加拿大将出口钢笔。

d.美国既出口钢笔,又出口铅笔

4、如果一种物品的世界价格高于贸易前该物品的国内价格,那么,该国就应该C

a.在生产该物品中具有绝对优势;

b.在生产该物品中具有绝对劣势;

c.在生产该物品中具有比较优势;

d.在生产该物品中具有比较劣势

5、如果不允许贸易,消费者剩余的面积是: B

a.A

b.A+B

c.A+B+C

d.A+B+D

e.A+B+C+D

6如果允许自由贸易,消费者剩余的面积是: D

a.A

b.A+B

c.A+B+C

d.A+B+D

e.A+B+C+D

7、如果不允许贸易,生产者剩余的面积将是: A

a.C

b.B+C

c.B+C+D

d.A+B+C

e.A+B+C+D

8、如果允许自由贸易,生产者剩余的面积将是: C

a.C

b.B+C

c.B+C+D

d.A+B+C

e.A+B+C+D

9、与贸易利益相对应的面积是D

a.A

b.B

c.C

d.D

e.B+D

10、当一国允许贸易并出口一种物品时D 赢家的好处而变坏了。

d. 国内生产者状况变好,国内消费者状况变坏,而且,一国由于赢家的好处大于 输家的损失而变好LE

11、 如果允许贸易,消费者剩余的面积将是: D

a. A

b. A+B

c. A+B+C

d. A+B+C+D+E+F

e. A+B+C+D+E+F+G

12、 如果对这种物品征收关税,消费者剩余的面积是 B a. A b. A+B c. A+B+C

d. A+B+C+D+E+F

e. A+B+C+D+E+F+G 13、 政府关税收入的面积是E a. C+D+E+F b. D+E+F c. D+F d. G e. E

14、 如果对这种物品征收关税,生产者剩余的面积是 B a. G b. G+C

c. G+C+D+E+F

d. G+C+D+E+F+B

e. G+C+E 15、 关税的无谓损失的面积是D a. B+D+E+F b. B

c. D+E+F

d. D+F

e. E

16、 要使进口配额对贸易的影响与关税同样大,进口配额应是多少? B

a. Q2-Q1

b. Q3-Q2 C.Q4-Q3 d. Q4-Q1

e. 以上各项都不是。

a. 国内消费者状况变好, 赢家的好处而变坏了。

b. 国内消费者状况变好, 输家的损失而变好了。

c. 国内生产者状况变好, 国内生产者状况变坏, 国内生产者状况变坏, 国内消费者状况变坏, 而且,一国由于输家的损失大于

而且,一国由于赢家的好处大于 而且,一国由于输家的损失大于

17、以下哪一种关于关税的表述是正确的? A

a.关税增加了生产者剩余,减少了消费者剩余,增加了政府收入,并减少了总剩余。

b.关税增加了消费者剩余,减少了生产者剩余,增加了政府收入,并减少了总剩余。

c.关税增加了生产者剩余,减少了消费者剩余,增加了政府收入,并增加了总剩余。

d.关税增加了消费者剩余,减少了生产者剩余,增加了政府收入,并增加了总剩余。

18、以下哪一种关于进口配额的表述是正确的? C

a.进口配额优于关税,因为它们使政府收入增加得更多。

b.出口国确定的自愿配额减少了进口国贸易限制的无谓损失。

c.对每一种关税,都有可以引起相似结果的进口配额。

d.进口配额降低了国内消费者的价格。

19、以下哪一种观点没有用来支持贸易限制? D

a.自由贸易摧毁了国内工作岗位;

b.如果至关重要的产品是进口的,自由贸易就有损于国家安全;

c.如果外国补贴它们的出口行业,自由贸易就不利于进口国;

d.自由贸易损害了国内生产者,又损害了国内消费者,并减少了总剩余;

e.自由贸易损害了进口国的幼稚产业。

20、由于生产者能比消费者更好地组织起来,所以,我们将预期政治压力引起B

a.自由贸易;

b.进口限制;

c.出口限制;

d.以上各项都不对。

1 ?如果一个人消费一种物品减少了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可以说这种物品是

C

a ?公共资源。

b .由自然垄断生产的。

c .竞争性的。

d.排他性的。

2.公共物品B

a.既有竞争性又有排他性。

b.既无竞争性又无排他性。

c .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

d .无竞争性但有排他性

3.私人物品A

a .既有竞争性又有排他性。

b.既无竞争性又无排他性。

c .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

d .无竞争性但有排他性

4.由自然垄断生产的物品D

a .既有竞争性又有排他性。

b.既无竞争性又无排他性。

c .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

d .无竞争性但有排他性

5 .公共资源C

a .既有竞争性又有排他性。

b ?既无竞争性又无排他性。

c ?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

d ?无竞争性但有排他性。

6?私人市场难以提供公共物品是由于D

a ?公共物品问题。

b .竞争性冋题。

c .公地悲剧。

d .搭便车者问题。

7 .假设一条路边的20家居民每家对修复道路的评价都是3 000美元。修复道路的成本是40 000美元。下列哪一种表述是正确的?C

a .修复道路无效率。

b .每户居民花3 000美元修复自己家门前的那一段路是有效率的。

c .政府向每户居民征收2 000美元税并修复这条路是有效率的。

d .以上各项都不对。

&搭便车者是A

a .得到了一种物品的利益,但避开为此付费的人。

b .生产一种物品,但没有得到对这种物品的支付的人。

c .为一种物品付费,但没有从这种物品中得到任何利益的人。

d .不生产物品但被允许消费物品的人

9.以下哪一种情况是公共物品的例子?D

a .海洋中的鲸鱼。

b .公园树上的苹果。

c .一次野餐时的热狗。

d .国防。

10.正外部性以类似于下列哪一种情况的方式影响市场效率?B

a .私人物品。

b .公共物品。

c .公共资源。

d .竞争性物品。

11.负外部性以类似于下列哪一种情况的方式影响市场效率?C

a .私人物品。

b .公共物品。

c .公共资源。

d .排他性物品。

12.当政府用成本一利益分析帮助决定是否提供一种公共物品时,衡量利益是困难的,因为B

a .人不能评价人的生存或环境的价值。

b .回答者没有如实回答的激励。

c .对公众没有利益,因为公共物品并不是排他性的。

d .利益无限大,因为公共物品没有竞争性,而且,人们可以同时无限量地消费它。

13.以下哪一种情况是公共资源的例子?d

a .国家公园。

b .烟火表演。

c ?国防。

d ?铁矿。

14?公地悲剧是一个寓言,说明为什么c

a ?公共物品生产不足。

b?私人物品生产不足。

c ?公共资源被过度消费。

d?自然垄断过度生产物品

15?以下哪一种情况是解决空气污染问题的潜在方法?d

a ?拍卖污染许可证。

b ?赋予公民清新空气的权利,以使企业必须购买污染权。

c ?规定企业可以排向空气中的污染量。

d ?以上各项都对。

16?当市场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时,问题的最终来源通常是 c

a ?价格没有高到使人们不过度消费。

b ?价格没有低到使企业不过度生产。

c ?没有很好地界定产权。

d .政府管制。

17?如果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可以说这种物品是 d

a .公共资源。

b .公共物品。

c .竞争性的。

d .排他性的。

18. 一条拥挤的收费道路是a

a .私人物品。

b .公共物品。

c .公共资源。

d .由自然垄断生产的物品

经济学原理笔记整理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 任何一个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最终的选择必然使得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第十章:外部性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如果没有市场失灵,竞争市场的结果是有效率的,即最大化了总剩余(包括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 外部性(是一种市场失灵):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 由于自利的买卖者忽略其行为的外部成本或收益,有外部性时,市场结果是没有效率的。 政府行为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即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公共政策能够提高效率。负外部性的例子:空气污染,狗叫,邻居吵闹,噪声污染,二手烟,驾车时打电话对路人不安全 市场均衡,最大化了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

供给曲线,表示私人成本,卖着直接承担的成本。 需求曲线,表示私人价值,对于买者的价值(也就是支付意愿)。 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成本。外部成本:对旁观者负外部性影响的价值。 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征税=社会成本 当市场参与者必须支付社会成本时,市场均衡=社会均衡。 正外部性的例子:接种预防传染病的疫苗,研究创造知识,教育(减少了犯罪和改善了政府)。 存在正外部性时,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私人价值(对买者的直接价值)+外部利益(对于旁观者的价值)。 社会最优数量是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 补贴=外部利益 如果存在负外部性,市场生产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征税。 如果存在正外部性,小于。补贴。 技术政策:政府干预经济旨在扶持增进技术的企业。 专利法,技术政策的一种,对个人或公司创造发明的产权予以专利保护。 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经济学原理简答题及其参考答案

经济学原理简答题及其参考答案 1.什么是需求?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答:需求,是指某一时期内和一定市场上,消费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或劳务的数量,它是欲望与支付能力的统一。在一种商品市场上,影响该商品的需求的因素,一般有:(1) 该商品本身的价格;(2) 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3)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以及社会收入分配平等程度;(4) 消费者嗜好或称偏好;(5) 消费者对自己未来收入以及商品价格走势的预期;(6) 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动;(7) 政府的消费政策。 2.什么是均衡价格?它是如何形成的?画图说明。 答:所谓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也即是一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这时生产者愿意出卖的价格和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以及生产者愿意供给的数量和消费者愿意买进的数量恰好相等,市场达到均衡状态。这种在需求状况和供给状况为已知和确定不变条件下,市场供求达到平衡状态时的价格,就称为均衡价格,与均衡价格相对应的供(需)量,称为均衡数量。 均衡价格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由供求双方的竞争过程中自发地形成的。通常,销售者总想提高价格,购买者总想降低价格。但在价格高于均衡点时,就会出现超额供给,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将迫使销售者降低要价,从而迫使价格下落。反之,在价格低于均衡点时,就会出现超额需求,这种情况导致一部分准备买该商品的人提高其出价,从而迫使价格上升。买卖双方的竞争,最终趋于均衡状态。均衡价格的形成完全是自发的,如果市场不是完全竞争或者有外力的干预,那么,这种价格就不是均衡价格。(画图略) 3.什么是供求定理?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市场均衡起什么影响? 答:均衡价格由需求和供给决定,所以,需求的变动(不是需求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不是供给量的变动),就会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发生变动。需求与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的影响就是供求定理,其内容包括: (1) 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也就是说,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上升,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的下降。以及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数量增加,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数量的减少。 (2) 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也就是说,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下降,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的上升。以及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数量增加,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数量减少。 4.如果考虑到提高生产者的收入,那么对农产品和小轿车、空调一类高档消费品应采取提价还是降价办法?为什么? 答:农产品应当提价,高档消费品应当降价。因为农产品是生活必需品,需求缺乏弹性,即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其销售总收入与价格同方向变动,因而提高其价格时,需求量减少的

经济学原理试题及标准答案

经济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篇一:《经济学原理》(a卷)试卷及答案】 《经济学原理》(a卷答案) 2014-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试卷 级别:专业:学号: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由于选择人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被称为(c) a、费用 b、成本 c、机会成本 d、支出 2、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a) a、既定资源的配置b、资源总量的决定c、如何实现充分就业d、国民收入的决定 3、若某商品价格上升2%,其需求量下降10%,则该商品的需求(b) a、缺乏弹性b、富有弹性c、具有单位弹性 d、完全无弹性 4、边际效用递减意味着,随着对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d) a、商品价格越来越高 b、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c、预算约束线的斜率越来越小d、消费者为增加一单位该商品支 付的意愿减少 5、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c) a、mc以上的avc曲线 b、mc以上的ac曲线 c、avc以上的mc曲线 d、ac以上的mc曲线

6、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c) a、与数量轴平行b、与边际收益曲线重合 c、向右下方倾斜d、位于边际收益曲线的下方 7、公共物品导致市场失灵,是因为它们具有(b) a、竞争性 b、非排他性 c、排他性 d、有用性 8、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是指(a) 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收入c、国内生产净值 d、可支配收入总和 9、失业率是指(a) a、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 b、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的百分比 c、失业人数城镇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 d、失业人数占整个国家人数的百分比 10、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短期均衡中,总需求增加必然导致(d) a、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总水平下降 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总水平下降 c、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d、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11、假定某国2006年按1980年测算的物价指数为120,而2007年的物价指数为150,则2007年的通货膨胀率为(b) a、20% b、25% c、50% d、125%

经济学原理_试题(B)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本科2010级经济学原理期末考试(B 卷) 专业: 姓名 学号 成绩 任课教师: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30分) < 1、关于生产可能性边界,以下不正确的是:( ) A 、 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个国家利用资源所能生产出的最大商品集合的边界。 B 、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斜率代表了增加某种商品产出的机会成本。 C 、 生产可能性边界凹向原点是因为资源的稀缺性。 D 、 生产可能性边界随着技术进步而向右移动。 2、对一种奢侈品征税,很可能使税收负担( ) A 、 更多的落在买者身上 B 、 、 C 、 更多的落在卖者身上 D 、 在买者和卖者之间平等的分摊 E 、 完全落在买者身上 3、假设可以购买三个一样的鼠标。买者1愿意为一个鼠标支付60元钱,买者2愿意为一个鼠标支付50元钱,买者3愿意为一个鼠标支付40元钱。如果鼠标的市场价格是50元钱,将卖出多少鼠标,这个市场的消费者剩余值是多少( ) A 、 将卖出一个鼠标,消费者剩余值为60元钱 B 、 将卖出三个鼠标,消费者剩余值为0元 C 、 将卖出三个鼠标,消费者剩余值为10元 D 、 将卖出两个鼠标,消费者剩余值为10元 ; 4、如果一个竞争企业的产量翻了一番,它的总收益( ) A 、 翻一番 B 、 翻了一番还多 C 、 翻了不到一番 D 、 不能确定,因为物品价格可能上升或下降。 5、在能供给整个市场的产量时,其平均总成本一直下降到最小的企业称为( ) A 、 完全竞争者 B 、 自然垄断 C 、 政府垄断

E、受管制的垄断 6、垄断竞争企业在长期内经济利润为零,是因为:() A、市场上存在许多卖者。 B、虽然产品有差异,但产品之间的差异不够大。 C、企业可以无成本的自由进入与退出市场。 D、以上都是。 7、在以下商品中,提高价格最有可能使生产者的收入提高的商品是:() A、粮食。 B、》 C、高档服装。 D、汽车。 E、手机。 8、下列哪个事件影响了201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A、2010年中国人的家庭劳动 B、2010年中国公司在海外承包的大型建设工程 C、2010年在中国的一家钢铁公司为另一家在中国的造船厂生产的特种钢材。 D、2010年在中国的一家汽车公司把生产出来的汽车封入库存,以便明年旺季销售。 . 9、X与Y两种商品的价格分别由去年的10元与2元上涨至今年的11元与元,如果一个篮子是由4个X和10个Y组成的,那么以去年为基期,今年的通货膨胀率是() A、10% B、15% C、20% D、25% 10、下列情况中可能会降低社会的失业率的是() A、政府组织公共培训计划 B、政府提高最低工资水平 C、工会为其会员争取更高的工资待遇 D、| E、企业实行效率工资 11、下列不属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是() A、公开市场操作 B、法定准备金 C、贴现率 D、发行或回购国债 12、假定货币供应量是万亿,真实GDP是5万亿,物价水平是2,货币流通速度则是()

经济学原理知识整理

经济学原理知识整理 模块一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项目一认知经济学基础 知识——带你步入经济学殿堂 1、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前提是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 2、人类欲望的无限性是指人类的欲望或需要是无穷的。欲望是人们为了满足 生理或心理上的需要而产生的渴望。 3、物品:自由物品、经济物品、有害物品。 4、自由物品: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就能够得到的有用物品。 5、经济物品也叫稀缺物品,是指人类必须付出相应代价才能够得到的有用 物品。特点:有用性;人们获得时通常都要花费代价;经济物品相对于自 由物品来说一定是稀缺的;价格为正。 6、有害物品:人类必须付出相应代价才能够消除的物品,它来源于人们的经 济活动或其他活动,或是大自然的力量留下来的灾害。 7、稀缺性:经济物品是有限的,而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有限的经济物品总 是难以满足无限产生和膨胀的人类欲望,这一矛盾就是经济学中通常所说的稀缺性。 8、资源的稀缺性具有绝对性,这种绝对性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和人们生 产的所有区域。从历史上来看,稀缺性存在于人类社会的所有时期。从世界各地来看,稀缺性存在于所有人类活动的区域。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都 面临着稀缺性的问题,只不过稀缺的内容不同而已。所以,稀缺性是人类 社会永恒的问题。 9、资源的稀缺性具有相对性:也就是说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 资源也是稀缺的。 10、机会成本:当把一定的资源用来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其他产品的最大 产量(产值)。(一种资源用来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实质上是指选择的代价,即“选择成本” 。 11、生产可能性:一定的资源条件下,利用现有的资源可能生产的最大产量组 合。 12、生产可能性曲线:主要用来考察一个国家应该怎样分配其相对稀缺的生产

政治经济学原理试卷试题包括答案.docx

..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其填在题干后的括号。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B) A. 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D. 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 2.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C) A. 劳动资料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生产的产品 3.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 B ) A.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抽象劳动 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D ) A. 简单劳动 B. 商品的使用价值 C. 价格标准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 1 只绵羊= 2 把石斧表示的是(D) A. 一般的价值形式 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 货币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A) A.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B.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C.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D.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 7.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A ) A. 劳动力成为商品 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8. 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取得剩余价值属于(A) A. 绝对剩余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 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全体资本家长期获得的, 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条件。 C. 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D. 超额利润 9.社会再生产就其容来讲包括( C ) A.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涵式扩大再生产 C.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10.计件工资是( A ) A. 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B. 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 C. 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 D. 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 11. 资本积聚( A ) A.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12.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经济学原理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你认为是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答卷纸上。本大题3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价格和需求的变动成( B )。 A.成正方向变化 B.成反方向变化 C.不相关 D.完全等价 2、某消费者逐渐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量,直到实现效用最大化。在这一过程中,该商品的(C ) A.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增加 B.总效用不断下降,边际效用不断增加 C.总效用不断增加,边际效用不断下降 D.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减少 3、亨利花了一个小时购物并买了一件价值30美元的衣服,购买该衣服的机会成本是()。 A.一个小时 B.30美元 C.一个小时加30美元 D.一个小时加30美元的次优用途 4、整个行业只有唯一供给者的市场结构是()。 A.完全垄断市场 B.完全竞争市场 C.寡头垄断市场 D.垄断竞争市场 5、如果价格下降10%能使买者总支出增加1%,则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 A.富有弹性 B.具有单位弹性 C.缺乏弹性 D.其弹性不能确定 6、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企业之所以是价格接受者,是因为()。 A.它对价格有较大程度的控制 B.它生产了所在行业绝大部分产品 C.它的产量只占行业的全部产量的一个很小的份额 D.该行业只有很少数量的企业 7、假如某教授的年薪是20万元,若他从事其他的职业,最多只能得到3万元,那么,他所获得的经济租金为()。 A. 20万元 B. 17万元 C. 3万元 D.不确定 8、一年内在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被称为()。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民生产净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9、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A.政府转移支付 B.政府购买 C.消费支出 D.出口 10、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会使银行准备金()。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都有可能 11、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是企图()。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12、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则该商品属于()。 A.高档品 B.必需品 C.低档物 D.生活用品 13、已知某消费者的收入是200元,商品X的价格是20元,商品Y的价格是6元。假定他打算购买7单位X和10单位Y,这时商品X和Y的边际效用分别是50和18,如要获取最大效用,他应该()。 A.停止购买 B.增购X,减少Y的购买量 C.增购Y,减少X的购买量 D.同时增购X、Y 14、国民生产净值等于国民生产总值减去()。 A.折旧 B.间接税 C.所得税 D.政府的转移支付 15、一般认为,只有在()市场上,企业的生产成本从长期来看才是最低的,市场机制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A.寡头垄断 B.垄断竞争 C.完全竞争 D.不完全竞争 16、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国富论》 B.《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C.《经济学原理》 D.《经济学:原理、问题和政策》 17、如果其他各种条件均保持不变,当X商品的互补品Y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对X商品的需求:()。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18、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我们需要假定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和理性的,这是()假设。 A.社会人 B.经济人 C.复杂人 D.自我实现人

经济学原理B卷及参考答案

宁波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期末试卷(B)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试卷名称:经济学原理专业:国贸/财务 姓名:学号:班级: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某消费者偏好A商品甚于B商品,原因是()。 A.商品A的价格最低 B.对其而言,商品A的效用最大 C.商品A有多种用途 D.商品A紧俏 2.在得出某农民的某商品的供给曲线时,下列因素除哪一个外均保持常数( )。 A.所考虑商品的价格 B.投入品价格 C.气候状况 D. 技术水平 3.从均衡位置出发,如果某种商品的市场供给减少,而市场需求保持不变,则( )。 A.均衡价格下降 B.均衡量上升 C.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都减少 D.均衡价格提高但均衡量下降 4.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 型,是因为( )。 A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B.生产由规模经济到规模不经济 C.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D.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5.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 A. 效用水平相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不同 B.效用水平相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相同 C.效用水平不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不相同 D.效用水平不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相同 6.“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A.一定是对的; B.一定是不对的; 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 D.以上三种说法全对。 7.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 B.建造一座住宅 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 D.以上都是。 8.在国民收入和生产中的个人储蓄可以明确表示为() A.家庭所有资产的总额 B.当期所得收入中不用于消费部分

经济学原理习题与答案94415

10.由市场配置资源意味着( B ) 第 1 章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经济学可定义为( C ) A 、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 B 、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 C 、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 D 、人们靠收入生活 2.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A 、怎样生产 C 、为谁生产 3.说“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A 、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C 、 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 D 、 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光 4.人们在进行决策时,必须作出某种选择,这是因为( B ) A 、选择会导致短缺 B 、人们在进行决策时面临的资源是有限的 C 、 人是自私的,所作出的选择会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D 、 个人对市场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5.下列问题( C )是经济学研究不会涉及的问题 A 、 在稀缺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方法 B 、 如何实现中国人均收入翻两番 C 、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 D 、 充分就业和物价水平的稳定 6.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一点表示( B ) A 、通货膨胀 B 、失业或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C 、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 D 、一种生产品最适度水平 7.下列各项中( C )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A 、失业 B 、通货膨胀 C 、 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 D 、 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物品生产下降 8.下列命题中( C )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 A 、 1982 年 8 月联储把贴现率降到 10% B 、 1981 年失业率超过 9% C 、 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 D 、 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已超过 30 000美元 9.下列( B )是规范经济学的说法 A 、医生挣的钱比蓝领工人多 B 、收入分配中有太多的不公平现象 C 、 从1999年开始,中国的物价水平基本保持稳定状态,这一现象也许会保持到 2005年 D 、 如果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你购买了微软公司的 1000股股票,现在你愿意出售的话, 你肯定赚不少钱) B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D 、以上都包括 ) B 、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 , 资源总是不足的

社科院经济学原理历年考博试题至2011

1998 一、概念 1、自然失业率 2、挤出效应 3、边际替代率 4、经济租 二、简答 1、用A VC与MC的关系说明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产量决策。 2、简述储蓄与投资的关系。 3、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和干预方式。 三、论述 论述90年代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特征和产业组织状况的变化。 1999 一、概念 1、萨伊定律 2、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3、边际消费倾向 4、公开市场业务 二、简答 1、简述不完全竞争经济学的发展过程。 2、试评结构学派与新古典学派关于发展中国家是否存在隐蔽性失业的争论。 3、解决外部性的措施有那些? 4、在IS—LM模型中,保证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可以自动维持平衡的经济机制是什么? 三、论述 试论述1998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特点、作用、意义和结果。 2000 一、简答题 1、马克思关于两大部类的划分及其相互关系。 2、简述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资本集聚和资本集中的相互关系。 3、简述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4、你如何看待“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s)? 5、简述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 6、简述凯恩斯主义的主要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 7、简述199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孟德尔(Robert A. Mundell)对经济学的贡献。 二、论述题 1、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平等与效率的关系。 2001 简答

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我国收入分配改革。 2、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缺陷及其政府规制。 3、假定投资不受利率影响,利用IS--LM模型和AD--AS模型说明,产出、利率、物价总水平是如何决定的?是怎样发生变化的? 4、阐述199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主要理论贡献。 2002年 论述 1、用总供给和总需求曲线,说明什么情况下产量上升的同时价格下降,什么情况下产量下降的同时价格上升。 2、用图形分析说明企业的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的关系。 3、论述马克思的商品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型理论。 4、2001诺贝尔获奖者的主要理论贡献及其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的应用。2003年(每题必答1000字以上) 1、评论实验经济学对理性行为假设的挑战(30分) 2、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政策含义及其对中国实践的启示。(35分) 3、运用政治经济学原理解析中共十六大报告关于“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精神。(35分) 2004年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需求弹性 2、基尼系数 3、汇价 4、垄断 二、简要回答(每题10分,共20分) 1、人力资本投资的边际收益是递增的么? 2、何谓帕累脱效率准则? 三、论述(每题30分,共60分。每题答案不少于1000字) 1、简论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与商品价值决定的关系。 2、简述宏观调控体系中的财政、货币政策及其作用机理。 2005年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答案每题不能少于30字) 1、环比价格指数(chain price index) 2、萨谬尔森均衡(Samuelson Equilibrium) 3、铸币税(Seigniorage) 4、试验经济学(Experimental economics) 二、简答(每题10分,共20分,答案不少于300字) 1、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主要区别? 2、简述比较优势原理的基本要点。 三、论述(每题30分,共60分。每题答案不少于1000字) 1、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2、当前我国出现的“民工荒”及其政治经济学涵义。

西方经济学原理笔记整理

西方经济学原理期末复习 (一)微观经济学总结 一、框架 二、基本概念 需求函数、供给函数、市场均衡、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供给价格弹性、效用、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预算线、消费者均衡、替代效应、收入效应、生产函数、等产量曲线、等成本线、生产者均衡、机会成本 三、几种市场类型 市场类型厂商产品差异对价格控制进入市场接近的商品 数量程度程度难易程度市场 完全竞争很多无差别没有很容易农产品 完全垄断很多有差别较小比较容易轻工业、零售业寡头市场几家有差别较大比较困难民航、通讯、汽车 或无差别制造、石油开采完全垄断一家不可替代很大不可能公用事业 四、七种均衡

1.市场均衡 2.消费者均衡 3.生产者均衡 4.完全竞争情况下厂商短期均衡 5.完全竞争情况下厂商长期均衡 6.完全垄断情况下厂商短期均衡 7.完全垄断情况下厂商长期均衡 五、概念辨析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2.实证与规范经济学 3.需求(供给)的变化与需求量(供给量)的变化 4.短期与长期 5.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6.停业点与盈利点 六、基本原理 1.需求、供给、供求原理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4.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5.生产要素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七、典型经济现象解释 1.丰收悖论 2.猪流感疾病,是猪肉价格下降,分析均衡变动 步骤:㈠确定事件使供给曲线还是需求曲线移动或二者同时移动 ㈡确定曲线的变动方向 ㈢用供求图说明这种移动如何改变均衡价格和数量 3.为何钻石比水贵:水数量多边际效用小。 4.惨淡经营,店铺为何不关门? P=AVC 为停业点。当AC>P>AVC虽亏本,但其收入高于可变成本,还有一部分可弥补固定成本。若其关门将损失全部固定成本。因此商家会选择继续经营。 5.为何铁路、供水、供电等行业能保持其垄断地位? 政府特许自然垄断 6.最低工资法德出台将会有哪些成效和弊端? 一部分人取得叫高收入造成失业 7.在小镇放烟花,能向居民收取观看费用吗? 不能外部性不直接收费

经济学原理选择题整理

单项选择 1.计划经济体制解决资源配置问题的方式是:() A 分散决策 B 竞争生产 C 纵向传递信息 D 要素市场定价 2.现有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人的欲望这一事实被称为:() A 机会成本 B 稀缺性 C 规范经济学 D 生产什么的问题 3.政府税收政策和转移支付政策直接关系到:() A 生产什么B生产多少 C 如何生产 D 为谁生产 4.下列哪一项不是实证经济学的说法:() A 2009 年中国GDP增长达8% B 2006年中国失业率为4% C 穷人不应该纳税 D 商品房的价格上升速度已超过收入的增长速度 5.下列问题中不属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 A 橘子汁价格下降的原因 B 物价水平下降的原因 C 政府预算赤字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D 国民生产总值的决定 第一章导论 1.经济学可定义为:A 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 B 企业赚取利润的活动 C 研究稀缺资源如何有效配置的问题 D 个人的生财之道 2.“资源是稀缺的”是指:A 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B 资源必须留给下一代 C 资源终将被耗费殆尽 D 相对于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3.一个经济体系必须做出的基本选择是:A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 如何生产 C 为谁生产 D 以上都包括 4.当资源不足以满足所有人的需要时:A 政府必须决定谁的要求不能被满足 B 必须有一套市场系统起作用 C 必须做出选择 D 价格必定上升 5.选择具有重要性,基本上是因为:A 选择导致稀缺 B 用于满足所有人的要求的资源是有限的 C 人们是自私的,其行为是为了个人私利 D 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影响有限 6.稀缺性的主要含义是:A 一个人不应该把今天能买到的东西留到明天来买 B 需要用政府计划来决定资源的应用 C 必须做出选择 D 生活水平会逐渐下降 7.时间:A 不是稀缺资源,因为永远有明天 B 与资源分配决策无关 C 对生产者是稀缺资源,但对消费者不是 D 对任何人都是稀缺资源 8.在美国,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的问题主要是由谁来回答:A 政府 B 生产者 C 消费者和政府 D 消费者和生产者 9.经济学家谈到的“混合经济”是指:A 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相互作用 B 政府和个人都要做出决策 C 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相互作用 D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相互关系10.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A计算机产业的价格决定 B 通货膨胀率的决定 C 一家光碟厂商的产量水平 D 广告业雇员人数 11.宏观经济学的观点:A 包括对经济个体单位行为的分析 B 研究消费者和厂商如何决策 C 是以自上而下的角度分析经济 D 是以自下而上的角度分析经济 12.研究某个厂商、某种产品和单个居民行为的经济学被称为:A 规范经济学 B 实证经济学 C 宏观经济学 D 微观经济学 13.实证经济学:A 把价值判断和意见结合起来 B 主要研究“是什么” C 不能提供价值判断的标准 D 关注“应该是什么” 14.下列哪一项是实证经济学的说法:A 失业救济太低 B 降低失业比抑制通货膨胀更重要 C 医生挣的钱比蓝领工人多 D 失业救济太高

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和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B ) A. 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D. 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 2.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C ) A. 劳动资料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生产的产品 3. 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 B ) A.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抽象劳动 4.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D ) A. 简单劳动 B. 商品的使用价值 C. 价格标准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 1只绵羊=2把石斧表示的是(D ) A. 一般的价值形式 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 货币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 A ) A.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B.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C.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D.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7.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A )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8. 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取得剩余价值属于( A ) A.绝对剩余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全体资本家长期获得的,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条件。 C. 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D. 超额利润 9. 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 C ) A.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 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C.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 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10. 计件工资是( A ) A. 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B. 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 C. 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 D. 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 11. 资本积聚( A ) A. 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 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 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 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12.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

经济学原理经典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供给:卖者愿意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 2 需求:买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 3 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4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是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5供给价格弹性:供给价格弹性是衡量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6最高限价: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法定最高价格比如:租金控制。 7最低限价: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法定最低价格比如:最低工资。 8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9边际效用:即每一单位新增的商品或服务带来的效用量的增量。 10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 11机会成本:是指当经济资源有多种用途时,把资源投入到某一特定用途以后,在所放弃的其他用途中,可能给选择者带来的最大收益。 12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能力 13生产者剩余: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 14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15完全竞争市场:交换和竞争没有任何阻力和干扰的理想化市场。 16公共产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非分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17外部性:生产或消费一个物品影响到旁观者的福利(比如:污染) 18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二、简答题 1、解释市场失灵的两个主要原因,并各举出一个例子。 外部性:污染市场势力:垄断 2、画出并解释一个生产牛奶与点心的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一场瘟疫造成该经济一半奶牛死亡,这条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发生什么变动? 答:假设在正常情况下,将可能得到的所有资源用于生产点心,可以生产300千克,如果全用于生产牛奶,可以生产1 000升。L1表示正常情况下该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一场疾病造成该经济一半的奶牛死亡,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向内移,即L2线。因为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可用于生产点心和牛奶的经济资源减少了。 3.画一张循环流向图,确认模型中对应于下列每种活动的物品与劳务流向和货币流向的部分。

经济学原理习题与答案

第1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经济学可定义为( C )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 B、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 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 D、人们靠收入生活 2.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D ) A、怎样生产 B、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包括 3.说“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B )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 D、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光 4.人们在进行决策时,必须作出某种选择,这是因为( B ) A、选择会导致短缺 B、人们在进行决策时面临的资源是有限的 C、人是自私的,所作出的选择会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D、个人对市场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5.下列问题( C )是经济学研究不会涉及的问题 A、在稀缺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方法 B、如何实现中国人均收入翻两番 C、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 D、充分就业和物价水平的稳定 6.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一点表示( B ) A、通货膨胀 B、失业或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C、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 D、一种生产品最适度水平 7.下列各项中( C )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A、失业 B、通货膨胀 C、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 D、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物品生产下降 8.下列命题中( C )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 A、1982年8月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 B、1981年失业率超过9% 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 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已超过30 000美元 9.下列( B )是规范经济学的说法 A、医生挣的钱比蓝领工人多 B、收入分配中有太多的不公平现象 C、从1999年开始,中国的物价水平基本保持稳定状态,这一现象也许会保持到2005年 D、如果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你购买了微软公司的1000股股票,现在你愿意出售的话,你肯定赚不少钱 10.由市场配置资源意味着( B ) A、所有的人都会得到他想要的东西 B、资源的配置是由市场机制实现的

曼昆-经济学原理-概念归纳

曼昆《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归纳——上下册 一、经济学十大原理 1、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3、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的特性。 4、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5、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起目标的人。 6、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微小的增量调整。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7、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 置资源的经济。 8、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9、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10、市场势力:一个经济活动者(或经济活动者的一个小集团)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 力。 11、生产率: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 12、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13、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14、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就是生产这类经济活动的波动。) 二、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15、循环流向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16、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 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17、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 18、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19、实证表述:企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20、规范描述:企图描述世界应该如何运行的观点。 三、绝对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21、绝对优势:根据生产率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22、比较优势:根据机会成本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23、进口: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24、出口: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四、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25、市场:由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26、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致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27、需求量: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量。 28、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29、需求表: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经济学原理试卷及答案

专业:学号: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由于选择人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被称为() A、费用 B、成本 C、机会成本 D、支出 2、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 A、既定资源的配置 B、资源总量的决定 C、如何实现充分就业 D、国民收入的决定 3、若某商品价格上升2%,其需求量下降10%,则该商品的需求() A、缺乏弹性 B、富有弹性 C、具有单位弹性 D、完全无弹性 4、边际效用递减意味着,随着对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 A、商品价格越来越高 B、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C、预算约束线的斜率越来越小 D、消费者为增加一单位该商品支付的意愿减少 5、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 A、MC以上的AVC曲线 B、MC以上的AC曲线 C、AVC以上的MC曲线 D、AC以上的MC曲线 6、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 A、与数量轴平行 B、与边际收益曲线重合 C、向右下方倾斜 D、位于边际收益曲线的下方 7、公共物品导致市场失灵,是因为它们具有() A、竞争性 B、非排他性 C、排他性 D、有用性 8、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是指()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收入 C、国内生产净值 D、可支配收入总和 9、失业率是指() A、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 B、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的百分比 C、失业人数城镇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 D、失业人数占整个国家人数的百分比 10、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短期均衡中,总需求增加必然导致() A、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总水平下降 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总水平下降

经济学原理试题

一、判断题(下列各题,如果您认为正确,请在题后的括号中打上“√”号,否则请打上“×”号,每题1分,共10分)1.由于世界资源是有限的,当两个国家发生贸易时,一个国家的消费如果增加,另一个国家的消费必定减少。()2.假设其他条件都不变,当苹果的价格升高时,苹果的供给就会增加。()3.无论是完全竞争还是垄断竞争,厂商在长期内只能得到正常利润。()4.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的总满意度会随着所吃糖块数量的增加而减少。() 5. 当苹果的价格处于均衡价格时,每个想得到苹果的人都可以得到。() 6.通货膨胀期间的所有价格都上涨。()7.财政政策的作用,是通过政府的税收和支出的力量而移动总供给曲线。()8.对经济学家来说,投资这个词表示购买股票。()9.当你把50美元存入你的支票账户的时候,M1仍然不变。()10.自动稳定器存在一个潜在执行上的滞后,因为萧条开始时,国会需讨论所面临的问题。()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 1.以下不属于生产要素的是() A.电脑B.用于创办新公司的100万美元C.工厂的工人D.在达拉斯的一块空地皮 2.我计划去看一场5美元的电影而不是复习准备考试,这场电影的总机会成本是() A.是我用这5美元所能买到的东西以及我所放弃的学习时间。 B.是5美元。 C.取决于电影好看与否。 D.是我在相同时间里所能学到的东西。 3.市场机制是() A.依靠销售和价格来向生

产者传递信息。 B.消除由于政府干预而导致的市场失灵。 C.通过政府的中央计划得以实现。 D.是非常无效率的,因为无法通过直接的方式在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进行沟通。 4.一个社会必须关注生产什么这一问题,因为()A.政府失灵。 B.一个经济体内部的资金是有限的。 C.生产可能性曲线。D.它不能生产所需要的所有商品和服务。 5.下面哪种情况能够使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A.经济体中资金量的增加。 B.雇佣工人数量的减少。 C.技术的提高。 D.美国移民数量的减少。6.某消费者消费一个单位的某商品获得的效用为50,消费两单位该商品的效用为90,消费三单位的效用为121,则该消费者消费第三单位的该商品获得的效用边际效用为()A.87 B. 40 C.31 D.71 7.当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则食物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将( )。 A. 大大增加 B. 稍有增加 C. 不变D. 8.如果某商品的价格从3元上升到5元,其需求量从11单位下降到9单位,该厂商的收益将( )。 A. 增加B. C. 不变 D. 9.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某商品的价格下降10%能够引起消费者在该商品上的总支出增加1%,则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是( )。 A. 富有弹性的 B. 缺乏弹性的C. 单元弹性的 D. 10.总产量曲线的斜率是() A.总产量 B.平均产量 C.边际产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