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培养学生自主写作能力-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论小学生自由习作的有效指导_人教版新课标-word文档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论小学生自由习作的有效指导_人教版新课标-word文档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论小学生自由习作的有效指导人教版新课标为使作文教学走出“学生厌写,教师厌教,耗时耗力,效率不高”的怪圈,有必要开展了“指导学生自由习作”的研究,还学生以题材选择、思想表达、语言运用等诸多方面的自由,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

事实上,如果不加指导而让学生自由地写,是增加了取材、构思的难度,学生往往茫茫然。

在自由习作实验中,需要充分拓展教学时空,实施有效指导,适时为自由习作导“源”、导“路”、导“改”,春风化雨般地滋润自由习作田园。

一、开渠导“源”——为小学生自由习作积累丰富的素材常言道:“厚积薄发”,唯有丰富的积累,自由习作时才能文思如涌,解决“无米之炊”。

积累的核心问题是教师训练学生养成观察、阅读的习惯,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日记、读书笔记、小练笔等形式进行积累和内化。

课题实验中,我们努力创设大语文教育环境,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扩大信息接受量,将“自由习作”之树植根于学生真实生活的土壤,置身于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的环境中,润物细无声般地将鲜活的具有时代特色的习作资源引进我们的自由习作教学中来。

1、给学生接触社会与大自然的时间。

(1)关注生活,给学生一双慧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

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丰富多彩,是学生习作永不枯竭的沃土,可以说事事皆素材,时时为契机,处处有学问。

关键是老师有一双慧眼,也给学生一双慧眼。

因此,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事物,让他们跟小鸟弟弟谈心,和柳树爷爷拉家常,到嫦娥姐姐家做客……学生把在学校、家庭、社会、自然中出现的丰富多彩并有典型意义的场景、事件或人物及所见所闻及时记录下来,成为同学们自由习作的源头、活水。

②参与活动,给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自由习作与经验密切关联,对于学生来说,酸甜苦辣皆有营养,喜怒哀乐都是文章。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学生自身独特的经历往往能够令他的作文也别具一格。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学生写作兴趣培养-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学生写作兴趣培养-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学生写作兴趣培养人教版新课标一、分析小学生的写作态度,从心理上诱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一)语文教师要改变小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害怕写作,觉得写作很难的心理状态小学生如果想使自己的文章更清晰有条理,可以在写完后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力求使文章符合最基本的习作体例:有开头、有结尾,中心明了,顺序自然。

假如小学生还想自己的文章更显得有文采的话,可以有重点地对关键字词进行修饰和点缀,还可以运用自己熟悉的修辞方法,使语句生动形象。

小学生只要有一段时间的习作练习和锻炼,就基本上可以自然地写出比较好的文章。

(二)小学语文教师要转变小学生觉得没有东西可写的观念小学生一遇到写作题目,就总感觉没有可写的内容,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脑子里没有备用的写作素材,所以总也没得可写。

其实,小学生要清楚地认识到:并不是自己没得可写,主要是自己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不善于发现和观察,也不注重对日常生活和学习进行挖掘。

正所谓“世界上并不缺乏美,是缺乏发现美”,其实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同学们并不是缺乏写作内容,而是缺乏发现。

缺乏发现生活中有意义的美好事物。

我们的生活每天都是新的,每天我们的身边都有很多新的事情在发生,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你就会发现生活中的许多写作素材。

小学生一定要养成善于发现和观察的好习惯,这对我们的写作非常有好处,可以给写作提供和积累丰富的素材,使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可以胸有成竹、信手拈来。

二、注重小学生的写作兴趣的培养和巩固(一)将写作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1.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要想使小学生能够喜欢写作,而且有好的写作作品,语文教师就要将写作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如果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就很难写出出彩的习作。

小学生一定要注重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要善于对日常生活感悟和体验,养成不断积累写作素材的好习惯,要有意识地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要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培养和发展创新思维。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培养小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点滴谈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培养小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点滴谈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培养小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点滴谈人教版新课标一、突破传统作文教学模式,延伸作文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模式,虽有其可取之处,但在这样一个信息文化多元化,信息快速化的时代,传统的以课文为媒介以课堂为宅体的作文教学模式,以不能符合学生在语言运用和表达方式方面的要求.学生接受的信息文化和我们课堂所传授的知识,是一种非常不对称的关系.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创造条件,拓宽训练的时空,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更广阔的背景。

1.从教学时间看,必须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克服为文而文的倾向。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作文是最能体现一个学生对语言的掌握和运用的能力,也是最能体现他自己个性和思想的一种表达形式.在小学阶段,应该放弃条条框框对学生思想的禁固.比如说写到某个人的眼睛,几乎所有的学生会用圆圆大大的词汇来描写.如果我们让学生对日常生活注意观察,并把他们的感触即使纪录下来,教师再对他们写下来的素材进行加工、润色和提炼,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样学生描写出来的眼睛可能就不是千篇一律的大眼睛了.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是写好作文亘古不变的真理.2.以多样的训练方式改变单一的训练方式。

小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都很丰富,除了语文课,我们可以通过其它课程或者各种各样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生活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比如绘画,教师在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时,可先出示“小桥、花卉、动物、游人、天空……”等词语,让学生根据这些词语借助想象画成图画,然后要求将这些图画剪下来拼成一幅完整的、自己喜爱的图画,最后让学生把这幅图画的内容写下来。

这种训练使文字与形象配合,画面与习作互补,从而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再比如操练。

小语课文中安排了不少说明文,在学习了这类课文后,我们不妨让学生亲自实践操作一下,如学了《我们的新朋友——电脑》一课后,有条件的学校可让学生操练一下,并让他们把操作后的感受写下来。

类似的方式还有很多,表演,体育运动,甚至现在小学生喜欢玩的计算机游戏,都可以作为作文教育的补充形式.二、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体系传统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做”,封闭讲话,严重妨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论习作教学-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论习作教学-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论习作教学人教版新课标1通过兴趣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对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就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1]。

教师通过教学中的部分内容,让学生在完成文章的学习之后,便进行多种教学环节,从而养成勤动笔的好习惯,并且还能从中找出兴趣。

例如:“狂风吹在树枝身上,就像用鞭子在狠狠地抽打着树枝。

”“有的树枝被狂风吹得哗啦啦的作响,有的树枝被狂风压倒在地上,有的树枝被狂风吹断掉……”就这么的形容,一句深动形象并且还有趣味的句子就呈现在了小学生的面前。

有的同学仔经过观察之后,会对仙人球进行这样的描写:“仙人球圆圆的、硬硬的,它的上面长满了长长的尖刺。

要是用剪刀剪掉它的长刺,它就会成为光头,很好玩的。

”这样的教学,提升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而且还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习作水品。

2领悟习作教学与课本的联系在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指出了习作教学应该是贴近生活的。

那么生活的经验应该是从何而来的呢?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生活的经验更多的是从书本中得到的。

教师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借助课本的力量去回归自然、认识社会、了解生活。

自然,语文课本就成了连接习作教学的“枢纽”。

2.1找文本的关键在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时要对阅读课堂要有效的利用起来,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炼出主题,并且对文本中的关键词进行搜索,然后再对写作的素材进行捕捉。

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就要重点结合文本中的关键点进行强化(关键词、段落结构、行文特点)。

2.2对文本中的信息点进行搜索当小学生在阅读文本的时候,总是哇哇的读,表面是沉醉在内容中,但是却对文中部分精彩的片段出现了“走马观花”的现象,致使部分关键的信息点出现了遗漏,恰好这些被遗漏的信息点却是表现文章情结的重点。

假如将学生的这种遗漏带回文章中去,却会使学生的语言显现的那么的苍白、那么的无力。

因此,有效地习作理念就是要将遗漏的信息进行搜索、整理并加以巧妙的应用[2]。

2.3文本激情的掌握小学教学中,尤其是对学生的朗读中讲究其情感的饱含。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培养作文兴趣要把好“三关”-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培养作文兴趣要把好“三关”-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培养作文兴趣要把好“三关”人教版新课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大难题。

不少学生谈“文”色变,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作文兴趣造成的。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有人说:“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来。

”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呢?我认为教师要把好“三关”。

即意识关、命题关与评价关。

一、把好“意识关”,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前提。

“意识”在这里指的是教师要端正作文指导思想,认识要到位。

在实际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魔影,作文教学还继续让学生进行枯燥乏味的机械训练,写一些“公式化”的作文,有些为了应试需要还进行单一的文体训练,搞突击作文等。

加上有些教师的急躁心理,违背作文“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求过高,让一部分学生产生畏惧,认为作文高不可攀,从而让学生失去信心,导致他们最终把作文当作一种负担,这样的作文教学对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无丝毫帮助。

因而,教师必须把好“意识关”,只有在不以应试为目的,不让学生写“应试作文”,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前提下,才能逐步培养起学生的作文兴趣。

二、把好“命题关”,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关键。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小学生要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语句通顺。

也就是要求小学生作文以写真记实为根本,不弄虚作假。

而实际上,许多学生作文不是平平淡淡几句话,就是假话、套话、大话多。

造成这种现象我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没有把好“命题关”。

一些教师命题随意,往往是学生没有经历过的,自然就无从下笔,而为了交差,就胡编乱造或“窃取”一篇了事,自然充满虚情假意。

还有些教师对命题作文,只注重“有条理”、能得“高分”,而无视虚假,不进行禁止与纠正,以至最终让学生造成错觉,以为作文可以凭空想象。

当然想象作文除外。

要改变这种状况,让学生有话写、写真话,对作文由没兴趣到有兴趣,我的做法是:1、作文命题贴近学生的生活。

小学语文论文-谈小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培养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谈小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培养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谈小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培养人教版新课标唐代诗人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贾岛骑驴因思考“推”“敲”二字而误撞韩愈;王安石对“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经过八次斟酌、修改才定下来;鲁迅对散文《藤野先生》的修改,达到160多处;俄国的托尔斯泰写的《战争与和平》前后修改过七遍,他写的《安娜·卡列尼娜》用了五年,改了十二次,从而成为世界的经典文献。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

”修改是使文章渐趋精美,写作能力日渐提高的有效途径。

离开了修改,作文犹如未经雕琢的玉石,终究难成佳品。

一、反复朗读,自改奠基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导引,使学生逐步增益其智能,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

”他在《书简?二》中指出,作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我们知道,学生对于语言的敏锐度,主要是从朗读中体会出来,“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正说明了这点。

故此,学生习作完成后,让学生反复朗读,借助声音刺激,凭借语感,帮助他们发现自己习作中需要修改的地方,边读边改,是培养学生自改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生作文写好后,可先让他们大声朗读,看看文章的结构布局是否合理,有没有拗口的词句。

然后,让学生轻声读,边读边推敲、揣摩,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再进行全面修改,使之达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

最后,再次让学生放声有感情地朗读,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借助语感,看看自己的习作是否朗朗上口,同一个内容,同样一个意思,能不能换上一种具有时代气息的说法或用上掌握的词汇、句式及修辞手法进行提高性修饰、润色,这是提高过程。

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经历发现——修改——提高的过程,有效地提高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二、师生共批,典型引路学生写好作文之后,我通过浏览,选取一篇中等水平的作文,打印出来,人手一份,组织学生结合本单元的作文训练要求展开评论,提出修改意见,并让学生讲述为什么要这样改,分析产生毛病的原因。

小学教学论文-让学生自主学习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小学教学论文-让学生自主学习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小学教学论文-让学生自主学习人教版新课标本学年我担任五年级语文教学,在学校教研组的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自主学习”的探讨。

起初自己总是不敢大胆放手,总担心教学的质量会受到影响,但是通过教学的尝试,却让我改变了想法。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呢。

事情总是不会想象得这么简单,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碰到许多的困难,只有在工作中边学习边探索。

在工作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

故此,教师必须把好第一关“备课”。

备课不单备教材,还要备学生。

教师在备课前必须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难点,哪些知识学生易接受的,哪些内容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师都必须掌握。

对于学生难以接受的内容必须加以点拨和方法的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中组织好个体学习也是必要的。

教师必须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有比够充分的时间,根据学习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动脑,动手,动口(即读读、想想、议议、圈圈、画画、说说)。

要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达预期的效果。

首先要安排充足的自学时间,在自学时注意对后进生进行辅导鼓励;课堂中要恰当地安排自学时间,这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和课文的内容,要求的程度而定。

课堂中组织学习小组,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参与小组讨论,通过讨论使训练的内容得到落实。

小组讨论一般放在个人自学后,讨论的内容围绕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这是教师在备课时处理的一个环节)。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说的机会也多了,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自学能力。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呢?下面以《落花生》一文为例谈谈。

一、自主学习目标学生是学习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有权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学习。

教学《落花生》时,先让学生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学习课文,想学懂什么,并鼓励他们按自己的想法学习。

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激发,有的说我想通过多读课文了解为什么把花生叫做“落花生”?有的说我想知道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什么?对于学生作出的决定加以肯定。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培养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培养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摘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能力培养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

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

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

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

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

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

观察能力低。

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

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

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

也是内容空洞。

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表意。

马头牛嘴对不上。

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笔者就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学生对写作有了兴趣,才会有写作文的自觉性和心理动力。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绕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

那该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虽然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途径有很多,但我认为通过鼓励与赞美,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是极为简单而有效的一种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鼓励与赞美非常重要,特别是在作文讲评课上,针对于写得好的习作,我们可以给予高度的赞美。

而对于写得一般甚至更差的习作,我们不能投其以冷漠的目光,一棒打死人。

而应该用老师那种特有的理解去鼓励他们:“你能行、加油”!一句极为普通的话就会让他们感动得落泪,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写作能力虽然还不行,但至少老师对他们还是认可的,所以就有了那种“下次我还要写”的决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培养学生自主写作能力人教版新课标
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是提高学生自主写作能力的关键。

一、丰富积累奠定写作基础
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浅,即使有好的素材也未必能捕捉到,往往出现面对作文题目而下笔无言的窘状。

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并通过多种感观从生活实践和广泛阅读中获取信息,积累写作材料。

学生积累了丰富的作文材料,有物可写,有事可叙,有人可赞,有情可抒,自然就喜欢作文了。

1、从生活实践中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小,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

”所以,老师有必要指导学生积极实践,丰富生活,感受生活。

首先,带领学生走向大自然,观看神奇的泥林,观赏美丽的查干湖;观察日出日落、蚂蚁搬家;倾听鸟语蛙鸣、细雨缠绵;感受彩霞的绚丽、泥土的芬芳;赞美青松的挺拔无畏、白雪的纯洁无暇。

其次,带领学生走向社会,参观工厂,走进农家,访问。

联系生活实际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校内外活动,栽花种草,清扫白色垃圾,举办主题班队会,当一日小交警,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为贫困山区的小朋友捐款捐物等等。

学生有了丰富的生活实践,充实的内心感受,就有事可写,有话可言,有情可抒。

2、从广泛阅读中汲取营养
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充分说明了读书对于写作的重要。

如果说丰富学生的校内外生活解决了写作的内容,那么,广泛的阅读则是学生汲取写作营养的重要渠道。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小,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大量的阅读丰富词汇,获得间接知识经验,为习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和写作技巧。

一是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儿童读物,如《洋葱头历险记》、《稻草人》、《鲁滨逊漂流记》、《小鲤鱼跳龙门》等等,让学生快活地遨游于书海,在生动曲折的情节中找到乐趣。

二是通过影视媒体开阔学生视野,如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少儿节目、《动物世界》等等,以达到陶冶心灵、启迪思想、丰富情感的目的。

三是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进行读书积累,引导他们从课内外阅读中摘录
材料,写读书笔记,熟读背诵佳句、优秀片段、精彩的细节描写,以丰富他们语言材料的仓库。

二、放宽要求,激发写作兴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总感到耗时多、费力大,但到头来还是收效甚微。

究其原因,很多情况下学生在作文体裁、形式、结构、命题、字数的框框下,习作没了灵气,缺少“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缺乏“不待扬鞭自奋蹄”的激情。

面对这样的困境,在作文教学中,摒弃传统的习作要求与僵化的作文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自由表达的氛围,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在作文的大草原上任意弛骋,抒肺腑之言,写心中所想小,畅快淋漓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如写作《我的母亲》一文,传统的习作要求是写一篇记叙文,通过典型事例抒发对母亲的爱或对母亲的赞美。

这种步调一致的习作要求很可能会导致千人一面的结果,学生的独到见解与个性化的思维受到了束缚。

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大胆创新,采取“同一题目,多种立意”的方法,为这一题目确定出多个主题,同时采用“同一题目,多种体裁”的方法,学生可以把《我的母亲》写成散文、诗歌、小小说。

这样,学生的习作立意自由,可褒可贬,可抑可扬。

结果,在开放习作要求的前提下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起来,一篇篇文质兼美、感情真挚,个性张扬的作品脱颖而出,真正抒发了学生心海的平静、涟漪、荡漾和澎湃,不但激起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感受成功,增强创作信心
第斯多惠说:“教学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善表现是小学生的天性,感受成功则是他们不眠的创作动力。

所以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去唤醒和鼓舞学生的创作热情,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自觉不自觉地全身心畅游于写作这片海洋里。

在作文训练中,当学生有了一定的习作基础和创作热情后,鼓励学生向《小学生阅读报》、《小学生作文报》投稿并积极参加各种征文活动。

让学生的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在各种征文活动中获奖。

为了调动全体学生的创作热情,班级还成立了文学社,从主编到编委由学生评选优秀者担任,定期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学生作文的风采。

此外,还鼓励学生“著书”。

让他们把自己的作文编集成册,书的装帧完全出自学生之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几年来,学生编写
的作文集,大家爱若珍宝,相互传阅。

得到了有关人士的肯定和赞扬。

每位“小作家”很有成就感,写作兴趣空前高涨,作文水平越来越高。

小学阶段作文教学训练,教给小学生学会汲取“养料”的方法,奠定一定的写作基础,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写作的信心及勇气,小学生的自主写作能力就一定能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