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量的概念及其线性运算

向量的概念及其线性运算
向量的概念及其线性运算

向量的概念及其线性运算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其线性运算

数学:安送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平面向量的相关概念,线性运算的规律与几何意义,理解并熟练运用共线向量进行解题,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2、过程与方法:在复习回忆之前学习的知识点的同时,通过习题巩固知识,加强理解,掌握运用知识的技巧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一些实际问题的解答,体会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习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二、重点与难点:

三、教学设计:

1、知识点回顾:

(1)、向量的概念及表示;

(2)、和向量相关的一些概念: ①、向量的模; ②、零向量; ③、单位向量;

④、平行向量(共线向量); ⑤、相等向量和相反向量; ⑥、一个规定; (3)、向量的线性运算: ①、向量的加法运算; ②、向量的减法运算; ③、向量的数乘运算; 2、复习知识,练习巩固: (1)、向量的概念及表示:

①、定义: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向量。

◎与数量相比,数量只有大小,可比大小;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无法比较大小。

②、向量的表示方法:

A 、几何表示法:用有向线段表示向量,三个要素:起点、方向和长度;

B 、字母表示法:手写使用→AB 或 →

→→c b a ,,,印刷使用黑体小写字母。 (2)、和向量相关的一些概念:

①、向量的模:向量→AB 的模(或长度),就是向量→

AB 的大小,记作:

AB ,向量的模可以比较大小;

②、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叫做零向量,记作: 0,其方向是任意的;

③、单位向量:长度等于1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

④、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平行向量,也称为共线向量;

⑤、相等向量和相反向量:长度相等方向相同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长度相同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相反向量;

⑥、一个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

习题一:

1、给出下列六个命题:

①两个向量相等,则它们的起点相同,终点相同;

②若两向量|a|=|b|,则a=b;

③若向量AB=DC,则A、B、C、D构成平行四边形;

④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一定有向量AB=DC;

⑤若向量m=n,n=p,则m=p;

⑥若向量a//b,b//c,则a//c;

其中错误的命题为:(①②③⑥)

解析:对①而言,起点相同,终点相同的两个向量肯定相等,但反之不一定;

对②而言,向量是有方向的,模相等,方向不一定一样;

对③而言,向量相等可能会共线,共线则不能构成平行;

对⑥而言,若向量b为零向量,则不成立;

2、设a为单位向量,判断下列命题为假命题的个数(3)

①若b为平面内的某个向量,则b=|b|·a;

②若b与a平行,则b=|b|·a;

③若b与a平行且|b|=1,则b=a。

注意:向量的方向,两向量平行可同向也可异向。

(3)、向量的线性运算:

1、向量的加法:

①、定义:求两个向量的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

②、运算法则:三角形法则与平行四边形法则;

③、运算律:交换律与结合律

(1)、a+b=b+a;

(2)、a+b+c=a+(b+c)

2、向量的减法:

①、相反向量:我们规定,与向量a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向量a的相反向量,记作-a。即有:

a=-(-a),a+(-a)=(-a)+a=0

②、向量的减法:我们定义a-b=a+(-b),即减去一个向量相当于加上这个向量的相反向量。

③、几何意义:已知向量a与向量b,则a-b可以表示为从向量b的终点指向向量a的终点的向量。

3、向量的数乘运算:

①、定义:我们规定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仍是向量,这种运算称为向量的

数乘运算,记作λa,它的长度与方向规定为: 长度:|λa|=|λ||a|;

方向:当λ>0时,向量λa 的方向与的方向相同;当λ<0时,向量λa 的方向与向量a 的方向相反;当λ=0时,λa=0。 ②、向量数乘的运算律:结合律与分配律;

(1)λ(μ a)=(λμ)a (2)(λ+μ)a =λa +μ a (3)λ(a +b)=λa +λb

③、向量共线:向量a 与b 共线,当且仅当有唯一一个实数λ,使b=λa 。 ④向量的加、减、数乘运算统称为向量的线性运算。 习题二:

1、在△ABC 中,E 、F 分别为AC 、AB 的中点,BE 与CF 相交于G 点,设向量AB=a ,向量AC=b ,试使用a 、b 表示向量AG 。

解法一:AG →=AB →+BG →=AB →+λBE →=AB →+λ2(BA →+BC →)=?

????1-λ2AB →+λ2(AC

→-AB →)=(1-λ)AB →+λ2AC →=(1-λ)a +λ2

b .

又AG →=AC →+CG →=AC →+mCF →=AC →+m 2(CA →+CB →)

=(1-m)AC

→+m 2AB →=m 2

a +(1-m)

b ,

∴ ?

????1-λ=m

2,

1-m =λ

2

解得λ=m =2

3,

∴ AG

→=13a +13

b . 解法二:点G 为重心,所以AG=1

3

(AB+AC );

2.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C 和BD 相交于点O ,设AD →=a ,AB →=b ,若AB →=2DC →,则AO →=________.(用向量a 和b 表示)

答案:23a +1

3

b

解析:因为AC →=AD →+DC →=AD →+12AB →=a +12b ,

又AB →=2DC →,所以AO →=23AC →=23?

????a +12b =23a +13b . 3、已知点P 在△ABC 所在的平面内,若2PA →+3PB →+4PC →=3AB →,则△PAB 与△PBC 的面积的比值为__________.

答案:4

5

解析:由2PA →+3PB →+4PC →=3AB →,得2PA →+4PC →=3AB →+3BP →,∴ 2PA →+4PC

→=3AP →,即4PC →=5AP →.

∴ |AP →||PC →|=45,S △PAB S △PBC

=|AP →||PC →|=4

5

.

4. 已知点G 是△ABO 的重心,M 是AB 边的中点. (1)求GA →+GB →+GO

→; (2)若PQ 过△ABO 的重心G ,且OA →=a ,OB →=b ,OP →=m a ,OQ →=nb ,求证:1m +1

n

=3.

(1) 解:因为GA →+GB →=2GM →,又2GM →=-GO →,所以GA →+GB →+GO →=-GO →+GO →=0.

(2) 证明:解法一:

因为OM →=12(a +b ),且G 是△ABO 的重心,所以OG →=23OM →=13(a +b ).由

P 、G 、Q 三点共线,得PG →∥GQ →,所以有且只有一个实数λ,使PG →=λGQ →.又

PG →=OG →-OP →=13(a +b )-m a =? ????13-m a +13b ,GQ →=OQ →-OG →=n b -13(a +b )=-13a +? ????n -13b ,所以? ????13-m a +1

3b =λ??????-13

a +? ????n -13

b .

又a 、b 不共线,所以????

?13-m =-13

λ,1

3=λ? ????n -13,

消去λ,整理得3mn =m +n ,故

1m +1

n

=3.

解法二:因为P、G、Q三点共线,所以OG=tOP+(1-t)OQ,再与G为重心结合即可得到方程组,求解化简即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