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十五课《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案第一课时
15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第1课时(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15可亲可敬的家乡人第1课时(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一. 教材分析1. 教材基本情况本节课的教材来自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名称为《15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本章节旨在通过介绍身边的勤劳善良的人,启发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为他人做好事。
2. 教材特点本节课的特点是突出了身边的人,通过讲一个个身边的人对我们的帮助和影响,诱导学生从身边人的身上汲取力量。
3. 教学目标•知道身边有值得我们学习和感谢的人,学会感恩和表达感谢;•能说出身边勤劳善良的人对生活中我们的帮助和影响,并欣赏他们的劳动成果与良好品德;•了解勤劳、善良、热情等正向品质,培养有好习惯、敬业精神,有同情心和关爱心。
4.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导入新课、学习新知、巩固练习。
•导入新课环节:通过简单的问答和展示几张图片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建立语言基础。
学生们对自己的“家乡人”做基本的定义、认知。
•学习新知环节:学习的重点内容是勤劳善良的家乡人。
将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先自选一个“家乡人”,并邀请这个人来校,让学生带领大家学习这个人的故事中蕴含的品德。
小组分享中岗位和老师客观中立评价,指出所学过的正值观贯穿其中。
贴近生活,可以指导学生模仿“家乡人”中的好品德,促进学习积极性。
•巩固练习环节:在巩固练习环节中,学生将进行口头表达、绘图、拼接图片等形式的作业,展示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二.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身边有为数不少的勤劳善良的家乡人,学会感恩和表达感谢。
•教学难点:在学习新知环节中,通过小组分享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家乡人”身上蕴含着哪些正向品质,并引导学生转换观念,学会模仿“家乡人”中的好品德。
三. 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环节中,通过观察、体验、直观感受、思考思想,挖掘“家乡人”身上的好品德,将好品德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2. 互动法以小组分享为载体,让学生与家乡人、其他同学互动,加深对“家乡人”身上优秀品质的了解和认识。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十五课《可敬可爱的家乡人》第1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十五课《可敬可爱的家乡人》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的第十五课《可敬可爱的家乡人》第1课时。
本课教材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人,通过了解不同职业的家乡人,使学生理解各种职业的含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重劳动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身边的人有一定的认知。
但他们对家乡人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各种职业的理解也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家乡人,尊重各种职业。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各种职业,理解各种职业的含义和价值。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重劳动的情感。
3.提高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各种职业,理解各种职业的价值。
2.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重劳动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人。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交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情感教育法:以情感人,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重劳动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人物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纸和笔,供学生进行绘画和记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家乡的各种职业人,如农民、工人、医生、教师等。
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哪些家乡人?他们都在做什么?”2.呈现(10分钟)展示各个职业人的工作场景,让学生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
如农民在田里劳作,工人在工作车间,医生在医院救治病人,教师在教室教书育人等。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些工作?他们的劳动有什么价值?”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不同职业的工作。
如一组扮演农民,一组扮演工人,一组扮演医生等。
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深入了解各个职业的含义和价值。
4.巩固(5分钟)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角色扮演中的感受,引导学生认识到各种职业的重要性,培养尊重劳动的情感。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案

5、让学生夸夸自己身边喜欢的人、能干的人,对别人有帮助的人,对家乡有贡献的人。让学生知道平凡的岗位上一样能对社会对家乡有贡献。
三、介绍感动中国感动重庆的家乡人 陈华军、曹瑾等
四、我是小小家乡人
说一说:我们应该做怎样的家乡人,
五、欣赏视频《城市的微光》。
六、课堂小结。
板
教学课题
第15课: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
教学课时
二课时
备课教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家乡人为家乡为祖国做出的贡献,并感受他们所具有的重庆精神。
2、在认识和了解中,激发学生对家乡人的感激和敬佩之情,并初步树立做有责任感的重庆人意识。
3、学生通过了解认识家乡人的活动,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用家乡话和老师同学打招呼;读家乡儿歌。
二、夸夸我的家乡人
1、家乡景美、物美,家乡的人更美。
介绍巴蔓子将军。
2、在我们江津最出名的家乡人就是聂荣臻元帅,视频介绍这位伟人。
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事迹吗,如在战火中救出日本小孤女等。
3、你还能向大家介绍一位可爱的家乡人吗,请上课前收集了资料的孩子上台介绍。
杨尚昆、刘伯承、卢作孚、邱少云、李云迪、田亮、聂力……
了解家乡不同时代的优秀人物,让学生感知家乡历史的久远,凸现历史纵深感,产生自豪感。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补学、激学、评学
学习方法:自学讨论
教学准备及手段
课件,课前请学生调查了解家乡不同时代的优秀人物。
教 学 流 程动态修Fra bibliotek部分一、谁是我们的家乡人
1、讨论:什么是家乡人,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5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人教部编版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走近身边可亲的家乡人,了解家乡人不同的工作内容和性质,感受他们与自己生活的紧密联系。
2.通过讨论、交流等方法,初步体会身边家乡人工作的辛劳,初步感受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家乡的建设付出努力。
3.通过讨论、交流、观看视频等方法,懂得尊重他们,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谢他们。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人不同的工作内容和性质,初步体会普通劳动者工作的辛劳。
2. 教学难点:愿意认同家乡人工作的意义,感谢他们为自己提供的生活服务。
三、教学过程两分钟预备铃:播放沪语童谣串烧,学生边唱边做动作。
活动一:细心留意,发现身边可亲的家乡人1.谈话引入,揭示课题师:从小朋友们的童谣中,我们走进了上海。
美丽的上海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在这里,每天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与为建设这座城市而努力的人们是分不开的。
今天,让我们走近我们身边的人去了解他们的工作,体会他们的辛苦。
小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忙碌的人呢?引导学生交流:在我们的身边,哪些人忙碌着各自的工作?出示:各行各业的人的照片(一张ppt上)师:而这些生活、工作在我们身边的,就是我们的家乡人。
板书:家乡人(2)看图,随机交流身边的家乡人过渡:那你了解吗,这些身边的家乡人每天都在忙些什么呢?请你来说一说。
2.交流:谁带给我们微笑和温暖?过渡:我们身边的家乡人,时不时给予我们帮助,让我们感受到无限的温暖。
(1)出示书P58理发图(不带文字),学生交流师:看!图片上的是理发师王阿姨,丁丁可喜欢去王阿姨那里理发了,老师想请大家先猜猜,这是为什么?过渡:你们真是聪明了,看来,你们是从图上他俩面带微笑的样子中猜出来的!可是,这次,丁丁又去找王阿姨了,可是,却没有见到她,原来王阿姨生病了,丁丁真希望她快点好起来,猜猜他会怎么做?师:告诉你们哦,丁丁第一次去理发时,就喜欢上了王阿姨,渐渐地,他们的感情变得很深,所以,每次相遇,丁丁会和王阿姨聊聊自己的学习,难怪他会对这个理发师念念不忘,王阿姨病了,他还会像关心亲人般,关心她,王阿姨就好像成了他的亲阿姨。
15可亲可敬的家乡人(1)(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15可亲可敬的家乡人(1)(说课稿)一、教材背景道德与法治是中小学的重要课程之一,在学生的德育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所述内容是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十五课“可亲可敬的家乡人(1)”,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所身处的家乡,以及家乡中那些可亲可敬的人物,以此引导学生学习尊敬和感恩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家乡所在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和地域文化。
2.在了解家乡的基础上,了解可亲可敬的人物,以及他们对家乡做出的贡献和影响。
3.学习尊重和感恩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优良的品德。
2.能力目标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尊重和感恩,并加以实践,提高道德素质。
3.态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人物的故事和贡献。
2.激发学生爱家、爱国的情感。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教学内容本课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内容:1.家乡的基础知识:介绍家乡的历史变迁、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家乡的可亲可敬人物:以家乡的医生、教师、消防员、警察、农民等人物为例,让学生了解他们对家乡做出的贡献和影响。
3.爱家、爱国的情感:通过学习尊敬和感恩的情感,引导学生爱家、爱国的情感,让他们能够发自内心地为家乡和祖国骄傲。
2.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介绍家乡景点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所在地的基本情况,激发他们的兴趣。
2.知识讲授:老师以讲解、演示等方式,介绍家乡的历史变迁、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同时重点阐述家乡的可亲可敬人物,让学生在了解他们的基础上更加尊敬和感恩这些人物。
3.思考讨论:老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和讨论所学知识,增强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4.情感教育:通过故事、视频、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教育学生尊重和感恩的情感,引导他们爱家、爱国,以实际行动体现这些情感。
5.总结:老师对本课学习的核心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个整体的认识和掌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5课《可敬可爱的家乡人》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5课《可敬可爱的家乡人》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了解家乡人的可敬可爱之处,并意识到身边的人都值得我们尊重和敬爱;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意识和家国情怀;3.让学生了解简单的法律法规,明确一些家庭、学校和社会上的基本法律规定,并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家乡人的可敬可爱之处;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3.让学生了解简单的法律法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家乡人的可敬可爱之处;2.让学生意识到身边的人都值得我们尊重和敬爱;3.帮助学生了解家庭、学校和社会上的基本法律规定。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家乡人的可敬可爱之处;2.祖国的大好河山;3.基本的法律法规。
2. 教学方法1.情感渗透法:通过描述平凡生活中可敬可爱的家乡人的事迹,引导学生爱国、尊师、爱家、爱人等情感;2.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讨论,以增强互动和思考能力;3.小练笔法:引导学生观察身边发生的事情,进行简单的口头表述或撰写小文章。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1)导入问题:“你们最爱的人是谁?”(2)呈现图片:“你们熟悉的地方”,要求学生说出图片中的地方,并谈论他们最喜欢的家乡人。
2. 学习时间(1)第一部分:家乡人的可敬可爱之处(1)提问:“你们身边有哪些可敬可爱的人?他们如何影响你们的生活?”(2)呈现课文内容“我们最爱的女教师”。
指导学生1-2分钟的自主阅读,然后再放音,让学生听、读课文。
(3)讨论问题:“女教师最让你佩服的是什么?”(4)小组合作,听录音讨论教师以外的其他普通人中,哪些人可敬可爱,为什么?(2)第二部分:祖国的大好河山(1)呈现课文内容“家乡美丽的植物”。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通过情感渗透法让学生感受祖国美丽的大好河山。
(2)小组讨论:“你们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吗?”“你们注意到家乡的变化了吗?”“家乡的发展需要我们做些什么呢?”(3)第三部分:基本的法律法规(1)呈现课文内容“我们学习了许多有用的法律知识”。
15《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15《可亲可敬的家乡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2.了解身边的人为我们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3.引导学生形成感恩之心和尊重他人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初步了解可亲可敬的家乡人的概念。
2.通过故事和漫画的形式,感受家乡人的温暖和努力。
3.培养学生感恩之心和尊重他人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1.用生动的故事和形象的漫画,让学生感受可亲可敬的家乡人的温暖和努力。
2.培养学生感恩之心和尊重他人的态度。
四、教学方法:1.故事讲解法;2.图画演绎法;3.问答互动法;4.观察法。
五、教学过程:Step1:导入(5分钟)1.教师借助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在你们的心目中,谁是可以亲近、可敬的人?”2.让学生展开讨论:他们心目中的人是谁,为什么?Step2:讲解(25分钟)1.通过阅读故事《可亲可敬的家乡人》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2.通过漫画展示家乡人付出的努力,让学生感受到家乡人的可爱和温暖。
3.贴近生活,让学生思考身边的人为他们做出的贡献和付出。
Step3:互动(20分钟)1.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探究身边人的善行。
2.学生会分组展开讨论,描述身边曾经对他们帮助很大的人和事,并通过小组互动分享,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以班级为单位,让学生将他们回忆起来的善行写下来,并张贴于班级的善行墙上,提高学生的感恩之心和尊重他人的态度。
Step4:总结(5分钟)1.回顾学习过的内容,让学生掌握概念和重点。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人际关系中的人性化和社会化,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纠正学生错误的思维和行为。
3.结合实例,让学生感悟可亲可敬的品质的深刻内涵,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六、板书设计: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 感受家乡人的温暖和努力 - 学会感恩和尊重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可亲可敬的家乡人,引导学生形成感恩之心和尊重他人的态度。
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案(第一课时)

对家乡人的感激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诗歌《回乡偶书》
问:从这首诗歌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浓浓的乡情把家乡人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通过对这首诗歌的思考,感受乡情和乡亲。
讲授新课
生活在我身边的人
你注意到了吗?生活中,身边很多人常常带给我们微笑和温暖。分享一下你们之间的故事吧!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第十五课《可亲可敬的家乡人》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单元
四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二
学习
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家乡人,了解身边的人。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收集信息,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认识和了解中,激发学生对家乡人的感激之情。
重点
了解各行各业家乡人
【例子分析】
有一天,明明起得很早去帮妈妈买早点,他看见小区的保洁阿姨在打扫地面。于是,他礼貌地跟阿姨问声早上好。
你遇到过哪些人哪些事?你会怎样和他们相处?
我写张纸条放在奶箱里,问候送奶的叔叔阿姨……;有一次我看见……;爸爸告诉我…
师:看来同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都有很多话想说,不管你看不看得见,他们一直就在我们的身边,起早贪黑,兢兢业业,为我们的美好生活添砖加瓦。
村民们很勤劳,家家户户住了很多的农作物。
农忙的时候,多亏乡亲们来帮忙……
说一说你和家乡人的暖人故事吧。
【案例分析: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的孩子】
庄仕华,小时候家境贫穷,依靠家乡人救济,是一个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的穷苦孩子。在大家的关爱下,在自己的努力下,成长为一名共和国的将军。现在他倾心为家乡人服务,为中国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第十五课《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后序
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
希望我的文档能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希望你能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进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每一个都花费了我大量心血,其目的是在于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对您有一点点的帮助,也是我最大的欣慰。
如果您觉得有改进之处,请您留言,后期一定会优化。
常言道: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生活只是一个状态,学习只是一个习惯,只要你我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好学、求实奋进的状态,相信你我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事业节节高。