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试题及解析: 10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合集下载

中考历史 第14讲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复习课件

中考历史 第14讲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复习课件

_______内__地_______—(20)_____沿__海__经__济_。开放区
2.4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确立
1.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 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 (21)___建__设__有__中___国__特__色__的__社___会__主__义__”。 2.中共社十会三主大义上初,邓小平阐明了(22)______________, 提出了级党阶在段社理会论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4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 确立
3.1992年邓小平(23)__南__方__视__察__讲__话__,进一步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4.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 (24)___指__导__思__想_,并写入党章。
左图是《光明日报》 发表的(1) 《_实__践__是__检_验__真__理__的__唯__一__标__准_ ___》。
4.1 例题
例题二
(2014 • 山东菏泽)1990年初,邓小平 说:“我的一个大失误就是搞四个经济特 区时没有加上上海……浦东如果像深圳经 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下列 邓小平的著名论断中,最能体现这一思路
的是( D )
A.“发展才是硬道理” B.“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 C.“摸着石头过河” D.“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 一点”
2014年 2015年
选择题3分
选择题3
综合题1分
分 综合题4

1.2 备考指导
本讲考点是历年中考考查的重点,考查题 型主要有选择题、识图题、材料解析题、主题 式问答题等。近几年来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的内容与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及 作用、对外开放、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考查比 较频繁。本讲应重点关注的图片有《〈光明日 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 文章》、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课外图 片)、《上海浦东开发区》《早期对外开放地 区示意图》《邓小平视察珠海》等。

201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01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意义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 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邓小平一生的突出贡献 1.1947年,与刘伯承率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开辟 大别山根据地。 2.1948年11月参加指挥淮海战役。 3.1975年,由于周恩来病重,毛泽东让邓小平主持 日常工作。 4.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党中央恢复邓小平的 职务,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 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 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 导集体。 5.改革开放后,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 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第9课 改革开放 考点4
对内改革
根本目的 :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农村改革 :开始时间: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 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政策: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乡镇企业发展。 作用: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 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城市改革 :开始时间:1985年 重点:国有企业的改革。 政策:实行生产经营责任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过程:1985年全面展开;1992年中共十四大后步 伐加快。 作用: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
6、中共十五大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全党指导思想
党在历史上的三代领导集体的形成
核心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
形成标志
1935年遵义会议 1978年三中全会 92年中共十四大
思想成果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思想
孙 中 山 毛 泽 东 邓 小 平
列举建国后,我党提出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 产力的三个会议。
中国共产党现代史上的两次重要的思想解放 项目 过程 第一次

2014届中考历史复习方案课件(基础梳理+综合拓展):第12课时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4届中考历史复习方案课件(基础梳理+综合拓展):第12课时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基础梳理 综合拓展
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农村 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第12课时┃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同点
都坚持了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制,坚持了社 会主义方向;都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探 索;都属于农业生产调整范畴
基础梳理
综合拓展
第12课时┃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历史感悟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会后纠正 了“文革”的冤假错案。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勇于纠正自身的 错误,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正确的党,是广大人民利益的 忠实代表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实践表明没有改革开 放就没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邓小平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
基础梳理 综合拓展
第12课时┃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中共“十五大” ①时间:1997年。 ②内容: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大会号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4.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农业产业 结构调整正在改变农村面貌。工业化程度迅速提高,形成了门 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我国的综合国力大为提高。
基础梳理
综合拓展
第12课时┃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综 合 拓 展
归纳比较
1.遵义会议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 (1)这两次历史性转折的会议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使党 摆脱困境,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成为夺取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和开 创社会主义现代化伟业的良好发端。 (2)从历史条件来看,遵义会议是由于党的“左”倾错误,导致红 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在长征途中损失惨重的历史条件下召开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十年“文化大革命”给我国造成内乱, “文革”后党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错误方针下召开的。 从会议决策内容来看,遵义会议批评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错误, 肯定了毛泽东指挥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 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从历史意义来 看,遵义会议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 死攸关的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 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山东省济宁市(五四制)2014年历史中考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济宁市(五四制)2014年历史中考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试卷类型A济宁市二0一四年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6页。

考试时间60分钟。

共5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然后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3.答第Ⅰ卷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4.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

务必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1分,共20分)1.识别历史人物,有助于了解历史。

右图人物是A.汉高祖B.汉武帝C.汉景帝D.汉文帝2.我国历代政府历来重视民族团结和注重对边疆的有效管理。

下列行政或军事机构管辖的地区是A.西藏B.东北C.新疆 D.台湾3.右图是我国古代一部综合性地理学专著。

它的作者是A.郦道元B.顾恺之C.贾思勰D.祖冲之4.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

下列关于三国史实叙述正确的是①魏国—220年—曹操—洛阳②魏国—220年—曹丕—洛阳③蜀国—221年—刘备—成都④蜀国—221年—诸葛亮—成都⑤吴国—222年—孙策—南京⑥吴国—222年—孙权—建业A.①③⑤ B.②③⑤C.②③⑥ D.②④⑤5. 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

右图反映的是A.西晋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B.东晋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C.隋朝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D.唐朝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6. 加强制度建设和完善机构设置,是巩固统治的有效措施。

下列制度或机构出现的顺序是①行省制度②八股取士③科举制④驻藏大臣⑤台湾府A.③②①④⑤B.③①②⑤④C.③①②④⑤D.②③①④⑤7. 改革与创新,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动力。

中考历史教材知识巩固复习 模块三 中国现代史 第2课时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含解析)

中考历史教材知识巩固复习 模块三 中国现代史 第2课时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含解析)

第2课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理解)(1)时间、地点:年底。

(2)内容:①全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②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上来的战略决策。

③提出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④形成以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3)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2 ) 民主与法制的建设(理解)成就:年宪法;198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1979年颁布、199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我国逐渐向的道路迈进。

,3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识记)(1)时间:后。

(典型:安徽小岗村)(2)目的: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村发展。

(3)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意义:极大地解放了农业,农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4 ) 国企改革(识记)从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变了单一公有制经济的结构,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改变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形成了政府宏观调控,以间接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国有企业改革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扩大企业,加强企业,将企业推向市场,朝着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目标迈进。

,5 ) 经济特区(运用)(1)建立及发展:1980年,国家在广东的、珠海、和福建的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

1988年,增设了为经济特区。

(2)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

(3)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中的作用:①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②成为对外开放的“”,促进了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③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为改革向全国推行提供了经验。

,6 ) 邓小平理论(识记)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识图);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知识整合(1)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2)20世纪中国的三次巨变2.读图说史1.20世纪以来的中国发生了三次历史巨变,促进“第三次巨变”的领导人是()A.孙中山B.毛泽东C.邓小平D.胡锦涛2.“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我们党和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B.中央十五大的召开C.设立经济特区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3.下对对我国逐渐形成的开放格局排列正确的是()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B.沿海开放城市——内地——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C.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D.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4.既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新时期最早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的是()A.广州B.深圳C.厦门D.上海第2课时考点聚焦导学考点1:1978 北京经济建设邓小平新时期考点2:1982 依法治国考点3:十一届三中全会凤阳生产经济生产力考点4:1985 自主权责任制现代企业制度考点5:深圳汕头厦门海南岛沿海开放城市内地窗口考点6:邓小平邓小平理论课堂过关检测1.C 【解析】三次巨变是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并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展开经济、政治、教育等制度和文化观念的改革。

河南中考历史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主题十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试题 新人教版

河南中考历史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主题十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试题 新人教版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点1 改革开放(对内)1.(’13河南9题)1984年青岛海尔集团成立,它以创新为核心,努力建立灵活、高效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

同年,上海电声总厂发起组建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在本公司职工中发行股票。

在政策上能够为这些企业的改制提供有力支持的是()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 “一国两制”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 (’12河南11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

下面不属于改革开放后创新举措的是()A.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 设立经济特区C.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D. 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命题点2 会议类辨识1. (’14河南10题)“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邓小平讲这段话的历史场景是在()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 南巡讲话D. 中共十二大2. [’15河南23题(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了人们的手脚,使中国与西方国家原本缩小了的差距越拉越大。

经过十年“文革”,也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要“走自己的路”。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进一步解放了思想,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1)据材料一,简要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找到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2分)命题点3 国有企业改革(’15河南9题)按照国有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改变了国有企业过去的经营方式。

2014届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试题及解析: 10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014届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试题及解析: 10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试题一、选择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够顺利召开,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2.1978年11月,邓小平曾语重心长地说:“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工业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这一讲话成为开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道路的宣言书。

随后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B.七届二中全会C.中共八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3.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积极探索农村发展之路。

为农民致富和实现农村现代化开辟的新路是( )A.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化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2011年两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中指出:“我们必须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激发经济的内在活力。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哪一次会议上提出的( )A.中共八大B.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七大5.以下有关经济特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划出一定范围的区域B.利用侨资外资进行建设C.特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D.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6.开发浦东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一步。

浦东开发区属于这一格局中的( )A.经济特区B.沿海开放城市C.沿海经济开放区D.内地7.下列历史人物,被誉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是( )8.第一次系统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会议是( )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9.胡锦涛曾引用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鼓舞和祝福深圳人民。

1992年,为深圳“扶摇直上”再添动力的是( )A.“一五”计划的执行B.“大跃进”运动的发动C.经济特区的建立D.“南方讲话”的发表10.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中考命题研究(河北)历史中考热点专题:第九讲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考命题研究(河北)历史中考热点专题:第九讲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九讲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河北8年考情分析命题点考点真题题型分值考查角度未考查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理论14年21题图片式选择题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10年15题文字型选择题2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内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2年21题文字型选择题2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史实国有企业改革对外开放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11年20题文字型选择题2经济特区设立的作用15年30题材料解析题15 对外开放本讲知识脉络河北必考考点清单十一届三中全会(人教八年级下册P38~P39)(冀教八年级下册P100~P101)※考纲要求: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时间1978年12月地点北京背景(1)经过“文化大革命”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

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2)当时的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3)1978年,思想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思想基础)《光明日报》内容(1)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3)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意义(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2)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3)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全党和全国人民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实行改革开放的有利因素(1)国内:①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落后的状况,“文革”结束后出现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②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③外交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2)国际:①国际形势趋于缓和;②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③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快速发展[2008年34(1)题已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教八年级下册P42)(冀教八年级下册P101~P103)※考纲要求: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试题一、选择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够顺利召开,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2.1978年11月,邓小平曾语重心长地说:“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工业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这一讲话成为开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道路的宣言书。

随后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B.七届二中全会C.中共八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3.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积极探索农村发展之路。

为农民致富和实现农村现代化开辟的新路是( )A.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化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2011年两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中指出:“我们必须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激发经济的内在活力。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哪一次会议上提出的( )A.中共八大B.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七大5.以下有关经济特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划出一定范围的区域B.利用侨资外资进行建设C.特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D.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6.开发浦东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一步。

浦东开发区属于这一格局中的( )A.经济特区B.沿海开放城市C.沿海经济开放区D.内地7.下列历史人物,被誉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是( )8.第一次系统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会议是( )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9.胡锦涛曾引用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鼓舞和祝福深圳人民。

1992年,为深圳“扶摇直上”再添动力的是( )A.“一五”计划的执行B.“大跃进”运动的发动C.经济特区的建立D.“南方讲话”的发表10.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首次使用是在( )A.中共七大B.中共八大二次会议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七大11.小超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珠海特区的发展”“邓小平画像”等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A.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现代中国农村巨变D.社会主义探索中的失误与成功12.1951年它以和平的方式获得了解放,60年代它经过民主改革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今天它已发展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牧区之一。

这里的“它”是指( ) A.新疆 B.西藏 C.内蒙古 D.青海13.下列关于“一国两制”构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的B.最初是为解决香港问题提出的C.首先在澳门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D.是新时期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14.在“一国两制”基础上回归的香港、澳门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A.社会制度B.经济制度C.主权归属D.社会生活15.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根据所学知识,选出与史实相符的一项( )A.郑成功打败英国殖民者,收复台湾B.清朝前期设置台湾省,巩固海防C.1895年美国割占台湾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二、非选择题16.历史证明,制度和机制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新中国发展历程时,搜集到以下材料。

请你参与这次探究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1)观察上表,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导致这一改变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二(2)上述图片反映的是同一重大历史事件,请你写出这一事件的名称。

材料三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什么?此后,农村开始的“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是什么?材料四澳门回归十多年来,GDP以年均近15%的增幅快速增长,人均GDP已达3.9万美元,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

(4)“事实胜于雄辩”。

材料四证明了哪一伟大构想的正确性?(5)综观上述材料,你从中获得了哪些认识?17.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国家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支援,1979年,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额外补贴40亿元,以后每年递增10%。

材料三西藏地区人大代表索朗顿珠说:“我家和西藏百万农奴一起翻身解放,享有充分的政治经济权利。

现在家里新盖了8间房子,饲养了三头奶牛、一头牦牛、十三只绵羊和四头猪,还买了彩电、立柜、藏式柜等。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2)1951年,西藏通过什么方式获得解放?西藏解放有何意义?(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什么制度?结合材料二、三说明实行这种制度的历史意义。

(4)历史证明,民族问题解决不好,会导致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冲突。

请举两例世界现代史实说明。

(5)综观上述材料和问题,请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解析1.【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识记能力。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故选A。

2.【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辨析能力。

根据题干中的“1978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可判断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政策调整所产生的影响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土地改革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农村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破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兴起和发展,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所以D项符合题意。

4.【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会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经济特区是在特定的地区,以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6.【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随着对外开放地区的逐渐扩大,我国设立了上海浦东开发区,浦东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7.【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A是毛泽东,B是周恩来,C是邓小平,D是江泽民。

8.【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1987年中共十三大召开,邓小平在会上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9.【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题中的关键信息是“1992年”“深圳”。

深圳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视察,发表南方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深圳的发展再添动力。

A项发生在1953年,B项发生在1958年,C项发生在1980年。

10.【解析】选C。

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通过了江泽民作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

这次大会首次使用了“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

11.【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理解能力。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对内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外开放,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故答案选B。

12.【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藏地区胜利完成民主改革,农奴当家做主,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今天,西藏已成为我国的重要牧区。

故答案选B。

13.【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时期提出的,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首先成功运用于香港问题上,是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故选D。

【拓展延伸】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由来(1)香港问题: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中英《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时,英国强租“新界”。

(2)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骗取了在澳门的居留权。

(3)1949年,国民党在内战中失败,退踞台湾,造成海峡两岸的长期分离。

14.【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结束了英国、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主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回归后的香港、澳门,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社会生活均不变,故选C。

15.【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郑成功打败的是荷兰殖民者,清朝后期设立台湾省,1895年割占台湾的是日本殖民者。

1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第(1)题根据材料一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农民占有土地的比重迅速增长,地主占有土地的比重下降。

结合表中的时间可知与土地改革有关。

第(2)题根据图中的文字说明可知与三大改造有关。

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第(4)题澳门回归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第(5)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由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土地改革完成。

(2)三大改造。

(3)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一国两制。

(5)改革创新才能使国家富强(或社会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

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1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和感悟能力。

第(1)题根据材料一两幅图片中的旗帜可以判断是香港、澳门的回归。

第(2)、(3)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第(4)题依据所学回答,如中东地区的阿以冲突、南亚地区的印巴冲突、朝鲜半岛问题等。

第(5)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香港、澳门的回归。

(2)和平方式。

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4)巴以冲突和阿以矛盾、印巴冲突、苏联解体、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分裂、科索沃问题、朝鲜半岛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