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检验与临床
浅谈微生物检验技术与临床应用的几点看法

检 验 诊 断 的各 项 检 验 结 果 是 支 持 诊 断 、 别 诊 断 甚 至 是 情况 , 每 天 进行 监 测 , 一 仪 器 均 要 有 专 人 维 护 保 养 , 器 鉴 应 每 仪 每 确 定诊 断 的 主要 依 据 。检 验 结 果 的 可 靠 性 直 接 影 响 到 临 床 医 上 要 附有 运 行 记 录 卡 , 天 由 维 护 保 养 人 记 录 温 度 等 指标 的 立 生 的诊 断和 治 疗 。尽 管 我 国 医 学 微 生 物 检 验 的技 术水 平 和 实 变化 情 况 。一 旦 发 现 问 题 , 即进 行 维 修 。
曼 ; 翼 ;
【 图分 类 号 1 5 中 R4
; t s N r] th aai 0 o N1 ! tdg e m- e 1 v . e Mz 0 e a e j ur a 2 r o h n o 1 h
赛 麦 提 ・艾 依 提
了解 。பைடு நூலகம் 生 物 的检 测 , 论 在 理 论研 究 还 是 在 生产 实践 中都 具 有 重 要 的 意 义 ; 提 高 医药 微 生 物 学 检 验 技 术 方 面提 出 : 高 无 在 提
检 验 人 员的 素 质 ; 好 细 菌 室 的 质 量控 制 工 作 ; 强 与 临床 的联 系 , 到 信 息 畅 通 ; 量 减 少 由主 观 及 操 作 技 能 引起 的误 差 来 搞 加 做 尽
够 规范 ; 生 物 标本 的 保 存 、 送 不 够 规 范 ; 菌 检 验 的质 控 道 , 微 运 细 根据 微 生 物 检 验 规 范 的规 定 , 讨 和 制定 本 院 微 生 物 标 本 研
浅析微生物检验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性

浅析 微 生物 检 验 与 临床 沟 通 的重 要性
曹 慧玲 , 史恒 芳 , 李 岷
( 江 苏省 中医院检 验科 , 江 苏南京 2 1 0 0 2 9 )
文 献标 识 码 : B 文章编号 : 1 6 7 3 — 4 1 3 0 ( 2 O1 3 ) 0 9 — 1 1 9 4 — 0 2
1 微 生 物 标 本 分 析 前 的 信 息 交 流
一
采集血培养标本 , 以 判 断 污 染 菌 的存 在 与 否 [ 。 。 此外 , 标本的信息核对 、 运送 时间 、 保 存 条 件 等 也 关 系到 检
验 结 果 的 准确 性 , 如首先标本的信息要准确 , 一 般标 本 应 在 2 h 内接 种 , 冬天运送标本 应注意保温 , 采 用 密 闭 的专 用 运 送 容 器
近些年伴随着新发病原体的不断涌现 、 多 重 耐 药 菌 比 例 的
增 加 以及 院 内感 染 流 行 的 出现 , 微 生 物 检 验 在 医 疗 工 作 中 的 重 要 地 位 日益 凸 显 1 - 2 ] 。微 生 物 检 验 人 员 不 仅 担 负 着 快 速 、 准 确
发 现 并 鉴 定 病 原微 生 物 的 工 作 , 还 要 满 足 临 床 对 鉴 定 及 药 敏 结
5 小 结
E 3 1 叶应 妩 , 王毓三 , 申子 瑜 . 全 国 临 床 榆验 操 作 规 程 [ M] . 3版 . 南京 :
东南 大学 出 版社 , 2 0 5 6 . [ 4 3 马春芳 , t9 , J , 超, 陈雪 静 . 利 用 血 液 分 析 仪 警 示 信 自息 筛 E I ) , r A 依赖性假性血小板 减少 症 [ J ] . 临床 检验 杂志 , 2 O 1 0 , 5 ( 5 ) : 1 8 1 ~
带你了解什么是临床微生物检验

带你了解什么是临床微生物检验临床微生物检验也被称作诊断微生物学,它属于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重点是对感染性疾病能够快速、准确地检验出病原体的策略与方法进行研究,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并对进一步合理用药和防止感染继续扩散进行指导的学科。
今天,我们将对临床微生物检验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1什么是临床微生物检验临床微生物检验是对人体的各种物质进行微生物检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整个检验过程包括病人样品的采集、运送、处理,样品中致病微生物的分离、培养、鉴定、药物敏感试验,出具检验报告。
2临床微生物检验的项目微生物室检验是医学检验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用于检测人体内的微生物感染情况。
微生物室检验的项目包括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病毒检测、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等。
细菌培养是微生物室检验中最常见的项目之一。
通过对患者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可以确定患者是否感染了细菌,并且可以确定细菌的种类。
细菌培养的方法包括血液培养、尿液培养、脑脊液培养等。
在细菌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3临床微生物检验的目的:可靠的微生物检验结果,可以对临床的诊断治疗产生一定的指导作用,为临床科学用药和成功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是正确、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延缓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监测医院感染最重要的一步。
4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要求:临床微生物检测要求快速准确地出具检测报告;化验员应具备较好的微生物学基础,能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并培养良好的无菌观。
在检测过程中,要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并接受质量监督检查。
同时要高度重视实验室的消毒和灭菌。
诊断试验的选择原则:选择有鉴别价值的试验来鉴别两种细菌,必须选择一项两种菌表现出完全不同的试验,也就是一种菌表现出阳性,一种菌表现出阴性,该试验才有鉴别价值。
否则,就没有鉴别价值。
(1)鉴定一种细菌可能有多种特异的方法,但没有必要逐一进行试验,只选择其中一种或两种达到目的即可,多选无意义。
(2)选择简单快捷的检测方法。
常见微生物检验项目与临床意义

微生物检验项目与临床意义卫生部规定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卫办医政发〔2011〕56号)。
特介绍微生物检验项目,方便统计与分析点评。
细菌检验为感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目标性治疗:提高微生物的送检率与检出率,有利于诊断与使用抗菌药。
经验治疗:根据本地区病原菌类型时间、区域、耐药谱等使用抗菌药。
调整治疗方案针对性用药:获得准确病原菌和细菌药敏结果。
细菌培养的临床意义细菌培养与其它检验项目不同,由于其样本采集易受杂菌的干扰和培养条件的限制,因而造成检测结果有时与临床不完全一致,故在分析细菌培养报告时应明白:细菌培养阴性不代表无细菌感染、细菌培养阳性不代表该菌一定是病原菌,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1、血液和骨髓培养目前血液培养仍然是菌血症和败血症的细菌学检验的基本方法,并且广泛地应用于伤寒、副伤寒及其它细菌引起的败血症的诊断。
菌血症系病原菌一时性或间断地由局部进入血流,但并不在血中繁殖,无明显血液感染临床征象。
常可发生在病灶感染或牙齿感染,尤以拔牙、扁桃体切除及脊髓炎手术后等多见。
败血症是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造成身体的严重损害,引起显著的全身症状(如不规则高热与全身中毒等症状),它多继发于组织器官感染,尤其是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广谱抗生素和激素的应用及烧伤等。
单次的血培养结果,对临床无鉴别指导意义,应多次多部位采集血液进行培养,才可判定检出菌究竟是病原菌还是污染菌。
抽血时应特别注意皮肤消毒和培养瓶口的灭菌。
2、脑脊液培养正常人的脑脊液是无菌的,故在脑脊液中检出细菌(排除操作中的污染)应视为病原菌。
引起脑膜炎的细菌种类不同,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多为脑膜炎奈瑟菌,除此之外尚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3、尿液培养尿液细菌培养对于膀胱和肾脏感染的及早发现和病原学诊断很有价值,对于尿道、前列腺以及内外生殖器的炎症也有一定价值。
微生物检验在临床上有哪些用途?

微生物检验在临床上有哪些用途?大家都知道,微生物具有分布广泛、生长繁殖能力强、种类繁多、易培养、易变异及代谢能力、适应能力强等特点,在临床疾病监测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一、常见的检测方法1、重量检测法重量检测法也就是通过称重的方式来进行,利用离心或过滤法测定。
一般情况下,干重是湿重的百分之十五左右,这种方式比较繁琐。
若是微生物为菌体,大部分都会采取这种方式,如活性干酵母这种,以微生物菌体为活性物质的饲料和肥料。
2、体积测量法体积测量法也就是平时所说的测菌丝浓度法,这种检测方法是通过测定一定体积培养液中所含菌丝的量来反映微生物的生长状况,这种类型的检测方式比较简单、快捷、粗放,由于离心沉淀物中会夹杂各种固体营养物,在检测之前需要设定一致的处理条件,不然会导致结果有很大的偏差,该检测方式目前已成为大规模工业发酵生产上微生物生长的一个重要监测指标。
二、临床应用1、重视显微镜检查对于留取标本进行革兰染色,一方面可以掌握标本质量以确定进行培养或重新留取标本;另一方面通过镜检对某些细菌可以作出初步分类。
对于脓性分泌物或穿刺液进行革兰染色镜检亦可作出大致分类或初步诊断。
对泌尿系男性尿道和女性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镜检,查到白细胞内或外有革兰阴性双球菌,是诊断淋病的重要依据。
脑脊液墨汁染色检查新型隐球菌,对于临床诊断隐球菌性脑膜炎有重要价值。
痰、胸水涂片抗酸染色查抗酸杆菌,对于诊断肺结核有重要意义。
粪便球杆菌比例检查,对于肠道菌群失调的诊断有重要帮助。
粪便暗视野检测弧菌的运动情况,对于霍乱的诊断有意义。
2、用显色培养基对微生物快速鉴定在分离培养基中加入检测某些细菌特异性酶的底物(由产色基团和微生物代谢物如糖苷类,氨基酸或肽类两部分组成,通常为无色),在特异性酶作用下游离出产色基团并产生荧光或显示一定颜色,用紫外灯观察菌落产生的荧光或直接观察菌落颜色即可对细菌做出鉴定。
如CHRO真菌培养基:白色念珠菌(绿色),热带念珠菌(蓝色),克柔念珠菌(粉红色)。
临床微生物检验的目的是什么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它们可存在于空气中、水中、土壤中,甚至在我们的身体里,如肠道、皮肤等。
虽然有些微生物会导致疾病,但也有很多微生物对我们的健康有益。
临床微生物检验是检验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它通过从临床样本(如血液、尿液、粪便、咽喉拭子等)中寻找和鉴定微生物,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
这种技术对于确定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等都有重要作用。
临床微生物检验的种类临床微生物检验的种类包括细菌培养和鉴定、病毒检测、真菌和寄生虫检测、抗原和抗体检测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
检验方法包括:通过特定的营养培养基使细菌生长和繁殖,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 C R)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等特殊方法检测病毒,通过培养和鉴定检测真菌和寄生虫,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推断出患者是否感染了特定的微生物,以及使用P C R、DNA测序等直接检测微生物的遗传物质的方法。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流程临床微生物检验是一个复杂且精细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样本收集这是微生物检验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样本的收集方法和保存条件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微生物培养将收集到的样本放在特定的营养培养基中,使微生物得以生长和繁殖。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一段时间,因为微生物的生长速度较慢。
3.微生物鉴定通过观察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和进行生化试验,可以鉴定出微生物的种类。
这一步通常需要专业的微生物学知识和经验。
4.药敏试验也称为抗生素敏感性试验,是通过测试病原体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从而指导临床医生选择最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临床微生物检验的目的临床微生物检验的目的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1.诊断感染疾病通过检测患者的临床样本,如血液、尿液、粪便、咽喉拭子等,可以发现和鉴定引起疾病的微生物,从而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2.确定病原体临床微生物检验可以确定患者感染的具体病原体,这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引言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一种通过检测和分析患者体内微生物的存在和活动水平来帮助诊断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方法。
微生物学检验可以确定感染的原因和类型,并确定适当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概念、常见的检验方法和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概念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通过收集患者样本(如血液、尿液、血液培养物等)并对其中的微生物进行培养、分离和鉴定来确定感染病原体的方法。
它涉及一系列实验室操作和技术,包括细菌培养、抗生素敏感性测试、鉴定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确认感染病原体的存在、确定其感染类型(细菌、真菌、病毒等)以及选择适宜的治疗药物。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常见方法细菌培养细菌培养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它涉及将患者样本置于培养基中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
不同类型的培养基可以支持不同类型的微生物生长,如常见的血液琼脂培养基可用于细菌培养。
细菌培养的时间可以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具体取决于患者样本中微生物的增殖速度和种类。
抗生素敏感性测试抗生素敏感性测试是一种用于确定感染病原体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和抵抗性的方法。
常见的抗生素敏感性测试方法包括纸片扩散法和微量稀释法。
这些测试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适合的抗生素治疗方案,以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和抵抗性的产生。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检测微生物的核酸(如DNA或RNA)来快速鉴定微生物的存在和类型。
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PCR (聚合酶链反应)和实时荧光定量PCR。
分子生物学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微生物。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应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帮助确定感染的病原体,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并监测治疗的疗效。
以下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在不同感染疾病中的应用示例:细菌感染在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中,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可以帮助确定感染的菌种、菌株的数量和敏感性,从而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什么是临床微生物检验

什么是临床微生物检验医院微生物学是人类与病原斗争中建立并发展的一门科学,经过长期发展,临床微生物检验学科在我国医学的发展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临床微生物检验已成为临床医学、检验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交叉融合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承担着提供快速准确病原学诊断、揭示感染性疾病病原体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参与医院院感防控等多方面的任务。
目前很多人对临床微生物检验的了解不足,那么究竟什么是临床微生物检验呢?本文对此进行详细介绍。
1.什么是临床微生物检验微生物是一门研究微小生物的科学,临床微生物学也被称作医学微生物学,主要指研究与医学和疾病相关的病原微生物,是一门分支学科,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对象便是病原微生物,其工作任务包括:(1)对临床标本进行快速、准确的病原学诊断,满足临床对感染性等疾病的诊治要求;(2)进行病原微生物的药物敏感试验,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3)参与医院的感染监测、控制和管理工作,负责定期向临床发布耐药监测;(4)密切结合临床,对感染性疾病进行诊治的过程中,为临床提供全面的咨询和服务。
1.临床微生物检验的主要内容病原学诊断。
纵观人类疾病史,其中一大部分便是人类和病原微生物的斗争史,抗生素的研发和使用,为人类治疗感染性疾病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但是病原微生物的类型不断增加,且随着抗生素滥用现象严重,微生物耐药性不断提高,因此感染性疾病的防治也面临全新的挑战,为了快速且准确鉴定病原微生物,临床微生物检验应满足下述要求:(1)定性、定量、定位与临床的充分结合。
检验人员对细菌进行鉴定时,应结合不同来源的临床标本合理选择检验方法,明确鉴定程序及培养基进行鉴定,结合人体正常菌群的分布情况,对细菌类型、性质进行判定,如致病菌、条件致病菌以及非致病菌。
针对源于人体的有菌部位标本,检出细菌的意义应参照微生物数量。
针对人体无菌部位的标本,分离出细菌无论多少均具有意义。
对微生物进行鉴定时,应充分结合患者病情,观察是否符合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