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队名称演变

合集下载

中国军队的发展

中国军队的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 国民革命军革命军 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 参谋总长 程潜; 副参谋总长 白崇禧
直属部队 第一预备队 司令长官李宗仁; 第二预备队 司令长官刘湘; 第三预备队 司令长官龙云; 第四预备队 司令长官何成濬;陈绍宽将军 第十七集团军 司令长官马鸿逵;
第十八集团军 司令长官朱德(八路军副总指挥)
第四战区 (辖区:闽、粤,共13个师又3个旅。) 司令长官:何应钦 第四集团军 总司令蒋鼎文; 第十二集团军 总司令余汉谋
一 一 五 师
师 长:林 彪 副师长:聂荣臻 参谋长:周 昆 政训处主任:邓小平
下辖2 个旅4 个团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 总指挥:朱 德 副总指挥:彭德怀 参谋长:叶剑英 副参谋长:左 权 总政治部主 任:任弼时 副主任:邓小平
第一战区 (辖区:平汉、津浦两铁路线, 共26个师又6个旅。) 司令长官:蒋中正(兼)后为程潜 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哲元; 第二集团军 总司令刘峙; 第十四集团军 总司令卫立煌
第二战区 (辖区:晋、察、绥,共13个师又16个旅。) 司令长官:阎锡山 第六集团军 总司令杨爱源; 第七集团军 总司令傅作义; 预备军 总司令阎锡山(兼)
下辖5、8、16军
红二军团 总指挥为贺龙 政委为周逸群
红二方面军 贺龙任总指挥 任弼时任政治委员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 是红军长征中唯一没有损失的部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由红军第2军团、第6军团及第32军组成。 由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 在湘鄂川黔苏区粉碎国民党军多次“围剿”。 1935年11月开始长征。 次年10月到达陕甘苏区。抗日战争爆发 改编为八路军120师。
骑兵第二军 军长何柱国 空军总司令 蒋中正(兼);前敌总指挥周至柔 海军总司令陈绍宽

中国近代军队变化

中国近代军队变化

八路军",后来又改 军",简称"新四军"。
为“第十八集团军",
简称八路军。
4 八路军、新四军
• 八路军标志:左臂戴臂章,臂章正面为"八 路"两字,下端标着佩戴年月,背面有 "18GA"字样(即十八集团军的英文缩写)
• 新四军标志:左臂戴臂章,臂章正面为 "N4A"三字(即为新四军的英文缩写),背 面是部队番号及佩戴者姓名,两军均为灰色 军服。
11925年设军事委员会辖参谋部秘书厅海军局航空局军需局政治训练部等机构2北伐战争开始又设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军事委员会内各机关除秘书厅4政府主席兼任陆海空军总司令在行政院内设军政部掌军事行政而政府主席之下又设参谋本部和训练总监部6委员长统率全军辖参谋本部训练总监部等机关并指导行政院属下的军政部海军部7抗日战争中以军事委员会为最高统率部中央各军事机关皆归其统辖91946年成立国防部隶属于行政院内设6厅12局又设参谋总长10最高统帅总统意志指挥全军下辖陆海空军及联合勤务等4个总司11927年9月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最先打出中国工农革命军的旗号随后各地的革命武装也都称为工农革命2工农革命军没有统一的军服指战员把红布带系在颈上或以红袖标作为标志11928年5月下旬开始由中国工农革命军及其他革命武装陆续改称简称红军2红军的标志是灰色八角帽上缀布制的红五星灰色军衣领上缀红色领章1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后为执行党中央争取迅速对日作战的决定于1936年4月将中国工农红军改称为中国抗日红军
3 甲午战争
----新军
• 出现背景:
• (1)甲午战时,借鉴洋法,编练新式 军队的呼声很高。
• (2)甲午惨败,湘军、淮军、防军、 练军又相继腐败不堪用
3 甲午战争

关于中国历史上十大军队

关于中国历史上十大军队

关于中国历史上十大军队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的军队。

你们记得以下的军队吗?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0、岳家军岳家军是南宋初年岳飞领导的抗金军队。

岳家军以牛皋、董先各部义军为主干,后陆续收编杨么等农民军部众,吸收山东两河忠义社梁兴、李宝等,汇成大军。

飞申明纪律,加强训练,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金贵族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语。

部队久驻鄂州(治今湖北武昌)、襄阳,世居其地,南宋末年抗击金蒙的将士,犹多其子孙。

岳家军只是民间的说法,并不是官方承认的。

《射雕英雄传》里有一情节,成吉思汗在听郭靖说完岳飞的故事后感叹:恨不早生百年,与这位英雄交手。

今人对岳家军和蒙古军谁弱谁强的问题还有颇多争论,但我宁愿投岳家军一票。

因为蒙古军面对已经衰亡的金军,仍然不能速战胜之,常常在兵力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依然打的举步维艰。

而岳家军面对鼎盛时期的金军,即使是兵力劣势,依然能战而胜之,战斗力之强大由此可见。

更为重要的是,蒙古军是一群强盗,岳家军是一支为保卫家园而战的正义之师。

以正义对邪恶,蒙古军又怎能不败,若成吉思汗早生百年,相信蒙古民歌里也会悲哀的歌唱: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9、卫青霍去病大汉铁军卫青,霍去病,李广,赵充国,一连串流光异彩的名字,无不让每个中国人神往,让每个中国人自豪。

匈奴人当年横行欧洲,十三国联军竟不能挡,西罗马帝国迅速灭亡。

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却最终倒在了汉军的铁蹄下。

汉军是一支将游牧民族的野蛮精神与汉朝人的战术纪律发挥到极致的一支军队。

严酷的训练和优秀的将领造就了这支军队强大的战斗力。

匈奴人被欧洲人称为闪电的鞭子,那如果他们遇见汉军呢!相信他们宁愿遇见匈奴,也不愿遇见卫青霍去病们。

汉王朝存在了400多年,与其他朝代不同的是,即使是其处于统治末期,其军队依然保持着强大的战斗力。

这点更是其他王朝不能比拟的。

8、东晋北府军中国东晋孝武帝初年谢玄组建训练的军队。

太元二年(377),朝廷因前秦强大,诏求文武良将镇御北方。

中国历史上的军队组织和军事指挥

中国历史上的军队组织和军事指挥

战略与战术的关 系:战略决定战 术,战术服从战
略。
战略和战术的运 用:在战争中, 指挥员必须根据 敌我双方实际情 况,正确地运用 战略和战术原则, 指挥部队取得胜
利。
兵力和火力的配置
兵力配置:根 据敌情、地形、 任务等因素合 理配置兵力, 形成优势兵力。
火力配置:根 据作战需要, 合理配置火炮、 步枪、机枪等 火力,形成有 效的火力支援。
秦汉时期: 实行征兵制 和募兵制, 组织形式以 军团、军、 营为主
隋唐时期: 实行府兵制 和募兵制, 组织形式以 行军、军、 队为主
宋元明清时 期:实行募 兵制和屯田 制,组织形 式以禁军、 厢军、乡兵 为主
军队的编制和规模
编制:古代军队通常按照不同的级别和职能进行编制,如伍、什、百、千、万等。
规模: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家的军队规模不同,但通常都以一定数量的士兵组成军队的基 本单位。
作战能力
教育内容:军 事理论、实战 演练、战略战
术等
训练方式:集 中训练、分散 训练、模拟实
战等
军事指挥与社 会政治经济的 关系
军事指挥与国家政治的关系
军事指挥官通 常由国家最高 统治者担任, 负责统领全国
军队。
军事指挥官的 权力来自于国 家政治体制, 是实现国家政 治目标的重要
手段。
军事指挥官在 国家政治体系 中扮演着重要 的角色,对国 家政治稳定和 安全具有重要
演变:随着战争形态和武器装备的发展,军队的编制和规模也在不断演变。
影响:军队的编制和规模对于军队的战斗力和指挥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军队的兵种和装备
兵种:步兵、骑兵、弓箭手、战车等 装备:武器、盔甲、战马等
军事指挥体系
指挥官的职责和权力

中国军队名称演变

中国军队名称演变

资料:中国军队称谓的历史演变工农红军军旗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名称诞生于1927年8月1日,诞生以来曾先后使用过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中国工农革命军、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等名称。

从中国工农革命军到中国工农红军1927年8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的北伐军两万余人,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同志在湖南、江西边界地区,领导农民、工人和革命士兵举行了秋收起义。

参加起义的主力部队编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

这是我党第一次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192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第51号通报,规定各地工农革命军一律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简称红军)。

1928年6月起,各革命根据地的工农革命军及其他工农武装开始陆续改称红军。

1930年8月至1936年7月,红军又先后编成了红一、红四、红二方面军。

1933年5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组织中国工农红军总部,任命朱德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周恩来为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

从中国工农红军到八路军、新四军1937年“七七事变”后,根据党的洛川会议和我党同国民党达成的协议,于1937年8月将红军主力部队改名为国民革命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

1937年10月,根据国共两党协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湖南、江西、福建、广东、浙江、湖北、河南和安徽8省15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于1938年1月6日改编为中国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

从八路军、新四军到中国人民解放军1946年6月,国民党公开撕毁国共两党签定的《停战协定》,悍然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

各解放区军民奋起自卫,人民解放战争全面展开。

由于战略任务发生了根本变化,从1946年9月中旬起,我军正式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和彭德怀分别任正副总司令。

中国人民解放军名称的演变史

中国人民解放军名称的演变史

中国人民解放军名称的演变史
中国人民解放军名称的演变史可以追溯到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部队在占领南昌后举行了群众大会,宣布成立“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并任命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为该方面军总指挥部成员。

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的雏形。

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1946年。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对手是国民党军队,双方武装冲突较多,为了配合政治宣传和政治攻势,给对方一个身份明确的敌人,给部队一个明确的形象,解放军战士有一个明确的身份感,因此“人民解放军”这个名称应运而生。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您还有疑问,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历史学家。

新中国军队发展图表

新中国军队发展图表

中国工农红军序列(一)(1928年7月至1932年3月)
军长曾炳春军长孙德清军长李天柱
政治委员陈东日政治委员周逸群政治委员王震
军团长周昆军长王维舟政治委员黄甦政治委员杨克明
政治委员黄超政治委员陈松涛政治委员李先念军长宋时轮军长罗炳辉政治委员袁国平
政治委员宋任穷政治委员袁任远
八路军、新四军编成序列(19437年11月)
八路军新四军战斗序列(1945年4月至8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序列(1949年4月至1950年3月)
政治委员习仲勋
中国工农红军序列(一)(1928年7ue至1932年3月)。

红军、新四军、八路军、解放军几个名称的演变?_百度知道

红军、新四军、八路军、解放军几个名称的演变?_百度知道

从八路军、新四军到中国人民解放军
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为独占胜利果实,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蓄谋发动内战。为适应国民党将要发动内战的形势,中共中央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各战略区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迅速调整战略部署:由关内各解放军抽调11万主力部队及2万余名党政军干部挺进东北;浙江、苏南、皖南、皖中地区的新四军撤至长江以北;湖北人民抗日救国军(即八路路军南下支队)及我河南军区部队分别撤至以桐柏为中心的鄂豫解放军,与新四军第五师会合。
1946年6月,国民党公开撕毁国共两党签定的《停战协定》,悍然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各解放区军民奋起自卫,人民解放战争全面展开。由于战略任务发生了根本变化,从1946年9月中旬起,我军正式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和彭德怀分别任正副总司令。从此,我军一直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由于当时战事繁忙,各部队改称的时间不一,直到1947年年底才全部改完
1945年10月31日,由关内各解放区进入东北的部队和东北抗日联军等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林彪任总司令,彭真、罗荣桓分别任第一、第二政治委员,吕正操、李运昌、周保中分别任第一、第二、第三副司令,肖劲光任第四副司令兼参谋长,程子华任副政治委员。1946年1月14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
从中国工农革命军到中国工农红军
1927年8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的北伐军两万余人,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在起义过程中并没有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的旗帜,起义部队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仍称为国民革命军。贺龙任总指挥,叶挺任前敌总指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中国军队称谓的历史演变
工农红军军旗
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名称诞生于1927年8月1日,诞生以来曾先后使用过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中国工农革命军、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和中国人
民解放军等名称。

从中国工农革命军到中国工农红军
1927年8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的北伐军两万余人,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同志在湖南、江西边界地区,领导农民、工人和革命士兵举行了秋收起义。

参加起义的主力部队编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

这是我党第一次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192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第51号通报,规定各地工农革命军一律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简称红军)。

1928年6月起,各革命根据地的工农革命军及其他工农武装开始陆续改称红军。

1930年8月至1936年7月,红军又先后编成了红一、红四、红二方面军。

1933年5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组织中国工农红军总部,任命朱德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周恩来为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

从中国工农红军到八路军、新四军
1937年“七七事变”后,根据党的洛川会议和我党同国民党达成的协议,于1937年8月将红军主力部队改名为国民革命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

1937年10月,根据国共两党协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湖南、江西、福建、广东、浙江、湖北、河南和安徽8省15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于1938年1月6日改编为中国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

从八路军、新四军到中国人民解放军
1946年6月,国民党公开撕毁国共两党签定的《停战协定》,悍然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

各解放区军民奋起自卫,人民解放战争全面展开。

由于战略任务发生了根本变化,从1946年9月中旬起,我军正式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和彭德怀分别任正副总司令。

从此,我军一直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由于当时战事繁忙,各部队改称的时间不一,直到1947年年底才全部改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