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故事篇

合集下载

数学故事10篇简短故事

数学故事10篇简短故事

数学故事10篇简短故事《数学故事 10 篇》“哎呀,这道数学题好难啊!”我愁眉苦脸地对着作业本抱怨。

故事一:有一天,我和小伙伴们在公园里玩耍。

突然,小明说:“我们来玩个游戏吧,我来出题,你们来算。

”大家都兴奋地答应了。

小明说:“一个苹果3 块钱,那 5 个苹果多少钱?”我立马抢答:“15 块!”小伙伴们都夸我厉害,我心里美滋滋的,原来数学也可以这么有趣呀!故事二:在数学课上,老师出了一道题:“10 只鸭子游走了 3 只,又来了 5 只,现在有几只鸭子?”我想了想,举手回答:“12 只。

”老师笑着点了点头,说:“答对啦!”我高兴极了,觉得自己像个数学小天才。

故事三:周末,我和爸爸妈妈去超市购物。

我看到一个玩具汽车要 25 元,我对爸爸说:“爸爸,我可以用我的零花钱买这个玩具汽车吗?”爸爸说:“可以呀,但你要算清楚你的零花钱够不够哦。

”我数了数我的零花钱,有 30 元,我开心地说:“够啦!”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数学在生活中真的很重要呢。

故事四:有一次,我和姐姐比赛做数学题。

我做得可认真啦,不一会儿就做完了。

姐姐还在努力地算着,最后我赢啦!我得意地对姐姐说:“哈哈,我比你厉害吧!”姐姐不服气地说:“下次我一定会超过你的!”故事五:我们班要举办数学竞赛,我积极地报名参加了。

在竞赛中,我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绞尽脑汁地想啊想,终于想出来了。

最后,我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我高兴得跳了起来。

故事六:有一天,我在做数学作业的时候,遇到了一道不会做的题。

我急得抓耳挠腮,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时,妈妈走过来,耐心地给我讲解,我终于明白了。

我心想:妈妈可真厉害呀!故事七:我们数学老师经常给我们讲数学家的故事。

有一次,老师讲了高斯小时候的故事。

高斯那么小就能算出很难的数学题,我真的好佩服他呀!我也要向他学习,成为一个优秀的数学家。

故事八:有一次,我和同学们一起去图书馆借数学方面的书。

我们在书架上找了好久,终于找到了一本有趣的数学故事书。

简短趣味数学小故事(4篇)

简短趣味数学小故事(4篇)

简短趣味数学小故事〔4篇〕数学趣味小故事篇一在神秘的数学王国里,胖子0与瘦子1这两个小有名气的数字,常常为了谁重要而争执不休。

瞧!今天,这两个小冤家狭路相逢,彼此之间又展开了一场舌战。

瘦子1抢先发言:哼!胖胖的0,你有什么了不起?就像100,如果没有我这个瘦子1,你这两个胖0有什么用?胖子0不服气了:你也甭在我面前耍威风,想想看,要是没有我,你上哪找其它数来组成100呢?哟!1不甘示弱,你再神气也不过是表示什么也没有,看!1+0还不等于我本身,你哪点儿派得上用场啦?去!10结果也还不是我,你1不也同样没用!0针锋相对。

你1顿了顿,随机应变道,不管怎么说,你0就是表示什么也没有!这就是你见识少了。

0不慌不忙地说,你看,日常生活中,气温0度,难道是没有温度吗?再比方,直尺上没有我作为起点,哪有你1呢?再怎么比,你也只能做中间数或尾数,如1037、1307,永远不能领头。

1信心十足地说。

听了这话,0更显得理直气壮地说:这可说不定了,如0.1,没有我这个0来占位,你可怎么办?眼看着胖子0与瘦子1争得脸红耳赤,谁也不让谁,一旁观战的其他数字们都十分着急。

这时,9灵机一动,上前做了个暂停的手势:你俩都别争了,瞧你们,1、0有哪个数比我大?这胖子0、瘦子1哑口无言。

这时,9才心平气和地说:1、0,其实,只要你们站在一块,不就比我大了吗?1、0面面相觑,半晌才搔搔头笑了。

这才对嘛!团结的力量才是最重要的!9语重心长地说。

数学趣味小故事大家都看懂了么?小朋友们不仅要好好学习课本的知识,也要学会做人的道理。

希望这那么小故事能对小朋友们有所启发。

数学的趣味小故事篇二华罗庚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有一个数,3个3个地数,还余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地数,还余2,请问这个得数是多少?〞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答复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

数学趣味小故事篇三金字塔是埃及的著名建筑,尤其胡夫金字塔最为著名,整个金字塔共用了230万块石头,10万奴隶花了30年的时间才建成这个建筑。

有趣的数学小故事3篇

有趣的数学小故事3篇

有趣的数学小故事第一篇:神奇的数字有一天,小明在数学课上学习了一个数字四,他想知道这个数字有什么神奇之处。

于是,他开始了一系列的探索。

首先,他发现四是一个正整数,同时也是2的平方。

接着,他将四分解质因数,得到2的2次方。

他想知道,是否存在一个数n,使得n的平方等于2的二次方呢?小明开始用计算器输入各个数,结果发现并没有这样的整数存在。

这时候,他意识到这是因为 2 的二次方是一个奇数,而任意一个奇数的平方都是奇数,而任意一个偶数的平方都是偶数。

因此,不存在一个数n,使得n的平方等于2的二次方。

接着,小明又发现四还是第一个有偶数个因子的数,它一共有三个因子,分别为1,2和4。

他又对比了一下其他的数字,发现其他所有数字的因子个数都是奇数个(例外情况为平方数),于是他得出结论:偶数个因子的数只有平方数才能够满足。

最后,小明意识到四还有一个有趣的性质,即它是唯一一个可以表示为两个不同平方数之和的数字。

它可以表示为1² + 1²,也可以表示为2² + 0²。

小明对数字四的探索结束了,他觉得这个数字真的非常神奇。

第二篇:无限的π同一天,小明又在数学课上学习了π这个数。

他发现这个数几乎无处不在,它与园的面积,圆的周长,三角函数等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小明非常好奇,π这个数到底有多长呢?他开始用计算器计算π的值,发现它好像永远也无法精确地计算出来,小数点后也永远不会截止。

他发现这是因为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即有无限的小数点后的位数,而且这些数字也不会出现循环节)。

小明很好奇,为什么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呢?他问了他的老师,得到了这样的解释:π的计算方法是使用一系列无限的公式求解出来的,它是无限级数的极限,而且这个级数是没有收敛的,因此π就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小明还发现,π有一种有趣的表示方法——连分数。

他用计算器尝试计算这个连分数,惊奇地发现这个连分数的值非常接近π的值。

于是,他又觉得连分数也是一种非常神奇的表示方法。

数学的小故事5篇

数学的小故事5篇

数学的小故事5篇数学的小故事篇一: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一个周末的下午,我和妈妈去西缘浴室洗澡,当洗完澡时我们在照镜子妈妈突然对我说:“女儿,我来考你一个数学问题,看看你会不会?”我张口就说:“好的,没问题。

”妈妈说:“你发现镜子里面有一面时钟吗?现在镜子里面的时钟是7:15,你能想像一下现在是下午几时几分吗?” 我想了一会儿没做出来,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我实在想不出来,只得不好意思地说:“我做不出来。

”当我回头瞧一瞧挂在墙上的时钟,现在是下午4:45。

妈妈问我现在能分析一下怎么讨论这个问题了吗?妈妈提示了我一下,镜子里的钟面时针与分针和挂在墙上钟面时针与分针有什么关系呢?这个时候我马上反应过来了,它们是呈左右轴对称,这正是我最近学习的内容。

洗完澡回到家后,我要求妈妈再出几个给我做一下。

第一道是镜子中钟面时间为3:30,其次道是镜子中钟面时间为9:40。

我马上动手在纸上采纳对称法的方法做出了这两道题目的答案:8:30和2:20。

这时候妈妈又问我每次这样做题是不是有点麻烦,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我想了一会儿,没有想出来。

妈妈这时说:“再提示一下小伴侣,将镜子里钟面时间和实际时间加起来你能发觉有什么规律吗?”我抓紧动手算了起来,3:30+8:30=12,9:40+2:20=12,发觉镜子里钟面时间与实际时间加起来都等于12,此时我兴奋的跳了起来。

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只要将镜子里钟面时间与实际时间加起来等于12。

我说:“原来这么简洁!我怎么没想到呢?”妈妈笑着说“简洁嘛?这说明你遇到问题要有考虑的思路。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擅长去发觉事物,找出它们的规律,那你就会觉得生活中的数学比课堂上讲有意思多了。

” 通过这件事,我发觉生活中的数学的确是无处不在,生活中、学习中处处都有。

从今,我就更加喜爱数学了!数学的小故事篇二:学校生数学论文600字手指尖上的数学学校生数学论文600字手指尖上的数学我的老爸,有点胖、戴副眼镜。

十篇有趣的数学小故事

十篇有趣的数学小故事

十篇有趣的数学小故事数学是一门神奇的学科,有时它是一个伟大的科学领域,而有时它也是一种诗意的艺术。

为了更好地了解它,本文将介绍十篇有趣的数学小故事。

故事一:蒙特卡罗和他的概率数学几百年前,蒙特卡罗是个爱投机取巧的商人,他有一种体系化的做法,可以用来评估可能发生的不同情况,他称之为概率数学。

事实证明,他的完美无瑕的理论和方法既可以用于投资,也可以用于研究自然现象,从而改变了世界。

故事二:哥白尼的圆周定理哥白尼是法国的一个科学家,他在16世纪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即圆的周长等于其半径的平方乘以圆周率。

他最终发现了这一圆周定理,并将其发表在了著名的《圆周率及比例》一书中,从而纳入了数学史册。

故事三:贝尔定理和投机取巧贝尔定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定理,它指明了三角形内角的总度数为180度。

这个定理最初是由希腊数学家贝尔发现的,但其实它的真正发现源于一个古老的投机取巧,当时有一个叫布拉克斯的商人,他用它来骗取了一笔巨额财富,从而改变了他的命运。

故事四:哥德巴赫猜想哥德巴赫猜想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它提出了整数的惊人联系,它指出这个定理可以用两个不同的质数之和来表达。

达罗士哥德巴赫是一位著名的德国数学家,他发现了这个现象,但是直到今天也没有人能够证明它的真实性。

故事五:牛顿的数学与物理学英国科学家牛顿是数学和物理学领域的巨人,他发现了一种叫做牛顿力学的革命性理论,并用它来证明各种现象,例如重力定律和圆周运动。

他发现了宇宙的秩序,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从而使人类对自然的奥秘有了更多的了解。

故事六:勒莱定理的无限可能勒莱定理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定理,它说明整数间存在一种奇妙的联系,并提出一种无限的可能性。

这个定理的研究者是著名的德国数学家勒莱,他证明了不同的数字之间存在着某种神奇的联系,从而引起了全世界的数学家们的共鸣。

故事七:瓦莱乌定理的实用性瓦莱乌定理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数学定理,它指出了任何单形两顶点之距离总是相同的。

数学小故事简单又短

数学小故事简单又短

数学小故事简单又短数学小故事简单又短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任何问题,所有的数学对象本质上都是人为定义的。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小故事简单又短,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学小故事简单又短11、一群猴子在井旁玩,一阵风将一只猴子的帽子吹到井里,他招呼来18个小伙伴,从井上方的松上一个接一个去捞帽子,有4只猴子没有上树,就捞着了帽子,问:是几只猴子上树下井接在一齐把帽子捞上来的?2、一只蜗牛不留意掉进了一只枯井里,它趴在井底上哭起来,一只癞蛤蟆过来,翁声翁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又高又滑,掉到那里只能在那里生活了。

我已经在那里生活了许多年了。

”3、鸡兔同笼这个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

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就记载了这个搞笑的问题。

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方数,有35个头;从下方数,有94只脚。

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你想明白《孙子算经》中是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的吗?解答思路是这样的:假如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角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

这样,(1)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由94只变成了47只;(2)如果笼子里有一只兔子,则脚的总数就比头的总数多1。

因此,脚的总只数47与总头数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数,即47-35=12(只)。

显然,鸡的只数就是35-12=23(只)了。

这一思路新颖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

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

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形,使之转化,直到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

4、昨日晚上我去给弟弟买贴画儿,买了8张贴画儿,我买了一张铠甲勇士的拼图,贴画儿每张1元共8元,拼图3元,一共8+3=11元,我给老板搞了搞价钱,便宜了1元,给了老板10元钱。

数学小故事作文十篇

数学小故事作文十篇

数学小故事作文十篇数学小故事作文篇一小时候我就对数学很感兴趣,那些弯弯曲曲的数字总是深深吸引着我。

上小学后,我从书本上知道了许多有趣的数学故事,这让我对数学更加神往,有时我会自己钻研解决一些数学难题。

在平常生活中,我和数学也有很多好玩的故事。

有一次,我和妈妈去菜场买菜,妈妈打算买几斤白菜。

菜场里有两个摊子白菜卖得比较便宜。

A摊1斤白菜卖2元,买3斤送1斤;B摊1斤白菜卖1。

9元,买4斤送1斤。

妈妈问我:“这两个摊子卖得都很便宜,要买7斤白菜,你说说看怎样买才便宜?”我不假思索地说:“A摊4斤只要3斤的价钱,也就是2×3=6﹙元﹚,那么平均每斤的价钱也就是6÷4=1。

5﹙元﹚。

而B摊5斤只要4斤的钱,也就是1。

9×4=7。

6﹙元﹚,那么平均每斤的价钱就是7。

6÷5=1。

52﹙元﹚。

较为便宜的两种买法是:(1)买3斤A摊的送1斤,再买3斤B摊的,也就是2×3﹢1。

9×3=11。

7﹙元﹚。

(2)买6斤B摊的送1斤,也就是1。

9×6=11。

4(元)。

显然,第二种买法最便宜。

”妈妈连夸我聪明,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我对数学的兴趣愈发浓厚。

爸爸为我买了很多数学书籍,让我在家里阅读、研习。

因此,我的数学成绩一直很好,每次考试都能取得好成绩,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

数学小故事作文篇二爸爸妈妈经常带我去看望外公外婆,以前,我们都坐长途汽车去,后来,家里有了汽车,就经常自己开车去。

有一次,我坐在车上,对妈妈说:“我们现在自己开车去外婆家,不用再买长途汽车票了,是不是可以省下不少钱?”妈妈笑着说:“车票是不用买了,但却要花钱加汽油,还不知道是省钱还是费钱呢。

”爸爸接着说:“我们来算一算吧,看看到底省钱还是费钱。

”“坐客车去,大人票价每人14元,儿童票半价,自己开车的话,汽车每100公里耗油8升,油价大约每升7元,从我们家出发开到外婆家大约50公里,你们算算看吧。

数学小故事(精选25篇)

数学小故事(精选25篇)

关于数学小故事关于数学小故事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任何问题,所有的数学对象本质上都是人为定义的。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数学小故事(精选25篇),希望你喜欢!数学小故事篇1昨日晚上我去给弟弟买贴画儿,买了8张贴画儿,我买了一张铠甲勇士的拼图,贴画儿每张1元共8元,拼图3元,一共8+3=11元,我给老板搞了搞价钱,便宜了1元,给了老板10元钱。

我和妈妈开开心心地回家了。

数学小故事篇2叙拉古的亥厄洛王叫金匠造一顶纯金的皇冠,因怀疑里面掺有银,便请阿基米德鉴定。

当他进入浴盆洗澡时,水漫溢到盆外,于是悟得不一样质料的物体,虽然重量相同,但因体积不一样,排去的水也必不相等。

根据这一道理,就能够决定皇冠是否掺假。

数学小故事篇3华罗庚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有一个数,3个3个地数,还余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地数,还余2,请问这个得数是多少?”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

数学小故事篇4卖钢琴的厂家有20台钢琴。

一天,来了4个小朋友他们都抢这要这20台钢琴。

只有亚亚一个人突然平静了下来,说:“我们能够分一分呀!”卖钢琴的阿姨说:“对呀,我怎样没想到。

”之后星星说:“那我们怎样分呢?”谁能回答星星的问题,亚亚说。

一个叫红红的小朋友说:“我能回答,20除以4=5。

所以我们每人能分到5台钢琴了。

”亚亚、星星和阿姨,说:“太棒了。

”数学小故事篇5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儒略·恺撒指定历法。

由于他出生在7月,为了表示他的伟大,决定将7月改为“儒略月”,连同所有的单月都规定为31天,双月为30天。

这样一年多出一天,2月是古罗马处死犯人的月份,为了减少处死的人数,将2月减少1天,为29天。

数学小故事篇6一群猴子在井旁玩,一阵风将一只猴子的帽子吹到井里,他招呼来18个小伙伴,从井上方的松上一个接一个去捞帽子,有4只猴子没有上树,就捞着了帽子,问:是几只猴子上树下井接在一齐把帽子捞上来的?数学小故事篇7一只蜗牛不留意掉进了一只枯井里,它趴在井底上哭起来,一只癞蛤蟆过来,翁声翁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又高又滑,掉到那里只能在那里生活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小故事篇1: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小明是个喜欢问问题的孩子。

有一天,他对0-9这几个数字产生了兴趣:为什么它们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呢?
于是他就去问他的当数学老师的妈妈:0-9既然叫阿拉伯数字,那么肯定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了,妈妈对吗?
妈妈摇摇头,说:阿拉伯数字实际是印度人发明的。

大约在1500年以前,印度人就已经用一种特殊的字来表示数目,这些字有10个,只要一笔两笔就可以写成。

后来,由于各国之间的接触,这些数字传入阿拉伯,阿拉伯人觉得它们很简单,于是在自己的国家开始广泛使用并且把他传到全欧洲。

就这样,它们慢慢地就成了我们今天使用的数字。

因为阿拉伯人在传播这种数字方面,起的作用很大,人们也就习惯了称这种数字为阿拉伯数字。

小明高兴地说:原来是这样。

妈妈,这可不可以叫做将错就错呢?小明和妈妈都笑了。

二年级数学小故事篇2:自己身体的计算器
我们身体真的很奇妙,手是一个常见的计算器。

最常见的手的计算是9的倍数计算。

家长可能不理解,但是很多小孩子很快就能学会。

计算9的倍数时,将手放在膝盖上,像下表中所示,从左到右给你的手指编号。

现在选择你想计算的9的倍数,假设这个乘式是7×9。

只要像上图所示那样,弯曲标有数字7的手指。

然后数弯曲的那根手指左边剩下的手指数是6,它右边剩下的手指根数是3,将它们放在一起,得出7×9的答案是63。

二年级数学小故事篇3
泰勒斯看到人们都在看告示,便上去看。

原来告示上写着法老要找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

于是就找法老。

法老问泰勒斯用什么工具来量金字塔。

泰勒斯说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旁边,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样长的时候,他量了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和金字塔底面边长的一半。

把这两个长度加起来就是金字塔的高度了。

泰勒斯真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不用爬到金字塔的顶上就方便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二年级数学小故事篇4
战国时期,齐威王与大将田忌赛马,齐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马:上马,中马与下马。

比赛分三次进行,每赛马以千金作赌。

由于两者的马力相差无几,而齐威王的马分别比田忌的相应等级的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为田忌必输无疑。

但是田忌采纳了门客孙膑(着名军事家)的意见,用下马对齐威王的上马,用上马对齐威王的中马,用中马对齐威王的下马,结果田忌以2比1胜齐威王而得千金。

这是我国古代运用对策论思想解决问题的一个范例。

二年级数学小故事篇5
动物学校举办儿歌比赛,大象老师做裁判。

小猴第一个举手,开始朗诵:“进位加法我会算,数位对齐才能加。

个位对齐个位加,满十要向十位进。

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数算得快又准。


小猴刚说完,小狗又开始朗诵:“退位减法并不难,数位对齐才能减。

个位数小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个一。

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后少个一。

十位数字怎么减,十位退一再去减。


大家都为它们的精彩表演鼓掌。

大象老师说:“它们的儿歌让我们明白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它们两个都应该得冠军,好不好?”大家同意并鼓掌祝贺它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