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扶贫工作日记

合集下载

驻村工作队扶贫民情日记五篇

驻村工作队扶贫民情日记五篇

【导语】“两不愁、三保障”是最基本的脱贫标准,异地搬迁是一项惠民生、解民忧的安居措施,能够让广大贫困户住的安心、能致富。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的奋斗目标。

”我用我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一庄严。

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驻村工作队扶贫民情日记篇一这几天扶贫工作到了考核验收的阶段,我带领驻村队员认真总结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对上级来我县督察反馈的问题结合我村的实际进行逐项逐条整改,查漏补缺,完善各项制度和档案。

虽然天寒地冻,但过的充实而又忙碌。

经常性的入户了解调查脱贫情况,和群众围坐在一起,认真倾听他们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今天我的手机铃声突然想起,是围子行政村阳坡自然村的贫困户刘小娃。

打来电话询问他低保、煤补、生态补……等一系列的补贴到位情况,说是和他从银行里打出来的对账单不符,要求我过去给看一下。

虽然我知道由于有审批过程,有的款项还没有打到卡上,而且由于村委会工作繁忙,准备在电话里解释,可转念一想,刘小娃已经80多岁了,他长期搭伙的老伴也近80岁,电话里说不清,他们年龄大了又听不清,还是让他们疑虑。

于是,我决定一定要去老人家里一趟。

所以,先放下手头上的工作,带上他所有补贴的明细,驱车赶往刘小娃家。

到老人家里后,他们迫不及待的将他们的问题说了一遍,我给他们解释,他们还是将信将疑,于是我拿出关于他们补贴清册,一项一项给刘小娃老两口解释,他们中间也不时的提问,这样就再解释一遍。

直到他们弄明白才舒展了眉头说,原来是这样!这才缓过神来说“呀!孩子,说了这么多都忘了给你倒口水,抽支烟了。

唉……老了,脑子迟钝了”。

我说:“没事,大爷,我不渴,您弄明白,心里踏实就好”。

“对对对!呵呵呵”我看到他们放心的笑容,虽然确实很渴,但心里感觉他们的笑容要比水解渴的多!出门后关门的一刻隐约的听到刘小娃和老伴说“这两个县里头来的娃娃挺仁义的,都一个一个交代给了,这下知道啦哇”。

那一刻我感觉群众的认可才是的认可!驻村工作队扶贫民情日记篇二今天我们工作队一行人前往贫困户李世清家走访,李世清原来在大西沟自然村居住。

驻村扶贫日记六篇

驻村扶贫日记六篇

驻村扶贫日志六篇驻村扶贫日志六篇【篇一】2020 年 4 月 29 日礼拜三晴“吴书记,听闻今日清晨你们的特点农产品礼盒发货,我想直播介绍一下。

”清晨 8 点,上 ** 村的贫穷户,也是 ** 镇的网红主播 ** 来找我。

**近来开始网络直播带货,经过不停的努力,在大埔县已经小出名气。

她提出这个建议时,我立刻想到 ** 镇委丘书记向来说有时机要和银子一同直播,共同销售我们的农产品,让更多的人都能参加到花费扶贫中来。

于是我立刻电话邀请,丘书记十分痛快地答应了。

上个月月尾回广州的时候,朋友让我带一些村民栽种的蔬菜,没想到反应特别好,朋友已经连续几次要求再邮寄些回广州。

上周工作队开例会时,队员黄玉麟建议我们将村庄的特点蔬菜做一个特点农产品礼盒,把贫穷村的优良的农产品组合起来,快递发给珠三角的朋友,既能解决贫穷户农产品销售的问题,也让更多的朋友能品味到我们村庄的美味。

工作队经过几次议论,明确了礼盒包括的农产品种类和数目,决定先销售 30 份试水。

我们此次为花费扶贫特地定制的绿色农产品套餐,包括了上** 的农家走地鸡、黑米、碱水粽、土鸡蛋,还有当季的蔬菜。

前天我发了一条朋友圈介绍套餐,没有想到大受欢迎,一时节间就接到了 100 多个订单,并且在村两委的帮助下,短短半天就所有落实所需要的农产品。

今日是我们发货的日子,农产品套餐中的绿色蔬菜昨天夜晚已经向贫穷户预约,并要求今日清晨采摘。

一大早几个贫穷户就带来了我们预约的农产品,有的带来两只农家鸡,有的带来20 个土鸡蛋,还有的带来刚采摘的蔬菜和玉米,我们都一一称重,并按优于地头价的价钱支付给贫穷户。

村里贫穷户的农产品一般都不多,但自己有时也吃不完,攒到墟日(农村的市场)去卖,也常常卖不上好价钱。

此刻农产品从地里摘了拿到村委会就能够换钱,他们心中尽是欢欣。

贫穷户陈丰营的糯玉米这两天成熟了,地头价只有 2.2 元/ 斤,我们依据 2.5 元/ 斤收买,他可高兴了,“吴书记,我立刻翻耕土地,再种上新的玉米,到时候还卖给你。

扶贫工作日记(纪实)6篇 2022驻村日记100篇

扶贫工作日记(纪实)6篇 2022驻村日记100篇

扶贫工作日记(纪实)6篇2022驻村日记100篇【篇一】自某某年8月驻某某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我始终不忘初心、牢记职责,扎根基层、扎实工作,以构建和谐村庄和美丽乡村为目标,以扶贫帮困和整村推进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帮助某某村及该村群众谋划脱贫致富思路、推进脱贫致富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筑牢“奠基石”某某村由于地处偏远、基础薄弱、村级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差,是典型的软弱涣散村。

面对该村基础差、贫困程度深、干群矛盾大、全村人均年收入不足0等现状,我深感责任重大。

“治病要治根”,只有村两委班子执行力、凝聚力、战斗力强,才能带领全村更好发展。

四年来,我始终把加强该村村级班子建设放在第一位,作为精准扶贫的基础工作。

以“两学一做”主题教育和“五抓一促”活动为抓手,创新方法,采取“联合作战”模式,定期组织区委办党员干部与某某村党员联合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推动该村党员生活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结合该村实际,将党员民主生活会与“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党员和群众代表给干部提意见建议,开展相互批评,群众提问,干部回答,不断发现问题、整改问题,查漏补缺强短板。

同时,和村“两委”成员一起商讨,给村级管理定制度、严规矩,完善了村干部管理、村级公开、村信访接待日等制度,让党员群众充分参与到村级事务管理中,及时消除群众误解和怨气、化解干群矛盾,提高群众对干部的信任度、认可度。

当好“小郎中”为了准确把握某某村的现实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工作,某某年,我和其他工作队员一起,利用一个月时间,深入某某村各个角落、田间地头,查看该村基地设施情况和自然资源情况,走村串户了解群众的家庭收入情况,虚心听取村里老干部、老党员对扶贫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通过深入调查和实地摸底,摸清了某某村地理自然条件差、产业发展效率差、公共设施基础差、青壮劳力技能差、村级经济薄弱等主要致贫原因,撰写了《关于某某镇某某村贫困现状及发展对策的调查报告》,形成了某某村精准扶贫规划、户脱贫规划、工作队年度计划等系列工作规划,确定了有机蔬菜、苗木等产业发展思路。

驻村帮扶脱贫民情日记五篇_日记作文

驻村帮扶脱贫民情日记五篇_日记作文

驻村帮扶脱贫民情日记五篇篇一一大早,我和同单位的驻村队员黄一庭一起来到驻地2公里外的华岩小组,我们没有专门安排走访名单,而是随意走访,看到家里有人就去坐坐;在地头遇到干活的农户就蹲下聊聊。

在闲谈中了解村民的真实意愿。

华岩村小组有41户贫困户在20xx年办理了搬迁手续,得到国家按政策发放的补贴,办理了银行贷款,预计今年6月可以入住新房,这是多让我高兴的事啊。

但是,交流过程中我才知道,大多数人家对搬到镇上顾虑重重,如何生活成为摆在大家面前*大的困难。

镇上没有就业机会,赖以生存的土地本来就是靠天吃饭,要下地趟从新家来回得40多公里,坐车的话绕道东川来回80公里。

要搬得走,还要稳得住,然后才能求发展。

该怎么办?群众还反映,好像说贷款有几年是免息的,可现在房子还没住上,信用社已经开始来催款了,还把拖着不还的几家农户代表告上了法庭……具体的情况还得细细了解,但要是这件事处理得不好,就相当于把好事办成了坏事,更会让下一步搬迁的群众心有余悸,给精准扶贫工作带来更大的困难。

篇二一大早,我从包包村出发,踏上前往乌龙镇的山路。

昨天接到通知,今天下午要到镇上开会,听说以前大家都是走山路去,现在孩子们到镇里上学也还会走这条路,于是萌生了走路去开会的想法。

和大家干一样的事、走一样的路,才会和大家想到一块,一出门就爬山,很陡的坡路布满了碎石,稍不留神就要摔跟头。

就是这样的路走了一公里多,两边有些坡地,长着花椒树和核桃树,树下种着豌豆之类的农作物。

每天下地干部的路都这样危险,难怪村里那么多人摔断了腿,日子真是很苦。

绕过山崖,顺着窄窄的山梁往上,这里据说叫羊鼻子,不知道是因为外形还是因为说这里很陡。

包包小组的名称原来叫羊鼻子,现在对面汤丹那边村里的人还只知道这村羊鼻子而不是包包(这是过后打听到的)。

用了一个多小时才上到山顶,其实仅仅只走了三公里,就因为太陡。

而这是孩子们每个星期上学的必经之路。

据说从山顶(老村)这里可以搭车到镇上,可接下来几乎看不到什么车,只有偶尔经过的三轮农用摩托。

扶贫工作日记六篇

扶贫工作日记六篇

扶贫工作日记六篇扶贫工作日记六篇【篇一】**年5月13日星期一晴作为一名新一轮轮换的驻村第一书记兼驻村扶贫队队长,今天是到村里报到第一天。

刚从国道转到进村的乡道,就被上千亩的稻田的景色吸引了,我赶紧把车窗摇下,用力地吸了一口满是稻草香味的空气,说了句:“这才是大自然的味道”。

**年5月16日星期四晴今天一早,沿着已经硬底化的村道一路走访贫困户,寻找着在门口显眼处的——西区办事处统一制作“关怀户”的牌子。

在一户贫困户家,我看到了门口堆放了很多竹子,想进去看看,究竟这些竹子有何用途。

走进院子,就看到一个人正座在竹凳上制作竹梯。

我首先介绍了自己是新来的驻村第一书记,也是扶贫工作队队长。

他赶紧停下手里的活,掏出支烟递给我,我顺手就接过了烟,自来熟的点燃起来,一边了解他的名字。

他叫**,为低保贫困户,因小儿麻痹症的原因,落下了肢体残疾。

目前有门做竹梯的手艺,现今整个**县只有两人会做竹梯,而他是其中之一。

因竹梯为绝缘材料,都是售给电工这类工作的人,这也造成了销售渠道单一,销量不大。

离开**家后,我又专门找了村两委进行了解。

他今年51岁,既是一名低保贫困户,也是县残联在大象村的联络员。

我个人觉得,一名残疾人又是贫困户,**年10月21日星期一晴最近,我经常到**的“生产车间”(旧屋)和他了解情况。

这种竹梯的原材料必须是**,**是良好的绝缘体材料,**购置回来后,要经过火烤拉直,阴干放置2个月。

再进行竹梯的拼装,拼装每一把竹梯时间只需要20分钟,首先要测量好阶梯的长度,各阶梯之间有30厘米的固定间隔值。

因为竹梯是给电工工作使用,需要绝对的绝缘,整个梯子都是竹材料,所以他做的竹梯不用铁钉,一律是竹钉子。

现在市场主要销售的是7、9、11阶的三种竹梯,价格为每一阶8元,所以每把竹梯的售价也是不同。

因为销路单一,他备货量也不大,一个月也就制作40把竹梯这样。

除了竹梯,**还会竹工艺品的制作,“大象村以前有竹工艺品厂,很多村民都掌握了这门手艺”,他告诉我。

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日记三篇

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日记三篇

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日记三篇导读:本文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日记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时间过得很快,屈指一算,驻村已经半个多月了。

今天在乡政府里参加会议。

主席台上,县级领导和各部门专家行色匆匆地进来,简洁有力地布置完任务后,又急急忙忙地去了下一个乡镇。

一天里,主席台上换了五批领导和专家。

我在下面紧张地记笔记,生怕丢漏了一个字,因为台上的领导和专家所讲的内容,正是我半个月工作中遇到的许多无法解决的难题。

参加工作已经三十多年了,我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临近毕业的学生时代。

千头万绪的扶贫工作容不得我有片刻的松懈。

一天的会议结束后,我揉了揉红肿的眼睛,匆匆地向驻地奔驰。

附近的村户都已经熄灯了,我又开始坐在电脑前整理笔记。

笔记整理好以后,我翻出以前的问题清单,对照着新整理的学习笔记,一遍又一遍地思考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该如何安排。

关电脑的时候,时间已经过了午夜十二点。

从作为扶贫干部走进贫困户家的第一天起,我就感觉到自己的肩上已经挑起了一副千斤重担。

记得第一天进村入户的时候,正是数四九的时候,我们几个人穿着大棉袄坐在装有空调的汽车里都不觉得暖和,但当我看到,几家贫困户家里都没有生火炉。

我询问他们家里是不是无煤可烧,他们说:家里的煤足够烧,白天有太阳照着不冷,天黑的时候火炉就生着了。

当时,我的鼻子一酸,差点没有忍住自己的眼泪。

我是农民的儿子,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年迈的父母亲至今仍然居住在村子里。

我内心深处对勤劳简朴、吃苦耐劳的父老乡亲存有深厚的感情。

今天,我以扶贫干部的身份再次回到农村,一定要想办法帮助他们摆脱贫困的现状;上不辜负党组织的重托,下不辜负山山沟沟对我的养育之恩。

篇二由于工作需要,3月26日我被调整到四道沟任驻村第一书记,我到的第二天就进入了工作状态,熟悉情况,调整帮扶的贫困户。

在了解了新情况后,让我越来越感到,第一书记不是一个简单的称谓,而是一种厚重责任。

我在思考: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建档立卡贫困户身上,那其他农户生活的怎么样?趁着摸底排查的机会,我为什么不详细的了解一下其他农户的情况,他们中间有没有致贫的,村里的五保户生活的咋样?未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范围且年龄较大的群体有没有困难?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行两人开始了走村串户掌握情况。

扶贫驻村工作日记五篇

扶贫驻村工作日记五篇

扶贫驻村工作日记五篇村干部通过写扶贫驻村工作日记可以记录自己为村民做了哪些事,下面小编提供了5篇关于村干部扶贫驻村的工作日记范文,欢迎阅读参考!扶贫驻村工作日记篇一今天一早,我驱车来到我局扶贫村石牛乡高枧村。

高枧村位于石牛乡九峰山下,是个偏避落后的穷山村,占地面积2.75平方公里。

该村分12个村民小组,共220户人家;耕地面积370亩,林木3700亩。

高枧村基础设施落后,至今尚有4个村民小组未通公路。

我把车停在村支书王鹏展家旁,一下车,王书记和村里李主任就迎了过来,“赵书记,又有几天没看到你了”王书记寒暄道。

我说今天就不到你书记家坐了,待会就去走访几户村民。

我们首先来到村民罗湘凤家,这是一栋两层楼的砖瓦房,庭院打扫的干干净净,屋外还放了两个垃圾收集桶。

一进门,罗老正在练习书法,见我们到来,他马上放下笔,热情招呼我们坐。

罗老今年69岁了,看上去精神矍铄,身体硬朗。

他5个子女都已成家立业在外地工作,平时他就和老伴在家,罗老爱好书法和根雕,家里摆了许多他亲手制作的根雕作品,有造型各异的动物,还有雕有十二生肖的拐杖,每个作品都富有想象力,雕刻的惟妙惟肖。

我不禁由衷赞叹罗老的艺术创造力。

罗老说自己做这些既是一种爱好,也能打发闲余时间,还能丰富精神生活。

在与罗老的闲谈中,他高兴地说:自从年初你们扶贫工作队驻村以来,村里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你们帮助新建的村卫生室,方便了我们村民看病,以前得个小感冒都要跑20多里去县城医院,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看病了;村里原来的老村部年久失修,废弃多年,以前村里开会都是“打游击,没有固定的地方,现在可好了,新的村部办公楼马上就要竣工了;流经我们村里那段河巷子淤塞很严重,遇到下大雨就淹没两岸的农作物。

村里以前多次开会想疏通河道,但由于资金问题迟迟没有行动。

你们得知这一情况后,通过实地察看,多方争取资金,现在河道清淤、整修工作正在紧张进行。

当问及罗老的生活情况时,罗老坦言:自己家只有8分水田、6分旱土、1亩多楠竹,地里的收入每年2000多元,由于子女都还孝顺,逢年过节都要给些钱,加上政府每年还发放一点补贴,日子过得虽不富裕,但也还安逸。

驻村第一书记扶贫民情日记三篇

驻村第一书记扶贫民情日记三篇

驻村第一书记扶贫民情日记三篇真心实意为扶贫尽职尽责做工作20xx年9月8日星期六天气晴自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为了确保扶贫工作的成效,针对不同的致贫原因,分类指导,制定不同的帮扶措施。

红格图村的致贫原因各不相同,有的因学致贫,有的因病致贫,有的因为住房不安全,有的是没有劳动能力等,我们根据贫困户们不同的致贫原因,经过逐户研究,制定了各户的帮扶计划,每周我都抽两到三天时间去贫困家中走访,不断地去引导动员他们,从内在先改变他们,起到扶贫先扶志的效果。

前些天西沟自然村贫困户冯忠绪在家突发脑梗塞,由驻村工作队协调送往卓资县人民医院,因为送的比较及时,没有耽误他的病情。

最近比较忙,今天特意抽了一点时间,带着驻村工作队成员潘利明,帮扶责任人王建新来到县医院看望冯忠绪。

到了病房,冯忠绪卧病在床,两眼无神,看到我们进来之后,他的眼中才有了一丝色彩。

我们一行三人问候了他的病情、和生活起居。

张忠厚对我们说:“住院条件很好,吃饭也很方便,病情倒是得到了控制,但是医生说以后怕是半身不遂了,这个家才刚刚有点起色,我又得了这种病,哎!”我们听后,心中都是沉甸甸的,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呀。

去年10月份把他儿子送往乌兰察布特殊教育学校就读,解决了多年来困扰他的问题,今年7月也领取了异地搬迁楼房钥匙,刚刚把他鼓动起来,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了向往,充满了干劲,这才不到两月,他就病倒了,原本就很脆弱的家庭再一次的受到创伤,况且他这种病还需要专人照顾,怕是刚刚上了不到一年学的儿子要辍学照顾他。

随后我安慰了冯忠绪,并对张忠厚说:“有什么困难就告诉我们,我们尽量帮你们解决,解决不了的也及时沟通有关部门予以解决,我们工作队也会经常的看望你们,让忠绪多做恢复运动,避免瘫痪,如果能不让孩子辍学尽量别辍学,这样上学的机会不多。

”张忠厚握着我的手激动的说:“感谢党、感谢扶贫工作队,忠绪的日常起居我来照顾,决不能让侄儿念不成书。

”再次地鼓励了冯忠绪,安顿他要听医生的话,注意日常饮食生活后,我们离开了医院,继续奔赴到扶贫一线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驻村扶贫工作日记
全面开展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做到“不漏一村、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真正将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出来。

下面的是驻村扶贫工作日记,供大家参考阅读!
驻村扶贫工作日记(1) 今天一早,我驱车来到我局扶贫村石牛乡高枧村。

高枧村位于石牛乡九峰山下,是个偏避落后的穷山村,占地面积平方公里。

该村分12个村民小组,共220户人家;耕地面积370亩,林木3700亩。

高枧村基础设施落后,至今尚有4个村民小组未通公路。

我把车停在村支书xxx家旁,一下车,王书记和村里李主任就迎了过来,“赵书记,又有几天没看到你了”王书记寒暄道。

我说今天就不到你书记家坐了,待会就去走访几户村民。

我们首先来到村民罗湘凤家,这是一栋两层楼的砖瓦房,庭院打扫的干干净净,屋外还放了两个垃圾收集桶。

一进门,罗老正在练习书法,见我们到来,他马上放下笔,热情招呼我们坐。

罗老今年69岁了,看上去精神矍铄,身体硬朗。

他5个子女都已成家立业在外地工作,平时他就和老伴在家,罗老爱好书法和根雕,家里摆了许多他亲手制作的根雕作品,有造型各异的动物,还有雕有十二生肖的拐杖,每个作品都富有想象力,雕刻的惟妙惟肖。

我不禁由衷赞叹罗老的艺术创造力。

罗老说自己做这些既是一种爱好,也能打发闲余时间,还能丰富精神生活。

在与罗老的闲谈中,他高兴地说:自从年初你们扶贫工作队驻村以来,村里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你们帮助新建的村卫生室,方便了我们村民看病,以前得个小感冒都要跑20多里去县城医院,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看病了;村里原来的老村部年久失修,废弃多年,以前村里开会都是“打游击,没有固定的地方,现在可好了,新的村部办公楼马上就要竣工了;流经我们村里那段河巷子淤塞很严重,遇到下大雨就淹没两岸的农作物。

村里以前多次开会想疏通河道,但由于资金问题迟迟没有行动。

你们得知这一情况后,通过实地察看,多方争取资金,现在河道清淤、整修工作正在紧张进行。

当问及罗老的生活情况时,罗老坦言:自己家只有8分水田、6分旱土、1亩多楠竹,地里的收入每年2000多元,由于子女都还孝顺,逢年过节都要给些钱,加上政府每年还发放一点补贴,日子过得虽不富裕,但也还安逸。

罗老最后还希望我们扶贫工作队帮村里引进项目,带动村民早日脱贫致富。

从罗老家出来,我又走了王金山等几户人家,我仔细了解他们家的生产生活情况,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并把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都记了下来。

返回途中,我陷入了沉思:高枧村基础条件差,人均耕地少,没有特色经济作物,也没有工矿企业。

年轻人大都在外地打工以维持生计,要尽快让村里脱贫致富,除了改善基础设施,还要有好的致富项目,同时要用先进的思想武装村民头脑。

农民其实很善良、淳朴,也容易满足,只要你真心实意为他们做事,他们会记得你的。

驻村扶贫工作日记(2) 今天上午9:00我和驻村干部xxx同志一起来到了驻点xx居委会,与党员及群众代表进行座谈。

在座谈会上,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交流讨论的气氛至始至终轻松、热烈,他们畅所欲言,不仅道出了心声,而且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建议。

基层的意见实实在在。

有的反映村组沟渠堵塞了、鱼塘变臭了,有的提出个别小组道路不好、雨天出行困难,有的认为建设道路征地补偿不到位,谈出了基层党员、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

57岁的老党员xxx是个敦厚、质朴的老人,由于在20**年积极响应土地挂钩工作,成为第一个搬迁户,但由于当时工作的失误造成了老人的宅基地一直未安置好,村组干部几经协调都未能解决。

我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主动与老人沟通,了解他的心声,并与相关对象户和村组干部一起会商这件事,在协调多方利益之后拿出了一个双赢的意见,既解决了老人多年来宅基地的困扰,又最大程度了降低其他对象户的损失。

事后,老人紧紧的握住我的双手,久久不肯松开。

看着他真诚的面孔、中肯的表情、积极的态度,听着亲切、热情、纯朴的话语,愈加觉得基层党员、群众的可亲可敬,也看到了一个地方发展的希望所在和动力所在。

xx组xx片的变电所由于一直以来的管理不善造成了原有变压器被盗,有
党员代表反映近期的接连下雨会让已有的变压器受潮损坏,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立即联系镇供电所协调解决变
压器的问题,并且组织劳力将变压器转移到安全干燥的地方,为村集体挽回了不必要的损失。

下基层是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不仅仅是有着基层情况和群众意愿,同时也是基层干部对群众感情的真实记录。

不仅要嘴上说着老百姓,更要心里想着老百姓。

要做百姓的贴心人,要带着感情下基层,带着感情去倾听百姓呼声、了解百姓的困难,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

驻村扶贫工作日记(3) 11月1日,在真朴村委员会会议室召开了真朴
村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会议,参会人员为我及乡里的工作组和村支委会代表。

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关于“建立健全扶贫对象识别机制,做好建档立卡工作,实行动态管理,确保扶贫对象得到有效扶持”的要求。

工作组长李俊青出席并发言,一是对本次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范围提出了要求。

本次真朴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的范围为我村14个村民小组,调查对象为全村所有农村户籍人口。

要求各工作组组员在本村内全面开展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做到“不漏一村、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真正将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出来。

二是对本次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明确了目标任务。

本次开展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的目标任务是:科学识别新标准下的贫困人口,逐户建立贫困人口信息档案,完善贫困人口的动态识别机制,为全村开展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对农村扶贫对象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搭建通用的扶贫工作信息平台。

三是对本次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确定了原则。

1、坚持统一标准、全面调查原则。

2、坚持实事求是、科学识别原则。

3、坚持分级负责、分类指导原则。

4、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5、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6、坚持质量第一原则。

四是对本次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作出了步骤安排。

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分为四个阶段,即前期准备阶段、对象识别阶段、信息采集和落实帮扶措施阶段、总结阶段,并要求务必于11月9号前做好各项工作,争取本次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最后要求各乡(镇)务必认识这次会议的精神及要求,根据会议的要求,做好本次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为新一轮的扶贫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次会议,我对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有了充分的认识,这次会议的召开我想为我村贫困农户及贫困人口带来了又一福音,为我村新一轮的扶贫开发打下了又一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