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 一词多义 学生版
师说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作“专门技艺人”讲)③吾师道也:(意动用法,以......为师)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⑤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⑥则耻师:(动词拜师)【之】①择师而教之:(代词,指代人)②郯子之徒:(指示代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些”、“那些”)③古之学者:(结构助词,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的”)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名词性的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
)(不是“取消句子独立性”。
因为“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的,即“之”后必是动词;而两个“所存”是“所词短语”,“所词短语”都是名词性的。
)⑤句读之不知:(结构助词,表示宾语前置)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助词,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其】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人称代词,他)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指示代词,那些)③词类活用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人称代词,他们)⑤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人称代词,他们的)⑥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⑦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人称代词,他们的)⑧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感叹,多么)【惑】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疑难问题)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道】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③余嘉其能行古道:(名词,道路、途径)【乎】①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推测,吧)②生乎吾前:(介词,表时间,在)③固先乎吾:(介词,表比较,比)【于】①耻学于师:(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向)②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在)③于其身也:(介词,表示对象,对,对于)④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示比较,比)⑤不拘于时:(介词,表示被动,受,被)词类活用①吾师道也:师,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②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名词活用作动词:不如③吾从而师之:师,意动用法:以……为师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⑤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⑥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卑、盛,形容词作名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盛:势盛位高的人⑦吾未见其明也:明,形容词作名词,高明。
高一语文《师说》知识点梳理

高一语文《师说》知识点梳理一、重点字词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的凭借。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本来)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4.是故无贵无贱(是故:因此,所以。
无:无论。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的风尚)6.其皆出于此乎(大概)7.则耻师焉,惑矣(糊涂)8.士大夫之族(类)9.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有专门技艺的人。
)10.君子不齿(看不起)1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赶得上。
)12.其可怪也欤(多么)13.圣人无常师(固定的。
)14.术业有专攻(学习、研究。
)15.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通:普遍。
)16.作《师说》以贻之(赠送)二、通假字1.传道受业解惑(“受”通“授”,传授。
)2.或不焉,或师焉(“不”通“否”。
)三、古今异义专门学问的人。
)结合,译为:①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②……的原因(或缘由)。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音韵的学问。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结果。
即因此,就。
)的文言文的统称。
)四、词类活用1.吾从而师之(师:意动用法,以……为师。
)2.吾师道也(师:名词作动词,学习。
)3.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
)4.而耻学于师(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5.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6.或师焉(师:名词作动词,从师。
)7.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8.不耻相师(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9.孔子师郯子(师: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五、一词多义1.师A.名词①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专门技艺的人)③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姓)B.动词①吾师道也\ 不耻相师(学习、效法)②或师焉,或不焉\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③吾从而师之(以……为师)2.传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②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④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⑤舍相如广成传(名词,客舍)3.其①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②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③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指,那)④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⑤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真的)⑥其出人也远矣(代词,他们,指圣人)⑦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指“闻道先乎吾”的人)4.于①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在)②而耻学于师(介词,向)③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④于其身也(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⑤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比)⑥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⑦学于余\耻学于师(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5.之A.代词①择师而教之(代词,他)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郯子之徒(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B.助词①古之学者(放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的”)②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表宾语前置的标志,不翻译)④蚓无爪牙之利(表定语后置的标志,不翻译)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补语的标志,放在中心词和补语之间,译“得”)⑥填然鼓之\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顷之\久之(用在动词、形容词或者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C.动词吾欲之南海(动词,到、往)\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6.而①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就)②惑而不从师(连词,表假设,如果)③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并且)④犹且从师而问焉(连词,表承接,并且)⑤而耻学于师(连词,表转折,却)⑥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⑦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并且)⑧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却)⑨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六、文言句式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判断句)3.而耻学于师(介词结构后置句)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5.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结构后置句)6.不拘于时(被动句)7.学于余(介词结构后置句)。
师说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作“专门技艺人”讲)③吾师道也:(意动用法,以......为师)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⑤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⑥则耻师:(动词拜师)【之】①择师而教之:(代词,指代人)②郯子之徒:(指示代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些”、“那些”)③古之学者:(结构助词,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的”)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名词性的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
)(不是“取消句子独立性”。
因为“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的,即“之”后必是动词;而两个“所存”是“所词短语”,“所词短语”都是名词性的。
)⑤句读之不知:(结构助词,表示宾语前置)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助词,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其】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人称代词,他)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指示代词,那些)③词类活用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人称代词,他们)⑤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人称代词,他们的)⑥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⑦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人称代词,他们的)⑧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感叹,多么)【惑】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疑难问题)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道】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③余嘉其能行古道:(名词,道路、途径)【乎】①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推测,吧)②生乎吾前:(介词,表时间,在)③固先乎吾:(介词,表比较,比)【于】①耻学于师:(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向)②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在)③于其身也:(介词,表示对象,对,对于)④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示比较,比)⑤不拘于时:(介词,表示被动,受,被)词类活用①吾师道也:师,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②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名词活用作动词:不如③吾从而师之:师,意动用法:以……为师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⑤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⑥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卑、盛,形容词作名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盛:势盛位高的人⑦吾未见其明也:明,形容词作名词,高明。
师说文言文知识点和实词

师说文言文知识点和实词《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是古代论师道的重要文献。
这篇文章阐述了从师求学的道理,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
以下是对《师说》中一些重要的文言文知识点和实词的梳理。
一、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表否定。
二、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并且。
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
4、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
今义:没有。
5、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三、一词多义1、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2、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3、道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名词,道理)会天大雨,道不通(名词,道路)4、惑惑而不从师(动词,有疑难问题)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5、其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的)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四、词类活用1、吾师道也师:名词用作动词,学习。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名词用作动词,从师。
3、而耻学于师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4、孔子师郯子师:意动用法,以……为师。
5、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6、位卑则足羞羞:意动用法,感到羞耻。
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宾语前置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3、被动句不拘于时。
4、状语后置句学于余。
《师说》重点字词及翻译

重点字词一、通假字1、传道受业解惑(“受”通“授”,传授)2、或不焉,或师焉(“不”通“否”)二、古今异义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求学的人今: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②小学而大遗古:小的方面今:小学生的学校③今之众人古:普通人今:表示大众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用来……的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⑤吾从而师之古:跟随并且今: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⑥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不一定今:用不着、不需要⑦圣人无常师古:永久的;固定的今:平常的⑧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古:风气今:道理三、一词多义(1)师1、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2、吾师道也(动词,学习)3、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6、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2)传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2、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4、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5、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客舍)(3)道1、有碑仆道(名词,道路)2.吾师道也(名词,道理)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4、策之不以其道(名词,规律)5、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6、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4)其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指,那)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5、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真的)6、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7、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5)于1、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2、拜送书于庭(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3、学于余(耻学于师)(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4、于其身也(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5、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比)6、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6)之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2、择师而教之(代词,他)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4、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类,这些)6、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7、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8、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结构助词。
师说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作“专门技艺人”讲)③吾师道也:(意动用法,以......为师)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⑤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⑥则耻师:(动词拜师)【之】①择师而教之:(代词,指代人)②郯子之徒:(指示代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些”、“那些”)③古之学者:(结构助词,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地”)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名词性地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地“地”.)(不是“取消句子独立性”.因为“取消句子独立性”地“之”是用在主谓之间地,即“之”后必是动词;而两个“所存”是“所词短语”,“所词短语”都是名词性地.)⑤句读之不知:(结构助词,表示宾语前置)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助词,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地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其】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人称代词,他)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指示代词,那些)③词类活用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人称代词,他们)⑤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人称代词,他们地)⑥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⑦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人称代词,他们地)⑧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感叹,多么)【惑】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疑难问题)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道】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③余嘉其能行古道:(名词,道路、途径)【乎】①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推测,吧)②生乎吾前:(介词,表时间,在)③固先乎吾:(介词,表比较,比)【于】①耻学于师:(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向)②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在)③于其身也:(介词,表示对象,对,对于)④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示比较,比)⑤不拘于时:(介词,表示被动,受,被)词类活用①吾师道也:师,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②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名词活用作动词:不如③吾从而师之:师,意动用法:以……为师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地问题、糊涂地问题⑤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地方面、大地方面⑥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卑、盛,形容词作名词:卑:卑贱地人、低下地人盛:势盛位高地人⑦吾未见其明也:明,形容词作名词,高明.⑧则耻师焉:耻,意动用法:以……为耻⑨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形容词作名词,圣:圣人,愚,笨拙地人古今异义.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求学地人今:在学术上有所成就地人.小学而大遗小学古:小地方面今:泛指低等教育场所.今之众人众人古:普通人今:表示大众.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古:用来……地今:表示因果关系地连词.吾从而师之从而古:跟随并且今:表目地或结果,是连词.句读之不知读古:句子中间需要停顿地地方,读ò今:看着文字发出声音,读ú.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不必古:不一定今:用不着、不需要.圣人无常师常古:永久地;固定地今:平常地.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古:风气今:道理.无贵无贱无古:不论;不分今:没有.年十七,好古文古文古:秦汉地散文今:“五·四”之前地文言文地统称特殊句式.句读之不知宾语前置.惑之不解宾语前置.不拘于时被动.学于余介词结构后置.耻学于师介词结构后置.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其可怪也欤判断句.不必贤于弟子介词结构后置.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判断句.人非生而知之者判断句.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所字结构.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判断句.则曰省略句。
师说知识点

《师说》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传授)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二、古今异义学者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
句读古义:句子停顿的地方。
今义:看字发出声音小学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众人古义:一般人,普通人。
今义:许多人。
所以古义:特指代词“所”+介词“以”,相当于“用来……的”。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不必古义:不一定。
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三、一词多义道: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③道相似也(道德学问)④余嘉其能行古道(方法)传: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授)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贤:①其贤不及孔子(才能、贤能)②师不必贤于弟子(高明)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②吾从而师之(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③吾师道也(学习)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⑤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从师)惑: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疑难问题)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知:①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了解、知道)②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知道,了解)四、词类活用1、吾师道也(名词“师”用作动词,学习)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师”用作动词,从师。
下文“则耻师焉”“师道之不得”中的“师”同此)3、或师焉(名词“师”用作动词,从师学习)4、不耻相师(名词“师”用作动词,学习)5、吾从而师之(名词“师”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6、而耻学于师(形容词“耻”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7、孔子师郯子(名词“师”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8、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形容词“惑”活用作名词,疑难问题)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前面的“圣”“愚”均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圣人,愚人)10、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后面的“圣”“愚”均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圣人,愚人)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表判断)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表判断)2、被动句:①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3、宾语前置句: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之”作标志的宾语前置)4、介词结构后置句:①而耻学于师。
《师说》知识点整理

《师说》知识点整理一、虚词1. 乎(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2. 而(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4) 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8) 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3. 之(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个类)(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个类)(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个类)(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4. 其(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5. 于(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6. 也(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增强语气)二.实词1.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2)或师焉,或不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说》重点实词
1.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③吾师道也
④或师焉,或不焉
⑤孔子师郯子
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⑦十年春,齐师伐我
2.道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③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④得道者多助
⑤策之不以其道
⑥不足为外人道也
⑦会天大雨,道不通
《师说》重点虚词
1.其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③其皆出于此乎
④其可怪也欤
⑤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2.于
①师不必贤于弟子
②而耻学于师
③其皆出于此乎
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⑤不拘于时
3.则
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②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④以身作则
⑤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