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中与地理相关知识点

合集下载

一带一路的基本内容

一带一路的基本内容

一带一路的基本内容“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

中国政府倡议,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Belt and Road Initiative,BRI),也被称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由中国提出的一个全球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合作倡议。

该倡议旨在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文化交流。

以下是一带一路的主要内容:1.丝绸之路经济带:∙地理范围:通过加强亚洲、欧洲和非洲之间的经济联系,包括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了从中国到中亚、俄罗斯、欧洲的大片区域。

∙主要方向:这一部分强调通过铁路、公路、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连接,促进贸易和经济合作。

2.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地理范围:包括从中国通过南海、印度洋到达南亚、东非、欧洲等地的海上航线。

∙主要方向:这一部分侧重于加强港口建设、海上合作,以提高海上贸易和经济合作。

3.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包括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各国之间的物流和运输能力。

∙能源:通过油气管道和电力线路的建设,促进能源合作和交流。

∙通信:通过信息技术和数字基础设施,促进各国在通信领域的合作。

4.经济合作:∙贸易:通过促进贸易自由化,扩大各国之间的贸易规模。

∙投资:支持跨国投资和合资项目,促进经济增长。

5.文化交流:∙人文交流:鼓励各国之间的教育、科技、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6.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强调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活动中考虑环境可持续性。

∙社会责任:提倡合作各方在项目中承担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发展。

总体而言,一带一路倡议旨在通过共建设施、共享资源、共促发展,推动各国在经济、文化和政治层面的合作。

2020届高中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复习课件:微专题12 “一带一路”问题(共16张PPT)

2020届高中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复习课件:微专题12 “一带一路”问题(共16张PPT)

D.沿线地区能源资源丰富
本 课 内 容 结 束 2. 实际上,开发“冰上丝绸之路”还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主要包括( )
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②科技较落后
③缺少发达基础设施
④多浮冰、海雾④
D.③④
答案:
1.C; 2.D 解析: 1.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判读”。冰上丝绸之路是指穿越北极 圈,连接北美、东亚和西欧三大经济中心的海运航道。是连接东北亚与西欧最短的海
微专本题1课2 “内一容带一结路束”问题
关联要素
本课内容结束
方法规律
1.“一带一路”产生的影响
要素
影响
本 课 内 容 结 束 资源
和沿线国家形成资源互补,沿着“一带一路”进行资源的全球配置,加强我 国的资源能源安全
通过中国内地交通网沟通东北亚与东南亚,形成亚洲南北向的交通大通道。
交通
“一带”主要对接的是西部广阔的腹地,将在交通设施建设和油气管道建设 上发力。“一路”在国内,可以以上海和泉州等港口为依托,建设国际中转
本 课 内 容 结 束 也都可以借助风力和洋流回程,A、D错误;伏旱主要指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高温少
雨的天气,与天竺国无关,故C错误。故选:B。 2.随行有商人在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生活多年,发现该国是个冬夏水灾都频发的国家, 夏季洪灾主要分布在该国西南部地区,冬季洪灾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地区;冬夏水灾形成 与南亚的盛行风有关;冬夏水灾形成与该国地形有关;冬夏水灾形成与该国是岛国有关。 故选:D。
例题感悟
1、(2018届上海市崇明区高三二模) 2017年11月1日,中国国家领导人会见俄罗斯总理时指出:共同开展北极航道开发
和利用合作,打造“冰上丝绸之路”。结合下图,完成1~2题。

一带一路的地理意义

一带一路的地理意义

一带一路的地理意义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

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合作伙伴的经济合作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主义,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建立以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经济体系。

共建“一带一路”不仅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而且有利于增进各国人民友谊,巩固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

从地理视角看“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从地理视角看“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从地理视角看“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刘用球 / 福建省连江黄如论中学(350500)
摘要:“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开展内政外交的一大战略,对地理教育工作者深入贯彻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学 生的“家国情怀、世界眼光”“空间思维”“综合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尝试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对“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 缘起、影响因素、地理特点与地理意义进行初步探讨。
截至 2017 年底,已经有 8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 与我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一带一 路”沿线部分国家和地区是多个双边或多边合作组织 的成员, 这些组织由不同的大国领导,“一带一路”倡 议会触动已有区域组织中的大国利益而产生猜忌与 抵触。 同时,在“一带一路”沿线,有不少国家处于政局 动荡、族群冲突和长期战乱之中,这些国家的执政者 更为关注眼前政权稳定,对于具有长期经济利益的建 设项目和发展战略兴趣不高。 个别国家的政策稳定性 和维护设施安全的能力也值得怀疑。 同时,如何避免 卷入纷争、防止恐怖势力在沿线国家的扩散,也是建 设“一带一路”需要正视的问题。
世界变成“地球村”的背景下。 各种生产要素的空 间重组加速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一带 一路”建设是“丝路精神”与经济全球化理念的有机结 合,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变化以及 我国自身发展模式转变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国希望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面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开放、 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共同维护全球 贸易自由化和多边贸易体系。
关键词:“一带一路”;地理视角;空间重组;中国梦
2018 年高考已落下帷幕, 全国卷Ⅰ又出现了以 “一带一路”建设为背景的地理试题(36 题)。从纵向上 看, 该背景材料自 2014 年以来多次且不间断地出现 在全国卷与地方卷的试题中; 从横向上看, 语文、政 治、历史等多个学科也都有涉及“一带一路”建设相关 内容的考查。 其中,地理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家国情 怀、世界眼光”“空间尺度”“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 养。 2017 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选择性必修 2.9 中 指出:结合“一带一路”建设,说明国家之间协作发展 的重要意义;在选修 7.7 中指出:描述当代国际政治格 局及世界政治多极化形势,认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重要意义。 从课标到试题都明确表明“一带一路”建 设对诠释地理核心素养,落实教育的四个认识(世界 和中国发展大势、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时代责任和 历史使命、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有重要意义。

地理一带一路路线

地理一带一路路线

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

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

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获得了广泛认同。

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陆地。

它有三个走向,从中国出发,一是经中亚、俄罗斯到达欧洲;二是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三是中国到东南亚、南亚、印度洋。

“一路”,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两条,一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二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这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方向。

2015年3月,《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颁布。

《愿景》提出了“一带一路”国家合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在内的“五通”,将成为未来沿线国家间合作的重点领域。

其中,加强政策沟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

一带一路中的国家,分为三类。

第一,域外核心国家,不是“一带一路”上的沿线国家,但是域外的关键性国家,比如说美国,肯定是核心国家。

包括日本,日本有资金、有技术。

第二类国家,沿线的核心国家。

比如要发展南亚、东南亚,印度显然是核心国家。

另一类国家就是沿线的一些由广大发展中国家所组成的其它的国家。

“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六大经济走廊(一)中巴经济走廊(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三)新亚欧大陆桥(四)中蒙俄经济走廊 (五)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 (六)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我国“一带一路”规划包含18省份名单,各省市功能定位盘点:新疆福建成核心区;将发挥港澳作用,为台湾参与建设做出安排。

西北、东北地区新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关于一带一路的地理题

关于一带一路的地理题

【专项训练】2023年中考复习《一带一路》热点板块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

1.大洲大洋的概况;2.重要的海上通道;3.沿线的国家和地区的自然、人文特征;4.我国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点和经过西北地区的自然、人文特征;5.对比从中国铁路运输到欧洲与传统海运到欧洲的运输效率;6.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沿线(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的自然、人文特征。

一、选择题“中巴经济走廊”起点在喀什,终点在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全长3000公里,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贯通南北丝路关键枢纽,是一条包括公路、铁路、油气和光缆通道在内的贸易走廊,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中巴经济走廊进行交通建设时,需要克服的最大困难是()A.跨越众多河流 B.穿过沿海平原 C.穿越崇山峻岭 D.经过热带雨林2.瓜达尔港通往中国的石油管道运营后,从西亚进口石油的路程将缩短85%,与传统线路相比较,不需要经过()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土耳其海峡 D.马六甲海峡3.下列不属于中巴经济走廊意义的是()A.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B.我国从中东进口石油将不再需要水路运输C.促进我国西部的对外贸易D.加强了我国和南亚、西亚等地区的联系【答案】1.C 2.D 3.B【解析】1.中巴经济走廊经过的地区,主要是干旱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河流稀少,故A错误;沿海平原不是建设中需要克服的困难,相对较容易,B错误;中巴经济走廊需要经过高原与山脉,故C正确;中巴经济走廊没有热带雨林,D错误。

故选C。

2.中国从西亚进口石油,传统的线路是需要经过东南亚的马六甲海峡,瓜达尔港通往中国的石油管道运营后,则不需要经过马六甲海峡,故选D。

3.我国进口石油量特别大,而且我国地域广大,石油的运输还需要海洋运输与陆路运输相结合,才能适应各地不同石油需求,故B错误,ACD描述均正确,答案选B。

雅万高铁(雅加达一万隆),全长142公里,最高设计时速350公里,是“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印尼两国务实合作的标志性项目。

高中地理第4单元区域协调发展第3节国家之间的合作发展__以“一带一路”为例教案鲁教版2

高中地理第4单元区域协调发展第3节国家之间的合作发展__以“一带一路”为例教案鲁教版2

第三节国家之间的合作发展——以“一带一路”为例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结合“一带一路”建设,说明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1.结合地图,了解“一带一路”建设的含义及六大经济走廊的分布和特点。

(区域认知)2.结合实例,理解“一带一路”建设的地理背景和意义。

(综合思维)一、“一带一路”1.“一带一路”:即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丝绸之路经济带"三大走向(1)从中国西北、东北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

(2)从中国西北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3)从中国西南经中南半岛至印度洋。

3.“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走向(1)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经马六甲海峡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2)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向南太平洋延伸。

二、“一带一路”建设的地理背景1.地缘上的联系性(1)“一带一路”国家地缘的临近性和联系性增强了沿线国家及地区间的联系,促进了人口、资源、资金、信息的流通,有效推动了国家间的协作发展。

(2)途经地区地形、气候类型多样,自然地理环境差别较大,经济发展、文化、宗教等也存在空间分异,对国家及地区间的协作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2.资源禀赋的互补性各国资源条件差异产生的供需矛盾,促使各国在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利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

3.交通通信的联通性新亚欧大陆桥的贯通、中俄和中缅石油管线的建成、昆曼公路和泛亚铁路国内段的通车,以及正在规划或建设中的中俄高铁、中俄天然气管道、中巴铁路、中缅印铁路、北斗卫星的全球覆盖等,有力地推动了“一带一路"建设。

4.经济发展的互助性(1)沿线多为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许多共性问题。

(2)沿线国家在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方面具有一定差异性,有利于国际经济合作。

5.“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1)中蒙俄经济走廊。

(2)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

(3)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

(4)中巴经济走廊。

(5)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一带一路的现有条件和资料

一带一路的现有条件和资料

一带一路的现有条件和资料一带一路是指中国提出的一个全球经济合作倡议,旨在促进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和共同发展。

该倡议由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组成,涵盖了亚洲、欧洲和非洲等多个地区。

本文将对一带一路的现有条件和相关资料进行详细描述,并提供一些实例作进一步说明。

一、一带一路的现有条件:1. 地理位置优势:中国是一带一路的倡议国,其地理位置位于亚洲中心,是连接东西方的重要枢纽,可通过陆上和海上交通通道将不同地域的国家联结起来。

2. 建设基础设施的能力: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积累了丰富的基础设施建设经验,具备建设和管理大型基础设施的能力。

这为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 经济实力: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拥有强大的资金和技术实力,能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相关援助。

4. 科技创新能力:中国在许多领域拥有先进的科技创新能力,包括高铁、移动支付、电子商务等。

这一创新优势有助于提升一带一路参与国的科技水平。

5. 多边合作机制: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的多边合作机制,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的建立等,提供了政策和机制支持。

二、一带一路的相关资料:1. 倡议文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于2013年9月和2014年10月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讲话。

这些讲话详细阐述了倡议目标、合作原则和合作机制,为倡议的实施提供了指导。

2. 政策文件:中国政府相继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来支持一带一路的实施,如《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等。

这些政策文件规划了倡议的重点领域和政策措施。

3. 合作协议: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签署了许多合作协议,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合作、人员交流等领域的协议。

这些协议为实施一带一路提供了具体的合作框架。

4. 统计数据:相关机构和研究机构发布了一带一路的相关统计数据,如参与国家的GDP增速、贸易额、投资数据等。

这些数据有助于评估一带一路的经济影响和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带一路中与地理相关知识点
从地理位置来看,我国位于一带一路的交汇位置;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东临太平洋,北西南邻国多;从面积来看,是占据一带一路路线最长的国家。

从地区上看,“一带一路”战略所覆盖的地区与节点城市范围极广。

“一带一路”战略详尽包括以下几条线路,中蒙俄经济带:主要通过环渤海、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蒙古等国家的交通和能源通道,向东连接日本和韩国,向西通过俄罗斯连接欧洲;新亚欧陆桥经济带:通过原来的亚欧大陆桥向西经xq连接哈萨克斯坦及其中亚、西亚、中东欧等国家;中国—南亚—西亚经济带:通过云南、广西连接巴基斯坦、印度、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等国家,通过亚欧陆桥的南线分支连接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土耳其等国家;海上战略堡垒:分别由环渤海、长三角、海峡西岸、珠三角、北部湾等地区的港口、滨海地带和岛屿共同连接太平洋、印度洋等沿岸国家或地区。

从自然地理:地形地貌、自然带、植被、气候类型、水文,洋流,大气环流,时区,板块(地震),等等对相关地区重点了解。

​人文地理: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与互补问题;
海运中的路线问题;海运、铁路与公路运输的转换和选择问题;相关国家旅游经济的发展与环境治理、保护的问题;等等吧。

要特别注意历史、政治、地理关于西域,也是就今天的中亚各国的综合问题,比如汉唐时对外经济政治军事文化问题。

宋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问题,宋元明清时对外贸易方式和闭关锁国政策(郑和下西洋、广州十三司)。

从​自然和人文地理角度,对中国某区域在“一带一路”经济带中的地理优势进行分析
1/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