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说明:下划线的部分为往年真题已经出过的题目,可作为次重点掌握。

双划线的部分为补充容。

1.小学教育的特点

(1)教育目的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

(2)教育对象更为普及,许多地方的义务教育得到全面实施;

(3)教育实验涉及的方面更广泛;

(4)学科容的设置和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儿童的身心发展;

(5)重视教师的发展,教师制度逐渐规化。

2.教师劳动的特点

(1)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2) 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3) 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4) 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性

(5) 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3.教师劳动的复杂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②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③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4.教师专业发展的容

(一)专业理念

教师专业理念是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遵守的一套行为规和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培植自我的在品格和德行。

(二)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四方面的容。

(三)专业能力

教师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实践练习和反思体悟而形成的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

5.教师专业知识的容

1. 本体性知识

2. 条件性知识

3. 实践性知识

4. 文化知识

6.教师专业能力的容

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

1. 教学设计能力

2. 教学语言能力

3. 教学交往能力

4. 组织和调控课堂的能力

5. 教育研究能力

6. 创新能力

7.教师成长途径和方法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师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二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的素养。

促进教师成长有以下几种方法:

1. 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 开展微格教学

3. 进行专门训练

4. 进行教学反思

8.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

(一)确定研究课题

(二)文献检索

(三)提出研究假设

(四)制订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

(五)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

(六)得出结论

(七)撰写成文

9.文献检索的要求

(1)检阅要全面,即全面性。放宽视野,检索容客观全面。

(2)检阅要认真细致,即准确性。对文献的观点、结论的正确性、可靠性进行评价,把握争议点。

(3)勤于积累。检索方法要多样化,建立个人信息资料库,同时会使用国家的信息库。

(4)善于思索。对文献进行批判性阅读,用创造性思维综合分析文献容,找到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10.教育行动研究的实施步骤

(1)确定研究课题

(2)拟订研究计划

(3)实施行动研究

(4)进行总结评价

11.教育调查报告的一般结构

(1) 题目

(2) 前言

(3) 正文

(4) 总结

(5) 附录

12.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13.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决定教育的发展水平(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容的选择(2)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

(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1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15.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2)文化影响教育容的选择

(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4)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16.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17.教育目的的影响因素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

(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18.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19.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20.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1)德育是使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感情和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

(2)智育主要是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

(3)体育是增强学生体质,发展他们的体力和运动能力,养成他们锻炼身体和卫生习惯的教育,也就是身心素质教育。

(4)美育是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育,也就是美的教育。

(5)劳动技术教育是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使他们养成劳动的观点和劳动的习惯,初步掌握现代生产和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也是劳动素质的教育。

【补充】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21.注意的种类

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以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1. 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须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产生的注意。

2. 有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3. 有意后注意是有着自觉目的,但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

22.知觉的基本特性

(1)选择性

(2)整体性

(3)理解性

(4)恒常性

23.运用遗忘规律有效的组织复习

(1)及时复习,经常复习。这是根据艾宾浩斯遗忘的规律来进行的复习;

(2)合理分配时间;

(3)做到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5)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24.创造性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25.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情境

(2)定势与功能固着

(3)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

(4)原型启发

(5)情绪与动机

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26.马斯洛需求层析理论

①生理需要

②安全需要

③归属与爱的需要

④尊重需要

⑤求知需要

⑥审美需要

⑦自我实现的需要

27.不同气质类型在教学中的意义

第一,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有各自的特点,作为教师应了解并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第二,针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特点,可以分别采取各种相适应的教育措施,帮助学生克服消极因素,形成良好品格。

第三,教师只有将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区别对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使不同气质类型学生的优势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学生乐于学习,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达到自我实现,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

28.课程容的三个文件

(一)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二)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三)教材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故人们常把教科书与讲义简称为教材。

29.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1.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 密切课程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30.新课改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31.新课改提倡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即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或不情愿地学习。学习的“自主性”具体表现为“自立”“自为”“自律”三个特性,这三个特性构成了“自主学习”的三大支柱及所显示出的基本特征。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探究学习是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其具有主动性、问题性、开放性、生成性和创造性。

32.新课改提倡的教师观

(1)教师角色的转变

(2)教师行为的转变

(3)教师教学观的转变

33.新课改的评价观

第一,在评价功能上,要由侧重甄别和选拔转向侧重发展。

第二,在评价对象上,要从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逐步转向关注对过程的评价。第三,在评价主体上,要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信息多源化,重视自评、互评的作用。

第四,在评价结果上,不仅要关注评价结果的准确、公正,更要强调评价结果的反馈以及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的认同和对原有状态的改进。

第五,在评价容上,要强调对评价对象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考查。

第六,在评价方法上,要强调评价方式多样化,尤其注重把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起来,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

第七,在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关系上,要强调平等、理解、互动,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评价的价值取向。

34.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

(2)环境

(3)个体主观能动性

(4)学校教育

35.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方面。

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②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③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④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6.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启示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容和方法的选择上要有针对性,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进行教育。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互补性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37.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1)个体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的具体表现

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一是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二是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

(2)个体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的教学启示

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38.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①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②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③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39.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具体运算阶段的特征

1. 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守恒性);

2. 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

3. 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

4. 思维具有可逆性(儿童思维发展的最重要特征)

40.学习兴趣的特点

(1)由直接兴趣逐渐向间接兴趣转化

(2)兴趣广度逐步扩大,但缺乏中心兴趣

(3)逐渐由不稳定向稳定发展

41.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

(1)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

(2)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兴趣在第一课堂及第二课堂中共同培养

(5)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42.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小学德育过程本质上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一)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二)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三)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四)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43.德育的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二)疏导原则

(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四)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五)因材施教原则

(六)知行统一原则

(七)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八)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44.小学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小学德育的途径

1. 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 课外、校外活动

3. 劳动

4. 少先队活动

5. 班会、校会、周会、晨会

6. 班主任工作

(二)小学德育的方法

1. 说理教育法(又叫说服教育法)

2. 榜样示法

3. 冶教育法

4. 指导实践法

5. 品德评价法

6. 品德修养指导法

45.心理辅导的含义及途径

1. 基本含义

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的活动。

学生心理辅导的途径

(1)开设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主的有关课程;

(2)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的容;

(4)结合班级、少先队活动开展心理辅导;

(5)开展面向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活动;

(6)开展小组辅导;

(7)进行对学生家庭的心理辅导教育。

46.家校联系的常用方式

(1)家访

(2)班级家长会

(3)家长学校

(4)家龙和家长委员会

47.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48.形成良好班风的措施

(1)发挥班主任的表率作用;

(2)发挥舆论阵地的宣传作用;

(3)发挥身边榜样的作用;

(4)发挥任课教师和家长的作用。

49.班级管理的方法

(一)调查研究法

(二)目标管理法

(三)榜样示法

(四)情境感染法

(五)规制约法

(六)舆论影响法

(七)心理疏导法

(八)行为训练法

50.班主任的角色

(一)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者(二)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管理者

(三)班主任是班级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者(四)班主任是班级普通的一员

51.班主任工作的容

(一)小学班主任的常规工作

1. 了解和研究学生

2.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 建立学生档案

4. 开展班会活动

5. 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6. 操行评定

7. 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二)个别教育工作

1. 先进生工作

2. 后进生工作

3. 中等生的个别教育

52.操行评定的注意事项

①操行评语要实事,抓住主要问题,有针对性,能反映学生思想品德的全面表现和发展趋向;

②要充分肯定学生进步,适当指出他们的主要缺点,指明努力方向,不可罗列现象,主次不分;

③文字要简明、具体、贴切,使人一看就明白,能够接受,切忌空洞、抽象、一般化,严防用词不当,伤害学生情感,造成家长误解。

53.个别教育工作

1. 先进生工作

2. 后进生工作

3. 中等生的个别教育

54.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

(一)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四)培养小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55.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三)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四)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56.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二)我国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1.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 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

3. 直观性教学原则

4. 启发性教学原则

5. 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又称为系统性原则)

6. 巩固性教学原则

7. 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8. 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57.常用教学方法

1.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2. 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3.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4. 以情感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5. 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58.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1)优越性: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③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2)局限性:①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②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动手机会少,不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③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强调的是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④教学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

59.教学实施的环节

(一)备课——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

(二)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三)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四)课外辅导

(五)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60.课堂纪律的维持及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

1.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

(1)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

(2)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3)做好课堂监控。

(4)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2.课堂问题行为及其应对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中作出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破坏课堂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行为。关于课堂行为的应对,教师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1)运用积极的言语和非言语手段调控。

(2)合理运用惩罚。

(3)进行心理辅导。

61.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的容

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此外,动机的最佳水平还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在学习任务比

较简单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

62.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1. 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

2. 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 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4. 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1.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63.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1)准确的示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地反馈

64.学习策略的分类

(1)认知策略

①复述策略

②精细加工策略

③组织策略

(2)元认知策略

①计划策略

②监控策略

③调节策略

(3)资源管理策略

①时间管理策略

②环境管理策略

③努力管理策略

④资源利用策略

信息技术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简答题论述题及答案

信息技术教师招聘 考试试题简答题论述题及答案 1、请举例说明操作系统的分类情况 2、试说计算机的发展历史的未来趋势 3、什么是Modem?它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调制解调器,是一种计算机硬件,它能把计算机的数字信号翻译成可沿普通电话线传送的脉冲信号,而这些脉冲信号又可被线路另一端的另一个调制解调器接收,并译成计算机可懂的语言。这一简单过程完成了两台计算机间的通信 4、话说Ctrl键的几种用途? 第一招:快速关闭Windows XP 我们都知道,Windows XP的关机过程很慢,要等很长的时间,不过我们可以利用“Windows任务管理器”来快速关机:点击任务管理器的“关机”菜单,在选择“关闭”命令的同时按住Ctrl键即可。第二招:在多文档程序中关闭当前文档

众所周知,Alt+F4可以关闭当前项目或者退出当前程序,但却很少人用Ctrl+F4这个组合键,其实它可以在多文档程序中关闭当前文档,而不会关闭程序。 第三招:显示“开始”菜单 在按住Ctrl键的同时,再按下Esc键,就可以显示“开始”菜单,跟按WIN键的作用是一样的。 第四招:输入法切换 按下Ctrl键的同时,再按下Shift键,可以在不同的输入法之间切换。第五招:开关中文输入法 按下Ctrl+Space(空格)可以在中英文输入法之间切换,也就是打开或关闭中文输入法。 第六招:同时选择不连续文件 按住Ctrl键,然后点击你要选择的文件,所有你点过的文件都会被选中。如果想在全部选中的文件中去掉少数几个,也可以采用先选中文件,然后按住Ctrl键单个点击相应文件的办法。 第七招:快速建立快捷方式 按住Ctrl+Shift键并用鼠标拖曳文件,可建立快捷方式。 第八招:撤消或恢复 很多人都知道Ctrl+Z是撤消,但你知道Ctrl+Y是恢复妈?试试就知道了。 第九招:启动时的妙用 电脑启动是按住Ctrl,将进入启动菜单(与按住F8效果一样)

毛概简答题和论述题答案

简答题: 1.为什么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的坚持马克思主义?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首先,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的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做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其次,它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根植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最后,它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新的巨大勇气。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所以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的坚持马克思主义。 2.简述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内在的辩证关系。 答: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在党的思想路线中,实事求是内在的包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总之,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都是围绕实事求是的。所以“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3.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与教训。 答: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是: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实现了平稳过渡,避免了可能发生的社会动荡和经济破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主要是对社会主义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以至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4.怎样理解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还要继续解放生产力? 答:首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力是最积极活跃的因素,而生产关系一旦形成则是相对稳定的。所以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展开,生产关系就会逐渐落后于生产力,这时就必须对生产关系进行变革和调整,解除对生产力的制约和束缚,实现解放生产力的目标。这是适用于任何社会形态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社会主义社会也不例外。 其次,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原油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各方面体制存在着种种弊端,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通过改革,继续不断的解放生产力,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出广阔的前景。 5.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改革和发展是稳定的基础,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 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互相协调和互相促进,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6.为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要实现哪三个转变? 答:(1)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2)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3)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

简答题部分: 1、简述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结构的优点。 (1)掌握学科结构可以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 (2)掌握学科结构有助于记忆; (3)掌握学科结构是通向适当的“训练迁移”的大道; (4)掌握学科结构能够缩小“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之间的差距。 2、拉特克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他的教学论具有如下特点: (1)以教学的方法技术问题为教学研究的中心; (2)教学方法和技术既依赖于儿童的心理,又依赖于学科知识的性质; (3)确立了“自然教学法”; (4)如何教授语言和科学是教学论的重要课题。 3、简述卢梭的“发现教学论”的基本内涵。 (1)发现是人的基本冲动。 (2)发现教学的基本因素是兴趣与方法。 (3)活动教学和实物教学是发现教学的基本形式。 (4)发现教学指向于培养自主的、理性的人格。 4、课程的内涵及其发展趋势怎样? 答:课程概念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即把课程作为学科,把课程作为目标或设计,把课程作为经验或体验。晚近的课程理论与实践之发展中,课程概念的内涵发生了重要变化,出现了新的趋势。主要包括: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从强调教材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和“虚无课程”并重,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并重。 5.简述卢梭的“自然教育论”。答:卢梭主张的自然教育是使儿童从社会因袭的束缚与压抑下解放出来,回归人的自然状态,遵循人的自然倾向,使儿童自由成长。针对当时“原罪说”认为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对儿童的种种约束、限制和惩罚而改变儿童的本性、根绝儿童的恶源的特点,卢梭提出了“消极教育”的策略。因为在他看来,儿童的全部教育不是从外部灌输道德与知识,而是使其本性、禀赋、能力免受外界影响,得以自由发展。但这种自然发展并非与社会环境不相容,只不过前提是人的自然天性充分展开以后再接受社会环境的熏染。在社会环境中,人的心灵的自然发展依然可加速进行。 6、主动作业的内涵及特点 内涵:是着眼于儿童经验的发展而对社会生活中的典型职业进行分析,归纳,提炼而获得的各种活动方式。 特点:1适合儿童经验生长的要求。2源于社会生活,充满了具有社会性质的原理和事实。3作为科学的理解自然地原料和过程的活动中心,可以不断指向科学的逻辑经验的发展。 7、“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如下: (1)学校应该试图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 (3)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泰勒原理”的实质是对“技术兴趣”的追求。 8、泰勒原理中选择学习经验的原则有哪些? 1、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实践这个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的经验; 2、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而获得满足感; 3、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应是在有关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 4、有许多特定的经验可以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 5、同样的学习经验往往会产生几种结果。 9.简述范例教学模式的教学论原则。答:(1)教学与训育统一的原则,即教学的教育性原则。(2)问题解决学习与系统学习统一的原则。它要求教学要针对学生存在或提出的问题,从单个课题出发组织教学,但同时强调课题作为学科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与相应学科中的其他课题有系统联系。(3)形式训练与实质训练统一的原则。它要求教学要把掌握知识和培养智力结合起来。(4-)主体与客体统一的原则。它要求教学要有效地指导学生主体与作为客体的教学内容统一起来。 10.范例的基本特征及其选择原则是什么?答:(1)基本性,它是针对教学内容而言的。要求选择的范例能包含一门学科的基本要素、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结构、基本科学规律。(2)基础性,是针对学生、针对学生主体实际状况的适切性而言。基础性原则要求范例的选择要从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经达到的某方面智力发展水平出发,教授的基本经验是能促使其智力进一步发展的东西。(3)范例性,是针对教学活动而言。它要求设计一种教学结构,使得教学内容、方法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结构化。 11.构成泰勒原理中课程开发的四个环节的关系怎样?答: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教育经验以及评价教育计划四个环节,构成了泰勒关于课程开发的系统观点。“确定教育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选择学习经验”和“组织学习经验”是课程开发的主体环节,其功用指向于教育目标的实现;“评价教育计划”则是课程开发的整个系统进行的基本保证。其中,目标既作用于学习经验,又作用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

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 1.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A)的不同解释上。A.学习过程B.教学过程C.评价过程D.反思过程 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D)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A.杜威B.加涅C.乌申斯基D.桑代克 3.(C)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A.罗杰斯B.鲁宾斯坦C.杜威D.布鲁纳 4.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到达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C)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5.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C)A.自主感对羞耻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C.勤奋感对自卑感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A)A.场依存性B.场独立性C.冲动型D.反思性 7.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D)A.平等中的首席B.管理者C.反思者D.促进者

8.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 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C)A.扇 贝效应B.南风效应C.罗森塔尔效应D.巴纳姆效应 9.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 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 (A)A.行动研究B.撰写日记C.观摩讨论D.案例分析 10.某教师认为学校管理混乱,与领导沟通不畅通,自己疲于应付教 学活动,常常心情烦躁、易怒、情绪紧张。按照他的说法,造成这种压 力的原因是(B)A.社会对教师群体重视不够B.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 C.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D.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 11.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D)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 力显著提高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 夺冠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12.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学习的主体分类?(C)A.人类学习B.机 器学习C.网络学习D.动物学习 13.下列哪种学习不属于加涅所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B)A.态度B.习惯C.言语信息D.运动技能 14.下面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C)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B.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的小数点后十位 C.中学生听讲座,理 解概念之间的关系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

信息技术必修一_信息技术基础试题

主题一:信息技术与社会 (一)信息及其特征 1、现代社会中,人们把()称为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A.物质、能量、知识 B.信息、物质、能量 C.财富、能量、知识 D.精神、物质、知识 2、盲人摸象体现了信息交流的重要性,信息可以交流说明了信息具有( A.价值性B.时效性C.载体依附性D.共享性 3、下列叙述中,其中()是错误的 A.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收并且多次使用B.信息具有时效性特征 C.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D.获取了一个信息后,它的价值将永远存在。4、网络上的信息被人下载和利用,这正说明信息具有( A.价值性B.时效性C.载体依附性D.可转换性 5、()不属于信息的主要特征 A.时效性B.不可能增值C.可传递、共享D.依附性 6、下面哪一个不属于信息的一般特征?() A.载体依附性B.价值性C.时效性D.独享性 7、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体现了信息的() A.载体依附性B.共享性C.时效性D.必要性 8、交通信号灯能同时被行人接收,说明信息具有( 。 A.依附性 B.共享性 C.价值性 D.时效性 9、关于信息特征,下列说确的是( A:信息能够独立存在B:信息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C:信息不能分享D:信息反映的是时间永久状态 10、下面对信息特征的理解,错误的( ) A.天气预报、情报等引出信息有时效性 B.信息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C.刻在甲骨文上的文字说明信息的依附性 D.盲人摸象引出信息具有不完全性 11、在朝鲜战争即将爆发的时候,蓝德公司向美国政局高价兜售一份调查报告没被理会,战后美国政府分文未花就得到该报告,这体现了信息的:( ) A:价值性B:可伪性C:具有可传递性D:具有失效性 12、关于信息共享与物质的共享的差别,以下说确的是: A:信息一方使用时另一方就不能使用B:信息使用后就会损耗 C:信息可无限复制、传播或分配给众多的使用者D:信息可以有限的使用 13、将几副相互无关联的图像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的加工后,形成一副富有创意,有实际用途的图像,这体现了信息是() A:可以共享的B:需依附一定载体的C:可以增值的D:具有实效性 14、武王伐纣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却没有甲骨文资料记载其确切年代。现代考古工作者根据历史传说中的“天象”,利用天文知识成功地完成该时间的判定。这说明信息具有()特征。 A、可传递性 B、时效性 C、载体依附的可转换性 D、价值性 15、某次语文测验成绩已经按学号顺序录入到Excel表中,对语文成结在100分以上的学生筛选,得出相应的,这体现了信息的( ). A、可以共享的 B、可以增值的 C、需依附一定载体 D、具有时效性 16、下面有关对信息作用事例的理解,错误的是() A.许多历史事件以文字的形式记载在书上,体现信息的依附性。

毛概简答题及论述题答案

毛概简答题及论述题答案 欧阳学文 1.第一题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 ①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党带领人民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为了更好发挥制度优势,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效能。两者一脉相承、有机统一。 ②国家治理体系实际上就是我国经济社会管理制度体系,既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的制度安排、体制机制。

③治理能力则是我们运用这些制度和体制机制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有了好的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治理能力,才能发挥治理体系的效能。 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继“四个现代化”后我们党提出的又一个“现代化”战略目标,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2.第二题如何把握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一、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1.新常态形成的原因。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外部因素和内在条件互相作用的结果,是符合经济发展内在逻辑的变化过程。 ①外部因素影响: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受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拖累效应影响,世界经济进入了深度结构调整之中。

②内在条件变化:内因是变化的根据。经济增长的阶段性转换是由内在条件决定的。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根本原因,是由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条件出现新变化所导致的。 2.新常态的科学内涵与基本特征。 ①是速度变化。本质上说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将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低排放、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②是结构优化。经济结构层级低、产业素质低、产品档次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的顽症和痼疾,也是我国经济大而不强的根源所在。③是动力转换。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的动力之源。④是多重风险。 二、科学把握新常态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认识新常态,深刻领会这一重大战略判断所贯穿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防止形而上学倾向。 2.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1、试述斯金纳的强化原理及其在教学上的应用。 2、试述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基本内涵。 3、简述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的具体步骤。 4、如何理解教学对话的性质 5、在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中,课程变革的特征包括哪些方面 6、“被动适应论”、“主动适应论”、“超越论”各自的涵义是什么 7、研究、开发与传播”模式的根本缺陷是什么 8、简述卢梭发现教学论的基本内涵。 1、试述非指导性教学的基本特征。 2、在对评价领域的发展历史进行四阶段划分时,古巴和林肯认为第一、二、三代评价的缺陷是什么 3、简述学科课程的局限。 4、客观主义认识论的内涵是什么 5、试分析生成性目标的价值取向及它的优势与局限。 6、论述建构主义教学观。 1、简述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 。 2、简述科目本位课程的定义及特点。 3、简述有意义学习产生的条件。 4、“量的研究”基于的假设是什么 5、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6、试比较课程实施的三个基本取向

8、评价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1、利维的教育评价历史分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拉特克教学论的特点是什么 3、为什么说回应模式是迄今为止所有评价模式中最全面、最有效的 4、加涅认为学习结果可以分为哪五类这五类学习结果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 5、课程与教学评价有哪些基本取向 6、试论教学过程的本质。 7、试述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1、“活动分析”方法的提出者是谁并简述其基本内涵。 2、依据美国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对评价领域的划分,第四代评价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简述生成性目标的特点。 4、简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 5、阐述“课程教学”理念的基本内涵。 6、课程实施相互适应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并谈谈其对实际课堂教学的启示。 7、试比较提示型教学方法、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自主型教学方法之间的异同,并结合实际谈谈应如何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2、简述博比特的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基本内容。 3、简述学科课程的涵义及特征。 4、简述经验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 5、什么叫量的评价与质的评价 6、简述开发综合课程的有效策略。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5-03-07 分类: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哪项不归之于学习与教学的系统过程中。(C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反应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D )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D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4、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B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5、举一反三属于(A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6、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C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7、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B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8、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B )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9、创造思维的核心是(C )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0、根据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1、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2、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 )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13、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C )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人际关系 14、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被称为(A ) A.效度B.区分度C.信度D.难度 15、福勒等认为,当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怎样看我"、"领导怎样评价我" 时,他此时主要处在教师成长历程的( A ) A、关注生存阶段B 、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就阶段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6、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7、在中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信息技术教师招聘简答题简汇总

1、简答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必要的信息处理能力,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引导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 2、如何关注课堂中学生的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 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多级学习目标和多样的学习方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到合适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水平差异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次教学;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补课的方法为其奠定必要的基础,消除他们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增强其学习的信心;也可以采用异质分组的方法,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协同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少数冒尖的学生,给予专门辅导,使其吃饱吃好,早日成才。 3、信息技术教学中,在教学策略上,应注重哪些原则? 学生主体性原则——一切从学生主体出发,让学生成为知识技能的“探究者”、难点问题的“突破者”,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激发创造性原则——注重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掘学生的天资和潜能;营造民主性原则——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中存在差异,注重个别指导,因材施教。 4、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时,任务的设计是关键,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时,任务的设计是关键,任务能否驱动教学时衡量任务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任务要有趣味性,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完成任务,提高学习效果。○2任务要具有适宜性,事宜学生在本课中完成任务,提出的任务要适宜,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3任务应具有明确性,即当学生明确任务后,就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或通过同学之间讨论,或自己探索来完成具体的事情,明确将要完成什么任务○4任务完成情况具有可评价性,对学生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评价是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途径。 5、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途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课堂教学形式有哪些?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技术性,时代感很强的课程,常用的课堂教学形式有班级授课,全班或分组集体上机,分组协作学习,个别指导,现场教学等 6、简述信息技术课程的作用 信息技术是独立的一个教学分支,也是所有学科发展的基础,与其他课程相比,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小学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和魅力。

课程与教学论-论述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论述题及答案 一、论述题 1、试论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规律的主要观点及现实意义。p238 答: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是教学的一条规律。—般地说,知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智力是人反映客观世界的能力,是顺利完成反映的主观条件,智力发展得好,才能深入地掌握知识。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掌握知识的进程、广度和深度。二者在教学过程中是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 智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的,但并不是只要传授了知识,学生的智力就会自然地发展起来。实际上,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有的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有的非但不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甚至会阻碍学生的智力发展。就是说并不是任何知识的教学都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得到较好发展。 当代教学越来越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关键在于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的二者关系,只有把握好二者的联系,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才能把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统一起来。这在当前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试论选择与应用教学方法的原则。P267 答: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原则主要是: (1)坚持启发式教学,反对注入式教学。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应用各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独立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积极的学习活动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和促进个性健康发展。启发式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智力,是一种科学、民主的教学方法。注入式教学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忽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把学生看成是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片面注重知识传授。注入式教学方式既不利于学生真正领会掌握知识,又不利于其智慧的发展,是一种不科学不民主的教学方法。 (2)要与教学目的和任务相适应。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具体体现教学目的和任务。每节课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依据实际条件,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防止教法格式化。 (3)与教学内容相适应。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适合教学内容特征,如概念性内容可选用讲授法,自然现象的规律揭示可选用演示法等。 (4)与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水平相适应。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考虑学生的具体性和特殊性,要依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 (5)与教师特点相适应。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和经验,具有自己的教学风格特征。 (6)与教学环境及教学条件相适应。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充分考虑和利用有利的教学设备,努力自制教具,为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创设条件。 我发现手指在教学中有很大的妙用,如在教授《Shapes》时,就可以让学生用手指摆出各种图形、画出各种图形,边说边摆,学生就会兴高采烈的摆来摆去、画来画去。在画图形时我又把图形与单词的发音结合起来,如triangle有三个音节,我们正好是三笔把它画完,学生边画边有节奏的把这几个单词说出来,很快就可以记住了。当他们对单词初步掌握后,就可以让他们玩我画你猜的游戏,即用手指在对方的背后画图形让对方来猜。经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学生逐步掌握了单词。由于是自己参与活动,再学起来、说出来时就会更加起劲,注意力就会更加集中,效果自然就会更好。 总之,只要教师开动脑筋,借助新颖的教学手段、巧妙设计任务,书上的知识就会活起来,就能激发学生的好学情绪,使之受到训练。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发展了他们的智力,使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调动。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卷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信息技术简答题答案

简答题 一、信息的获取 1、信息概念及其基本特征,并能根据例子分析其特征。 信息是反映一切事物属性及动态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中所包含的内容。 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真伪性、可处理性、传递性 2、信息的载体形式、传播途径、接收方式。 载体: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符号、动画、视频、音频、表情、动作。 传播途径:面对面(听讲座、参加会议、座谈)、报刊、杂志、电视、广播、计算机网络、电报、电话、音像制品。接收方式:嗅觉、听觉、味觉、触觉、视觉 3、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称为信息技术。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简称IT(InformationTechnology) 发展历程:语言的产生及应用;文字的发明和使用;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发明和应用;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等电信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 4、信息技术主要包含哪几个方面及其发展趋势 包含: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 发展趋势:多元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 5 微电子技 6 7 8、采集信息的工具主要有哪些 扫描仪、照相机、摄像机、录音设备、计算机 9、 文字:txtdochtmlpdfcaj图形图象:jpggifbmppsdpngtiff 动画:swfgif音频:wavmp3midi视频:avimpgmovrm 10、万维网的基本概念 WorldWideWeb意思是世界范围的网,简写WWW或Web,通常所说的“上网”:就是使用浏览器软件(如InternetExplorer简称IE名叫探险家浏览器)浏览万维网。 因特网四个基本功能:远程登录、文件传输、电子邮件和万维网浏览。 11、搜索引擎分类并举例 目录类搜索引擎:雅虎、搜狐、新浪、网易 全文搜索引擎:谷歌、百度 12、全文搜索引擎使用技巧 提炼搜索关键词、细化搜索条件、逻辑符合使用、强制搜索 13、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名称 输入设备:鼠标、键盘、摄像头、扫描仪、麦克风、光电纸带输入器、卡片输入器、磁带输入装备、汉字输入装 备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影像输出系统、语音输出系统、磁记录设备等。 14、常用下载工具、软件 通用下载:迅雷、网际快车、网络蚂蚁等

行政组织学简答题、论述题及解答(第1-10章)

第一章行政组织学导论 一、简答题 1、简述组织的构成要素。 (1)组织目标;(2)机构设置;(3)人员构成;(4)权责体系;(5)制度规;(6)资金设备;(7)技术;(8)信息沟通;(9)团体意识;(10)环境。 2、简述正式组织及其特征。 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正式组织的特征有: (1)经过特定规划建立起来的,并不是自发的形成;(2)有较为明确的组织目标;(3)组织部分成各个部门,各个部门的职责、权限及完成工作任务皆有明确规定;(4)组织各个职位,按照等级原则进行法定安排,每个人承担一定的角色;(5)有明确的法律、制度和行为规。3、简述非正式组织及其特点。 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非正式组织具有的特点是:(1)自发性。(2)聚性。(3)不稳定性。(4)领袖作用较大。 4、简述组织的功能与作用。 (1)组织能够创造一种新的合力,起着“人力放大”作用;(2)组织能够产生一种协同效应,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3)组织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 5、与其它社会组织相比,行政组织具有哪些特点? (1)行政组织是唯一可以合法使用暴力的机关;(2)行政组织是一个具有天然垄断地位的组织;(3)行政组织是可以合法行使行政权的组织;(4)行政组织是承担公共责任的组织;(5)行政组织是追求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 6、简述行政组织学的研究特点。 (1)政治性和社会性的统一;(2)应用性和理论性的统一;(3)综合性与独立性的统一;(4)权变性和规性的统一。 二、论述题 1、试论当代行政组织发展的趋势。 (1)行政权力不断扩,行政组织的规模日趋扩大;(2)管理性质日趋复杂,管理功能不断扩充;(3)专业化和职业化趋向;(4)组织间的相互依存和协调的加强;(5)法律限制和程式化;(6)重视社会的目的;(7)国际影响和国际化的趋向。 2、试论行政组织在社会的政治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1)政治和社会秩序的维持者;(2)利益的表达、聚合和转化者;(3)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4)作为政治一体化的工具。 3、试论行政组织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1)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最低条件的法律和制度;(2)组织和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3)共有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4)宏观经济的调控,保证经济的稳定和效率;(5)社会收入的公平分配。 4、试论学习和研究行政组织学的目的和意义。 (1)了解和掌握行政组织管理与运行的规律;(2)促进和提高行政组织的效率;(3)改革和完善我国的行政组织体制;(4)改善政府形象和增强政府的国际竞争力;(5)提升政府管理能力。 第二章组织理论的发展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附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附答案) 一.填空题 1.()()(),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三大任务。 2.()中的()可以说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著,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 3.()标志着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4.古希腊教育包括斯巴达()教育和雅典的()教育。 5.()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位对发现学习从理论上进行详细研究、周密论证的教育学家。 6.博比特的()问世标志着课程作为一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7.永恒学科大致有三大类:()()()。 8.教学过程的动力是指()和()的动力。 9.课程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0.教学设计的前期准备分析主要包括:()分析()分析()分析。 二.选择题 下列选择题中有的是单选题,有的是多选题,请将所选择的答案的序号字母填上空格多选题的答案多于标准答案则扣分。 1.下面哪项不属于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 A.全班上课B.班内分组教学C.多媒体教学D.班内个别教学 2.教学媒体分为()。 A.单项教学媒体B.双项教学媒体C.自学媒体D.传递媒体教学 3.讲授法的类型()。 A.讲述B.讲解C.讲读D.讲演 4.教学环境的功能有哪些()。

A.益智功能 B.健体功能 C.美育功能 D.养德功能 5.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结构的基本原则有那些()。 A.均衡性 B.双向性 C.综合性 D.选择性 6.赫尔巴特的教学主张可以归结为()。 A.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 C.书本中心 D.课堂中心 7.下列哪些选项是钟启泉认为的西方迄今为止出现的课程结构()。 A.整体结构 B.中观结构 C.宏观结构 D.微观结构 8.下列那一选项是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提出的课程层次()。 ①理想课程②文件课程③理解课程④实施课程⑤经验课程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9.我们一般说的师生关系是指()。 A.朋友关系 B.业务关系 C.学习关系 D.伦理关系 E.情感关系 10.列哪些选项是属于发展性评价的功能()。 A.导向功能 B.评价功能 C.激励功能 D.调节功能 三.判断题 1.认识课程与教学论的客观规律,这是课程与教学轮的基本任务之一。() 2.现代教学论是以德国的赫尔巴特为代表。() 3.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上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4.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可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反抗的三种类型。() 5.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种“探索——失败——成功——再探索”的过程。() 四.简答题 1.简述教学媒体的作用。

信息技术试题

说明:本套试卷分二部分:第一部分专业知识与教材教法,第二部分教育学、心理学,满分100分。考试时量: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几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每小题正确选项字母代号填入对应括号内。) 1、在Windows环境下,为了终止应用程序,应()。 A、关闭应用程序窗口 B、最小化应用程序窗口 C、双击应用程序窗口标题栏 D、将应用程序窗口移出屏幕 2、Windows中“剪贴板”是()。 A、硬盘中一块区域 B、内存中一块区域 C、Cache中一块区域 D、CPU中一块区域 3、若采用32×32点阵汉字字模,存放1000个汉字信息需要存储容量大约为()KB。 A、125 B、200 C、800 D、1600 4、在计算机中,字符一般是按其对应ASCII码值进行大小比较,下列字符按ASCII 码大小顺序排列正确是()。 A、“A”>“a”>“1” B、“a”>“1”>“A” C、“a”>“A”>“1” D、“1”>“a”>“A” 5、有人用十六进制、十进制和八进制写了一个等式:87-44=33,要使该等式成立,则87、44、33有可能分别为()。 A、十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 B、十进制、十六进制、八进制 C、十六进制、八进制、十进制 D、十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 6、命令行C:\>COPY CON A:XX.BAT作用是()。 A、在A盘上建立一个批处理文件XX.BAT; B、将C盘上文件CON拷贝到A盘上;

C、将A盘上文件XX.Bat拷贝到C盘并取名为CON; D、该命令行有语法错误。 7、能将高级语言源程序转换成目标程序是()。 A、调试程序 B、解释程序 C、编译程序 D、编辑程序 8、关于磁盘碎片,正确描述是( )。 A、一种病毒,用磁盘碎片整理工具可以清除; B、一种物理损坏,由磁盘表面细微裂缝造成; C、不是错误或损坏,是污垢微粒; D、不是损坏,是由于有许多文件被分散存放造成。 9、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有七个层次,位于第三层是()。 A、数据链路层 B、网络层 C、会话层 D、物理层 10、目前各部门广泛使用人事档案管理、财务管理等软件,按计算机应用分类,应属于()。 A、实时控制 B、科学计算 C、计算机辅助工程 D、数据处理 11、在Windows系统中,若系统长时间不响应用户要求,为了结束该任务,可使用组合键是()。 A、Shift+Esc+Tab B、Crtl+Shift+Enter C、Alt+Shift+Enter D、Alt+CTrl+Del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及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及参考答案(部分) 一、简答题 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特点及人们与经济规律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任意创造规律,也不能任意消灭或改造规律。 经济规律的特点是:①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②经济规律发生作用不能离开人的社会经济活动;③各种经济学都带有阶级性,因而会影响经济学对经济规律认识的程度。 人们可以发现掌握、利用规律为社会谋福利。但如果人们不按经济规律办事,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而失败。如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由于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后来经济上的蹦溃。 2、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即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作用是什么? 答: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其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价值量为基础。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的作用有:①价值规律作用于各生产部门内部的关系,刺激生产者通过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在展开激烈的竞争、促进商品生产者发生分化,形成优胜劣汰的局面。③价值规律作用于部门之间的关系,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 3、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分配的因素,该规律 如何实现? 答: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是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比例。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之间分配的因素:一是社会的需求结构;二是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 这一规律有两种实现形式:一是完全依靠价值规律的作用来实现;二是政府的干预,即有意识的分配。在当代,无论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都是实行的主要依靠价值的基础作用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劳动分配形式。 4、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答:剩余价值规律,就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剩余价值的客观必然性。剩余价值规律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手段,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发展和灭亡,因此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5、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及其特征,经济全球化的两重作用是什么? 答: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强。趋势的形成:生产社会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国际间分工和合作关系越紧密,要求整个世界经济连成一个整体;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