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书信常用语一览1

合集下载

文言文书信用语大全

文言文书信用语大全

文言文书信用语大全1、开头语惠书敬悉,情意拳拳; 昨得手书,反复读之; 拳拳盛意,感莫能言;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喜接来函,欣慰无量; 顷接手示,如见故人; 得书之喜,旷若复面; 接获手书,快慰莫名; 谕书敬读,不胜欣慰; 顷接手示,甚欣甚慰;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顷奉惠函,谨悉一切; 得书甚慰,千里面目; 数奉手书,热挚之情,溢于言表; 顷奉手教,敬悉康和,至为欣慰; 久未闻消息,唯愿一切康适; 手书已接多日,今兹略闲,率写数语;2、钦佩语奉读大示,向往尤深; 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大作拜读,敬佩之至; 久钦鸿才,时怀渴想; 蒙惠书并赐大著,拜服之至;3、思念语分手多日,别来无恙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一别累月,思何可支喜接教诲,真解蒙矣; 谨蒙悔语,用祛尘惑; 顷读惠书,如闻金石良言;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海天在望,不尽依依; 离别情怀,今犹耿耿; 近况如何,念念;4、问候语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别后萦思,愁肠日转; 别来良久,甚以为怀; 前上一函,谅达雅鉴,迄今未见复音,念与时积; 阳春三月,燕语雕梁,想必心旷神怡春日融融,可曾乘兴驾逰时欲入夏,愿自珍重; 渐入严寒,伏福躬无恙; 汗暑无常,伏维珍重自爱; 当此春风送暖之际,料想身心均健; 春光明媚,想必合家安康; 赤日炎炎,万请珍重; 入秋顿凉,幸自摄卫;5、自术语敝寓均安,可释远念; 阖寓无恙,请释悬念; 贱体初安,承问极感; 贱躯如常,眷属安健,聊可告慰; 微恙已愈,顽健如往日,免念;6、祝贺语欣闻......,谨寄数语,聊表祝贺; 谨以至诚,恭贺你们......喜闻...... ,由衷快慰,匆致此函,诚表贺意;7、致歉语惠书敬悉,甚感盛意,迟复为歉; 音问久疏,抱歉良深;久未通函,甚歉; 8、结束语草率书此,祈恕不恭; 特此致候,不胜依依; 谨申数字,用展寸诚; 诸不具陈;谨申微意; 言不尽思,再祈珍重; 专此奉复辟; 敬候回谕匆此先复,余后再禀; 临书仓卒,不尽欲言; 书不尽意,余言后续; 请长纸短,不尽依依; 日来事忙,恕不多谈; 手此奉复;。

古人书信用语

古人书信用语

古人书信用语如下:
1. 致敬之辞:
- 拜启(称呼对方)
- 敝函(谦称自己的信函)
2. 自我介绍:
- 窃书生某某(自称为书生某某)
- 忝居某职(谦称自己的职位)
3. 表达问候:
- 问安(向收信人问好)
- 寒暄(共同寒暄)
4. 表达感激:
- 谢恩(对对方的帮助表示感谢)
- 深感钦佩(对对方的品德或才能表示钦佩)
5. 表达关切:
- 关心(对收信人的身体或工作等表示关心)- 承蒙关照(对对方的关心表示感激)
6. 结尾祝愿:
- 谨启(结束语)
- 祝安(对收信人的祝福)
以上词汇在古代书信中常见,展现出古人交际时的礼貌与情感表达。

古代书信常用语

古代书信常用语

古代书信常用语导读:从前的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爱一个人。

那些时光造就了很多美丽的爱情故事,让我们从常用语开始了解片言只语吧。

(一)启始惠书敬悉,甚以为慰。

顷接大示,如见故人。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近屡奉笺,至感厚谊深情。

接获手书,情意拳拳,至不欢愉。

数奉手书,热情诚挚之情,溢于言表。

日前曾奉尺牍,意其已抵左右。

捧读知已惠书,音容笑颜,历历在目。

昨得书笺,反复读之,深情厚意,感莫能言。

(二)思念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睽违日久,拳念殷殊。

分手甚久,别来无恙。

故园念切,梦寐神驰。

握别以来,深感寂寞,近况如何,甚念。

鸿雁传来,千里咫尺,海天在望,不尽依依。

相距甚远,不能聚首,转寄文墨,时通消息。

别亦良久,甚以为怀,何日重逢,登高延企。

奉读惠书,宛如天外飞来,回首往事,不啻依稀如昨。

长怀盛德,聊吐愚衷,谨凭鸿雁之传,伫望白云之信。

(三)饮佩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久钦鸿才,时怀渴谒。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久慕英才,拜谒如渴。

顷读诲语,如闻金玉良言,茅塞顿开。

谨蒙诲教,疑或冰释,胜似春风甘霖灌顶。

恩师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泰山北斗,谁不思慕。

蒙惠书并赐佳作,浩如河汉,理至还必须真,拜服之至。

嗣后如有所见,或有新作,望莫遗愚友之驽,尚请随时见示为盼。

先生德高望重,文才武略,贯古今之论,晓中外之文,下风引领,敢下拜嘉。

(四)问病闻君欠安,甚为悬念。

顷闻您卧榻数日,心甚系念。

闻君甚念,无奈事务缠身,未能前来请安,恳请慎疾自爱。

知尊恙复发,恳祈暂停公务,苓参进,调养莫误,甚念甚念。

尊恙已大愈否?贵体新全,望珍摄自重,衣餐增适,动定咸宜。

诸唯珍重,皮之不存,毛岂附焉,来日方长,亟望珍重。

尊恙愈否,念念。

欣闻贵体康复,至为慰藉。

重病新愈,望调养有序,节劳为盼。

闻君抱恙,不胜悬念,特函问候,祝早日康复。

(五)时令问候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阳春三月,燕语莺歌,想必神采奕奕。

炎暑日蒸,千万珍重。

盛暑之后,继以炎秋,务望尚自珍为盼。

古代友人书信常用语

古代友人书信常用语

古代友人书信常用语在古代社会,书信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之一。

友人之间的书信往来使得古人能够在长距离之间保持联系,表达彼此的关心和问候。

本文将介绍一些古代友人书信中常用的语句,让我们一起回顾古代友人之间的书信往来。

问候语友人之间的书信往来,往往以问候开始。

下面是一些在古代友人书信中常见的问候语:1.致问安:愿你安好!2.善意问侯:近来可好?3.报平安:特来报安。

这些问候语简洁而亲切,能够表达友人之间的关切和问候。

询问新闻古代友人书信常常是为了了解对方的近况,下面是一些在古代友人书信中常见的询问新闻的语句:1.询问近况:近闻你安康否?2.询问生活:可知生活过得如何?3.询问家人:家中亲友安好否?这些语句能够让友人了解对方的生活状况,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

表达关心友人之间的书信往来,除了询问新闻,还常常表达彼此的关心。

下面是一些在古代友人书信中常见的表达关心的语句:1.抒发关切:近闻君遭困苦,心中无比忧虑。

2.询问病情:听闻你患病,不胜担忧。

3.祝福身体健康:敬祝身体早日康复。

这些语句展现了友人之间的关心之情,体现了友情的温暖与深厚。

告知消息友人书信往来的目的之一是告知彼此一些重要的消息。

下面是一些在古代友人书信中常见的告知消息的语句:1.报告好消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特来报告新近好事!2.告知变故:你可知道最近发生的变故?唉,我不得不告诉你了。

3.传递信息:特以此书转告。

这些语句能够让友人及时了解一些重要的消息,增进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

结语友人之间的书信往来是古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使得友人之间能够保持联系,表达彼此的情感和关心。

本文介绍了一些在古代友人书信中常见的语句,包括问候语、询问新闻、表达关心和告知消息等。

希望这些常用语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古代友人书信的特点,并在需要的时候运用得当。

友情万岁!。

古代书信常用词汇

古代书信常用词汇

古代书信常用词汇1. 敬启者:表示信函的开头和称呼,相当于现代的“致……”。

2. 失礼:表示因故不能亲自前往或因为特殊原因未能及时回信所致的辞令。

3. 致书:表示写信的动作,相当于现代的“来信”。

4. 大吉大利:指祝贺对方身处安康、平安的状态,相当于现代的“祝您身体健康”。

5. 屈指:表示时间飞逝,相当于现代的“转眼”。

6. 不胜惶恐:表示由于某种原因感到惭愧和内心懊悔。

7. 殷切之意:指诚挚的愿望和渴望。

8. 倍加珍重:表示对方的东西或品物极其珍贵,要倍加保存和爱护。

9. 敷衍塞责:表示应付了事,不够认真负责。

10. 隆重其事:表示注重慎重,尊重事物本身的重要性。

11. 遵照:表示遵守,听从。

12. 心腹之言:指极有亲密感,非常深刻的对话内容。

13. 恭敬:表示对长者或官方的敬意,相当于现代的“尊敬”。

14. 恭祝安康:指祝福对方的身体健康。

15. 稍备:表示准备,做好准备事项。

16. 茕茕孑立:表示孤独无依的状态,相当于现代的“独自一人”。

17. 勤快:表示勤劳和勤奋的状态。

18. 沉思默想:表示深思熟虑,认真思考。

19. 顾虑重重:表示有很多考虑和忧虑。

20. 不啻:表示比喻和夸张,相当于现代的“简直”。

21. 哀戚:表示感伤和悲哀的状态。

22. 披肝沥胆:表示非常坦诚和真诚。

23. 此外,古代书信中经常使用的词汇还包括“齐备”、“遗闻”、“布衣”、“驿站”、“金玉”等等。

总之,古代书信是文化传承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中的用词和辞令也是古代文化的精华所在。

这些用词和辞令,既具有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背景,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文关怀,对我们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的演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古代书信用语大全1

古代书信用语大全1

古代书信用语大全2011-09-20 11:29:45| 分类:默认分类|字号大中小订阅书信是人们相互交往、联系的一种形式,既要讲究修辞、文法,又要讲究文明礼节、礼貌。

平常通信,如果能够熟练使用书信的格式、用语,自然显得高雅、生动、鲜明,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中国是礼仪之邦,文化历史悠久,尤其与台、港、海外侨胞通信来往,注重通信格式和用语更显得重要。

书信的格式一般要注意地位、抬头、分行、称谓、结尾。

所谓地位,即收信人姓名称谓写于起首顶头第一行。

发信人的署名在全张信笺的二分之一以下。

抬头是指旧式书信,对年长的受信人空一格或另起一行,以示尊敬。

分行是为避免杂乱无章而采用的分段陈述。

每段开始前空二个字,述及不同内容时分几段书写。

称谓,不同身份有不同用语。

如对于父母用膝下、膝前;对于长辈用尊前、尊右、前鉴、钧鉴、侍右;对于平辈用台启、大鉴,惠鉴、台右;对于妇女用懿鉴、慈鉴;对于老师要用函丈、坛席……等。

现时,一般已不用了,多以同志、先生等作为尊称,如加上惠鉴,台鉴,赐鉴,等也未尝不可。

信写好以后,加上结尾语,俗称“关门”。

有如“敬颂钧安”、“即问近好”、“敬祝健康”、“此致敬礼”,以及较古朴形式的春安、冬安、日棋,刻祉……在社交上用“专颂台安”。

另有匆促草率语“匆匆不一”、“草草不尽”、“不尽欲言”、“恕不多写”等。

用于祝福问安的有“顺颂大安”、“专此祝好”、“即问近祺”、“此请召绥”等。

请教用语有“乞复候教”、“伫候明教”、“盼即赐复”、“尚希裁答”、“敬祈示知”等。

在《鲁迅杂文书信选》中,就可找到三十种不同的套语,如:即颂、大安;顺颂、健康;此复,即请偏安;专此布达、并问好;专此奉答,并请著安;专此布复,即请久安;敬颂、痊安;此布即颂,曼福不尽;专此布复,顺颂时绥;此上,即颂、时绥;此复、即请俪安;专此布达,即请旅安;此布、即请冬安;专此布达、即请冬安;专此布复,即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春绥;勿复并颂、俪祉;此复即请俪安;此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日安;专此布达,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并请暑安;专此布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颂时绥。

古代信件常用语

古代信件常用语

古代信件常用语1. “见字如面”。

就像咱们现在虽然不能当面聊天,但这封信一到你手上,就好像我站在你跟前一样。

我在这头,满心都是想跟你唠唠的事儿呢。

2. “君安否?”这就像在问,兄弟啊,你过得咋样呢?我每天都惦记着你,就盼着你一切都好。

就像那老树上的鸟儿,盼着同伴平安归来。

3. “敬启者”。

虽然有点文绉绉的,但这就好比我很尊敬地在敲你的门,说,嘿,我有话要跟你说呢。

我上次写信给阿强的时候,开头也是这么写的,因为我打心底尊重他。

4. “顿首”。

这可是很诚恳的说法,就好像我在你面前,重重地磕个头。

我要是犯了错跟你道歉,就会用这个词,那是真心实意觉得对不住你。

5. “惠书敬悉”。

意思就是收到你的信啦,可高兴了。

这就像收到了远方朋友寄来的宝贝,满心都是欢喜。

就像阿花收到她恋人的信,那脸上笑开了花。

6. “别来无恙?”就跟现在咱们说,好久不见,没出啥事儿吧?我每次见到许久不见的朋友,心里就这么想,嘴上也就这么问了。

7. “尺牍”。

这就是说信件啦,咱这小小的信件,就像一艘小船,在咱俩之间的情谊之海上漂啊漂,把我的话带给你。

8. “知君念我,吾心甚悦。

”知道你想着我,我心里可美了。

就像那小猫吃到了鱼,美滋滋的。

我跟阿妹写信的时候,提到她牵挂我,我就这么写。

9. “展信佳。

”就希望你打开信的时候一切都好。

这就像是我在信里给你先送上一份美好的祝福,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

10. “叨扰”。

要是我求你办事或者跟你说点事儿怕打扰你,就用这个。

就好比我去敲你家的门,还很不好意思地说,哎呀,我来打扰你一下啦。

11. “幸甚至哉。

”我要是遇到特别高兴的事儿,想跟你分享,就这么写。

就像我中了大奖,迫不及待地写信告诉你,那心情就像在云端一样。

12. “望君垂怜。

”要是我有求于你,就会这么说。

这就像一个可怜巴巴的小狗,望着主人讨吃的一样。

我跟老板写信求加薪的时候,差点就用这个词了。

13. “谨奉书。

”就是很恭敬地写信给你。

这就像我双手捧着我的心意,送到你面前。

古代书信套语

古代书信套语

古代书信套语1. 兄台,见字如面。

你于我而言,恰似那高山之松,正直且坚毅。

今日修书,不为别事,只盼君一切顺遂。

君常在外游历,“路途艰辛,君可曾遇那如荆棘般棘手之事?”我心忧之,愿君早日归来,共话往昔趣事。

2. 吾友,展信安。

你仿若那春日之燕,灵动而欢悦。

久未闻君消息,思念如潮水,汹涌不息。

“君处之境,可是如那繁花盛景,满是生机?”若得闲暇,务请速回我信,莫让我这心,如那风中残烛,飘摇不定。

3. 娘子,手书奉上。

你乃我心中之明月,皎洁而温柔。

离别多日,相思成疾。

“娘子在家,是否如那笼中之雀,颇感寂寥?”待我功成名就,定当快马加鞭,回你身边,与你相伴,再不分离。

4. 贤弟,信至。

你像那初升之阳,朝气蓬勃。

听闻你近日忙于学业,“这般辛苦,你可会如那负重之牛,疲惫不堪?”若遇难题,不妨告知于我,兄定当竭力相助,助你乘风破浪,直挂云帆。

5. 恩师,敬呈此信。

您犹如那暗夜之烛,照亮我前行之路。

许久未得恩师教诲,心中惶惶。

“恩师身体,可还如那苍松翠柏,硬朗康健?”弟子定当铭记师恩,努力进取,不负恩师期望。

6. 仁兄,笺书已达。

你似那旷野之马,不羁而自由。

不知兄近来可有奇遇,“那经历是否如那传奇故事,扣人心弦?”愿兄分享一二,让我这平淡日子,也能如那平静湖面,泛起层层惊喜之波。

7. 姑娘,字落君前。

你宛如那深谷幽兰,淡雅且芬芳。

虽与姑娘相隔甚远,“姑娘心中,可念我这远方之人,如那离群孤雁,盼归心切?”若有机缘,定当登门拜访,一睹姑娘芳容。

8. 尊长,书函敬上。

您若那巍峨之峰,令人敬仰。

家中诸事,皆仰仗尊长操持。

“尊长操劳,可会似那疲惫旅人,心力交瘁?”晚生定当孝顺尊长,以报养育之恩。

古代书信套语是古人情感交流的细腻纽带,用简洁而富有内涵的话语,传达着思念、关怀、敬仰等诸多情感,让人与人之间虽远隔千里,却能心意相通,情谊绵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信写作格式书信历史悠久,其格式也几经变化。

今天,按通行的习惯,书信格式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1.称呼也称“起首语”,是对收信人的称呼。

称呼要在信纸第一行顶格写起,后加“:”,冒号后不再写字。

称呼和署名要对应,明确自己和收信人的关系。

(具体可参见第四编《应酬称谓》)称呼可用姓名、称谓,还可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作称呼。

这里简要说明几条细则:(1)给长辈的信。

若是近亲,就只写称谓,不写名字,如“爸”、“妈”、“哥”、“嫂”等;亲戚关系的,就写关系的称谓,如“姨妈”、“姑妈”等。

对非近亲的长辈,可在称谓前加名或姓,如“赵阿姨”、“黄叔叔”等。

(2)给平辈的信。

夫妻或恋爱关系,可直接用对方名字,爱称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如“丽”、“敏华”、“亲爱的”等;同学、同乡、同事、朋友的信,可直接用名字、昵称或加上“同学”、“同志”,如“瑞生”、“老纪”、“小邹”、“三毛”等。

(3)给晚辈的信。

一般直接写名字,如“乐毅”、“君平”、“阿明”等;也可在名字后加上辈分称谓,如“李花侄女”(4师”等。

对于十分熟悉的师长,也可单称”、“王达夫师傅”字,以示尊重,如“戴老”、“周老”“董教授”、“陈大夫”、“佟工程师”(5等。

负近好!”依时令节气不同,也常有所变化,如“新年好!”“春问候语之后,常有几句启始语。

如“久未见面,别来无恙。

”“近来一切可好?”“久未通信,甚念!”之类。

问候语要注意简洁、得体。

接下来便是正文的主要部分——主体文,即写信人要说的话。

它可以是禀启、复答、劝谕、抒怀、辞谢、致贺、请托、慰唁,也可以是叙情说理、辩驳论证等。

这一部分,动笔之前,就应该成竹在胸,明白写信的主旨,做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

若是信中同时要谈几件事,更要注意主次分明,有头有尾,详略得当,最好是一件事一段落,不要混为一谈。

3.结尾正文写完后,都要写上表示敬意、祝愿或勉励的话,作为书信的结尾。

习惯上,它被称做祝颂语或致敬语,这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貌。

祝愿的话可因人、因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词,不要乱用。

(可参见下节《常用书信用语》的“祝颂语”。

)结尾的习惯写法有两种:(1)在正文写完之后,紧接着写“此致”,转一行顶格或空两格写“敬礼”。

(2)不写“此致”,只是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安好”、“健康”、“平安”等词,一定要另起一行空两格,不得尾缀在正文之后。

也可以在正文结尾下另起一行写“祝你”、“敬祝”,再空两格写上“安好”、“健康”等。

4.署名和日期在书信最后一行,署上写信人的姓名。

署名应写在正文结尾后的右方空半行的地方。

如果是写给的亲属、朋友,可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儿、弟、兄、侄等,后边写名字,不必写姓。

如果是写给组织的信,一定要把姓与名全部写上。

而在署名之后,有时还视情加上“恭呈”、“谨上”等,以示尊敬。

上述自称,都要和信首的称谓相互吻合。

日期一项,用以注明写完信的时间,写在署名之后或下边。

有时写信人还加上自己的所在的地点,尤其是在旅途中写的信,更应如此。

文言书信格式举要称谓后附提称语,用于文言书信,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虹生十四兄亲家年大人情右(龚自珍《与吴虹生书》);再如,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

现将常见提称语列表如下:足下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

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赐鉴钧鉴尊鉴台鉴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

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

高”勋鉴道鉴大鉴英鉴伟鉴雅鉴惠鉴可称“道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分量较“赐鉴”套。

举例以供参考:(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

如:敬禀者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致父母尊长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跪禀者义同“敬禀者”,用于子孙对尊长。

即禀者同上。

敬启者写信者自谦为恭敬地陈述事情的人,表示请对方允许自己告诉下面所写的内容。

既可用于同辈,也可用于下对上。

谨启者谨,是谨慎、郑重的意思。

用于同辈。

径启者径,这里是直截了当的意思,一般公私书函通用。

拜启者拜,表敬词。

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敬呈者与“谨呈者”,皆用于下对上的公私书函。

恳启者用于平辈,表示下面信文将写求助于对方的内容。

兹启者兹,这里,现在。

兹启,意即今在此陈述。

态度客观平和,不含明显敬意。

哀启者向亲友报丧的书信用此。

复禀者用于对尊亲或上级的回信复禀。

对平辈可用“再启者”。

专启者用于专谈某实事的书信。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如:顷诵华笺,具悉一切。

忽奉手教,获悉一是。

奉诵钧谕,向往尤深。

顷获大示,井所赐物。

惠书奉悉,如见故人。

幸承明教,茅塞顿开。

披诵尺素,谨表葵私。

数获手书,至感厚爱。

展读琅函,甚感盛意。

接阅华简,幸叨莫逆。

捧读德音,喜出望外。

手教敬悉,词意深美,一启蓬心。

正切驰思,顷奉华翰,快慰莫名。

顷得手示,欣悉康泰,至为宽慰。

蒙惠书并赐大着,灿若河汉,拜服之至。

迭接来示,因羁琐务,未及奉复,深以为歉。

台函奉读多日,未即修复,万望海涵。

大札敬悉,稽复乞谅。

欣奉惠书,敬聆喜讯,不胜忭贺。

接读手书,知君抱恙欠安,甚为悬念。

久慕鸿才,今冒昧致书,以求教诲。

别来无恙久不晤见,甚念贤劳。

暌违日久,拳念殊殷。

久疏通问,时在念中。

一别经年,弥添怀思。

日前曾奉一函,谅已先尘左右。

前此一函,想已达览。

用于父母自违慈训,倏忽经旬。

?叩别尊颜,已逾数月?用于尊长揖别尊颜,瞬经匝月。

?用于师长不坐春风,倏经旬日。

?用于平辈不奉清谈,忽将一月。

?用于女性?忆昔行旌远指,趋送长途,别来物换星移,几经屈指。

自迎接而别忆某停车某市,荷蒙握手言欢,别后岁秩迁流,不觉星霜几易。

承送行而别忆某驱车某处,荷承把袂流连,别后天各一方,彼经停云两地。

承赐物而别忆某地握手,畅叙情怀,别时依依不舍,荷以厚仪相贶,至令篆腑,感何可言。

承赐饯而别昔日把晤,盛意频叨,临赋骊歌,复承赐宴,离人未散,早已心镌。

节令叙别自春别及夏东风握别,倏届朱明。

?忆风雨别离,正绿野人耕之候,乃光阴迅转,目下已是碧荷藕熟之时。

自春别至秋知已阔别,春复徂秋。

?赋别离于昔日,杨柳依依,数景物于今晨,蒹葭采采。

自春别至冬春初话别,倏忽岁寒。

?鸟弄春园,折杨柳而握别,驿驰冬岭,抚梅萼以增怀。

自夏别至秋麦天一别,容易秋风。

?昔听蝉鸣青槐,方摅别意,今睹鸿飞紫塞,顿起离思。

自夏别至冬不通闻问,经夏涉冬。

?炎日当空,方赋离情于凉馆,寒风吹沼,忽牵别恨于灞桥。

自秋别至冬自经判袂,秋去冬来。

?玉露初凝,迩日别离不舍,雪梅将绽,今宵感概偏多。

地点叙别自京中分别忆京华把袂,饫聆麈谈,明月清风,至今在目。

自省会分别忆于某省会聚首,快我私衷,自赋河梁,又经久别。

自县城分别相聚邑中,时亲教益,自经握别,离索殊增。

自乡中分别奔走四方,久离乡井,从此远隔,顿觉阔疏。

自他乡分别自旅馆中分?别自火车上分?别自船上分别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始书写。

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

一般说来,应先谈谈有关对方的事情,表示关切、重视或谢意、敬意,然后再谈自己的事情。

正文写好后,如发现内容有遗漏,可补充写在结尾后面;或写在信右下方空白处,并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样;或在附言的后面写上“又及”或“再启”字样。

结语结语,即信文的结束语,理应属正文的一部分。

但与“启辞”相仿,旧式书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结语套辞,现时各界文化人士的书简中,仍频见使用。

这里不妨胪列若干,供参考。

书短意长,不一一细说。

恕不一一。

不宣。

不悉。

不具。

不备。

不赘。

书不尽意。

不尽欲言。

临颖不尽。

余客后叙。

余容续陈。

客后更谭。

请对方回信:盼即赐复。

翘企示复。

伫候明教。

时候教言。

盼祷拔冗见告。

万望不吝赐教。

敬祈不时指政(正)。

敢请便示一二。

尚祈便中见告。

如何之处,恭候卓裁。

至盼及时示下,以匡不逮,无任感祷。

告诉对方不用劳神回信:谨此奉闻,勿烦惠答。

敬申寸悃,勿劳赐复。

答复对方询问:辱蒙垂询,略陈固陋,聊博一粲而已。

远承下问,粗述鄙见,尚希进而教之。

上述陋见,难称雅意,亟祈谅宥。

姑道一二,未必为是,仅供参考。

不揣冒昧,匆此布臆,幸勿见笑。

请人应允:所请之事,务祈垂许。

以上请托,恳盼慨允。

诸事费神,伏乞俯俞(允)。

表示关切:伏惟珍摄。

不胜祷企。

海天在望,不尽依迟(依依思念)。

善自保重,至所盼祷。

节劳为盼。

节哀顺变(用于唁函)。

表示感谢之情:诸荷优通,再表谢忱。

多劳费心,至纫公谊。

高谊厚爱,铭感不已。

Table?4.1?传统结尾应酬用语常?用?语长辈亲友临书谨肃寸禀,不尽下怀。

/请教乞赐?指示,俾便遵循。

/幸赐?请收?珍重。

请教乞赐?教言,以匡不逮。

/?如蒙不弃,乞赐?兰言。

请托如承?俯诺,实济燃眉。

/?倘荷?通融,感激不尽。

请收敬希?鉴纳。

/?至祈?台收。

候复幸赐好音,不胜感激。

申悃特此奉闻。

?草此。

申复专此敬复。

申贺敬申贺忱。

?/用申贺悃。

申谢肃此敬谢。

/?用申谢忱。

辞谢敬抒辞意。

/?敬达辞忱。

感谢感荷?隆情,永志不忘。

?/私衷铭感,何可直言。

请鉴伏乞?鉴察。

伏祈?垂鉴。

敬祈?明察。

?并祈垂照。

馈赠土产数包,聊申敬意。

?附呈薄仪,聊申下悃。

谨具芹献,借祝?鹤龄。

?薄具菲仪,用申贺敬。

保重秋风多厉,珍重为佳。

?暑气逼人,诸祈自卫。

吊唁恭陈唁意。

?借申哀悃。

居丧人节哀保重伏祈?节哀顺变。

?还乞?稍节哀思。

”、“祝你进步”之类。

其中,“即颂”、“”、“进步”祝颂请问致候对尊长,可选用:恭叩恭淆恭颂恭候敬叩敬祝故请敬颂平辈间,为强调敬意,也可用:恭颂恭请恭候为强调郑重其事:谨祝谨贺对晚辈:此询顺祝即问祝(你)愿(你)盼望对祖父,颂祝;起居永福对父母辈,颂祝:金安福安对尊长:康安钧安崇安履福颐安对女长辈:慈安懿安坤安玉安平辈友朋间,可按四时颂祝:春社暑安秋棋冬馁逢年尾岁首,可贺:新禧(元旦)春禧(春节)年禧岁祺节禧(节日通用)新年快乐新春愉快常时可颂:近祺日祉时吉时绥起居安吉行止佳胜工作顺利台安大安当日可达之信,颂:晨安早安午安晚安刻安对女性可颂:淑安妆安阃安对未婚女子,颂:闺安对父母健在而承欢膝下的平辈,可颂:侍安侍祉对晚辈后生,祝愿:祝收信人全家:阔府康泰全家幸福祝收信人夫妇:双安俪安俪祉唁丧,请候:礼安孝履问病,祝颂:早日康复痊安对蒙遭意外不幸者,祝祷:否极泰来对知识界,可泛颂:文安道安研安文祺雅祺对编辑:编祺编安对写作者:着祺撰安笔健对教师:教祺教安诲安对军界:勋扯戎安对政界政安勋安升安公祺钧祺崇祺对工商实业界:筹祉财安吉利赢祺盈祺发祺运祉事业昌隆宏猷大展行止佳顺万事顺遂百事称心诸事如意盛利久发财源茂盛日进斗金又附:祖父母、父母敬叩金安?敬请福安尊长恭请福安?敬请康安?顺请福履?顺叩崇祺敬请崇禧?虔请崇安?恭请福绥老师敬请讲安?虔请诲安?肃请麈安?祗叩教安上级恭请德安?敬请勋安?祗请钧安平辈祝你安好?此颂曼福?即请道安?顺颂时绥?即颂时祺?此颂时祉?即颂近祺?此祝康吉?即候日祉?小辈顺询近祉?此询近佳?即问近好?敬请旅安?顺请客安?顺颂旅祺?顺候旅祉贺喜信敬请俪安?恭贺燕喜?顺贺大喜贺年信敬贺年禧?敬贺年禧?顺贺新祺?顺贺新禧季节敬请春安?即颂春祺?并颂春禧?顺候夏址此颂暑安?即候夏安?即请秋安?顺颂秋祺并请秋安?敬颂冬绥?此请炉安?即请冬安古时书信,颂祝语大都融贯在正文中,至近代才逐渐形成祝辞独立一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