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OLED显示技术专利布局的分析
全球OLED产业发展现状(论文)

全球OLED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目前,中国大陆把OLED产业纳入了国家“十二五”计划。
根据《规划》,新型显示器件领域中的发展重点包括液晶显示器件、等离子显示器件,以及有机发光显示器件方面。
对于有机发光显示器件,《规划》提出将“推进中小尺寸OLED 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应用,研究大尺寸OLED相关技术和工艺集成。
”中国OLED 技术研究经过10余年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成果,并成功实现了产业化,国内维信诺、上海天马、京东方、彩虹、虹视等都在大力推进OLED特别是AMOLED发展的步伐。
那么我们对日韩台以及大陆OLED产业发展现状做一下浅析。
利润丰厚的OLED产业引起国家间的竞争。
OLED作为未来新一代显示器件,将在全球领引显示和照明两个领域,OLED产值以万亿计不为过,对如此回报丰厚的行业,世界各国和地区争相趋之,以分去最大蛋糕。
OLED产业在国际范围内的竞争已不单是企业间的竞争,而体现为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竞争。
日韩台及欧美均已制定了OLED产业战略规划。
早在1979年开始,日本通产省经光电产业技术振兴协会联合16家企业资助8.2亿美元为期10年的液晶显示产业化基础研究计划,受助企业要匹配70%研究经费。
2011年年底,为抢占苹果iPadiPhone引发的中小尺寸平板显示突破性的需求,又在《企业创新联盟》框架下投资25亿美元(占股70%到80%)组织日立索尼与东芝成立世界最大的中小尺寸LCD触摸屏及OLED显示屏新公司。
日本三菱化学、松下电工、出光兴产、堡土谷化学、柯尼卡美能达、住友化学、NHK、DOW、COVION等企业以及东北先锋、日本山形大学、大日本印刷与日本有机电子研究所等研究机构都积极开展OLED材料、显示等方面的研究,布局全球OLED 市场。
韩国在1990年起组成大专院校100多家企业参加的“平面显示器研究联盟”,每年政府投入30亿韩元支持经费。
在韩国政府在2010年5月19日推出的《显示器产业动向及应对方案》中,已经将OLED产业列为中长期发展目标。
2022年行业分析OLED行业发展分析:产业链加速协同并进

OLED行业发展分析:产业链加速协同并进将来家里的电视就像一张壁纸一样贴在墙上,外出旅游或搬家时,只需要将电视卷起来就可以带走了。
在柔性显示方面,将来无论是小尺寸智能设备还是大尺寸电视,OLED的物理特性所带来的便利性和可携带性,是以往任何显示设备都无法比拟的。
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视整机制造基地。
2022年,国内电视机的产量占到全球产量的60%以上,国内的消费市场估计突破5000万台,出口突破8000万台。
在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白为民看来,OLED方面,目前国内企业虽然还没有几条线实现大规模量产,和LCD比起来仍有肯定的差距。
但京东方等主流面板厂商已经集中火力,奋起直追,2022年中国的厂商已经具备了OLED的生产技术。
将来几年内,大尺寸OLED面板产能将快速释放,国内的面板也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基地。
京东方科技集团CSMO运营企划总经理王瑾表示,目前国产OLED面板消费额仅占全球的1%,产能也占3%,但是将来三年国内厂商将加剧OLED的布局,估计2022年中国OLED的布局可以达到95%。
目前,全球大型OLED面板产业已初步形成韩国LG、中国京东方,日本JDI “三足鼎立”格局。
而2022年国内面板厂商京东方、天马等亦不断加码OLED领域的投资,数额甚至高达千亿级别。
据了解,除了投资液晶面板,华星光电在OLED领域的技术储备已超过4年。
T3、G11都有涉及OLED技术,这备受业内人士看好。
以京东方为例,京东方自2022年建立了首个AMOLED的试验室,开头了AMOLED的产品和技术的研发。
2022年,京东方在鄂尔多斯投建了G5.5代线,2022年,在合肥建立了G8.5试验线等。
2022年,京东方就宣布了两项AMOLED 6代线方案。
去年2月份,京东方在一期220亿元投资基础上,对国内第一条6代AMOLED柔性面板生产线—成都6代线增加投资245亿元,建设二期项目,生产AMOLED显示产品,主攻中小尺寸高端显示市场。
Micro_LED显示技术的专利分析

运营维护技术DOI:10.19399/j.cnki.tpt.2023.05.072Micro LED显示技术的专利分析王娜,刘雪莲(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北京100190)摘要:微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Micro LED)显示技术被誉面向未来的“终极显示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外企业的研发热点。
中国也在Micro LED显示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的专利布局。
针对Micro LED显示技术进行了专利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创新主体虽然在专利申请数量上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是从重点专利数量上来看中国创新主体在芯片微缩、面板制造及应用环节占据一定地位,而对于巨量转移、全彩显示领域技术需要加大研发。
关键词:微发光二极管(Micro LED);显示;专利分析Patented Analysis of Micro LED Display TechnologyWANG Na, LIU Xuelian(Patent Examination Cooperation Center of the Patent Office of SIPO, Beijing 100190, China) Abstract: 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Micro LED) display technology is hailed to be the “last display technology” towards the future, it is a hotspot for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businesses in recent years, anda large number of patent layouts. A patent analysis was conducted herein for Micro LED display technology, as can beseen by analysis, the domestic body of innovation, while leading globally in the number of patent applications, occupiesa certain level in the chip micro-scale, panel manufacturing and application segments from the number of key patents,and the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full color display needs to be developed for large volume transfers.Keywords: 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 (Micro LED); display; patent analysis0 引 言微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Micro LED)显示技术是指以自发光的微米量级LED为发光像素单元,将其组装到驱动面板上形成高密度LED阵列的显示技术。
中国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洞察

中国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洞察中国新型显示产业是指涉及到液晶显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柔性显示等显示技术的产业。
这是一个迅猛发展的产业,可追溯至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中国政府对新型显示产业给予了重大支持,并鼓励国内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新型显示产业在全球市场上逐渐崭露头角,并逐渐取得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以下是对中国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的洞察。
首先,中国新型显示产业的发展现状非常积极。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新型显示产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制造国家,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超过50%的份额。
中国的液晶面板生产能力远超过其他国家,其产量和销售额也是全球第一、此外,中国还在OLED和柔性显示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在国内外市场上获得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中国公司已拥有世界领先的显示技术和专利,在国际市场上与三星、LG等海外企业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其次,中国新型显示产业的发展趋势非常广阔。
中国政府一直将新型显示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技术研发、产业升级和市场推广。
随着5G技术和物联网的逐渐普及,对于新型显示技术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
尤其是柔性显示技术,可以使显示器具备更高的可塑性和可折叠性,适用于更多的应用场景,如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
因此,柔性显示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
同时,随着大屏幕显示需求的增加,中国新型显示制造商将继续扩大其生产能力和市场份额。
此外,中国新型显示产业发展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技术创新的能力仍然较弱。
与国外巨头相比,中国企业在核心技术和专利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尽管政府鼓励技术创新,但企业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培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其次,市场需求不确定性较高。
随着技术的迅速变化,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企业需要灵活调整产品结构和战略布局,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最后,环境污染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新型显示产业涉及到大量的化学物质和能源消耗,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OLED袭来 中国成为全球生产基地

OLED袭来中国成为全球生产基地作者:来源:《科学大观园》2019年第06期真正在这场创新潮流中大口吃肉的,是折叠屏背后的柔性OLED屏幕供应链厂商。
事实上,可折叠手机概念已经活跃了数年,其价值也存在一定争议。
这一波可折叠手机的出现并迅速升温,与OLED显示(梦幻显示技术)技术及材料的逐渐成熟密切相关。
同时,可折叠手机也在促进产业链内其他零部件的协同创新。
在2018年OLED巅峰盛会上,大会社长吕相德宣布了OLED中国时代来临,基于OLED 工厂投建,广州将成为全球OLED生产基地。
相比于LCD显示,OLED(液晶显示屏)显示具有无背光、自发光、响应快等特性。
同时,具有高色域、更轻薄、低功耗的优势。
随着iPhone X采用柔性OLED材料进行手机全面屏设计,OLED逐渐超越LCD成为高端手机品牌面板显示材料的主流选择。
折叠屏手机时代到来OLED材料一直在等待真正可折叠终端应用的到来。
维信诺公司副总裁、创新研究院院长黄秀颀此前表示,从曲面屏到全面屏,再到单轴的可折叠与可卷曲,再到未来沿任意轴向折叠和可拉伸的全柔性,柔性显示技术正在突破着想象空间,不断将未来变成现实。
黄秀颀表示,柔性AMOLED(OLED技术的一种,被称为下一代显示技术)实现可折叠显示还面临着产业链多方面挑战。
如,屏体厂商需要在模组结构的应力管控、适合折叠的薄膜封装、柔性模组设备、激光剥离模组工艺等方面取得突破。
上游厂商需不断提升OCA光学胶、盖板、触控等原材料和组件的性能,以满足可折叠AMOLED的需求。
下游厂商需在产品形态、铰链设计等方面进行革新,实现AMOLED柔性显示的广泛应用需要全产业链厂商共同努力、协同创新。
在产业链上下游的共同努力下,从三星、华为的可折叠手机产品形态看,不少技术难关已经逐步攻破。
华为消费者业务总裁余承东介绍,折叠屏手机的关键零部件是折叠转轴,涉及数学、物理学、材料学、工业设计等多门学科难点。
由于现有方案无法满足、供应链技术资源受限,華为为此下了不少功夫,包括调用负责高精密运动机构的专家,花了三年左右时间才解决超薄折叠铰链的问题,实现了折叠屏打开后的平滑屏幕显示和折叠起来无缝隙的效果,其中使用了超过100个零部件。
有机发光显示器(OLED)专利统计分析

操作 中 ,我们使用德温特 DWPI 数 据库 ,使 用专 利 申请 国作 为检索 字段 与 OL ED相关 度较 高的专利 进行组配 ,检 索结 果见表 3。从检 索结 果中 ,可 以看
到美 国 、 日本市场 被一致 看好 ,而 中国 巨大 的市场 前景也越 来越 受到 各 国的重 视 ,特别是 我国 的台湾 省 ,专 利 申请 量
AU OP RONI S少 5 % 以 上 。 T C 0
一
洞悉行 业发 展前景 些规 模较 大的公 司一个 唯一 的机构 代
的漏 检 。
码 ,从而避免 了由于不同的公司名称带来 DC I 由英国德温特公 司制作出版 , P也 是 目前最优秀的专利 弓文数据库。它通过 I 对 目前 出版的专利文献上所附专利和非专 利参考文献的著录和标 引,提供 5 0万个 5 专利族 ,共 5 5 4 0万条专利及专利 引文信
( DPcI 'e 4 )德盈特专利 引文数据库 。 ,f 】 2 3 DWPI 由甍 目德温特公司制怍出I .是 目前最优秀的专 i 叵 利数据库2一 .也是 目前国际上检索 费用最昂贵的收 费型专 利数 据库 ,它有 几太 显著 的优 点 :
维普资讯
发 实 力 ,为 行 业 领 先 者 ;
六年的时间 ,因此从当前各行业 的专利 申 请情 况就 可以推测 出其未 来的发展趋势 。 如果统计出某 行业的专利 申请数量在近十 年 呈增长 态势 ,则该行 业正处 于 发展阶 段 ,可以投入资金和科研力量进行大 力开 发 ;如果该行业的专利 申请数量 在近十年 呈下降趋势 ,则表 明人们 已无意于对该行 业进行深入开发 ,应收缩或停止 对该行业 的开发和投入 。因此在介入某一技术领域 之前 ,应首先检索 出该领域 的专利文献并 对其年 专利 申请数量进行统 计 ,从而预
京东方研究报告

京东方研究报告
京东方(BOE)是中国领先的面板制造企业,也是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生产商之一。
作为一家创新驱动型企业,京东方致力于研发最新、最先进的显示技术,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本研究报告将着重分析京东方在面板产业中的竞争优势、市场地位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京东方在技术研发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公司拥有全球领先的技术团队和研发设施,致力于开发和改进面板技术。
京东方在液晶、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和柔性显示技术等
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并获得了许多国际专利。
这些技术的突破使得京东方能够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并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
其次,京东方在全球市场中拥有强大的市场地位。
公司具有高度竞争力的产品线,包括液晶面板、OLED面板和其他显示产品。
京东方的面板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和汽车等领域。
随着智能手机和电视等消费电子产品的普及,京东方在全球市场上的需求不断增长。
同时,京东方与诸多世界知名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助推了公司在全球市场的发展。
最后,展望未来,京东方将继续抓住机遇,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
随着5G技术和物联网的快速
发展,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等需求将持续增长,为京东方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
此外,京东方还将加强对新兴市场的布局,如曲面屏、折叠屏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进一步拓展其市场份
额。
综上所述,京东方作为中国领先的面板制造企业,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强大的市场地位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京东方将在全球面板产业中保持领先地位,并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分析项目及成果介绍

1997-11-20
US5757126A(摩 托罗拉)
“具有交替聚合物 和电介质层的有机
装置的钝化” 1995-11-30
US6146225 A(安捷伦) “用于有机电致发 光装置的透明柔性 渗透阻挡层”
1998-07-30
密
封
JPS6028192A
结 构
(索尼) “EL装置” 1983-07-25
“阻挡封装层及其 制造方法”
2002-04-30
JP2002151253A (半导体能源) “发光器件和显示
装置”
2000-08-18
JP2008084642A (精工爱普生) “有机电致发光装 置以及有机薄膜半
导体装置”
2006-09-27
KR100671644B1( 三星)
“有机发光显示器 及其制造方法” 2006-01-24
富士通
42
40
20
32
24
26 29
0
4 2 1 1 14 8
"78 "81 "84 "87 "90 "93 "96 "99 "02 "05 "08 "11 年份
申请量 多边申请量
通用电气 欧司朗
电子科技大学 精工 友达
37 35 30 30 29
全球申请趋势 申请人排名
技术分支-功效图 技术路线图
组成员深入各省市的产业集聚区、行业协会进行成果宣讲和分
析方法培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2014年度项目工作情况介绍
1
绿色建筑材料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中国的OLED显示技术专利布局的分析基于在中国公开的OLED专利申请,文章研究了中国申请人和国外申请人就OLED显示技术在中国的专利布局的相似点与差异点,主要分析其专利申请类型、国内外主要专利申请人及其分布和国内外主要申请人的专利技术领域,由此提出了发展我国OLED显示技术的建议。
标签:OLED;专利;布局1 引言近年来,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成为了各显示器厂及各国政府极力推广的新兴平板显示技术。
相对于其他平板显示器,OLED显示器具有自发光性、广视角(达175°以上)、短反应时间(1μs)、高发光效率、广色域、低工作电压(3~10V)、面板薄(厚度可小于1mm)、可制作大尺寸与可挠曲的面板及制程简单等特性,而且它还具有低成本的潜力[1]。
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OLED应用市场,OLED显示技术在中国的发展潜力巨大。
为抢占中国市场,OLED显示面板的主要生产厂商如三星、LG等已经积极地在中国进行了专利布局。
也有不少中国企业如维信诺公司、京东方等投入到OLED 显示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中。
文章通过对OLED专利申请的统计分析,比较了中国申请人与国外申请人在OLED显示技术在中国的专利布局上的分布情况,帮助国内OLED企业了解自身和竞争对手的情况,为发展我国OLED行业提供一些建议。
2 OLED显示技术中国专利申请检索结果在中国知识产权网()检索并筛选出的OLED显示技术相关专利共11038件,如图1所示。
其中,国外申请人申请数量为6788件,占总申请量的61%;中国申请人申请数量为4250件,占总申请量的39%。
造成中国申请人与国外申请人OLED显示技术在专利申请数量上差异较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1)OLED显示技术起源于国外,中国起步较晚;(2)中国OLED显示技术发展早期,中国企业和研究机构缺乏将技术通过专利进行保护的意识。
不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现在已经得到很大的改善。
据调查显示,OLED行业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有专职的人员负责知识产权方面的工作,一般为1~2人,有约73%的企业有专门的知识产权部门[2]。
图1 OLED显示技术专利中国专利申请3 中国地区的OLED显示技术专利申请分析文章根据上述检索结果,对中国地区OLED显示技术专利申请从专利申请类型、申请人分布和专利技术领域分布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3.1 专利申请类型分析国外申请人和中国申请人在中国地区申请的OLED显示技术专利申请类型分析如图2所示。
从图2可看出,国外申请人和中国申请人均主要以发明专利申请为主,这说明国外申请人和中国申请人均有较高的把握认为自己的专利申请是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具有很高的授权前景,这充分的说明OLED显示技术处于发展阶段,是一个全新的行业,具有非常广阔的技术创新点。
另外,申请人选择以发明专利的方式保护OLED显示技术,是希望可以利用发明专利一旦授权就比实用新型获得更长的保护期限(在中国,发明专利的保护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期限是10年,均自申请日起算),申请人可以通过获得的较长期限的保护,实现对OLED技术创新的某些垄断地位,同时也预示着OLED行业具有长期投资和发展的潜力。
从图2还可以发现,外国申请人的发明专利申请占其申请总量的99.9%,而中国申请人的发明专利申请占其申请总量的83.5%,这说明相对于外国申请人,中国申请人出于一些考虑有一部分专利还是会选择创造性和技术水平较发明专利申请低但实用价值大的实用新型对技术进行保护。
这主要是因为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申请需要经过实质审查,所以发明专利从申请到授权的周期较长,一般为2-3年,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不需要实质审查,只需要通过初步审查即可,所以从申请到授权周期的则相对较短,一般为6个月至1年。
另外,实用新型专利的维护费用一般只有发明专利维护费用的四分之一左右,出于成本与专利能够取得的效益之间的平衡考虑,中国申请人会选择实用新型这一专利类型来保护一部分技术。
图2 专利申请类型3.2 申请人分析3.2.1 国外申请人国别分析在所采集到的OLED显示技术中国专利数据中,对国外申请人的国别进行分析,如图3所示。
以申请人所在国排序,国外申请人中,日本、韩国和美国在中国的专利申请量分别位居第一、第二和第三,三个国家的申请量约占中国地区OLED显示技术总申请量的53%,这说明了OLED显示技术目前主要掌握在日本、韩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
在这三个国家中,又以日本的申请量为最多,约占总国外申请量的30%,这充分的说明了OLED关键技术大部分由日本申请人掌握。
图3 国外申请人国别3.2.2 国外主要申请人分析在所采集到的OLED显示技术中国专利数据中,对国外申请人的前10名进行分析。
如图4所示,前10名申请人中有7家是日本企业或研究机构,1家美国企业(伊斯曼柯达),其余2家是韩国企业(三星和LG),这说明OLED技术虽起源于欧美,但由于成本和产业链等关系,日本和韩国的产业化步伐更快,日韩两国的企业在专利申请量上遥遥领先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企业。
日本申请人在前10名申请人中占有7位,说明日本有很多企业或机构从事OLED显示技术的研发。
但同时发现,前十名申请人中仅有的两家韩国企业,其专利申请量却分别占据第一位和第三位。
在中国地区进行OLED显示技术专利布局最多的是三星公司(包括三星电子株式会社、三星移动显示器株式会社、三星SDI株式会社和三星电管株式会社);LG公司(包括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乐金显示有限公司、LG化学株式会社、LG电子株式会社和LG.飞利浦LCD有限公司)排在了第三位。
三星公司和LG公司作为目前市场上最大的两家OLED显示面板厂商,其在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也从侧面反映了研发实力。
从图4可以看出,三星公司、半导体能源、LG公司、索尼等OLED显示领域专利申请数量领先的企业或机构同时也是液晶显示领域等其他平板显示的龙头企业或研究机构。
这些平板显示行业的龙头企业或机构,在发展现有平板显示技术的同时,积极拓展未来可能的平板显示技术,依靠强大的技术积累和经济资本,在新型平板显示领域依然占有重要地位。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OLED显示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及技术支撑,OLED显示技术的产业化进程还是需要这些在产品开发和市场渠道方面具有相当优势的企业的积极推动。
伊斯曼柯达公司在中国的OLED显示技术的专利申请排在了国外申请人的第十位。
伊斯曼柯达就其OLED显示技术在中国的专利数量明显少于其在美国的专利申请数量[3]。
另外,分析发现,伊斯曼柯达在2006年之后在中国的有关OLED显示技术的专利申请数量明显下降,尤其是在2008年之后,申请数量为个位数。
这说明作为小分子OLED阵营的领头厂商[4],伊斯曼柯达由于经营问题,已经逐步在推出OLED市场,其核心专利已经被三星收购。
中国要发展OLED行业,需要充分的重视国外主要申请人,分析其专利技术,在基础专利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外围专利,并及时申请专利,以小专利换大市场,增加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在未来OLED显示市场占领一定的席位,以便在后续的专利谈判等方面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图4 国外主要申请人3.2.3 中国主要申请人分析在所采集到的OLED显示技术中国专利数据中,对中国大陆申请人前10名进行分析。
结合图5,中国大陆申请人中以清华大学最多,其次分别为北京维信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昆山维信诺显示技术有限公司与电子科技大学。
而北京维信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昆山维信诺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是基于清华大学OLED 显示技术成立的高科技企业,其大多数专利都是与清华大学合作申请的,独立申请的专利相对很少。
结合图5,可以看出,中国大陆申请人在OLED显示技术的专利布局上以具有较高科研能力的高校为主,企业申请量很少,排在前10名的只有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与排在前10名的国外申请人相比,大陆现有的液晶显示器等从事现有显示技术的研发与生产的主要企业如昆山龙腾光电等在OLED显示技术的专利布局上并不积极。
这可能是因为企业的首要任务是盈利,在液晶显示器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这些国内液晶显示器企业的重心都在如何使公司不亏本,没有精力和资金去从事新型平板显示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比较图4和图5,为缩小中国与外国在OLED技术领域方面的差距,我们需将各高校和各研发机构与企业特别是已经从事其他平板显示技术研究和生产的企业形成OLED显示技术研发产业团队,整合研发机构和企业的技术与资金资源,政府并予以适当的扶持,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追赶上OLED技术领域强国,避免CRT悲剧重演。
图5 中国大陆申请人构成3.2.4 中国申请人地区分析在所采集到的OLED显示技术中国专利数据中,对中国申请人的省份和地区进行分析。
如图6所示,按国内省份和地区(包括中国台湾)申请量分析,台湾地区占第一,其申请量约占中国申请人申请总量的20%。
大陆地区的研发实力较台湾地区弱。
中国台湾地区的主要申请人友达光电(其占台湾地区申请人申请总量的37.7%)等企业也是液晶显示技术行业的领头企业,这再一次说明了依赖现有的平板显示技术主要企业是发展OLED显示技术一个很好的途径。
接下来依次为北京、上海、广东和江苏。
这主要是因为这些省份的高校和科研单位是OLED显示技术中国申请人的主力军。
图6 中国申请人省份和地区分布3.3 IPC分析IPC(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国际分类法是对每一件发明专利申请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技术主题进行分类,建立有利于检索的专利申请文档[3]。
3.3.1 国外主要申请人IPC构成图7 国外主要申请人IPC构成表1 国外主要申请人IPC构成结合图7与表1,国外前10名申请人OLED显示技术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电致发光光源(H05B33)技术领域、具有有机材料的器件(H01L51)技术领域以及控制装置和电路(G09G3)技术领域。
由于电致发光光源(H05B33)属于OLED显示技术的基础技术,其在国外主要申请人的IPC构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这说明国外主要申请人都注重研究基础技术,但从图7和表1中也可以看出,各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在OLED显示技术专利布局上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三星SDI株式会社重点在OLED的终端技术,即显示器技术,因此在与此密切相关的具有有机材料的器件(H01L51)和控制装置和电路(G09G3)技术领域布局大量专利;出光兴产代表着日本OLED领域原材料和关键组件的制造企业,其完全不涉及控制装置和电路(G09G3),相反在发光材料(C09K11)技术领域占有较多专利申请。
3.3.2 国内主要申请人IPC构成图8 中国主要申请人IPC构成表2 国内主要申请人IPC构成结合图8与表2,国内前10名申请人OLED显示技术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具有有机材料者器件(H01L51)技术领域、在共用衬底或其上形成的半导体(H01L27)和电致发光光源(H05B33)技术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